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

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
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 导语:很多人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这种情况还不是很了解,的确,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现在还不是很高,但是也有和别人出现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症状表 很多人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这种情况还不是很了解,的确,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现在还不是很高,但是也有和别人出现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症状表现,这种疾病尽早治疗非常重要,可能我们大家对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吧。 1.轻度脑病因为不留下后遗症通常不需要治疗,中重度脑病的治疗疗程也取决于治疗的效果和患儿的表现,对于没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和体征的婴儿不需要连续几个月的静脉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对于有脑损伤后遗症表现的婴儿,例如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的婴儿,也应该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而营养脑细胞药物的疗效不能确定,这在国际上也是有争议的,因此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康复上。 2.孩子若好出身、易惊,可能是缺钙早期表现或是神经系统兴奋的表现。多晒太阳或是服用维生素D软胶丸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病,近期可来医院给孩子做一个系统检查,毕竟有缺氧的病史,不能大意,我们到时结合孩子的表现,根据具体情况看是需要定期随访还是需要治疗,要是发育迟缓,应用营养脑细胞药物只是一方面,还需要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到时挂儿童保健科的号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大家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尽快治愈我们出现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尽快进行治疗,不能耽误病情治疗的黄金阶段,对于我们的康复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脑缺血损伤及药物的干预作用答案

脑缺血损伤及药物的干预作用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脑缺血病理损伤的病理机制是e A.离子平衡紊乱 B.细胞内钙超载 C.脑组织炎性损伤 D.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 E.以上均是 2.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途径,如一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Bcl-x),将存活或凋亡信号从胞外传递到胞内,再通过特定的信号途径,调控细胞凋亡进程。(a ) A.正确 B.错误 3.脑缺血急性期,通过诱发和促进炎症、细胞毒性反应及多种凋亡途径 加剧损伤;后期则发挥保护性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4.S100B蛋白:高浓度特异地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细胞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细胞出现水肿、变性和坏死,脑脊液和血浆中 S100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成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a) A.正确 B.错误 5.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抑制剂是a

A.银杏苦内酯B B.阿斯匹林 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D.水蛭素 E.肝素 6.白细胞介素IL-3:(d ) A.正常时脑内只少量表达IL-1β,缺血后表达明显增加,高浓度的 IL-1β 参与了神经元损伤以及白细胞的粘附和浸润B.缺血后脑内IL-6表达明显增加,其作用是诱导缺血区B细胞、 T细胞分化,增强免疫反应,引起缺血性脑损伤C.脑缺血后IL-8表达增加,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损伤中起枢纽作用。D.在脑缺血中主要发挥神经保护作用E.能有效地抑制T细胞、B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抑制免疫应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7.血管性痴呆药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是d A.脑梗塞范围减少 B.肌张力增强 C.脑水肿减轻 D.记忆能力增强 E.平衡能力增强 8.血管性痴呆在欧洲和美国等国家是仅次于AD的第二位最常见的痴呆原因,患病率在0.9%和3.0%之间,约占痴呆的10%-50%。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约为 1.1%-3.0%。( a) A.正确 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补阳还五汤包含有( abcd)

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临床问题的解答 提问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段涛教授 解答者: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陈超教授 1、段涛教授:在产科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胎儿产前和产时缺氧的情况,胎儿娩出后如果Apgar 评分正常,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出现Apgar评分低,新生儿窒息的情况,问题就复杂了。大家共同担心的问题是孩子以后智力发育会不会受影响。Apgar评分低的孩子去做B 超或CT检查时,经常会得到一个诊断,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即使新生儿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时,也会被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面对这个诊断,家长和产科医生都非常担心和困惑,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陈超教授: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产期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发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脑发育未成熟,代偿能力较差,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伤,尤其是缺氧缺血等因素。近年我国HIE的发生率有了一些变化,在城市由于围产期保健和窒息复苏工作做得比较好,HIE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在农村、基层,HIE发生率仍然比较高。由于HIE的后遗症多为智力障碍、癫痫、脑瘫等严重问题,医生、家长、社会对HIE非常重视,也非常担心,产科和新生儿科医生的压力都非常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担心和压力,在HIE临床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过度诊断和治疗的倾向。 2、段涛教授:请您介绍一下造成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陈超教授:引起新生儿缺氧或/和缺血的各种疾病都可能是HIE的病因,其中围产期窒息最为常见,在HIE病因中产前和产时窒息分别占50%和40%,出生后的原因约占10%。引起缺氧的病因有;围产期窒息、反复呼吸暂停、各种严重呼吸道疾病等。缺血的病因有:心跳呼吸骤停、大量失血、休克、重度心力衰竭等。 在HIE病因中围产期窒息最为重要,但争议最多,主要问题在于对窒息的评判还没有统一。 pgar评分,只要Apgar评分≤7分就可以诊断新生儿窒息,并没有参考脐血pH值。对早产儿窒息也套用与足月儿相同的评分标准,但早产儿Apgar评分受多种因素影响,结果往往不准确。发达国家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非常严格,必须是5分钟的Apgar评分,还要脐血pH值。因此,我国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比较宽,将一些没有窒息者也诊断窒息。 在导致新生儿HIE的病因中,农村郊区病人的主要问题是围产期保健制度不完善,出生时窒息复苏没有做好,及家庭接生等问题。城市病人的主要问题是孕妇合并疾病,发生产科合并症,影响胎儿和新生儿。 3、段涛教授:新生儿HIE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基础是什么? 陈超教授:由于HIE的严重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对HIE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使我们对HIE有了更多的认识,目前认为HIE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脑缺氧缺血时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机制

清除率是碱性尿时的!"#倍$尿流量大时对美金胺的清除率高%提示应用美金胺时$尽量避免能够改变尿液&’值的一些饮食习惯$ 可更好发挥其治疗效应$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鉴于美金胺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已 在欧洲广泛应用),余年$罕见副作用报道()-+$ 同时$美金胺作为低亲和力的非竞争性./01受体拮抗剂$又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对今后作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无疑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对美金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仅限于成年动物实验和成人的临床实验$有关美金胺对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毒副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美金胺在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损伤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美金胺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必将有所突破% ( 参考文献+()+ 122345678$9:;65<267=$/>22670$?@A B C ./0176:6&D E 7:;474:D 675F 4D 5E G 4G H I J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小鼠模型详细步骤及说明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小鼠模型详细步骤及说明原型物种人 来源低氧导致的脑损伤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 小鼠,雄性,6~8周 实验分组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药物组,每组15只实验周期4~6w 建模方法将实验动物置于可视恒压舱内,并持续注入流量为5L/min的低氧气体(8%O2及92%N2),每次90min。每周干预1~3次,干预周期为3周。 应用疾病模型 模型评价 Morris水迷宫实验所有组别,于12周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试验分为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 1. 定位航行实验:小鼠连续接受5天的训练,每天4次,每次时间间隔 30min,记录下小鼠从4个入水点和入水并找到平台所需要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4次潜伏期的平均成绩作为当日的最终结果进入到最后统计。 2. 空间探索实验:实验的第6天,撤去平台,从距离平台的最远端入水后,将小鼠放入水中,记录下30s内小鼠的游泳轨迹,并观察分析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以及它的穿越平台的次数。

行为学结束后,将各组小鼠摘取全脑,冰上剥去小脑,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用于病理学检测。 1. 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海马区和皮层去Aβ淀粉样斑块染色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计数6个视野下每组小鼠同一部位的阳性斑块数量,作统计分析。 2. Thiolain S染色 石蜡白片用Tholain S荧光染料染色,染色检测海马区以及皮层区Aβ淀粉样斑块(绿色荧光)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计数6个视野下每组小鼠同一部位的阳性斑块数量,作统计分析。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缺氧诱导因子-1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研究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研究进展 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缺氧感受因子。它作为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脑缺血缺氧状态下,可激活100多种缺氧反应性基因表达,对脑缺血缺氧后微血管的再生、神经元的能量代谢、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调控起到重要作用。但最近又发现,HIF-1是介导脑缺血缺氧后炎症损伤的关键因子,同时参与脑缺血缺氧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对近5年来国内外HIF-1与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脑缺氧缺血性损伤;缺氧反应性基因 1 HIF-1的结构特征及基因定位 HIF-1于1992年由Semenza在缺氧诱导的Hep3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1]。它包括120kD的亚基和91-94kD的β亚基,主要以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二者均属碱性螺旋-环-螺旋-Per-ARNT-Sim(bHLH-PAS)超家族成员,β亚基为组成型表达。HIF-1 的N 端具有bHLH和PAS区域,bHLH 区和DNA 结合,PAS 区则与HIF-1 形成二聚体,共同构成HIF-1 的DNA 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DBD)。HIF-1 C端的2个转录激活区域,分别称为氨基端反式激活区(trans-activation domain-N,TAD-N) 和羧基端反式激活区(trans-activation domain-C,TAD-C)。TAD-C具有募集p300 /CBP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作用,从而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在常氧状态下,该区天门冬酰胺803的羟基化抑制其转录活性,2个转录激活区域之间为抑制结构域,能降低HIF-1的转录活性[4-6]。HIF-l 基因定位于人的14号染色体q21-24区,鼠的12号染色体上,而HIF-1β基因定位于人的1号染色体q21区,鼠的3号染色体上。 2 HIF-1转录活性的调节 在生理状态下,FIH-1(factor inhibiting HIF-1)可以使TAD-C的天门冬酰胺803羟基化,该过程可以阻止HIF-1 与转录共活化因子的结合,但并不影响HIF-1α的稳定性。FIH-1是O2依赖性羟化酶,低氧、铁螯合剂可以降低它的活性,但它的转录不受氧浓度的影响[7]。研究表明,HIF-1 相关位点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也可以调节转录活性,MAPK通路、PI3K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起明显作用。有文献报道ERK、P38激酶在体外可以磷酸化HIF-1 /HIF-2,使用ERK、p38激酶的抑制剂可以降低HIF-1 的转录活性,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磷酸化的HIF-1 与HIF-1 具有更高的亲和性[8];细胞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2,IGF-1/2)介导的磷酸化级联反应也可以影响HIF-1 的转录活性[9]。小分子泛素样修饰物(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可以同时作用于HIF-1 与HIF-1,降低HIF-1的转录活性。在缺氧状态下一氧化氮(NO)可以维持PDHs(prolyl hydroxylase domains)的稳定性,加强HIF-1 的PDHs依赖性降解途径,也有研究表明,NO亚硝基化HIF-1 半胱氨酸800可以提高HIF-1 与转录共激活因子的

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

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它由多种机制共同参与,如炎性反应,钙离子超载,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等。各个环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促进CIRI后脑梗死灶的形成及神经功能的破坏。本文,我们将从CIRI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 标签:CIRI;发病机制;药物研究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残原因。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它在脑血管病中的发病概率最高。患者脑缺血持续一段时间后,虽然供血量恢复,但功能尚未恢复,且并发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为CIRI。CIRI具有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样等特点。CIRI不仅危害患者生命及健康,还会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现今,该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1,2]。故而,研究及探讨疾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 1疾病的发病机制 1.1自由基自由基损伤脑组织多发于缺血再灌注期[3]。①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过多,可造成核酸、蛋白质及脂质的过氧化,破坏机体膜结构,增加膜结构的通透性,促进核酸断裂、线粒体变性及蛋白质降解。氧自由基过多,还可诱导RNA,DNA,氨基酸等物质交联,减低物质活性。缺血时,机体内源性的抗氧化系统常无显著改变,而脂质过氧化物将显著上升,致使机体氧化、过氧化失衡。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促使脂质过氧化过程继续,加重细胞的损伤。②NO自由基它在CIRI发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神经毒性。过量的NO自由基可与超氧阴离子结合,促进DNA氧化,抑制其修复,损伤线粒体,促进机体细胞凋亡。 1.2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EAA)EAA是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4,5]。脑缺血时,EAA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EAA是CIRI的重要环节。EAA 包括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等。脑缺血时,谷氨酸起主要作用。大量谷氨酸激活AMPA 谷氨酸受体,继而激活了磷脂酰肌醇(与Gq蛋白耦联)的信号转导系统,致使细胞的通透性改变,Cl-和Na+大量进入脑细胞,随之,水也被动性的进入细胞,造成脑水肿,最终诱导脑细胞凋亡。 1.3钙离子超载脑缺血时,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缺乏ATP,钙离子泵功能失调,钙离子外流减低。谷氨酸大量释放,NMDA受体被激活,致使钙离子内流。细胞无氧代谢,使产H+增加,促进Na+内流,细胞内高浓度的Na+,激活Ca2+/ Na+交换蛋白,进一步加重钙离子内流。细胞内离子的不均衡分布,将破坏脑细胞防御体系[6,7]。①细胞内Ca2+浓度过高,Ca2+积聚于线粒体,损伤线粒体膜,抑制ATP的合成,继而导致能量合成障碍。②Ca2+可激活C和A2,促进磷脂分解,产生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③Ca2+含量过高,使钙调蛋白含量增加,继而促进弹性蛋白酶、5-羟色胺释放,致使脑

脑缺血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脑缺血损伤与脑保护研究进展 一、概念: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 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 1955年Sewell报道,结扎狗冠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部分动 物立即发生室颤而死亡。 1968年Ames率先报道了脑IRI 1972年Flore 肾IRI 1978年Modry 肺IRI 1981年Greenberg 肠IRI 休克治疗、心肺脑复苏、心绞痛冠脉解痉、心脑血管栓塞再通、心肺旁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外科烧伤植皮、脏器和肢体移植、压脉带休克,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也均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2.脑保护与脑复苏:脑复苏是指脑受缺血缺氧损害后采取治疗措施以减轻中枢神经功 能障碍的措施;而脑保护是在脑缺血损伤发生前给予的保护措施,二者是不同的概 念,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二、脑缺血损伤的产生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一)有关的解剖和生理知识 正常人的颅腔容积几乎不可改变,它是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的容积之和,其中任一容积增加均会引起颅内压升高。 正常的脑血流供应是脑功能保持正常以及结构完整的首要条件。脑是高级神经中枢,重量只占体重的2 ~3 %,但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 ~ 25 %。脑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安静时心脏每搏输出量的1/5进入人脑,但脑组织的氧及A TP的储备很少,脑所需能量的85 ~ 95 %来自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所以大脑尤其是皮层对缺氧的耐受性非常差。一旦脑组织完全阻断血流,6秒钟内神经元代谢受影响,10 ~ 15秒内意识丧失,2分钟脑电活动停止,几分钟内能量和离子平衡紊乱,

科普 婴儿脑损伤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分类

婴儿脑损伤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分类 早期婴儿脑损伤是指1岁以前,产前产后由于外环境影响而发生的脑组织伤害。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主要不决定于伤害的原因(如宫内窒息、缺氧、感染、中毒和机械性损伤),而是伤害发生在什么样的发育时期。临床表现为脑性瘫痪、智力缺陷和癫痫。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新生儿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积水性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婴儿硬膜下水瘤,蛛网膜囊肿等。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早产儿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很高,多为脑的生发层出血,继发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内出血。一般发生于早产儿生后28天之内。 足月婴儿颅内出血原因是产伤和缺氧缺血性损害。产伤引起颅内出血,按出血部位分,以硬膜下出血最多,以下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基底池出血。分娩时,胎头通过产道,额枕部受到突然的压力,作用在小脑幕和大脑镰的后部,继而引起静脉撕裂,形成硬膜下血肿。 二、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全部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害。常见原因有:长时间严重的低血压、心跳骤停后复苏、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中毒。早产儿可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体重越小,发生本病的机会越多,孪生的早产儿又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发生本病的机会也多。 早产儿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不仅表现为脑室旁白质软化,还表现脑室内或脑室旁生发层出血。 足月婴儿,围产期有过窒息,可以有特征性的CT表现。窒息后24~48小时内可以发生严重的弥漫性脑水肿。CT表现弥漫性脑实质密度减低,但是小脑、脑干和基底神经节可保留相对较高密度,而大脑半球密度显著减低。几天以后发生出血性脑皮质坏死,继而出现钙化,最后表现重度脑萎缩。 三、无脑性脑积水畸形或水脑畸形(Hydranencephaly) 本病是胎儿大脑已经形成以后,发生颈内动脉闭塞,以后脑组织萎缩,变成一种边缘性的膜样结构,脑组织全被脑脊液代替。但脑干、小脑、大脑颞叶、枕叶和大脑镰不受影响。若头围较小,CT诊断本病比较容易。如头颅明显增大,则与脑积水不易鉴别。但是脑积水一般表现进行性头围增加,而本病相对是静止的,没有头围增加。脑积水血管造影表现变细但仍存在的血管,鞘内注射造影剂,侧裂内有造影剂充盈,而水脑畸形则不具备这些表现。 四、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孔洞脑,Congenital porencephaly)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 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柳挺,尹金鹏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50以上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从缺血后脑内免疫反应、基因表达、血管活性因子等方面综述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缺血;病理生理 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硬化,高血脂引起的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引起的脑的微循环障碍,都可造成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缺血的发生与发展,使脑产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使认知功能下降,痴呆产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多年来人们对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学说为解释脑缺血机制奠定了基础。 1.脑组织病理学改变 脑缺血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包括皮质萎缩、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变性、白质疏松、胶质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床的改变等。NiJW等[1]报道,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essel occlusion,2VO)后1个月,除部分大鼠皮质和纹状体有一些小梗死灶外,皮质和海马并无大体结构和光镜下神经元脱失改变;4个月时,可见海马CAI区神经元变性,伴胶质细胞活化;7个月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神经元脱失和广泛的变性和皮质萎缩。有报道认为[2],神经元的脱失与细胞凋亡有关,白质的变化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增生活化,少突胶质细胞减少和白质疏松等。Bennett SA 等[3]用 Western印迹法观察到,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术后25周,皮质和海马AB物质沉积增加,且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由神经元向胞外转移有关,说明在无其他致病因子存在时,慢性脑缺血本身即可引发APP 裂解成AB片段,导致细胞外淀粉样蛋白沉积,从而产生一些类似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的病理改变。 2. 与脑内免疫反应的关系 刘之荣等[4]研究了2VO模型对脑内免疫细胞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月缺血区内,小胶质细胞被广泛活化,形态多异,白细胞和T细胞大量入侵缺血区脑实质。这些细胞的活动以皮层明显;海马和白质次之;在血管周围和梗死区显著;在缺血区半暗带,这些细胞高度集聚,说明这些细胞的活动与慢性脑灌注不足致脑损害高度相关。李露斯等 [5]观察,2VO术后1个月,皮层、海马和白质有白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2~4月,浸润的白细胞和T细胞减少,认为慢性脑灌注不足,引起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促进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3. 脑缺血后基因表达[6] 灌注梯度不仅决定半暗带,还决定脑缺血后基因表达的方式,即灌注水平不同。基因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分析原位杂交放射自显影法检测到的基因表达、放射自显影法LCBF及组织梗死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示,缺血的程度决定基因表达的时间、空间分布运用DNA微对列技术,筛查了缺血后数千基因的表达方式。MCAO 2h,再灌注3h后,有两大类基因表达:已知受缺血缺氧调节的基因和最近认为可能与缺血缺氧有关的基因缺血缺氧反应性基因中,有28种表达上调,6种下调,包括有即早期基因、热体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抗氧化酶、营养因子及介导RNA代谢、炎症、细胞信号的基因。新的缺氧缺血相关基因中,

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治疗 什么是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脑缺氧或缺血而形成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意识状态及肌张力变化。 根据病情变化可分为轻、中、重度。轻、中度表现为兴奋或迟钝,肌张力正常或减低。重度可有昏迷、肌张力松软、惊厥频繁等。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学习困难等。 围产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有妊娠高血压或是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良、早产、急产等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主要还是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这种疾病,不仅要及时送医就诊,还需要家长的细心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 无论是什么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一定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这种疾病呢?当然了,宝宝出生时可以让医生做个全身性的检查,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下面这些症状进行判断。 1、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婴幼儿会出现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尖声哭叫,拒绝吃母乳,容易受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意识障碍。新生儿在出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者表现为激惹或嗜睡;重者表现为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3、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4、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5、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6、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710004) 薛荣亮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坏死为主,目前认识的比较清楚,即脑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K+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引起细胞坏死。 近年来认识到半暗带区域于再灌注数天后出现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既包括急性细胞坏死也包括细胞凋亡,对于DND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简述如下: 1.基因活化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有374种基因出现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1.7倍,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到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另外,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而KA受体对缺血敏感性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脑缺血再灌注期间产生大量自由基。其有害作用可概括为:①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②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③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缺血后DND发生。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热休克蛋白是在多种应激原的作用下生成的分子量为7-200KD的蛋白大家族,但研究的较多的是HSP70,有报道称CA1区神经细胞能表达大量的Hsp70mRNA,而脑缺血再灌注后CA1神经细胞Hsp70表达受到严重抑制。此外,Hsp70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并不只出现在预处理之后,许多其它基因的表达水平也相继发生变化。 目前相继有证据发现脑缺血后HSP60 、HSP10、HSP40、HSC70 、hsc70, hsp90, hsp105和trkB均可被诱导产生。 5.线粒体功能障碍 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mRNA的表达紊乱可造成细胞能量产生进行性降低,ATP合成障碍,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再灌注早期免疫反应性减弱,其中在海马CA1区最明显。线

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200032) 邵肖梅 一、HIE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诊断 (一)存在问题:对HIE的诊断标准掌握过宽、不结合临床病史、过份依赖CT,低Apgar评分和/或CT图像的低密度成了HIE的“代言人”。 尽管近年来国内诊断新生儿HIE的标准已经从根据1989年济南和1996年杭州二次会议修订的新生儿HIE 诊断依据过渡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于2004年11月在长沙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的HIE诊断和分度标准,改变了过去普遍存在的对HIE的诊断标准掌握过宽、分度不严、诊断不结合临床表现、过份依赖CT等问题,逐渐与国际接轨。然而在某些基层的医院仍然是以CT的表现作为诊断的标准,特别是放射科医生,他们不论患儿的临床病史,不管孩子作CT检查时的日龄,只要在CT图像上看到比较多的低密度影,就会下“HIE”的诊断,使临床医生十分被动。 (二)HIE的临床规范化诊断标准 经历了明显的窒息的胎儿处于发生HIE或其它器官系统损伤的危险,但是,不是所有的窒息儿都会发生HIE。HIE应当仅仅是当婴儿有脑病的临床表现时才被诊断,也就是说HIE的诊断必须具备新生儿早期的神经学症状(如抑制或惊厥)和患儿曾经经历过严重的窒息事件二方面的证据。因此,临床表现是诊断HIE 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方可确诊。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lmin≤3分,并延续至5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状(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 4.排除电介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它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这个方案是与国际接轨的。由于在某些医院还存在着Apgar评分不够规范的问题,许多新生儿医生反映这个方案的执行存在难度,因此要做好HIE的诊断规范化,必须要产、儿两科的合作,认认真真的评分和详详细细的纪录,才能做到HIE的诊断既不扩大又不漏诊。 (三)影像学在新生儿HIE的辅助诊断价值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诊断HIE,而是为了是明确HIE的神经病理类型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确定有无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对于足月儿来说,MRI是识别HIE的最先进的方法,而颅脑超声则主要适用于早产儿脑损伤如脑室内出血、脑室周白质软化的监测。然而,由于MRI扫描需要时间较长,对镇静的要求较高,在危重新生儿中不能应用,以及医院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等等问题,在我国CT扫描在HIE的辅助诊断中仍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HIE是由缺氧缺血事件所起动并在缺氧缺血后继续进展和演变的病理过程,不同病程阶段CT检查所见会有所不同,仅就生后早期进行的CT扫描有局灶性低密度就确定HIE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是不恰当的,必须通过连续跟踪随访才有价值。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疗法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疗法 一、视觉刺激 视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明显视路损伤或眼底证实有视神经萎缩的,应及早予以适量的瞳孔对光反射刺激,如用手电光照瞳孔使其收缩,闪烁棋盘格;光栅等。二、听觉刺激 听觉系统的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听到声音,听懂声音,理解语言。听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损伤的应及早给予不同的听觉刺激,不仅可使听力增强,也有助于对声音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刺激的方法可用不同的声音及语言,每天给予数小时的刺激直至出现对声音的反应和主动的言语为止。 三、皮肤感觉刺激 皮肤可产生四种基本感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痛觉。皮肤广泛分布的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真皮神经网络,在脑损伤患儿中80%以上存在着皮肤感觉障碍,他不仅影响到患儿的运动能力,同时亦影响到患儿的智力水平。因此必须给予大量的各种不同感觉刺激,如冷热水刺激,软硬毛刷刺激等,从而改善患儿的感觉使之达到正常。 四、前庭运动刺激 近年研究发现以阅读、书写和拼写颠倒的学习障碍为特点的综合症,并非主要在大脑皮层,更主要是在小脑与前庭系统,因此可用婴儿期的摇晃,头低位的旋转,侧滚等方法改善这一系统的功能。 五、爬行训练 爬是行走的基础,也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还有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语言词汇量的增加,眼斜视的矫正。爬行分为匍匐爬、障碍爬、膝手爬,训练时通过在躯干模式床上一定方式及数量的四肢及头颈的被动运动及手掌、脚掌、小腿内侧的摩擦向脑输入信息,旨在促使正确运动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及改善感知觉,是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六、反射口罩(refle mask) 为一种透塑料特制的面罩,按年龄及肺活量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寸。主要作用:(1)增加脑内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2)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3)降低癫痫灶的兴奋性。 七、智力训练 包括:(1)各种视觉符合;(2)各种知识;(3)是非与奖惩。 八、早期听力语言训练 1 . 听力训练包括:(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2)采用简单的音响玩具;(3)采用音乐;(4)分辨不同的声音。 2 发音训练包括:(1)呼吸训练;(2)舌运动训练;(3)口舌运动训练;(4)鼻音训练;(5)声带震动训练;(6)拼音训练;(7)音素训练;(6)四声训练。 3 言语训练

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一、病因: 围产期窒息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凡是造成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障碍使血氧浓度降低者均可造成窒息。由宫内窒息引起者占50%;娩出过程中窒息占40%;先天疾病所致者占10%。 (一)母亲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大出血、心肺疾病、严重贫血或休克等。 (二)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不良或结构异常等。 (三)胎儿因素: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过期产、先天畸型等。 (四)脐带血液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颈等。 (五)分娩过程因素:如滞产、急产、胎位异常,手术或应用麻醉药等。 (六)新生儿疾病:如反复呼吸暂停、RDS、心动过缓、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临床症状 (一)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3,5分钟<6,经抢救10分钟后始有自主呼吸,或需用气管内插管正压呼吸2分钟以上者)。 (二)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三)脑水肿征候是围产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四)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五)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六)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以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HIE的临床症状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最重要,是区别脑病严重程度和后遗症的主要指标。 三、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一)一般治疗: ①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②纠正低血压: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常用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 静脉滴注。 ③供给足够的葡萄糖以满足脑组织能量代谢需要:可按每分钟6-8mg/kg 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