配液配液中心实用标准操作规程.docx

配液配液中心实用标准操作规程.docx
配液配液中心实用标准操作规程.docx

实用标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物配置中心准操作程目

1.静脉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2

2.静脉用集中配制前准准操作程????????2

3.静脉用混合配操作程?????????????4

4.成品液的核、描、包装与放操作程????? 5

5.静脉用配中心(室)人更衣操作程??????5

6.生物安全柜的操作程???????????????6

7.配液中心清消毒管理程?????????????6

8.化物操作程?????????????????8

9. TPN 配置操作程?????????????????9

10.菌操作程??????????????????9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

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用药医嘱→护士站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医嘱(或护士站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医嘱)→打印输液标签→汇总排药统计→备药排药→核对贴签

→分类摆放→摆放注射器→配液记账→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扫描执行→输

液成品包装→输液成品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用专用车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

锁或封条核对签收。

静脉用药集中配制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

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前准备分为八步:进入配液系统、配液配伍审核、配液打印标签、配液

排药统计、备药排药、核对贴标签、摆放注射器、配液记账等。

一、审核医嘱操作规程

1、系统操作双击电脑桌面“东华系统”IE 浏览器图标→输入用户名及密码→选择院区

“东区”→选择科室“配液中心”→点击“登录”→进入“东华数字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点击“配液配伍审核” →点击“查找” →点击提药病区→开始审核。操作时注意以下两点:(1)审核通过操作勾选相应医嘱单击“审核通过”转入下一步骤。

(2)审核拒绝操作医嘱错误审核拒绝则点击“审核拒绝”→选取拒绝原因→点击“确定”。经与医生沟通待医嘱更改后重复“配液配伍审核”操作流程。若医嘱无问题,则勾选

“已审核”查找并选取相应医嘱后点击“审核通过”。

2、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

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2)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3)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

药。

(4)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5)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6)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7)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8)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9)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因病

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

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二、打印标签操作规程

1、系统操作:点击“配液打印标签”→在医嘱时间栏中选择好相应时间段(当日下午和

次日上午)的医嘱→点击“查找”→单击已提药病区→在屏幕右侧点击“批次”分别选取

将要摆药的相应批次( 5 批( 4 点)、1 批( 8 点)、3 批( 12 点)、空早(早上白液)、空晚(晚上白液))→点击“统计”→点击“打印”开始打印标签转入下一步。

2、输液标签内容除应当符合质量管理相关的规定外,还应当注明需要特别提示的下

列事项:

( 1)按规定应当做过敏性试验或者某些特殊性质药品的输液标签,有明显标识,(如细胞毒化疗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应当做过敏性试验的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皮】”,需要避光输注的药物的药品名称前标有“【光】”,配制后成品输液不稳定需要及时使用的药

物药品名称前标有“ 【先】”,成品输液有滴速要求的药品名称前标有“【速】”,成品输液需要

特殊监护的药品名称前标有“【监】”等);

(2)药师在摆药准备或者调配时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及提示性注解,如用药浓度换算、非整

瓶(支)使用药品的实际用量等,标签中医嘱使用非整支药品时,此药品名称下有一条实

横线(如“头孢美唑 0.5g”)提示。

三、配液排药统计操作规程

系统操作:点击“配液排药统计”(上面靠左)→调整好打印标签时刻所在的唯一时间

段及打印标签的所示的医嘱时间所在的唯一时间段→在“病区” 栏中分别键盘输入配液卡片

所示的病区的拼音自首(如:耳鼻喉11 楼病区,则输入ebh11 回车选取)→在“批次”下

拉菜单中选中相应批次→点击“统计” →核查统计结果与标签汇总提示是否一致,不一致则重新设置上述条件重新“统计”→点击“打印”→打印出排药统计单转入下一步骤。

四、备药排药操作规程

1、排药前按照配液排药汇总单准备药品,置于摆药台上,将溶媒按种类分开摆放。

2、药师应当仔细阅读、核查输液标签是否准确、完整,如有错误或不全,应当告知

审方药师校对纠正。

3、摆药时按输液标签所列药品顺序摆药,根据病区、批次分别将标签及药品放置于不

同颜色的容器内。摆放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等需符合标签内容,同时应当注意药品的完

好性及有效期。确认同一患者所用同一种药品的批号相同。非整支(瓶),需根据用量计算

相应毫升数标记于标签卡片上。摆药确认无误后在标签的相应位置签名。

4、核查分筐是否正确,核对摆液总数与标签汇总提示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将摆液总

数记录于排药记录上并签字。

5、当日输液全部摆完后进入配液配制页面查找重复医嘱和输液量超600ml 大输液医嘱(重复医嘱终止配制,大医嘱上午液体达到600ml 后,下一步液体如小于等于250ml 则算作上午液,否则按中午液处理)。

五、核对贴签操作规程:

1、核对配液卡片是否完整(楼层、姓名、年龄、体重、给药时间)。

2、核对配液卡片与药物是否一致;核对配液卡片与药筐是否一致。

3、核对配液卡片提示及非整整支(瓶)药物的用量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标明。

4、确认无误后,将输液标签整齐地贴在输液袋(瓶)上,但不得将原始标签覆盖;在

标签核对处签字。

5、核对排药药筐总数与摆药记录总数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在排药记录上签字。将摆

好的输液按照药品类别码放于药架(车)上。

6、配液前将摆有注射剂与贴有标签的输液袋(瓶)的容器通过传递窗送入洁净区操作

间,置于相应药架上。

六、分注射器操作规程

1、相同溶媒与相同药物共用一支注射器。

2、根据药物初步溶解后的体积,放入相应规格的注射器。

3、如需弃液,放入50ml 注射器。

4、摆好的药品应当擦拭清洁后,方可传递入洁净室,但不应当将粉针剂西林瓶盖去掉。

七、配液记账与停止医嘱操作规程

系统操作 : 进仓前点击“配液配制” →弹出“是否要统计停止医嘱”提示框→点击“是”→进入配液综合查询(选择最下面的任务栏最右侧的一项未打开窗口或直接点击标题栏上的“配液综合查询” )→调整好医嘱时间和打签时间→在“批次”下拉菜单中选择对应批次→

在“特殊状态”下拉菜单中选择“医嘱停止”→点击“统计”→勾选显示的停止医嘱→点击“打

印清单” →打印出标有“停” 字的单据→照单据将排药的液输液从仓内取出终止配液→

关闭“配液综合查询” →在“配液配制”中选择当下即将进行配液输液的打签时间和医嘱时

间→在“批次” 下拉栏中选择相应批次→统计→分别选择统计出的科室→审核重复用药医

嘱和大输液医嘱(重复医嘱终止配制,大医嘱上午液体达到600ml 后,下一步液体如小于等于 250ml 则算作上午液,否则按中午液处理)→勾选“全选”点击“配制完成”(此时减库存)→进入下一环节。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

一、调配操作前准备:

1、每日配液操作前需参照配液记账与停止医嘱操作规程进行记账、查找大输液医嘱和

重复医嘱。每日早晨配液前打开药房门口信箱,查看是否有新医嘱,如有,按照静脉用药集中配置前准备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2、在调配操作前30 分钟,按操作规程启动洁净间和层流工作台净化系统,并确认其处

于正常工作状态,操作间室温控制于 18℃~ 26℃、湿度 40%~ 65%、室内外压差符合规定,操作人员记录并签名;

3、接班工作人员应当先阅读交接班记录,对有关问题应当及时处理;

4、按更衣操作规程,进入洁净区操作间,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二、将摆好药品容器的药车推至层流洁净操作台附近相应的位置。

三、调配前的校对:调配药学技术人员应当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

等的准确性和药品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入加药混合调配操作程序。四调配操作程序:

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

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内侧。

2、用 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

3、除去西林瓶盖,用 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胶塞,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

瓿,应当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效过滤器上。

4、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

袋(瓶)中,轻轻摇匀。

5、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

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

袋(瓶)内,轻轻摇匀。

6、调配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调配

操作人员在输液标签上签名或者盖签章,标注调配时间,并将调配好的成品输液和空西林瓶、安瓿与备份输液标签及其他相关信息一并放入筐内,以供检查者核对。

7、通过传递窗将成品输液送至成品核对区,进入成品核对包装程序。

8、每完成一组输液调配操作后,应当立即清场,用蘸有 75%乙醇的无纺布擦拭台面,除去残留药液,不得留有与下批输液调配无关的药物、余液、用过的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五、每天调配工作结束后,按本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清洁消毒操作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六、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

1、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2、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

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3、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

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调配,按照调配操作规程操作;

4、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报告

当班负责药师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调配错误应当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

5、调配操作危害药品注意事项:

(1)危害药品调配应当重视操作者的职业防护,调配时应当拉下生物安全柜防护玻璃,

前窗玻璃不可高于安全警戒线,以确保负压。

(2)危害药品调配完成后,必须将留有危害药品的西林瓶、安瓿等单独置于适宜的包装中,与成品输液一并送出,以供核查。

(3)调配危害药品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检查后的西林瓶、安瓿等废弃

物,按规定由本医疗机构统一处理。

(4)危害药品溢出处理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成品输液的核对、扫描、包装与发放操作规程

一、成品输液的检查、核对操作规程:

1、检查输液袋(瓶)有无裂纹,输液应无沉淀、变色、异物等。

2、进行挤压试验,观察输液袋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

3、按输液标签内容逐项核对所用输液和空西林瓶与安瓿的药名、规格、用量等是否相

符。

4、核检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药剂量和标识是否相符。

5、各岗位操作人员签名是否齐全,确认无误后核对者应当签名或盖签章。

6、核查完成后,空安瓿等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处理。

二、配液扫描执行操作规程:在系统中点击“配液扫描执行” →在“执行状态”下拉菜单中选择“复核” →将鼠标光标放入“条码”的输入框内→将扫描枪对准配液卡片条形码→按

下扫描枪→听到“嘟”一声→电脑页面显示卡片信息、提示信息、统计信息。

三、经核对合格并扫描执行的成品输液,用适宜的塑料袋包装,按病区分别整齐放置于有病区标

记的密闭容器内,送药时间及数量记录于送药登记本。在危害药品的外包装上要有醒目的标记

(高危药品表示)。

四、将密闭容器加锁或加封条,钥匙由调配中心和病区各保存一把,配送工人及时送至各病

区,由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启封后逐一清点核对,并注明交接时间,无误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人员更衣操作规程

一、进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更衣规程。进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应当更换该中心

(室)工作服、工作鞋并戴发帽。非本中心(室)人员未经中心(室)负责人同意,不得进

入。

二、进入十万级洁净区规程(一更)。

进入一更前按六步手清洁消毒法消毒手并烘干;进入后换下配液中心普通工作服。

三、进入万级洁净区规程(二更)。

1、更换洁净区专用鞋、洁净隔离服。

2、手消毒,戴一次性手套。

四、离开洁净区规程:

1、临时外出:在二更室脱下洁净隔离服及帽子、口罩整齐放置,一次性手套丢入污物

桶内;在一更室应当更换工作服。

2、重新进入洁净区时,必须按以上更衣规定程序进入洁净区。

3、当日调配结束时,脱下的洁净区专用鞋、洁净隔离服进行常规消毒,每周至少清洗

2次;一次性口罩、手套一并丢入污物桶。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柜属于垂直层流台,通过层流台顶部的高效过滤器,可以过滤99.99%的 0.3 μ m 以上的微粒,使操作台空间形成局部100 级的洁净环境,并且通过工作台面四周的散流孔回

风形成相对负压,因此,不应当有任何物体阻挡散流孔,包括手臂等。用于调配危害药品的

生物安全柜,应当加装活性炭过滤器用于过滤排出的有害气体。

(一)清洁与消毒:

1、每天在操作开始前,应当使用75%的乙醇擦拭工作区域的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

应当从上到下,从里向外。

2、在调配过程中,每完成一份成品输液调配后,应当清理操作台上废弃物,并用常水

擦拭,必要时再用75%的乙醇消毒台面。

3、每天操作结束后,应当彻底清场,先用常水清洁,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天操作结束后应当打开回风槽道外盖,先用蒸馏水清洁回风槽道,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二)生物安全柜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有 1 至 2 位调配人员提前半小时先启动生物柜循环风机和紫外线灯,关闭前窗至安

全线处, 30 分钟后关闭紫外线灯,然后用75%乙醇擦拭生物安全柜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

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消毒,然后打开照明灯后方可进行调配。

2、紫外线灯启动期间,不得进行调配,工作人员应当离开操作间。

3、紫外线灯应当定期检测,如达不到灭菌效果时,应当及时更换灯管。

4、所有静脉用药调配必须在离工作台外沿20 厘米,内沿8~ 10 厘米,并离台面至少

10厘米区域内进行。

5、调配时前窗不可高过安全警戒线,否则,操作区域内不能保证负压,可能会造成药

物气雾外散,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或污染洁净间。

6、生物安全柜的回风道应当定期用蒸馏水擦拭清洁后,再用 75%乙醇消毒。7、生

物安全柜每月应当做一次沉降菌监测,方法:将培养皿打开,放置在操作台上半

小时,封盖后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8、生物安全柜应当根据监测指示,及时更换过滤器的活性炭。

(三)每年应当对生物安全柜进行各项参数的检测,以保证生物安全柜运行质量,并保存检测报告。

配液中心清洁消毒管理规程

一、配液中心场地的区域洁净级别划分

配制中心场地分为为控制区(非无菌操作区)和洁净区(无菌操作区)。控制区包括排

药区、打印区、清洗区、核验区等。洁净区包括一更(10 万级)、二更(万级)、操作间(万级)、生物安全柜(百级)。

二、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1、物体表面清洁流程:为使用常水用抹布擦洗物体表面至无污迹。

2、物体表面消毒流程:先使用常水用抹布擦洗物品表面至无污迹,晾干后使用现配消

毒水(酒精)用抹布进行擦洗消毒,待 15 分钟后使用常水擦去消毒液(如使用酒精消毒则不再

进行二次擦洗)。

3、清洁消毒工具清洗流程:清洁完毕后注意清洁消毒使用后的抹布、拖把、水槽等,

必要时使用洗衣粉(液)清洗至无污迹无泡沫,再现配消毒液擦拭或浸泡 15 分钟后,置于相应区域清洗风干。

三、地面消毒溶液选择与制备

1、在适合的洁净不锈钢或塑料桶(盒)内加入所需适量的清洁剂或消毒液,混合于清

水(或纯化水)来配置。

2、配置含氯消毒液应参考说明书配置。用于地面消毒为1%溶液,必须在使用前新鲜配制,处理 / 分装 5%次氯酸钠溶液时必须带后口罩和防护手套。配置含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复方

消毒片剂应参照说明书,其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mg/L(两片放入1000ml 水中)。

3、新洁尔灭为季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腐蚀性,处理/ 分装 / 配制时应参照《医院制剂手册》,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为 0.1%,消毒金属物品应加入 0.5%亚硝酸钠预防生锈。禁止与肥皂水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联合使用,使用前新鲜配制。

4、甲酚皂溶液有腐蚀性,用于地面消毒为5%,应用前应新鲜配制。

四、控制区清洁消毒要求

1、控制区清洁消毒分为每日清洁、每周消毒和每月消毒。

2、每日擦洗工作中接触过的工作台面、凳椅、药筐、药车、门窗(把手)、地面等。

3、每周消毒接触过的工作台面、凳椅、药筐、电话、鼠标键盘、药箱、药筐车、药架、

门窗(把手)、送药车、转运药箱、拖鞋、鞋架、污物桶、地面等。

4、每月消毒清洗区和核验区墙面和屋顶,仪器设备、柜架顶部除尘,冰箱除霜。

五、洁净区清洁消毒要求

洁净区清洁消毒分为每日消毒、每周消毒和每月消毒。

每日工作:先用常水清洁擦拭生物安全柜台面内壁、传送窗内部和把手、凳椅、肾形盘、开关、

酒精壶等再用用 75%乙醇擦拭消毒;用常水清洗工作隔离服;先用常水清洁地面,再用

非快速挥发消毒液消毒(消毒片 / 新洁尔灭、甲酚皂)消毒, 15 分钟后再用常水擦去消毒液。每月进行一次墙壁、顶棚的清洁消毒,仪器设备高处除尘。

六、清洁、消毒注意事项

1、消毒剂应当定期轮换使用,使用半年消毒片间隔使用一个月新洁尔灭或甲酚皂再恢

复使用半年消毒片。

2、洁净区和控制区的清洁工具必须严格分开,不得混用。

3、清洁、消毒过程中,不得将常水或消毒液喷淋到高效过滤器上。

4、清洁、消毒时,应当按从上到下、从里向外的程序擦拭,不得留有死角。

5、用常水清洁时,待挥干后,才能再用消毒剂擦拭,保证清洁、消毒效果。

七、对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

1、工作人员一般需经过批准和培训方可进入配制场地。在控制区工作人员要求身体健

康,无割伤、溃疡等体表损伤,专用工服、专用工作鞋等整洁干净,佩戴发帽子,不佩戴首

饰盒携带食物,工作前应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在洁净区工作人员无菌要求较高,除上述

要求外,还要求戴无菌口罩,操作前要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消毒双手,尽量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微生物污染。

2、进入十万级洁净区(一更)前按七步手清洁消毒法消毒手并烘干,换下普通工作服。

进入万级洁净区(二更)应更换洁净区专用鞋、洁净隔离服,戴好发帽子、口罩、手消毒,

戴一次性手套。

3、临时离开洁净区应在二更室脱下洁净隔离服整齐放置备用,在一更室应当更换上控

制区工作服和工作鞋,一次性物品手套等丢入污物桶内;重新进入洁净区时,必须按上述更衣规定程序进入洁净区;当日调配结束时,脱下的洁净区专用鞋、洁净隔离服放在一更备洗,

每周至少清洗 2 次(通常为每日清洁);一次性口罩、手套一并丢入污物桶。

八、每日清理分类污物桶,垃圾不过夜。

化疗药物操作规程

准备工作:

1、物品准备:

1)操作人员防护用品:无粉乳胶手套及聚氯乙烯手套各 1 副,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 1 件,一次性口罩、帽子(有条件者备N95 口罩)、防护镜等;

2)治疗盘:常规消毒用物 1 套,无菌纱布、棉球;

3)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4)根据医嘱备化疗药物、输液袋等。

2、人员准备:洗手,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更鞋、换工作服,外套一次性防渗透防护衣;

配药时带双层手套,即:聚氯乙烯手套外戴 1 副无粉乳胶手套。

操作流程:

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护服,佩戴口罩,帽子,带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

2、配药前启动紫外线灯进行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空气消毒 30 分钟以上,并在操作前用 75%酒精擦拭内面及台面,保持洁净的备药环境,柜内操作台面铺一次性防渗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

3、取合适的注射器及注射针并检查。

4、再次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5、割据安剖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至瓶底,打开安剖时应垫一纱布,以防划破

手套。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并且要求在抽取药液后,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可使药液排于空气中。加药时将化疗药加入瓶装液体后应抽尽瓶内空气,避免瓶内压力过大导致更换液体时药液外溢。

6、抽取药液时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注意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 为宜。抽取药液后放以垫有聚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每次用后按污物处理。

7、再次查对。

8、配置完成后,用75%酒精擦试操作台面。

9、整理用物,操作中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输液袋、敷料及放置化疗药物的安瓿等物品,

应放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以免药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10、调配完毕开启紫外灯和风机30 分钟后关闭。

11、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及防护用具,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有条件者可进行沐浴、减轻

毒性。

注意事项:

1、化疗药物的配制人员应严格培训,护理人员应了解常用化疗药物的剂量及途径,不良反

应以及外渗处理措施。

2、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3、配置化疗药物时应在通风宽敞出,戴好口罩及乳胶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4、在给予化疗药物前护理人员应严格三查七对确保用药无误。

5、配置药物时,如配置人员的皮肤及眼睛不慎被污染时应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5 分钟。配置用物应

于其他用物分开放置。

6、配药后所用的一切污染物应放于污染专用袋集中封闭处理。

TPN配置操作规程

1、接到处方后,审核处方并核对药品。

2、每次配置前开紫外灯照射30 分钟,并开启层流洁净系统,消毒洁净台和配置间。关闭紫外灯后吹风 20 分钟后,方可进行无菌操作。

3、配置前应将所需药品准备齐全, 严格检查药品及注射器包装、输液袋、输液管道有无破损,并检查有效期。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

4、配液前凡是具有胶塞的输液瓶、西林瓶等必须用2%碘酊消毒胶塞,再用75%乙醇脱碘,并用 75%乙醇消毒药品表面后,放入操作台。

5、工作人员进入配置间前必须严格洗手、更换专用的灭菌工作服、佩带口罩、换专用拖鞋,带灭菌手套。操作前要用75%乙醇消毒手。

6、严格按照TPN配置流程加药,不可随意改变加药顺序。调配流程如下:

1)微量元素(安达美)和电解质加入氨基酸(乐凡命)溶液中

2)格利福斯(或磷酸盐)加入葡萄糖中,振摇,使其充分摇匀。

3)将氨基酸、安达美、电解质的混合液和已加入格利福斯(或磷酸盐)的葡萄糖溶液同时

输入密闭的三升袋中,要注意混合均匀,不得有沉淀。

4)脂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将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充分溶解,并加入到脂肪乳

中,输入到三升袋,边加边摇,促进混合均匀,并排除空气,密封即可。

5)用挤压法检查是否漏气。

7)核对空安剖、空瓶,无误后,装入包装袋封口。由专人送至病房。

7、操作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配置过程中如发现浑浊、沉淀、结晶、变色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待查明原

因并解决后方可继续,或与医师联系修改处方后再进行配置。

2)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在不同的溶液中进行稀释,以免发生磷酸钙沉淀。

3)用同一只注射器加安达镁和格里福斯时,中间必须用其他液体冲洗注射器,防止发生配

伍反应。

4)在加入氨基酸(乐凡命)和葡萄糖混合液后,应检查一下三升袋内有无沉淀生成,确认

没有沉淀后再加入脂肪乳(英脱利匹特)。

5) TPN中不得加入没有经过实验验证的其他药物。

6)加入液体总量应等于或大于 1.5 升。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0-23%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7) TPN须现用现配,应于24 小时内输完。

8)一般控制一价阳离子浓度小于150mmol/L ,镁离子浓度小于 3.4mmol/L ,钙离子浓度小于1.7mmol/L 。(阳离子可中和脂肪颗粒上磷脂负电荷,使脂肪颗粒相发生聚集和融合,最终

导致水油分层)。

菌检操作规程

1.生物安全柜吉操作间每月应当做一次细菌检测。

2.方法:在配夜调配时,将三个贴有标号的培养皿打开,放在两个生物安全柜上各一个,药

架上一个,放置半小时,封盖、填送检单至检验科进行菌检。

3.注意:调配喷乙醇时,不要喷到培养皿内。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浓配工序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

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浓配岗位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范围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浓配工序浓配岗位的操作 责任 浓配岗位操作工、浓配工序班长 内容 1 生产前准备 1.1 浓配工序班长到车间主任办公室领取生产指令和空白状态标识。 1.2 浓配岗位操作工按“一般生产区人员出入更衣、更鞋标准操作规程”(SOP·KF-TB-007)提前10分钟进入一般生产区。 1.3 浓配岗位操作工按“十万级洁净区人员出入更衣、更鞋标准操作规程”(SOP·KF-TB-009)进入十万级洁净区。 1.4 进入生产岗位 1.4.1 检查是否有前次清场合格证副本 1.4.2 检查Φ200板框过滤器、钛棒过滤器和浓配罐是否有已清洁状态标识和完好状态标识,且在有效期内。 1.4.3 检查容器具、工器具是否有已清洁状态标识,且在有效期内。 1.4.4 检查压力表是否有计量检验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 1.4.5 检查是否有与本次生产无关的文件,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1.4.6 检查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记录。

1.5 检查合格后,经质量保证部监控员确认,签发准许生产证,班长根据批生产指令取下现场状态标识牌,换上生产运行中和设备运行中状态标识,标明本岗位需要生产的药品、品名、批号、规格、生产批量、生产岗位、生产日期、操作人、复核人。 1.6 使用前接通电源,打开搅拌桨、过滤器和各阀门开关,空机运转2分钟,再试验压力表灵敏度是否符合标准,运转正常可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异常,按“异常情况处理管理规程”(SMP·QA-GC-006)进行处理。 2 生产操作过程 2.1 粗滤 2.1.1 领中药液和上批尾料 2.1.1.1 浓配岗位操作工凭批生产配料单从原辅料贮存间领取中药液和上批尾料。 2.1.1.2 凭标识核对实物的品名、物料编号、物料批号、生产日期、数量,确认无误后,浓配岗位操作工和浓配工序班长在车间物料领发台帐上签字,浓配工序班长及时填写货位卡。 2.1.1.3 分别将中药液和上批尾料放于周转车上,轻放中药液,勿使沉淀泛起。 2.1.1.4 将周转车推到浓配室,将装有浓缩液的不锈钢桶轻轻抬下,放于指定位置,打开桶盖;将上批尾料取下,放于指定位置。 2.1.2 安装滤纸和滤板 2.1.2.1 取一个不锈钢盘、一个不锈钢舀放于操作架上备用。 2.1.2.2 用不锈钢盆接半盆注射用水,取10张滤板,用双手顶住两侧滤板,将滤板放在不锈钢盆中(滤板边缘不接触盆)旋转一周,润湿后放于不锈钢盘中;取10张滤纸,使滤纸一端成凹型,另一端成凸型,将滤纸的正背面浇纯化水润湿,放入装有滤板的不锈钢盘中备用。 2.1.2.3 将过滤器的旋杆向左旋转,直至顶板与11号板块间距

最新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2检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4样本要求 4.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4.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5检验方法 辅助交叉配血试验 5.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5.2各加LIM0.65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5.3用离心机3400转/min(相当于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5.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要重做。

S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落石出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 三、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自身对照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0.9%氯化钠注射液 2、试剂生产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06143020455; 4、包装规格:500ml/瓶; 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二年;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 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x60mm)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1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

加油站安全标准化岗位操作规程完整.doc

岗位操作规程目录 1.加油安全操作规程 2.卸油安全操作规程 3.计量操作规程 4.配电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5.发电机操作规程 6.视频监控操作规程 7.燃煤锅炉操作规程

加油安全操作规程 1.站立迎候 加油员应站在加油岛靠近入口一侧面向车辆进入方向迎接顾客。 1.1站姿: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男员工双手交叉叠于身后,女员工双手交叉叠于身前。 1.2站立要求:挺胸、直腰、收腹,不倚靠物体。 2.引导车辆 加油高峰期,应设立引导员,引导员由入口处加油员兼任,引导员必须佩带绶带。 2.1当车辆驶向站内时,加油员应迅速判断车辆的油箱位置和应加油品品种,主动引导车辆到加油位停泊。 动作要领: 第一步:从身体侧,由下至上,抬起左臂(右臂),五指并拢,掌心向外,与身体侧面成180度,右臂(左臂)与身体侧面成90度。 第二步:左手臂(右手臂)平举,右手(左手)小臂弯曲,手心向内,引导车辆行进。 第三步:面对来车,右手臂(左手臂)翻转与身体成135度,手掌翘直,五指并拢,提示减速、停靠;未示意停车的手背自然下垂,中指贴于裤缝。 2.2示意停车手势,待车辆停稳后或车辆经过站立位置后方可放下。 2.3车辆停稳5秒种内,迅速小跑从车尾绕行到车前驾驶员一侧,做到车到人到。严禁从车头绕行到驾驶员位置。 3.开启车门 车停稳后,加油员应主动为司机开启车门。开启车门前应征得顾客的同意。 动作要领: 身体稍向前倾,伸出左手,轻提车门把,轻轻拉开车门,右手自然后背,手心向外提于腰际。 4.微笑招呼

4.1加油员面带微笑,礼貌地向顾客打招呼。 4.2规范用语:“您好,欢迎光临!”或“欢迎光临!”;如为熟悉的客户,可以直呼其称呼(如林老板、陈经理、张先生、王师傅等);遇周末、节假日应说:“周末愉快”、“节日愉快”;根据不同时段可用“早上好”、“晚上好”等问候语。 4.3安全提示:提醒司机熄火加油,并提醒顾客加油站内不能使用手机,禁止吸烟。 规范用语:“××先生(女士),请熄灭发动机;××先生(女士),为了您的安全,加油站内不能使用手机,禁止吸烟。” 5.热情询问 5.1热情地询问顾客所需油品品种及加油数量。 规范用语:“请问您加什么油?加满吗?”待顾客回答后,立即复述“好的,××油品,加××升或××元,请稍等!”,有限量、断档的应耐心向顾客解释。 6.开启油箱 6.1加油员工应主动开启油箱盖。轿车油箱应将油箱旋塞挂在油箱外盖处,货车油箱盖放置于油箱上,严禁将油箱盖放于地面或车辆其它部位。 6.2如司机自行开启,加油员应表示谢意。 规范用语:“谢谢!” 7.归零预置 将加油机数码回零,并根据顾客需要的加油数量或金额在加油机上预置,预置后应加以确认。 7.1提示回零动作要领:预置后,五指并拢,手臂抬起与身体成135度,手心向上,指尖指向加油机显示屏下角,指尖与显示屏间距为10cm,禁止将加油枪对准顾客。 7.2规范用语:“您请看,加油机数码已回零。” 7.3声音要求:以对方能听清楚为标准。 8.提枪加油 确认油品无误后,提起加油枪,将加油枪插入车辆油箱口,打开加油

针剂车间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工艺质量。 2. 职责: 车间班长、浓配岗位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车间主任、QA负责监督。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配岗位的操作。 4. 内容 4.1准备工作 4.1.1.查设备上有无“已清洁”的状态标志,操作间有无“清场合格证”且都在有效期内。检查配制所需容器用具是否在清洁、灭菌有效期内。 4.1.2.是否有该批的批生产记录和足够数量的盛装单。以及本岗位的相关设备及岗位操作规程。4.1.3.检查本岗位的水、电、蒸汽是否正常。 4.1.4.检查操作间内温湿度、压差并在批生产记录上记录、签名。 41.5.取下“清场合格证”,贴于待生产产品批生产记录的背面。 4.1.6.填写“房间状态标识”,(房间名称、产品品名及规格、产品批号、产量等)。 4.1.7.操作人员把设备上的“已清洁”的状态标志换成“正在运行”的状态标志。 4.1.8.用75%乙醇消毒将使用的工具、容器及设备与物料直接接触的部位。 4.1.9.检查注射用水的澄明度是否符合规定。 4.1.10.经QA现场检查合格后,在批生产记录上签字,允许开始生产。 4.2. 操作过程: 4.2.1.清洗管路:使用前,用注射用水循环清洗管路20-30分钟。备用。 4.2.2.配制: 4.2.2.1.加入注射用水(或其它溶媒)至所需量,并不断搅拌; 4.2.2.2.将称量好的原辅料,按配料指令进行核对并按先后次序加入配液罐内,并将数量、品名记在配制记录上,每次加原辅料时,需搅匀,个别品种需加温溶解的,均按工艺指令进行; 4.2.2.3.加入注射用水至浓配需要量,充分搅拌,使原辅料溶解。 4.2.2.4.开启输液泵,将药液通过过滤器,将药液泵入稀配罐中;在过滤准备完成时在浓配罐中加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用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 交叉配血不能只进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在条件差的实验室也应该进行胶体介质配血,以尽量消除不完全抗体存在的危害,减少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一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因输血直接涉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故病人与献血员虽属同一血型也应进行交叉配血。 分类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1、首先准备好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样。 2、配好用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用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 3、主侧加受血者血清0.5ml,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0.25ml。 4、次侧加献血者血清0.5ml,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0.25ml。 5、37度水浴箱孵育1小时,后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各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即不含有对抗内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在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人的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即不仅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清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的次侧)。 这样,既可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在进行交叉式配血试验时,应在37℃下进行,以保证可能有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 试验方式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胶体介质配血法 1、首先准备好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样。 2、配好用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用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 3、主侧加受血者血清0.5ml,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0.25ml。 4、次侧加献血者血清0.5ml,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0.25ml。 5、37度水浴箱孵育1小时,后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微柱凝胶试验 微柱凝胶试验(Microtubes Gel Test,MGT)是20世纪90年代先后进入国内实验室并用于交叉配血的新方法。在一些先进国家已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而凝聚胺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也已在国内迅速推广使用。该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诊断用人血型抗A血清、诊断用人血型抗B血清(常在血清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料以示区别,如A型红色,B型蓝色)、生理盐水、供血者血清、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的2%红细胞悬液、受血者的2%红细胞悬液。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管理制度编号:LX-FS-A95150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脱硫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正式版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搬运气瓶以前,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瓶内气体的名称、性质和安全搬运注事事项,并备齐相应工器具和防护用品,如介质为有害、有毒、腐蚀、放射性和自燃气体时,应在组织管理、技术措施、个人防护、卫生保健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 二、圆心凹底气瓶在车间、仓库、工地、装卸场地内搬运时,可用徒手滚动,即用一手托住瓶帽,使瓶身倾斜,另一手推动瓶身沿地面旋转、用瓶底边走边滚,也可用两手各握一只气瓶瓶帽,使两只气瓶在在胸前交叉滚动,这要根据搬运距离远近和搬者熟练程度而定,但不准拖曳,随地平滚,顺坡竖滑或用脚

更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XXXX有限公司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人员更衣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适用于更衣标准操作。 3 责任者:由岗位操作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督员监督。 4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6 岗前要求 6.1 依次更换工作鞋、工作服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6.1.1 进入生产区更换一更工作鞋 6.1.1.1 换鞋:进入换鞋间,坐在鞋柜上,脱生活用鞋,放入固定编号的鞋柜,抬脚转身,从里面穿上一般区工作鞋。

更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共2 页第2 页 6.1.1.2 更衣:洗手后,进入普区更衣室,脱去外衣,将外衣放入自己的衣柜(工作服与自己的外衣分隔放置),取出工作服,按从上到下的次序穿好衣裤,戴上工作帽。要求衣扣完整扣牢、头发不外露。 6.1.1.3洗手:按《洗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洗手。 6.1.1.4人员出生产区,按相反顺序更衣换鞋。再次进入时,仍按本程序进行。 6.2 更换洁净工作服 6.2.1 进入洁净区: 洗手穿工作衣帽穿工作裤戴口罩穿工作鞋 手消毒进入洁净区 要求:头发不外露,口罩遮住口鼻、衣服拉链拉紧,裤脚塞入鞋套内,穿戴整齐后进入各个岗位操作间。 6.2.2 注意:进入生产区,随手关门。 6.2.3 穿好工作服后进入缓冲间,关闭二更门,手消毒后打开缓冲间门进入洁净区,二更与缓冲间门严禁同时开启。 6.3 离开一般生产区时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的顺序和进入生产区的顺序相反。 7 更鞋、更衣间依据更衣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8 每天/班由公卫人员负责关闭水、电、门、窗及安全后离开现场。 9 相关文件 《洗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0 相关记录 进入洁净区人员登记表

血库凝聚按法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及血库收发标本制度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1 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2 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3 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4 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2% 红细胞悬液: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 [原理] 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 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 ①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②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③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④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 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 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 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 ---------------------------------------------------------------- 2 1 2ml(40) 5 1 0.8ml(16) ---------------------------------------------------------------- [操作步骤] 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 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 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2.各加入①低离子介质溶液0.6ml,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分钟。 3.再滴入2滴②凝聚胺溶液,轻轻混匀,于室温下静置15秒。 4.3400rpm离心1分钟,然后把上清液倒掉,管底保留大约0.1ml的液体。 5.目测红细胞有无变成凝块,如果没有凝块,则必须重做,(请看注意事项6)。重做后仍然没有凝集现象出现,可能试剂失效。 6.各滴入2滴③复悬液,并轻轻混匀,观察结果。若为凝聚胺引起的非免疫性凝集,应该在1分钟内散开;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 [实验药品] 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 (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次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选丸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药业有限公司 目的 建立选丸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选丸岗位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范围 固体车间选丸岗位。 责任人 车间主任、质量监控员、固体车间操作工人。 操作步骤: 1生产准备 1.1生产操作人员按照《进出三十万级洁净区人员更衣标准操作规程》(TG-Q75-062)进行更衣,进入生产操作间。 1.2工序班长经一次更衣后,提前10分钟至车间办公室接收车间主任下发的生产指令及批生产记录,并根据指令填写生产状态标志,将批生产指令及批生产记录下发给操作人员。 1.3由工序班长组织操作人员对该岗位进行全面检查:有前次生产清场合格证(副本),并在有效期内;设备有“完好”标志和“已清洁”标志;计量器具有“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检查完毕后,由工序班长填写“生产前准备记录”,并在“工序负责人”项签字。

1.4由QA 员确认合格,在“检查人”项签字。 1.5由工序班长根据生产指令取下现场所有标志,给设备换上“正在运行”标志,操作间换上“正在生产”标志。 1.6所需设备、工具:四级分离机、旋风分离器、运输车、不锈钢桶、不锈钢托盘、电子秤 2操作过程: 2.1根据中间产品交接单、流转证及物料卡核对干燥后的药丸品名、批号、数量无误后,领入本岗位,在中间产品交接单上签字并将中间产品交接单复印件贴在本岗位批生产记录前。将原件退回送料岗位。 2.2生产前根据批生产指令品种选用四级分离机或旋风分离器;根据品种规格选用筛网,调整震动筛震动频次,打开震动筛电源,待设备运行正常后,将药丸用撮子放入筛上,通过设备的震动,将合格与不合格品分开,用洁净不锈钢桶将其分别盛装,填写好状态标志。按照《XF-9型四级分离机标准操作规程》(TG-S61-029)或《LXF-400型旋风分离器标准操作规程》(TG-S61-030)生产操作。 2.3将合格品经质量监控员检查合格后,在每个盛装容器上贴上“流转证”,方可转入中间站,不合格品作为尾料,装入洁净容器内置存料室存放。与车间核算员复核双方签字,标明品名、批号、日期、数量、封口人签字,并在批生产记录中注明尾料去向。待下批生产粉碎时(72小时之内)加入,如超过72小时重新检验,合格后再加入。 2.4使用后的容器,工具送入洁净区工器具洗涤室挂上“待清洁”标志。 2.5及时填写操作记录并进行物料衡算,准确填写中间产品交接单,并在送料岗位一栏签字,经质量监控员复核签字后,一同递交下一岗位,双方签字后将原件附在本岗位批生产记录后。 收率计算。 物料平衡100%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抗A、抗B、抗D血清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聚凝胺试剂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

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测定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凝聚胺是一种高效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较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少。若是未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加入悬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所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集,凝块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五、试剂及材料 (一)聚凝胺试剂盒(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分:低离子介质溶液、聚凝胺溶液、重悬液、阴性及阳性对照液; 保存条件:2~8℃贮存2年,试剂盒打开使用后可置于室温 (二)材料:玻璃试管、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载玻片、显微镜等 六、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注意核对病人信息),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七、操作程序:

(一)将受血者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二)将供血者血样配制3%红细胞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三)取洁净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 (四)主侧管:受血者血清100u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次侧管:供血者血清100u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0.6 ml,混匀后静置1分钟,再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静置15s。 (五) 混合均匀后,在1000g条件下离心15s,然后倒掉上清液。 (六) 轻轻侧动试管里的细胞扣,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七) 最后加入重悬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八、结果判定: (一)阴性:60秒内凝块散开,代表由聚凝胺溶液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 (二)阳性:60秒内凝块不散开,代表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三)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九、注意事项: (一)若病人血浆(血清)含肝素,须多加双倍量的聚凝胺溶液以中和肝素。 (二)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三)加入血清量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会提高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 (四)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

消毒液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分发部门 综合部[ ] 采购储运部[ ] 生产部[ ] 工程项目部[ ] 财务部[ ] 工艺技术部[ ] 研发部[ ] 市场策划部[ ] 销售服务部[ ] 销售事业部[ ] 质量保证部[ ] 质量控制部[ ] 动力维修车间[ ] 设备部[ ] GMP认证部 [ ] 固体制剂车间[ ] 冻干粉针车间[ ]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

目的:建立消毒液配制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消毒液配制岗位。 责任: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本规程进行操作。工艺员、QA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内容: 1、配制前检查及准备 1.1 检查配制所需的容器是否已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 2、0.1%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配制 2.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0580ml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2.2 用量筒量取5%新洁尔灭420ml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2.3 用途:0.1%新洁尔灭用于工具、设备外表面、房间。 3、2%来苏儿(甲酚皂)消毒液 3.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一定容量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3.2 用量筒量取12.5%来苏儿或50%来苏儿一定容量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3.3 用途:2%来苏儿用于房间、设备的清洁、水池、地漏的液封。 4、75%乙醇溶液 4.1 用量筒量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74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 4.2 用量筒量取95%乙醇1026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打入消毒液接收间、密闭、备用。在容器上挂 上标识。 4.3 用途:用于皮肤、工具、设备、房间的消毒 5 、以上数值为配制比例,生产时按实际需要配制。 6、消毒液的配制公式为 原液浓度×原液体积=消毒液浓度×消毒液配制体积 例如:预配制75%乙醇溶液10000ml,使用95%的乙醇体积为Vml, 95%×V=75%×10000, V =7895ml。 7 、消毒液的编号 7.1 编号原则:配制日期(8位)+该消毒液当天配制的流水号(两位)。 如:2010年01月30日第一次配制的0.1%新洁尔灭消毒液编号应为2010013001。 8、消毒液配制、使用注意事项: 8.1 消毒液配制后必须保存,使用期限为48小时。 8.2 处理洁净区器具、设备等的消毒液应一个月更换一次,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8.3生产20ml产品时,蠕动泵和过滤器需放在B级消毒液接收室进行操作。 9、清洁与清场 9.1 将配制消毒液所用器具送到器具清洗间进行处理。 9.2 清洁工具的清洗与存放 9.2.1 清洗方法:按《清洁工具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PM-0001700)进行操作。 9.2.2 存放地点:C级洁净区清洁工具存放于洁具存放间。

(整理)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2检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4样本要求 4.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4.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5检验方法 辅助交叉配血试验 5.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5.2各加LIM0.65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5.3用离心机3400转/min(相当于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5.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要重做。 5.5最后加入Resuspending 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6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