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12)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272)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74)

第七章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安排 (277)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0)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0)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31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2)

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329)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34)

第十四章服务、保修措施 (340)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3)

一、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343)

二、项目经理简历表 (344)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345)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单位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对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特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1.2编制依据

(1)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C05AA17/2);

(2)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和XX瑞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XX 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初步设计》附图(N3066C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

(4)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5)我单位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7)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及本单位环保管理体系文件。

(8)ISO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列标准及本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8)本工程现场和周边的实地踏勘情况。

(9)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0)招标文件对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11)我单位在长期施工中总结出的先进成果、工法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建设条件

(1)建设地点及交通状况

拟选厂址位于XX省XX市XX镇团墩山,离最近的城镇XX4公里。厂址距XX铁路XX站4公里,又有与XX铁路并行的直通公路干线,北去距武汉市城区66公里,南达XX市22公里,相距XX至大冶的铁贺公路400米,可直通黄石市、鄂州市。铁路、公路交通畅通,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2)厂区地形地质

工程所在地地形起伏较大,许多地段地形坡度超过10°,该场地为不均匀地基土。

(3)岩土工程

场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赋存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粘性土层、白垩—第三系细沙岩和志留系泥岩。岩土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如下:

①-1层素填土:层厚0~1.40m,层顶标高36.34~48.84m。由褐黄色、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石,结构松散。

①-2层耕土:层厚0~0.50m,层顶标高37.23~52.19m。褐黄色、棕黄色粘性土组成,含较多植物根系、虫眼,结构松散。

②层粉质粘土:层厚0~1.70m,层顶标高36.73~39.32m。褐黄色,可塑状态。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夹极少量白色粘土,为中等压缩性土。

③层粘土:层厚0~4.50m,层顶标高37.62~48.44m。褐红色、灰黄

色,硬塑状态。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及结核,夹极少量团块状灰白色粘土,为中偏低压缩性土。

④层残坡积粘土:层厚0.50~8.80m,层标高33.04~51.67m。褐黄色、绿黄色,硬塑状态。含少量Fe、Mn质氧化物,含少量团块状灰白色粘土,含少量棱角状泥岩碎块和石英砂岩,为中等压缩性土。

⑤-1层含钙泥岩强化:厚度1.30~11.00m,层顶标高26.04~38.71m。灰黄色,节理、裂隙发育,层面少量Fe、Mn质侵染,呈褐红色。岩芯破碎,呈块状,局部夹粉砂质泥岩。

⑤-2层含钙泥岩中风化:最大揭露厚度 6.00m,层顶标高17.84~

33.79m。绿灰色、灰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30o~70o,层面少量Fe、Mn质侵染、裂隙较发育,倾角30o~70o,层面少量Fe、Mn质侵染,呈褐红色,局部夹砂粉质泥岩和泥灰岩。

⑤-3层含钙泥岩微风化:最大揭露厚度5.5m,层顶标少量高12.04~

20.65m。灰色。节理、裂隙少量发育,倾角65o,层面少量Fe、Mn质侵染,呈褐红色,岩芯完整,呈长柱状,局部夹粉砂质泥岩和泥灰岩。

⑥-1层泥岩强化风:厚度2.00~14.70m,层顶标高35.63~51.07m。灰黄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块状,层面少量Fe质侵染,呈褐红色。

⑥-2层泥岩中风化:最大揭露厚度5.5m,层顶标高26.87~47.37m。黄绿色、绿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倾角70o,层面少量Fe 质侵染,呈褐红色。

(4)水文地质

厂址区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在上部素填土中及低洼地段,受季节控制,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无含水层,无地表迳流与泉水,大气降水一般顺地面坡向流走。

根据水样分析结果,地下水对砼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5)自然环境

工程所在地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258天)、雨量充沛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5℃,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4℃,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29.2℃,极端最低气温-6.2℃,极端最高气温39℃。全年日照时数1879.6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2%,年辐射量为105.3kcal/cm2。年平均风速1.4m/s,年主导风向为N、频率为11.05%,次主导风向为NNE、频率为8.61%。

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653.1mm,最大年降水量1958.3mm,最小年平均降水量1012.0mm。降水集中在4、5、6月,降水量在200mm以上,而3、7、8月降水量也在100mm以上,只有1、12月降水量少,在50mm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206.6mm,最大积雪深度为270mm。

(6)地震设防

根据所在区域内XX市温泉地震站的记载,该地区历史上未见到地震记载。根据XX省有关抗震文件,XX地区为不设防区域。但考虑到处理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建、构筑物拟按6度地震烈度设防。

(7)电源

本工程供电电源引自距本处置中心约3km处的XX镇变电所,供电电压等级为10kV。电源采用架空线路引至处置中心围墙外,再采用电缆埋地

敷设引至处置中心变电所。

为满足本处置中心对电源的要求,需确保二级负荷供电,因此在处置中心设置应急柴油发电机房。

(8)水源及排水

拟建处理场所在的咸安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育,有大小河港70余条,呈东南—西北流向,其中流域面积在3~50km2的有68条,全区河网密度0.4km/km2,湖泊集于西北部。全区河流共分三大水系:淦河水系、高桥河水系与汀泗河水系,分别汇入斧头湖、梁子湖与西凉湖,自然落差较大,如淦河坡度为4.51‰。咸安区水资源总量为8.5亿m3,但由于蓄引水工程有限,可供水能力为1.95亿m3。工程生产与生活用水由XX镇自来水厂铺设专用供水管道供给。

拟建工程项目排水经厂区排水沟排至厂区外的天然排水沟,汇入江夏区屋饶水塘,据现场调查结果,其水域面积为9.8hm2,水深约为2.5m,目前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2.2项目概况

(1)范围

本项目将处理XX省全省的危险废物和XX市辖区内(含XX市、XX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包括医院临床废物;医院废物;废药物、药品)。

(2)内容

危险废物处理规模为2.9万吨/年,内容包括:

1)生产设施:包括物/化处理车间、焚烧处理车间、稳定化/固化车间、

安全塡埋场、废物暂存库、废水处理车间。在生产区预留综合利用车间的场地,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行建设。

2)公用设施:包括总平面布置和进处理处置厂道路、给排水、消防、供配电、通风空调、通信、各单体建筑工程等。

3)辅助设施:包括地磅房、分析化验及试验研究、机修车间、供油、供气(压缩空气)、仪表自动化、综合仓库、洗车设施、停车场、医疗废物冷藏设施等。

4)生活管理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值班宿舍、食堂浴室和门卫等。

5)处理处置厂场地平基一次完成,各车间厂房尽量一次完成,预留将来扩建设施的安装空间。

2.3建设规模

本工程处理规模为2.9万吨/年。具体情况如下:

(1)物/化处理:初期工程处理规模7000t/a,其中废乳化液6000t/a,燃料、涂料废液1000t/a,预留废酸、废碱、含重金属废物处理的场地和含氰废液等剧毒废物处理的场地。

(2)焚烧处理:危险废物(含工业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采用回转窑,焚烧规模10000t/a(30t/d),其中工业废物9000t/a,医疗废物1000t/a。

(3)稳定化/固化车间初始年危险废物处理规模10000t/a(含焚烧车间产生的残渣和飞灰约3000t/a,原生危险废物量为7000t/a),直接进入安全塡埋场的危险废物按2000t/a考虑,安全塡埋场初始年危险废物进场处理量为15800t/a。安全塡埋场的库容和服务年限适当考虑了以后危险废物的增长量的因素。

(4)危险废物储存库、分析检验中心、焚烧处置中心、固化厂、填埋厂、资源回收中心、废水废液处理厂及计量、办公、职工宿舍等附属建筑物。

2.4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做法

(1)焚烧车间:焚烧车间为钢门式刚架/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二层),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焊接H型钢柱/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热轧H型钢吊车梁,屋盖有钢屋架、钢檩条、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有压型钢板和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3466m2。

本车间设有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急冷塔、洗涤塔、布袋除尘器、烟气再热器、引风机和一座45米高烟囱。

(2)物/化处理车间:物化车间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2574m2。

(3)废物暂存库:暂存库为单层钢门式刚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焊接H型钢柱,屋盖为钢屋架、钢檩条、压型钢板,墙体有压型钢板和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建筑面积864m2。事故池为现浇防渗钢筋混凝土结构。

(4)化验试验楼:化验试验楼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882m2。

(5)综合管理楼:综合管理楼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

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1340m2。

(6)单身宿舍及食堂:单身宿舍及食堂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820m2。

(7)废水处理车间:废水处理车间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117m2。

(8)水池、水泵房:水池为现浇防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外壁水泥砂浆抹面刷沥青,外露部分刷外墙涂料;池内壁及底板面水泥砂浆抹面后贴防水卷材。水泵房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48m2。

(9)变配电室:变配电室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216m2。

(10)维修间:维修间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309m2。

(11)门卫:门卫为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人字形坡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39m2。

(12)地磅房:为单层砖混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墙体为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水泥砂浆地面。建筑面积33m2。

(13)稳定化/固化车间:稳定化/固化车间为单层钢门式刚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焊接H型钢柱,屋盖为钢屋架、钢檩条、压型钢板,墙体有压型钢板和烧结多孔砖墙,砖墙抹灰刷涂料。建筑面积1440m2。地坑为现浇防渗钢筋混凝土结构。

(14)填埋场:填埋场主要有调节池、地下水导排、截洪沟(雨水)导排、渗沥液导排、气体导出系统、防渗系统、场平、地下水监测井及封场工程。

(15)总图设施:总图设施包括厂区道路、排水沟、护坡、挡墙、围墙。

2.5安装的主要机电设备

(1)焚烧车间主要有对棍式破碎机、电动单梁抓斗吊车和电动葫芦、皮带给料机、物料提升机和输送机、螺杆输送泵、送风机、除渣机、急冷塔、除尘器、柴油发电机组(550KW)、空压机、余热炉、冷却塔、水泵等。电气设备有动力配电箱、低压配电屏、照明配电箱、现场控制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柜、照明及防雷等。

(2)物/化处理车间主要有各种槽、罐、泵、引风机等。电气设备有动力配电箱、低压配电屏、照明配电箱、现场控制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柜、照明及防雷等。

(3)稳定固化车间、废物暂存库主要有抓斗吊车、搅拌器、筒仓(螺旋输送机、布袋收尘器)、玻璃钢储槽和废水输送泵等。电气设备有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应急电源装置、现场控制箱、自动控制系统、照明及

防雷等。

(4)废水处理车间主要有水泵、风机、气浮池、厢式压滤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等。

(5)综合维修间、车间轻油库主要有油罐、油泵、气门座修磨机、磨气门机、台式钻床、普通车床、牛头刨床、电动单梁起重机、除尘式砂轮机、轮胎拆装机等。电气设备有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照明及防雷等。

(6)10KV变配电室\控制室主要有油浸电力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屏、直流电源屏、照明配电箱等。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本工程将按项目法组织施工,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作风踏实肯干的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对工程施工实施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我们将委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及国家一级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等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下设“四部一室二站”即工程技术部、经营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办公室、质检站、安检站,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综合效益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指挥、管理和控制。各专业安装施工队伍与土建配合必须以土建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合理调配人员组织施工。以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严谨的作风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业主指定的分包单位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3.2施工总体部署及工艺流程

为确保优质高速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本工程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以保证混凝土施工工序能连续进行。

在施工工序安排上将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地组织交叉作业、流水施工。在确保如期交付使用的前提下,形成主体、砌体、安装、装修工程同步施工。

3.2.1总体施工流程

本工程采取以焚烧车间主体结构为先导,其他各车间主体结构适时施工,在主体结构验收完毕后插入砌体结构及装饰工程施工。

机电设备和各种槽罐、管道等安装工程紧随砌体工程按系统逐步插入。各专业之间、各施工作业队之间必须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处理好各自的穿插施工关系。

施工总体流程图

3.2.2施工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进场前期的主要工作。应做好施工人员分批进场及进场教育与培训,机械设备的调配与进场,临时设施的布置,现场道路、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及排水的设置,材料分承包商考查,图纸会审、深化设计、施工计划、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水准点、测量控制点的交接等。

3.2.3结构施工阶段

本阶段以结构施工为先导,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配备足够的模板、架料和设备,合理组织流水施工。安装预留预埋、防水和其他专业管线的敷设施工等将适时插入。

根据设计特点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将以各车间单体工程组织同时施工。

3.2.4安装、装饰施工阶段

(1)安装工程

本工程以焚烧车间的回转窑、余热锅炉、急冷塔、洗涤塔、布袋除尘器等安装工程为主,其他车间的设备安装平行进行,管道施工总体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主管后支管,先预制后安装”的原则,实行平面分区、分楼层、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在专业施工阶段,应本着“电让水、水让风、风让设备”的原则组织施工。配合装饰阶段先进行吊顶内安装施工,为装修及其他专业施工提供作业面,待各专业的安装工程完成后再进行竣工验收前的单体和联合调试。

我们将安装工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预留预埋阶段

在土建结构施工时是机、电、管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阶段。本阶段的工作尤其重要,预留预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后期安装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在本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配合土建专业队,保证及时准确的预留预埋并不延误土建混凝土的浇捣时间。

b、专业施工阶段

本阶段是机、电、管安装工程的关键阶段。施工内容包括各车间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电缆桥架安装和电缆、电线敷设、照明安装,各种管道安装等。管道安装施工顺序可按“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电管让水管,下层让上层”进行。

c、配合阶段

本阶段在室内装饰、吊顶工程开始后进行,主要的施工内容是配合装修进风口、灯具、开关、插座、配电箱、卫生洁具等的安装工作。

d、调试验收阶段

调试验收阶段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必须进行单体调试,整个系统的联调必须在所有安装工作完成后进行。

(2)装饰工程

本工程室内装饰的工序简单,先做墙面及顶面,后做地面、踢脚,室内外的墙面抹灰应在装完门窗及预埋管线后进行;吊顶工程应在通风、水电管线完成安装后进行,卫生间装饰应在做完地面防水层之后进行,首层地面留在最后施工。

按“先主体后装饰,先天棚后地面,先室内后室外”原则,垂直方向上按1F→2F顺序进行施工。

当主体结构验收合格,砌体结构完成一定工作面时装饰开始穿插施工。随时间推移,工程施工重点由主体向装饰、安装转移。籍于装饰工程施工特点,每个楼层楼梯作为临时物流及消防通道。

外墙装饰在砌体工程完成后开始插入。

3.2.5综合调试、竣工收尾阶段

本阶段是工程质量验证的重要阶段,一方面要配合安装专业进行综合调试,同时还须加紧整个工程的收尾、清洁卫生和成品保护,搞好安装及设备调试,加紧各项交工技术资料的整理,确保工程的一次验收成功。

施工过程控制流程图如下:

3.3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1)我单位进场后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能提供的条件,尽快接通现场临时施工用电、用水,以解决生产、生活之需。

2)与业主办理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现场复核及移交后,我单位引测并建立可靠的控制点。

3)主要、必需的施工机械应尽快进场。

4)现场临建设施及时向驻地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办理报建手续,待批复后迅速修建,确保施工人员按时进场。现场临建布置,设备就位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划进行。

5)与驻地派出所、城管、环卫等部门取得联系,办理施工必备的其他有关手续。

6)协调好与周边环境各单位的关系,以利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4)技术准备

1)测量组根据核定的坐标控制点及设计图放线。

2)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全体技术人员阅读施工图,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收集施工图中存在的疑问,以便在图纸会审中得到明确的解决。对设计构思与施工常规相冲突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在图纸会审中与设计方协商取得一致,以便正确施工,实现设计意图。

3)工程技术部提交钢筋加工料表,提出主要材料需用计划。

4)工程技术部编制《项目管理计划》,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通过后颁布实施。该计划呈报业主、现场监理备案。

5)工程技术部针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施工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

6)质检站和安检站完成对进场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质量方针及质量意识的宣贯工作。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废物处置的原则和基本原理 1.危险废物的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的最终安全处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区别对待、分类处置、严格管制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根据不同废物的危害程度与特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对具有特别严重危害性质的危险废物,处置上应比一般废物更为严格并实行特殊控制。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主要危害,又能降低处置费用。 (2)集中处置原则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把推行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作为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和原则。对危险废物实行集中处置,不仅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监督管理,也是有效控制乃至消除危险废物污染危害的重要形式和主要的技术手段。 (3)无害化处置原则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将危害废物与生物圈相隔离,减少有毒有害物质释放进入环境的速度和总量,将其在长期处置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2.危险废物处置的基本原理 危险废物的处置,在设计上采用三道防护屏障组成的多重屏障原理。 (1)废物的屏障系统 根据填埋的危险废物的性质进行预处理,包括固化或惰性化处理,以减轻废物的毒性或减少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密封屏障系统 利用人为的工程措施将废物封闭,使废物渗滤液尽量少地突破密封 第 2 页共 4 页

屏障,向外溢出。其密封效果取决于密封材料品质、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保证。 (3)地质屏障系统 地质屏障系统包括场地的地质基础、外围和区域综合地质技术条件。 地质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小,取决于地质介质对污染物质的阻滞性能和污染物质在地质介质中的降解性能。良好的地质屏障应达到下述要求: 1)土壤和岩层较厚、密度高、均质性好、渗透性低,含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矿物成分; 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动力联系较少,可减少地下水的入浸量和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渗流量; 3)从长远上,能避免或降低污染物质的释出速度。 地质屏障系统决定“废物屏障系统”和“密封屏障系统”的基本 结构。如果经查明地质屏障系统性质优良,对废物有足够强的防护能力,则可简化这两道屏障系统的技术措施。所以地质屏障系统制约了固体废物处置场的工程安全和投资强度。 第 3 页共 4 页

危废处置方案完整规范版

xxxxx项目 危 废 处 置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项目部2018 年11月29 日

目录 1.项目概况 (3) 2. 施工准备 (3) 项目现状及特点 (3) 施工准备 (3) 3.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7) 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7) 职能分工方案 (9) 4.施工处置方案 (11) 甲醇 (11) 易燃易爆有机溶剂 (20) 酸性氧化物 (22) 工业盐类 (27) 其他易燃易爆有机物 (29) 危废运输 (31) 5.施工进度计划 (37) 6.现场平面图 (39) 现场平面图 (39) 应急逃生路线图 (39) 外部救援路线图 (40) 管理计划 (41) HSE 理念、目标方针、宗旨与承诺 (41) HSE管理机构及职责 (43) HSE管理措施 (48) 应急响应程序 (51)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54) 环境保护 (55)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xxxxxx原化学助剂厂中试实验场所废弃物处理项目,中试实验技术参数已经应用于生产中,其当年建设的反应装置、设备、剩余的化学品等年久失修,过期老化不能继续使用。我公司受xxxxxx委托,对现场危险废物进行整理、分装、转移、处置。 项目主要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2.施工准备 项目现状及特点 熟悉现场平面图,并对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了解到本项目的现状和特点:(1)工期紧,任务重,为尽快完成危废清运,在短时间内完工,工作量大。(2)危废种类复杂,不利施工因素多。 (3)施工条件有限,需要自己创造条件。 (4)本项目分项工序多,交叉施工影响大,且部分处置技术含量高,要求对现场的应变能力强,对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施工的顺利。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 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 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 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 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 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 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3157 万吨,但2014 年和2015 年两年,产 生量逐年上升,到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 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1700 万吨,同比降低- 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2015

危险危废-危废处理处置常见方法

对于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很多,但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危险废物其处理的方法各不相同。危废处理在处置时,会根据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危废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

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编号:SM-ZD-61790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 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废物及其常见处理方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定义危险废物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录:(一)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 (二)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国家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国家已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中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 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9.4%。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15.21%,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 2049.7 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2.2%(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标

目录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3) 第三章施工部署 (12)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21)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及进场计划 (272)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274) 第七章主要材料投入计划安排 (277) 第八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80) 第九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0) 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的技术组织措施 (316) 第十一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322) 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图 (329) 第十三章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334) 第十四章服务、保修措施 (340)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343) 一、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343) 二、项目经理简历表 (344) 三、项目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345)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单位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对本工程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内容、措施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特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是为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施工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建筑安装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的建设任务。 1.2编制依据 (1)XX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TC05AA17/2); (2)XX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和XX瑞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XX 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初步设计》附图(N3066C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建筑安装工程的各类规范、标准及规程。 (4)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法规及规定。 (5)我单位有关总承包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6)ISO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控制危险废物和处置方案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序言本公约缔约国,意识到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及其越境转移对人类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铭记着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产生、其复杂性和越境转移的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日趋严重,又铭记着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这类废物的危害的最有效方法是把其产生的数量和(或)潜在危害程度减至最低限度,深信各国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管理包括其越境转移和处置符合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目的,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注意到各国应确保产生者必须以符合环境保护的方式在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的运输和处置方面履行义务,不论处置场所位于何处,充分确认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又确认人们日益盼望禁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处置,深信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应尽量在符合对环境无害的有效管理下,在废物产生国的国境内处置,又意识到这类废物从产生国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越境转移应仅在进行此种转移不致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并遵照本公约各项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许可,认为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越境转移的控制将起到鼓励其无害于环境的处置和减少其越境转移量的作用,深信各国应采取措施,适当交流有关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来往于那些国家的越境转移的资料并控制此种转移,注意到一些国际和区域协定已处理了危险货物过境方面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问题,考虑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1972年,斯德哥尔摩)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理事会1987年6月17日第14/30号决定通过的《关于危险废物环境无害管理的开罗准则和原则》、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问题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于1957年拟定后,每两年订正一次)、在联合国系统内通过的有关建议、宣言、文书和条例以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内部所做的工作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防止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原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包括一般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2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原则引用构成本原则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28号)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4]15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2003]188号)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5086.1-2-1996)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发表时间:2018-04-04T14:26:09.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欧富初吴洁茵[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中山市中环环保废液回收有限公司 528445 摘要:众所周知,危险废物易燃易爆、易腐蚀、具有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人们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此,笔者就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数量快速增多。据调查显示,2016年危险废物产量高达6000万/t,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与人们身体健康。危险废物危害具有危害时间长、隐蔽性强的特点,还需要做好处理与处置,进而推动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行业无害、规范发展。 一、危险废物现状分析 (一)危险废物产量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产量集中。据调查显示,从2001年至2016年,我国危险废物产量由950万/t提高至4500万/t,占据工业废物产量的2%,危险废物产量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危险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石棉废物、废碱、废酸、无机氰化物废物成为工业固体废物,占据整体工业危险固体废物近70%。第二,工业危险固体废物多源于化学制品、原料、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等;占据整体的70%。第三,基于生产地区分析,我国危险废物产量最多的为山东、青海等,占据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量的一半以上。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1、危险废物堆积 现阶段,工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环境处置设施等状况缺少明确划分,使得历史堆积量统计无从考证。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重金属危险废物存积量多、处置困难。 2、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水平低 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致力于高水平集中处理技术发展中,将资源回收作为目标,规模与利用依然在中等水平。一些危险废物类型无害化处理处置与利用率较低。同时,因为危险废物储存、处理、使用设置不当,造成一些设施超标排放,技术与管理效率低,影响危险废物处理利用行业运营。 3、处理利用水平区域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危险废物类型、数量、来源较多;同时,市场与技术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缺少合理的指导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利用力区域失衡、结构不完善。部分区域能力较低或者能力过剩;危险废物种类,尤其是具有较高加之的危险废物利用能力过剩,而一些类型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水平较差。 4、集中处置监督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不到位,落实工作不够严谨,废物流失、非法倒卖、擅自处理等;企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未落实。一些地区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水平不符合污染整治工作要求,当前监督管理水平只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单位管理,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具有潜在危险废物的判断成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的当务之急。(三)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因为经济落后与科学技术限制,在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上存在诸多不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的距离。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古以来,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危险废物的处理与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从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展开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同时生成相关危险废物管理体制。而我国在危险废物管理上在80年代才得到重视,至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了有关法律制度。 第二,技术水平较低。现阶段,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上没有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处置场运营,其处理设置技与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少之又少。一些危险废物处置水平差,例如:防渗设施的填埋、焚烧不符合标准造成二次污染等。此外,危险废物利用率低,造成二次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第三,管理不到位。我国对危险废物污染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明确的惩罚规定,针对随意危险废物随意排放、无视法律制度的未进行有关处罚。针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未追究其法律责任。危险废物管理是一种公益性产业,在一定时间中很难看到效果,一些企业不愿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危险废物处理,使得危险废物随意排放。 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 尽管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起步晚,但其发展速度快,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迅速,在界定与鉴别上多采用国际标准。在法律制度与管理单位设置、进出口废物管理上生成完整的法律结构与组织机构。在危险废物应用、处理处置技术、宣传教育、专业培训上进步显著。伴随着管理制度的提高、体制的完善、研究工作的开展,我国危险废物管理逐渐趋于专业化与制度化,给予了高度重视。(一)减少危险废物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将立足于制度与经济上进行危险废物污染,倡导企业展开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与降低危险废物产量。另一方面,做好经济划分与设计,定时编制并公布一定时间中取缔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名录。此外,针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技术与工艺进行淘汰,从根本上降低产量。(二)提升固体废物利用率 提倡各单位在资源与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注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进先进处置技术进而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政府单位应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倡导企业、院校、研究院等研发新的技术,推动工业园区废物循环利用设置应用。(三)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固体废物处理结构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72? 兵工-动化 OrdnanceIndustryAutomation 2010.07 29(7) doi:10.39690.issn.1006-1576.2010.07.023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范玉宏1,任志宏1,陈郑字2,陈晓龙1,邓明萌1,黄健1 (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2.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川化永鑫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301) 摘要:为解决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对其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以达到其最终处置所需要求。首先,经固化和浸出试验确定每批废物实验块的基本配比。然后,将可直接固化的危险废物和回转窑焚烧炉的飞灰,按配比加药剂稳定且用水泥固化。为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和提高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对基本配比系统按工艺流程采用控制室集中控制,对其计量一投料一搅拌一出料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而其他设备则采用现场控制。该技术已应用到多个工程中去,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工艺流程;集中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forHazardous WasteStabilizationand SolidificationApplication FanYuhon91,RenZhihon91,ChenZhengyu2,ChenXiaolon91,DengMingmen91,HuangJianl (1.InstituteofMechanicalManufacturingTechnology,ChinaAcademyofEngineering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ChuanhuaYongxinConstruction,SichuanChemicalIndustryCo.,Ltd.,Chengdu610301,China)Abstract:Tosolvewithheavymetalandnon.metalpollutiontoenvironment.itissuggestedtousecementforsolidificationandchemicalsforstabilizationforfinaldisposal.firstlybasicmixingratioiSobtainedfromsolidificationandinfiltrationexperiments.thenhazardouswasteiSstabilizedandsolidifiedtogetherwithrotarykilnflyashbasedontheoptimalmixingratio.TheoptimumchemicalsmixingratioiSundercentralcontroltoensurethesolidificationstrengththusprolongingtheservicelifeoflandfill,andthewholeprocessincludingmeasure,input,stirringandoutputisautomaticallycontrolledwhileequipmentiscontrolledonsite.Thistreatmentprocesshasbeenputintouseandprovedeffectiveinmanyhazardoustreatmentprojects. Keywords:hazardouswaste;stabilization;solidification;comprehensivetreatmenttechniques;processes;central 0引言 危险废物是指除了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爆性、腐蚀性等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危害的废弃物,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危险废物诸多处理手段中,稳定化/固化技术是处理重金属废物和其他非金属危险废物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性集中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以便运输、利用和处置12J。 稳定化/固化技术包括:水泥稳定化/固化、石灰稳定化/固化、沥青稳定化/固化、药剂稳定化等。我国对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而且多数研究成果在实验室中获得,且只是针对单一危险废物种类,不能完全适用于工程中的危险废物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针对我国危险废物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某种危险废物中可能含有几十种污染成分,同时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匀,各地危险废物污染情况又很严重。如果采取单一的固化技术难以从整体上解决我国危险废物的污染问题。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来看,水泥基固化与稳定剂将是我国在处置有害固体废弃物的重要选择。因此,综合水泥固化廉价性和药剂稳定化低增容比的优势,采用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处理技术,既能解决重金属的污染,保证固化块的强度,又因药剂的合理化使用可降低增容比,提高安全填埋场的服务年刚,引。故对水泥固化为主药剂稳定化为辅的综合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综合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10:修同目期:2010—03—26 作者简介:范玉宏(1966一),男,甘肃人,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工艺及其专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研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 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得到综合利用,%得到安全处置,%处于贮存状态,%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2013 年,中国工业危废综合利用量为 1700 万吨,同比降低%,主要是因为危废总产量降低。2014 年和 2015 年,危废综合利用量都增长了超过 20%,到 2015 年底,综合利用量达到万吨。 (1)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 国内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情况主要集中在金属、废有机溶剂、废油和废旧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回收上。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主要是拆解、破碎、 磁选、电选等物理方法。虽然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因有很多危险废物未被申报登记,实际的综合利用率仅为 1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再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

(2)危险废物(预)处理技术 在最终处置之前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毒性,减小体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和各种相分离技术等。固化/稳定处理就是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固体基材中,使危险废物中的所有污染组分呈现化学惰性或被包容起来,减小废物的毒性和迁移性,同时改善处理对象的工程性质,便于运输、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处理是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置前的必要步骤,通常用作填埋处理前的预处理。固化/稳定工艺主要用于处理其它处理过程的残渣物以及不适于焚烧处理或无机处理的废弃物,如含重金属污泥、石棉、工业粉尘、酸碱污泥、焚烧残渣等。化学处理即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废物的有害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置的形态。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物,如酸、碱、重金属废液、氰化物废液、氰化物、乳化油等,常用的技术有氧化还原技术、中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作用来分解危险废物中的有机物,用于处理有机废液或废水。常用的方法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塘、厌氧消化、堆肥处理、生物滤池、稳定塘等具体方法。 (3)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 危险废物最终处置技术包括安全填埋、焚烧、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等。土地处理及海洋处置由于环境自净及其自身容量有限,因此目前我国危险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32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现状(正式版)

国内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现状(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危险废物治理包括处理和安全处置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目前工程上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有:焚烧、热解、安全填埋、固化处理以及物理、化学与生化处理等。据国家环保局统计,2006 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 1084 万t,其中 52.2%得到综合利用,26.6%得到安全处置,24.6%处于贮存状态,1.8%被排放至环境中。2013 年,我国危废产生量降低 8.8%,为 3157 万吨,但 2014 年和 2015 年两年,产生量逐年上升,到 2015 年底,全国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3976.1 万吨,同比2014 年增长了 9.4%。2013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二0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1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2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能源的种类和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水的来源、用量和再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污染物产生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测时段和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预测的内容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对环境敏感目标对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4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保投资.......................................... 错误!未定义书签。环保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安全防护距离及其设定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5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业内逐渐重视了危险废物处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并论述了工业危险废物的五大处置技术,从新型焚烧处理、新型固化处理、快速碳酸化处理、等离子气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工业危险废物主要类别 工业危险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下属子领域,其中包括医药、采矿、炼油、化学等行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产生危险废物。对于危险废物,我国大致将其分为46大类,共计479余种,且大多为工业、医疗、社会等危险废弃物。若依照危险废物产生来源划分,可将之划分为工业废弃物及社会废弃物等两大类型。 依据危险废物自身性质划分,可将之划分为无机、有机、油类及其他废弃物。在不同废弃物之间,由于性质及构造有所区别,故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在我国收录的600余种废弃物中,废碱及废酸、无机氰化物及无机氧化物、含铜废弃物等的比例,占废弃物总数的60%左右。 2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原则 我国在收录危险废物种类时,曾明确规定固废的性质,即在生产生活中,已经丧失原有价值,但仍具备利用价值,被放弃或抛弃的固态及半固态或置放于容器内的气态物品及物质,并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废物质及物品。 对于危险废物,一旦被定义,就应依照相关规定,对之进行处理操作。在我国诸多工业企业中,对于危险废物处理,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处理链条。依据危险废物处理程序,即上游处理、中游处理、下游处理等,可对危险废物进行合理利用。所谓上游处理,就是针对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就近处理。 所谓中游处理,就是针对设备生产商及工程承包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所谓下游处理,即是针对运营商而言,就近处理危险废物。在工业危险废物处理中,各方面应依据就近原则,将危险废物运输至最近的处理中心,随之依据相关处理技术,对之进行无害化处理。 3工业危险废物处置一般办法 3.1填埋法 填埋法的应用优势,在于该方法处理量多、管理简便、节约成本、适用性强。一般情况下,填埋法主要适用于土地较多且经济落后地区。然而,在城市危险废物处理中,由于废弃物总量较大,加之危险废物中往往混杂了金属及塑料等有机废物,若采用填埋法处理,就会在填埋后生成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同时,在此期间,工业危险废物还有可能产生渗滤液,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3.2焚烧法 焚烧法的处理程序,即是在高温炉内,倒入相应的危险废物,经过高温处理,其中的可燃成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固废] 我读《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 一、时间、适用范围 本标准自2014 年09 月01 日起实施。 医疗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危险废物,其管理技术要求参照医疗废物相关标准。 二、处置技术 1、分类 2、适用性 预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焚烧、非焚烧、安全填埋等危险废物处置行为前的预处理过程。 焚烧技术适用于处置有机成分多、热值高的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的形态可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含汞废物不适宜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置,爆炸性废物必须经过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消除其反应性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或者采用专门设计的焚烧炉进行处置。 ü回转窑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组分的有机废物、未经处理的粗大而散装的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有机污泥等。 ü液体喷射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高浓度有机废液、液态有机废物、低熔点废物、含卤化芳烃废物等。 ü流化床主要用于处置粉状危险废物,也可用于处置块状废物及废液。 ü固定床炉可处置的危险废物包括有机蒸汽、粒状均匀废物、非均匀的松散废物、低熔点废物、含易燃灰组分的有机废物等。 ü热解炉主要用于处置有机物含量高的危险废物。 非焚烧处置技术应根据技术特点和被处置废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ü热脱附技术适用于处置挥发性、半挥发性及部分难挥发性有机类固态或半固态危险废物,可用于处理含有上述危险废物的土壤、泥浆、沉淀物、滤饼等。 ü熔融技术适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固体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飞灰等。 ü电弧等离子体技术适用于处置毒性较高、化学性质稳定,并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的危险废物,特别适宜处置垃圾焚烧后的飞灰、粉碎后的电子垃圾、液态或气态有毒危险废弃物等。安全填埋处置技术适用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除填埋场衬层不相容废物之外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废物需经固化/稳定化后方可进行安全填埋处置,但有机危险废物不适宜采用安全填埋进行处置。 ü单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化学形态相同的危险废物。 ü多组分填埋适用于处置两类以上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发生非激烈化学反应后性质稳定的危险废物。 3、处置技术选择原则 ü腐蚀性废物应先通过中和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最终处置。 ü有毒性废物可选择解毒处理,也可选择焚烧或填埋等处置技术。 ü易燃性废物宜优先选择焚烧处置技术,并应根据焚烧条件选择预处理方式。 ü反应性废物宜先采用氧化、还原等方式消除其反应性,然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处置。 ü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应选择能够杀灭感染性病菌的处置技术,如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 三、设计要求 危险废物处置厂的厂区主要道路行车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 m,车行道宜设环形道路。厂房外应设消防道路,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3.5 m。 主体设施应包括进厂危险废物接收系统、分析鉴别系统、贮存与输送系统、预处理系统、处置系统、污染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监测系统和应急系统等。

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ek CurrentPageFootePane.View.SeekVieweekCurrentPageHIfHeaderSelection.WholeSSelection.DeletewdCharactSelection.HeaderFoo teindo w.ActivePane.View.See ViwdSee CurrentPageFovePane.View.See Vieweek CurrentPageHeection.Parag 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12785.html,Selection.Font.Size1iveWind ow.View.SplitSpecialwdPaneNoneThenActiveWindow.PanestiveWindo w.ActivePane.View.Ty pewdNormalView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OutlineVie wThe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PrintViewActiveWindo w.ActivePane.View.SeekViwd See CurrentP ageHeaderSelection.WholeSSelectio n.DeletewdCharactSelectio n.HeaderFooteindo w.ActivePane.View.See ViwdSetion.Fon t.Size1iveWindow.View.SplitSpecialwdPaneNoneThenActiveWindow.PanestiveWind ow.ActivePane.View.Ty pewdNormalView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OutlineViewT heActiveWindow.ActivePane.View.Ty pwdPrintView 1总论 1.1 项目背景 青岛市是山东省的经济龙头,随着青岛市及周边地区工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危险废物若处理、贮存或处臵不当,将不同程度地造成大气、水体及土壤污染,危及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从而制约经济的可持发展。 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和政府有关部门早已认识到目前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臵状况的危急性,为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场拟建规划,结合青岛市的具体情况,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了“青岛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并决定建设一座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处理技术先进的现代化综合危险废物处理处臵场,以显著改变目前处臵技术落后、存在二次污染的局面,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青岛危险废物处臵中心由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筹建,根据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的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公司——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臵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 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臵有限公司是专业性环保股份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主要从事工业固体废物的运输、贮存、处理处臵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公司汇集了包括环境工程、给排水、化工、土建、电器自控、化学分析、计算机等各专业人才,现拥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工业固体废物甲级运营资质,工业废水甲级运营资质及山东省环保总局颁发的危险废物处臵资格证书,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公司已经能够提供以下技术和服务:危险废物的收集及暂存、医疗废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