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针对练1 论点

考点针对练1  论点
考点针对练1  论点

考点1论点

考点针对练1

一、(2018海南17~21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11分)

____________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_A_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__B__《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C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__D__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

1. 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

2.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2分) ()

A. 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 引出中心论点

C. 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 激发阅读兴趣

3. 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2分)

4.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 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2019河南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11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__A__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__B__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2 —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__C__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__D__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 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②段“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中“文化禀赋”具体指什么?(2分)

4.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 —

5.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2分)

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题。(11分)

成功在久不在速

高旭尧

①宋代张孝祥曾说:“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人人都想成功,向往成功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心里打着小算盘,总幻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快速而轻易地取得成功。在现实表现中,他们想得多、干得少,不安心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朝三暮四,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②春秋时期,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的才干。”晏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情况:认真地做,常常能成功;不停地走,常常能到达。我和别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经常做而不闲搁,经常走而不止步罢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世间之事,欲速则不达,任何展示于人前的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无不是来自长期的刻苦勤奋、悬梁刺股。古往今来,把时间和精力持久地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多年,歌德的《浮士德》写了近60年,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大凡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心无旁骛地久久为功、孜孜以求,经历过“千锤万凿出深山”,才迎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③过分求“速成”者,大多怀揣侥幸和投机心理。现实中,个别新干部刚任职就想能够进步得快一些,一门心思想着“出名挂号”,面对“压担子、给任务”的现实考验,却发现自身本领不足,遇事捉襟见肘。能力的提升,经验的获取,水平的提高,业绩的创造,都需要一点一滴积累,需要下细功夫、慢功夫、长功夫,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速生材做的扁担,挑不得千斤重。在任何岗位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水滴石穿的韧劲,才能成就聚沙成塔的事业。

④成功在久不在速。真正的千里马,不仅是日行千里,还要能日日行千里。明代杨梦衮曾说:“作之不止,可以胜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常以“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来自警自励。“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更接近”远不等于“已到达”。翻过一山又一山,踏平坎坷成大道。对于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奋斗的新时代革命军人而言,仍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地奋力奔跑、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

—4 —

(选自《解放军报》2019年7月11日,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2. 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 下面四个事例,能够作为本文事实论据的一项是(2分) ()

A. 鲁迅他意识到救了国人的病却救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毅然走上一条充满坎坷与危险,但为中华民族带来光明的革命文学之路。

B. 奥运冠军刘翔说:“这么多年来,我每天跑10公里,才跑到了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C. 海伦·凯勒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到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D. 著名演员邰丽华丧失听力后并没放弃,她说:“命运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中,没有人可以打倒我们。”

4. 读完文章,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谈谈。(3分)

—5 —

参考答案及解析

考点1论点

考点针对练1

一、1. (2分)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解析】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就引出了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据此作答即可。

2. (2分)A【解析】文章开篇引用林语堂的话,属于道理论据,而非事实论据。A项分析有误。

3. (2分)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 (3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 (2分)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解析】题干给出的句子是关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及对这一思想的评价。A处所在段落的分论点是

—6 —

“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从“圣贤哲人”可以看出,后面衔接这句话十分合适,同时,A处后面的“又如”,也暗示了这里有一个论据材料,并且孔子强调的话和“又如”后面的句子衔接恰当,意思语境相符。这句话能证明“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B处所在段落的论点:品读经典,可以感受古人的风采,C处所在段落的论点:品读经典,可以给人美的感受,D处所在段落的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都与这句话论述的内容不符合。

二、1. (2分)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干要求从全文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①段通过解释“读书种子”的出处,引出论题;第①①段重点论证读书的重要意义;第①①段提出了“读书种子”要求;第①段再次重申了阅读的要求,并发出号召。根据文章的内容,再结合文中第①段“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和第①段“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等语句即可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2. (3分)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①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①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3. (2分)“文化禀赋”中“禀赋”本义是指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这里指重视读书、重视传承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

4. (2分)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5. (2分)放在D处最为合适。因为上述句子能够充分论证“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这一观点。

【解析】题目所给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结出硕果”,然后看题干中所说的ABCD 四个选项的位置。A在文章第①段,该段讲的是“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B在文章第①段,主要讲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读书的事迹”;C在文章第①段,主要讲的是“‘读书种子’在无形之中传承”;D在文章第①段,通过钟扬的事例论证了“不仅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这一观点。与上述句子表述接近的只有D,故放在D处最为合适。

三、1. (2分)成功在久不在速。

2. (4分)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晏子的话、俗语并列举达尔文、歌德、曹雪芹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任何展示于人前的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无不是来自长期的刻苦勤奋、悬梁刺股”的观点。

3. (2分)B【解析】本文中心论点是“成功在久不在速”,A项讲鲁迅弃医从文的救国选择,B项讲刘翔长久的坚持取得了成功,C项讲乐观的人生态度,D项讲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只有B项符合本文中心论点,可以充当选文的事实论据。

4. (3分)启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往前走,只要用心、专心,结果都不会太

—7 —

差。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因暂时看不到学习成果而止步,不可急于求成,而应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8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