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

重要100倍!

什么是认知力?

比较官方的说法是:主观对非主观事物的反映能力,认知能力越高,反映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如果变成大白话,就是:

使判断更接近事实的能力。

在500强总部,每年都有机构选拔上来的新人,他们都想这个平台上大展拳脚。

无论智力、能力他们都相差无几,但几年后的发展却大相径庭。除了机遇等不可控力外,认知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为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100倍。

认知力是一个博大的话题,上到命理哲学,下至幼儿学步,无不映射着认知的点点滴滴。

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今天仅从五点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有些问题方法论解决不了

几年前在500强内部培训时,谈到一个比较流行的时间管理工具,就是“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

当说要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时,一位学员问我:

领导经常让他去洗车,这件事是重要紧急的事吗?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你说很重要吧,也太LOW了吧,这不是在学员面前自毁形像吗?

你说不重要吧,万一学员信了,下次领导让他洗车,他直接来句:

“我去年买了个表!”断送了前程,他不回来骂我?

作为培训师有时需要点算命大师的伎俩,我故作从容的说: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当你困惑于某个问题,你一定要检验下你对这个问题的定义。你回去好好想想,以你的深度一定能领悟......”

我不知道那哥们回去悟了没有,但那天晚上,反复思量从我嘴里蹦出来的那句话,突然有点脑洞大开之感。

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方法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就说这个案例,如何认知哪些是重要紧急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这个学员面临的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

如果他认为讨好领导是通往升迁的必由之路,而不断升迁是他最终的追求,而洗车又是他目前讨好领导最有效的办法时,那么洗车必然是一个选择。

但辩证来看,“通过洗车来讨好领导达到升迁”这样的逻辑,仅仅是他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猜想。

事实是这样吗?没人知道,最终只能通过结果来验证。

如果猜想不符合实际,那么一开始就错了,再完美的方法论也帮不了他。

所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使判断更接近事实,才是我们最应该掌握一项技能。

害怕犯错是认知中最大的误区

“沉默是金”这句名言不知害了多少职场人士。

他们在会议中不发言;他们不主动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主动向领导提供一些建议。

我问过一些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犯错,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怕领导觉得自己思想幼稚。

但恰恰相反,这种包裹自己的作法,反而是把自己推向一个无法进步的绝境。

因为认知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他人心智的推演能力”,在职场中可以转化为对领导心智的推演。

这就务必要先表达自己的想法,错了其实并没什么可怕。反而有了一次纠正自己认知偏差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保证了你和领导处于同一频道。

我刚进入500强总部时,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和总经理一起去机构调研。在大领导身边压力很大,所以总觉得沉默最好。

可几次调研下来,领导批评我座谈会时完全没有声音,机构汇报完后应该我先去做些点评,然后再由他总结发言。

吸取教训之后,再一次去机构,听完汇报后,我就根据领导之前的套路对报告内容开始点评指导,但讲到一半时竟然被领导粗暴打断......

当晚,我辗转难眠,心头如同被一千只小强爬过。我到底是讲啊,还是不讲啊?

恍然入梦,梦中自己化身成大领导,带着一个手下去机构调研。

会议快结束时,那个二B开始嘚吧嘚瞎逼逼。你说他瞎逼逼吧,可他讲的都是我要讲的话,轮到我讲话时,我竟然无话可讲。

于是我气愤的指着他说:“你丫,明天去我办公室!”

我猛然惊醒,心脏扑扑通通,但突然有种心智推演的快感......

此后再去机构调研,人家汇报完后。我会提出一些澄清的问题,再为领导的讲话做一些铺垫,而决不喧宾夺主。

你看,这就是犯错后的一次认知水平提升。如果不犯错,也永运提升不了。

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认知水平高的人各有不同,认知水平低的人都很相似的,那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由于我们从小就受绝对论的统治,导致很多人一根筋的思考方式。在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事物缺乏弹性。

但真实的世界,与我们想像中的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们提高认知力,无非就是想缩短这个鸿沟的距离。

因为性价比高,读书是走出自我世界的第一选择。但当下图书泛滥成灾,良莠不齐,如何选择成为了一个有难度的事。

根据我的读书经验,提供三点建议:

1. 多读经典;

2. 跟人读(跟作者、跟推荐者);

3. 跨科目读(品类尽量丰富)。

读书只是作为本文的一个佐证分支,就不多谈了。

我认为还有两项比读书更有效的方法:

1. 接触不同事物;

2. 接触不同的人。

抱着一颗好奇心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时,你的大脑会不停的切换频道,收集各个频道的不同和共性之处。

你的神经元也会重塑连接,点亮不同的区域。这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认知水平,甚至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多与人交流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增强认知水平的做法。

以我的见解,读十本书,不如和一个厉害的人交流30分钟。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明白什么叫“醍醐灌顶”和“如沐春风”。

如今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成本空前降低。你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能人。

这就仿佛打开了一个通道,你会认识这个领域更多的高手。总之你的眼界会随之大开,认知水平也会迅速提高。

重要的事情启动冷思维

我们经常能见到那种人,你给出开头他就能猜到结尾,似乎他们反应迅速或者经历丰富。

他们经常会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这个一定是....”,其实这恰恰是认知固化的体现。

从根本原因来看,这是“懒思”的作用。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把人类思维分为两个系统。

第一种系统:

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很快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的思考模式最省力,不用消耗太多的能量,可称做“热思维”。

而第二种系统:

要调动我们大量的精力去分析、推导、思辨,我们称做“冷思维”。

从人类本性角度来看,当然会选择轻松的热思维。但这样就失去了一个全面认识事物的机会,偏见也就此而生。

有人会提出疑问,如果每件事我们都去分析、推理和思辨,那我们的决策效率要多低啊。

所以,首先要分辨哪些事情重要到要启动冷思维,而哪些即使判断有误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这又是一个认知问题,它们总像套娃一样存在,你get到了吗?)

另外,对重要的事情可以采取“先假设、再求证”的思路。

这需要两种思维配合来用。通过热思维形成一个假设,再通过冷思维去寻找它的对立面,分多个层次去审视这种假设是否合理。

通过对冷思维的调用,会让你的判断越来越接近真相。

与最接近真相的人交流

很多人经常会把一件没有处理过的事,先在脑中预演,想像它发生的样子,并根据初步判断进行选择。但这种判断很容易误入歧途。

我之前也是这样,在几件大事上吃了亏,才明白事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

重要的是,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真相往往隐藏的很深。而鸵鸟精神会让我们避免去思考坏的一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最接近真相的人去了解。

比如之前经历过这种事的人,或者在这方面更懂得游戏规则的人。

切记一点,无论这人是谁,都可以当做一个咨询的对象。不要事先把别人当做假想敌,在懂得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聊一聊总没害处。

我刚刚接任500强车险产品总监时,由于竞争无绪,整个行业都亏损,我们公司也没有幸免于难。

所以我觉得可以找竞争对手的产品总监谈谈。因为亏损对大家都不是好事,而且他们在这个领域都沉浸了10年以上,绝对算得上是接近真相的人。

要知道之前总假想竞争对手是如何一幅狰狞的嘴脸,可一起吃饭时才发现他们都是有血有肉,和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

我们当时就形成了一个小联盟,互相保持信息互通,对行业内严重亏损的客户互相通报,避免这些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几家公司跳来跳去。

同时,我也在两个“竞争对手”身上学到了很多经营的知识,最终我的产品线也扭亏为盈。

所以,凡遇到重要的事情,先不要急着做决定,一定要设法多找几个知道内情的人聊一下。这样才能保证认知不会偏差太多,避免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王志涛老师

——中国培训行业教学罗盘?理论创始人

知名教学技术专家,教学罗盘?理论创立者

曾任人众人教育集团课程研发总经理

曾任寓学于乐教育研发院院长

曾服务汾酒集团商学院、中国电信天翼互联网学院、

北京大学、长江商学院等知名高校特聘讲师

出版专著《教学罗盘:基于建构主义的整合教学模式》;

用正确的人 做正确的事

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前言:学校使用中层干部,期待用正确的人;我们受学校的信任,当然要付出无私的奉献,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用我们这些正确的人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打造成学校的精英部门。怎样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关键在于执行及执行中的细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这样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以下是我在阅读俞世维《赢在执行》和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之后的归纳及感悟…… 一、几类“问题”: 1、等待: (1)、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坐等,上级不指示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不汇报,上级不检查拖着办。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种现象我们不多,但也不排除,只是性质情节上的因素。) (2)、等待下级的汇报:只布置任务,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推。(这样的做法要不得,否则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3)、等待对方(不同部门)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只是简单的将信息送给对方,在对方没有音讯时没有主动的咨询过问,致使工作延误,也是一种浪费,这种现象或意识在我们日常工作估计会存在) 2、无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1)、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这时是无序产生的最可能时期,这是我们要做的就是校长经常提到的相互补台而不拆台。当然一定要控制这样一种怪现象:你这次做了,今后这项工作就转嫁到你或你部门的头上,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一种无序,需要上级部门要努力避免的。 (2)、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主管随心所欲,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这需要我们努力避免的。 3、协调不力 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 (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一般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主动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工作进度当然会受到影响。某些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在观望,认为应该由对方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 (2)、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织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流转到某个部门出现了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信息没有分类汇总,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得到

有感于“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有感于“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 (2009-09-24 23:08:48) 凤舞菩提0214下午聆听了褚宏启教授的报告《现代学校管理与校长的思维方式》,褚教授特别提到管理者的两种能力,即管理者:执行力——做正确的事;领导者:领导力——正确地做事。 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大家都一样,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受到总经理的青眯,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捉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那些吹牛拍马的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看来……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若很快从集市卜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人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介若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爱若是怎

么做的。”说完叫来爱若对他说;“爱若先生,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土豆给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可能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眼脸红红的布若,说:“请他进来。” 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做重复的工作,也就是不做“把煤球洗白”的无用功;二是正确领会领导的意思,把问题考虑得滴水不漏。 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 项目管理之道,被大家广为论之,摘录了这一段话,与大家分享:“让什么人做什么事”。 “让”: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你要懂得如何让你的团队成员愉快地接受分配给他的工作,并且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是在考验你的领导力和你们团队的执行力,因此这个“让”字尤为重要。 “什么人”: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应该清楚团队中每个人的特点,无论是她的专业特长,还是个人性格,做事方法,感兴趣的事情,职业道德……这些对于一个团队建设起着很大的作用,你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合他们,并且使之更好地工作。 “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当你的教职员工接到任务的时候,

《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解析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局限 石云亮[1]2017年4月3日 【内容提要】 安全标准化体系是基于一个假设而建立的体系,随着普及推广,“硬伤”日渐显现。文章举例尾矿库标准化,指出了挂牌督办的尾矿库可以达 标,子虚乌有的尾矿库也可以达标。缘何如此,文章进行了解析。 按照标准化的程序去做事,是正确的做事,但未必是做了正确的事。 企业安全人,只有当充分认识了体系的真谛和缺陷之后,才不会陷入似安 全而又非安全的怪圈。 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这话说起来有点像绕口令。但现实生活中的这种“绕口令”更多,安全中就不乏其例。 案例1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该怎么做,我们熟知的方法是:建立隐患排查制度、落实排查人、记录排查结果、制定整改计划、督促整改、验收销号、资料存档,由此形成闭环工作链和资料链。这个流程,我们熟悉,并以熟悉这个流程而自豪,因为我们是安全人。按照这套流程做,是正确的做事,按照这套流程做,但未必是做了正确的事。换言之,排查隐患真的需要这些环节吗?没有这些环节就不能排查隐患、整改隐患、实现安全吗?是有企业需要这样的流程,还是所有企业都需要这样的流程?本文后面回答。 案例2标准化体系 过去的岁月里,我牵头过本单位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工作和14001(环境管理体系)、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创建工作。鉴于单位先前经历过ISO9000的几年磨练,因此我在升级ISO9001和后两个体系的创建中,大胆地去掉了其中的一些冗余环节,即为了回溯而设置过度的冗余环节。 标准化体系,重视痕迹,强调回溯,把这当成了精髓。举个举例:接电话。该怎么留痕迹?要求接电话的人作来电记录、处理记录,处理不了有移交环节(甚至于还有跨部门的会商记录)、接下来是逐级反馈回来的记录、最后落实到接电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_读后感

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 读了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著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获益良多。当我读完这本书时,内心很是激动,感觉字字珠玑,启发着我对以往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从新的认识,而我也觉得我们也该将本书中的理念引入到工作中去,使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能自觉培养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摈弃传统的那些不良认识,这将给我们的公司带来无尽的财富。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开篇由一个古老的寓言展开,通过三个人的聊天,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层层引入,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告诉了每一位读者,其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克劳士比教授再讲完“三条狗探险”的寓言后,写在黑板上的评语: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而这段精辟的点评,无异于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而言,从事质量监督的我,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有效的保证被监督产品的质量,从克劳士比教授的点评中我也看到了答案。 首先,想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我们一定要有明确的监督目标。我们应该知道,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我们公司为了打造精品,提出了“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一次生产合格率93%以上。”的管理目标,同时这也便是我们进行质量监督的最终目标。在明确了我们的目标之后,如何通过工作完成这个目标,对工作过程的把握便成了重点。在车间做质量监督工作,我们每天要面对,车间大大小小10余道生产工序,以及在线品、成品、外协品的监督检查,为了能很好的控制这个复杂的工程,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工作重心,中心领导和一线监督员,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出了各生产车间的重点岗位和质量薄弱环节,例如,能克公司的螺纹加工岗位与外协检查;专用管公司的冷矫直与无损检测;油井管公司的螺纹加工与水压等等,而各个生产车间这些重点的岗位与环节,便是我们平时的工作重点,中心更是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时间,将有效的时间合理的分配,使得质量监督员将绝大部分工作时间用在对重点工序监督检查,保障了被监督车间的质量薄弱环节不出现问题。同时,对一些相对加工稳定的岗位,中心也规定了每天一次的例行检查。通过对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以及对非重点岗位的例行巡检,我们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过程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节省了时间,从而保证了监督的效率。 在确立了工作目标,与过程重点之后,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那便是对我们监督工作的标准的把握,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的序言中,通过子贡与孔子的故事,使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规定与准则,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或意想来决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 得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学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一课程,我从中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也了解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也使我对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我更应该把学习中获得的一些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去,自觉养成一次吧事情做对的习惯,排除掉那些传统的不良认识,从而使我在工作中有更高的价值提升。 这一课程首先通过了一个关于狗狗的愚言故事来讲述了三种不同的狗狗:明明是一只要求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的狗狗;聪聪是一只要求把事情做得尽量完美,存在一些小错误也是难以避免的狗狗;而慧慧是一只要求把事情做到零缺陷,达到标准、完美的狗狗。然后又把课程中的三个人物比尔、杨、盖瑞比作为这三种不同的狗狗,再通过三人的聊天,将“零缺陷”这一管理理念层层引入,再通过各种生动的例子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概念告诉我们每个学习的人。也让我们认识到真正要做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一条法则,我们就应该像克劳士比教授在课程中点评的那样去做: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 课程随后层层细化,首先提到了我们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和信念。我们应该知道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学习及生活的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最终的意义。就像我们在销售工作中,每月都制定了相应的销售额,有了这一目标我们的销售人员才

会朝着目标去努力地做好销售工作,这就是方向。大家都想着这个月我们要务必完成它甚至去超越它,那样既可以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又给公司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这个目标大家就会没有动力,觉得随便做做就可以了,反正又没有什么奖励,这样员工们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所以说明确的目标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一个方向标。明确目标后,怎么样才能通过工作来完成这个目标,那么重心就是对工作过程的严格控制把关,通过对过程的严格控制,从而为产生好的结果作了铺垫。 在有明确的目标与过程控制后,我们就可以建立完善而严格标准,就像课程中所讲的那样“工作就像芭蕾舞”,因为芭蕾舞要求每一个舞者的舞姿、步伐必须达到一致的标准,那样才能跳出完美无瑕的舞步,让人挑不出任何的瑕疵。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也一样,往往有像明明那样的人群,只要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凡事都是差不多。他们总觉得差不多就已经很好了,就差那么一点点而已,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点点的缺陷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发生。也有像聪聪那样的人群,只是尽量把事情做得完美,但凡有点错误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种人总是觉得错误不可能完成避免的,认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就是符合自己的要求。当然也有像慧慧那样的人群,他们的标准就是零缺陷,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相关的规定与准则,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或想象去决定做事的准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我是一名电子科大的网络学员,今年的课程有一门是通识课程,包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职场心理”、“中国文化地理”三个主题,我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由于网络课程没有书本的原因,我特意到书店购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迫不急待的把整本书认认真真的阅读了一遍,感到受益非浅,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由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所写,书中借用许多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更能够吸引读者眼球,更便于读者仔细阅读,细细体味,这本书向我们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阐述观点时,都是引用发生的实例,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从多的观点中如“协作,增加成功的机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即要过程要有结果”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很大部分人就是缺乏这种态度,总是觉得自已不是圣人,犯错是必然的,可以原谅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就成了犯错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其实很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态度不够坚定,就如差不多先生一样,做每件事情都抱着差不多的态度,那事情的结果也只有是差不多的份了;又如“零缺陷”博士讲述的克劳士比先生做顾问的那家企业,企业一开始就存在问题,后来接受克劳士比先生的建议,改变了整个企业的命运,这都说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大部分的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产品还没有投入生产线,就做好了多少比例要返工的心理准备,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心理,返工的比例一定是有增无减,都觉得返工是必然的,哪有百分之百的呢企业的员工一旦存在这种心理,那对企业来说是百害无一利,返工的害处: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人力物力,让企业承受额外的成本,甚至得不偿失;反之,每个员工都不存在这种心理,觉得第一次就要把要做的事情做正确,那家企业将成为一流的企业,员工就是一流的员工,就象“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我可以再创造出一个同样的微软。’所以,如果每个员工都抱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心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理解呢大致可以解释为以下几种:1、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2、付出代价最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3、需要的时间最少。 4、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5、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 那么,怎样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呢归纳起来以下几个过程1、确定目标。2、控制过程。3、系统预防。4、建立标准。5、团队协作。6、达到结果。7、一次做对。这些说起来很容易的,做起来就很难,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很难做到“一次做对”。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仅凭一已之力不可能事事做对,次次做对,所以我们需要协助,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的帮助包括:亲人、朋友、事业上的领路人、人生导师、工作上的伙伴、上级领导、甚至素昧平生的人,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智慧中去寻找帮助。只有知道去做什么、为何去做、如何去做,你才有可能品尝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美酒。 通过书中的许多小故事,我明白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好处及重要性,也明白了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后果,有时候不单只是金钱上的损失,更甚至宝贵的生命,在此分享一下书中“零缺陷”博士讲述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做了一件让自已很后悔的事。于是他找到住在深山中的一个据说是无所不能的巫婆。 “年轻人说:‘请给我后悔药,因为我曾经做过一件让我感到非常后悔的事情。’ “‘好,你等等。’巫婆转身从她住的木屋中取出一瓶颜色看上去非常诡异的紫色药水,对年轻人说:‘喏,拿去。’ “年轻人接过来,不假思索地喝了下去,结果瞬间便倒地死去了。临死前,他表情痛苦而狰狞,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 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下面是收集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欢迎阅读参考! 一直以来,我家的教育观念是差不多就可以了,小时候上学, 爸妈说压力不要太大,成绩过得去就可以了;毕业工作赚钱,爸妈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我的观念也受此影响,认为学习和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从来不是努力的学生,凭借一点小聪明,学 习成绩还能靠前;开始上班以后,这种差不多的观念继续影响着我,但以我2年多的工作经验来讲,我渐渐觉得工作开始吃力,最近更是明显感觉这种差不多的观念不对,做事差不多的态度让我满足于现状,进而有些不思进取。 正在我焦虑迷茫之际,遇到了杨钢的这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书里阐述的观点是“零缺陷”,也就是如书名那般,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运行与执行,“第一次”是管理效率,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 作为一本畅销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经过了多次加印,并 一版再版,依然热度不减,说明“零缺陷”这样的观点很受欢迎,当然,也从侧面证明,在当今时代非常需要“零缺陷”,需要匠心精神。我们中的很多人受“中庸”文化的影响,认为做事情差不多就好了,

崇尚的是一种不放弃的精神,也就是说,第一次没做好,有可能要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第六次……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不管最终是否成功,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浪费时间和物力。 杨钢作为中国零缺陷管理的奠基人,也是“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劳士比的中国弟子,他在本本书中传达出来的观点,是让我们在做事情开始时,就按照标准去做,尽量不要有过多的耗损。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将“一次做对”、“符合要求”作为工作标准,而不是把“差不多”、“下次注意点”、“缺点难免”作为自己的借口。 希望“零缺陷”这样的观念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深入人心,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零缺陷”的观点,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严谨认真一点,那么,未来留给“差不多'的空间将越来越少。 该本书是陈述性的,每一章都是围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个观点去举例论证,以故事的形式带入能使读者更容易读下去。接下来分章节对书中提到的观点进行自我的认识。 第一章,作者提出“本来就可以第一次做对”的观点,本章旨在传达一种思想和理念,就是你一定相信你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要在思想上改变认识,尽管工作中你不是每次都把事情做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对做好,如果想达到作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点,关注点应该在执行之前预防和控制阶段,比如,我今天收到一个任务是需要我出海南项目的升级包,然后我在出升级包之前肯定需要知道项目组要升级什么功能?该功能有没有在测试环境测试通过?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线测试附答案

大工13秋《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线测试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一个人能够尽早发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并且将兴趣培养成为专长,才能在人生事业上做 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只有当产品与自己切身利益变得遥远而模糊的时候,我们才会不在意差错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只是解决了“脑袋”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三确认原则”可以在生产一线把单纯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与提高 的工作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想要治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最重要的是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系统的错误,往往是因为每个环节在制度流程的操作中都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一个人认识自己往往很容易,因此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天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企业要想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首先必须围绕企业定义的“价值”制定严密、适用而增值的 工作流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你如何对待工作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你如何对待工作的态度。你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会相应地带给你什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只要我们对不应该发生的错误事件,制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他就永远存在,可是当他不 被接受时,就会自然消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做对就是做到最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顾客在某方面的需要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对汽车的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符合要求则永远不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二、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整真义中战略是什么? A. 做正确的事 B. 正确地做事 C. 把事情做到最好 D. 第一次 满分:4 分 2. 对一个人,一个组织的最高评价,更是一个组织走向成功的起点是什么? A.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B. 值得信赖 C. 零缺陷 D. 强大 满分:4 分 3. 治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最先该治理什么? A. 态度上的缺陷 B. 头脑里的缺陷 C. 预防系统的不完善 D. 设备的不完善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 (作者:水藏玺) 一、战略决定企业做“正确的事情” 战略对于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战略错了,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企业如何才能做“正确的事情”呢?战略规划、商业模式、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答案! 第一,进行企业战略规划。 有人说,战略是大企业的事情,小企业不需要战略。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只要是企业就需要进行定位和选择,因为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而这种选择和放弃本身就是企业的战略决定的。 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呢?企业战略规划一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企业通过对经营环境及行业竞争态势的系统分析,确定企业的机会与威胁。 (2)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分析。企业通过对自身经营及管理状况的系统分析,确定自己的核心优势与劣势。 (3)确定企业使命与愿景。在明确竞争环境与自身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使命与发展愿景。 (4)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在既定的使命与愿景之下,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 (5)企业业务战略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与威胁,选择和确定企业的产品战略、客户战略、市场战略及产业战略。 (6)企业职能战略规划。从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财务投资、人力资源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职能战略进行系统规划。 (7)企业核心能力构建规划。根据业务战略及职能战略发展需要,规划并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培育竞争优势。 (8)企业战略实施评价与管理。定期对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状况进行检讨和分析,及时纠偏,保证按照既定的战略选择和定位执行。 第二,从战略出发,企业还需要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企业对自身价值链的重新组合和优化实现,也可以通过对企业自身的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甚至经营模式的改变来实现。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1)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句话并不陌生,在很多场合下不同的人都说过类似的话,而且很多实事让我们早就接受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并深深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和作用。但反观我们自己却一直未能百分百做到。这次借学习找到了原因,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我们离真正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是有差距的。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工作,我们未来工作放弃了一切,也失去了很多,包括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和自然。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所付出的在别人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却没多大意义。在大多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 “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我们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做对才是最好的经营之道。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就要有零缺陷的意识才能第一次将工作做对,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做对了才能保证以后的每一步都扎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上倾注了心血,肯定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近乎完美,也将会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取得人生的成功。 在20世纪60年代,IBM是世界计算机业的翘楚,它把“可接受的质量水平”标准定为AOQL(AOQL:平均偏离质量水平,也就是说,在一万个产品中允许一部分产品为次品,这个比例在一定时间内被固定作为标准执行。)由于IBM是一个垂直结构的组织。电子厂、显示屏厂、键盘厂的产品最后都会被运往组装厂,每一个供货厂都会和组装厂确定一个AOQL标准。于是那些在组装厂进行最后组装的员工总会收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更不可思议的是IBM每个人认为这是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产品中出现次品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情况下,IBM对待产品的态度成为其所有工作领域内的态度标准。IBM的流程运转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IBM的经理们为了赶组装厂的供货期,常常产品还没有设计完成就匆匆忙忙把产品从设计部门转到制造部门,因为产品一定要按时发给客户,所以IBM有大量现场服务人员赶到客户现场,一遍一遍的修理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完整版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 心得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学习心得 其实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会上这样的课,怎么说呢,也算是人生中的体验吧,而且感觉还不错。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时候。这句话并不陌生,也一直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大家都说过类似的话,甚至说事实上,我们早就接受并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并且深深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与作用。可是尽管如此,通过这次的学习,才算是我真正认识到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句话。“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句话拆分开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对的事。 第一次,其实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大到第一次成功,小到第一次学会走路 很多时候,我们拼命地工作,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一切,也失去了很多,包括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环境和自然,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所付出的,在别人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却没太大意义。在大多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 如果你去问一下他人,做事前你会看说明书吗我相信每个都会说:“会”。如果你再问他,这里有一颗螺丝钉,还有一张关于如何将螺丝钉拧上去的说明书,你认为会把螺丝拧好吗很多人会说:“肯定会啊!”可是事实告诉你,在大多数情况下,80%的人不会把那颗螺丝拧好!因为他们并没有仔细看说明书。他们会在失败第二次、第三次的时候,才会想到说明书,才会在看了说明书以后,幡然醒悟。

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对 为什么我们总是犯这样幼稚的小错误 我们已经太久地沉迷于习惯性思考,我们总是习惯于怠慢、看着办、模棱两可和差不多,我们从没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对的事情,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我们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 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就要有零缺陷的意识,才能第一次将工作做对。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做对了,才能保证以后的每一步走的扎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上倾注了心血,肯定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近乎完美,也将会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取得人生的成功。 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首先要明确做对的定义,就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根据明确的判决标准做出合格的工作结果。要保证目标明确,态度明确。其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深信自己能够,也下定决心,让自己第一次就成功,只有相信自己,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保证在遇到困难和不解时,使自己坚持下来,就可以保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人非贤孰,孰能无过”的理论比“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更早一步的在思想里扎根了。每当我们开始着手一个新的挑战,脑海中就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没关系,第一次做,错了也是正常的,谁会在乎这个呢”等等侥幸心理。越是烦琐的事情,这种呼声就越高。这不得不说是人的一种惰性,明明很清楚做事的要求,却在事前就为自己找好了借口如何做错找原因。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抱定自己有能力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前提下,才能有“对”的行动被实施。

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docx

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前言:学校使用中干部,期待用正确的人;我受学校的信任,当然要付出无私的奉献,所以我 的目是:用我些正确的人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打造成学校的精英部。怎把正确的事情做 正确,关在于行及行中的。海集裁瑞敏 “把每一件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以下是我在世《在行》和汪中求《决定成》之后的及感悟??一、几“ ” : 1、等待: (1)、等待上的指示:上不安排坐等,上不指示不行,上不不,上不 拖着。很多工作是在多次和催下才完成的,是一种极大的浪。(种象 我不多,但也不排除,只是性情上的因素。) (2)、等待下的:只布置任,但是没有、督。不主深入情况,掌握第一手料,只是被地听 下,不做核就做决定或者向上,出了,任往下身上推。(的做法要不得,否不能成一个合 格的管理者) (3)、等待方(不同部)的回复:我已与方系,什么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 延工作的任由方,我只能等。追究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份文件送 方,里得很清楚,方不回复我能怎么?你是和方系一下吧,以免耽工作。(只是的将信息送方,在方没有音没有主的咨,致使工作延,也是一种浪,种象或意在我日常工作估会存在)2、无序 “没有矩,不成方” ,句古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 生混乱,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更是非常 糟糕的事。 (1)、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工作好像两个部都管,是无序 生的最可能期,是我要做的就是校常提到的相互台而不拆台。当然一定要控制一种怪象:你 次做了,今后工作就嫁到你或你部的上, 是不可取的,也是一种无序,需要上部要努力避免的。 (2)、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主管随心所欲,把学校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没有自律, 不以身作,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教工的极性和造性,影响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量。需要我努力避免的。 3、不力 所,就是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要和地配合,以便于的整体目 能利。有了良好的,就会出1+1> 2 的同效。 (1)、工作程的不力:一般由两个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双方都不主系,需要第三个部,工 作度当然会受到影响。某些工作由哪个部没有明确界 定,于部的断,相互的工作缺乏作精神和交流意,彼此都在望,由方部,果工作没人管。 (2)、上指示的不力:上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布置的工作没有达,即使达了却没有行有效的来落,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出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形成工作盲区。 (3)、信息的不力:信息流到某个部出了停滞,使得到些信息的相关部掌握不到,以有效 地开展工作。信息没有分,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得到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心得体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启发我对习以为常的工作进行重新的认识,我们应该将本书中的理念引入工作中,自觉培养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摒弃那些传统的不良认识,这将给我们的人生和公司带来无尽的财富。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开篇是一个古老的寓言,通过三个人的聊天,将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层层引入;通过一个个事例与故事,将一次把事情做对的重要性告诉了读者;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克劳士比教授讲完三条狗探险的寓言后,写在黑板上的评语: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这段精辟的点评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一次把事情做对。 要做好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和信念。明确了目标之后,对过程的控制便成了重点。为了控制好这个复杂的过程,就要明确我们的工作重心,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在确立了工作目标与过程重点之后,就要建立标准,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的序言中,子贡与孔子的故事使我们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与准则,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或意想来决定做事情的准则,就如书中所言“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做对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这是一条简单的道理。”控制好了过程,也不能保证错误不会发生。错误总是会发生的,而面对错误最有效的方法便是——预防。而怎样进行错误的预防呢书中的一句话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预防是一个思考、分析和计划的过程,以准确的预测错误可能在哪里出现,然后采取行动避免其产生。而且,预防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对错误的预防,可以避免绝大多数错误的发生,但在工作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以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问题。在这时候,我们应该寻求相应的帮助。当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控制好相应的过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持续预防错误,在困难时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离一次把事情做对就只差一步之遥了,最后一步是要求结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有好的结果,有人说“过程的好,便是结果的好。”其实二者并不是因果关系,工作的过程固然影响着结果,同时追求好的结果也是对过程的制约。每一步工作所追求的结果是之前所确立目标的集中体现,只有时刻提醒要求好的结果,才能不断地完善过程,从而实现最初的目标。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工作,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便要向杨钢先生书中克劳士比教授总结的那样工作: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当做好这些后,一次把事情过对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次把事情做对并不是无理的苛责或不切实际的空想,只要遵循以上的原则进行工作,都能够一次做对事情,通过效率赢得回报。 很感谢公司推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书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对我有很大的启迪,我将把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迪延生至我的工作中,并与同事分享经验和心得,和同事一道戮力同心,与金茂集团携手同行!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

管理者的3大能力:技术、人际、概念; 六西格玛:缩减重复操作中的波动,核心是育人,而非质量管理; 商学院不会教你的东西: 1)怎么管人; 2)组织为什么存在; 3)领导力; 教育的本质: 1)对学习的信念; 2)对成人的追求; 3)乐观主义精神; 管理十一诫: 1)不愿冒任何风险; 2)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3)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 4)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5)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6)不用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7)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8)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9)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10)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11)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管理十律: 管自己 1)做自己的CEO:无论如何都要管理自己; 2)既要计划,又要梦想; 3)学而时习之; 管他人 4)用人之长; 5)管理你的上司:发现上司独特的工作风格,以及上司的秘书、平级; 管组织 6)别把顾客当上帝:尊重顾客,但不要把他们太当回事; 7)把员工当人:资源是东西,但人不是资源,人需要的是激励、尊重、培养、关心; 8)超越利润;

领导力 9)动员群众解决难题:技术性(管理)问题、变革性(领导)问题;解决方法:1.走上看台;2.建立联盟;3.积聚小胜;4.控制时机; 10)修炼领导力:需要长期一点一滴的积累; 管理自己的3个阶段:自我处理、自我管理、自我领导。而时间管理则是管理的起点,同时时间管理要从计划开始,定期总结,要事管理。 最重要的领导力修炼:成为你自己——坚守自己的身份;而领导力包括:诚信、远见、激情、胜任、谦卑、冒险精神、责任心、创造力,注意这里不包括魅力; 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有可能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确做事的能力仍然是组织竞争力最大的瓶颈。做正确的事是前提,事一旦选错了会使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愈走愈远。 关键字领导力管理创新 现代管理学作为现代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国家政权维护发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组织以及到基础人群的日常生活,都不同层次的体现着现代管理学的概念。现代管理学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6个方面对管理者及被管理者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管理过程中遵循的各项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作为管理学基础的发展阶段,使得更多的人对此产生了关注。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与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现代管理学在企业经营或者国家机器运行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自有了国家机器之后,并形成了一种简单的管理模式,工业革命的崛起是全世界人们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由于资源布局的不同,以及发展模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而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对现代管理的需求更加之急。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再发展到小康生活,现在我们的目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基本实现。贯穿始末的就是管理能力的不断的提升。现代组织运作将管理学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管理者是组织活动中的核心,正确的引导和引导的正确性是决定整个组织是否能持续发展的两条轨道,正确的做事是方法,做正确的事是目标,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既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愿望。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认为,即使决定有偏差,那我们也有可能通过执行来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再回头讨论。这就充分肯定了正确做事的作用。而他的确也在方向错误的不利前提下,发现了新大陆,最终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有可能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从这个角度来说,正确做事的能力仍然是组织竞争力最大的瓶颈。做正确的事是前提,事一旦选错了会使我们在错误的方向上愈走愈远。毕竟像哥伦布那样在错误的方向导引下却能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机会很少。做正确的事,追求效益;正确地做事,追求效率。二者都有益于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但必须二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管理者只有具备了效益与效率的同步提升,才能是组织的生命线延伸,那么如何提升管理者做事的能力与方法?我们知道管理通常需要具备如下的能力:角色认知能力,团队建设能力,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1 单选题 1 国际化的本质是什么? A 懂得各个国家独特的文化 B 懂得各个国家独特的消费习惯 C 懂得‘国际消费者’ D 懂得‘国际消费者’背后那个国家独特的消费阶层 2 做对的定义是什么? A 符合要求 B 做到最好 C 零缺陷 D 效率最高 3 人们能否做对取决于什么? A 思想观念 B 行为能力 C 预防是否完备 D 知识储备 4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法则的顺序是什么? A 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B 确定目标---预防错误---建立标准---控制过程---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C 确定目标---建立标准---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D 确定目标---控制过程---寻求帮助---预防错误---建立标准---要求结果---一次做对 5 什么是正确行动的系统? A 零缺陷 B 第一次就做对 C 计划 D 预防 6 一切标准和要求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有意义? A 事前 B 事中 C 事后 D 整个过程中 7 一个组织中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A 在员工中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B 设定目标 C 制定规范和组织协调 D 要用代价(PON/C)这种质量管理的语言教育每一个人,上下达成共识,使用共同的语言。 8 90/10原理说的是什么? A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是90%的态度加上10%的知识。 B 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功,都需要90%的努力和10%的坚持。 C 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是90%的态度加上10%的坚持。 D 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功,都需要90%的努力和10%的知识。 9 市场的最终决定者是谁?

大工14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线测试答案

大工14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线测试 一、判断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好”并不代表“做对”。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2. 系统的错误,往往是因为每个环节在制度流程的操作中都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3. “三确认原则”可以在生产一线把单纯的事后控制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与提高的工作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4. 商家一定要努力达到自己的要求,为顾客着想,做到最好。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5. 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工作的空间。所以,做事先做人。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6. 事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7. 做对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8. 企业要努力发现市场流行需求,适应流行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9. 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符合要求则是永远不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10. 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只是解决了“脑袋”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11. 想要治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最重要的是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2. 把所有的工作都当做一个过程,是让我们只关注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3. 人们能否做对,取决于人的行为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4. 一个人有知识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产生行动和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15. 一个人能够尽早发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并且将兴趣培养成为专长,才能在人生事业上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大工14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线测试 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 二、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工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来衡量的? A.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B. 符合要求的代价 C. 最终创造的价值 D. 成本 -----------------选择:A 2. 质量的真谛是什么? A. 诚信 B. 零缺陷 C. 符合已定的要求 D. 符合客观要求 -----------------选择:A 3. 治理我们工作中的缺陷,最先该治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