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内容简介

一本道德风范的启蒙读物——《弟子规》

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又合辙押韵,便于诵读,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流传至今,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以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古为今用,学者古敏对原有古文采用了现代文编译,现经本人删减摘要整理出来以利读者理解和学习。( 兴国注)

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ti 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青少年的训示和学子处事的规范。作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的约束, 对人诚实可信,博爱民众, 并亲近有德行的人。做好了这些如果还有余力, 就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原文:一. 入则孝

在家要孝顺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呼唤时,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要求做的事,应尽快去做,不要拖延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jing静);晨则省(xing 醒),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照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要让父母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休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出外办事时,必须禀告父母,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挂念。居住要在固定的地方,职业要稳定不能经常变化。

事虽小,勿擅(shan善)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不要因为小事情不好就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就不符合做儿女的道德。东西虽小,不应拿的不要拿取和占用,如果你私自藏起来占用,父母知道会伤心生气。

亲所好( hao浩),力为具;亲所恶(wu 物),谨为去。

父母所喜欢的事,要努力去办好,父母所厌恶的,要小心地去回避。

身有伤,贻(yi宜)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如果身体受伤,会让父母忧愁。如果品行上有什么缺点,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爱我关心我,我孝敬父母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厌恶我的,我仍然孝顺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亲有过,谏(jian见)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hao豪)泣随,挞(ta踏)无怨。

父母如果有过错,做子女的应该多次规劝使其改正,规劝时要和和气气,说话时声音要轻柔。

如果父母不听子女的规劝,那就等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仍然不听,要学会宽容,不要有怨气。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父母生病,煎熬好的汤药,作子女的先品尝一下烫不烫,苦不苦。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伺候在床前。

丧三年,常悲咽(ye叶);居处辨,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经常伤心悲痛,在守丧期间,要夫妻分居,还要不吃肉不喝酒。

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节的规定去办,举办祭礼时要表现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恭敬。

二.出则弟

对兄弟姊妹要相敬相爱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mu目),孝在中。

作为兄长对弟妹要友爱,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en奋)自泯(min敏)。

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说话时要相互忍让,忿恨

就自然消失了。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吃饭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开始;入座时, 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走路时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后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如果听见年长者呼唤人, 就立即代替他去呼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称尊长(zhang掌), 勿呼名;对尊长,勿见(xian现)能。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

路遇长,疾趋揖(yi依);长无言,退恭立。

走在路上如果遇见了长者,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

骑下马, 乘下车(ju居); 过犹待,百步余。

如果自己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待会儿, 等到长者走出百步之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敬的人和长辈还没有就座以前,自己不要抢先坐下。如果尊长就座后,让坐时,自己再入座。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要太低,要是低到别人听不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

进必趋(qu曲),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到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要左顾右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服侍叔伯等父辈,要想服侍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对待堂兄弟,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

三.谨而信

谨慎而讲信义

朝(zhao招)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必盥(guan冠),兼漱(shu树)口;便溺(niao尿)回,辄(zhe哲)洗手。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hui会)。

戴帽子一定要带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脱下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衣贵洁,不贵华;上循(xun寻)分(fen份),下称家。

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名份,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对于食物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要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shao绍),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在自己正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方正;揖深圆,拜恭敬。

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叩头的时候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yu玉),勿跛倚;勿箕(ji及)踞,勿摇髀(bi毕)。

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不要瘸腿斜靠着,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大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leng楞)。

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些, 以免碰到棱角。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

看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绝勿进;邪僻(pi匹)事,绝勿问。

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走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要去过问。

将(jiang江)入堂,问谁在;将上堂,声必扬。人问我,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准备进入别人的家门时,首先要问一声:有人在家吗?准备上堂屋时,声音要更高一些。当别人问是谁时,就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是回答“是我”,对方就弄不清究竟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倘(tiang汤)不问,即为偷。

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的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的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an千),后有急, 借不难。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有借有还,再求不难。

四. 信

做人要讲信用。

凡出言, 信为先;诈(zha诈)与妄,奚(xi西)可焉。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讲求信用。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ing宁)巧。

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只要能切题恰当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刻薄语,秽(hui卉)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尖酸刻薄的话,和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di帝),勿轻传。

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传言。

事非宜,勿轻诺;苟(gou够)轻诺,进退错。

事情没有考虑妥善,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你就会进退两难,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流畅。说话时不要讲得太快,不能讲的含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那个说东家长,这个说西家短,如果这些事情于己无关,就不要去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吉)。

看见别人的善行,就要向他看齐,即使相差得很远,如果自己努力地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即内省(xing 醒);有则改,无则警。

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检讨。如果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li力)。

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应当自我勉励,赶上别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qi期)。

如果自己的穿着不如别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饮食不如别人的美味可口,用不着心里难过悲伤。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回来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gu咕)。

犯了错误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误反而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五.泛爱众

博爱,仁者爱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fu富),地同载(zai仔)。

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大。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zi訾)。

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别人有才能,不能轻视诋毁别人。

勿谄(chan忏)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不要曲意巴结有钱人,不要对穷人和弱者高傲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老朋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别人忙碌的时候,不要用事去打搅。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搅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发现了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背后议论,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绝对不要去说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称道别人的善行,就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传他的善行,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宣扬别人的短处就是一种罪恶。宣扬别人的短处别人就会痛恨你,你就会招致是非和祸患。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给与鼓励,这对双方在品德上都有益处。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些。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自己都不愿意去做的事,就立即停止。

恩欲报,怨宜忘;报怨短,报恩长。

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要越少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

待婢(bi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对待家里的女仆,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但也要有仁慈宽厚的胸怀。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用势力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口服心服无话可说。

六.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同样是人,但类别不一样。普通的俗人最多,而品德高尚的人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hui晦),色不媚。

真正的仁者,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他说话时直言不讳,脸色也不谄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如果能与品德高尚的仁者亲近,会得到无限的益处。与仁者亲近,个人的品德就会一天天进步,而过失就会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不接近品德高尚的仁者,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亲近他,什么坏事都做了。

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如果有能力,应当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不力行,但学文。长(zhang掌)浮华,成何人?

如果不努力从行动上实践仁义,只是从书面上学习经典,就会滋长华而不实的作风,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mei妹)理真。

如果只努力实践仁义,不学习经典文献,就不会明白一些大道理。只凭自己狭隘的见解去为人处事,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很重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未起。

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向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开始读那本书。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zhi志)塞(se色)通。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放宽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学习只要功夫到家,不懂的地方就会自然弄通。

心有疑,随札(zha闸)记;就人问,求确义。

如果心中有疑问,要随时做好笔记,虚心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书房要收拾的清爽,墙壁要保持干净。书桌要保持清洁,笔和砚台要放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如果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字写得潦草不整齐,说明思想不集中。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读完一本书,一定要归还到原来的地方。

即使有些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整理好。如果书本有缺损,应当修补完整。

非圣书,屏(bing并)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不是圣贤的书,应该放弃不看。不好的书容易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xun寻)致。

一个人不能自甘堕落,也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圣人和贤人的境界,都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逐渐达到的。

(文、白译文完)

弟子规

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ti 替),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jing静);晨则省(xing 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shan善)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 hao浩),力为具;亲所恶(wu 物),谨为去。身有伤,贻(yi宜)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jian见)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hao豪)泣随,挞(ta踏)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ye叶);居处辨,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二. 出则悌(ti 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mu目),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en奋)自泯(min敏)。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zhang掌), 勿呼名;对尊长,勿见(xian现)能。路遇长,疾趋揖(yi依);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ju居); 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qu曲),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三.谨

朝(zhao招)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guan冠),兼漱(shu树)口;便溺(niao尿)回,辄(zhe哲)洗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hui会)。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xun寻)分(fen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shao绍),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立方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yu玉),勿跛倚;勿箕(ji及)踞,勿摇髀(bi毕)。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

棱(leng楞)。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进;邪僻(pi匹)事,绝勿问。将(jiang江)入堂,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我,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 须明求。倘(tiang汤)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an千), 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

四. 信

凡出言, 信为先;诈(zha诈)与妄,奚(xi西)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ing宁)巧。刻薄语,秽(hui卉)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di帝),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gou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吉)。见人恶,即内省(xing 醒);有则改,无则警。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li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qi期)。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gu咕)。

五.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fu富),地同载(zai仔)。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zi訾)。

勿谄(chan忏)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宜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bi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六.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hui晦),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zhang掌)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mei妹)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未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zhi志)塞(se色)通。心有疑,随札(zha闸)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屋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bing并)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xun 寻)致。

( 原文完)

弟子规测试题

弟子规测试题(一) 二、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50分)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 将上堂,声必扬 4、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5、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6、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8、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9、在学校出入班级关门的时候,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内心谨记《弟子规》中的“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四句,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10、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出必告反必面”,不要让父母担心。 11、《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 12《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告诉人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13.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4.“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两个: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一)总叙 2010-05-16 18:04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译文]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小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二)入则孝 2010-05-16 18:09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故事图文结合

亲尝汤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原文: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汉朝时的文帝,叫做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文帝的天性,生成是很孝顺的,他虽然做了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公务都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忘记到母亲的房间进行问候;朝朝夜夜,奉养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懒惰的意思。有一次母亲薄太后生病一直没有好转,汉文帝就不分曰夜尽心照顾母后,把侍奉母后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怕宫女不够细心,文帝服事他母后的病,总是殷殷勤勤,看护得精心周到。夜间睡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闭好,衣带并没有解开过,没有睡一个安稳的觉。对于母后的汤药,必定亲自尝尝,确定热度和甘苦(看看会不会太烫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给母后服用。常言道:久病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足足病了三个年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后的身体才好转过来。这件事感动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母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晏婴使楚(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但长相很普通。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来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又低又小的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他,就说:“我是前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马上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去了。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一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觉得晏婴很了不起,对他肃然起敬,并马上向他致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神话色彩的情节是)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弟子规试题及答案

学习《弟子规》验收试题 一、默写(10分) 1、亲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弟道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冠必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紧切。 4、晨必盥,_____________,便溺回,____________。 二、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50分)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学校出入班级关门的时候,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内心谨记《弟子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10、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11、《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 三、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8分) 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2、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四、请任选下面一句话写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12分) 1、冬则温,夏则凊。 2、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3、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4、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测试试题及答案

临洮二中2013高一年级学习《弟子规》验收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根据提示,写出原句。(每题4分,共60分) 1、父母教育我们时,有的同学嫌父母唠叨,甚至在我们做错事后,父母责备时,还顶撞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常在家时,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3、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否则父母会为我们担忧,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些同学在穿衣上讲究品牌,总要求一切从优,要家长买名牌服饰,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人的名望要靠才学,而不能靠吹牛,《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学校出入教室、教研室、教学楼、宿舍,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谨记《弟子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四句话,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8、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此研究学问,有始有终,方为正理。 9、《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要“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11、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只要王明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助他

中华弟子规(120集动画片)故事简介

《中华弟子规》(120集动画片)故事简介 第001集《三色花的奥秘》:孝孝栽种了一朵三色花,作为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在栽种的过程中,孝孝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导致三色花凋谢。在花孩子的引导下,孝孝懂得了“孝”的真正含义,终于栽种出了象征“孝顺”的三色花。 第002集《睡觉的耳朵》:孝孝没有及时应答家人的呼唤,耳朵被没收了。在耳朵精灵的帮助下,孝孝懂得了“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恭敬心”的道理,恭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耳朵终于又长了出来。 第003集《快速标记》:孝孝有了快速标记,做事的速度变得飞快,但也因此起了懈怠心,事情做得错漏百出。当孝孝明白了“父母命,行勿懒”的道理后,端正态度,用心去做,赢得了家长的赞扬。 第004集《小木猴》:五百年前的一只小猴子,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变成了一只小木猴。孝孝发现了这只小木猴,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把小木猴送回了五百年前,让小木猴跟妈妈团聚。 第005集《吸音蝈蝈瓶》:孝孝不想听到爸爸的责备,将爸爸的责备声吸进了蝈蝈瓶里,不料蝈蝈瓶发生意外,家人说的所有的话,孝孝都听不到了。孝孝在小宠哥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孝心和恭敬心冲破障碍,又能听到家人的说话声了。 第006集《温暖围脖》:孝孝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孝星”评选活动。为了赢得家长的好评,孝孝亲手为奶奶织了一个围脖。可是由于孝孝孝心不纯,围脖非但不能保暖,还变得异常寒冷。孝孝错而能改,用爱心使“寒冷围脖”变成了“温暖围脖”。 第007集《万能机器人》:为了帮助孝孝照顾生病的姥姥,小宠哥变出了万能机器人。可是由于机器人的介入,给姥姥和姥爷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孝孝放弃使用万能机器人,亲自照顾姥姥姥爷,姥姥和姥爷都觉得孝孝长大了。 第008集《最美味的早餐》:孝孝在后山遇见早起精灵,亲眼看见早起精灵关心照顾山林里的每一个小动物。孝孝好奇心起,在追踪早起精灵的过程中,聆听到了树神的教诲,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爱,决心每天早起,向家人问好,以此表达对家人的爱。 第009集《晚霞棉花糖》:晚霞精灵没有在黄昏前赶回家,遇上暴风雨,坠落在花间。孝孝帮助晚霞精灵采集棉花糖,使晚霞精灵恢复了健康,升级成为晚霞仙子,回家与妈妈团聚了。孝孝也从中懂得了“昏则定”的道理。 第010集《奶奶的思念》:小慧的爸爸回家探亲,奶奶想做小慧爸爸最喜欢吃的桂花糕,但缺少新鲜的桂花。孝孝在小宠哥的帮助下,栽种出新鲜的桂花。可是由于孝孝的疏忽,小慧爸爸吃下桂花糕后失忆了。在奶奶的关怀下小慧的爸爸恢复了记忆。 第011集《中秋之月》:孝孝和伙伴们在山上迷路,遇见了月宫里的玉兔。在帮助玉兔返回月宫的过程中,孝孝懂得了“反必面”的道理,玉兔最终回到嫦娥的身边,而孝孝和伙伴们也回到家里,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 第012集《时间拼图》:寒假到了,为了完成假期的计划安排,孝孝使用了时间拼

(完整版)弟子规试题测试

《弟子规》测试试卷 一、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 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D、戚继光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每小题1分共1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B、公() 5、言语忍,fèn自泯A、愤B、忿() 6、不如人,勿生qīA、气B、戚() 7、闻yù恐,闻过欣A、誉B、誊() 8、倘掩饰,增一gūA、姑B、辜() 9、天同fù,地同载A、覆B、复()

10、言不huì,色不媚A、炜B、讳() 三、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2、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3、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4、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5、行高者,名自高。()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6、勿厌故,勿喜新。()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7、知未的,勿轻传。()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8、直谅士,渐相亲。()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 弟子:学生 规:规矩 圣人:圣贤的人,古代把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的人叫做圣人。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训:教诲 孝:孝顺父母 悌:有爱兄弟姐妹 谨:做事谨慎 信:讲信用,诚实 泛:广泛的,博大的。爱:有爱心,有慈悲的心。众:很多人。(要有博爱之心,自己有 时间能力的时候也要帮助别的小朋友) 亲:亲近。仁:仁德,品德高尚的人。亲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余力,则学文:余:多余。力:精力。文:文化典籍。首先要有道德品行,要先孝顺, 尊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为人讲究诚信做事谨慎真诚,同时有仁爱之心。这些都做到了才 开始学习别的东西。 说古论今: 1、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 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 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 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 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弟子规小故事

xx纬编三绝 孔子是中国的大教育家,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名弟子。他勤于治学,也十分好学。晚年时,孔子喜欢读《易》这本书。那个年代的书都是把文字刻在竹简上,再把竹简用皮条(当时叫韦)穿在一起。孔子经常读《易》,一遍、两遍、三遍······翻来翻去,竟把穿连竹简的牛皮条磨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把这段趣事称为“韦编三绝”,以传颂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孔子的学识非常渊博,但他还是那样勤奋好学,宝宝也要向他学习哟! xx扇枕温 汉代江夏有个叫黄香的孩子,9岁母亲去世,跟父亲相依为命。黄香对父亲十分孝顺,家里的活儿总是抢着干。夏天的晚上,屋里闷热,蚊子多,黄香为了父亲睡得舒服,就用扇子扇凉父亲的席子,并把蚊子赶走,然后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气寒冷,黄香会先躺在父亲的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才让父亲睡下。人们看到黄香这么孝顺,都说“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黄香9岁就知道孝顺父母,理解父母养育他的不易,宝宝也应该学习黄香,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xx教子 东晋时的陶侃幼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抚养他长大。陶母不仅教他认真读书,还教他诚实做人。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20岁时就做了当阳县吏,监管渔业。 有一次,陶侃为尽孝心送了一坛鲊鱼给母亲。陶母收到后,立即将鲊鱼封好,连同一封书信寄给陶侃。信中写道: “你拿公家的东西给我,我很难过。拿公家的东西就是贪,贪欲是没有止境的。”陶侃看后,牢记母训,后来成为晋朝有名的清官。 *陶侃之所以能成为清官,这和他听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xx劝父亲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平时对长辈非常孝顺,但他的父亲对祖父却很不孝顺。 一天,父亲把体弱多病的祖父用竹筐背到深山里,打算把老人扔掉。孙元觉知道后,跪下哀求父亲把祖父带回家,可父亲不听。最后,孙元觉对父亲说: “既然不肯留下爷爷,那就把竹筐拿回去吧!等您老了,我好用这个竹筐背您到这里。”父亲听了,立即背起祖父回家了。从此,孙元觉的父亲对祖父非常孝顺。 *孙元绝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长辈,还能规劝长辈的过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xx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有一次,刘恒的母亲生病,刘恒天天衣不解带地守在母亲身边,尽心尽力地伺候。母亲每天吃的汤药他都要先尝一尝,试过温凉后才让母亲服下。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刘恒也是三年如一日地在床前侍奉。 刘恒不但孝顺母亲,而且治国有道。他当皇帝的时候,以德治国,注重发展农业,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也非常繁荣。 *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有一颗仁德之心,也一定懂得博爱众人。卜式重义轻财 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卜式对弟弟特别好,经常帮助弟弟。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产,卜式把家中值钱的财物都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后,卜式的羊繁殖到上千头,日子过的很富裕。而卜式的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卜式听说后,连夜驾车把自己的一半财产送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好多人,大家都说他是一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除了对父母孝顺外,兄弟姐妹之间也要友爱和睦,不要过分看重钱财,家人的情意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学习《弟子规》验收试题 班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 一、默写(10分) 1、亲有过,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 弟道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冠必正,___________ ,__________ 俱紧切。 4、晨必盥, ___________ ,便溺回,_____________ 。 二、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50分)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 4、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 5、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6、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__ 来帮助他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 7、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 事,因为《弟子规》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

弟子规——故事典故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叙:二、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 【易解】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故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①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姓名: 一.填空题。 1.《弟子规》原名_________,原作者________是____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2.学习《弟子规》的宗旨是要人懂得“_________”两个字。 3.《弟子规》所讲的都是_______等圣人的训导。告诉人们首先要孝敬_______,顺从_________;其次做事_______,说话_______,讲究______。 4.《弟子规》总叙为:弟子规,_______;首孝弟,________。泛爱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 。 8.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怡亲忧,_______,贻亲羞。” 9.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10.“谨而信”中讲到“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

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诈与妄,奚可焉?” 二.选择题。 1.“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A.常悲咽 B.谏使更 C.谨为去 D.号泣随 3.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 B.言语忍,忿自泯。 C.尊长前,声要低。 D.兄道友,弟道恭。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同是人,类不齐”意思是说()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 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完整版)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 :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入睡;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失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他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着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

《弟子规》对应故事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正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1、宋濂诚实守信 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 明代名臣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借到了一本书,越读越爱读,就想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小宋濂这么辛苦,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求教,因为找这位学者求教的人很多,所以事先就确定好了见面的日期,谁料到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宋濂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挑起行李就准备上路。母亲惊讶地拦住他说:?孩子啊,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巳经大雪封山了,路肯定不通。你就这一件旧棉袄,怎么能抵御得住深山里的严寒呢??宋濂耐心对母亲解释道:?娘啊,我也知

弟子规试题

学习《弟子规》验收试题 一、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2、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3、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4、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B、如果文字没有表现出敬重,说明你身体有病。C、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 5、行高者,名自高。() A、一个人走得越高,名声就越大。B、一个做好事的人,名声自然会很好。 C、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6、勿厌故,勿喜新。() A、不要讨厌老朋友,不要喜欢新朋友。B、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C、不要厌弃老朋友,也不要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7、知未的,勿轻传。() A、知道没有的,不要随便乱传。B、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C、知识不够,不要随便乱说人。 8、直谅士,渐相亲。() A、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B、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和你成为亲戚。C、直接原谅士兵,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9、事诸兄,如事兄。()

A、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B、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C、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10、德有伤,贻亲羞。()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B、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C、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二、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B、言语忍,忿自泯。C、尊长前,声要低。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A、常悲咽B、谏使更C、谨为去 3、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街上上网时,你应该() A、答应他B、不做声C、拒绝 4、当你们班大多数同学买校服时,而家里的经济又比较拮据,你应该() A、打肿脸充胖子,买。B、不买,但心里有点难受。C、不买,也不在意。 5、当你看见11班的一位同学在厕所抽烟,你的正确心态是()。 A、不关己,莫闲管。B、见人恶,即内省。C、有则改,无加警。 6、现代教育中提倡的“赏识教育”是要求我们() A、人有短,切莫揭。B、人有能,勿轻訾。C、道人善,即是善。 7、新年快到了,父母要带你去臵办新衣,你应该做到() A、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B、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C、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8、除夕的团年饭上,爸爸准备了上好的白酒,你应该怎么做() A、早就听说这酒好,今天有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尝尝,就一点点。 B、就算是再好的酒,我也不会尝一口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