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

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

沪指跌幅:73%

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

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

沪指跌幅:79%

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

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

沪指跌幅:48%

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

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

沪指跌幅:45%

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

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

沪指跌幅:30%

第6次牛市终结:印花税上调

监管层依旧在抑制投机过度。1997年5月10日(周六)印花税由3%。调至5%。,第六次熊市开启。

时间跨度: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沪指波动区间:1510.18点~1047.83点

沪指跌幅:31%

第7次牛市终结:国有股减持

国有股市价减持。这一重磅利空将A股拖入长达5年的熊市。著名的998,就是在此次熊市中完成。从此A股的牛熊周期开始变长。

时间跨度: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沪指波动区间:2245.43点~998.23点

沪指跌幅:56%

第8次牛市终结:次贷危机、大小非减持

在世界级的次贷危机带动下,和着大小非减持、基金停止发行等利空影响下,A股一路向下,造成史上最惨烈的一次熊市。

时间跨度:2007年10月17日~2008年10月28日

沪指波动区间:6124.04点~1664.93点

沪指跌幅:73%

第9次牛市终结:人造牛市的破灭

次贷危机之后的四万亿刺激,让股市又掀起一波反弹,但人造牛市很快就破灭了。

时间跨度: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

沪指波动区间:1664.93点~3478.01点

沪指涨幅:108.9%

国内外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指数之间的关联研究

国内外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日经225指数期现货市场的实证分析 夏天① (浙江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5) 作者简介: 1夏天(1979-)男,山东济南人,数量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浙江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信息研究总部。研究方向:期货市场学,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已在《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篇,并被人大复印资料《统计与精算》分册全文转载一篇,国际论文(英文)被美国ISTP检索一篇。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一项。并经常在道琼斯新闻等媒体进行行情分析。 The Study On the Linkages Among the Stock Marke t、the International Stock Futures Market and the National Stock Futures Marke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NIKKEI 225 Futures Market 1.Xia Tian (ZheJiang Yafco futures management limited company, ZheJiang, HangZhou, China 310005) ABSTRAT: This paper study the linkages and interaction among the stock marke t、the international stock futures market and the national stock futures market based on the Johansen contingration analysi s、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 l、The Granger long and short causal relationship test and the variance decomposition method. We find that the unsteady time series of the three markets make up of the contingration relation. Namely the three have the linkage and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 The stock futures market have the good function on the price discovery. The stock futures market is the reason why the stock market changes in the long time. But the stock futures market have th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ock market. These conclusions have the great use for reference for us. Kayword: NIKKEI 225; the stock futures; V AR; the Cointergration analysis 国内外股指期货与股票指数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日经225指数期现货市场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VECM基础上的Granger长短期因果检验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日经股指的国内外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三者整体关联性与相互作用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三个市场一阶非平稳的的时间序列数据构成了协整关系,即三者具备了关联性与长期 *本文曾经在《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组织的“第七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上进行宣读,感谢中山大学周开国博士等专家学者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077207912.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077207912.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077207912.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牛市的十个特征

牛市的十个特征 时隔五年,大盘有再度开启牛市的迹象,不论是否是牛市,我们都要为牛市做准备,如果真的开启牛市,时间的长短也是不知道的,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应该了解牛市的特点,一般有以下十个特点 第一、牛市是全面的。 只要是牛市,一定是全方位的,全市场的,全角度,全板块的,就是最终什么都会轮到的! 请一定理解,这几个全字。只有满足这个几个全字,才是真正的牛市,无论时间长短。具体说,牛市是大小其飞的,大盘小盘都会涨的;牛市指数和个股共振的,一起涨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可能很多时候,行情很好,比如去年的科技、比如今年开年的云视频,比如前段时间的抖音,这些,也仅仅是结构性的局部的行情。而不是全面性的行情,不是牛市。 第二、会不断有增量资金进场。 量价齐来。有高度,也有量能。源源不断的资金,就像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来为市场做贡献。 第三、牛市会轮动上涨。 会有前菜,会有主菜,会有餐后甜点。 最终,所有的都会轮动上涨。估值会均衡,洼地会被填平。所以这也是我说为什么说,拿着的原因。

哪怕你现在暂时套着,只要市场好,终究会轮到,时间问 第四、牛市最终,会消灭低价股 牛市踏空资金反哺的,永远是低价股,等到最后,低价股统统消灭了,1元股2元股集体涨停潮了,那么也差不多了 第五、消灭一切洼地 比如说那些破净股,熊市的时候,股价都跌破净资产了,那么牛市的时候一定会把股价拉回来,一些建筑,钢铁股,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再比如说低PE股,也是这个逻辑。 第六、券商,一定不会缺席牛市。 而牛市,往往是券商股的戴维斯双击,股价和预期的双飞。预期越高,股价越高。股价越高》伴随着预期越高。 第七、牛市里更是核心业绩票的长牛行情。 我前面文章说过,其实从前波股灾以来,从熔断以来,市场主要的投资风向口:就是价值。 核心业绩价值,不断抱团,是这几年盘面来的核心,无论是大科技这批,还是那些医药,白酒,都有无数资金在持续抱团。 第八、所有人,都在竭尽全力做多 在牛市,做空是可耻的。 所有人情绪高涨,都在竭尽全力做多,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沪深股市全部指数详解

沪深股市全部指数详解 沪深股市全部指数详解!(2011-11-29 09:54:46) 一、上证指数系列 1、重点指数 上证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 股和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 业的整体状况。上证50指数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上证180: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而成的,其样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作为上证指数系列核心的上证180指数的编制方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上证380指数是由380家规模适中、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公司组成,以综合反映上交所一批新兴蓝筹公司整体表现。为剔除180以外的二级蓝筹公司组成。 上证超大盘:超级大盘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备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20家超大型上市公司组成,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发布,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超级大型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并为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工具。 上证中盘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中剔除50只上证50指数成份股后剩余的130家成份股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小盘指数:是对样本空间剔除180只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后的剩余股票,根据总市值、成交金额进行综合排名,选取排名靠前320只股票组成样本,以综合反映沪市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中小盘指数:是由上证中盘指数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共450家 上证全指:是由上证180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大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牛市和熊市的特征

牛市和熊市的总结 牛市特征: 1板块特征:在牛市,总有一个热点板块推动大盘,热点板块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当一个板块调整时,又能马上出现另外一个板块接力赛!周而复始 2均线: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多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上行 3成交量:量能稳步放大,天量之后还有天量 4 K线:阳多阴少,上涨容易下跌难! 5,遇利空因素,低开高走! 6,缺口形成一个很强的支撑! 7在牛市中,除息,除权股很快就填息、填权。 8股票盘整之后,继续上扬! 9 新股发行大涨,疯狂炒作,很少出现破发 熊市的特征: 1板块方面:无明显的热点板块,板块运作无持续性,一个板块拉一天就戛然止! 2均线:大盘和个股均线呈现空头排列,股价依托均线下行, 3成交量:量能逐步萎缩,地量之后还有地量! 4 K线:阴多阳少,下跌容易上涨难! 5,遇利好,高开低走! 6,缺口必补,遇利好消息形成的缺口,之后必然回补 7在熊市中,除息,除权股一般都是贴权(下跌) 8久盘必跌! 9 新股大面积破发,中签率很高! 下跌容易上涨难,是市场运行的第一个熊市特征。牛市的特点是涨易跌难,熊市的特点是跌易涨难,现在市场的特点是典型的熊市走势而不仅仅是调整走势。自今年1月下旬市场开始暴跌以来,市场一直在走下降通道,支撑位一个又一个被击穿。除因个别原因引起的短暂反弹外,市场总体上处于暴跌的走势之中。----利好麻木而利空敏感,是市场运行的第二个熊市特征。自春节前管理层恢复新基金发行以来,利好的消息也已经不少,但市场却根本就不买账,依然故我地呈现出下跌趋势。一个有关再融资的传闻就能使股市大跌百点,反弹的力度越来越小,反弹的时间越来越短,反弹的影响越来越低,表明整个市场已经进入越来越深的熊市之中。----上涨无量而下跌有量,是市场运行的第三个熊市特征。资金供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逆转态势,而管理层却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创业板设立、红筹回归、海外企业在A股上市等大规模的市场扩容。----价值投资被彻底舍弃而题材炒作成为主流,是市场运行的第四个熊市特征。当一个市场的预期被彻底模糊、市场运行演化为“猜谜游戏”的时候,价值理念与投资理念就必然被舍弃,投机风气就不可避免地会支配整个市场。而一个题材炒作盛行的市场,就很难说还是牛市。

沪深股市全部指数详解

沪深股市全部指数详解 一、上证指数系列 1、重点指数 上证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上证50指数自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成交活跃、规模较大、主要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基础的投资指数。 上证180:成份指数(简称上证18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原上证30指数进行了调整并更名而成的,其样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场代表性的180种样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发布。作为上证指数系列核心的上证180指数的编制方案,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反映上海证券市场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能够作为投资评价尺度及金融衍生产品基础的基准指数。 上证380指数是由380家规模适中、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公司组成,以综合反映上交所一批新兴蓝筹公司整体表现。为剔除180以外的二级蓝筹公司组成。 上证超大盘:超级大盘指数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具备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20家超大型上市公司组成,于2009年4月23日正式发布,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超级大型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并为相关指数化投资产品的开发提供基础工具。 上证中盘指数:由上证180指数成份股中剔除50只上证50指数成份股后剩余的130家成份股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小盘指数:是对样本空间剔除180只上证180指数成份股后的剩余股票,根据总市值、成交金额进行综合排名,选取排名靠前320只股票组成样本,以综合反映沪市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上证中小盘指数:是由上证中盘指数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共450家 上证全指:是由上证180和上证小盘指数成份股一起构成,以综合反映沪市大中小盘公司的整体状况。 2、策略指数 上证180等权重指数 上证180等权重指数与上证180指数拥有相同的成份股。不同的是,上证180指数采用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加权,而上证180等权重指数采用了等权重加权。上证180等权重指数的个股与行业权重分布更为均匀,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性标的。 上证380等权重指数与上证380指数拥有相同的成份股,采用等权重加权。 上证180行业分层等权重指数与上证180指数拥有相同的成份股。不同的是,上证180指数采用自由流通调整市值加权,而上证180行业分层等权重指数采用了行业分层等权重加权,具体做法是:它先将行业等权,然后将行业内的个股再等权。上证180行业分层等权重指数展现出了与上证180等权重指数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的周效应

分 析 师 曹力 (0755) 8208 0141 caoli@https://www.360docs.net/doc/077207912.html, 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股市的周效应主要是指周内各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不同。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过一些研究。但大部分是针对中国股市早期数据,而且结论非常不一致。尚没有利用最新数据对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研究。 对最近3年的数据分成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分别研究周效应,发现两个阶段的周效应非常不同。牛市中周一收益率大幅高于平均,而周三收益率最低。 熊市中周三的收益率最高且显著为正,其他日收益率为负,周二最低。 对牛市和熊市的周效应的统计检验表明这种效应是显著的,基本排除了是随机因素造成的可能性。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投资者的接受信息之后的心理反应特点造成了这种规律性的特征。 周效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那就是在牛市中周五收盘相对适合买入,而周二相对适合卖出。而在熊市中周二收盘相对更适合买入,周三收盘相对适合卖出。一句话概括就是“牛市把握好周一,熊市收益靠周三”。 相关研究 沪深300指数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 周效应

目 录 什么是周效应 (3) 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 (3) 周效应的统计检验 (5) 周效应的原因分析 (5) 周效应的用处 (6)

什么是周效应 周效应(week effect)是指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是主要的日历效应之一。 关于股市和期货市场的周效应在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Cross(1973)和French(1980)研究了S&P500指数收益发现周五取得较高的平均收益而周一较低。Gibbons(1981)和Keim(1984)发现Dow Jones指数周一存在负收益。Rogalski(1984)发现所有周五收盘至周一收盘之间的平均负收益发生在非交易时问,平均交易日收益(从开盘至收盘)所有天都是一致的。其他美国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中期债券市场表现出和股票市场类似的效应(Cornell,l985;Dyland Maberly,1986)。Jaffe和(1985)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四个发达市场的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国家中存在周末效应。但David J.Kim(1998)对韩国和泰国市场的研究发现不存在周内效应。 对于周一效应两个最典型的解释包括日历时间假说和交易时间假说。Jaffe等(1985)通过对澳大利亚周二效应的检验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DOW和亚太地区市场之间的链结关系,他们发现其他主要国家存在和美国相似的周内效应,但由于不同的时差,远东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日偏差的周内效应。 关于中国股市的周效应已经有一些学者做过相关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时间段内的数据,所以结论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比如有的研究指出中国股市有一定程度周效应,而有的研究表明周效应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另外这些文章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数据,缺乏规范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管制措施。股票市场越来越规范,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今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 总之,中国股市到底有没有周效应,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周效应,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周效应 我们也注意到,很少有不同行情下的周效应的研究。这里我们考虑到周效应很有可能是一种投资者的心理偏差的体现,而股市在不同的行情阶段投资者的心态非常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分别研究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收益特点。 沪深300指数兼顾到2个市场,而且权重股的权重适中,不像上证指数一样权重股的权重过高而导致权重股主导性过强。一般认为沪深300指数能够很好地代表中国股市的走势。这里我们只对沪深300指数统计研究。 以2007年10月17日为分界线,我们把2006年初到2008年12月15日的沪深300指数日线数据分为牛市和熊市,之前称为牛市,股指以上涨为主,之后为熊市,股指以下跌为主。 分别统计牛市和熊市的周内每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并作图显示:

中国牛市特征

中国牛市特征1(初期) 牛市的背景及早期现象 1、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熊市,股票大多跌得惨不忍睹 如从1993年2月的1500点跌到1994年7月的325点;2001年的2245点,经过4年跌到2005年5月的998点;又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到2008年10月的1660点;以及这次从2012年5月的2434点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1949点。打开电脑看看,大多数股票跌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说:“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遍地是珠玉啊! 如:这次跌到最低的银行股。招行9.83元,市盈率为4.6倍;浦发银行7.34元,市盈率为3.9倍;民生银行5.39元,市盈率为3.9倍。真可谓是世上最低价银行股。 2、长时间停发新股 我国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发新股(含增发和配股)最多、最快的国家。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为国企融资服务,是社会主义中国开设股市的一大原因。我国从最早的老八股(沪)到现在深沪2666家,发展极快,且退市机制基本形同虚设。这样,通过IPO、增发和配股,中国股市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里巴巴”金矿、“聚宝盆”,迎来了一月月、一年年的发新股热潮。因此,在发行市场上,它们始终是大牛市。 但0.5元~1元的本金上市后,在一、二级市场上圈得了大量资金;而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否参与打新股,新股、老股都会因此大跌而

亏损。所以我曾说过:“发啊发,发出千百个新公司,发出一个大熊市。” 这一轮牛市前,证监会某些人曾强烈反对人们关于停发新股的呼吁,认为新股发不发与牛熊市无关。但最终还是因为停发新股2个月,资金只进不出,一轮“小牛市”(起码至今为止)悄然形成。 2008年到2009年,股市跌到1660点时,也停发新股半年。可见,这是中国见底迹象,也是牛市早期之迹象。如果这一轮新股发行停止到人代会、政协会,中国牛市就会持续到那个时期。 3、通胀维持在2%~5%之间,但未进入通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通胀率高达15%~25%,国家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及国债实行保值补贴,年利率实际可达15%~25%。如000696三年期国债到期价高达171.99元,即年利率为24%。此时,股市绝不会大涨,只在1000点以下徘徊。人们何以不去买年利率20%以上的国债呢? 时下,美国利率为0.25%——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它的实体经济还在调整,股市已累创新高。货币政策太宽松,太容易借款来炒股了。故利率在2%~5%之间,较易形成牛市。最好是2%~4%。 4、货币政策稳中有宽。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牛市的天敌。2007年10月起,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股市就从6124点向下狂跌;直到2008年经济休克后,货币政策加码,加上财政4万亿投资后,股市才翻身向上。 现在法定准备金率高达20%,(今年可能会下调1~2次),其他方

应用文-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中国股市指数的投资收益分析 一、投资理论概述 (一)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是以一系列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作为组合选择的依据,提出了均值—方差资产组合选择的基本方法,即保持一定的方差的资产组合,使期望收益率最大化,或者保持一定的期望收益率的资产组合,使方差最小化;意味着资产选择不能依据资产本身的某一特征,还必须考虑该资产与其他资产的相互作用。该理论不仅描述了资产及其组合的收益与风险关系,而且解决了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问题,使得资产组合分析和 科学化、程序化,从而奠定了其在金融投资理论中的地位。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资产定价理论认为,一项投资所要求的收益率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无风险收益率,即将国债投资(或银行存款)视为无风险投资;(2)市场平均收益率,即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如果一项投资所承担的风险与市场平均风险程度相同,该项收益率与整个市场平均收益率相同;(3)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是某一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与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程度之比。而期望的收益率由无风险收益和该组合的风险系数与市场平均收益和无风险收益差额之乘积决定。 (三)有效市场假说 根据市场对信息反应的有效性,将市场分为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强势有效市场。而反应程度分为反应不足以及反应过度两种情况,描述了信息对市场的影响。 (四)行为金融理论 将金融学与 学及 学等人 科相结合,从另一个假设的层面出发,认为人的一些社会性特征及自身人性影响引导自己的投资行为,诸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 (五)其他 在投资中,还有其他很多效应,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诸如IPO抑价效应,小公司效应,效应,整数效应,股利理论,盈余公布效应等。 从诺贝尔 学奖的颁奖时间看,前两个理论是一组,第三及第四是另外一组,两组进行比较。第一组是从数理的角度出发,基于期望均值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和方差,将收益和风险进行量化,由这两个变量来主导投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均衡选择,得出结论。而后一组中有很大程度的数量分析,但主要思想是从外部和内部相结合的理论,外部的信息以及人的行为对进行投资的影响。 二、指数介绍 (一)上证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从1991年7月15日起编制并公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它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设基期指数为100点,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法计算,遇新股上市、退市或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持指数的连续性。然后于2006年1月4日发布了新上证综合指数,新综指选择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组成样本,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2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新综指是一个全市场指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经济学]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金融期货交易的一种。但它所买卖的却是与股票有关的指标。因此,股票指数期货是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共同产物。它既具备了期货的特色,又包含了股票的特色。 1.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具有期货和股票的双重特性。一方面,股价指数期货交易要承担股票市场要承担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波动的幅度大小以指数的升跌幅度来衡量;另一方面,交易者可以依据对股票行市的判断预先作出反应。如果预计股票价格将上升,可以先买入指数期货合约,希望到期前或到期时能以较高的价格售出指数期货合约而获利。如果预计股票价格将下跌,可以先卖出指数期货合约,希望到期前或到期时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期货合约而获利。 2. 股票价格指数既可以防范非系统性风险,又可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由于股票价格指数包括了一系列经过选择的股票,代表了整个股市的走向,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本身就是一种投资组合投资,一笔指数期货交易便参与了整个股市,投资者不必考虑购买哪一种股票以及承担其风险。所以,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可以用来防范非系统性风险。股票指数期货还为打算定期购买和长期持有股票的投资者,防范股票价格的系统性风险和进行保值创造了条件。股价指数期货可以使投资者把将来某一日期买卖的股票价格固定下来。如果股价因为系统性风险而发生波动,从期货市场上得到的收益就可以补偿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3. 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实际上是把股票指数按点数换算成现金进行交易。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价值是由交易单位乘以股价指数来计算的,即合约价值=交易单位×股价指数。 4.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以现金结算,而不是用股票进行交割。合约到期时,以股票市场的收市指数作为结算的标准,合约持有人只须交付或收取到期时的股价指数的现金差额,即可完成交收手续。 1,专门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分割模式。以美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为代表。这种模式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一是如美国那样将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混合在一个交易所内交易,二是如英国那样分设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商品期货交易所。全球成交量最大的韩国股指期货合约Kospi200自去年开始也由证交所转移到了期交所,主要是股指期货风险控制和交易规则与期交所要求相同。 2,由证券交易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的交易模式。以日本为代表,日经 225(Nikkei 225)股指期货和东证综合指数(TOPIX)期货分别由大阪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开设。 3,以巴西、俄罗斯等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即证券交易所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设立股指期货交易。IBOVESPA指数期货由巴西金融期货交易所开设,而ISENN指数期货则由圣保罗证券交易所开设。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的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当前我国股指期货上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且风险管理时不我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 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

对《中国股市历次牛市和熊市的运行概况、原因和启示——1990年12月至1992年5月牛市》的小组讨论的感想一、中国建立交易所的原因理解 从70年代末开始的、以放权让利为基本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80年代中期,其市场化的走势已相当明显。1984年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事实上从理论和政策上认同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从改革的实践看,收入分配上的统收统支逐步为利润分成和利改税所取代;物资和产品的纯计划调拨逐步为计划调拨和市场分配并存所取代;价格的形成逐步由纯计划定价向计划定价和市场定价并存的双轨制转变;资金的使用逐步由无偿划拨向有偿借贷转变。 这些改革举措逐步使企业由单纯的政府附属物演变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的行为目标逐步集中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上。但资金供给的软约束却导致了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的双膨胀,并由此引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比较剧烈的通货膨胀。当人们在更深层次上寻找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主体时,发现具有明晰产权的、以多元产权主体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现实中进行的承包制改革的失败更加强了理论上的上述认识。于是,股制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作为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可选择的模式就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因此也就有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解放初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黑市猖獗,投机盛行,为了稳定市场,打击黑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北京等城市成立在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证券交易所。但是,随着国家财政好转,币值开始稳定,交易量下降,不久,随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证券投机活动受到控制,证券交易所业务逐渐萧条。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不仅时间短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旧中国的证券交易活动在建国初期被消灭前的一种过渡形式。到1952年,人民政府宣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停业;1958年国家停止向外借款;1959年终止了国内政府债券的发行。此后的20多年中,我国不再存在证券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而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各方面要求建立长期资金市场,恢复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炒股最好用的四个指标

炒股最好用的四个指标 K线、VOL成交量和MA均线,最多附加一个MACD。 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对技术分析下了大量的功夫,做了一些研究。不管是东方的,西方的;现代的,传统的;保守的还是激进的,我都试过。也试过 各种各样的指标,包括指标的联合使用。但是总觉得有一些问题。也许是我 研究的不够深入。就拿波浪理论来说吧,因此,最后我放弃了用波浪理论进 行实战,只是一种观察市场的方法。 常用指标KDJ的设计思路借用了物理学里空间的概念。物体在顶部自然下落,在低位自然就会产生反弹。这听上去是那么回事,但细细说来就有问题。第一,为什么一定在高位它就会下跌,难道他就不能高位钝化,只要力 量足够强大,飞船还可以离开地球。在股票市场,只要推动力大,KDJ就可 以一直在高位徘徊,如果依据指标高位死叉卖出,这下可好,全玩完。因为 市场进入了强势区这个指标就不太好用,或者要反着用。在常态市场KDJ管用,在平衡市,震荡市,整理市有用,放到单边市就会产生问题。还有就是指标参数设置的问题,到底是5,5,5还是9,3,3或者是8, 9,3,3。有些人喜欢优化参数,但优化来优化去,最后效果也不一定好。 MACD指标有点意思。因为他的设计思路反映的是趋势的配合与否。但就是太慢,要是他老人家发出信号了,十有八九,一大半行情已经过去了,太滞后。所以我也不用。不过,三个指标中,MACD虽然最慢, 但最有分析价值。 很多人不重视平均线,是人就都能看见,觉得它太简单,没啥用处,喜欢到处打听新的技术分析办法,买很多新的书,新的理论研究,我觉得这实在 很幼稚。一招鲜,吃遍天。平均线系统蕴含很多的技术信息,轻视传统的, 最简单的,最常见的平均线系统完全是因为对平均线的研究不够。K线和交 易量本身很难构筑完整的交易体系,但它却是市场的根和本,是 市场最原始数据的记录。最原始的技术指标是最好的东西!看一下周、月线十分有必要,很多时候,周、月线已经死叉下行,中长线趋势走坏,但日 线偏偏发出金叉,K线也走好,量价配合也好,而此时介入,多数情况下就 是中、短期头部。下面就KDJ指标在日、周、月线中的不同表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注意:适用范围为你选定的目标股) 1、K DJ日、周、月线低位金叉一一低位启动,坚决买进。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指标的D值小于20,KDJ形成低位金叉,而此时周线KDJ的J值在20以下向上金叉KD值,或在强势区向上运动;同时月线KDJ也在低中位运行,且方向朝上,可坚决买进。如果一只股票要产生较大的行情,必须满足周、月线指标的KDJ方向朝上,绝对没 有例外! 2、K DJ日线金叉,周、月线高位运行一一面临调整,不宜介入。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指标金叉,而周线J值在90以上,月线J 值在80以上运行,这时,该股面临着中级调整,此时短线介入风险很大,不宜介入。 3、KDJ日线金叉,周线KDJ向上,月线KDJ向下一一反弹行情,少j 4 I— 量参与。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指标金叉,周线KDJ的运行方向朝上,而月线KDJ的运行方向朝下,则可能是反弹行情,可用少量资金参与。 4、KDJ日线金叉,周线KDJ向下,月线KDJ向上一一主力洗盘,周线反转。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金叉,周线KDJ的运行方向朝下,而月线KDJ的运行方向朝上,贝U此时股价正在进行试盘后的洗盘,或挖坑,或主力刻意打压,可等周线KDJ方向反转后介入。 5、KDJ日、周、月线高位运行------ 风险在即,不宜介入。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的J值大于100,周线KDJ的J值大于90,月线KDJ的J大于80,风险就在眼前,不宜介入。 6 KDJ日线高位运行,周、月线低位运行一一短线回调,二次金叉。 如果选定的目标股日线KDJ的J值在90以上,而周、月线运行在低位,且方向朝上,这时面临着短线回调,等股价回调后,日线KDJ再次 金叉进入。 有用的往往是最简单的一个指标一条均线一个技巧 一个指标:MACD —条均线:30日均线一个技巧:周线二次金叉抓大牛股一:买小”卖小” 这是运用MACD捕捉最佳买卖点的一种简易方法。 页眉这里的大”和小”是指MACD中的大绿柱,小绿柱,和大红柱,小红 页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