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反应装置

聚合反应装置
聚合反应装置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聚酰胺6的聚合工艺

学院:京江学院

班级:J高分子1101

姓名:杨嘉城

学号:4111126036

一.聚酰胺6的简介: (3)

二.聚酰胺6的的发展前景 (3)

三.聚酰胺6的原料及配方 (3)

3.1原料 (3)

3.2配方 (4)

四.聚酰胺6聚合过程与工艺 (4)

4.1PA6聚合方法 (4)

4.1.1常压连续聚合法 (5)

4.1.2二段聚合法 (5)

4.1.3间歇式高压釜聚合法 (6)

4.1.4固相后缩聚法 (6)

4.1.5多段连续聚合法 (8)

4.1.6水解聚合工艺 (9)

五..聚合聚酰胺6的设备 (11)

5.1反应机理 (11)

5.2工艺流程 (12)

5.3聚酰胺反应挤出 (13)

5.4反应挤出机理 (13)

六.挤出成型的影响因素 (14)

6.1原料质量 (14)

6.2温度控制 (14)

七.聚酰胺6的注塑聚合工艺 (14)

八.PA6生产的污水处理 (15)

1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 (16)

九.参考文献 (17)

摘要:聚酰胺6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是聚酰胺系列中产量最多的一种。有水解聚合固相聚合等。

关键词:聚合、生产工艺、注塑、挤出

一.聚酰胺6的简介:

聚酰胺-6,即尼龙6,又叫PA6,聚酰胺6。中文名聚酰胺-6英文名Polycaprolactam别称锦纶-6;尼龙-6化学式C6H13NO

机械强度、刚度、硬度、韧性高、耐老化性能好、机械减振能力好、良好的滑动性、优异的耐磨性、机械加工性能好、用于精密有效控制时、无蠕动现象、抗磨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性好。尼龙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尼龙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尼龙66塑料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尼龙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提高尼龙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尼龙6塑胶原料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二.聚酰胺6的的发展前景

21世纪时绿色、低碳、经济、环保的时代,聚酰胺树脂的发展,也应该遵守这个规律。但是,从聚酰胺树脂的生产过程中来看,存在着工艺流程长、工艺复杂、碳吸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等问题。采用绿色工艺、减少污染环境、简化工艺路线、采用先进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等已经成为聚酰胺生产发展的方向,目前前景看好。

三.聚酰胺6的原料及配方

3.1原料

原料:己内酰胺

环己酮—羟胺路线

非芳烃路线

聚酰胺加工配方:

3.2配方

配方1:

配方组成质量分数PA6 100 N-苯基马来酰亚胺(热稳定剂)10 玻璃微珠30 PP-g-MAH 3 配方2:

配方组成质量分数PA6 100 据甲基丙烯酸酰亚胺(热稳定剂)10 偶联剂KH-550 5 石棉纤维30 BaSt 0.5 配方3:

配方组成质量分数PA6 100 碱金属盐35 PP-g-POE 10 ZnSt

四.聚酰胺6聚合过程与工艺

聚酰胺6的生产工艺路线较多,不同的工艺路线所得到的产品性能大大不同,用途也有所差异。按聚合机理的不同分为,水解聚合、固相聚合、阴离子聚合和插层聚合,其中水解聚合反应时间长,分子量分布窄,适合大规模生产,是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方法;固相聚合主要以低分子聚酰胺6为基料,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熔点以下进行分子链的增长,适合制造高分子量聚酰胺6;阴离子聚合反应快,聚合时间短,对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及操作控制要求高。目前水解聚合与固相聚合融合为一体成为聚酰胺6聚合发展趋势。

4.1PA6聚合方法

4.1.1常压连续聚合法

该方法用于生产PA6民用丝。NOY公司特点:采用大型VK管(○1440mm ×1690mm)连续聚合,聚合温度260℃,时间20h。热水逆流萃取切片中残余单体及低聚物、氮气气流干燥、DCS集散系统控制,单体回收采用萃取水连续三效蒸发浓缩,间断蒸馏浓缩液工艺。具有生产连续化、产量高、质量好、占地面积少的特点。是当前世界普遍采用的生产民用丝PA6切片的典型工艺。

4.1.2二段聚合法

该法由前聚合与后聚合二个聚合管组成,主要用于生产高粘度的工业帘子布用丝。二段聚合法又分为前聚合高压、后聚合常压;前聚合加压、后聚合减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三种方法。在三种方法中从聚合时间及产物中含单体和低聚体量等比较则以加压、减压聚合法最好(但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最高),高压、常压次之,前、后聚合均为常压最差(但设备投资最省,操作费用最低)、巴陵石化公司鹰山石化石从德国Zimmer公司引进的14600t/aPA6聚合装置为前聚合加压,后聚合减压法,在加压聚合阶段,所配物料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给定的温度下主要进行水解开环反应和部分加聚反应。该阶段为吸热反应,所需热量由设在聚合管上部的列管换热器通入的气相联苯蒸汽提供,聚合物在加压聚合管中停留4h后进入后聚合器,此时聚合物粘度可达1.7左右。

减压聚合阶段主要进行缩聚和平衡反应。由于聚合物的最终聚合度与体系中水的含量有关,为了提高分子量必须降低体系中的水的含量。因此,在减压聚合管上部装有一成膜器,用气态联苯加热,尽可能地除去体系中的水分。由于缩聚为放热反应,因此,在聚合管的中下段用液态联苯吸收热量,并设有一列管换热器使聚合物温度尽快降至缩聚工艺所需温度。控制给定温度与项部压力(减压操作),聚合物在反应器内停留10h左右出料。此时聚合物粘度可达2.8-3.6(可按需要调整)。

聚合物经铸带,水下切粒,连续萃取、干燥后与热稳定剂均匀混合进入挤压机熔融、挤压后纺丝。

该工艺流程特点:二段式连续聚合、气相联苯加热,液相联苯吸热,减压脱水能保证聚合反应充分,聚合物粘度波动小,分子量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纤维质量;切片萃取采用新型塔内构件,从而提高萃取效率,萃取水浓度达到10%

以上,使回收已内酰胺能耗降低,萃取后切片中可萃取物含量<0.6%;采用氨气逆流干燥流程,切片在密封系统中被连续干燥,效果好,切片含水低,且不受空气氧化,适合于生产安全帽子布所用一步法纺牵联合机。

4.1.3间歇式高压釜聚合法

该法主要用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工程塑料级切片。其规模10-12t/d;单台釜产量为2t/批。压力0.7-0.8MPa(最高可达2MPa),切片粘度最高可达4.0,一般为3.8(粘度太高,产量低)。该方式可用于生产PA6,亦可生产PA66,工艺灵活,便于更换品种,生产弹性化。缺点是已内酰胺消耗比连续法多1.5%左右,聚合时间长,产物中含萃取物多,特别是低聚体含量大,对生产非常不利。搅拌的形式对减少聚合反应时间很重要,意大利NOY公司与德国EKATO公司共同开发了高压釜的搅拌器,强化了聚合反应。下图为NOY公司间歇式高压釜聚合法聚合工艺流程。

4.1.4固相后缩聚法

固相聚合也成为固后相聚合,是将普通PA6切片用水萃取之后,在干燥过

程中,通过魔种催化剂在PA6熔点以下进行聚合的方法,是PA6增粘的有效途径。

在工业生产中,固相聚合工艺可以分为连续固相聚合和间歇固相聚合两种方法。这是一种使切片增粘的方法,如果需要在干燥过程中增粘,与VK管连续聚合不同之处是把连续干燥塔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干燥塔,第二段为固相后缩聚塔,第三段为冷却塔,并设置三个氮气循环系统,塔内氮气温度为160-180℃(第二段),通过调节氮气温度,使切片粘度从2.5提到4以上,日产20t系列的干燥塔,固相后缩聚时间为8h,这意味着用同一聚合管不仅可生产民用丝切片,还可以通过干燥后聚合增粘,生产薄膜和塑料级高粘度切片。但这种设备造价比一般连续干燥塔贵一倍。Zimmer公司在用这种方法增粘时,另用一种特殊催化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德国Kart Fischer公司在生产帘子布级切片及工业用丝级切片时,为改善聚合物均匀性,不采用固相后缩聚增粘,而在连续聚合管后加一个真空降膜闪蒸塔,进一步除掉水分提高切片粘度。当真空度为97-98KPa时,切片相对粘度为3.0,在该塔内脱水的同时也脱除一部分单体,进塔时单体含量为8%-9%;出塔时单体含量约2.5%。

下图分别为Inventa公司固相缩聚生产流程和Zimmer公司固相聚合生产流程。

4.1.5多段连续聚合法

美国Allied Chemical公司采取多段聚合法用以生产高粘度的帘子线,其工艺过程包括预聚合、加成反应、真空闪蒸、螺杆后聚合等工艺。即第一个预聚合反应器设计成矮胖型结构,单体已内酰胺在其中进行开环预聚;第二个聚合器设计成瘦长型结构,物料在其中进行开环加聚反应;第三个聚合器设计成上大下小结构,该聚合器上段进行真空闪蒸,下段进行缩聚反应及平衡,包括链交换和链终止反应,聚合物达到一定的聚合度;第四步采取双螺杆后缩聚增粘法提高聚合物粘度,需真空系统和氧气的脱水、干燥及净化等装置。这种方法聚合时间只要6-7h,可直接纺制帘子线,但设备较复杂。德国BASF公司等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改进,聚合时间可缩短到4-5h,聚合物粘度可提高三分之一,但建设费用和生产成本较高,检修周期长(设备多),影响了推广应用。

以上几个公司的方法对比 公司

聚合方法 工艺特点 Didier 常压连续法

1个聚合管,常压操作DCS 控制,生产高粘度2.7

,聚合时

间:20-22h ,回收系统采用三效蒸发提浓,适应生产民用丝。

Inventa 二段法

2个聚合管,加压与减压操作,DCS 控制,生产最高粘度3.5,

聚合时间:13-14h ,回收系统采用二效蒸发,聚合分子量均

匀,适应生产工业用丝。 Zimmer 间歇式高压釜法 工艺灵活,便于更换产品,可生产PA6和PA66,缺点:已内

酰胺损耗比连续生产法高1.5%左右,自动化程度低,适应生

产小批量、多品种工程塑料级切片。

Karl Fisc

her

固相后缩聚法 必须用高纯N2,粘度可从2.5增到4以上,工艺要求,设备造价高。适应生产薄膜、塑料级高粘度切片。 NOY 多段连续聚合 聚合时间短,聚合物粘度高,工艺独特,缺点:设备复杂,建

设费用高,生产成本高,检修期长,影响推广应用。

4.1.6水解聚合工艺

4.1.6.1水解聚合原理

在工业上,聚酰胺6的水解聚合是将己内酰胺、3%-10%的水加热到250-270℃,经过13-24H 聚合反应得到聚酰胺6,以水或酸作为催化剂,属于逐步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水解开环时有三种平衡反应、

己内酰胺水解开环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本身逐步缩聚

氨基上氮原子向己内酰胺亲电进攻,使分子链增长

己内酰胺开环聚合的速率比氨基酸自缩聚的速率至少要大一个数量级。因此,上述反应中氨基酸自缩聚只占很少的百分比,主要是水解开环形成的聚合物。

从机理分解,可以考虑氨基酸以及双离子形成存在,先使己内酰胺质子化,而后开环聚合。质子化单体对亲电进攻要活泼的很多。

此反应的最终聚合度与平衡水浓度有关,为提高分子量,转化率高达80-90%时,必将引发用的大部分水脱除。并且加入封端剂的方法来控制分子量。己内酰胺最终聚合物中会有6%-9%未反应单体和3%左右的低聚物,可用热水浸取灬真空蒸馏的方法出去;聚合物在100-120℃,133Pa压力,进行真空干燥,将水分降至0.1%以下。

4.1.6.2水解聚合的主要设备

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物最初采用高压釜间歇聚合工艺,随着技术的进步、产量的扩大、设备的不断更新,工业上聚酰胺6聚合开始采用管事反应器连续生产、VK管结构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是聚酰胺6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设备。VK 管分直型和U型两种,世界上大多数聚酰胺6生产厂家采用直型VK管。下图为Inventa公司尼龙6聚合管示意图。

五..聚合聚酰胺6的设备

5.1反应机理

主要原料、己内酰胺(工业一级)、碱性引发剂(助剂1)、异氰酸脂活化剂(助剂2)、终止稳定剂(助剂3)。聚合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如下:

5.2工艺流程

双螺杆反应挤出尼龙6的合成工艺可分三部分:反应前处理、双螺杆反应挤出成型。工艺流程见图1。

将50%的原料己内酰胺与助剂1置于熔化釜,在熔点以上进行脱水处理,将另外50%的己内酰胺置于熔化釜Ⅱ脱水,脱水时间1h;脱水完毕后,物料均放人贮罐内,然后由输送器直接注入反应性双螺杆挤出机,在助剂2的催化作用下反应合成。挤出机中反应温度控制在220~260℃,待反应达到平衡后加终止稳定剂(助剂3)终止反应。反应产物在挤出的同时被抽提脱去剩余单体及低聚物,得到高性能尼龙6,再经连续铸带、切粒、包装,得成品。将成型装置与双螺杆挤出机模头部直接相连,即可直接得到尼龙6的各种制品,如异型材、管材、板材等;与纺丝模头相连可直接得尼龙丝;与吹塑设备相连可直接吹塑、吹膜等。这样将合成与熔融再成型合并起来,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制品性能。

反应器的工艺要求及特点作为反应性双螺杆挤出机,要实现进料、熔融、反应、排气、挤出成型等任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易于喂料,易于使物料熔化。(2)能使相对少量的助催化剂与熔融的己内酰胺充分混合。(3)有合适的反应段长度。长度取决于使用催化剂/助催化剂配合体系时的反应动力学数据。

(4)有合适的螺杆结构与温度控制系统,以便有效地输送反应初期的低粘度流体以及卸料前的高粘度熔体。(5)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剪切力、高温所造成的聚合物熔体的降解。(6)必须为未反应单体的挥发脱除及催化剂的失活提供条件。(7)有加工参数的记录和储存系统。

5.3聚酰胺反应挤出

反应挤出是以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的机筒作为化学反应器进行单体聚合或对聚合物改性的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它和反应注射成型一起构成了反应性聚合物加工的主要内容,反应挤出和反应注射成型已成为聚合物合成与加工的研究热点。反应挤出类型可分为本体聚合、接枝反应、链接共聚物形成反应、偶联/交联反应、可控降解反应及功能化改性等6类,它可使粘度为10—10000 Pa·s的物料在挤出机中完成聚合反应,其特性为易于喂料,且使物料具有极好的分散、分布性能;温度、停留时间分布可控;反应可在压力下进行;可连续加工;易于脱除未反应单体和低分子副产物。

5.4反应挤出机理

尼龙6的反应挤出工艺流程为:己内酰胺熔化后,加入一定量的碱进行脱水,然后与催化剂一起进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反应挤出,经拉条、水冷、风冷、切粒、萃取、干燥得到成品。本实验前处理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反应釜、缓冲罐、真空泵、主计量泵、辅计量泵、导热油循环泵、混合槽、高位槽等,见下图。

结合本工艺流程特点,对前处理系统进行了自动控制设计。具体控制过程及原理如下:反应釜的热量由反应釜夹套导热油供给,采用加热功率为8kW的电加热棒加热,并由两个控制热电偶进行控温,控温范围为150一180。C,误差2。C左右,反应釜中的温度维持在140℃。另外还对真空管路和物料管路进行

温度控制,采用电加热带加热,维持在150℃。另设有6个测温点,主要分布在反应釜内、反应釜夹套内、真空管内、物料管等部位,对全流程、全过程进行监测。此控制系统既可进行现场控制,又可进行远程控制,操作较为方便。六.挤出成型的影响因素

尼龙挤出成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料质量、螺杆温度、熔体压力、螺杆转速等。

6.1原料质量

与注射成型的制品不同的是挤出成型对原料的要求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分子量不同制品对PA的分子量要求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高分子量的树脂用作吹膜、挤出棒材、高强绳索、管材及型材;中分资料树脂用作管材、棒材、渔网丝;低分子量树脂则用作民用纺丝、电线包覆、单丝。

2.分子量分布不同制品对PA分子量分布的要求也不同。注射制品、棒材、管材对分子量分布的要求不高,而高强丝、薄膜、薄壁管材则要求PA分子量分布尽可能窄,一般小于2.

6.2温度控制

进料段的温度应比树脂熔点低10-15℃,熔融段的温度比树脂熔点高10-15℃,而均化段的温度与熔融段相近或高5-10℃,模头温度应比树脂熔点高15-30℃。

通常,挤出粘度较低的尼龙树脂时,螺杆温度沿物料前进的方向呈上升的分布,挤出性能较好;而挤出黏度较高的树脂相反,螺杆温度呈下降的分布。

挤出成型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就是螺杆温度。螺杆温度的高低影响稳定挤出过程及制品尺寸的稳定性。螺杆温度过高,往往引起出口膨胀。

七.聚酰胺6的注塑聚合工艺

典型应用范围: 由于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被广泛用于结构部件。由于有很好的耐磨损特性,还用于制造轴承。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由于PA6很容易吸收水分,因此加工前的干燥特别要注意。如果材料是用防水材料包装供应的,则容器应保持密闭。如果湿度

大于0.2%,建议在80C以上的热空气中干燥16小时。如果材料已经在空气中暴露超过8小时,建议进行105C,8小时以上的真空烘干。

熔化温度:230~280C,对于增强品种为250~280C。

模具温度:80~90C。模具温度很显著地影响结晶度,而结晶度又影响着塑件的机械特性。

对于结构部件来说结晶度很重要,因此建议模具温度为80~90C。对于薄壁的,流程较长的塑件也建议施用较高的模具温度。增大模具温度可以提高塑件的强度和刚度,但却降低了韧性。如果壁厚大于3mm,建议使用20~40C的低温模具。对于玻璃增强材料模具温度应大于80C。注射压力:一般在750~1250bar 之间(取决于{TodayHot}材料和产品设计)。注射速度:高速(对增强型材料要稍微降低)。

流道和浇口: 由于PA6的凝固时间很短,因此浇口的位置非常重要。浇口孔径不要小于0.5*t (这里t为塑件厚度)。

如果使用热流道,浇口尺寸应比使用常规流道小一些,因为热流道能够帮助阻止材料过早凝固。如果用潜入式浇口,浇口的最小直径应当是0.75mm。

化学和物理特性:

PA6的化学物理特性和PA66很相似,然而,它的熔点较低,而且工艺温度范围很宽。它的抗冲击性和抗溶解性比PA66要好,但吸湿性也更强。因为塑件的许多品质特性都要受到吸湿性的影响,因此使用PA6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为了提高PA6的机械特性,经常加入各种各样的改性剂。玻璃就是最常见的添加剂,有时为了提高抗冲击性还加入合成橡胶,如EPDM和SBR等。

对于没有添加剂的产品,PA6的收缩率在1%到1.5%之间。加入玻璃纤维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低到0.3%(但和流程相垂直的方向还要稍高{HotTag}一些)。成型组装的收缩率主要受材料结晶度和吸湿性影响。实际的收缩率还和塑件设计、壁厚及其它工艺参数成函数关系。

八.PA6生产的污水处理

聚酰胺6废水水质有以下特点:

由于聚酰胺废水不是连续排放,水质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1.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切片的格取废水,由于己内酰胺极易分解,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转化为NH3-N,造成肺水肿氨氮浓度较高。

2 处理工艺及设计参数

2.1 处理工艺

通过对生产装置和废水水质调查,选用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废水汇集在调节池,然后由柬提升至水解酸化池,该池同时接纳部分回流污泥。在兼氧、缺氧条件下,通过水解和产酸菌的作用使废水中复杂高分子或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简单有机物,提高了有机物生化性能。然后废水进人反硝化池。反硝化池中设置有软性填料,通过栖息在填料上的反硝化菌的作用,可以使

回流废水中的NO

2-,NO

3

-转化为N

2

,从而达到生物脱氮的要求。由于采用了前置

反硝化脱氮工艺,反硝化池中的反硝化菌可以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无需再外加碳源。A,B,C工艺曝气池是由东华大学开发的一种好氧生物反应池,该反应器将污泥负荷分为高负荷、一般负荷和低负荷3个区间串联运行,可以结合脱碳和硝化的设计要求,确定A,B,C各段的停留时间。A,B,C曝气池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净化效率,还防止了污泥膨胀并减少了剩余污泥量,甚至在工程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污泥的“零排放”。A,B,C曝气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污泥一部分回流至A,B,C曝气池的A,B2段,另一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干化。沉淀池上清液小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其余部分达标排放。

2.2 A,B,C工艺简介

污泥负荷Fw与污泥容积指数Is,v的关系曲线见图2

根据图2曲线确定处理参数。为控制污泥膨胀和提高系统处理效率,曝气池设计为A,B,C3段处理系统,使运行落实在图2曲线中a~a’段、b~b’段、C~C’段,既能使有机物在反应系统中迅速彻底代谢,又能使污泥保持良好性能。A 段:高负荷区,Is,v可控制在200以下,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B段:一般负荷区,选择在减速增殖期,为维持这一数值,宜用回流污泥量进行控制。C段:低负荷区,选择污泥处于内源代谢呼吸期。C段不回流污泥,而在其中设置填料,废水从B段推流至C段,混合液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双重作用下净化,F/M比值大大降低。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周围营养源已无法满足生物膜和活性污泥中细菌需求.此时,部分细菌在好氧条件下衰亡,分解成营养料供应活着的微生物,达到了污泥减容化。在A,B,C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量,3段中各不相同。在A段由于F/M值高,因此有机物以最大速率转化为污泥;B,C2段污泥合成比A段低得多。

九.参考文献

[1]《己内酰胺生产及应用》编写组.己内酰胺生产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李海生,吴建,罗和安.环己酮贝克曼重排反应动力学.湘潭大学自然科学报,2002.24(52)

[3]影响聚己内酰胺质量的主要因素.纤维复合材料,2006(02)

[4]顾海洋,赵明.纺丝级尼龙6的反应挤出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2。25(3):17—20.

[5]陈嘉祺,朱新生,程丝,等.反应挤出法及其在合成纤维工业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01。22(4):54—56.

[6]周甫萍,唐文忠.双螺杆反应挤出[J].塑料加工,1999(1):48—50.

[7]陶宇,宗学军,周克刚,等.500 t·h“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工业化的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9,13(2):105—105.

[8]李钟华,张秀媚,杨亭阁.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J].化工进展,1996(2):20—23.

[9]朱军,李毕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0,28:3—8.

[10]福本[日].聚酰胺树脂手册[M].中国石油出版社,1994.

[11] Kye H,White J L.Continuous polymerization of caprolactam in amodular intermeshing corotating twin∞rew extruder integrated withcontinuous melt spinning of polyamide 6 fiber:Influence of scnwdesign and process conditions[J].Appl Polym Sci,1994(9):l 249一l 262.

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72892

人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必修一) 章节名 称实验名 称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仪器药品清单备注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过滤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的分离 仪器:漏斗、 烧杯、玻璃板、 铁架台(带铁 圈)、滤纸 药品:固液混 合物 操作要 点:“一 贴二低 三靠”蒸发分离溶剂中的溶质 仪器:蒸发皿、 酒精灯、玻璃 棒、铁架台 药品:食盐水 溶液 注意: 蒸发过 程中要 不断搅 拌,在 加热至 有大量 固体析 出时要 用余温 加热蒸馏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沸点不同 仪器:蒸馏烧 瓶、酒精灯、 铁架台、冷凝 管、锥形瓶 药品:液体混 合物 加热前 一定要 检验装 置的气 密性萃取 物质在互不相容的 溶剂里的溶解度不 同,用一种溶剂把物 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里 提取出来 分液漏斗、烧 杯、铁架台(带 铁圈) 进行分 液操作 之前一 定要进 行检漏

第一章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配制一 定量浓 度的溶 液 C=n/V 仪器:容量瓶、 量筒、烧杯、 玻璃棒、胶头 滴管、托盘天 平药品:氯 化钠固体、蒸 馏水 容量瓶 在使用 之前一 定要检 漏 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丁达尔 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 体,从入射光的垂直 方向可以观察到胶 体里出现的一条光 亮的“通路” 仪器:激光笔、 烧杯 药品:某种胶 体 第三章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 质加热金 属钠 钠受热后,与氧气剧 烈反应,发出黄色火 焰,生成一种淡黄色 固体,过氧化钠 仪器:小刀、 铁架台(带铁 圈)、酒精灯 药品:金属钠 注意安 全 金属钠 和水的 反应 活泼金属和水的剧 烈反应 仪器:小刀、 烧杯 药品:蒸馏水、 金属钠、酚酞 注意观 察实验 现象 铝与盐 酸和氢 氧化钠 溶液的 反应 铝是两性金属,既能 和酸反应又能和碱 反应 仪器:试管、 架子 药品:盐酸溶 液、氢氧化钠 溶液 注意检 查生成 的气体 第三章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 物过氧化 钠和水 的反应 过氧化钠可以与水 反应生成氧气 仪器:试管、 火柴 药品:过氧化 钠、蒸馏水、 注意检 验生成 的气体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知识点总结之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知识点总结之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上面对中和反应的总结学习内容,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 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 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

聚合操作规程

聚合操作规程 一、第1阶段准备 本阶段检查进入预聚合釜后启动程序的初始条件 预聚合批料操作开始之前,控制室现场操作员检查: ·人孔盖已关上;终止剂系统已经准备好;82RS521已装满终止剂,且已充以高压氮气压力;82MP521已运行;润滑中心已运行,无报警;82MA521处于停止运行;进釜锁定已解除,人孔是否关闭;VC装填程序已准备好;热水系统正常;VC真空程序处于等待状态;水系统是否准备好: ER ES EB EL EC ET BR EP EI SW有无VM NH NM NS NN。空气系统:AB AI AU AT PA AC 甘油氨水是否也已准备好。 ·控制室操作员检查阀门位置: 循环水系统上溢流阀处于自动位置;冷水阀82KV040 82KV028 82HV012 不关;脱气阀:82HC015不关,82 KV021开82KV007开;真空阀:82KV044开;VC入口阀82KV027开;预聚合釜进入:82HV073不关(VC阀门冻结仪表风),82HV075不关(入口阀门冻结仪表风)。 二、第2阶段抽真空 ·抽真空的目的:1)最大可能地去除预聚合釜中抑制聚合反应的氧气; 2)测试预聚合釜的真空密封性; 3)用氮气置换82RC521和82RV521中的空气。 ·抽真空分为两情况: A 汽提真空:前一批料开始以来,以聚合釜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釜中充满VCM气体,仅以下两个罐处于真空状态:引发剂罐和硝酸罐。此种情况只对这两个罐进行抽真空。B空气真空:这种情况是预聚合曾开过釜,里面充满空气,因而必须对预聚合釜,引

发剂罐,硝酸罐彻底抽真空。 ·汽提真空(进料罐真空):本阶段是VC抽吸真空和氮气破坏真空以准备罐进行手动装填。 控制室操作员检查阀门位置是否正确:82KV044关,82KV042开,82KV080开,82KV081开,启动定时器12·1,定时器12·1到时,82KV042关,VC真空程序发出“VC真空停止”指令。 料罐真空破坏:82KV037开,“NN”对引发剂罐和硝酸罐进行破坏,当82PH005A 和82PH006A=0.01MPA时(两罐的压力)82KV037关。82KV080关82KV081关,操作完成进入料罐准备。 ·空气真空:本阶段是抽真空使予聚合釜进料罐中断和排泄处于无空气操作。 1)冷水阀:82KV040开,82KV028开 2)放空阀:关82KV053,82KV007,82KV021,82KV044,82KV027。 3)82KV005开,82KV025开。 4)中断与排泄通向予聚合釜,开82KV019,82KV080,82KV081,82KV043。5)开82KV032,82KV035,82KV026,82KV016,82KV017,82KV018,82HV033。6)等待直到真空程序出现“ARE V ACUUM READY FOR 82AK521” 82KV041开,开始抽真空,真空结束,关82KV041,开82KV037,进行破坏,(0.01MPA),关82KV037。 7)关82KV026,82KV032,82KV035,82KV080,82KV081,82KV043,82HV033(即将两进料罐与釜隔离开)。 8)第二次抽的是予聚合釜及与之相连的管线,开82KV041,82KV043,启动记时器2.1,当记时器2.1到时(82PL002C=-0.075MPA)关82KV041,82KV043,82KV016,82KV017,82KV018,停止抽真空。 三、第3阶段,装料程序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853-44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范围 为指导、规范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原则,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VAE聚合生产装置所有人员。 2 内容和要求 2.1生产岗位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2.1.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2.1.2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1.3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

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2.1.4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 2.1.5不准超高、超重装运原料,不准超高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2.1.6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 2.1.7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1.8设备试运转等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制度,做好用火点的监控工作。

实验:还原反应的探究

聚焦初中还原反应实验 1.下面是三套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装置甲与乙的不同点 反应物 角度
①A 敞口,B 密闭
原因(用物质性质说明)
②A 不 ①H2 无毒,CO 有毒 ②A 产物水是液体,倒流会引起试管破裂。 B 产物 CO2 是气体
用尾气处理,B 需要点燃尾气 ③A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 玻璃 管水平
生成物 角度
A产物的检验是滴入盛有无水硫 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O2 使澄清石灰 酸铜的蒸发皿,B产物的检验是 水变浑浊 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注意:1.用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好的是氢气,产物生成水。 2、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吸热反应;碳还原氧化铜是放热反应。
实验一: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步骤: (l)先向试管中装人氧化铜、固定试管
①试管口应倾斜向下(试管口下倾角度的稍大,实验效果更好):防止在试管口处冷凝的水流
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导气管管口应伸入接近试管底部;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③试管口不用塞子,如果试管用塞子塞住就无法排出试管内的空气
(2)通人经过验纯的纯净氢气(目的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3)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在装有氧化铜部位加热,目的是防止试管受热不 均而发生炸裂) (4)实验结束后撤离酒精灯 (5)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时生成的铜 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为氧化铜) (6)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氢气中含有酸性物质(如 HCl),氧化铜与氢气中的酸性物质和水 分发生反应,而变成铜离子,无法再被还原为铜单质。
1 / 12

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1. 发生装置 (常规) (可控制反应进程) 2. 净化装置 除杂质气体 图39 除水蒸气 图40 除水蒸气 图41 除CO 、H2等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气体 图42

3. 收集装置 4.尾气处理装置 5.量气体体积装置 6.气密性的检查

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气体制取 、冷却反应装置 8 注意事项:图52 50 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 相平。 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 中水相平,图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例 3.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方程式 为: HCOOH浓硫酸CO↑+H2O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CO,并还原红棕 色的氧化铁粉末。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

(1)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填序号)装置;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甲酸气体,最好选择上图中(填序号)进行洗气。 (2)用上述方法制取的CO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 (3)在对氧化铁粉末加热前,为安全起见,应进行的一项重要操作是。(4)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为, 反应方程式为。 (5)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6)在该制取CO的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是作用。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某固体可能含有NaOH、NaCl、Na2CO3、CaCl2、MgCl2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该物质是________; (2)形成沉淀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氯化钠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钠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1范围 为指导、规范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原则,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V AE聚合生产装置所有人员。 2内容和要求 2.1生产岗位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2.1.1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2.1.2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1.3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2.1.4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 2.1.5不准超高、超重装运原料,不准超高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2.1.6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 2.1.7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1.8设备试运转等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制度,做好用火点的监控工作。 2.2安全操作规程 2.2.1离心泵的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 ⑴检查要启动的泵处于备用状态,如:送电,泵的各部件、地脚有无松动,接地是否良好,润滑油液位一般在1/2视镜处,有无漏油等。 ⑵进行盘车,一般要盘一周以上,无异常。 ⑶打开泵的入口阀、压力表阀、泵的排气阀,排完气后关闭排气阀。 ⑷确认在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启动泵,观察压力表慢慢上升至额定扬程,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若泵启动后,压力表上升压力不多且振动激烈,泵可能有气,则关出口阀停泵,重新排气,再重新启动泵。 ⑸泵启动后,检查送出管线,确认无问题后方可离开现场。 ⑹停泵时应先关闭出口阀,然后停泵,关压力表阀、泵的入口阀。若泵停下后要检修则需将泵内液体倒空,进行水冲洗。 ⑺若两台离心泵要切换,则先打开备用泵入口阀,排气后启动备用泵,开出口阀,无问题时关运行台出口阀,停泵,关压力表阀,关

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

十、反应和反应机理 有机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发生重新分布,原有的键断裂,新的键形成,从而使原分子中原子间的组合发生了变化,新的分子产生。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有机反应(organic reaction)。 一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只取决于一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取决于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 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分类 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协同反应往往有一个环状过渡态。它是一种基元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型反应。自由基型反应分链引发、链转移和链终止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离子型反应:由分子经过异裂生成离子而引发的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离子型反应有亲核反应和亲电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亲核试剂是对原子核有显著亲和力而起反应的试剂。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亲电试剂是对电子有显著亲合力而起反应的试剂。 按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关系分类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重排反应: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在同一分子中时,会引起组成分子的原子的配置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新分子,这种反应称为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在一个有机分子中消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可以根据两个消去基团的相对位置将其分类。若两个消去基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称为1,1-消除或α-消除;两个消去基团连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上,则称为1,2-消除或β-消除;两个消去基团连在1,3位碳原子上,则称为1,3-消除或γ-消除。其余类推。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和还原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和其它原子的氧化和还原,可根据氧化数的变化来确定。氧化数升高为氧化,氧化数降低为还原。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有机反应的属性是根据底物的变化来确定的,因此常常将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氧化数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碳原子氧化数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有机反应中,多数氧化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氧的增加或氢的减少,多数还原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氧的减少或氢的增加。

(完整版)化学反应工程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习题 第一部分:均相反应器基本理论 1、试分别写出N 2+3H 2=2NH 3中用N 2、H 2、NH 3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并写出这三种反应速率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化学计量式为 S R B A 2 121+=+的反应,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B A A C C r 5 .02=,试求反应速率B r =?;若反应的化学计量式写成S R B A +=+22,则此时反应速率A r =?为什么? 3、某气相反应在400 o K 时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2 21061.3A A P d dP -?=- τ h kPa /,问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什么?若将反应速率方程改写为2 1A A A kC d dn V r =?-=τ h l mol ./,该反应速率常数k 的数值、单位如何? 4、在973 o K 和294.3×103Pa 恒压下发生下列反应:C 4H 10→2C 2H 4+H 2 。反应开始时,系统中含丁烷为116kg ,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分压以235.4×103Pa /s 的速率发生变化, 试求下列项次的变化速率:(1)乙烯分压;(2)H 2的摩尔数;(3)丁烷的摩尔分率。 5、某溶液反应:A+B →C ,开始时A 与B 摩尔数相等,没有C ,1小时后A 的转化率为75%,当在下列三种情况下,2小时后反应物A 尚有百分之几未反应掉? (1)对A 为一级、B 为零级反应; (2)对A 、B 皆为一级反应; (3)对A 、B 皆为零级反应。 6、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下列液相反应: A + B = R A + R = S 已知原料组成为C A0 = 2 kmol/m 3,C B0 = 4 kmol/m 3,C R0 = C S0 = 0。反应混合物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 A = 0 .3 kmol/m 3,C R = 1.5 kmol/m 3。计算这时B 和S 的浓度,并确定A 的转化率、生成R 的选择性和收率。 7、一级可逆反应A = R 在等温下进行。已知C A0 = 500mol/m 3,C R0 = 0。若该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且在反应温度下667.0=Ae x 。经480 s 后测得333.0=A x 。(1)试确定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2)计算A x 分别达到0.6和0.65所需的反应时间;(3)比较计算结果,你有什么体会?

(完整)高中化学书本中实验装置图(详细)

1、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2、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 操作要领:(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坩埚钳用于夹持蒸发皿。 3、蒸馏仪器: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锥形瓶,橡胶塞 操作要领:(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4、分液和萃取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 操作要领: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仪器:托盘天平、××mL容量瓶、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 容量瓶检漏:向容量瓶内加入多量的水后倒置容量瓶,并观察容量瓶口处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将瓶塞旋转1800,再按刚才操作检查是否漏出液体。若不漏,则容量瓶的瓶塞与瓶口的密封性合格。 用NaOH固体配制250mL1.0mol/LNaOH溶液为例 ⑴计算:所需NaOH的质量为:1.0 mol/L×0.25 L×40 g/mol=10.0 g ⑵称量:用托盘天平在烧杯中迅速称量10.0 g NaOH固体 ⑶溶解:取适量蒸馏水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 ⑷转移: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入250mL容量瓶 ⑸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将洗涤溶液一并转移入容量瓶 ⑹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2~3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⑺塞紧瓶塞,摇匀,装瓶,贴好标签。

实验专项中和反应

实验专项中和反应 1.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名称: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试管、胶头滴管、烧杯、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 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取10 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通过饱和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或中和反应)能放出热量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红墨水右移_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HCl===NaCl+H2O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盐酸过量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不正确_ 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__。

ABS聚合装置工艺操作规程

ABS一车间聚合装置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一、原料单元 1、AN卸料 卸料时,V101必须具备卸料条件(罐存最高液位80%)。 AN卸料原则上使用P-403B泵,卸车前一定关闭A/B泵间闸阀,并保证泵出口去工艺装置的闸阀已经关闭,泵密封油位超过2/3液位,N2保压2kg/cm正常,机械密封正常,方可按正常卸料程序卸料。 如果P-403B泵故障,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可用A泵卸料,但卸料前必须关闭V -101根部闸阀和泵出口去工艺装置闸阀,其他程序同B泵。 2、SM引入 引料时,V103A/B必须具备引料条件(罐存最高液位80%)。 引苯乙烯前总控与乙烯公司调度联系,联系后现场人员开进料阀。引完SM后,必须关闭进料闸阀,以防PS车间引SM时窜入我装置,导致V-103A/B冒罐。 3、PBL的引入 当V104A/B液位低于30%时,主操通知IM-ABS现场操作人员引PBL,现场操作人员打通流程,即打开过滤器前后手阀和管线上的球阀,关闭P304A/B的出口阀,打开引料管线上的球阀即可通知PBL工段人员引PBL,当V104A/B液位达到75%时停止引料。当引料无流量时,检查过滤器的堵塞情况,如过滤器正常通知PBL检查送料泵,如果仍无法引料,可以用P304A/B打回流后再引料。 4、LP-350的引入 引料时,V105必须具备引料条件(罐存最高液位80%)。 LP350引料使用筒式气动泵。 关闭P413A/B泵出口循环管线上的出口阀,然后打开循环管线上的3/4英寸的手阀,表示流程已经打通。打开LP350桶的进、出气口,放入气动泵,加氮气,即可完成引料。 二、聚合单元 1、反应釜系统的检查 ①检查油量3.5---4.5GPM和机械密封N2压力2Kg/cm2。 ②检查主电机和减速器油泵。 ③检查反应釜内部是否具备投料条件(结垢、异物) ④检查每个指示仪表,和总控联系检查每个阀的开关状况。 ⑤检查化学品的准备情况。 ⑥检查夹套水循环系统的运转情况:调节阀、膨胀罐、泵运转情况。 2、助剂配制 1. 乳化剂的配制:(V-303)

化学反应工程基本概念

第一章 1.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的科学。 2.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3. 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 (动力学方程式、 物料横算式子、 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 和 参数计算式) 4. 所谓控制体积是指 (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 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 分布参数模型)。 6. 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 (非定态模型)。 7. 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 均相反应是指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2. 对于反应aA + bB → pP + sS ,则r P =( p/a )r A 。 3.着眼反应物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转化率Xa=转化了的物料A 的量/反应开始的物料A 的量)。 4. 产物P 的收率ΦP 与得率ХP 和转化率x A 间的关系为( Xp/Xa )。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 =k C C A αC B 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 ,则k C =[ (RT)的a+B 次方]k P 。 6.对反应aA + bB → pP + sS 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 (P+S )-(A+B))/A 。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反应物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8.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 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反应速率)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其它的均为(副反应)。 11. 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选择性S p 与 (A 的浓度) 无关,仅是 (A 的浓度) 的函数。 12. 如果平行反应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 1>E 2,提高选择性S P 应(提到 温度)。 13. 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降 低)k 2/k 1。 14. 产物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生成的全部P 的物质的量/反应掉的全部A 的物质的量) 15. 产物P 的瞬时收率φP 的定义式为(生成的物质的量/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 16. 产物P 的选择性S P 的定义式为(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S 的物质的量) 17. 由A 和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 αS S ,速率方程为: r A =-dC A /dt=kC A C b 。 求: (1)当C A0/C B0=αA /αB 时的积分式 (2)当C A0/C B0=λ≠αA /αB 时的积分式 18. 反应A → B 为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300K 时要使A 的转化率达到20%需12.6min ,而在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3.20min ,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 第三章 1. 理想反应器是指(理想混合反应器 平推流反应器)。 2. 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反应器容积) 与(进料的体积流量)之比。 3. 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 00()A A Hr Ft y x ? }。 4. 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 012()pm Ft C T T - } 5. 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 6. 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G r Q Q = G r dQ dQ dT dT > }。

中和反应说明书

林德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中和反应设备 使用说明书 大连古德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4645703.html,

目录 第一章基本原理 一.概述 (3) 二.自动控制功能 (3) 三.工艺流程方框图 (4) 四.工作原理 (4) 第二章技术规格 一.技术指标 (4) 二.系统设备主要配置 (4) 三.设备用电功率汇总 (6) 四.安装要求 (7) 第三章工艺各部分详细说明 一.废碱液收集槽 (7) 二.废碱液转移泵 (7) 三.中和反应槽 (8) 四.盐酸储罐 (8) 五.酸雾吸收器 (8) 第四章配电控制柜操作说明 一.概述 (9) 二.实现功能 (9) 三.操作步骤 (9) 第五章设备维护 (10) 第六章注意事项 (10) 第七章备品备件 (11) 第八章异常处理 (11)

第一章基本原理 一、概述: 首先感谢您使用大连古德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和反应设备! 本套设备采用传统的酸碱中和工艺,将清洗铝板产生的PH为7.5~11.7的清洗液经处理后使其PH值稳定在6~9后集中排放至公司内的污水处理站。 二、自动控制功能: 1.采用西门子PLC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连续、自动运行。 2.收集槽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进液电磁阀的开、闭及废水转移泵停止。 3.中和反应槽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废碱液转移泵的启、停。 4.中和反应处理槽内设置的PH值探头检测槽内PH值并输出信号至PLC, 3次调整PH值至达标后启动中和液输送泵将中和后的废液排至厂区污水管网。 5.计量泵故障报警提醒同时停止工作。 6.酸雾吸收器内设置液位变送器控制废碱液转移泵的启、停及中和液输送泵的停止。 系统自动控制采用人机界面操作方式,参数设定人工录入、运行记录自动记载检测取样数据。同时具有运行液位保护报警提示功能。

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全混流反应器的E 函数表达式为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而平推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 2θσ= 。 2、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 、 、和 。 3、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一恒压气相反应32A B R +→,原料为A 和B 的混合物,其中A 含量为20%(mol),若物料初始体积为2升,则A 转化50%时,物料的总体积为 。 4、基元反应的分子数 (可能/不可能)是小数。 5、某液相反应A R →于50℃下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物A 转化80%需要10min ,如果于相同条件下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则达到同样的转化率需要的空时为 ;如果同样条件下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达到同样的转化率需要的空时 。 6、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 和 。 7、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并且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8、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 。 9、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 ;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 。 10、对于反应23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 ):(-r B ):r R = 。 11、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处理量为100吨重油/h ,未转化重油为6吨/h ,汽油产量为42吨/h ,则重油的转化率为_ _,工业上汽油的收率及选择性为_ _和_ _。 12、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 13、反应级数 (可能/不可能)大于3, (可能/不可能)是0,基元反应的分子数 (可能/不可能)是0。 14、在一个完整的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七大步骤中,属于本征动力学范畴的三步为 、 和 。 15、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和 。 16、对于一个在全混流反应器里进行的放热反应,一般可以出现三个定常态操作点M 1、M 2、M 3,如下图所示,其中M 1和M 3这两点我们称之为 的定常态操作点,M 2则称为 的定常态操作点。实际操作时,我们一般选择M 1、M 2、M 3中 做为操作点。 17、某一级液相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5min 转化率为50%,则转化率达到80%需时间_____min 。 18、某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n A A r kC -= mol/,则反应级数n 为2时,k 的单位为 _。 19、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90304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范围 为指导、规范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原则,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VAE聚合生产装置所有人员。 2 内容和要求 2.1生产岗位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2.1.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2.1.2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1.3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

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2.1.4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 2.1.5不准超高、超重装运原料,不准超高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2.1.6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 2.1.7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1.8设备试运转等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制度,做好用火点的监控工作。 2.2 安全操作规程 2.2.1 离心泵的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 ⑴检查要启动的泵处于备用状态,如:送电,泵的各部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几种典型化学反应装置 化学反应装置可按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分为下列几类: 1.固-固加热反应的装置 用固态物质加热制得气态产物,一般选用硬质大试管,配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操作步骤如下: (1)从便于收集气体和加热的情况出发调节好铁夹的高低,然后确定酒精灯位置。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将加好反应物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塞好导气管,调整试管的位置,使试管底部略高于口部。 (5)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反应物所在的部位加热,先加热前面的反应物,然后往试管底部移动。 (6)如果气体是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完毕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停止加热。此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氨气、甲烷等。 2.固-液不加热反应的装置 制取氢气、硫化氢气、二氧化碳气等。如需要气体的量大,而且要使气流和速度易于控制,可用启普发生器。如果所需气体量较少,为了安装方便可用简易装置。如用带导管的大试管或平底烧瓶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配套组成,如果使用长颈漏斗的,必须注意把漏斗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封闭液面。

3.固-液加热反应的装置 固-液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常用图5-11的装置,安装步骤如下: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在它的上方固定好铁圈并放上石棉网。 (2)将装有固体反应物的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安装好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塞在蒸馏烧瓶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经分液漏斗往烧瓶里加液体反应物,连接好集气装置后再行加热。 (5)实验完毕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停止加热。这一类装置可用以制取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版

聚合装置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范围 为指导、规范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原则,保障人身、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VAE聚合生产装置所有人员。 2 内容和要求 2.1生产岗位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2.1.1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2.1.2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2.1.3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2.1.4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

中学常见化学实验装置图归类

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制备装置归纳 一、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气体固体、固体?→?+? 1 ()()。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应注意事项:粉末状固体反应容器:试管 21 ()()()6 43212、注意事项:见图分液漏斗;加液容器:长颈漏斗、锥形瓶; 、广口瓶 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 液体、固体?→?+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启普发生器及改良4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17 163213、注意事项:见图加液容器:分液漏斗反应容器:试管、烧瓶气体” 液体气体”或“液体液体、“固体?→?+?→?+?? 图 1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二、气体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排空气法1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排水法2 、贮气瓶 3 三、尾气处理装置:根据多余气体的性质选择 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的1 图27 、燃烧或袋装法2 (图28、图29) 气体:防倒吸。、在水中溶解性很大的.3 图26 图24 图25 图28 图 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四、气体净化装置:根据净化剂的状态和条件选择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选择 、常温反应装置1 、加热反应装置2 、冷却反应装置3 六、排水量气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 相平。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中水相平,图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注意事项:图5250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图 49 图50 图51 图52 图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