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湾隧道低瓦斯工区专项施工方案XXXX-5-15

红岩湾隧道低瓦斯工区专项施工方案XXXX-5-15
红岩湾隧道低瓦斯工区专项施工方案XXXX-5-15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 - 1 - 第一节编制依据 ....................................................................................................................... - 1 - 第二节编制原则.............................................................................................................................. - 1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 2 - 第一节红岩湾隧道瓦斯采空区工程概况................................................................................ - 2 - 第二节地层岩性和地质状况.................................................................................................... - 3 - 第三节瓦斯采空区概况 ........................................................................................................... - 4 - 第三章超前探测...................................................................................................................................... - 6 - 第三章超前探测...................................................................................................................................... - 7 - 第四章施工方案 ....................................................................................................................................... - 9 - 第一节开挖爆破.............................................................................................................................. - 9 - 第二节施工支护 ....................................................................................................................... - 9 - 第三节其他施工措施 ............................................................................................................. - 15 - 第五章施工通风 ..................................................................................................................................... - 15 - 第一节施工通风设计依据 ..................................................................................................... - 15 - 第二节施工通风设计标准 ..................................................................................................... - 15 - 第三节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 - 16 - 第四节施工通风方式选择 ..................................................................................................... - 16 - 第五节风量、风压计算和通风设备的选择.......................................................................... - 16 - 第六章监控量测 ..................................................................................................................................... - 20 - 第一节监控量测的目的 .................................................................................................................. - 20 - 第二节监控量测的管理 .................................................................................................................. - 20 - 第三节监控量测方案 ..................................................................................................................... - 21 - 第四节监测的动态管理............................................................................................................. - 23 - 第五节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 - 24 - 第六节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 26 - 第七节量测结束标准................................................................................................................. - 26 - 第七章瓦斯检测 ..................................................................................................................................... - 26 - 第一节瓦斯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 - 26 - 第二节瓦斯检测方案 ............................................................................................................... - 27 - 第八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31 - 第一节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 - 31 - 第二节安全生产方案 ............................................................................................................... - 31 - 第三节综合保证措施 ............................................................................................................. - 60 - 第四节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 61 - 第九章红岩湾瓦斯隧道安全应急预案.......................................................................................... - 62 - 第一节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 - 62 - 第二节应急处理程序 ............................................................................................................. - 63 - 第三节人员培训、应急材料和设备的储备.......................................................................... - 64 - 第四节应急处理方案 ............................................................................................................. - 64 -

红岩湾隧道瓦斯采空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路土建路基工程项目D4合同段土建路基工程投标文件。

2.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路土建路基工程D4合同段施工合同文件。

3.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路土建路基工程D4合同段红岩湾隧道设计文件、施工图及通用图。

4.国家和交通部的适用于本合同段红岩湾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规范、规程、规则、规定、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J160-200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2-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安全规程》其它能收集到的相关规范、规定及设计图。

5.对红岩湾隧道的现场踏勘,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对红岩湾隧道土建工程的理解。

第二节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公路隧道施工规范》、《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其它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对煤系地段的处理,以《煤矿安全规程》的技术要求为强制性标准。根据瓦斯隧道的施工特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包括开挖、运输、支护、衬砌、通风等防爆设备的选型购置等。

2.根据瓦斯(天然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科学设置瓦斯监控系统:包

括瓦斯自动监测报警系统、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等选型、检测手段、设备安设位置。

3.根据隧道设计图纸及地质条件,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法优化:包括在瓦斯条件下合理划分开挖分部,科学组织工序。

4.根据瓦斯隧道特点,考虑瓦斯溢出的不确定因素对隧道工期的影响,在确保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遵循合同条款,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5.坚持按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在保证安全和工期前提下的最佳组合。

6.重视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

7.坚持用工制度的动态管理。根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8.按照ISO9001(2000版)的要求编制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按照投标文件对安全、质量、工期以及环保目标的承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实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红岩湾隧道瓦斯采空区工程概况

红岩湾隧道位于万源市梨树乡大巴山山脉腹部地区,为分离式隧道,地面标高1164.12~758.18m,相对高差405.94m,地面平均自然坡角40~60°,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山脉延伸一般与构造走向一致,呈北西向。沟谷呈树枝状分布,沟谷深切,岸坡陡峭或呈悬崖绝壁。沿线地形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中间高,两端低了正题地势群峰屹立,峰峦高耸,山势雄伟,峡谷纵横,多悬崖峭壁,地形起伏大,地表植被发育。隧道洞身基岩出露较少,进口端位于既有S302省道附近,新建施工便道通至洞口,

出口端位于S302省道上方,紧邻省道,新建施工便道连接省道及洞口,交通较方便。洞身无村落,隧道左线长3252.433m,右线长3311.343m。沿线有多处小煤矿,村舍稀少。

第二节地层岩性和地质状况

1.地层岩性

红岩湾隧道上出露地层较少,除第四系外,仅有三叠系、二叠系地层出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石,主要由块石、卵石等组成,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含碎石亚粘土,主要由灰岩、砂岩等组成,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一-四段、大冶组一-三段,薄-中厚层状灰岩、盐溶角砾岩白云岩,二叠系为一套碳酸盐类岩石,岩相、厚度变化不大,隧道仅于偏岩子背斜核部通过该地层。

2.地质状况

隧道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侏罗系以前地层均发生强烈褶皱,褶皱排列紧密,并有较大断裂产生。主要构造有:杏树坪背斜、红岩湾向斜、偏岩子背斜;鱼家山正断层、两河口正断层。

2.1. 杏树坪背斜:轴线呈NW-SE向展布,约为335°,背斜轴面略向NE方向倾斜,北东翼产状75°∠60°,南西翼产状225°∠65°,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二段(T1d2)薄-中厚层状泥质、白云质灰岩,与隧道相交于K8+280附近,交角约76°。

2.2. 红岩湾向斜:轴线呈NW-SE向展布,约为322°,向斜轴面略向NE方向倾斜,北东翼产状225°∠60°,南西翼产状55°∠70°,核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泥质灰岩,与隧道相交于

K8+760附近,交角约69°。

2.3. 偏岩子背斜:轴线呈NW-SE向展布,约为330°,背斜轴面产状240°∠60°,北东翼产状55°∠68°,南西翼产状230°∠38°,核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P2w+c),局部夹页岩,吴家坪组下部夹厚约0.5m煤

层,与隧道相交于K9+540附近,交角约76°,核部为强岩溶含水层,地下水较发育。

2.4. 鱼家山正断层(F9):线路附近断层走向约为325°,三叠系大冶组二段泥质灰岩与三叠系大冶组一段泥岩断层接触,断层面产状约为55°∠70°,断裂破碎带宽约2-3m,该断层地表于线路K9+940附近相交。

2.5. 两河口正断层(F10):线路附近断层走向约为330°,两盘产状倾向相反,断层面产状约为230°∠75°,断层发育于T1j2地层之中,断裂破碎带宽约20m,原岩为灰岩,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局部夹构造角砾岩、断层泥、断层夹片。该断层地表于线路K10+800附近相交,对隧道出口稳定影响较大。

第三节瓦斯采空区概况

1、红岩湾隧道洞身接煤段的瓦斯含量2.19m3/吨。背斜NE翼煤层瓦斯涌出量0.286m3/min,背斜SW煤层瓦斯涌出量0.237 m3/min,红岩湾隧道偏岩子背斜处瓦斯等级为二级瓦斯地段低瓦斯工区。

2、红岩湾隧道偏岩子背斜吴家坪组(P2w)煤层历史悠久,仅后河右岸背斜两翼便有小窑14个(两翼各7个),设计资料显示,其中14个煤洞均因煤层薄、厚度不稳定,分布不均匀,掘进困难,现已为废弃老洞。

3、洞身多次穿越偏岩子背斜吴家坪组(P2w)煤层采空区,隧道两翼各7个共14个小煤窑,施工图设计均为废弃老洞(详见设计图纸第四册

S6-1-1第8页)。

4、设计文件将红岩湾隧道左线LK9+350-LK9+400(50m)、

LK9+710-LK9+760(50m)、K9+354-K9+404(50m)、K9+689-K9+749(60m)段共210米设计为采空区(设计图纸第四册S6-4-3、4、8、9、第25、26、30、31页),隧道多次上跨、横穿、下穿这些采空区(设计图纸第四册

S6-12-17~22、第222~227页)。采空区断面均较小,一般为1.4m×1.7m。

5、根据煤矿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我项目部会同驻地办监理测量工程师对隧道下方小煤窑进行勘测,初步探测煤窑巷道与红岩湾隧道的相对位置(后附煤窑巷道与红岩湾隧道主洞相对位置示意图)

6、目前,红岩湾隧道出口段开挖掌子面桩号分别为:LK9+803、K9+923,距设计采空区位置距离分别为43m、174m。

7、设计文件显示:PD1、PD6段采空区采用隧底注浆;PD3、PD4段采空区对隧道基本无影响,施工时应加强观测;PD2段采空区衬砌两端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回填范围为隧道两侧各5m,要求回填密室,衬砌与采空区相接处采用注浆封堵;PD5段采空区底部与隧道顶相距约10m,施工时应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确保施工安全。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第三章超前探测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瓦斯地段施工时,要施工超前钻孔。

超前钻孔在上台阶布设3个,钻孔直径65mm,每个钻孔深度80m,其中孔1为水平钻孔,孔2、孔3钻孔为倾斜钻孔,孔2、孔3钻孔终孔点超出隧道开挖轮廓线10m,前后两循环钻孔搭接长度为5m。

每循环超前钻孔施工完成后对前方的瓦斯压力、钻孔瓦斯涌出量、钻孔瓦斯涌出衰减系数进行测定,并计算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瓦斯涌出量,根据瓦斯涌出量核定施工工区的瓦斯等级,同时预测施工前方可能出现异常瓦斯涌出情况或判定是否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超前瓦斯探孔开孔横断面图

超前瓦斯探孔平面布置图

堵塞材料(木材加工)膨胀水泥浆

膨胀水泥浆

钻孔瓦斯侧式工艺

第四章施工方案

第一节开挖爆破

4.1.1.开挖方式及进尺

瓦斯采空区段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的施工原则,采用风动凿岩风机人工钻孔方式钻眼,光面爆破方式爆破。

按照上、下断面法进行施工,上断面一次开挖长度不大于0.9m,下断面一次开挖长度不大于1.8m,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大于5m,上、下断面之间的距离为6-10m,下断面与仰拱或填充之间距离0-10m,掌子面与二衬之间距离不大于50m。

4.1.2.爆破施工方案

按照光面爆破设计钻爆参数,具体见下表:

光面爆破钻孔示意图:

4.1.3.爆破施工方案

第二节施工支护

4.2.1.施工参数

红岩湾隧道采空区施工参数为:超前支护采用φ42mm超前小导管,

L=4.3m,环向间距40cm,α=10°,每环32根;洞身锚杆采用φ22mm中空注浆锚杆,L=4.0m,间距100×75 cm(纵向75cm),每环23根,,α=10°;φ8钢筋网,20×20cm;I18工字钢,纵向间距75cm;喷C25早强混凝土24cm (掺用气密剂);C25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厚度50cm(掺用气密剂)。

4.2.2.超前锚杆

红岩湾隧道采空区段设置φ42mm超前注浆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的制作:采用φ42mm壁厚4mm钢管制作。前端10cm做成尖锥形,管壁上间距15cm交错布置φ8mm注浆孔,每根长4.3米,环向间距0.4m,每环共计33根,两环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0米,外插角α=10-20°。详见下图。

风清孔。

小导管安装:采用ZM-12T型煤电钻钻设锚杆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外露端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超前小钢管纵向两排的水平投影应有不小于100cm的搭接长度。

浆液采用水泥净浆,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为0.5MPa-1.0MPa,注浆采用UBJ高压注浆泵,浆液由水泥砂浆拌合机和ZJ-400高速制浆机拌制。注浆采用隔孔注浆,必要时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最大注浆压力,注浆前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最终的注浆参数。达到

最大注浆压力时持续15分钟即可终止注浆。

4.2.3.初期支护

1、中空注浆锚杆

Φ25mm中空注浆锚杆采用梅花形布置,长度为400cm,间距为100×

75 cm(纵向75cm),每环23根,杆体为厂家定型产品,配带锚头、垫板、紧固螺母和止浆塞等附件。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的施工间距,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后用高压风清孔,将安装好锚头的锚杆插入锚孔。安装止浆塞、垫板、螺母,在锚杆尾端安装止浆塞、垫板和螺母。连接注浆机:通过接头将锚杆端和所选注浆机联接成功。注浆设备采用XLE-130A型专用锚杆注浆泵或2TGZ-60/120注浆泵注浆施工。

按配合比设计的注浆灌入注浆机并开机注浆。浆液采用水泥净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0.5~1.0Mpa。当注浆压力达到最大值15分钟时,可以停止注浆。

2、钢筋网

全断面布设钢筋网片,按设计要求采用Ⅰ级φ8钢筋在洞外分片加工,网格间距为20cm×20cm,钢筋网使用前清除锈蚀,其钢筋直径和网格间距符合图纸规定。按图纸标定的位置挂钢筋网,钢筋网绑扎固定于钢架之间和系统锚杆之上,与锚杆交接处必须进行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晃动。

3、钢拱架

红岩湾隧道采空区段,设计采用I18型钢拱架,纵向间距75cm,每榀拱架890.64kg,每榀拱架由7个单元拼装而成,两榀钢拱架之间用Φ25钢筋连接。

(1)钢架加工制作

先将加工场地用砼硬化,精确抹平,按设计放出加工大样。型钢钢架弯制采用型钢弯制机按照隧道断面曲率分节进行弯制,格栅钢架先按照单元所需材料备料,然后按照大样分节焊接成单元,钢架单元制作完成后,先在加工大样上进行试拼。拼装允许误差为:沿隧道周边轮廓线的误差不得大于±3cm,平面应小于±2cm,连接底板螺栓孔眼中间误差不超过±0.5cm,接头连接要求每榀之间可以互换。各节钢架成型后,要求尺寸准确,弧形圆顺,结构完全可靠;钢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

性的要求。

(2)钢架架设施工方法

为保证各节钢架在全环封闭之前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安装前应清除各节钢架底脚下的虚碴及杂物。并在钢架基脚处设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同时每侧打设2根,每根长3.5米的Φ22mm锁脚锚杆将其锁定。底部开挖完成后,底部初期支护及时跟进,将钢架全环封闭。

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大于±5cm。各部开挖后,先喷射混凝土2cm,然后再架立钢架。为保证钢架位置安设准确,隧道开挖时在钢架的各连接处预留连接板凹槽。初喷砼时,在凹槽处打入木楔,为架设钢架留出连接板(和槽钢)位置。钢架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较大间隙应每隔2m用砼预制块楔紧,钢架背后用喷砼填充密实。

为增强钢架的整体稳定性,将钢架与锚杆焊接在一起。沿钢架设直径φ25mm的纵向连接钢筋,间距按1m设置。架设钢架时尽量利用径向锚杆定位固定。钢架的安设应在开挖后2h内完成,架立钢架后应尽快进行挂网和喷砼作业,并将钢架全部覆盖,确保喷射砼覆盖钢架厚度在5cm以上,以使钢架与喷砼共同受力。喷射砼分层进行,每层厚度5~6cm左右,先从拱脚和墙角处向上喷射以防止上层喷射料虚掩拱脚(墙角)不密实,造成强度不够,拱脚(墙角)失稳。

(3)、喷射混凝土

红岩湾隧道采空区段为全断面喷射C25早强混凝土(掺用气密剂),确保透气系数不大于10-10cm/s。钢拱架与开挖轮廓间所有间隙喷射C25早强混凝土充填密实,顺序为: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间隙,喷射头与围岩呈10-15度夹角,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喷射混凝土厚24cm,必须将拱架完全覆盖。

(4).锁脚锚杆

设计文件要求:上台阶钢拱架施工完成后,施作Φ22mm砂浆锚杆作为锁脚锚杆,每榀拱架为4根,L=3.5m,锚杆施作范围为拱脚上方30-50cm。

施工工艺同洞身砂浆锚杆。

4.2.4.二次衬砌

1、防水板材安装

(1)、防水板全断面敷设形成瓦斯隔离层的作用。

(2)、对初期支护钢筋网凸处部分进行处理,先切断后用锤铆平抹砂浆素灰;

(3)、如有凸出的管道时,切断、铆平后用砂浆抹平;

(4)、如锚杆有凸出时,螺头顶预留,切掉距螺头顶5mm以外的螺栓,预留螺栓头罩上塑料帽后用砂浆做保护处理;

(5)、对初喷砼不平整的地方进行补喷,使其表面平整圆顺,凹凸量均不能超过±5cm;

(6)、在砼表面先把土工布用衬垫贴上,有排水板时同时贴,然后用射钉枪钉上水泥钉锚固,水泥钉长度不得小于50mm,拱顶平均点3-4个/m2,边墙点平均2-3个/ m2;

(7)、铺设防水板时,采用手动专用熔接器热熔在衬垫上,两者粘结剥离强度不得小于母体拉伸强度的80%;

(8)、防水板之间采用专用熔接器热熔粘结,结合部位不得小于100mm,且粘结强度不得小于母体拉伸强度的80%

(9)、防水板之间粘结结合部位采用真空加压检测,在0.25Mpa压力作用下5分钟不得小于0.16Mpa。

2、钢筋制作安装

砼衬砌钢筋在洞外现场加工,钢筋绑扎在防水板敷设完毕后进行。衬砌工作面设自制多功能台架,衬砌钢筋的绑扎、焊接在台车上进行。

钢筋在焊接前,必须按实际施工条件焊接试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施工。衬砌钢筋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焊接接头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损伤防水板;钢筋交叉点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

3、砼配料及拌合、运输

在隧道出口设自动计量砼拌合站,搅拌好的砼由砼运输车运输至洞内衬砌位置,采用两台砼输送泵泵送入模对称浇筑。

砼拌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拌制砼所用各项材料按照重量投料。砼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粗、细骨料含水率、砼坍落度等项目的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砼施工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4、衬砌立模及浇筑

隧道仰拱部分二衬C25钢筋混凝土厚度为50cm,拱墙及其他部位C25钢筋混凝土厚度为50-80cm。

台车两端头挡头模板采用木模,洞口段木模上钻孔穿设衬砌纵向连接钢筋,便于明洞施工时与洞身衬砌相连。

隧道衬砌施工前先复核隧道断面尺寸,保证衬砌厚度。同时检验防水板敷设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破损。衬砌钢筋保护层厚度能否满足要求。如有上述任何一项问题,必须经处理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砼浇筑前,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然后将衬砌台车推至指定未至,并采用加固措施,确保台车整体的稳定牢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台车不变形,不挪位。台车定位后,安装挡头模板,挡头模板采用木模,挡头板缝隙及孔洞要填塞密实,不漏浆。

砼采用砼输送泵泵送入模,两侧对称,防止偏压造成台车倾斜变形。砼要连续进行,防止出现水平和倾斜接缝,如砼因故中断,则在继续施工前,先凿除已硬化的表面松软层及水泥砂浆薄膜,并将表面凿毛,高压水冲洗干净。施工过程中,要适当振捣,避免振捣不足,混凝土不密室,形成空洞、蜂窝麻面,避免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及外观。确实做到内实外美。

砼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布置预埋件,预留孔洞或洞室,并复核其位

置。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其位置及形状有无变化,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处理。

第三节其他施工措施

在整个穿越煤层采空区的过程中,所有隧底都要进行注浆加固,具体

措施如下:

Ф108mm注浆管,间距1.5m×1.5m,注浆深度为30m,孔口设置Ф127mm 钢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施工完7天后布设检查孔,检查孔数量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5%,同时应进行钻孔取芯,取芯的28天单轴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Pa。

为防止采空区突水突泥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施工前应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安全。

第五章施工通风

第一节施工通风设计依据

《红岩湾隧道总体设计图》、《公路隧道施工规范》、《铁路瓦斯隧道

技术规范》相关内容和红岩湾隧道附近煤矿相关资料。

第二节施工通风设计标准

1.隧道中氧气含量按体积百分含量计不得小于20%。

2.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为2mg。

3.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1).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min。

(2).二氧化碳,按体积百分含量计不得大于0.5%。

(3).氮氧化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4).隧道内瓦斯浓度低于0.5%。

4. 隧道内气温不得大于28℃

隧道内要求的瓦斯报警标准为1%,按瓦斯计算通风量时,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要求,将洞内各点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通风量计算时采用这一标准。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要求隧道内最低风速为0.25m/s,以此风速校

验通风量大小是否满足要求。

第三节 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1.红岩湾隧道为低瓦斯工区,施工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2.各开挖工作面采用独立通风,两个工作面之间不串联通风。

3.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备用一套同等性能的通风机。

4.在隧道断面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直径风管配大风量通

风机,以减少能耗损失。

5 .风量计算时考虑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第四节 施工通风方式选择

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的要求,红岩湾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

施工通风方式。

第五节 风量、风压计算和通风设备的选择

施工通风开挖作业面所需风量按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一次性爆

破所需要排除的炮烟量、瓦斯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最小风速进行检验,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控制风量。

5.5.1.通风量计算

1. 按洞内作业人数计算需风量

式中:Q —同时作业人员所需风量,m3/min ;N —同时作业人数,50人;q —每人供应新风量,4m3/min 。

经计算需风量为200 m3/min 。

2. 按开挖面爆破排烟计算需风量

()3218.7L F A t Q ?=

式中:Q —爆破排烟所需风量,m3/min ;t —通风时间,30min ;A —

一次爆破炸药消耗量,350kg ;F —开挖断面积,正洞取130m2;L —通风换气长度,100m 。

经计算正洞需风量为933m3/min 。

3.瓦斯涌出量计算需风量

100?=M V k Q

式中: Q —防瓦斯所需的通风量,m3/min ;V —瓦斯涌出量,取

8.3m3/min ;M —瓦斯浓度法定值,取0.5;k —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1.6。

瓦斯涌出量计算需风量为2656m3/min 。

4. 允许风速检验通风量

s v Q .60=

式中:Q —风速检验需风量,m3/min ;V —最小允许风速,正洞取

0.25m/s ;S —隧道断面积,正洞取130m2。

经计算:正洞需风量为1950 m3/min 。

5.通风量的确定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在采空区之前,正洞也以允许风速为控制风量,所需风量为1950 m3/min 。在进入采空区地段时,以瓦斯涌出计算风量为控制风量,需风量取2656m3/min 。

6.风阻计算

通风阻力计算取决于通风管的管径和送风距离的长短。

正洞选择直径1500mm 的通风管,最长通风距离取1500m 。经理论计算,正洞管路通风阻力表达式如下:

H=1.9338Qf2

式中: H —通风阻力,pa ;Qf2—为风机出口风量,m3/s 。

5.5.2.通风机选择

通过风阻特性曲线和不同通风机的性能曲线联合做图,可以选择合适

的通风机、确定通风机的工况点,得到通风机的供风量和风压。

图9-1 风机性能曲线与管网特性曲线联合图

5.5.3.通风设备配置表

通风设备配置表

施工通风采用压入式,单独向各自掌子面供风,新风由洞外经通风管

压入,污风由洞内排出。

5.5.5. 施工通风管理

1.由专业队伍进行现场施工通风管理和实施,风管安装必须平、直、顺,通风管路转弯处安设刚性弯头,并且弯度平缓,避免转锐角弯,以减小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并且要加强日常维修和管理工作。

2. 必须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通风效果和瓦斯涌出状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机的运行状态。

3. 必要时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及时对通风系统作局部调整,必须保证洞内瓦斯浓度不超过1%,气温不得高于28℃、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通风30min后分别降到62.5mg/m3和5mg/m3以下,以满足施工需要。

4.风机必须配有专业风机司机负责操作,并作好风机运转记录。上岗

前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 对施工的要求:

(1).为了保证通风机能够正常启动和运转,必须为通风机提供合适的供电设备,按规定要配备双回路电源。

(2).加强日常通风检测,保证足够的风量和风压,并且要爱护通风管路,避免对通风管路的破坏,降低漏风率。

(3). 洞口风机需要安设在距离洞口10m以外的上风向,避免发生污风循环;风管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5m。

(4). 因为所选择的风管直径较大,必须保证隧道断面有足够的净

空,避免过往车辆和机械刮破风管而影响施工。

5.5.

6. 防止瓦斯措施

1.防止瓦斯聚积

由于工区的瓦斯涌出量的不确定性,瓦斯涌出量要经超前探测才能确定,因而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加强通风和瓦斯检测来防止瓦斯积聚,施工通风要做好以下工作:

(1). 通风管出口距开挖面较远供风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应及时接长通风管以消除瓦斯积聚。

(2).通风管漏风严重供风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破损的通风管,减少漏风增加出口风量以消除瓦斯积聚。

(3). 通风量设计不足造成瓦斯积聚时,修改通风设计,增加一路风管,改善通风效果以消除瓦斯积聚。

2.瓦斯积聚处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当检测到瓦斯超限或放炮后瓦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根据检测数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人员严禁进入超限区,采用变风量送风的方法控制进风量,逐步排出超限瓦斯。变风量送风的方法可以把风管接头的拉链拉开,通过改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南龙铁路扩能工程NLZQ-3标 城关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NLZQ-3标段城关隧道设计图(南龙施(隧)1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二、工程概况 起讫里程为DK62+905~DK70+211,隧道全长7306m。 隧道设置单车道斜井一座,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左线线路中线相交于DK65+904处,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为45°,综合坡度7.85%,长度395m。 隧道DK64+913.87~DK68+631.90段3718.03m位于右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上坡,进口段坡度3.0%,出口段坡度9.408%,变坡里程DK65+900。 隧道围岩分级,Ⅱ级围岩5865延米,占整个隧道80.28%,Ⅲ级围岩895延米,占整个隧道12.25%,Ⅳ级围岩385延米,占整个隧道5.27%,Ⅴ级围岩161延米,占整个隧道2.20% 。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沙县组(K2S)粉砂岩、侏罗系兜岭群(J3dl)凝灰熔岩、喜马拉雅期侵入(γ∏)花岗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积层及杂填土。粉砂岩、凝灰熔岩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出口段。 隧道区埋深≥350m的地段DK69+619~DK69+654段地温温度≥28°,属存在地温危害的区域。 隧道埋深≥340m的深埋段凝灰岩、花岗岩地段,构造简单,较不利于围岩应力释放,为高应力-极高应力区。 隧址区发育有2条断层,F1断层,位于DK63+484附近,断层破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45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 200m,隧洞洞身段为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红岩湾隧道低瓦斯工区专项施工方案XXXX-5-15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 - 1 - 第一节编制依据 ....................................................................................................................... - 1 - 第二节编制原则.............................................................................................................................. - 1 - 第二章工程概况 ....................................................................................................................................... - 2 - 第一节红岩湾隧道瓦斯采空区工程概况................................................................................ - 2 - 第二节地层岩性和地质状况.................................................................................................... - 3 - 第三节瓦斯采空区概况 ........................................................................................................... - 4 - 第三章超前探测...................................................................................................................................... - 6 - 第三章超前探测...................................................................................................................................... - 7 - 第四章施工方案 ....................................................................................................................................... - 9 - 第一节开挖爆破.............................................................................................................................. - 9 - 第二节施工支护 ....................................................................................................................... - 9 - 第三节其他施工措施 ............................................................................................................. - 15 - 第五章施工通风 ..................................................................................................................................... - 15 - 第一节施工通风设计依据 ..................................................................................................... - 15 - 第二节施工通风设计标准 ..................................................................................................... - 15 - 第三节施工通风设计原则 ..................................................................................................... - 16 - 第四节施工通风方式选择 ..................................................................................................... - 16 - 第五节风量、风压计算和通风设备的选择.......................................................................... - 16 - 第六章监控量测 ..................................................................................................................................... - 20 - 第一节监控量测的目的 .................................................................................................................. - 20 - 第二节监控量测的管理 .................................................................................................................. - 20 - 第三节监控量测方案 ..................................................................................................................... - 21 - 第四节监测的动态管理............................................................................................................. - 23 - 第五节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 - 24 - 第六节初期支护监测结果异常的处理..................................................................................... - 26 - 第七节量测结束标准................................................................................................................. - 26 - 第七章瓦斯检测 ..................................................................................................................................... - 26 - 第一节瓦斯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 - 26 - 第二节瓦斯检测方案 ............................................................................................................... - 27 - 第八章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31 - 第一节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 - 31 - 第二节安全生产方案 ............................................................................................................... - 31 - 第三节综合保证措施 ............................................................................................................. - 60 - 第四节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 61 - 第九章红岩湾瓦斯隧道安全应急预案.......................................................................................... - 62 - 第一节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 - 62 - 第二节应急处理程序 ............................................................................................................. - 63 - 第三节人员培训、应急材料和设备的储备.......................................................................... - 64 - 第四节应急处理方案 ............................................................................................................. - 64 -

隧道工程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案 松散地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中施工时,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外,还应加强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可采用超前锚杆。 1. 施工方法 超前锚杆又分为悬吊式超前锚杆及格栅拱支撑超前锚杆。 悬吊式超前锚杆 采用这种方法是在爆破前,将超前锚杆打入掘进前方稳定岩层内,末端支承在拱部围岩内专为超前锚杆提供支点的径向悬吊锚杆,或支承在作为支护的结构锚杆上,使其起到支护掘进进尺范围内拱部上方,有效地约束围岩在爆破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发生松弛坍塌,为大断面开挖与喷锚支护创造了条件。施工中,因超前锚杆与悬吊锚杆的外露端往往不易直接相交,故以φ22的横向短钢筋焊在邻近的悬吊锚杆上,再焊在超前锚杆的末端上。 格栅拱支撑超前锚杆 如图所示:超前锚杆的末端支撑在格栅拱架上。 1—超前锚杆 2—格栅拱架 a —超前锚杆横向间距 b α 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 b b 2 1 Ⅰ Ⅰ Ⅰ—Ⅰ

b—格栅拱支承间距α—超前倾角 超前锚杆的倾角α一般选用6°~12°,一般情况下,超前锚杆的横向宽度为内拱顶线的一半再加2m,也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增减其布置范围,为提高支护效果,在靠近拱脚部位的超前支护的方向常分别向左右酌情外插。横向间距应根据围岩情况而定,一般为~,如采用双层支护时,间距为~。其上、下层应错开排列,其纵向间距应根据围岩类别、超前支护的长度、锚杆的截面尺寸及横向间距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般可取100cm或150cm,最大不超过200cm,其长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锚杆拉拔试验强度,钻孔机械类型,供给钢筋长度,开挖循环次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一般多采用~5m,最长为,对围岩软弱的地方,可采用φ8或φ10的钢筋按间距×挂方格网,再喷射~厚度的混凝土,增强围岩的自稳能力。 2.工工艺流程 格栅钢架超前中空锚杆喷锚砼工艺流程图: 说明:本流程图在操作中注意以下三个参数:(1)喷射距离为~,喷咀与岩面保持90°夹角。(2)机内风压保持在左右。(3)细骨料在骨料中占

引水隧洞混凝土施工方案

引水隧洞永久支护及砼衬砌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引水隧洞合同段全长841m(引2+171~引1+330m),新增段长260m(引1+330~引1+070m),合同段和新增段共长1101m。其中Ⅲ类围岩段长831m,Ⅳ类围岩段长225m,Ⅴ类围岩段长45m。引水隧洞Ⅲ类围岩开挖断面为5.5×5.55m 城门型和4.54×6.2m马蹄型,边顶拱永久支护采用锚杆+挂网+喷砼的形式,底板浇筑C20砼20cm厚;Ⅳ类、Ⅴ类围岩开挖断面为6.2×6.2m城门型和4.54×6.2m马蹄型,砼衬砌断面为Φ2.6m的圆型,全断面衬砌,混凝土厚度为50~178cm,混凝土标号为C25。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cm。 主要工程量:喷C20混凝土:1535m3,Φ22锚杆:6326根,底板C20混凝土856m3,C25混凝土:3500m3,钢筋制安240t,橡胶止水带500m,聚氨酯硬质泡沫板240m2,沥青油毛毡130m2。 2 Ⅲ类围岩永久锚喷支护施工方案 2.1 Ⅲ类围岩永久支护形式 (1)Ⅲ类围岩城门洞型(开挖断面:5.5×5.55m):边顶拱采用系统锚杆Φ=22mm,L=3.0m,排距 1.5m,梅花型布置,边顶拱挂钢筋网ф=6.5mm,@=20×20cm,边顶拱喷C20混凝土12cm厚,底板浇筑20cm厚的C20素混凝土。 (2)Ⅲ类围岩马蹄型(开挖断面为4.54×6.2m):边顶拱采用系统锚杆Φ=22mm,L=3.0m,排距 1.5m,梅花型布置,边顶拱挂钢筋网ф=6.5mm,@=20×20cm,边顶拱喷C20混凝土15cm厚,底板浇筑20cm厚的C20素混凝土。 2.2 Ⅲ类围岩永久支护施工方法 2.2.1锚杆 锚杆为水泥砂浆锚杆,规格为Ф22,L=3.0m。 (1)“先注浆后插锚杆”施工主要适用于边墙施工。 “先注浆后插锚杆”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某部承建的某线路总体为北南走向。本合同段区内有隧道1座(广石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起迄桩号右线 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左、右隧道平面设计线之间距离约为33m,左右线均在平曲线内。左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3+957.827,α=左33°22′31.8″,R=1400m,T=509.97m,L=995.517m。右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4+007.037,α=左33°16′51.4″,R=1400m,T=508.711m,L=993.207m。 全隧道纵断面部分位于竖曲线内,右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左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 2.地形地貌 隧道区处于一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区,山体连绵起伏,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基岩全强风化层厚约10~15m。沿隧道轴线,洞身最高点高程约为485.2米左右,隧道入口标高约为351.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为134米,隧道出口标高约为342米左右,相对高差为143米,隧道山体走向比较紊乱,大致呈南北向。微地貌发育,主要有山间冲洪积小盆地及山间冲沟,局部有地下水出露,隧道出洞口附近发育一小水沟,常年流水。隧道洞身山间冲沟发育,泉水出露,主要为山间洪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隧道入口处为山间冲洪积盆地,地形呈阶梯状展开,微起伏,主要为水稻田和藕塘,地面标高变化范围为345.0~360.0米。 隧道出口处地貌类型为高岗地地貌单元,左右幅均处于山坡脚下,地面标高变化为350~380米左右,宽约10~150米左右,左右幅为山体坡脚形成的高岗地,岗地呈长垅状,植被发育,地势陡峭,自然斜坡为40°左右。 3.气象、地震 本合同段路线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年降水量1124.6~2457.9mm;年平均气温15.5~24.2℃,七月平均气温24.6~30.4℃,一月平均气温4.6~7.6℃,极端最低气温-8.2~-10.9℃,极端最高气温39.8~41.8℃,无霜期224~335天。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本工程建设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隧道开挖方法及示意图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方法及示意图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xx至磨憨线xxx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 2.昆明铁路局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发布的《新建xx至磨憨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现行的法律、法规、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准则及有关文件; 4.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 5.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新建铁路xx至磨憨线YMZQ-8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7、 __xx-3-28发布的《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8、中华人民 __国家标准GB6722-xx《爆 __规程》;

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路瓦斯隧道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和瓦斯突出细则》。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目标 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落到实处,杜绝瓦斯隧道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总体要求 ?铁路瓦斯隧道的施工除符合《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外,还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探或施工检测表明隧道通过地层含有瓦斯时,该隧道定为瓦斯隧道。根据地质情况,本标段瓦斯隧道为天然气瓦斯隧道。 ?瓦斯隧道施工期间,按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复查工作。必要时钻孔埋管实测瓦斯压力,以及通过通风和瓦斯检测计算全坑道的瓦斯涌出

量,根据检测结果核对施工工区和煤系地层的瓦斯等级,必要时进行修正,同时相应修改设计。 ?瓦斯隧道施工管理等级要根据瓦斯检测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当低瓦斯隧道或低瓦斯工区施工中瓦斯监测结果显示为高瓦斯时,及时调整为高瓦斯隧道进行管理。 ?瓦斯隧道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和相关验标、指南、规范进行准备,并配足、配强专业人员,加强对瓦斯隧道的施工管理。 3、制度管理 建立和完善瓦斯隧道方案审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日常安全检查制度、瓦斯监控管理制度、有害气体监控制度、通风管理制度、进出洞管理等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重点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4、组织机构 成立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由指挥长任组长,主管生产领导任副组长,安全质量部、工程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有关人员任成员。下设瓦斯检测、通风、防突、防爆及应急抢险等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74-94)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5、六六高速第二合同段相关设计文件 6、有关国家、省、市、县安全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平菁一号、平菁二号、冷家坝、新坝隧道四座隧道,平菁一号隧道起讫桩左线为ZK50+742~ZK51+965,总长约为1223m;右线YK50+745~KY970, 总长约为1225m;平菁二号隧道起讫桩号左线为ZK52+192~ZK52+623,总长约为431m,右线YK52+616~YK52+600,总长约为411m;冷家坝隧道左线为ZK61+275~ZK61+538.22,总长约为263.26,右线为YK61+245~YK61+540,总长约为295m;新坝隧道左线为ZK63+185~ZK63+400,总长约为215m,右线为YK63+170~YK63+405,总长约为235m。净高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穿过剥蚀高中山峰丛沟谷地貌区,隧道围岩体地层由灰岩构成,隧道进出口部分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和中风化灰岩等构成。隧道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发育强度为中等发育。本隧道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射砼湿喷工艺。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1。 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汤建元 副组长:戴俊锋、何中林、臧春雷 组员:杨云、王瑜、赵一远、方朝中、王颖韬 四、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全年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本标段创安全示范标准工地。

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小密隧道

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GL-2标小密隧道瓦斯工区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项目总工: 项目经理: 指挥部总工: 指挥长: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桥公司项目部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一

目录 第 1 章说明 ...................................................................................................................... - 4 -1.1编制依据 .. (4) 1.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规则、规程 (4) 1.3工程概况 (5) 1.3.1 施工特点............................................................................................................................................ - 5 - 1.3.2 瓦斯工区里程桩号............................................................................................................................ - 5 - 1.4瓦斯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和目标 . (6) 第 2 章瓦斯基本知识 ...................................................................................................... - 7 -2.1瓦斯的定义 . (7) 2.2瓦斯的特性 (8) 2.2.1 爆炸性................................................................................................................................................ - 8 - 2.2.2 渗透性................................................................................................................................................ - 8 - 2.2.3 不稳定性............................................................................................................................................ - 8 - 2.2.4 窒息性................................................................................................................................................ - 8 - 2.3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 (8) 2.3.1 瓦斯浓度............................................................................................................................................ - 9 - 2.3.2 引火源................................................................................................................................................ - 9 - 2.3.3 足够的氧气...................................................................................................................................... - 10 - 2.4瓦斯突出 (10) 2.4.1 瓦斯涌出形式.................................................................................................................................. - 11 - 2.4.2 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 11 - 2.4.3 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 12 - 2.4.4 突出与瓦斯压力的关系.................................................................................................................. - 12 - 2.4.5 突出与地压的关系.......................................................................................................................... - 13 - 2.4.6 突出与地层的关系.......................................................................................................................... - 13 - 2.4.7 突出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 13 -

锚杆施工方案

隧道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1、熟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根据地质及设计图进行注浆配合比设计及试验。 2、根据现场施工组织情况,在施工前将所需材料提前运送至现场,所有进场材料均应经过试验室检验,并满足招投标文件对原材料各项指标的要求。。。。。。。。。。 二、施工方案: 锚杆施工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并与钢支撑、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形成承载结构。锚杆钻孔拱部由锚杆机钻孔,其他部位可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应圆而直,孔口岩面应整平,并使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锚杆孔径符合设计要求。所有锚杆都必须安装垫板,当锚杆不垂直岩面时用垫片调整,垫片密贴岩面,锚杆安装后外露长度不超过100mm。 1、锚杆类型及其设置 锚杆: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度Ⅴ级围岩时为350cm、Ⅳ级围岩时为300cm,施工范围 内梅花型布置,Ⅴ 偏土型、Ⅴ 浅 土型衬砌环向间距为80cm,纵向间距为60cm。Ⅴ型衬砌环向间距 为90cm,纵向间距为70cm。Ⅳ型衬砌环向间距为120cm,纵向间距为120cm。 2、钻孔 采用MQTB-80/2.0 气动支腿式帮锚杆钻机钻孔,按施工图设计布设孔位钻孔。由技术员在岩面用红色的油漆标出锚杆的位置,利用简易台车,锚杆钻机配合人工钻孔,为了保证孔位正确性,先用短钻杆钻孔,再换长钻杆钻孔直到设计孔深。孔眼方向垂直于岩面,钻孔直径至少应大于锚杆直径10mm。 3、安装锚杆 锚杆注浆安装前须先做好材料、机具、脚手平台和场地准备工作,注浆材料使用标号大于325#水泥,粒径小于3mm的砂子、并需过筛,水灰比为0.4~0.45m,砂浆标号C20。钻至设计深度后,清孔、安装锚杆,确认杆体通畅。 4、注浆 a、将止浆塞通过锚杆打入孔口30cm左右。 b、连接锚杆、注浆管、注浆泵。 c、注浆,直至浆液从孔口周围溢出。 d、注浆完成,卸下注浆管和锚杆接头,转入下一孔注浆。 e、注浆工程量计算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 式版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200m,隧洞洞身段为 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

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xxx 三、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

低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和依据 (2) (一)编制说明 (2) (二)编制依据 (2) 三、低瓦斯隧道施工方案 (3) (一)通风方案 (3) (二)施工方案 (9) (三)隧道施工用电及照明方案 (15) (四)瓦斯检测设备与操作 (18) (五)通风管理 (21) (六)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24) 四、低瓦斯应急预案及物资 (31) (一)编制依据 (31) (二)编制目的 (31)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31) (四)预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 (31) (五)瓦斯突出、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32) (六)应急物资 (34) (七)应急预案演练 (34)

低瓦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重点控制工程MHSS-1标段位于延安市延长县境内,起讫里程DK379+531~DK391+427,全长 11.896km。其中阳山隧道作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工程,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长11.668km,按进、出口及3座斜井8个工作面组织施工。 二、编制说明和依据 (一)编制说明 阳山隧道测试天然气浓度最大为5740ppm,低于燃爆极限,隧道区无储集油气构造,为岩性油藏,属低孔低渗。隧道东侧有延长油田约5Km,油层埋藏深60~300m,延探1井中部深度200m,影响不大;隧道穿越基岩浅,已知最深为83.6m;上覆黄土层渗透性良好,加速油气逸散,阳山隧道为低瓦斯隧道,洞身存在游离态的有害气体。施工中应采取超前探孔或加深炮眼进行超前探测,按低瓦斯隧道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方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 (1)《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10003—2005 (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2、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

【隧道方案】隧道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X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 隧道锚杆支护施工方案 20XX.XX.XX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方案: (1) 四、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5) 五、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5) 六、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6)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8) 附图 (9)

一、编制依据 1.1、福州某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某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总监办下发的文件和要求。 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5、《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1.6、现场踏勘及调查了解的施工环境、条件等。 1.7、福建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二、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福州市XX村境内。左洞进口桩号为ZK8+588,设计标高为30.681米,出口桩号为ZK8+807,设计标高为25.018米,长219米,纵坡采用-2.55%;右洞进口桩号为YK8+568,设计标高为30.489米,出口桩号为YK8+832,设计标高为23.318米,长264米,纵坡采用-2.67%。隧道洞身左右洞均位于R=2500米曲线上,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 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3×3.75m,左侧向宽度为0.5m,右测向宽度为1.0m,左侧设检修道宽0.75m,右侧设检修道宽1.0m,净高5m。 本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以锚杆、钢筋网片、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其中锚杆支护中:Z5-1及Z5-1(b)型支护系统锚杆采用 3.5米长Φ22组合锚杆,1.0×0.8米间距梅花形布置;Z4-1(b)型支护采用 3.5米长Φ22螺纹钢筋全长粘结水泥药卷锚杆,1.0×1.0米间距梅花形布置;Z3型支护采用3.0米长Φ22螺纹钢筋全长粘结水泥药卷锚杆,1.2×1.2米间距梅花形布置;Z2型支护局部破碎段设Φ22水泥药卷锚杆。 三、施工方案: 锚杆施工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并与钢支撑、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形成承载结构。锚杆钻孔拱部由锚杆机钻孔,其他部位可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钻孔应圆而直,孔口岩面应整平,并使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锚杆孔径符合设计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