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法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中也叫“变形系数”

变异系数实例

年份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1966-1970-4.8213.35-2.77 下表给出了某气象台站五年的月平均气温, (1)试计算每一个年度的变异系数(注:结果是五个变异系数) (2)把1966—1970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尾首相接后产生一个新 的时间序列,再计算变异系数(注:结果是一个变异系数) (3)如果把摄氏温度转化为华氏温度,再计算变异系数;那么结果与 用摄氏温度的数据计算的结果,相同吗?如果不同,究竟哪种答案是正 确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某气象台站五年的月平均气温(单位:摄氏度)年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1966-21.6-21.7-13.1-3.1 3.09.710.011.5 1967-35.2-26.9-12.40.9 6.59.59.88.9 1968-24.0-24.6-5.50.0 6.38.310.49.3 1969-26.0-23.6-8.1 1.0 5.68.810.79.3 1970-28.2-21.9-10.10.9 5.18.28.29.6 (1)(3)根据变异系数公式计算每一年的变异系数如下: 年份变异系数(摄氏温 度)变异系数(华氏温度) 1966-2.76 1.02 1967-2.62 1.33 1968-2.77 1.08 1969-3.400.92 1970-2.90 1.07 (2)把1966—1970年各月的月平均气温数据,尾首相接后产生一个新的时间序列,再计算变异系数为: 分析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变异系数和极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摄氏温度计算出来的变异系数都为负值,而通过华氏温度计算出来的变异系数都为正值,两者处理结果不同主要是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并不是一个比例变换。我认为两者方法都可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一,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变动成本核算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利润水平,企业盈利高低与产品销量直接相关。这就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加强销售工作,注意市场动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减少积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通过盈亏临界点和量本利分析,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三,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其高低最能反映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工作成绩,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而固定成本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可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办法进行控制。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从而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四,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变动成本法把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从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

品成本,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配,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学习业务,加强成本管理,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一,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传统的成本概念认为,产品成本应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变动成本确定的产品成本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不能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 二,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建立在成本形态分析基础之上。以相关范围假定作为存在前提。但成本的形态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固定资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的时间较长,又要解决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和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必然突破相关范围。因此,变动成本所提供的资料,不适于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从长期来看,企业只要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相等,产销总量平衡,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所确定的利润总额就会一致,只是分布在各期的数额有所不同。所以,在长期参与企业盈利分配的有关方面所得总额上,也不会有所差别。但企业如果由原来的完全成本计算模式改为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一开始,期末存货

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第三章 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本章重点介绍平均数(mean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与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三个常用统计量,前者用于反映资料的集中性,即观测值以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后两者用于反映资料的离散性,即观测值离中分散变异的性质。 第一节 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用来表明资料中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在畜牧业、水产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平均数被广泛用来描述或比较各种技术措施的效果、畜禽某些数量性状的指标等等。平均数主要包括有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 )、中位数(median )、众数(mode )、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及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记为x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x 1、x 2、…、x n ,则样本平均数x 可通过下式计算: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Λ (3-1) 其中,Σ为总和符号; ∑=n i i x 1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 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 n 。当∑=n i i x 1 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即可改写为: n x x ∑= 【例3.1】 某种公牛站测得10头成年公牛的体重分别为500、520、535、560、585、 600、480、510、505、490(kg ),求其平均体重。 由于Σx =500+520+535+560+585+600+480+510+505+490=5285,n =10 代入(3—1)式得: .5(kg)52810 5285∑=== n x x 即10头种公牛平均体重为528.5 kg 。 (二)加权法 对于样本含量n ≥30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1能够正确进行短期决策和加强经营控制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2能够是管理当局更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3便于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4可以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缺点,1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2改变成本计算过程会影响到各方的利益3在新技术经济条件下将失去实际意义,4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服务重点不同,核算程序不同,核算对象不同,地位作用不同,工作内容不同,联系:资料来源方面相同,方法方面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方法相互补充 ,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服务,财务会计为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 管理会计的职能;分析职能它指管理会计参与经济活动事后分析2预测职能主要使用历史数据并通过把数据科学加工与整理,来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变化,减少企业决策的盲目性3决策职能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4计划职能正确编制各种计划5控制职能,按照全面预测的完成情况纠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最终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6考核职能,实施责任会计定期进行考核是管理会计的有一只能 高低点法: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成本和相应业务量资料,通过最高点业务量和最低点业务量推算出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数据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1在各期业务量与相关成本坐标中,以业务量为准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X高,X低)(Y高Y低)2计算平均变动成本b:b=(Y高-Y低)/(X高-X低)3将高点或地点坐标值和b值带入直线方程y=a+bX 计算固定成本a 4将求得的a b带入直线方程y=a+bx便得到成本形态分析模型 成本形态分析应用的范围:1对计划期总成本进行预测2是运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3是本量利分析的前提4简化预算编制5便于成本控制 本量利分析的假定1假定全部各项成本完全可以按其形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2一定期间合运动业务量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个表现为一条直线,3再多品种企业里,以价值形式表现得产销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各种产品产销量在全部产品产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发生变化4产品成本均按变动生产成本计算,所以固定成本均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区别: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2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水平不同4税前净利的计算程序不同5利润表的编制不同 指数平滑法,F t=a A t-1+(1-a)F t-1 F t销售量的预测数,A t-1上期实际销售量F t-1上其销售量预测值a平滑指数取值范围0

变异系数法求权重matlab代码.pdf

变异系数法求权重matlab 代码 clear;clc; [data1,header1]=xlsread('statistic1.xlsx','ECO'); %必须将statistic.xlsx至于默认文件下,或者给出完整路径 [data2,header2]=xlsread('statistic2.xlsx','ECO'); % data1 为10个city数据,data2位20个city数据 size1=size(data1);m1=size1(1,1);d1=data1;d2=data2; size2=size(data2);m2=size2(1,1); judge=[4 6 12 13 16 17 18]; % 需要极大化处理的指标位置 for j=1:length(judge) % 将极小型数据指标极大化,便于计算得分d2(:,judge(1,j))=1./d2(:,judge(1,j)); d1(:,judge(1,j))=1./d1(:,judge(1,j)); end sum2=sum(d2);sum1=sum(d1); data22=[];data11=[]; for i=1:m2 % 数据归一化处理 data22=[data22;d2(i,:)./sum2]; end for i=1:m1 data11=[data11;d1(i,:)./sum1]; end R=data22; deta=std(R)./mean(R); % 计算变异系数 w=deta/sum(deta); %score=data1*w'; % 综合得分 score=data11*w'; output=[mean(R);deta;w]; score1=5+(score-min(score)+std(score)/length(score))./(max(score)-min(score)+mean(score)/leng th(score))*95; % 功效系数法,使得得分在[5,100] [ScoreFinal,index]=sort(score1,'descend'); %降序排列 sort=[ScoreFinal,index]; % 得分与排名 xlswrite('statistic1.xlsx',output,'变异系数'); %输出均值mean,标准差std,权重w 到statistic1.xlsx xlswrite('statistic1.xlsx',sort,'变异sortDescend'); %输出得分与排名statistic1.xlsx

2020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一,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变动成本核算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利润水平,企业盈利高低与产品销量直接相关。这就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加强销售工作,注意市场动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减少积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通过盈亏临界点和量本利分析,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三,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个部门的经济责任。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其高低最能反映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工作成绩,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而固定成本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可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办法进行控制。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从而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四,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变动成本法把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从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配,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学习业务,加强成本管理,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一,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传统的成本概念认为,产品成本应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变动成本确定的产品成本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不能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 二,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变动成本法建立在成本形态分析基础之上。以相关范围假定作为存在前提。但成本的形态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固定资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的时间较长,又要解决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和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必然突破相关范围。因此,变动成本所提供的资料,不适于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从长期来看,企业只要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相等,产销总量平衡,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所确定的利润总额就会一致,只是分布在各期的数额有所不同。所以,在长期参与企业盈利分配的有关方面所得总额上,也不会有所差别。但企业如果由原来的完全成本计算模式改为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一开始,期末存货的价值因为产品成本的减少,一般会比用完全成本计算成本模式时降低相当数额,于是当前利润也会相应减少。只有当这些存货被售出时,这部分减少的利润才能够实现,这也就延迟了有关方面收益的取得。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一,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越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越大。这在客观上会刺激生产的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由于完全成本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一,只注重提供财务指标,不注重提供非财务指标。完全成本法以“产品”为中心,关注的只是与产品有关的数量化指标,在成本管理方面仅提供产品成本数量上的升降变化,却不能解释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变异系数计算法

全区可采:全部或基本全部可采; 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全区可采; 局部可采:有1/3左右分布比较集中的面积。 零星可采:面积很小,或分布零星,不便或不能被开发利用。 厚度:全层厚度、纯煤厚度、采用厚度(即估算厚度)。 全层厚度:包括夹矸,但不包括岩浆岩。用于研究煤层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 采用厚度:即估算厚度,用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全区可采、大部分可采、局部可采)和估算资源储量。

钻孔控制可采、局部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表4-2-3

一、采用厚度与全层厚度的区别 采用厚度主要用于煤层可采程度评价和估算煤层的资源量。 在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时,以考虑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 二、含煤系数: 含煤系数= 各煤层平均煤厚之和 ×100% 地层总厚度 三、可采煤层的煤厚与平均煤厚: 可采煤层的煤厚与平均煤厚应包括夹矸在内,因为在研究煤层的沉积环境、赋存规律、煤层对比时,以考虑煤层的全层厚度为宜。沉缺点、冲刷点、火侵点煤厚为0,当有岩浆岩夹矸时,应将岩浆岩夹矸扣除在外。 三、可采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 为小数,一般取小数点后两位): 可采性指数(Km )= 可采点数(n ′) 见煤点数(n ) n ——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总数(不包括沉缺、冲刷、火侵,要求分布均匀,有代表性) n ′——煤层采用厚度≥最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 注:沉缺点、冲刷点、火侵点为非见煤点,不参与统计 四、可采煤层的煤厚变异系数(r 为百分数,一般取不保留小数): (注:这里用的煤厚是指的煤层全厚度) %100?=M S r M ——井田内的平均煤厚 S ——均方差 煤层平均厚度公式 n M M M M M n ++++= 321 1 ) (1 2 --= ∑=n M M S n i i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知识分享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 围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适 用范围 一、完全成本法 优点: (1)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即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是企业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最终从企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补偿的成本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高。 (2)完全成本法使人们更重视生产,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3)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因果配比”。因为生产产品的成本,无论是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还是制造费用,全部都要归集到产品中,并在产品实现销售时从收入中一次扣除。 缺点: (1)存在计算的利润受到存货变动的影响,即当期增加销售以前生产的亏损产品时,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违背企业实现利润的原则。 (2)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存在主观臆断性,过于依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且工作量较多。

(3)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制造费用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适用范围: 编制对外的会计报表 变动成本法 优点: (1)成本变动法强调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产品的生产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产品销售出去,其价值才为社会所承认,企业也才能取得收入和利润。而产品的销售,不仅是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多销售才会多得利润。 但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受到存货变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有悖于上述逻辑的: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量波动而导致的利润波动,即当期增加销售以前生产的亏损产品时,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 也就是说,完全成本法下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仅无助于进行正确的决策,有时还可能是有害的,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变异系数_层次分析_各种权重求解法

二、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统计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也是实际工作种常用的方法。 (一) 统计平均法 统计平均数法(Statistical average method)是根据所选择的各位专家对各项评价指标所赋予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分别求其算术平均值,计算出的平均数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专家。一般选择本行业或本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公平公正道德高尚的专家; 第二步,专家初评。将待定权数的指标提交给各位专家,并请专家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前提下独立的给出各项指标的权数值; 第三步,回收专家意见。将各位专家的数据收回,并计算各项指标的权数均值和标准差;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适 用范围 一、完全成本法 优点: (1)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 即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是企业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最终从企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要补偿的成本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高。 (2)完全成本法使人们更重视生产,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3)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因果配比”。因为生产产品的成本,无论是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还是制造费用,全部都要归集到产品中,并在产品实现销售时从收入中一次扣除。 缺点: (1)存在计算的利润受到存货变动的影响,即当期增加销售以前生产的亏损产品时,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违背企业实现利润的原则。 (2)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存在主观臆断性,过于依赖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且工作量较多。 (3)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制造费用的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适用范围: 编制对外的会计报表

变动成本法 优点: (1)成本变动法强调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产品的生产是企业实现利润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产品销售出去,其价值才为社会所承认,企业也才能取得收入和利润。而产品的销售,不仅是企业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多销售才会多得利润。 但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受到存货变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有悖于上述逻辑的:完全成本法下由于产量波动而导致的利润波动,即当期增加销售以前生产的亏损产品时,不仅不会提高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 也就是说,完全成本法下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仅无助于进行正确的决策,有时还可能是有害的,而在变动成本法下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变动成本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当期所确认的费用,按照成本形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中应有已销售产品负担的部分(即当期销售成本)需要与销售收入向配比;未销售产品负担的部分(即期末存货成本)则需要与未来收入向配比。另一部分则是与产品生产数量无直接联系的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这部分成本是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成本,它们与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无关,既不会因为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只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丧失,所以是一种为取得收益而依然丧失的成本,当然应全部列为期间成本而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故更符合期间配比原则。 (3)变动成本法为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考核执行情况、兑现奖惩等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恰当的操作方法。 1)有利于评价供应部门供应总成本(供应资金)的占用情况和包括采购成本和保管成本在内的单位供应成本。 2)有利于评价生产部门的业绩。因为生产部门应该只对生产产品的物耗水平负责。那么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方面如有节约或超支,会立即从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指标上反映出来。 3)符合销售部门的业绩评价的特点。因为销售部门只对销售数量负责,销售越多则业绩越好。而生产数量与销售数量之间只是简单的生产数量是销售数量的上限这种关系,销售部门业绩的好与坏只能根据特定时期销售数量的多少独立

东南大学统计学试卷(20200627071803)

《统计学》试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释下列概念: 1. 相对指标 2.统计指数 3.平均指标 4.报告期 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一种特殊的相对数,用以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完成某种经济活动并且报告活动成果的时期 ..填空: 1?统计一词含有—统计工作_、—统计资料_和—统计学—三层含义。 2. 统计分组标志分为__品质标志__禾口__数量标志__两种。 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_总体单位总量__和_总体标志总量_,按其指标所示的时间状况可以分为_时期指标__和—时点指标_,外贸商品收购额为_时期指标_,实际利用外贸总额为_时期指标_。 4. 动态平均分析指标有_平均发展水平_、_平均发展速度_和_平均增长速度_三种。 三.单项选择题: 1. 将对比基数抽象为10时,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 2 ) (1)系数(2)成数(3)倍数(4)百分数 2. 下列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2 ) (1)国民生产总值(2)人均粮食拥有量(3)单位产品成本(4)劳动生产率。 3. 反映总体某一指标的绝对离散程度的是( 1 ) (1)全距(2)标志变异系数(3)回归标准差(4)相关系数 4.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提5%,实际提8%,则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4 )。 (1)160 % (2)128 % (3)108 % (4) 103 % 5. 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4 )之和。 (1)中间投入十增加值 (2)总消费十总投资十出口 (3)折旧十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营业盈余 (4)居民消费十社会消费十固定资产投资十库存增加十净出口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概念出发,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从成本划分及构成上的区别、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上的区别、收益计算方法的区别、所提供的信息用途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引申出两种成本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文章最后阐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一是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作为两种核算方法同时使用,二是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三是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核算方法的结合。两种成本法有着各自的优

缺点,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的作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要兼顾两者。企业在运用时,可以采用最佳的结合使用方式,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关键字: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结合应用 目录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概述 (1) (一)变动成本法 (1) (二)完全成本法 (1)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2) (一)两种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不同 (2) 1.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2) 2.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划分及构成 (2) (二)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不同 (3) (三)收益计算方法及分期损益不同 (3) (四)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7) 三、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弊 (8)

(一)完全成本法的利弊 (8) 1.完全成本法的优点 (8) 2.完全成本法的缺点 (8) (二)变动成本法的利弊 (8) 1.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8) 2.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9) 四、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结合应用 (10)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作为两种成本核算方法同时使用 (10) (二)基于变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10) (三)基于完全成本法上的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13) 参考文献 (16)

变异系数与相关系数

§1-3 變異係數與相關係數 設某次段考,高三某班的國文成績的算術帄均數與標準差分別為80分、10分; 英文成績的算術帄均數與標準差分別為60分、10分;雖然國文與英文的標準差相等,如果我們得到結論是國文與英文成績的差異程度一樣,顯然不合理。 現在我們比較兩科的標準差與算術帄均數的比值: 國文科:1080 = 18 ,英文科:1060 = 1 6 ,從這兩科的比值來看,我們可以認為 英文成績的差異會比國文成績的差異大。 例子二: 同時測量一張桌子的長度10次,10次長度的算術帄均數為1.72公尺,標準差為0.04公尺,若我們改變單位將公尺改為公分,算術帄均數為172公分,標準差為4公分,若我們比較兩個標準差0.04公尺與4公分,雖然0.04<4,但是若我們得到這兩筆資料的差異程度不同,這就會鬧笑話了!但是我們比較這兩筆 資料標準差與算術帄均數的比值:0.041.72 = 4 172 ,這就可以呈現出這兩筆資料的差異程度相同。 比較兩組或兩組以上的資料之差異時,通常採用一種相對的測度值作為比較的標準。因此無論兩筆資料的單位與取值範圍是否相同,若用算術帄均數為基準,以標準差相對於算術帄均數的比值來比較,就可以比較離散程度,比值愈大表示資料間的差異也愈大。 (1)變異係數(CV)的定義: 變異係數的定義:CV=x S X ×100%,S X 為標準差,x 代表算術帄均數。 CV 的意義是計算標準差相對於算術帄均數的百分比。 百分比越大,代表資料越分散。 [例題1] 某校高三有兩班,甲班學生身高帄均值為168.5公分,標準差為7.2公分; 乙班學生身高帄均值為159.6公分,標準差為4.8公分。試問那一班學生身高較懸殊? [解法]: (CV)甲=7.2 168.5 ?100%=4.27% (CV)乙=4.8 159.6?100%=3.01% ?(CV)甲>(CV)乙 ?甲班學生身高差異較乙班大。

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 3.1 学习指导 3.1.1学习目标 1.理解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及区别。 2.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利润表的编制。 3.掌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4.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5.了解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3.1.2学习重点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原理、特点、各自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1.3学习难点 理解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与缺点,特别是变动成本法便于进行本量一利分析,有利于进行销售预测的优点。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程序揭示了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成本控制和企业内部业绩考评。但注意它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另外,成本分解不够精确,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设的结果。另一个难点是变动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情况错综复杂,一个企业、一个车间、一种产品往往同时采用或者结合采用几种成本计算方法。 3.2练习题 3.2.1名词解释 1.变动成本法 3.2.2单项选择题 2.完全成本法 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 A.制造费用B.生产成本

C.变动生产成本D.变动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 A.销售毛利B.税后利润 C.税前利润D.边际贡献 3.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D.固定性制造费用 4.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 5.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下与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 A.-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 C.-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 6.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 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 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 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 7.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是( )。 A.不将其作为费用 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 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 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 8.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的说法是(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9.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元。 A.0 B.1 000 C.5 000 D.6 000 10.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 A.本期一定等于上期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 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 3.2.3简答题 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2.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3.2.4计算与核算题 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标准变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变异指标与其平均指标之比,它是一个相对变异指标。 变异系数有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等。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用C V(Coefficient of Variance)表示。 CV(Coefficient of Variance):标准差与均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CV =σ/μ 作用: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常用在两个总体均值不等的离散程度的比较上。若两个总体的均值相等,则比较标准差系数与比较标准差是等价的。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cpa 中也叫“变形系数” 1.标准差是用来反映各个数据值与数据均值的偏离程度的。标准差可以用来评价同一指标的各数据与这一指标数据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即数据是否集中。标准差的值越大,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大,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小。反之,标准差的值越小,就说明各个数据偏离均值的程度越小,那么均值对所有数据的代表程度越大。 标准差的计算: 假设标准差为S 。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其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n ) X X (S 2 n 1i i ∑-==(n>=30) 1n ) X X (S 2i -∑-=(n<30)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浅析

《冶金财会》年第期总第期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浅析 李孟君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 以成本动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按贡献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在许多现代企业中被广泛用于内部管理, 它能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因而在经营预测、经营决策、业绩考核和加强成本管等方面, 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1.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密切相关。众所周知, 在管理会计中, 产品成本是指那些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 只有当产品实现销售时, 才能与相关收人实现配比得以补偿的成本。由于产品成本只有在产品实现销售时, 才能转化为相关收人相配比的费用, 因此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得以补偿的归属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以销货成本的形式计人当期损益表, 成为与当期收人相配比的费用另一种是以当期完工但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等存货成本的形式计人期末资产负债表递延下期, 与在以后期间实现的销货收人相配比。由此可见, 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密切相关。在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所发生的产品成本总额就随着完成的产品产量成正比例变动, 若不存在产品这个物质承担者, 就不应有产品成本存在。显然, 在变动成本法下, 只有变动生产成本才能构成产品成本的内容。 2.期间成本应包含固定生产成本与非生产成本。在管理会计中, 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 而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长短而增减, 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 不能递延到下期, 只能于发生的当期计人损益表、由当期收人补偿的成本。这类成本的归属期只有一个, 即于发生当期直接转作本期费用, 因而与产品实体流动情况无关,不能计人期末存货。因此, 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性生产成本应与非生产成本同样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二、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客现规律。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利润水平,企业的赢利高低与产品的销售量直接相关。就市场而言, 产品适销对路, 销售量就大, 利润也多, 相反利润就少。这就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注意加强销售工作, 注意市场动态, 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 减少积压,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通过盈亏临界点和量、本、利分析, 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 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 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3.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 其高低最能反映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工作成绩, 可以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而固定成本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 可以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办法进行控制。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 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 同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 从而更有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4.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采用变动成本法, 把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从当期营业收人中扣除不计人产品成本, 这就大大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在Excel中经常会利用到函数进行数据的统计计算,虽然变异很少求到,但也会用到,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越小,变异(偏离)程度越小,风险也就越小;反之,变异系数越大,变异(偏离)程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 平均值 如表:为某公司的用户使用的连续3个月的使用流量状况,如何求各用户的变异系数? 用户T-3月流量T-2月流量T-1月流量A0001283.3320.5273.3A0002102.1140.4180.3A000320.512.33 4.6A0004800.81029.8980.3A0005502.8321.3325.5A0006245.8

278.9296.4 A:主要解法如下: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1:首先使用AVERAGE函数求均值: =AVERAGE(B2:D2)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2:然后使用STDEV函数求标准差: =STDEV(B2:D2) 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3:最后得到变异系数:CV=标准差/均值 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用户T-3月流量T-2月流量T-1月流量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A0001283.3320.5273.3292.3724.870.085A0002102.1140.4180. 3140.9339.100.277A000320.512.334.622.4711.280.502A00048 00.81029.8980.3936.97120.490.129A0005502.8321.3325.5383. 20103.600.270A0006245.8278.9296.4273.7025.700.094看了excel变异系数函数的计算方法还看了:1.浅谈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阿莫西林的研究进展 3.论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

变异系数的意义

变异系数的意义 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 变异系数只在平均值不为零时有定义,而且一般适用于平均值大于零的情况。变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离差率或单位风险。 变异系数只对由比率标量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意义。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气温的分布,使用开尔文或摄氏度来计算的话并不会改变标准差的值,但是温度的平均值会改变,因此使用不同的温标的话得出的变异系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使用区间标量得到的变异系数是没有意义的。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英文: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是概率分布离散程度的一个归一化量度,其定义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只在平均值不为零时有定义,而且一般适用于平均值大于零的情况。变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离差率或单位风险。 变异系数只对由比率标量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意义。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气温的分布,使用开尔文或摄氏度来计算的话并不会改变标准差的值,但是温度的平均值会改变,因此使用不同的温标的话得出的变异

系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使用区间标量得到的变异系数是没有意义的。 2基本含义 变异系数 一般来说,变量值平均水平高,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越大,反之越小。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时,比较其变异程度就不能采用标准差,而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来比较。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C·V =(标准偏差SD / 平均值Mean )× 100%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如果变异系数大于15%,则要考虑该数据可能不正常,应该剔除。 3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