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 6 个教学单元共 20 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氧气

第三课二氧化碳

第四课燃烧和灭火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

2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

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5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能力

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 挂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图、录象片套学具、空气污染资

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酒精灯、配套

四、单元教学课时4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1、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蜡烛、火柴、水槽、玻璃杯、玻璃片、水红水、彩笔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光盘。

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杯罩住燃1、学生猜想蜡烛会熄实验聚焦话题

烧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灭引出质疑。

聚焦话题2、演示实验

3、讨论为什么蜡烛熄灭了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谈话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们来3、回答氧气或空气用

1、请思考两个问题各组选择一个问题把问能够对实验现1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你题、假设和想法记录在记象进行推测的根据是什么录纸上

2 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小组汇报自己的假设

什么

2、组织学生汇报进行交流

3、组织实验活动验证学生的想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组织学生验证法杯中有气体占据空间等。想法

引导蜡烛熄灭后瓶子里还

有没有气体存在如果没有那回答、实验——剩下的气

么足够灌满一个杯子的水为什么没体不支持燃烧

学习新课有全进去

2 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怎

样证明你的猜想学生可能会回答杯中的

演示实验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刚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的玻璃杯中。

4、组织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至少包含两类

了什么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

5、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空

气中至少包含几种气体它们

最简单的分辨标准是什么引

导在空气中蜡烛永远都会燃学生阅读、回答

烧吗培养资料阅读6、谈话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空气整理能力

板书设计

1空气的组成

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课后小结

.

主要成分是氮气占了 78% 那么根据你的物理性质。

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你试着说一说出氮学生思考、回答

气可能具有的性质吗教师可以提示在空

板书记录学生的猜想气中占这么大比重的

猜想 _ _ _ _ _ _气体它的特点是不是

补充难溶于水(因为学生不容易想和空气会有相似之处

到)呢推想没有颜色、

5、阅读课文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同学们的猜想哪些是与氮气特征相符透明的气体。

合的学生对照书和黑板

6、小结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找出氮气的特征了解氮气用途

体通常无毒。感受它给人类带

7、认识氮气的作用学生书上、报告册来的好处以及

1 谈话氮气广泛存在于地球上。这有的保护气制作合造成的空气污染

么丰富的资源如果合理利用是会对成氨、炸药液态氮作的危害

人类生活起到很大帮助的。冷冻剂等。

2 学生发言.汇报氮气有什么用途

补充氮气还能提高轮胎行驶的稳定性

有效减少轮胎的噪音。

8、讲述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观看新闻视频初步了

氮气虽然能帮我们很大忙但是有些时解氮污染。候它和其他

物质产生的化合物是对

人体有伤害的。氮和一些物质混合会

形成氮污染。

9、了解稀有气体的用途

1 组织学生涂画空气组成格子学生涂画格子巩固空

2 提问在空气中含量比较少的气体气组成的知识。

有什么通过阅读初步知道稀体会空气中的组

3 讲述虽然稀有气体在空气中连 1%有气体这个概念成部分都是有用

都不到。但它们的用途也很广。我们看处的缺一不可。

一段关于稀有气体用途的短片看谁记看短片回忆复述

巩固出示学生涂画的空气组成图学生回答巩固空气是多种指着各个区域提问学生它的名字、用气体组成的混合

板书氮气

占空气的 78%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

重要原料。保护气体粮食。冷冻剂

2、氧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难点木炭、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教学过程

导入 1 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回忆上节课学到激发研究兴趣新课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内容细心观察气体的仅次于氮气在空气中含量引导学生积极

第二高的气体是什么氧气有什思考问题

新授 1 认识氧气初步认识氧气活动 1 观察氧气从外表看是什么发言的性质

1 指导学生样子的看大屏幕

以观察实验 2 提问只用看、闻、尝的方

的方法研究法是无法分辨氧气和空气的。在

氧气的性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分组讨论

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观察它是否助

气。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们燃

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3 讲述燃烧这个方法很不错

但是空气中也是含有氧气的将燃培养观察实验

烧的物品放进去都会继续燃烧。能力、记录实验

2 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分组实验。现象的能力。

1木炭燃烧的实验

培养分析的能将木炭烧红不要有火苗分别探观察发生的现象

入两个瓶子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力

什么不同。

2铁丝燃烧的实验

将铁丝烧红分别探入两个瓶子

里观察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记录观察的现象

.

板书设计

2 氧气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性质能支持燃烧。

课后小结

3、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3、了解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难点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以及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作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材料。

演示实验材料自制泡沫灭火器。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上节课学培养学生提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氧气的知过的知识并回出问题的能

识。氧气有什么性质答新的问题。力。

2气中除了氧气以外还有什么

气体

2、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

学习新课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分组制取培养学生动

1、指导学生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手操作的能制取二氧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力增强学生碳空气中分离出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

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起它们发

生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这节课我们

就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观看

视频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师生小结。总结学生实验操作情

2、指导学生 1 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分组观察二氧培养学生观

研究二氧化化碳。察、实验、记碳的性质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瓶内的二汇报观察结果。录的能力。

氧化碳是什么样的记录观察结果。

小结二氧化碳

是无色无味的

气体。

2 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具有不能支持

燃烧的性质。

1 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对

将燃烧的火柴放入二氧化碳瓶中和空学生做说明二比实验的能

气瓶中观察变化。氧化碳不能支力。

烧杯中一长一短两根点着的蜡烛将持燃烧、比空气培养学生细

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观重的实验。致观察的能

察蜡烛的变化。学生分组进行力

2 组织讨论实验。

.

4、小结

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看泡沫灭火器用

它来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个灭火视频道理制成

的。

5、讨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比较

深的菜窖里常会积存二氧化碳为什么

在菜窖口的人不会晕倒但在下边的人

板书设计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后小结

4、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对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假设和解释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旧铁筒。

1、演示实验材料有关灭火的方法的挂图、投影、光盘。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聚焦话题1、提问复习过去学过的知培养学生

1 氧气有什么性质识并回答新的问提出问题

2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题。的能力

2、谈话

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学生发言

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回答问题

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小组看图激发学生

.

板书设计

4、燃烧和灭火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易燃物质、空气、达到一定的温度。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

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 5 课地球

第 6 课昼夜交替

第 7 课四季变化*

第 8 课爱护地球家园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

2、具有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责任感。

3、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

律。二能力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具有初步的探究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能

力。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概貌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意义。

3、初步学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单模拟实验。

.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四、单元教学课时4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球的概貌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简单模拟实验。

5 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等概貌。

2、通过对地球及一些自然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

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4、向学生进行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的形态。

难点探索地球、爱护地球的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

学生准备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聚焦话题谈话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样的你了解关于地球的事情吗地球的前期

知识准备情

学习新课1提问观察地球的彩色照片照片中学生分小组讨观察地球的

论和交流。形状和大小

的这些颜色分别是什么

学生发言

蓝色——海洋、河流绿色——植被

追问分辨球

森林、白色——大气层、云、棕褐色—

—裸露的陆地

2、第一次提问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

学生阅读

地球的外形。

同学们看看自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己手中的材料

(1)谈话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

也可以看一看 培养阅读能

个球体。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发现地

课文提供的材 力和归纳概

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料 小组进行讨 括能力

2 介绍一些关于人类发现地球是一 论。

个球体的其他故事。 汇报 3 提问 人类在研究地球外形的过

程中 经历了几次飞跃性的发现 分别 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体 是是什么

会地球除了 4、第二次提问 现在我们阅读了关于

看起来是个 地球的资料 请你再用自己的话描述地

球体 还是 球的外形。

一个巨大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体会地球除了看 学生知道的可 的、不规则

起来是个球体 还是一个巨大的、不规 以介绍

的球体 则的球体

4、组织学生自己选择问题去研究

人人类在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过程

自愿结成小组

中 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比如 地球 选择1 一2 个问

表面有什么、地球内部什么样、地球各 题进行有重点

地是不是地形都一样等等。请同学们选

的讨论。 激发学生研

在小组讨论交 究兴趣

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在小组内讨论。

流的基础上 推

可以用书本或者报告册里的资料库 荐出小组的代 根据信息推

进行辅助 表向全班进行 测地球内部

5、播放一些有关地表形态的录像片和 汇报。 构造 展示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图片。———

—通过这些视频 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测

学生观看、发言

6、阅读课文 强化对地球内部的结构 分 3 层 地壳、

的认识

地幔、地核

总结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总结

认识到地球

2、总结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表

是我们生活

.

板书

地球

地球——蓝色海洋黄绿色森林陆地白色大气层和云一个巨

大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 6371km 河流山脉

海洋陆地平原高原盆地……

课后小结

地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重点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经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经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准备地球仪

板书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

首师大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 小学科学第四册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有《生活中的空气》、《共有的家园》、《植物的花和果实》、《关爱健康》、《设计与制作》、《活动》等 6 个教学单元共 20 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第二课氧气 第三课二氧化碳 第四课燃烧和灭火 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激发和发展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兴趣。 2具有严谨踏实、求真求实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具有爱护空气环境、珍惜良好空气环境的情感和不污染空气环境的责任感。 4 通过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它们与人类的联系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5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能力 1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1、空气的组成玻璃杯、蜡烛、玻璃片、火柴等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2、氧气制氧的实验器材、图片、光盘或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3、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器材] 挂图片或文字资料、配 图、录象片套学具、空气污染资 4、燃烧和灭火灭火学具、挂图、照片、光盘、图片、酒精灯、配套 四、单元教学课时4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认识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通过教与学知道氧气具有支持燃烧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探索实验的能力。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的能力。 1、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变化的声音首师大版

变化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力 (1)了解声音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以及乐音的作用。 (2)初步具有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大小不同原因的能力。 (3)初步具有观察、记录实验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学生在了解声音的高低、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利用自制的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高低,大小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探究声音的高低。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弦乐器、装有不同量水的烧杯、音像资料 2分组材料:不同粗细长短的橡皮筋、空盒、笔、剪刀、粗细不同的塑料吸管、线、小瓶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喜欢音乐吗?我们来一起听一段音乐。(播放一段琵琶演奏的视频) 2.(出示琵琶的图片)提问: 师:声音有什么不同?(板书:高低、大小) 师:琵琶它有几根琴弦?为什么4根琴弦就可以演奏这么动听的乐曲?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发言) 师:琵琶虽然只有四根琴弦,但却可以演奏出丰富的曲调来。这些音调有时高有时低;声音有时大有时小。猜一猜,演奏琵琶时,弦发出的音调高低和声

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发言,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 过渡: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下面我们来做实验。 (一)研究声音的大小 1.设计实验 师:怎样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声音的大小是否与力量的大小有关系?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对比) 4.分组活动 5.交流 6.进一步研究 (1)师:观察用力大时和用力小时,皮筋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2)分组活动 (3)交流 (4)小结:声音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用力大时,振动幅度大,声音大;用力小时,振动幅度小,声音小。 (二)研究音调的高低 1.设计实验 师:怎样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研究音调的高低是否与琴弦的粗细或长短有关系?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 4.分组活动 5.交流 6.进一步研究 (1)师:观察粗皮筋和细皮筋(长皮筋和短皮筋)在振动时,皮筋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2)分组活动

四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 1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共有的家园 5.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队的形状、大小和地表概貌 2.通过阅读介绍有关地球方面的资料,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想象力。 3.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重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分析、理解地球是个球体。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的资料 过程: 一、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了解地球的组成。 1.谈话:你们想不想领略一下从太空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的风采? 2.(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猜它可能是什么? 师讲述:蓝色的是海洋,白色的地方是大气层,黄色的地方是陆地。 3.谈话:你都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估计: 学生回答教师策略 1.板书:形状:球体

2.组成:动物 问:除了有动物之外,地球上还有什么?(说全之后出示P18页教科书中的图片)揭示地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并板书: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3.xx: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有关。 师板书:内容结构 1.圆形、球形 2.有动物 3.火山,地震 二、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1.讲述:通过倾听我发现大家对地球的知识了解的还真多,令我很羡慕,因为我是通过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获得了一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其中就有刚才谈到的,你们是不是想看看我都查到了什么? 2.活动要求:三人一组,请仔细阅读资料内容,并朗读出来(教室中的墙壁上,贴资料:分三个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内部结构) 3.听汇报:谁来说说,通过阅读资料你又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师:回答问题的第一位同学说到哪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处理哪方面的,从其他学生的补充。 板书:形状、结构、大小,注:在第一环节中若教师写在了黑板上,这次就不再写了要求:(1.在学生介绍地球内部结构时,师出示相应幻灯片,并进行讲解。 (2.补充: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例子,见教参P36页最后一段。 (3.补充:放幻灯片火山,地震是发生在地壳内部的。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地球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5.地球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内部构造等概貌。2.科学能力:能结合模型和生活实际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出地球的形状、内部圈层等概貌, 3.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初步具有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热爱地球。(2)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等概貌。 三、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想象了解地球的一些情况。 四、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地球的资料。 2.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地球全貌图片和地球组成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呢?(板书:地球) 2.学生分组交流。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研讨 1.认识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1)小组交流:说一说你们知道的有关地球的情况。 (2)全班学生交流。 1)鼓励学生展示介绍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随机出现地球的全貌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太空遥望地球,白里透蓝的星球表面罩着一层淡蓝色的“大气面纱”,在“面纱”下面,有深蓝色的海洋、黄色和棕色的陆地,墨绿色的森林植被……,除了地球之外,再没有一个星球有如此丰富的色彩。(板书:形状球体) 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40077千米,子午圈长约40009米。(板书:大小赤道周长约40077千米,子午圈长约40009米) 2.学生认识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1)谈话: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2)学生发言 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可以看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等方法。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其他故事。 3.学生认识地表情况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关于地球你还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地表情况(教师出示演示文稿):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

四年级科学下册 氧气 1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空气 2.氧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感受氧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酒精灯、火柴、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合而成的? 2.教师为每小组提供了一瓶气体。猜一猜它是哪种气体?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以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氧气的性质 1.认识氧气 提问: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能把它们区分开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分组讨论,认识氧气是什么样的气体 3.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和实验 (1) 木炭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先把木炭放入空气瓶里,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镊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

铁丝燃烧的实验 参照上述实验方法进行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4.分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以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氧气的用途 1.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搜集有关氧气的用途的资料。 2.阅读资料后,进行资料整理。 3.交流资料。 板书设计: 氧气 一、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二、氧气能支持燃烧

(完整版)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要点(上)

四年级科学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经历科学 1、科学家发现水杉的研究过程是: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证据)——提出猜想——进一步收集资料验证——得出结论 2、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B1时还经过了以下过程: 提出新问题——进一步调查和实验——提出新猜想——继续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3、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摆进行了研究发现: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一般用温度计,-20℃是指是度。 第二单元植物的叶和茎 1、一个完整的叶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组成的。少其中一部分的叫不完全叶。一个柄上 生有一个叶片的叫单叶(杨树、向日葵)。一个叶柄上生有片以上小叶的叫复叶(槐树)。 2、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 要场所。叶脉是叶片骨架,又是叶片中的运输管道,叶脉的形态特点对鉴定植物有很大的价值。 3、按叶片的形状分类有针形(松树)、条形(柳树)、带形(玉米)、扇形(银杏)、掌形(枫树、 法国梧桐)、圆形(荷叶)、椭圆形(柿子)等。 按叶片的叶脉特点分类可以分为网状脉、平行脉和叉状脉。 4、植物在枝条上的叶有互生、对生和轮生三种方式。同一枝条上的叶片,以镶嵌的状态交 错排列而不互相遮挡的现象叫的叶镶嵌,可以使每张叶片接受阳光的面积最大。 5、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洋葱的叶变成了鳞片状、豌豆的叶变成了卷须状。变态的还有 猪笼草、茅膏菜……等等。 6、植物的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叶腋有芽。两节之间叫节间。 7、杨树的茎主要有树皮和木质部两部分,这样的茎叫木质茎。一般比较高大坚硬,生有木 质茎的植物叫做木本植物。有明显而直立的主茎多年生木本植物叫乔木。没有明显主茎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叫灌木。 8、像各种野草、蔬菜和粮食作物大多是草质茎,这些叫草本植物。 9、在植物的茎里有运输水分的管道叫导管。能把根吸收的水送到叶、花、果实和种子里。 还有一种运输养料的管道叫做筛管,把养料运输到花、果实、和根里。有了导管和筛管,水份和养料就能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茎大部分在地面上能向上直立生长(直立茎),杨树、向日葵 有的以螺旋方式缠绕在其他物体向上生长(缠绕茎)。牵牛花、架豆 有的附着其他物体向上攀升(攀缘茎)。葡萄、爬山虎 还有的匍匐在地面上蔓延(匍匐茎)。甘薯、草莓 11、植物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茎也有多种变态:有的变成了卷须(丝瓜、葡萄),有的 卷须末端变成了小的吸盘(爬山虎),也有的茎变成刺(皂角)。 12、还有些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叫地下茎。有块茎------(马铃薯、菊芋)、有球茎------- (芋头、荸荠)、有鳞茎-------(洋葱、水仙)、有根状茎-----(藕、姜)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教案

科学第三册全册备课

一、经历科学单元 体现新课标:本单元给学生一次跟着科学家去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通过学习科学家进行工作的过程,为自己今后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科学家的工作 2、学做科学一 3、学做科学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观察、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做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做了观察和收集资料的工作;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中做了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工作;知道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致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和摆线的长短有关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温度测量水温、体温。最终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观察、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做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温度测量水温、体温。最终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教学难点: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观察、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做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学会使用温度测量水温、体温。

1、科学家的工作 教学目标: 学生在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中。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收集资料等工作。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工作。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收集资料等工作。 2、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工作。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 器材:图片、书籍、计算机课件。

四年级科学下册 氧气 2教案 首师大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氧气 2教案首师大版 2、氧气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教学用具:水槽水高锰酸钾铁架台烧瓶试管酒精灯火柴玻璃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空气是否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哪几种气体组成的?(学生回答)谈话: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气体氧气。(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谈话:桌子上放着两个广口瓶,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知道哪瓶是空气,哪瓶是氧气吗?你的依据是什么?提问:你认为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出示氧气瓶(或氧气袋)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氧气和空气,交流个人观点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通过眼、鼻观察氧气是什么样的气体,汇报

观察结果小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谈话:氧气还有一些特点你知道吗学生讨论交流讲解实验: 1、木炭燃烧实验点燃酒精灯,由镊子夹住一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放入空气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在放入氧气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丝燃烧实验与上面实验相同,将木炭换成铁丝(学生按要求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汇报 分析实验结果)小结:氧气有支持物体燃烧的性质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利用倒氧气,你知道在哪些地方我们利用氧气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小结:氧气利用在: A、为动植物提供生命能量 B、焊接金属 C、火箭发动机的氧化剂 三、巩固教学概况本课内容板书:2氧气无色支持燃烧氧气无味提高生命能量

四年级科学下册 搭支架 2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设计与制作 18. 搭支架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识三角形的结构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的特征。 能力: 尝试搭支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结构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把容易变形的方形结构加固。 教学准备: 1.小棍、皮筋若干根。 2.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出示教材第48页图和自然图册第29页的图。 2.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的结构什么形状最多? 生:(三角形) 3.提问:为什么要把它们制成三角形结构呢?(学生回答,不论回答怎么样,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研讨 1.比较三角形支架和方形支架的牢固程度 (1)讲解:为了弄清起重机的起重臂为什么有许多的三角形结构,让我们来做个实验。请你用桌子上的小棒和皮筋,扎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演示三角形支架、方形支架)(2)学生分组扎支架。 (3)讲解: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你们扎成的三角形支架与正方形支架,哪一个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 (4)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得出:三角形支架比较牢固。 (5)想一想:怎样使这个正方形支架变得比较牢固些,不容易变形呢?

(6)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实验。 (7)思考:为什么在方形支架中斜着捆一根棍子或交叉捆两根棍子,支架就比原来变得牢固了呢?(方形支架中加了一根斜棍或交叉的两根棍以后,中间的形状变成了三角形)(8)这说明了什么?(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 2.比较立体三角形支架和立体方形支架的牢固程度 (1)演示立体的三角形支架和立体的方形支架。 (2)问:立体的三角形支架和立体的方形支架,它们谁更牢固些呢?请一部分组的同学们捆三角形支架,另一部分组的同学捆方形支架。看看谁捆的支架更牢固。 (3)学生分组捆支架,然后交换对比。讲解:比一比,哪种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情况。 (5)这说明什么?(三角形支架不容易变形) (6)讨论:怎样加固立体方形支架?有些怎样的方法?怎样加固又牢固又省材料? (7)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这一实验,教师宜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想出多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三角形结构的支架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 (9)回答:为什么起重机的起重臂上有许多的三角形结构? 3.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看见过哪些物体应用了三角形结构? (2)学生讨论回答。 (3)演示三角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这些物体的哪个部位是三角形,这种结构有什么作用?) 三、巩固反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三角形结构比较牢固,不容易变形) 2.思考:如果你是一名桥梁设计师,你将怎样使你设计的桥梁既牢固又省材料,可以设计成什么样? 板书: 18.搭支架 牢固 三角形支架 不易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