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

天气和气候

课 题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以及卫星云图。

3.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中的影响。

重 点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

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67——P.69,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教材“天气”和“气候”两部分内容,完成下表:

2.根据68页图4—2卫星云图的颜色可以粗略判别天气状况:

白色表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 ,下雨的可能性 ; 绿色表示 ; 蓝色表示 。

3.天气预报播报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4.结合图4—3,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5.根据69页“阅读”, 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 越大,空气污染越 。

说出: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根据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辨别下列词语或诗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

天气

气候

概 念

区别 时间长短 稳 定 性

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冬冷夏热:电闪雷鸣:

醴陵年平均气温18℃左右: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楼一夜听春雨:昨夜西风凋碧玉:

东边日出西边雨: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专题二: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沙、哈尔滨某两日天气情况。

2014年11月26日 2014年11月27日

长沙:︱ 12~16℃ 13~16℃

哈尔滨:—8~7℃—14~—4℃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机动车尾气排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烟尘及扬尘为主要来源,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体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PM2.5数值越高,代表大气污染越严重。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将再次出现轻到中度霾,部分地区重度霾。河北已启动重污染天气的II级应急响应,石家庄、保定等6市实施车辆限行。

1.2014年11月26日,长沙的天气状况是:

哈尔滨的天气状况是:

2.长沙某公司因工作需要,近两日外派员工到哈尔滨学习,受天气影响,去

哈尔滨的员工要携带哪些必需品?

A短袖衬衣 B羽绒服 C凉鞋 D防晒霜 E雨伞

3.当PM2.5浓度过高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在公路旁晨练

B.外出活动时尽量带上防护口罩

C.开车时要尽量保持车距

D.督促施工单位控制扬尘

4.根据材料二,想一想哪些做法可以降低PM2.5浓度,请把这些做法写下来:

三、展示提升

四、总结归纳

五、训练巩固

完成《地理基础训练》第41——42页。

教学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温

气温 七年级地理教案 气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天气、气候、气温、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气温测定的基本方法;掌握大气的受热及海陆受热的差异等原理。 2.通过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大气热状况的方法。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天气、气候、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大气受热原理,难点是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气候现象。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①日平均气温;②×地×月日平均气温统计表;③大气受热示意图。 实验(可选作):沙与水的受热与冷却。用具:两个聚光灯(或台灯)配200瓦灯泡,两个玻璃器皿、水、沙土、温度计、计时器。 教学提纲

气温 ●一、天气与气候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 1.气温与气温测定 2.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三、大气的受热原理和气温的垂直变化 ●四、水陆受热的不同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我们日常听到的“天气预报”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气温、阴晴、风力等。) 天气预报是预报每天的天气状况,与我们说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呢? [指导同学阅读] 读教科书第41页,做练习“想一想” [教师总结]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某地区的大气状况。但时间长短不同。天 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如阴晴、冷热。气候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和综合。 我们研究和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认识。今天先来讲述气温。

气温(板书) ●一、天气与气候(板书)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板书) 你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是怎么测定的? 1.气温与气温测定 [教师讲述] 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大气的冷与热,也就是说,大气是有温度的。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如4℃读作四摄氏度,-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提问] 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现在我们来测一下教室内温度。(教师教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并叫几个同学读出教室内气温数值。) [教师讲述] 由于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所以要多次观测气温,才能知道气温的状况。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三次:一般在北京时间7时、13时、19时。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 过渡在描述气温状况时,经常要用的是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2.平均气温和气温极值 [展示投影片] 日平均气温(教材第42页图4.3)。

七年级地理上册天气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一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咼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的语言,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5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天气对生产、 生活的彫响. 2?初步识读卫星云图,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汽图。 3?结合自身体会,说出获取天气信息的常用途径,培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会阅读城市空气质壘日报,能够结合生活体验并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壘 的影响,培养保 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激趣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视频、天气预报拼图 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3、点题:天气和我们生活息 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 话题。 1、天气的泄义及特点 第1节天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1、预设话题:最近天气怎 样? 观看视频,了解天气情 况。 激趣导 学 校园天 气预报,形式 活泼生动, 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自主学 习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 气?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时标出主 要概念。 阅读教材P56内容,找岀 天气左义,并在课文中标 出。 明确天气的 概念

说一说:看到下列图片你想到的有关天气 衔接过 正是因为天气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我 承转 日常生活中你经历过的的天气有那些呢? 天气 与 生活 自主学 习 展示图片. 提 醒学生用 描述天气的 词语回答。 变抽象为 形象,增加 课堂学习兴 趣。 引导学生 准确描述天 气。 思路归 知道一些常 用描述天气 的词语 合作与 交流 探究思 考 链接生活:总结天气特点 1、 举例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 变就变”,“天有不测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这些我 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俗 语.都说岀了天气的什么特 点呢? 补充: “淸早起海云,风雨霎时 临” “东风急,备斗笠”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 停。” 2、 联「系当天上课前后短时 间 内天气的变化的具体情况 分析。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 说明 了什么现象?(同一时 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也可能不 同) 1、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形容天气的 俗语,说岀了天气具有什 么特点? 2、总结填表 「名称 特点 变化 情况 (快 慢〉 时间 (长 % 短) 天气 短 思考:“东边日出西边 雨”说出了天气还具有有 什么特点? 联系生 活,激发学 生兴趣感知 天气要素“ 帮助学生正 确理解什么 是天气。 教师还 可以补充一 些有意思 的,能体现 天气特点的 俗语,作为 下一教学环 节的铺垫。 以表格 总结,便于 第4课学习 完气候概念 时以表格形 式对比,前 后知 识呼 应。 明确天气的 另一特点。 阴睛、风雨、冷热等都是我们形容天气的词语。 (学案一、第1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19天气和气候教案2苏教版

19.天气和气候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 科学探究: 1.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 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 2.生:天气。 3.师: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教师板书课题)。

4.师:同学们,请你睁开睿智的双眼,带上一颗敏锐的心,拿起一只精妙的笔一起踏上我们的气象之旅(课件出示动图:气象卫星和卫星云图)。首先,我要用一段视频打开我们这扇气象之旅的大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并把从中获取的天气信息记录下来(播放天气预报)。 5.生:我们从天气预报中获得了未来3天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变化情况。 6.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过渡:同学们,天气在一定的地区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天气的规律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应对天气灾害对人类活动景响的能力,并及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调整。下面,我们一起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发现气候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以天气预报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感知,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气候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知道气候是说什么 1.师:同学们,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3种气候特点的图片)。 2.生:“四季如春”就是四个季节都象春天一样……“常年炎热”是指每年天气都很热,常年高温……“四季分明”是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 3.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生活的地方属于哪种情况。 4.生:四季如春…… 5.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气候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 6.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7.生:天气时间短,变化无规律,很不稳定;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比较稳定。 8.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引导梳理,课件出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对比表格图片。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气候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我们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气候特点。 [设计意图]:以家乡的天气情况入手,引导出气候的概念,强化对四季气候特征的认识。 三、阅读与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1.师:课件出示两地区气象数据图片,并做读图引导(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一、学情分析: 1. 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 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准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实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6.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天气特征;气温的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看懂天气图;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原因;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导学问题 1.天气及其影响 (1).描述天气的主要因素是、、 (2).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3).天气对生产、生活、交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学会举例说明。 (4).天气预报一般从一天中的哪些方面描述?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读图3.4,理解下列概念:降水概率、气温、阴天、晴天、风向、风力以及风级的表示法 (2).读图3.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3).读图3.6,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阅读第一段正文: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

健康有害。 (2).读图3.9,空气的污染指数为51~100,则空气质量级别是,空气质量状况是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4.气温与我们 (1).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气温对我们生产、生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影响 5.气温的变化 (1).读正文及图3.12: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是指。 (2).读正文及图3.13气温年变化是指:,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是指。 (3).回想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本步骤。 6.气温的分布 (1).读图3.15,低温中心是指,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3).阅读正文及图3.16、3.17,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 ①、; ②、; ③、;(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下列说法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

《世界的气候》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参与意识较弱。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真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了本节教学。具体反思如下: 首先,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大家熟悉的当天的天

气预报回忆天气特点及描述方式,然后利用对比方法引出气候这一概念。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及组成要素,就是利用学生对家乡灵石的气候描述突破的。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对比地中海气候特点和家乡气候特点,了解山西省气候特点优势,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读图方法掌握的很好,因此在分析气候类型分布时,指导的少一些,结果在寻找亚欧大陆西部、中部、东部的气候类型时有些乱,分不清大陆西部、大陆东部。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我在学生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时花费时间稍多,稍有些啰嗦,比如学生读图时就应该提醒填表格,结果有些窝工,导致后面利用气候直方图描述气候特点这部分教学时间有 些紧。本应由学生分析气候特点的,结果集体回答,不能对个别学生进行检测。尤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阅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四季的天气》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 3.四季的天气 教学目标: 1.体会四季天气的不同,了解每个季节典型的天气特征。 2.阅读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了解其中相关气象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和物候现象。 难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PPT。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描述秋天的天气,导入新课(5min) 师:小朋友们,中秋节刚过,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秋天!(板书:秋天) 师:那你能结合前面学过的描述天气的方法,思考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描述秋天的天气吗?生:日期、阳光(贴板书)、雨水(贴板书)、气温(贴板书)、风(贴板书) 师:说的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交流讨论2分钟,从这几个方面用句子来描述秋天的天气。 生:秋天天气凉快了,雨水少了,太阳光没有那么刺眼了,风变得凉爽了。 师:你们真会观察,描述得也比较(很)准确!的确,秋天的天气变凉了,在科学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22℃时,就表示秋天到了。 师:一年之中还有哪些季节呢? 生:冬天(贴板书)、春天(贴板书)、夏天(贴板书)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四季的天气”。 二、描述其他季节的天气。(8min) 1.分组讨论天气 师:秋天的天气变凉了,那春天、夏天、冬天的天气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分组来说说你们的感受,第1,2大组为春天组,第3大组为夏天组,第4大组为冬天组。 老师在活动单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描述四季天气的句子。请小朋友们先轻轻地读一读,再小声地讨论一下,最后勾选出属于你们组季节的句子。

生:(讨论并勾选)。 师:冬天组的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提醒学生把字说出来,而不是哪个方框打钩,投影活动记录单) 生: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太阳光比较微弱,西北风呼呼地吹,有时会有漫天大雪。 师:冬天组的同学,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赞同 师:你们真聪明!冬天的天气变得寒冷了(板书:寒)。 师:春天组的同学呢? 生:我们组觉得春天的天气是:天气变暖和了,太阳光很温暖,下起了绵绵细雨,风没有那么刺骨了。 师:春天组的同学,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赞同。 师:是呀,春天的天气变暖了(板书:暖),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师:夏天组的同学也上来分享一下吧! 生:夏天的天气十分炎热,太阳热辣辣的,风也热热的。有时刮台风,有时天空电闪雷鸣,下起了雷雨。 师:说得真好!的确,夏天的天气十分炎热(板书:热)。小朋友真是小小观察家,善于发现每个季节的特点。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四季服装PPT),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在不同的季节变化自己的着装? 生:因为不同季节的天气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了? 生: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师:我们无锡就拥有这样四季分明的天气。 三、描述不同季节里人们的活动(8min) 1.四季里喜欢做的事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喜欢做什么事呢? 生:(小朋友自由发言) 师:四季天气给了我们四季不同的乐趣。 2. 四季农事 师:谁知道在不同的季节里,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 生:指名发言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文档 (4)】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 气和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 的天气图。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 (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 (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多变的天气,及天气预报,教材紧贴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重点,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阅读分析天气预报图,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所以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前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作好记录,多渠道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趣闻、谚语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的活动和交流中,升化对天气及其影响的学习和理解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采用形象记忆法、联系比较法、动手绘图等方法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借助多媒体读懂卫星云图,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活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体现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用的地理。 在师生的共同交流、学习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有成功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上处理过于仓促,没有及时给学生指导,部分学生在判断上不够灵活和准确。

授课中我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没有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这方面还需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足够的能力灵活地驾驭课堂。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想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应善于抓住活动的本质,在活动之余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作用,有利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学得到提高。 多变的天气的教学反思【2】 0月22日,跟岗学习的第8天,在工作室的安排下,我上了汇报课《多变的天气》,与曾雪飞老师同课异构。天气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学生能够感性认识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导入还是很好把握的。我认为我导入用的视频《天气与战争》还是挺有震撼力的,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本节课我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趣味化,创造了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采用分组竞赛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018~2019学年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四季的天气》教案

第三课《四季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四季天气的不同,了解每个季节典型的天气特征。 2.阅读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了解其中相关气象信息。 【教学重点】 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和物候特征现象。 【教学难点】 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四季动植物图片卡1套,二十四节气图1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min) 1.播放关于秋天气候的视频并请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描述天气的方法思考如何描述秋天的天气。 2.下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描述秋天的天气的句子,要叙述完整的句子,如秋天的天气凉快了。 生:秋天天气凉爽了。秋天雨水少了。秋天太阳光没那么强烈了。 3.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大家平时都是热爱自然细心观察的同学,发现了秋天的天气的特点。那么秋天后面是什么季节呢? 生:冬天。 4.对了。冬天过后呢? 生:春天。 5.春天过后呢? 生:夏天。 6.夏天过后呢? 生:秋天。 二、描述四季的天气(10min) 1.(板书:四季的天气、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四季的天气”。四季轮回,一年一年周而复始。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其他季节吗?我们从秋天的下一个季节冬天开始。(出示冬天的相关图片作为提示) 生:天气十分寒冷。冬天会下雪。太阳光十分微弱。 2.同学们都是小小观察家,善于发现季节的特点。那么春天呢?(出示春天的相关图片作为提示) 生:天气变得暖和了。春雨连绵,一直下着。太阳光照在身上暖暖地。 3.是啊,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夏天呢?(出示夏天的相关图片作为提示) 生:天气变得炎热。夏天会下雷阵雨。太阳光很强烈。 4.对了,大家对四季的描述非常准确。谁能分别用一个词描述四个季节的气候特点呢?(出示四季气候特点的图片提示)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doc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教材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首先是如何读懂等温线图,教材以图文结合,说图析图的方式,解读等温线图中气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然后是如何应用教材设计了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的活动式课文,以完成课程标准中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这个活动式课文的目的,一是巩固读图方法,即让学生练习前面学到的阅读等温线图的一般方法;另一个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气温分布图來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以验证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气温的变化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打下基础。 本节课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本节课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些知识如果进行传统的教学形式授课会显得

非常单调、乏味。因此,教学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并且通过对比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如下处理。整堂课的设计以三个活动为主题,以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将课堂内容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意图让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以图片、对比、问题和实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积极思考,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优势: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以中铁校园里不同季节的树木、学生不同季节的校服引入,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课堂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三个活动始终贯穿、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解析

天气与气候 卧龙山街道中学陆琳英 【课程标准】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常运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学,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复习等。 【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快速记忆等方式。【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要求学生齐读) 江汉春风起,冰雪昨夜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以上诗句的描述与什么有关?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板书课题,出示复习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天气与气候这一章有哪些知识要点吗?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

要求:1、根据课本及提纲(助学中的自主建构)课前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2、快速抢答,夯实基础。 【闭卷自查】 第一节: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_____________、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 (2)掌握59页天气符号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_____里,距地面_____________米 2、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_____________小时左右(14时);最低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计算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 海洋上_____________月最高,_____________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 高温中心___________,低温中心_________、等温线密集处温差__、等温线稀疏处温差_____。 天 气与气 候 形成气候的 主要因素 世界气 候 及其分 降水的变 化 气温的变化 天气与生活

《天气预报》的教学反思

《天气预报》的教学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weather forecast

《天气预报》的教学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地理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天气预报》〉这部分知识属于初一地理《中国的气候》中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 我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践出发,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联系实际,将生活融入课堂。 这节课,我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感受的天气情况作为 切入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今天天气情况进行描述,经过 教师的引导启发从而得出天气的概念将生活带入课堂,让学生感 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实效性 我根据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 排教学内容。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 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 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和体验来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而标志着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

完成。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把教学中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图像、图形、符号、声音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辨别卫星云图、识别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图,即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后我还发现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加以完善,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 总之,总结经验是为了学会教学,通过以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业务技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