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生产)安徽专升本计算机教材第七章信息安全

2020年(安全生产)安徽专升本计算机教材第七章信息安全
2020年(安全生产)安徽专升本计算机教材第七章信息安全

(安全生产)安徽专升本计算机教材——第七章信息

安全

第七章信息安全

第壹节系统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壹个人机系统,基本组成有3部分:计算机实体、信息和人。

1.计算机信息安全内容

实体安全(保护计算机设备)、信息安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制)、运行安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人员安全(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技能等)

2.计算机信息面临的威胁

◆脆弱性:信息处理环节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计算机信息自身的脆弱性和其它不安全因素。

◆面临威胁:主要来自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人为和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等

◆易受到攻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例如:

◆破坏信息可用性

用户的数据文件被别有用心的人移到了其他目录中。在这个事件中可用性被破坏,而其他安全性要素,即完整性、保密性没有受到侵犯。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财务软件缺少记帐机制,而软件技术说明书中有这个控制机制,客户X公司的会计利用此疏漏且参和壹次大额可付账公款盗用。此安全中软件缺少了完整性,因而不可靠,保密性没有被影响。

◆破坏信息的保密性

某用户的壹份机密文件被人拷贝。此案例中用户的秘密被侵犯,而可用性、完整性没有影响。

3.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体系,分7个层次:信息、安全软件、安全硬件、安全物理环境、

法律规范纪律、职业道德和人。

4.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内容

(1)网络加密技术

(2)身份认证

(3)防火墙技术

(4)WEB网中的安全技术

(5)虚拟专用网(PVN)

4.使用计算机的注意事项

(1)开机/关机:开机先外设后主机;关机先主机后外设。

(2)开机后,机器及各种设备不要随意搬动。

(3)当磁盘驱动器处于读写状态时,相应的指示灯闪亮,此时不要抽出盘片,否则会将盘上数据破坏,甚至毁坏贵重的磁头。

(4)硬盘的使用要尤为小心,要注意防震。

(5)USB插口拔出U盘或移动硬盘时,应先正确执行删除硬件操作。

(6)敲击键盘时,不要用力过猛。

(7)使用鼠标时,保持桌面的平整和清洁。

5.数据的安全维护

数据是壹种重要的资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也是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

◆定期备份

◆硬盘不是绝对可靠的

◆误操会破坏数据

◆计算机感染病毒会破坏数据。

第二节网络安全

1.防火墙(FireWall)

①基本特性

(1)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所有网络数据流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2)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通过防火墙。

(3)防火墙自身应具有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

②功能:分组过滤、应用代理、入侵检测等。

2.网络保护

①防火墙

②数据加密

③.服务器安全

◆升级系统安全补丁

◆采用NTFS文件系统格式

◆系统备份

◆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开启事件日志

◆数据备份和恢复

3.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控制访问权限

◆选用防火墙系统

◆设置网络口令

数据加密方法。

第三节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且且能够自我复制的壹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破坏性凡是软件手段能触及到计算机资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2)隐蔽性计算机病毒本身是壹段可执行的程序,但大多数计算机病毒隐藏在正常的可执行程

序或数据文件里,不易被发现。

(3)传染性这是计算机的重要特征,计算机病毒是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拷贝包括进去,

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

(4)潜伏性壹个编制巧妙的计算机的病毒程序能够长时间潜伏在合法文件中,在壹定条件下,

激发了它的传染机构后,则进行传染;而在另壹种条件下,则激活它的破坏

机制或表现部分,俗称计算机病毒发作。

(5)激发性激发性是计算机病毒危害的条件,其实这是壹种“逻辑炸弹”。

(6)程序性计算机病毒本质上是程序

(7)非授权可执行性

3.种类

1).按寄生方式分类

(1)引导型病毒

(2)文件型病毒

(3)宏病毒

(4)复合型病毒

2).按破坏性分类

(1)良性病毒

(2)恶性病毒

3).按照传播媒介分类

(1)单机病毒

(2)网络病毒

4).按照计算机病毒的链结方式分类

(1)源码型病毒

(2)嵌入型病毒

(3)外壳型病毒

(4)操作系统型病毒

5).按照计算机病毒激活的时间分类

(1)定时病毒

(2)随机病毒

4.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1).软盘

(2).光盘

(3).硬盘

(5).网络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1).不要用来历不明的磁盘或软件。

(2).用清洁的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再用杀毒软件消除病毒。

6.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1).CIH病毒

(2).特洛伊木马病毒

(3).宏病毒

(4).蠕虫病毒

7.常用防病毒软件

(1).江民杀毒软件

(2).金山毒霸

(3).诺顿

(4).瑞星

(5).卡巴斯基

自测题

壹.单选题

1.通常所说的“病毒”是指______。

A.细菌感染

B.生物病毒感染

C.被损坏的程序

D.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2.对于已感染了病毒的软盘,最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方法是______。

A.用酒精将软盘消毒

B.放壹段时间再用

C.将感染病毒的程序删除

D.对软盘进行格式化

3.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是______。

A.使磁盘发霉

B.破坏计算机系统

C.使计算机内存芯片损坏

D.使计算机系统突然掉电

4.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表当下______。

A.能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性失效

B.影响程序的执行,破坏用户数据和程序

C.不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D.不影响计算机的运算结果,不必采取措施

5.计算机病毒对于操作计算机的人,______。

A.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B.会感染致病

C.不会感染

D.会有厄运

6.以下措施不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是______。

A.软盘未写保护

B.先用杀病毒软件将从别人机器上拷来的文件清查病毒

C.不用来历不明的磁盘

D.经常关注防病毒软件的版本升级情况,且尽量取得最高版本的防毒软件

7.防病毒卡能够______。

A.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B.发现病毒入侵迹象且及时阻止或提醒用户

C.自动消除己感染的所有病毒

D.自动发现且阻止任何病毒的入侵

8.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______损坏。

A.磁盘

B.磁盘驱动器

C.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和数据

D.程序和数据

9.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______。

A.DBF

B.PRG

https://www.360docs.net/doc/078671050.html,和EXE

D.C

10.文件被感染上病毒之后,其基本特征是______。

A.文件不能被执行

B.文件长度变短

C.文件长度加长

D.文件照常能执行

11.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以下几种论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之壹

B.偶然性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之壹

C.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之壹

D.潜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之壹

12.对计算机软件正确的认识应该是_____。

A.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修

B.计算机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计算机软件不必备份

13.网络黑客是网络系统安全的壹大威胁,下面不属于防范黑客行为的是_____。. A.加强网络系统管理.B.修复网络系统缺陷.

C.不使用网络协议分析类软件.

D.设置防火墙系统.

14.宏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为_____类文件

A.DBF

https://www.360docs.net/doc/078671050.html,和EXE

C.PRG和BAT

D.DOC"

15.“CIH”是壹种计算机病毒,它主要是破坏_____,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A.CPU

B.软盘

C.BOOT(程序)

D.BIOS"

二.多选题

1.计算机病毒通常容易感染扩展名为______的文件。

A.BAK和HLP

B.EXE

https://www.360docs.net/doc/078671050.html,

D.SYS

2.下列属于计算机病毒症状的是______。

A.找不到文件

B.系统有效存储空间变小

C.系统启动时的引导过程变慢

D.文件打不开

3.指出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正确论述______。

A.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地编制出来、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

B.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于其他程序或文档的特点

C.计算机病毒在执行过程中,可自我复制或制造自身的变种

D.只有计算机病毒发作时才能检查出来且加以消除

4.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论断,正确的有______.

A.计算机病毒也是壹种程序,它在某些条件上激活,起干扰破坏作用,且能传染到其他程序中去;

B.计算机病毒只会破坏磁盘上的数据.

C.防病毒卡是壹种硬件化了的防病毒程序

D.发现内存有病毒,应立即换壹张新盘,这样就能够放心使用了.

5.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说法中_____是正确的。

A.游戏软件常常是计算机病毒的载体

B.用消毒软件将壹片软盘消毒后,该软盘就没有病毒了

C.尽量做到专机专用或安装正版软件,是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方法

D.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起干扰和破坏作用

6.下列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计算机病毒能够通过网络传染

B.有些计算机病毒感染计算机后,不会立刻发作,潜伏壹段时间后才发作

C.防止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正版软件

D.光盘上壹般不会有计算机病毒

7.预防软盘感染病毒的有效方法是_____。

A.使用前后,均用最新杀毒软件进行查毒、杀毒

B.对软盘上的文件要经常重新拷贝

C.给软盘加写保护

D.不把有病毒的和无病毒的软盘放在壹起

三.填空题

1.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壹种特殊的______。

四.简答题。

1.列举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特性(不少于4个)。

第八章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基础

第壹节数据库基本概念

1.术语

①数据:数据(Data.泛指壹切能够被计算机接受且能被计算机处理的符号。

数据实际上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如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语言等,它是对信息的壹种符号化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②信息:信息(Information)是向人们(或计算机.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

③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DataProcessing.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对不同的数据按壹的目的行收集、储存、合且、分类、计算、传输、制表等壹系列活动的总称。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抽取或推导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新的数据,以作为决策的依据。

④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

⑤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壹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且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特点:集成性、共享性。

⑥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简称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指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壹层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壹管理、统壹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开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⑦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人数据库后构成的系统,壹般由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构成。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①人工管理阶段

②文件系统阶段

③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模型

模型是抽象地模仿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数据库技术中,使用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根据应用不同,数据模型可分为俩类: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①概念数据模型

壹种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它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而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壹层抽象。

概念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和"联系"俩方面的描述。数据的描述:对记录型和数据项命名,定义各数据项的类型和取值范围。联系的描述:对联系进行命名,说明联系方式。

概念数据模型在实际中常使用实体-联系模型(E-R图)表示。

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②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3部分。

数据结构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

数据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

结构数据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建模,主要用于DBMS实现。

③概念模型中的术语

(I)实体:客观存在且且能够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壹特性称为属性。

(3)码:惟壹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5)联系: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实体联系方式

壹对壹联系(1:1):现有俩个不同型实体集A和B,若对于某个联系K来说,A中每个实体至多和B中壹个实体相联,反之亦然,则称A和B对于联系K来说,

具有壹对壹的联系。

壹对多联系(l:n):现有俩个不同型实体集A和B,对于联系K来说,若A中的每壹实体,B中可有多个实体和之联系;但对B中的每壹个实体,A中最多有壹个实

体和之联系,则称A和B对于联系K来说是壹对多联系的。

多对多联系(m:n):现有俩个不同型实体集A和B,若A中的每壹实体,B中有多个实体和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A和B对于联系K来说是多对多联系。

实体-联系模型的表示法:实体-联系表示法(E-R图)。E-R图是壹种直观地表示实体-联系

模型的方法,广泛用于数据库设计中。

4.逻辑数据模型

①.层次数据模型

②.网状数据模型

③.关系数据模型

(1).关系的定义:

关系模型是壹种简单的二维表格结构,每个二维表称做壹个关系,壹个二维表的表头,即所有列的标题称为壹个元组,每壹列数据称为壹个属性,列标题称属性名。同壹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和相同属性名的属性。

5.关系运算

①关系数据结构

域:域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集合。

笛卡儿积:笛卡儿积是定义在壹组域上的集合,假定壹组域用D1、D2、……Dn表示,则它们的笛卡儿积表示为:D1*D2*……*Dn。

关系:关系到笛卡儿积的壹个子集,若笛卡儿积具有n个域,则该笛卡儿积上的关系被称为n元关系。

码:码又称为键、关键字等。

候选码:关系中能惟壹标识每个元组的最少属性或属性组被称为该关系的候选码。

主码:从候选码中选择壹个作为该关系的主码,数据库系统将按主码标识和排序每个元组。

②.关系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的主码不能取空值,或者说任何关系中每个元组的主码不能为空。

◆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规则:在俩个参照和被参照关系中,参照关系中每个元组的外码或者为空,或者等于被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主码。

◆用户定义完整性:

③.关系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且、交、差和笛卡儿积等四种运算。

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和除四种。

[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包含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入侵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动成本,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特点又使得其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规范使用计算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项科学成果。它们的出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工作条件,原本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避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互联网信息使用安全是当前IT 产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互联网本身特性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着极为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特点,正是这三种特性,赋予了互联网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这三个特点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许多不法份子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大肆进行信息破坏,由于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进行违法活动创造了机会。 1.2黑客行为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所谓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进而进行信息窃取、破坏等违法行为的人。黑客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其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较为了解,进而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登录计算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黑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通过互联网,能够对世界上各处联网计算机进行攻击和破坏。由于计算机用途广泛,黑客行为造成的破坏结果也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够自我复制,进而将其扩散到目标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且具有极强的

《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连云港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总题库及答 案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及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对目前大量的数据备份来说,磁带是应用得最广的介质。√ 4.增量备份是备份从上次完全备份后更新的全部数据文件。× 5.容灾等级通用的国际标准SHARE78将容灾分成了六级。× 6.容灾就是数据备份。× 7.数据越重要,容灾等级越高。√ 8.容灾项目的实施过程是周而复始的。√ 9.如果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问题,就可以不用再进行容灾了。×

二、单选题 1.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程度的指标是 A.RPO B.RTO C.NRO D.SDO 2.代表了当灾难发生后,数据的恢复时间的指标是 A.RPO B.RTO C.NRO D.SD0 3.容灾的目的和实质是 A.数据备份 B.心理安慰 C.保持信息系统的业务持续性 D.系统的有益补充 4.容灾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阶段,需要进行 A. C. 5. 一。 A. 6. A. C. 7. A. 8、 A 9、 A 12、 A 1. A. C. E成本 2.系统数据备份包括的对象有一一一。 A.配置文件 B.日志文件 C.用户文档 D.系统设备文件 3.容灾等级越高,则一一一。 A.业务恢复时间越短C.所需要成本越高 B.所需人员越多D.保护的数据越重要 4、数据安全备份有几种策略() A、全备份; B、增量备份; C、差异备份; D、手工备份 5、建立DisasterRecovery(容灾系统)的前提是什么()多选

A、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水灾...); B、人为灾害(错误操作、黑客攻击、病毒发作...) C、技术风险(设备失效、软件错误、电力失效...) 6、IBMTSMFastback可以支持数据库系统包括()多选 A、MSSQL; B、Oracle; C、DB2; D、MYSQL 7、IBMTSMFastback可以支持的存储介质包括() A、磁带介质; B、磁盘介质; C、磁带库; D、磁盘柜 基础安全技术 系统安全 1.× 2. (如 3. 5. 6. 7. A.本地帐号 B.域帐号 C.来宾帐号 D.局部帐号 3.计算机网络组织结构中有两种基本结构,分别是域和 A.用户组 B.工作组 C.本地组 D.全局组 4.某公司的工作时间是上午8点半至12点,下午1点至5点半,每次系统备份需要一个半小时,下列适合作为系统数据备份的时间是一一一。 A.上午8点 B.中午12点 C.下午3点 D.凌晨1点 5、.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简称HP)服务、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称SMTP)服务、HTTP(超文本传输协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考试方式:闭卷Array ××××大学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卷(A)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第 1 页共6 页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第 2 页共6 页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专业国内培训方案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专业国内培训方案为了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要求,根据《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精神,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商研讨,共同制订本培训方案。 一、机构背景与培训能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办学历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为我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基本情况可以用“五个一”概括:一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并以“职业”冠名的学校;二是江苏省第一所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学校;三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和首批通过验收的学校;四是高中后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3年江苏省同类院校最高;五是江苏省首批人才强校试点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代表江苏省参加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赛项获二等奖、一等奖,为江苏省最好成绩。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顶岗培训、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与南京神州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度合作,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师资培养协议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协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学院2位教师具有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的工程经验,评估与加固许多企业安全项目。 二、培训能力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92%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累计在信息安全领域对企业服务次数达数十次,涉及信息安全评估、信息安全加固等方向,累计到账金额约5万元。另聘请了网监处2名行业专家,及信息安全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7人为本专业兼职教师。本专业拥有150平方米校内“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中心”,拥有信息安全技术工作室一个,积累行业知识与案例达5G容量。校外有神州数码等十家大中型信息安全服务企业作为实训基地。2012年承担信息安全专业教师培训,完成省级以上高校教师培训50余人次。2012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工院云计算中心,中心占地面积130平米。具备了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云计算教学环境构建与运行的能力。 三、培训专业范围 依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专业积累,结合神州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与生产领域,本次培训涉及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监查、安全评估、等级保护评测、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与运维等知识与实践领域,对引导各职业进行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云计算技术普及与推广有促进作用。 四、培训目标 信息安全技术与云运维骨干教师培训班,旨在实现对职业院校信息安全专业骨干教师职业能力的一次强化,通过培训学习,使学员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与技能体系,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方法承载信息安全领域实战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行业主轴;了解和掌握当前云计算技术的主流技术、平台构建和运维管理。通过学习培训,掌握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与云计算技术应用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同时扩大职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国家示范性院校引领和辐射作用。 五、培训内容 本培训内容突出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及关键技能的培养,基于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职业领域的发展及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项目教学、实境训练”为特征的理论、实践相融合作为切入点,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字论文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字 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摘要摸索了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及新需要解答的题目由来和几种首要网络安全技能,提出了使成为事实网络安全的几条措施。 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防火墙 1 网络安全及其今朝状况 网络安全的观点 国际规范化社团(ISO)将“计算机安全”界说为择要:“为数值措置惩罚系统成立和采纳的技能和办理的安全掩护,掩护计算机硬件、软体数值不因偶尔和歹意的缘故原由 而受到粉碎、更改和走漏”。上面所说的计算机安全的界说包罗物理安全和思维规律青少年网络犯罪浅析安全两方面的内部实质意义,其思维规律安全的内部实质意义可 理解为咱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掩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寄义是信息安全的引伸,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备性和可用性的 掩护。 网络安全的今朝状况 今朝欧州列国的小规模企业每年因计算机病毒引起的经济损掉高达220亿欧元,而这 些个病毒主如果路程经过过程电子邮件举行流传的。据反病毒厂商趋势公司称,像Sobig、Slammer等网络病毒和蠕虫酿成的网络大堵车,上年就给企业造成外文资料网为了550亿美圆的损掉。而包孕从身份小贼儿到特务在内的其它网络伤害酿成的损掉则很难量化,网络安全新需要解答的题目带来的损掉因而可知一斑。 2 网络安全的首要技能 安全是网络赖以保存的保障,只有安全获患上保障,网络才气使成为事实自身的价值。网络安全技能跟着许多人网络实践的成长而成长,其关于的技能面很是广,首要的技能如认证、加密、防火墙及入侵检验测定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地。 认证 对正当用户举行认证可以防止不法用户获患上对公司信息系统的拜候,施用认证机制 还可以防止正当用户拜候她们无权查看的信息。现枚举几种如次择要: 2.1.1 身份认证 当系统的用户要拜候系统资源时要求明确承认是不是是正当的用户,这就是身份认 证。常接纳用户名和口令等最简略单纯要领举行用户身份的认证辨认。 2.1.2 报文认证 主如果通讯两边对通讯的内部实质意义举行证验,以包管报文由明确承认的送出方孕 育发生、报文传到了要发给的接管方、传送中报文没被修自新。 2.1.3 拜候权力委托 主如果明确承认用户对某资源的拜候职权范围。 2.1.4 数码署名 数码署名是一种施用加密认证电子信息的要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首要决定于于用户 私匙的掩护和安全的哈希函数。数码署名技能是基于加密技能的,可用对称加密算 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或者混淆加密算法来使成为事实。 数值加密 加密就是路程经过过程一种体式格局使信息变患上杂乱,从而使未被权力委托的人看 不懂它。首要存在两种首要的加密类型择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 私匙加密

信息安全技术 IPSec VPN安全接入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5.040 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2922 2016 信息安全技术I P S e cV P N安全接入 基本要求与实施指南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B a s e l i n e a n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g u i d e o f I P S e cV P Ns e c u r i n g a c c e s s 2016-08-29发布2017-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I P S e cV P N 安全接入场景3 5.1 网关到网关的安全接入场景3 5.2 终端到网关的安全接入场景3 6 I P S e cV P N 安全接入基本要求3 6.1 I P S e cV P N 网关技术要求3 6.2 I P S e cV P N 客户端技术要求5 6.3 安全管理要求5 7 实施指南6 7.1 概述6 7.2 需求分析7 7.3 方案设计7 7.4 配置实施7 7.5 测试与备案8 7.6 运行管理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应用案例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 P v 6过渡技术12 参考文献14 G B /T 32922 2016

G B/T32922 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60)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信息中心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二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二北京天融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海宁二周民二吕品二冷默二黄敏二徐浩二张锐卿二任献永二徐惠清二邵国安三 Ⅰ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网卡(包括集成网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中都必须安装网卡 B.一台计算机中只能安装一块网卡 C.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其网卡类型是不相同的 D.每一块以太网卡都有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2.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 A.高速运算 B.提高计算精度 C.传输文本、图像和声音文件 D.实现资源共享 3.IP地址是因特网中使用的重要标识信息,如果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每一位均为0,是指________。 A.因特网的主服务器 B.因特网某一子网的服务器地址 C.该主机所在物理网络本身 D.备用的主机地址 4.下列有关局域网中继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中继器的工作是过滤掉会导致错误重复的比特信息 B.中继器可以用来连接以太网和令牌环网 C.中继器能够隔离分段之间不必要的网络流量 D.中继器能把收到的信号整形放大后继续传输 5.移动通信系统中关于移动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移动台是移动的通信终端,它是收发无线信号的设备,包括手机、无绳电话等 B.移动台就是移动电话交换中心 C.多个移动台相互分割,又彼此有所交叠能形成“蜂窝式移动通信” D.在整个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作用不大,因此可以省略 6.如果多用户分时系统的时间片固定,那么________,CPU响应越慢。 A.用户数越少 B.用户数越多 C.硬盘容量越小 D.内存容量越大 7.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有________。 A.总线型,星型,主从型 B.总线型,环型,星型 C.总线型,星型,对等型 D.总线型,主从型,对等型 8.将异构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互连所使用的网络互连设备是________。 A.网桥 B.集线器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章管理计算机中第3节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家庭电脑和网络已是日益普及,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而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是维护计算机安全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对初一学生进行有关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信息安全意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如何防治病毒。 5、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总结——讨论交流——实践尝试——学习检测”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病毒,学会采取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来防治计算机病毒,维护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魔灯平台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安全解决方案的经费预算。 IV. 根据表1所示的端口扫描分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表1 协议分析软件捕获的部分端口扫描分组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Info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1 > 233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33 > 2921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5405>2922 [SYN, ACK] Seq=0 Ack=1 Win=17520 Len=0 MSS=146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RST] Seq=1 Ack=1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3 > 2032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032 > 2923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4 > 32786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2786 > 2924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5 > 3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5 > 2925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1. 指出端口扫描类型(4分) TCP SYN 扫描 2. 指出开放的端口号或服务(3分) 5405 3. 指出被扫描的主机IP地址(3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a.电讯技术的发明 b.计算机技术发展 c.互联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4.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a.信息保密 b.计算机安全 c.信息安全保障 5.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8.P2DR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9.IATF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10.IATF中4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a.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b.保护区域边界 c.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d.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11.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a.确定安全需要 b.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d.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12.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p19图1.4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13.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p20图1.5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 1.分布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之一。 A.对 B.错 2.组建一局域网时,网卡是必不可少的网络通讯硬件。 A.对 B.错 3.在IE浏览器中,系统会把我们浏览过的网页保存在缓存的特定文件夹中。 A.对 B.错 4.WWW中的超文本文件是用超文本标识语言写的。 A.对 B.错 5.广域网是一种广播网。 A.对 B.错 6.分组交换网也叫X.25网。 A.对 B.错 7.Yahoo是典型的目录搜索引擎。 A、对 B、错 8.Google就是典型的目录搜索引擎。 A、对 B、错 9.搜索引擎是一个应用程序。 A、对 B、错 10.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对 B、错 11.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区别在于加密结果的对称性。 A、对 B、错 12.数字签名是对称加密技术的一种应用。 A、对 B、错 13.计算机协议实际是一种网络操作系统,它可以确保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A、对 B、错 1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将网络体系结构分成七层。 A、对 B、错 15.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的网络。 A、对 B、错 二、单选题 1.按网络的围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划分的是______。 A.Windows NT B.WAN和LAN C.星型网络和环型网络 D.公用网和专用网 2.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可分为______。 A.星型、环型、树型和路径型 B.星型、环型、路径型和总线型 C.星型、环型、局域型和广域型 D.星型、环型、树型和总线型 3.在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局域网中,网络的核心是______。

第3节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第3节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计算机安全,知道提高信息安全性的措施。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及种类。 (3)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防范计算机病毒。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获取知识、加工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协作、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3)通过计算机反病毒软件的操作练习,加强学生防治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升学生的病毒防范意识,树立起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提高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意识,并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二、新授(一)计算机安全 1、计算机病毒 (1)分组讨论: 第1组任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及传播 途径; (提点:可参考课本P31-32相关内容描述) 第2组任务: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及危害(图片或 者文字描述); (提点:可参考课本P31相关内容或“讨论(2) 资料”回答或者上网搜索相关内容描述,并呈 现) 第3组任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提点:可参考课本P32相关内容描述) (2)梳理问题(结合PPT) ①对于第2组任务,教师可适当播放常见病 毒:宏病毒、蠕虫和木马的相关视频资料,加 以补充。 ②对于第3组任务,需要强调:及时更新杀 毒软件病毒库! 2、实战杀毒 过渡语:在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中,能够恰 当选择,正确安装,并有效运用杀毒软件,是 极其重要的一环。 (1)实践任务:安装360杀毒软件,并对硬 盘进行“快速扫描”查杀病毒。 (2)探究思考: ①当前安装的360杀毒软件,默认设置每隔 _______时间杀病毒一次,每隔_________时间 升级病毒库一次。 所选择监控的对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请点击杀毒软件右上角 进行查 看。) ②除了360杀毒软件,还有哪些常用的杀毒 软件?联系实际上网搜索或参考“探究(2) 资料”,简单说一说。 ③杀毒软件能够查杀未知病毒吗?上网搜索 或参考“探究(3)资料”,并跟组内同学交 流讨论,在全班分享。 分3组,组内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鼓励 适当演示呈现) ——>组间共享。 归纳,梳理。 生实践。 查杀病毒等待的过程中即 可进行探究问题的思考和 分组讨论了。 小组代表分享与交流。(适 计算机安全部分的 教学,主要采用任 务布置,分组活动, 然后小组交流分 享,最后教师归纳 小结的方式。 先理论,后实践, 在任务设置中,注 重将理论操作化。 避免纯理论学习的 枯燥乏味。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范技术 刘 辉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天津300451) 摘要: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及其特性,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技术.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Simply Discuss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UU Hu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sineering,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Imtitute,Tianjin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300451)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某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过程中,人们总是过多地考虑如何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但 在实际应用中,资源共享总是在一个局部或者某些特定用户之间进行的,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造成信息泄密,信息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的现象,这是所有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不希望 出现的,因此必须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 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 和泄露等现象.

关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国“两会”期间政 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紧急通知》(xx办〔20xx〕34号)文件精神,我办严格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 保密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办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以及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审查的日常工作,对拟公 开的公文、信息是否涉密进行严格把关。 二、加强学习宣传,提高安全保密意识 我办及时、认真地组织涉密人员学习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保密观念和政治责任感,尤其加强对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抓好新形势 下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三、把握关键环节,保证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工作安全 1.严格执行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我办能认真按照信息安全 保密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信息公开申请、发布、保密和审核 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公室坚持做到严格把好审查关,防止涉密信息和内部信息公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危及 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做好政务内网交换工作。一是安排了政治素质高、工作

责任心强的同志负责对电子政务网上的文件进行签收、办理, 确保文件安全签收;二是配备了专供上政务内网的计算机,该 机不做任何涉密文件的处理,确保了“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3.网络、网站及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一是在互联网邮箱使 用上,严禁按照有关要求,严禁通过互联网邮箱存储、处理、 传输涉密和内部办公室信息;二是网络安全方面。配备了防病 毒软件,采用了强口令密码、数据库存储备份、移动存储设备 管理等安全防护措施,明确了网络安全责任,强化了网络安全 工作。三是日常管理方面切实抓好外网、网站和应用软件“五 层管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U盘、移动硬 盘等管理、维修和销毁工作。四是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实行领导 审查签字制度。凡上传网站的信息,须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后 方可上传;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主要对计算机密码口令、操 作系统补丁安装、应用程序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与升级、木马病毒检测、端口开放情况、网页篡改情况等进行监管,认 真做好系统安全。

2019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安全技术)习题及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基础技术 一、判断题 1.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所有安全服务的重要基础。(对) 2.对称密码体制的特征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相同,或者一个密钥很容易从另ー个密钥中导出。(对) 3.对称密钥体制的对称中心服务结构解决了体制中未知实体通信困难的问题。(错) 4.公钥密码体制算法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而用另一个不同但是有关的密钥进行解密。(对) 5.公钥密码体制有两种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另一种是解密模型(错) 6.Rabin体制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是公钥系统最具典型意义的方法。(错) 7.对称密码体制较之于公钥密码体制具有密钥分发役有安全信道的限制,可实现数字签名和认证的优点。(错) 8.国密算法包括 SM2,SM3和SM4. (对)

9.信息的防篡改、防删除、防插入的特性称为数据完整性保护。(对) 10.Hash函数的输人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消息,其输出是一个长度随输入变化的消息摘要。(错) 11.数字签名要求签名只能由签名者自己产生。(对) 12、自主访问控制(DAC)是基于对客体安全级别与主体安全级别的比较来进行访问控制的。(错) 1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基于主体在系统中承担的角色进行访问控制,而不是基于主体的身份。(对) 二、多选题 1.公钥密码体制与以前方法的区别在于()。 A.基于数学函数而不是替代和置换B、基于替代和置换 C.是非对称的,有两个不同密钥 D.是对称的,使用一个密钥 2.公钥密码的优势体现在()方面。 A.密钥交换 B.未知实体间通信 C.保密服务 D.认证服务 3.以下属于非对称算法的是()。 A.RSA B.DSA C.AES D.ECC 4.密钥生命周期过程包括( )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关键字】技术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 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 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 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13. 误用入侵检测的主要缺点是。 a. 误报率高 b. 占用系统资源多 c. 检测率低 d. 不能检测知攻击 14. IEEE 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采用协议解决多用户同享无线信道的冲突问题。 a. CSMA/CD b. WEP c. CSMA/CA d. WPA 15. 为了在全球范围推广IEEE 802.16标准并加快市场化进程,支持IEEE 802.16标准的生产厂商自发成立了联盟。 a. Wi-Fi b. SIG c. H2GF d. WiMAX 16. 下列那一个IEEE 标准是面向无线个人区域网的标准? a. IEEE b. IEEE c. IEEE 802.16 d. IEEE 802.15 17. WEP加密使用了24位初始向量IV,其目地是。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案) (1 课时)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但是网络中的病毒和垃圾一直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如何看待信息安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做一个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的道德公民。 二、教学对象分析 职业学校的高一学生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对上网有浓厚的兴趣。但在上网过程中,他们好奇心重,对网络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面对网络的诱惑中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能力,使他们能遵守规范,自尊自爱,文明上网,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有关知识。 2、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 3、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知道保护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防护。 2、提高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教育学生文明上网, 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 难点:信息安全防护办法。 五、教学方法: 实例演示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1、两个常见计算机病毒演示程序:QQ木马病毒、“落雪”病毒; 2、收集教材案例; 3、制作《计算机安全知识调查表》(见附件),课后将其发放给学生,回收后统计结果。 七、教学过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什么就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a、电讯技术的发明 b、计算机技术发展 c、互联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4.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a、信息保密 b、计算机安全 c、信息安全保障 5.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8.P2DR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9.IATF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10、IATF中4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a、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b、保护区域边界 c、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d、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11.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a、确定安全需要 b、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c、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d、实施信息安全监控与维护 12.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p19图1、4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13.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p20图1、5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测验及答案

第四章测验 一、判断 1.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能利用微波传输数据,它比利用光缆传输数据的效率高。( F ) 2. 异步转移模式ATM使多种媒体的信息数据可以同时在ATM信道中传输。( ) 3. Internet提供了电子购物服务,因此网络能传递物品。( ) 4. B-ISDN是一种通信网络,数据在其上是模拟信号传输。( ) 5. ADSL是一种网络联结方式,数据在电话线上是模拟信号传输。( ) 6. Internet网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部门网)三级组成。( ) 7. Inertnet网中计算机的IP地址就是它的主机名。( ) 8. 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 9.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 10. E-mail帐号能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机器上使用(只要它接入Internet)。( ) 11. 工作站本身所具有的硬盘、光盘、程序、数据、打印机等都是该用户的本地资源,网络上其他工作站和服务器的资源称为网络资源。( ) 12. 蓝牙(IEE802.15)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m,适合于办公室或家庭环境的无线网络。( ) 13. 网络中一台微机既可以作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客户机,取决于它是否同时提供共享资源,又使用其它计算机的资源。( ) 14.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在处理和传输中的泄密问题。( ) 15. 在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中,身份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基础。( ) 16. 在密码学中,所有的公共密钥对所有用户都是公开的。( ) 17. 因特网防火墙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病毒侵害。( ) 18. 包过滤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而且大多数商用路由器都提供了包过滤的功能。( ) 19. 在一台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上读取一张CD-ROM光盘中的数据,该光盘没有可能被感染病毒。( ) 20. 全面的网络信息安全方案不仅要覆盖到数据流在网络系统中所有环节,还应当包括信息使用者、传输介质和网络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 ) 21. 以太网使用的集线器(Hub)只是扮演了一个连接器的角色,不能放大或再生信号。( ) 22. 使用Cable Modem需要用电话拨号后才能上网。( ) 23. 通过Telnet可以远程使用网上提供该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资源。( ) 24. 总线式以太网通常采用广播式的通信方式。( ) 25. 计算机广域网与局域网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同。( ) 26. 一个完整的URL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协议、服务器地址、端口号、路径和文件名。( ) 27. 所有的IP地址都可以分配给用户使用。( ) 28. 域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078671050.html,的服务器,若对应的IP地址为202.119.175.2,则通过主机域名和IP地址都可以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 ) 二、单选 1. 万维网(WWW)引进了超文本的概念,超文本是指_____。 A. 包含链接的文本 B. 包含多种文本的文本 C. 包含图像的文本 D. 包含多种颜色的文本 2. 电子邮件是_____。 A. 通过网页发布的公告信息 B. 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C. 一种利用网络交换信息的非实时服务 D. 通过网络实时交互的信息传递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