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

学设计

【设计意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教学中,数据库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仅没有其他章节的吸引力,而且教师也很难对教学的节奏、深度把握好,甚至如何高效地引入数据库概念也是一个难题。

这次的设计将第二节中的数据库查询放到了下一课时,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一张表开始先建立数据库的概念,再去面对更复杂的数据库;从数据库的应用开始,再去了解数据库的功能,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也是我对教材充分研究后的尝试。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的第二节:走进数据库。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们亲自对信息进行管理,从而体验到各类数据管理的优缺点,并且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的优势有一定的了解。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课本的教学流程做了一些调整,本节课在第二节“走进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节“构建数据表”的部分内容,并且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准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本课前后的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的能力,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正因如此,如何在引入时就吸引住学生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比较喜欢新奇、能立竿见影的学习,如果教师教学中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会感觉茫然,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另外,如果学习内容比较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拒绝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实体属性,能够根据需求设计表、设计字段,学会建立并保存数据库、数据表,能够进行数据的录入。

过程与方法:

以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作为导入方法,在设计符合各自网站注册页面需求的数据库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演示、网络教学、激趣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数据库的广泛运用,层层揭开数据库的面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数据库的应用

2、实体与属性的描述,字段与记录的理解

3、数据库、数据表的建立与保存

难点:

1、数据库管理数据方法的理解

2、字段的设计与添加

【学习环境】

有液晶投影、网络教学软件的多媒体机房。

【学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提前要求学生带书。教师制作留言站点、制作课件。课前发布留言网站。【教与学的过程】

重点讲解:数据库管理数据的方法不是同学们的问题,下面老师用一张

图来揭开数据库的面纱。

通过这张图我们看出,原来用户面对

的不是数据库,而是由程序员编制的

各种应用程序界面,我们都是使用应

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因此常常

察觉不到数据库的存在,实际上它一

直在后台默默地起着支撑的作用。

通过图示将数据

库和数据库管理

系统的关系明确

展示,便于学生

理解,突破难点

1。

提出进一步要求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只需要操作数据

库应用程序提供的界面,告诉它我们

想完成什么操作,有后台程序通过数

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将

结果反馈给我们就行了。但是对于我

们高中生来说,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探索数据

库技术的内在原理及奥秘。

过渡

自学任务请自学书上的概念,了解几个名词的

含义。(5分钟)

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体

属性

数据表

字段

记录学生自学

解决重点1

具象化介绍介绍实体和属性的关系,教师举例

(特别强调区分实体和属性),并请

学生描述机房里的某一个实体的属

性。

实际上,在数据库中,一行记录就对

应了实体,而字段就对应了属性,字

段和记录构成二维的数据表。(课件

演示)

回答椅子、电脑、

书等物品的属性,

一般较易出错的地

方是把“颜色”这

个属性直接说成具

体的色彩。

看图进行理解记忆

定义直接让学生

自学,再由教师

教学,帮助学生

理解、分析,解

决重点2,也提高

了课堂效率。

体验活动:我也能设计数据库(体验简单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概念掌握了,下面我们就来实战一

番,前面提到,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很

广,我们前一阶段学习了网站的制

作,现在请根据你网站的注册页需求

设计一个数据库。

课件演示要求:

1、请根据网站的需求,为注册

页面设计一个只有一张表的数据

库。

2、第一步:需求分析,字段设计。

3、第二步:新建一个空数据库,

以你的学号为名保存在D盘。

4、第三步:使用设计器创建表,

添加字段名称。(一张表即可,字段

不少于6个,参考P73-76学习字段

名称及字段属性的设置方法)。

5、第四步:将设计好的表保存为

“注册” 。

6、第五步:打开设计好的表,新

增一条记录。

理解教师要求

通过学生熟悉的

网站注册页帮助

学生根据需求设

计字段,突破难

点2,通过操作解

决重点3。

展示与反馈大屏幕提示步骤,教师仅提示设计字

段与添加记录的方法,学生自己探索

操作方法。教师及时巡视、观察学生

的操作情况。

(发现的问题:数据库的保存位置在

开始就应确定了;设计字段的视图和

添加记录的视图容易混淆;身份证号

码字段属性用文本型较好)

展示学生建立的数据库,就学生易错

点进行讲解(保存、字段类型设置、

说明项、表名称、主键等)

学生作品之间的评价与比较。

要求提交完成的数据库。

按需求设计字段、

新建数据库,添加

字段、记录,完成

操作

三位学生展示及互

相点评,选出设计

最完整的作品

修改错误的地方,

提交作业。

通过展示、点评

提高认识,学会

发现问题,学会

发现闪光点

课堂反馈

总结1、回顾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的步骤。

2、深入学习建议:

高中阶段的学习深度不一定能满

足大家的需要,推荐几个站点几本

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更深层次

的学习。

3、今天我们学习了简单数据库的设

计,下节课我们将了解更复杂的数据学生回忆回答

(容易忽略需求分

析这步)

巩固知识

提升学习层次,

将学生的视野由

课内拉向课外。

【教学反思】

数据库管理这一节的概念性东西比较多,很多体验只让学生看到了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如果照搬书本,学生会感到相当枯燥,而且容易产生为了学而学的被动感。为了让学生能接受,能够理解,我从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结合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探索数据库的后台支撑作用,最终在了解数据库的重要性以后,亲手设计一个自己网站的数据库,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思路清晰、合理。从教学时间安排上来看,给学生较多的分析问题、操作的机会,比较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另外,根据课程需求,我的反馈环节设定为学生数据库的展示以及过程的回顾,从一些提问和展示中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基本上理解了字段、记录、表的概念,也能够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应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 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学设计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探秘》教 学设计 【设计意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教学中,数据库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仅没有其他章节的吸引力,而且教师也很难对教学的节奏、深度把握好,甚至如何高效地引入数据库概念也是一个难题。 这次的设计将第二节中的数据库查询放到了下一课时,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一张表开始先建立数据库的概念,再去面对更复杂的数据库;从数据库的应用开始,再去了解数据库的功能,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也是我对教材充分研究后的尝试。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的第二节:走进数据库。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们亲自对信息进行管理,从而体验到各类数据管理的优缺点,并且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的优势有一定的了解。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课本的教学流程做了一些调整,本节课在第二节“走进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三节“构建数据表”的部分内容,并且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准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本课前后的教学思路大致如下: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的能力,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正因如此,如何在引入时就吸引住学生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比较喜欢新奇、能立竿见影的学习,如果教师教学中不能有的放矢,学生会感觉茫然,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另外,如果学习内容比较难,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拒绝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能够描述实体属性,能够根据需求设计表、设计字段,学会建立并保存数据库、数据表,能够进行数据的录入。 过程与方法: 以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作为导入方法,在设计符合各自网站注册页面需求的数据库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演示、网络教学、激趣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数据库的广泛运用,层层揭开数据库的面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分析】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中图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必修 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第一节2课时 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 设计思想:学生普遍基础不好,学校的网络速度问题(网络打开比较慢,有时候一节课都没能把内容打开),没有让学生上网,同时也考虑到上网会影响教学课堂的效果,因为学生普遍很少上网,所以上网后大多没有目的性,所以注重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学有所得,看到学习效果,慢慢的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现在是主要采取传教师下载好的网页给他们看,提供好素材让学生练习,注重在技术中渗透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学生能力能完成的尽量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教学准备:准备数据库素材,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数据库应用系统,"迷你通讯录"软件,做好的通讯录表格,中国国家图书馆页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讯录表格的建立;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资源管理;通过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应用方法和使用价值;掌握共享文件夹的操作,体验共享资源优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不同信息的管理及共享资源的查找,发现身边无所不在的数据库技术,体会数据库技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及处理大量信息资源的强大优势.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发现寻找适宜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有效管理身边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探究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乐于探究数据库应用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和高效检索的重要性和优势的积极体验,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形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表格底纹和边框的设置;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资源管理;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的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 边框的设置,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两重排序的应用 教学环境:苏亚星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软件PowerPoint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学生自主实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家里面是不是都有电话啊(回答:有.)如何保存你的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答:用通讯本保存联系方法.) 新授: 给学生提供数据库的文件夹素材,发送在桌面 展示做好的通讯录如书上图3-3-1,讲授Word中表格的操作步骤,尤其提出:格式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 通讯录管理示例 通讯录 分类 姓名 E-mail 住宅电话

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初二信息技术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与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本堂教学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是针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设计。本节内容体现的课程内容标准条目是: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采用图表方式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规律并直观形象地表达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高一新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学会了电子表格的制作,能够借助简单的函数运算来分析数据。且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 ②理解用图表来表现信息的特点与意义。 ③能根据表格数据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2.技能目标 ①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能根据需要修改图表。 ②能够利用表格、图表的形式分析数据,发现有价值的规律,并以图形化的表格数据直观表示。 ③能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并采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信息,表达观点。 3.情感目标 ①体验表格信息加工的基本过程,了解表格信息加工的思想和方法。 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重点: ①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合适的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并以恰当的呈现方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以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道信息的含义;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正确。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够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基本素质,浙江省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 在整个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以下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文字处理的相关知识、网络基础及因特网应用、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初步知识等。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网站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的设计(高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教学课题 的设计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以欣赏为主线,介绍设计思想,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的整体构思。 2、了解网页设计的关联知识 技能目标: 、了解设计的基本流程 2、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化创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整体构思 四、教材容分析

本节课容为高中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容,它是进行网页制作的前提工作,其重点在于创建的几个步骤,即设计的整体构思。在这部分容中,要求动脑思考的容比较多,所以对于本节课容只在于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完整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暂时只要他们能够策划出简单的就可以了。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上学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字处理软件的应用,掌握了上网的相关操作(如:接入Internet、浏览网页,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收发电子等等),通过观察,他们对上网很感兴趣。很多学生曾问我:老师,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呀?是谁做的呀?怎样发布到Internet上的呀?那些动画是怎么做的呀?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对的设计也一定有兴趣、有信心。为了使本节课容更好的让学生吸收,我特提前(上节课)给他们介绍了FrontPage软件(包括菜单的介绍、创建站点)。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场所以及采

高中信息技术 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案1.1数据、信息与知识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程标准】 ●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教学目标】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信息意识) ●学会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计算思维) ●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表达思想,建构知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在项目活动中增强信息意识与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负责的行动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学业要求】 学生能够描述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学会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来管理知识。 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对于有的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使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新的方法。高中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迁移技能进行新工具的自主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如何学习思维导图工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使学生在项目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交流、合作和创新,体验项目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理解知识,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 【教学难点】 能从信息中准确地提炼和归纳出知识,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 【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实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研究性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教学策略: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师生交流逐步建构完成“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微课,学生初步掌握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思维导图)管理知识的方法;开展项目学习,对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即采集学生真实的体质数据并将其作为活动素材,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相关信息,展开讨论,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成果。整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数字化工具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全套合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教

信息安全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xx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 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xx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 【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xx的常见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 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 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师:可能是哪种病毒?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制作者:张义万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懂得Word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熟悉Word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综合操作方法。 ◆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 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过 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 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使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 设置。

成功之处: 1、教学引入设计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常用 的数学函数的使用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 3、本节课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不足之处: 1、在学生做完画圆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InputBox函数和画圆语句时,老师可以讲得更少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InputBox函数的两个参数的作用,效果会更好。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主题八畅游因特网任务一准确地搜索信息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题八。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自身所需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工作原理,了解并正确使用“关键字”,掌握基本搜索技巧,并能根据信息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

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 4.1认识人工智能

4.1 认识人工智能 ?一、《课程标准》要求 ●内容要求 通过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体会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典型实例理解人工智能技术,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二、教学要点 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的决定性力量,引领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本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体会人工智能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案例,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本节是本章学习的开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应用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后续学习和项目任务的完成做好准备。 ?三、内容解析 本节的“体验探索”活动通过人机博弈发展历程中的“三盘棋”引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科学的学习兴趣。接着,重点介绍“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和“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两部分内容。 ● 1.人工智能的产生与发展

本小节从人机对弈入手创设情境,由思考活动“图灵测试与人工智能”展开对机器如何获得智能的讨论,从而引出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的概念界定目前有多种,教科书中,采用的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中的人工智能定义。而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主要分析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包括阅读拓展中的“吴文俊与吴氏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热情。 ● 2.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本小节主要介绍了人机交互、图像识别与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应用价值。通过三个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应用,在感受人工智能技术魅力的同时,理性反思技术实现的方法以及适用的领域和改进的方向。 ?四、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建议 人工智能的应用无所不在,在教学中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案例,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人工智能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比如数字化校园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技术原理进行适度的挖掘,尽量体现一些方法层面的引导和分析,以便与其他学段

(完整版)教科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3.4加密和解密教学设计

3.4 加密与解密 本节内容按2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生活中由密码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穷举法破解密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学生预习,阅读第77页“任务一解开网站账号被盗之谜”之“活动1 防范‘盗窃’行为”,填写第78页的表3.4.1。 2.教师检查,并评讲填写情况,引出数据安全、密码的话题。 表3.4.1 密码盗窃与防盗分析表 二、密码 密码是指用来核对用户ID以验证用户就是本人的一组字符。 活动2设置安全密码 打开教科书配套资源中的“数据安全性测试.py”,运行并测试穷举搜索一个5位、7位和9位的数字密码,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填写表3.4.2。(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fld”和“数据安全性测试(有界面).py”) 表3.4.2 穷举搜索密码需要的时间

实现穷举搜索的自定义函数jiemi()的程序代码如下: def jiemi(): d1=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1 p=int(varin.get()) #获取输入文本框的数字密码 for i in range(0,p+1): #从0循环到正确密码数值 if i==p: #如果密码相同 d2=datetime.datetime.now()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d2 d=d2-d1 #取得时间差 #在输出文本框中显示解密用时 varout.set(str(d.seconds)+"秒"+str(d.microseconds/1000)+"毫秒")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比一比】当然,我们也可以编写无可视化界面的程序,程序更简单。(详见配套资源“数据安全性测试(无界面).py”) 程序运行效果如下: 请比较有可视化界面与无可视化界面两个程序运算的快慢,将最快的结果填入表3.4.2。 【算一算】 你的电脑1秒最多能试探大约多少个整数密码? 【做一做】 1.有可视化界面程序中的jiemi()函数中的for循环改为while条件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