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

一、定义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二、适用范围

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天平:感量0.01g。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四、计算公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0.3

40以下≤1

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

筛分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mm、0.5mm、0.25mm、0.074mm。

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称量1000g,感量1g;

称量200g,感量0.2g。

三、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四、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

X=(A/B)×100

式中:X-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试样的总质量,g。

当小于2mm的颗粒如用四分法缩分取样时,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X=(a/b)×p×100

式中:a-通过2mm筛的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通过2mm筛的土样中所取试样的质量,g;

p-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数。

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

Cu=d60/d10

式中:Cu-不均匀系数;

d60-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d10-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比重计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比重计:(1)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每1000 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刻度为

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量筒:容积为1000ml,内径为60mm,高度为350±10mm,刻度为0~1000ml。

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

洗筛:孔径为0.074mm。

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称量100g(或200g),感量0.01g。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精度0.5℃。

洗筛漏斗:上口径略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直径。

煮沸设备:电热板或电砂浴。

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约3mm。

三、试样

比重计分析土样应采用风干土。土样充分碾散,通过2mm筛(土样风干可在烘箱内以不超过50℃温度鼓风干燥)。

求出土样的风干含水量,并按下式计算试样干质量为30g时所需的风干土质量。准确至0.01g.

m=ms(1+0.01w)

式中:m-风干土质量,g;

ms-比重计分析所需干土质量,g;

w-风干土的含水量,%。

四、计算公式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甲种比重计

2X=100×Cg(Rm+Rt-Cd)/ms

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s-试样质量(干土质量),g;

Cg-比重校正值

Mt-温度校正值;

Cd-分散剂校正值;

Rm-甲种比重计读数。

3 乙种比重计

4X=100×V×Cg[(Rm-1)+mt-Cd]×ρw20

式中:V-悬液体积(=1000ML);

ρw20-20℃时水的密度,g/cm^3

Rm-乙种比重计读数。

其余同前。

土的击实试验

一、目的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

二、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分轻重型两种。

天平:感量:0.01g。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园孔筛:孔径38mm、25mm、19mm、5mm各1个。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三、计算公式

干密度=湿密度/(1+0.001ω)

式中:ω-含水量,%。

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中的密度检验。

二、仪器与材料

人工或电动取土机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1)、用人工取土

1、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

2、垂直将环刀打入压实层,取出环刀和试样

3、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称取环刀及试样质量M1。

(2)、用电动取土机取土

1、若为砂性土,先挖一个砂土柱,将环刀平置于砂土柱上,用手将环刀垂直压下;在环刀口上盖一块平滑的木板,用铁锹将环刀底部切断,用直尺刮平多余土,称取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2、若为电动取土器,接好取土器和电源,将取芯套筒套在切销好的土芯上,摇动即可取土;取出样品,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用天平称取土芯代套筒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3、本试验须进行平行试验测定,其平均差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四、计算

试样湿密度及干密度

ρ=4*(M1-M2)/(π×d^2*h)

ρd=ρ/(1+0.01ω)

ρ棗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棗试样的干密度(g/cm^3)

d棗环刀或取芯套的直径(cm)

h棗环刀或取芯套的高度(cm)

ω棗试样的含水量(%)

密度检验(灌砂法)

一、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器与材料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

三、方法与试验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g/cm^3)

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

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

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

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Mw*γs/Mb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

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

ρd=ρw/(1+0.01ω)

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

ρd=Md*γs/Mb

五、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准确至0.1g/cm^3。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毛体积密度试验坍落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坍落度为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稠度的一种指标。本试验适用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粒径不大于

40mm的混凝土。集料粒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允许用加大坍落筒,当应予以说明。

二、试验步骤

1、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如筒内,边装边按由边缘至中心捣,边捣边加入拌和物。

2、垂直提起坍落筒,提筒时间5~10s,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3、从开始至提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2.5min。

4、量出筒顶至试样顶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单位mm,精确至5mm。

5、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必须时,宜测坍落度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为测定值,每次须换一次性的拌和物,如两次几个相差20mm以上,须做第三次;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的,则整个试验重做。

6、试验同时,可用目测法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

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保水性

7、用加大坍落度筒量测时,应乘系数0.67,以换算为标准坍落度之坍落度。

毛体积密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与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捣实后的毛体积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

二、主要试验步骤

1、称出试验前的量筒质量M1,精确至50g。

2、用人工捣固时,分三层装入,边装边捣;如用振动台振动时,至拌和物出现水泥浆为止。

3、称出量筒和混凝土总重M2,精确至50g。

三、计算公式

Ph=(M2-M1)/V

Ph--拌和物毛体积密度,kg/L

V--量筒容积,L

以上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试样不得重复。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

一、目的与试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适用于各种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气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拌和物。

二、主要试验步骤注意

1、测定时,测针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针贯入砂浆各点间净距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两倍。三个试模每次各测1~2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时间的贯入阻力值

2、每个试样做贯入试验应不小于6次,最后一次的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次间隔为1h;块硬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5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2h 测一次。

三、试验结果计算

1、公式:P=F/A

P--单位面积贯入阻力,MPa

F--测针灌入深度为25mm时的贯入压力,N

A--贯入测针界面面积,mm2.

2、凝结时间取平均值,当初凝时间屋歘应不大于30min,如三个数值中有一个于平均值之差大于30,则取三个的中值为结果;如果最大与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30min,则试验重做。

3、以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关系曲线。

4、经3.5MPa及28MPa画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则直线与曲线相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初凝终凝时间。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的方法,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

二、试件制备

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

当采用非标准时试件时,集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集料最大粒径试件尺寸

(mm) (mm)

30 100x100x100

40 150x150x150

60 200x200x200

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3个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三、试验结果计算

R=P/A

R——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以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任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15%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均超过上述规定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见下表)

试件尺寸尺寸换算系数

mm

100X100X100 0.95

150X150X150 1.00

200X200X200 1.05

结果计算精确至0.1MPa.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的测定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折弹性模量试验加荷,试验于道路混凝土的直角小梁试件。

二、试件制备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X150mmX550mm,集料粒径应不大于40mm,如却有必要,允许采用100mmX100mmX400试件,集料粒径应不大于30mm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3根。

三、试验结果计算

Rb=PL/bhh

Rb——抗折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L——两支座间距离(L=450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注意:

1、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决国作废。

2、抗折强度测定值的计算精确至0.01MPa。

3、采用100mmX100mmX400的非标准试件时,在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但所取得的抗折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净浆抗压强度的方法

二、试件制备

1、压浆时,每一工作班至少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70.7×70.7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砂浆质量的依据

三、试验结果计算

R=P/A

R--净浆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1.28天强度平均值=(R1+R2+R3+R4+R5+R6)/6

当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都不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2.P=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剩下四个值的平均值

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水泥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方法,以提出设计参数和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载荷载标准,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的直角棱柱体试件。

二、试件制备

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300mm,集料最大粒径应为40mm

三、试验步骤

1、取出试件,清除表面污垢,擦云表面水分,仔细检查后,在其中部量出高度和宽度,精确至1mm,在准备过程中,要求保持试件湿度无变化。

2、在压力机下压板上放好度件,几何对中,球座最好放在试件顶面并凸面朝上。

3、加荷速度应符合规程的规定。当试件迫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荷载。

四、试验结果计算

Ra=P/A

Ra-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

对于非标准尺寸试件测得的轴心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对200mm*200mm截面试件为1.05;对100mm*100mm截面试件为0.95。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部分金属拉力试验法(GB 228-87)

一、试验目的与试验范围

本标准系规定金属及其合金常温静力拉伸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

拉力试验机、引伸计、游标卡尺

三、主要试验步聚

1、试样准备

①测量截面积F0

②确定试样标距长度l0及引伸计基础长度的标记

2、服强度的测定

①对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指针法:当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的恒定负荷或第一次回转的最小负荷即为所求屈服点负荷Ps 图示法:在拉伸曲线上找出屈服平台的恒定负荷或第一次下降的最小负荷即为所求屈服点负荷Ps。

屈服点按下式计算:

σs=Ps/Fo(Mpa)

②对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图解法:在负荷-伸长或负荷-夹头位移曲线上,按平行线法求得对应于B点的负荷即为所求屈服强度负荷P0.2。

引伸计法:将试样固定在夹头内,施加约相当于预期屈服强度10%的初负荷Po,安装引伸计。继续施荷到2Po,保持5~10秒后再卸荷到Po,记下引伸计读数作为条件零点。以后按两种方法“卸荷法”、“直接加荷法”,直到实测或计算的残余伸长等于或大于规定残余伸长值为止。并求出P0.2。

屈服点按下式计算:

σ0.2=P0.2/Fo(Mpa)

3、抗拉强度的测定

向试样连续施荷直到拉断,由测力度盘或拉伸曲线上读出最大负荷Pb。

4、伸第率的测定

将试样拉断后的两段在拉断处紧密对接起来,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直测法: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距离大于1/3 ( l0 )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间的距离l1。

移位法: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距离小于或等于1/3 ( l0 ) 时,则按移位法确定l1。

5、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试样在缩颈最小处两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其直径,用二者的算术平均值计算F1。

6、弯曲后检查试样弯曲处的外面及侧面,如无裂缝、裂断或起层,即认为试样合格布。

四、计算

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σb=Pb/Fo(Mpa)

伸长率按下式计算:

δ=(l1-l0)/l0*(100%)

断面收缩率按下计算:

ψ=(F0-F1)/F0*(100%)

l0--试样原标距长度,mm

l1--试样拉断后标距部分的长度,mm

F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

F1--试样裂断处的截面积,mm2

Ps--相当于所求应力之负荷,N

P0.2--相当于所求应力之负荷,N

σs--屈服点,Mpa

σ0.2--屈服强度,Mpa

σb--抗拉强度,Mpa

δ--伸长率,%

ψ--断面收缩率,%

第二部分金属冷、热弯曲试验法(GB 232-88)

一、试验目的与试验范围

本标准用以检验金属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

二、仪器

压力机、万能试验机。试验过程中应平稳地对试样施加压力。

三、主要试验步聚

1、试样准备

弯曲长度为5a+150mm

2、导向弯曲

3、试验时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4、弯心直径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试验应在10~35℃下进行

四、结果评定

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样合格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3、本试验分为三类:甲、乙、丙。

二、仪器设备

击实筒、击锤和导管,台秤,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型刮平尺

三、试验步骤

1、甲法

1)将己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己取出的试料

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4)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

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2、乙法

在缺乏内径10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乙法进行击实试验。

1)将己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0kg试料。

2)以下各步做法与甲法相同,但应该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00g,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3、丙法

1)将己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3kg试料。

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

3)同甲法第三步。

4)同甲法第四步。

5)将试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底板上。

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四、计算

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湿密度

ρw=(Q1-Q2)/V

ρw-稳定土的湿密度

Q1-试筒与湿试样的合质量

Q2-试筒的质量

V-试筒的体积

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干密度

ρd=ρw/(1+0.01ω)

ρd-试样的干密度

ω-试样的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校正

ρdm'=ρdm*(1-0.01p)+0.9*0.01p*G'a

ρdm'-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

ρdm-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G'-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最佳含水量校正

ω'0=ω0*(1-0.01p)+0.01*p*ωa

ω'0-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

ω0-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的百分率(%)

ωa-超尺寸颗粒的吸水量(%)

五、精密度或允许差

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5g/cm^3(稳定细粒土)和0.08/cm^3(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0.5%(最佳含水量小于10%)和1.0%(最佳含水量大于10%)。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中的压实度检验。

二、仪器与材料

人工或电动取土机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1)、用人工取土

1、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

2、垂直将环刀打入压实层,取出环刀和试样

3、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称取环刀及试样质量M1。

(2)、用电动取土机取土

1、若为砂性土,先挖一个砂土柱,将环刀平置于砂土柱上,用手将环刀垂直压下;在环刀口上盖一块平滑的木板,用铁锹将环刀底部切断,用直尺刮平多余土,称取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2、若为电动取土器,接好取土器和电源,将取芯套筒套在切销好的土芯上,摇动即可取土;取出样品,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用天平称取土芯代套筒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3、本试验须进行平行试验测定,其平均差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四、计算

1、试样湿密度及干密度

ρ=4*(M1-M2)/(π×d^2*h)

ρd=ρ/(1+0.01ω)

ρ--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d--环刀或取芯套的直径(cm)

h--环刀或取芯套的高度(cm)

ω--试样的含水量(%)

2、施工压实度

K=ρd×100/ρc

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五、报告

报告应报告土的鉴别分类、土的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器与材料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

三、方法与试验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g/cm^3)

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

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

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

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Mw*γs/Mb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

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

ρd=ρw/(1+0.01ω)

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

ρd=Md*γs/Mb

4、施工压实度K

K=ρd*100/ρc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最大干密度(g/cm^3)

五、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准确至0.1g/cm^3。

沥青路面压实度试验(表干法)

(注可用于油罐基础沥青砂垫层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采取的压实度是指按规定采取的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

施工压实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

1、钻取芯样。测定试件密度

2、用表干法测定试件密度

(1)、方法: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置于网篮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mw),取出试件擦去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2)、计算公式:

吸水率Sa=(mf-ma)*100/(mf-mw)

毛体积相对密度γf=ma/(mf-mw)

毛体积密度ρf=γf×ρw

ρw--常温水的密度,g/cm3

三、计算

1、标准密度按马歇尔击实试件成型密度或试验路段钻孔取样密度时,压实度:

K=ρs×100/ρo

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视密度或毛体积密度,g/m^3

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m^3

2、标准密度按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击实压实度时,应先按下式击实标准密度:

ρo=ρt×(100-VV)/100

ρt--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g/m^3

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m^3

VV--试样的空隙率,%

四、报告

压实度试验报告应记载压实度检查的标准密度及依据,并列表表示各测点的试验结果。

(水中重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采取的压实度是指按规定采取的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施工压实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

1、钻取芯样。测定试件密度

2、用水中重法测定试件密度

(1)、方法: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置于网篮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mw),取出试件擦去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2)、计算公式:

表观相对密度γf=ma/(ma-mw)

表观密度ρf=γf×ρw

ρw--常温水的密度,g/cm3

三、计算

1、标准密度按马歇尔击实试件成型密度或试验路段钻孔取样密度时,压实度:

K=ρs×100/ρo

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视密度或毛体积密度,g/m^3

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m^3

2、标准密度按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击实压实度时,应先按下式击实标准密度:

ρo=ρt×(100-VV)/100

ρt--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g/m^3

VV--试样的空隙率,%

四、报告

压实度试验报告应记载压实度检查的标准密度及依据,并列表表示各测点的试验结果。

(蜡封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采取的压实度是指按规定采取的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施工压实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

1、钻取芯样。测定试件密度

2、用蜡封法测定试件密度

(1)、方法:称取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ma),冷却试件后放入石蜡液中,称取蜡封试件的空中质量(mp),置于网篮称取试件的水中质量(mc)取出试件擦去表面水称取试件的表干质量(mf)。

(2)、计算公式:

毛体积相对密度γf=ma/[mp-mc-(mp-ma)/γp]

γp--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g/cm3

毛体积密度ρf=γf×ρw

ρw--常温水的密度,g/cm3

三、计算

1、标准密度按马歇尔击实试件成型密度或试验路段钻孔取样密度时,压实度:

K=ρs×100/ρo

ρs--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视密度或毛体积密度,g/m^3

2、标准密度按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击实压实度时,应先按下式击实标准密度:

ρo=ρt×(100-VV)/100

ρt--沥青混合料实测最大密度,g/m^3

ρo--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密度,g/m^3

VV--试样的空隙率,%

四、报告

压实度试验报告应记载压实度检查的标准密度及依据,并列表表示各测点的试验结果。

灌水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压实读

二、试验主要步骤

1.在整平后的地表,将座板固定。将聚乙烯塑料膜沿环套内壁及地表紧贴铺好。记录储水桶初始水位高度,注水入座板至刚满不外溢为止。记录储水桶水位高度,计算座板部分地体积。

2.内下挖至要求深度,将落入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并测定含水量。

3.修整坑壁,将塑料薄膜沿坑底、坑壁紧密相贴地铺好。

4.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注水。当水面与环套的上边缘齐平时关闭注水管,持续3~5min记录储水筒内水位高度。

三、计算

细粒料与石料应分开测定含水量,按下式求出整体含水量:

ω=ωfρf+ωc(1-ρf)

式中:ωf--细粒料部分的含水量,%;

ωc--石料部分的含水量,%;

ρf--细粒料的干质量与全部材料干质量之比。

细粒料与石块的划分以60mm粒径为界。

按下式计算座板部分的容积:

V1=(h1-h2)Aw

式中:V1--座板部分的容积,cm3

Aw--储水筒断面积cm2

h1--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cm;

h2--储水筒内注水终了时水位高度,cm.

按下式计算试坑容积

V=(H1-H2) Aw-V1

式中:V--试坑容积,cm3

H1--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cm

H2--储水筒内注水终了时水位高度cm

按下式计算湿密度:

ρd=mp/V

式中:mp--取自试坑内的试样质量,g

固体体积率试验

一、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器与材料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

三、方法与试验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g/cm^3)

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

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

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

Mb棗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棗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

M2棗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Mw*γs/Mb

Mw棗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

γs棗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

ρd=ρw/(1+0.01ω)

ω棗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

ρd=Md*γs/Mb

4、固体体积率K

K=ρd*100/ρc

ρc棗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最大干密度(g/cm^3)

水泥净浆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净浆抗压强度的方法

二、试件制备

1、压浆时,每一工作班至少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70.7×70.7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浆质量的依据

三、试验结果计算

R=P/A

R--净浆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1.28天强度平均值=(P1+P2+P3+P4+P5+P6)/6

当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都不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2.P=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剩下四个值的平均值

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适用于制作所需混凝土的原材料,根据工程设计中指定的混凝土性能和经济原则,选择混凝土组分的最强配合比和材料用量。

本试验主要针对以抗压强度为指标和以弯拉强度为指标的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主要试验步骤

1、粗集料级配组成试验

根据各种粗集料各筛孔的累计筛余率,按照规范的级配要求进行级配组成试验,得到个粗集料的掺配率2、计算初步配合比

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计算水灰比

选定单位用水量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选定砂率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

计算方法分为质量法和体积法,

计算出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c0:mw0:ms0:mG0

3、试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个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ca:mwa:msa:mGa

4、检验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即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cb:mwb:msb:mGb

5、换算施工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即mc:mw:ms:mG或

1:mw/mc:ms/mc:mG/mc

三、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Ryp=Ry+Zб

式中:Ryp-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Ry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MPa)

б-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确定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计算水灰比

3、选定水灰比水灰比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5、选定砂率

6、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

7、根据检验强度,绘制“强度-灰水比关系曲线”,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8、换算施工配合比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测定方法

1.土壤含水量(含水率)测定 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操作步聚: (1)取小铝盒若干,洗净后烘干,用天平称出每—铝盒重量(逐一标量记录) (2)在标准地内挖土壤剖面,分20cm 一层。在分层的土壤剖面上用铝盒自下而上刮一层土(约半盒、注意避开根系和石砾等杂物),马上称重(得出湿土重十铝盒重) (3)倒入酒精8-12ml ,振荡铝盒使与土壤混合均匀(如土壤很湿要用小刀拌匀成泥浆),点燃酒精,在火焰将熄灭时,用小刀轻拔土壤,使其充分燃烧,烧完后再加入3~4ml 进行第二次燃烧(如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再加入2~3ml 酒精进行第三次燃烧)。 冷却后,马上称出重量(得干土重十盒重)。每层重复三次。 (4)土壤含水量及现有贮水量计算 ①土壤含水量(重量)=%重(干土重+盒重)-盒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100? =水分重/干土重×l00% ②土壤含水量(体积)=) ()容重(土壤含水量(重量%)33g/cm 1g/cm ? =%土壤体积 水分体积100? (注:水的容重一般取lg /cm 3) 2.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采用环刀法 操作步聚: (1)首先量取环刀的高度和内径,计算出其容积(标记、做好记录): V =πr 2H 式中:V —环刀体积(cm 3) R —环刀内半径(cm) H —环刀高度(cm) 将环刀在天平上称重(做好标记、记录)。 (2)选择标准地,在测定地点做一平台(山地),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按20cm —层),每层设三个重复。 (3)打入环刀(一定要垂直打入,且不能晃动),待土壤至环刀下沿齐平时,在环刀上垫—滤纸层后把盖盖好,挖出环刀,用刀削平底部土壤,垫好滤纸,盖好下盖。迅速称重(得:自然土重十环刀重)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1土的含水率烘干法的试验步骤: 答: ①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 g,砂类土.有机土50 g,砂砾石为1~2㎏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称取湿土质量m,准确至 0."01g. ②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少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少于6h.对含有机质超过5%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干,干燥12~15h为好. ③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一般只需 0."5~1h).冷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m s,准确至 0."01g。 ④含水率计算公式: w=(m- m s)/ m s×100%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含水率,允许平行差应符合规定。 2.简述密度测定(环刀法)的步骤 ①按工程需要取原状土或制备所需状态的扰动土样,整平两端,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

②用修土刀将土样上部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然后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上部为止。削去两端余土,使与环刀口面齐平,并用剩余土样测定含水率。 ③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与土合质量,准确至 0."1g。 ④结果整理湿密度p=(m 1﹣m 2)/V.其中m 1为土样质量, m 2为剩余土样质量, V为环刀容积.干密度p d=p/(1+ 0."01 w)其中w为含水率(%).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不得大于 0."03g/㎝3 3测定土的液塑限的试验步骤 (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有大于 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 0."5㎜的筛.取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附近。用调土刀调匀,密封放置18h以上。 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盛土杯中,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给圆锥仪锥尖涂少许凡士林,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上,

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 一、定义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二、适用范围 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天平:感量0.01g。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四、计算公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0.3 40以下≤1 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 筛分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mm、0.5mm、0.25mm、0.074mm。 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称量1000g,感量1g; 称量200g,感量0.2g。 三、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四、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 X=(A/B)×100 式中:X-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试样的总质量,g。 当小于2mm的颗粒如用四分法缩分取样时,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X=(a/b)×p×100 式中:a-通过2mm筛的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通过2mm筛的土样中所取试样的质量,g; p-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数。 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 Cu=d60/d10 式中:Cu-不均匀系数; d60-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d10-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比重计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比重计:(1)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每1000 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刻度为 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量筒:容积为1000ml,内径为60mm,高度为350±10mm,刻度为0~1000ml。 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 洗筛:孔径为0.074mm。 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称量100g(或200g),感量0.01g。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精度0.5℃。 洗筛漏斗:上口径略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直径。 煮沸设备:电热板或电砂浴。 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约3mm。 三、试样

界限含水率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试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ωL 和塑限ωp ,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 p 、液性指数I L ,进行粘性土的定名及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二)试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 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试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5-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 量76g ,锥角30°,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干燥器等。 (四)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三份, 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 ,9~11mm ,15~17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 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 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 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 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试验注意事项 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 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 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100%1000 22 1?--=?= m m m m m m s ωω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 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三点连一直线(如附图5-2中的A 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试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如附图5-2中的B 线)。 3.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小结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小结 1,烘干称重; 这个不多说了。准确度最高,但测定得到的是质量含 水量,与其他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比较是注意换算。 2,中子仪; 技术比较成熟,准确性极高,是烘干法以外的第二标 准方法。 但是中子仪测定需要安装套管,理论上可达任何深度,设备昂贵,投入很大。中子射线对操作者身体有损害,严格来说需要相关证件才可以操作。无法测定表层土 壤。 3,电阻法; 一般使用石膏块作为介质埋设地下,石膏块中埋设两根导线,导线之间的石膏成分组成电阻,石膏块电阻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石膏块制作简单,哪怕进口的成品成本也是非常低廉,可以作很多重复,可以不破坏土壤在田间连续自动监测。存在问题,石膏块滞后时间较长,所以不可能用来做移动式测定和自动灌溉系统。石膏块只适合用于非盐碱土壤中,同时石膏块不适合使用直流电(文献查得,表示怀疑,因为所有的石膏块读书表都是用干电池作为电源),测定受土壤类型影响很大,标定结果会随时间改变,达到一定年 限后,石膏会逐渐溶解到土壤中。 4,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有两种时域反射仪和时域延迟,两者均简称TDR。TDR技术是当前土壤水分测定装置的主流原理,可以连续、快速、准确测量。可以测量土壤表层含

水量。一般的TDR原理的设备响应时间约10-20秒,适合移动测量和定点监测。测定结果受盐度影响很小,TDR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设备较昂贵。 5,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几乎具有TDR的所有优点,探头形状非常灵活。比较夸张的甚至可以放在做成犁状放在拖拉机后面运动中 测量。FDR相对TDR需要更少的校正工作。 TDR和FDR同样有一个缺点,当探头附近的土壤有空洞或者水分含量非常不均匀时,会影响测定结果。 非常奇怪的是,基于FDR原理的往往是低端的仪器设备,根据笔者实际使用经验,FDR技术可能在精度上存在瓶颈,经常在5%的误差左右,写文章时候数据基本上不好用。

浅谈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浅谈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摘要:随着公路事业发展迅速,对于公路试验人员的要求越发要求严格,对其的工作也必须有一定广义的认识。 关键词:土的界限含水率 对于一个试验认识不深,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试验人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试验人员,必须“一知,二懂,六会”。接下来我举例说明。 土的界限含水率 一知:知流程 按a,b,c三点控制含水率 用联合测定仪测锥入 深度h 取样,称量盒加湿土的质量 根据锥入深度来判断是否锥入深度在该范围内 称量盒号并记录盒号

二懂 试验原理:土的液限是土从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以一定质量的椎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试验应用:划分土的类别,计算天然含水率,塑性指数。 六会; 1会抽样 按照试验规程中采取原 烘干,冷却 称量盒加干土的质 量 计算土的含水率 画含水率与锥入深 度的曲线 算出塑限和液限 记录烘干和烘干起始时间 对应记录加干土重 对应记录含水率 读出液限,如果不能修正曲线根据计算得出塑限

状土还是扰动土视工程对象而定,用专门的取样器取土, 将取好的土密封保存,保持原来土洋的状态运输回来,所有过程都记录下来,登记造册。 2会准备 去代表性土样过5mm筛,测出天然含水率,准备一台联合测定仪,电子天平,标准筛,其他物品。查阅《土工试验规程》准备好记录表等 3会操作 会操作联合测定仪 4会记录 记录测定仪的数据,盒号质量,盒加干土的质量,盒加湿土的质量 5会处理 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含水率与锥入深度的图像,如果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直接读,如果不在,求两条直线液限时含水率的平均数连接a点再求塑限。 6会统计 试验进行两次平行试验求平均值。以整数表示。最后求出塑性指数。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 ( 1 )称重法(Gravimetric) 也称烘干法,这是唯一可以直接测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用土钻采取土样,用0.1g 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的重量,记作土样的湿重 M,在 105℃的烘箱内将土样烘 6~8 小时至恒重,然后测定烘干土样,记作土样的干重 Ms 土壤含水量=(烘干前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 量)/(烘干后铝盒及土样质量-烘干空铝盒质量)*100% ( 2 )张力计法(Tensiometer) 也称负压计法,它测量的是土壤水吸力测量原理如下:当陶土头插入被测土壤后,管内自由水通过多孔陶土壁与土壤水接触,经过交换后达到水势平衡,此时,从张力计读到的数值就是土壤水(陶土头处)的吸力值,也即为忽略重力势后的基质势的值,然后根据土壤含水率与基质势之间的关系(土壤水特征曲线)就可以确定出土壤的含水率 ( 3 ) 电阻法(Electricalresistance) 多孔介质的导电能力是同它的含水量以及介电常数有关的,如果忽略含盐的影响,水分含量和其电阻间是有确定关系的电阻法是将两个电极埋入土壤中,然后测出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电阻有可能比土壤的电阻大得多。因此采用将电极嵌入多孔渗水介质(石膏、尼龙、玻璃纤维等)中形成电阻块以解决这个问题 ( 4 ) 中子法(Neutronscattering) 中子法就是用中子仪测定土壤含水率中子仪的组成主要包括:一个快中子源,一个慢中子检测器,监测土壤散射的慢中子通量的计数器及屏蔽匣,测试用硬管等。快中子源在土壤中不断地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快中子,当它和氢原子核碰撞时,损失能量最大,转化为慢中子(热中子),热中子在介质中扩散的同时被介质吸收,所以在探头周围,很快的形成了持常密度的慢中子云

污泥含水率计算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7.5)/(100-95)=(1/2)V1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p S1、p 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 V1、p 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 d= V1(100-p1)/(100-p d)[(1- p V1/100)+ p V1/100(1- R d/100)] (8-3) 式中:V d——消化污泥量,m3/d; p 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 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 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 p+(100-p)] (8-4)或γ=25000/[250p+(100-p)(100+1.5p V)] (8-8)γs=250/(100+1.5p V)(8-7) 式中: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 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

木结构工程木材含水率检验方法

附录C木材含水率检验方法 C.1一般规定 C.1.1本检验方法适用于木材进场后构件加工前的木材和已制作完成的木构件的含水率测定。 C.1.2原木、方木(含板材)和层板宜采用烘干法(重量法)测定,规格材以及层板胶合木等木构件亦可采用电测法测定。 C.2取样及测定方法 C.2.1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时,应从每检验批同一树种同一规格材的树种中随机抽取5根木料作试材,每根试材应在距端头200mm处沿截面均匀地裁取5个尺寸为20mm×20mm×20mm的试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GB/T 1931的有关规定测定每个试件中的含水率。 C.2.2电测法测定含水率时,应从检验批的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规格材,层板胶合木构件或其他木构件随机抽取5根为试材,应从每根试材距两端 200mm起,沿长度均匀分布地取三个截面,对于规格材或其他木构件,每一个截面的四面中部应各测定含水率,对于层板胶合木构件,则应在两侧测定每层层板的含水率。 C.2.3电测仪器应由当地计量行政部门标定认证:测定时应严格按仪表使用要求操作,并应正确选择木材的密度和温度等参数,测定深度不应小于 20mm,且应有将其测量值调整至截面平均含水率的可靠方法。 C.3判定规则 C.3.1烘干法应以每根试材的5个试样平均值为该试材含水率,应以5根试材中的含水率最大值为该批木料的含水率,并不应大于本标准有关木材含水率的规定。 C.3.2规格材应以每根试材的12个测点的平均值为每根试材的含水率,5根试材的最大值应为检验批该树种该规格的含水率代表值。

C.3.3层板胶合木构件的三个截面上各层层板含水率的平均值应为该构件含水率,同一层板的6个含水率平均值应作该层层板的含水率代表值。

(完整版)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烘干法) 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状况,以便及时进行灌溉、保墒或排水,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或联系苗情症状,为诊断提供依据。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为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前一种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量测定,目前测定的方法很多,所用仪器也不同,在土壤物理分析中有详细介绍,这里指的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 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它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的基础。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下面引用国家标准《土壤水分测定法》。 2.3.1适用范围 本标准用于测定除石膏性土壤和有机土(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以外的各类土壤的水分含量。 2.3.2方法原理 土壤样品在105±2℃烘至恒重时的失重,即为土壤样品所含水分的质量。 2.3.3仪器设备 ①土钻;②土壤筛:孔径1mm;③铝盒:小型直径约40mm,高约20mm;大型直径约55mm,高约28mm;④分析天平:感量为0.001g和0.01g;⑤小型电热恒温烘箱;⑥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2.3.4试样的选取和制备 2.3.4.1风干土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风干土壤样品,压碎,通过1mm筛,混合均匀后备用。 2.3.4.2新鲜土样在田间用土钻取有代表性的新鲜土样,刮去土钻中的上部浮土,将土钻中部所需深度处的土壤约20g,捏碎后迅速装入已知准确质量的大型铝盒内,盖紧,装入木箱或其他容器,带回室内,将铝盒外表擦拭干净,立即称重,尽早测定水分。 2.3.5测定步骤 2.3.5.1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将铝盒在105℃恒温箱中烘烤约2h,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重,准确到至0.001g。用角勺将风干土样拌匀,舀取约5g,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讲课教案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 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o,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 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 2、锥式液限仪(图3-1); 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 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图3-1 锥式液限仪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5-底座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 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 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五、成果整理 1、计算土的液限,方法参见第二章含水率的计算方法。 2、本试验须做两次平行测定, 其平行测定差值不得大于2%,取两个测值的平均值。 3、填写试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若调制的土样含水率过大,只许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也可用调土刀搅拌或用手搓捏散发水量,切不能加干土或用电炉烘烤。 2、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3、从调土杯中取出土样时,必须将沾有凡士林的土弃掉,方能重新调制或者取样测含水率。 七、思考题 l、为何不能随意将平衡锥放入土中? 2、放锥后土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注:测定粘性土液限的另一种方法是蝶式仪法, 美国、加拿大等国广为采用。两种方法测同一土样的液限时, 所得结果是不同的。研究表明, 蝶式仪所测液限值(w LC)大于锥式仪所测液限值(w Lv), 锥入土深度为17mm时的土的含水量相当于蝶式仪所测土的液限值。两者之间关系一般可表示为w Lc=(w Lv- 0.5)/0.7。蝶式仪测定粘性土液限法可参阅我国土工试验标准及规程。 第二节滚搓法塑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塑限,并与液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和估算地基承载力提供依据。 二、基本原理 土的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的测定方法主要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也不产生裂纹, 处于固态时很难搓成任意形状, 若勉强搓成时, 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这两种物理状态特征作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三章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一节 锥式仪液限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 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前苏联 A .M .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 ,锥角为30o,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 ,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 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 2、锥式液限仪(图3-1); 3、天平:感量为0.01g ; 4、筛:孔径为0.5mm ;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 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 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 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 (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 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图3-1 锥式液限仪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 5-底座

界限含水率试验

三、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粒径小于O.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下图):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示意图 1一显示屏;2一电磁铁;3一带标尺的圆锥仪;4一试样杯;5一控制开关;6一升降座(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O.01g。 3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O.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O.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调节底脚螺母,使工作面水平。 (5)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6)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

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读数指示管亮,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如要手动操作,可把开关扳向“手动”一档,当锥尖与土面接触时,接触指示管亮,而圆锥仪不下落,需按手动按钮,圆锥仪才自由落下,读数后,要按复位按钮,以便下次进行试验。 (7)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lO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8)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7~9mm,15~17mm。 4 试样的含水率应按含水率试验计算。 5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如图中B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6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见本标准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7塑性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I p = w L - w p 式中 I p ——塑性指数;w L ——液限(%);w p ——塑限(%)。 8液性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I l = (w - w p )/ I p 式中 I l ——液性指数,计算至0.01。 9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3-1。

第05章 云中含水量的计算

第5章云中含水量的计算 在云雾物理中,含水量的“水”字,往往泛指固态水及液态水,在纯水云或纯冰云中,则分别指含液水量及含冰水量。 §5.1 绝热比含水量 §5.1.1 表示云中含水量的参量 云中含水量往往用两种参量表示。一种是“比含水量”,或叫“质量含水量”;另一种是“体积含水量”或“含水量”。 1. 比含水量的定义 比含水量是指每单位质量湿空气中含有多少质量的固体或(和)液体水。一般是用(克/千克或kg g)为单位的。 2. 体积含水量的定义 体积含水量是指每单位容积湿空气中含有多少质量的固体或(和)液体水,一般单位取(克/米3或3 g)。与大气中含水汽量的概念对应,第一种类似于“比 m 湿”的概念,第二种类似于“绝对湿度”的概念。 §5.1.2 上升空气的“绝热比含水量” 1. 绝热比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 当饱和空气按湿绝热抬升或上升时,必有多余的水汽(即过饱和部分的水汽)凝结出来,成为云中含水的部分。以比含水量来说,设有当从云底按湿绝热上升的1kg湿空气,它在云底时,因水汽正好饱和,无多余水汽可凝结为液水,故比含水量为零。随着空气上升,出现了过饱和状态,于是有多余的水汽凝结出来,具有了比含水量。如果这些凝结出的液水滴始终是随着气块上升而上升(请注意这个是前提条件),那末它的比含水量值,就会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直到其中水汽全部凝结出来时,比含水量变得最大;再上升,比含水量就不变了。在云内,上升空气并不一定将空气带到其中水汽全部凝结出来的程度。但只要带到空气不再上升的地方,而且在带到该处以前,凝结水并无成为降水而下降现象,虽然此时空气中仍保存有水汽,那里仍属于空气上升轨迹中比含水量极大的地方。如果此后空气下沉,则被携带的液水又会蒸发,使比含水量减少。这时,如果在云内不同高度探测,则所得的各比含水量值,必然正好是由云底上升到各该高度的空气因绝热膨胀冷却所凝结出的总比含水量。该含水量称为“(湿)绝热比含水

油井取样及含水率测定方法1

油井取样及含水率测定方法 孤岛采油厂 2011-07

说明 根据GB/T 8929-2006《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Q/SH 0182-2008《采油井资料录取规定》、Q/SHSLJ 1555-2002《含游离水原油水分测定法》、Q/SH1020 0614-2005《油、气、水井和油、水泵站采样方法》四项标准的要求及采油厂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采油厂《油井取样及含水率测定方法》。本方法与以上四项标准相比增添内容如下: 1、第3章---仪器、试剂与材料3.1条强调天平(含电子称)精度必须要达到0.1g,并定期检定;对测试环境、测试对象作出了规定,对测试人员作出了相应要求;仪器与材料中增加了冰箱,增加了190#溶剂油。 2、第4章---现场取样及运输补充完善了计量间取样、取样点和方法以及高含水井取样量的要求。 3、第5章—测定步骤对样品中乳化油量多的情况、少的情况和不足以取样的情况分别作了要求;对称量及精度、蒸馏的停止时间进行了明确要求;样品称量过程中增加了对搅棒的称量,增加了接收器内液面不规则情况下读数方法。 4、第八章——增加了对测试精确度的要求。

油井取样及含水率测定方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孤岛采油厂油井取样、化验分析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油井含水率的测试。 2 原理 在回流的条件下,将试样和不溶于水的溶剂混合加热,样品中的水分同时被加热蒸发。蒸发后的油水混合气体在冷凝管中被冷却回流到接收器中,由于油、水互不相溶,且水的密度大于原油和溶剂密度,水沉降在接受器的刻度管中,溶剂则返回到蒸馏烧瓶,因此冷凝液在接收器中分离成明显的上(油)、下(水)两层,计算乳化油含水。根据称量出的游离水最终计算出试样总含水率。 3 基本要求 3.1 环境 本标准对环境的要求按孤岛采油厂《油藏经营管理区及科研系统管理制度及工作标准》《4.化验室现场管理》要求执行。 3.2人员 3.2.1化验员应持证上岗。 3.2.2化验员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3.2.3化验员应观察周边环境和设备运行状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化验操作。 3.3仪器与材料 3.3.1称量工具: 1g~2000g与0.1g~600g电子天平两台,或满足量程的其他天平。天平需定期检定,鉴定周期为一年,如有明显偏差应及时鉴定; 3.3.2蒸馏烧瓶:1000mL,磨口圆底玻璃蒸馏烧瓶; 3.3.3冷凝管:400mm长的直管式冷凝管; 3.3.4接收器:15mL刻度接收器,1.0mL以下20等分刻度,1.0mL~15mL之间每分度0.2mL,接收器需定期检定,鉴定周期为36个月;

常用原油含水率测试方法

常用原油含水率测试方法 1、原油含水率静态测试方法分析 原油含水率静态测试方法是通过人工取样后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实现油水分离后计算原油含水率。目前主要的静态测试方法有蒸馏法、电脱法、卡尔·费休法。 1.1、蒸馏法 蒸馏法的测试原理是通过加热原油将油和水分离,分别测试原油质量以及蒸发出的水分质量,并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蒸馏法的测试过程是在原油中加入与水不相溶的溶剂,在原油与溶剂混合以后并开始回流的条件下加热,此时原油、水分和溶剂在沸腾状态时会一起蒸发出来,溶剂因沸点最低第一个被气化,之后水分通过冷凝管进入水分接收器中,通过水分接收器的刻度读出水分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原油含水率。图1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最初实验室通常采用蒸馏法测试原油含水率,但石油生产行业主要根据《原油水含量测定法一蒸馏法》(GB/T8929-1988)来测试,石油加工行业则按《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一蒸馏法》(GB/T260-1988)测试。GB/T8929-1988使用有较大毒性的二甲苯做溶剂,对操作人员危害大,同时也污染样品和环境;GB/T260-1988则以直馏汽油80℃以上的馏分做溶剂,尽管毒性不大,但是测试的结果误差太大。 1.2电脱法 电脱法的测试原理是通过高压电场,利用电破乳技术使油水分离,来测试原油的含水率。这种方法适合一些仪器的设计开发,例如Dst-III石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电脱法的分析液量大、分析速度快,操

作简单、无“二次采样”误差以及安全可靠等优点使其备受青睐。但是电脱法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在脱水过程中,油样需要加温,易使原油剧烈沸腾而外溢,与带电的内、外电极裸露的金属部分触碰,易引起电击危险。图2为原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图2 原油含水电脱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1.3卡尔·费休法 卡尔·费休法是实验室中标准的微量水分测试方法,对于有机液体,是国际国标方法《原油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GB/T 11146-2009 )。它的测试原理是利用含碘、二氧化硫、吡啶及无水甲醇溶液(通常称为卡尔·费休溶液)与试样中的水进行定量反应,根据滴定过程中消耗的卡氏试剂的量,计算原油的含水率。卡尔·费休法是有水

界限含水率试验

二、界限含水率实验(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实验目的 测定粘性土的液限L ω和塑限P ω,并由此计算塑性指数Ip 。 (二)实验原理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根据圆锥仪的圆锥入土深度与其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具有线性关系的特性来进行的。利用圆锥质量为76g 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其关系直线图,在图上查得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 所对应得含水率即为液限,查得圆锥下沉深度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三)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附图1)有电磁吸锥、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 ,锥角30°,试样杯等; 2.天平:称量200g ,分度值0.01g ; 3.其它:调土刀、不锈钢杯、凡士林、称量盒、烘箱等。 (四)操作步骤 1.土样制备:当采用风干土样时,取通过0.5mm 筛的代表性土样约200g ,分成三份,分别放入不锈钢杯中,加入不同数量的水,然后按下沉深度约为4~5mm ,9~11mm ,15~17mm 范围制备不同稠度的试样(对于高岭土,含水率分别约为50%,75%,90%)。 2.装土入杯:将制备的试样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用刮土刀刮平表面,然后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 3.接通电源:在圆锥仪锥尖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测读深度:调整升降座,使锥尖刚好与试样面接触,切断电源使电磁铁失磁,圆锥仪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秒钟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5.测含水率:取出试样杯,测定试样的含水率。重复以上步骤,测定另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公式 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 100w s m m ω= ? 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实验相同。 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连一直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实验。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 3.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4.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塑性指数 (七)讨论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测定方法

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等 测定方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土壤含水量(含水率)测定 采用酒精燃烧法测定。 操作步聚: (1)取小铝盒若干,洗净后烘干,用天平称出每—铝盒重量(逐一标量记录) (2)在标准地内挖土壤剖面,分20cm 一层。在分层的土壤剖面上用铝盒自下而上刮一层土(约半盒、注意避开根系和石砾等杂物),马上称重(得出湿土重十铝盒重) (3)倒入酒精8-12ml ,振荡铝盒使与土壤混合均匀(如土壤很湿要用小刀拌匀成泥 浆),点燃酒精,在火焰将熄灭时,用小刀轻拔土壤,使其充分燃烧,烧完后再加入3~4ml 进行第二次燃烧(如土壤粘重、含水量较大,再加入2~3ml 酒精进行第三次燃烧)。 冷却后,马上称出重量(得干土重十盒重)。每层重复三次。 (4)土壤含水量及现有贮水量计算 ①土壤含水量(重量)=%重 (干土重+盒重)-盒干土重+盒重)(湿土重+盒重)-(100? =水分重/干土重×l00% ②土壤含水量(体积)=)()容重(土壤含水量(重量%)33 g/cm 1g/cm ? =%土壤体积 水分体积100? (注:水的容重一般取lg /cm 3) 2.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采用环刀法 操作步聚: (1)首先量取环刀的高度和内径,计算出其容积(标记、做好记录): V =πr 2H 式中:V —环刀体积(cm 3)

R —环刀内半径(cm) H —环刀高度(cm) 将环刀在天平上称重(做好标记、记录)。 (2)选择标准地,在测定地点做一平台(山地),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按20cm —层),每层设三个重复。 (3)打入环刀(一定要垂直打入,且不能晃动),待土壤至环刀下沿齐平时,在环刀上垫—滤纸层后把盖盖好,挖出环刀,用刀削平底部土壤,垫好滤纸,盖好下盖。迅速称重(得:自然土重十环刀重) (注:第(3)步测完后马上测定该层土壤含水量,见土壤含水量测定)可测出土壤容重。 (4) 将环刀样品带回室内,拿掉上盖(保留滤纸)。将环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2—3mm 水层,随水减少,逐渐加水,保持此水层)。大约2小时左右(人不能离开)至土层滤纸一湿,取出环刀(用滤纸吸干)盖好上盖马上称重(得:经浸水2小时左右带土环刀重)。然后放回原处,每隔l 小时取出反复称重,直到恒重,可测出土壤毛管孔隙度。 (5)将环刀土样继续放入盛水容器中,往容器加水至水面与环刀上层齐平。净置6小时后取出环刀。稍置10秒钟。使多余水流出,用干布将环刀擦干后称重。(得:浸水6小时带土环刀重),然后再将环刀放回容器中,放置4~5小时后,再次称重,直到恒重。可测得土壤总孔隙度。 (6)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计算 ①环刀内干土重(g)=1 g +土壤含水量(重量%))-环刀重((自然土重+环刀重) ②土壤容重(g/cm 3)=) 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 3cm g ③土壤毛管孔隙度(容积) =%)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环刀重(小时左右带土环刀重(吸水100cm g g g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