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8中考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8中考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8中考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本格拉寒流】

本格拉寒流是一种低气压的寒流,压迫着海面,让海水蒸发的太慢,

也让空气中的湿气流动的太慢,所以无法吹到陆地上去,才形成了只

有纳米比亚才能出现的特别的现象。

本格拉寒流

南大西洋东部的寒流。西风漂流在非洲西岸转向而形成。它沿非洲

西岸从南向北流,约在南纬5°附近,经安哥拉西岸本格拉港继续北上,汇入南赤道暖流。流速为0.3—0.5米/秒。以前是葡萄牙殖民者穿越

南半球非洲西海岸的重大障碍。

本格拉寒流——南部非洲的天然“生命线”

南部非洲在国际航运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本格拉寒流

又给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增添了浓重的几笔,其中包括生物多样性,世

界重要的渔业基等。

因为本身水温较低,本格拉寒流在流经的海域会引发表层寒冷海水

和底层温暖海水之间的搅动,再加上盛行的南风和西南风影响,使得

盐度较低,浮游生物含量大的海水涌生,形成了优良渔场。南部非洲

地区一向以盛产鳕鱼,凤尾鱼和金枪鱼等鱼类以及龙虾河蟹等海洋生

物而著称。

总结:在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南非,渔业都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

之一。除此之外,本格拉寒流中的沉积物还成为了原油、天然气、矿

物质,特别是钻石形成的温床。

【第二篇:冷锋过境】

冷锋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冷空气前锋,它是南下冷空气的先头部队,

是影响中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

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

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

冷锋过后会:

1、气温:下降

2、气压:先降后升

3、降水:锋后会下雨

4、天气:转晴

总结:锋面在移动过程中,若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空气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暖锋。在我国暖锋常出现于气旋中心的东侧,而且多与冷锋成对出现,暖锋过境时一般除伴有阴雨外,气压也降低,气温将升高。

【第三篇:锋面特征】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能够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因为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因为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

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

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

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

度递减的。不过锋区附近,因为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

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

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

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

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因为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

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

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因为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

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所以,锋是天气变化

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

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因为冷空气

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第四篇:锋面气旋】

温带气旋是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质

的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空气涡旋,是影响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

系统之一。

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周渝派出

部将黄盖,带领一支火攻船队,直驶曹军水寨,假装去投降。船上装

满了饱浸油类的芦苇和干柴,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着旗

帜。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这十艘船行至江心,黄盖命令各

船张起帆来,船队前进得更快,逐渐看得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

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降!”曹营中的官兵,听说黄盖来降,

都走出来伸着脖子观望。曹兵不辨真伪,毫无准备。黄盖的船队距离

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这时黄盖命令“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

船一齐放起火来,就象一条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愈刮愈猛,火借风力,风助火威,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连环战船”一时又

拆不开,火不但没法扑灭,而且越烧越盛,一直烧到江岸上。只见烈

焰腾空,火光烛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战,东风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诗人杜牧有两句名诗道:“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多亏老天爷把东风借给了

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则孙策的老婆大乔和周瑜的老婆小乔会被

曹操掳到铜雀台去了。京剧《群英会》中,曹操有句唱词:“我只说

十一月东风少见。”显然后悔自己对气象判断失误,吃了大亏。

不过,诸葛亮借东风的传说,有人经过考证却认为是虚构的。不过

从赤壁之战中,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

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

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

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

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

大片降雨区。所以,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

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

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另外,也有人这样去分析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能够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

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

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

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

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

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

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

总结: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

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

【第五篇:海底地形特点】

海底地形是世界地质演化的结果,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经历漫长的地

质历史时期,而成为今天的状态。

按照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

脊三个大单元。所谓大陆边缘,即大陆表面和大洋底面之间存有的一

个广阔过渡带,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斜坡带,是大陆与海洋连接的边

缘地带。世界大陆边缘纵延35万公里,总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表面积的15.9%左右。

大陆边缘地形通常又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和岛屿

等次一级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变化,同时也是地质

矿产比较丰富、开采最有利的地区。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地

形广阔而平坦,占海洋面积的45%左右。

大洋盆地倾斜度小,大约在0°20′~0°40′左右,深度从大陆隆起一直能够延伸到6000米左右。在宽阔的大洋盆地中,因为没有光线

和温度很低,所以大洋深处的海底动物群非常稀少,其洋底沉积物主

要是由繁殖在大洋表层上面的浮游生物的钙质和硅质骨骼沉到海底加

入软泥中,形成钙质软泥及硅质软泥。

在深度大于47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分布广泛、储量很大

的锰结核资源。

总结:大洋底部很重要的地势特征是呈脉状分布的、具有世界规模

的海底隆起。它像屹立在大洋底部的巨大山脉,延伸四大洋。这些洋

底“山脉”,称为大洋中脊,规模超过陆地山谷,其物质组成为硅镁质火山岩。这里有火山、地震活动。

初中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纬线的特点: ?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2020年中考复习(生物)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宇宙、太阳系、地球与生命 一、宇宙起源的几大理论 1、古代人的宇宙观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许多有关宇宙创始的神话传说。例如:(1)中国:盘古开天辟地。(2)印度:万物从梵天而产生,依梵天而存在,毁灭时又还梵。(3)欧洲:上帝创造万物。(4)埃及:埃及神话中,地属阳性,天为阴性,天牛神话的主角——拉神之女,神圣的母牛哈托尔是作为情侣们的仁慈保护神而存在的。 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1.“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地球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和其他天体(如月亮、水星、金星等) 都绕着地球转动。 2.“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1)创立:公元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________”。 (2)主要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 3、现代宇宙学说 1.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的发现 (1)所有的星系都在________我们而去。 (2)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________。 (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________。 4.大爆炸宇宙论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天文观测中发现的星系运动特点,即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说明宇宙正处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能将时间倒退,宇宙中的星系就会聚在一起(一点),所以就认为宇宙起源于这个点,这个点发生大爆炸就诞生了宇宙。 【针对练习】 1.下列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星系间的距离不断扩大为大爆炸宇宙论提供了证据 B.大爆炸宇宙论是唯一能科学说明宇宙起源的学说 C.宇宙不可能无限地膨胀下去,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D.大约在18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2.下列观点不属于大爆炸宇宙论的是() ①宇宙是无边的;②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③宇宙是由一个密度和 温度极高的大火球爆炸诞生的;④宇宙处在不断地膨胀中,并将永远膨胀下去。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3.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解释,科学史上有着多种观点,其中有一种观点叫做“宇宙胚种论”。它认为地球上 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近年来,科学家分析陨石成分时,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某些彗星成分的分析也表明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由此,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 B.错误的,因为教材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018年中考政治做自立自强的人知识点练习卷

做自立自强的人 一、选择题 1.有消息说,辽宁大连市74岁的周奶奶收到一大包快递。周奶奶打开快递一看,满脸无奈。原来是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一大堆脏衣服和7双脏袜子。孙女说叫她帮着洗,洗好后再邮寄回去。为此,她的孙女被网友称为“快递姐”。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②要学会对自己负责 ③过于溺爱会耽误孩子一生④要拒绝家长的任何帮助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2.避免成为下面漫画中“啃老族”的预防办法是 ①学会自尊、自立、自强,学会规划人生; ②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勤劳意识、勤俭意识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抵制好逸恶劳恶习; ④主动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脚踏实地,努力创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3.欣赏漫画。以下对漫画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立和自强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品质; ②自立和自强的品质,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③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自立和自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④只有残疾人才需要自立和自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4.“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6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她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下列哪些品质是她当选的主要原因( ) A. 自立自强,乐观积极 B. 勇担重任,服务社会 C. 志存高远,追求理想 D. 自强不息,超越自我 【答案】A 5.早晨是同学们最忙乱的时候,小丽起床后先煮饭,在这段时间里洗脸刷牙、整理床铺、准备餐具和小菜;在凉饭的时间里,又整理好书包。这启示我们 ①学习学科知识比掌握生活技能更重要 ②要养成统筹分配时间的习惯 ③要提高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 ④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6.乐乐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梳理教材中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以下知识梳理正确的是 ①自尊的误区——知耻②自信的误区——肯定自我 ③自强的误区——自弃④自立的误区——拒绝帮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7.对初中生来说,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 A.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B. 大胆投身于社会实践

初中地理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总结(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2014__2018江西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4--2018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代(最基本的特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4、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生产者 -- 消费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6、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四、光学显微镜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2018年中考政治知识点梳理——宪法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4、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6、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7、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超详)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 . 2018 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 、生物能排出体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代实现自我更 新;(最基础的是新代,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 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 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 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点。所给图片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自然环境、打制石器没办法还原原始人的相貌,生活想象图是还原之后的想象。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青铜铭文的部分被称作“金文”。四选项从远到近依次为“A-B-C-D”,故选A。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点。题干限定的朝代为周,解题关键句为“封周王室贵族于燕”。“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只有B项可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左图反映货币的统一、右图反映文字的统一,可知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B不选,通过齐楚燕韩赵魏秦排除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点。观察图片,可知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所给战役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选B。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为官渡之战,故错误;C,“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时间为222年,故错误;D,“结束三国鼎立”为280年司马炎讨吴国获胜,故错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根据表中信息“南朝北朝、隋朝”之后, “五代十国”之前,“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可知该选唐朝。AB分别属于北朝、南朝,C属于隋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建国、灭国、和议显示了民族政权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博弈,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第一幅图片中,主要经济区在北部的黄河流域,第二幅图里,宋代主要经济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D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正确。

2018中考必须掌握的政治知识点汇总

一、“四主”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教学提纲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 、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遗传和变异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 、能呼吸 G 、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转镜----细调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孢子生殖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无 无 种子 银杏、松、柏、衫 蕨 类 有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蕨 桫椤 芒萁 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藻 类 无 无 无 无 无 分裂或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 类 终生水生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肺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蛇 龟 鳄鱼 变色龙 鸟 类 陆上飞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兔 鲸 蝙蝠 老鼠 (调光)

初中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知识网络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自转) 绕什么转: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24小时 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公转) 绕什么转: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018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优质版)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 2018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优质版) 专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名 称 作 用 图 示 目 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 放大标本和成像 说明: 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 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 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 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 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 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物 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 镜 筒 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 转换器 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 压片夹 固定玻片标本 遮光器 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 调节光线强弱。(光线强时,调小 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 反光镜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 时,用凹面镜) 粗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调 节 焦 距 细准焦螺 旋 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二、有关显微镜与实验方面的知识: 题序 内 容

1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清水】→撕洋葱表皮→展开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注:被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片→滴液【0.9%生理盐水】→刮口腔上皮细胞→涂口腔上皮细胞→盖盖玻片→染色【稀碘液】→吸水。 【其过程可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3 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倒翻、左右相反的放大虚像】如:玻片上的字母为“b”字,而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则是“q”字。 4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过暗时,应调大光圈和凹面镜。若光线过强时,应调小光圈和平面镜。 5 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发现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如果物像是在视野的左下方,若将玻片往右上方移动,其物像将被移出视野外。【这是因为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 6 判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的污点:可先移动目镜和物镜,污点如果不移动,说明污点是在玻片上,其他与此类推。【污点存在部位有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 7 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将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慢地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图示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 紧贴于细胞壁内侧一层极薄的膜,具 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 细胞质 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具 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又含有 有机酸、糖类和色素等物质】;线粒体和叶绿 体等。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 物质交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 位于细胞中,内含染色体,是细胞生命 活动的控制中心。具有储存、复制遗传物质 (DNA),与遗传有关,称为遗传信息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功能:与植物细胞相对应的结构相同。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常识、心理道德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政治)考点专题汇总法律常识、心理道德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最危机、最有用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3.公民权利的特点。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详尽权利。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崇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5.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言论解放权?

①言论解放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解放,滥用言论解放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解放来侮辱、诽谤他人;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解放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6.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①广漠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调和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8.如何忠诚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9.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①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2018年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 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