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正是这震-撼-人-心的痛,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这真是让人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啊。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而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的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谈话:

1、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皑皑白雪”,你们根据这个词语的结构来继续说像这样的词语。(AABC)

2、出示课件1: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萋萋芳草、······

3、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美丽的景物)平时如果我们多加积累这些词语,对我们的写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

2、音乐的魅力就在于那些美妙的音符,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因为音乐,使两个

陌生人成为挚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什么样的音乐这般神奇呢?

请欣赏古筝曲《高山流水》。出示课件2:播放《高山流水》

3、悠扬的古筝曲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时光隧道,我们仿佛来到了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在高山流水间,寻着琴声,见到了这

首曲子的演奏者,楚国著名琴师俞伯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俞伯牙

和他的朋友钟子期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出示课件3:25、《伯牙绝弦》

二、熟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几遍。指导读音。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但是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五年级时学的一篇

文言文《杨氏之子》吗?还记得那篇课文是怎样读的吗?老师起头,

学生接。读《杨氏之子》。出示课件4:《杨氏之子》的朗读节奏。

2、现在谁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他读得怎么样?学生

自由读课文。

a)现在我们一起来配合音乐读课文。出示课件:《伯牙绝弦》的朗读节奏。

解题。出示课件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感悟

1、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想说,善哉,善哉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句子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理解了,但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现在就教大家一种理解文言文的

方法——替换法。也就是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吧课文中的生字词

替换成易懂的词语。例如课文注释

2:“鼓”理解为“弹”,那么第一个句子我们就理解为伯牙善

弹琴。

2、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教的方法理解课文,可以分组学习,

也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a)看看我们学习的成果怎么样,现在我来问问同学们。出示课件8、

9、10.

b)单句提问,学生回答。

c)现在我来看看哪组同学理解得最准确,说得最好。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d)这则故事虽然很短,只有77字,但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

典文章。他给我们提供了交朋友的最高标准,究竟文章的魅力何在,让我们来细细品读。

e)出示课件11:反复朗读,思考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f)出示课件12、13,通过这几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弹琴,钟

子期善听琴有了更深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钟子期的赞叹和

俞伯牙的欣喜,更体会到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难怪伯牙会

说: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g)出示课件1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翻译句子,伯牙所念,可能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呢?

h)出示课件15,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i)学写古文,伯牙可能会弹到明月。你能仿照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注意帮助学生找到更合理的表达。如:皎皎明月、徐徐清风。

j)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以喜悦的心情在读读这些句子。

四、能力训练

1、我们真为伯牙找到知音而高兴,然而世事难料,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

2、出示课件16: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出示课件17: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

2、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文言文《伯牙绝弦》。

3、师生共同释题。

伯牙: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绝:断绝。弦:琴弦。

4、质疑:一代琴师为何从此不再弹琴?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1、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意思等)

2、师: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4、通过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学再交流。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6、质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说?相当与现代的什么?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长;后面表示赞叹。

7、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含义了吗?

8、课堂练习:选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好的故事)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25.好的故事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变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课件3】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诗集,作于1924—1926年。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自我的严格剖析,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初品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品读课文,注意字词。

2.请一组同学逐一朗读词语,纠正错误。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 3.你对《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景物很美,乌桕,野花,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4.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写? (这篇貌似很美很悠闲的文章,同学们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总体上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印象。) 三、细品课文 1.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自然段?(3—8自然段) 2.大家看出来没有,所谓“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最后又回到“昏沉的夜”,这就是“好的故事”的结构。 3.你认为文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文章题目是“好的故事”,但通篇都没有具体的情节,只是把所经过的地方绘成了一幅图画,而这个“好的故事”就在这幅图话里面。) 4.如果让你写山阴道旁的景物,你会怎样写?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我们一般会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些长句子。可是作者只是写了一些词语拼接起来。) 5.作者写“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用了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 (倒影) 我们看看“倒影”有什么奇特之处?请同学们读一读5—7小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膝髁乌桕伽蓝瘦削骤然皱蹙泼剌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二、深入文本,分析“倒影”,了解“好的故事”的丰富内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了伯牙绝弦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篇一: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如何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除能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以外还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 生:清风、白云、细雨、明月、炊烟、白雪…… 师:能在这些景物描写的词语前加相同的两个字的修饰语吗? 生: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萧萧竹叶绵绵细雨袅袅炊烟萋萋芳草白雪皑皑等。 师:如果我是伯牙你是子期当我鼓琴当你听到我的琴声你会如何赞叹呢? 分角色表演: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生:善哉,绵绵兮如()!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生:善哉,()兮像()! …… 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连起来说一说。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志在细雨钟

子期曰:“善哉,绵绵兮如细雨。”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如果你是伯牙此时你会对子期怎样说?用文言文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什么呀! 生:知音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伯牙绝弦》一课在教学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一处拓展练习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置身文中人物感受子期和伯牙的知己情谊,老师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同时通过这一句式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2、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积累的语言来说话。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3、既加强了此种句式的训练,又打开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的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表现力较差。 这一不足,一方面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比较保守,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上比较欠缺。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越开越大,有些不好意思,放不开手脚。 2、学生的语言较贫乏。 学生平时看书较少,语言积累量不够。分析原因,一时家庭文化氛围不好,再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虽有意识要求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检查的力量不够。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释,联,悟,诵”等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高山流水等古曲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同学们,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能是一首歌、一幅画、甚至一件不起眼的工艺品。第八组课文将带我们走进艺术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首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一段高雅的音乐,想想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气息?心里有怎样的感受?(点击古琴)学生认真倾听后自由说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体会,并表达出来,这是很好的理解方法。(师边说边板书:展开联想和想象)其实我们不仅欣赏音乐

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文章、欣赏图画时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体会,而且,写文章时我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表达,(板书:学习作者 表达的方法)请齐读。这就是我们这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之一,同时另一个训练重点就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著名古筝曲《高山流水》,你知道吗,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古文、也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文言文,名叫——《杨氏之子》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啦?(师出示幻灯片:读释联悟诵)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点评、正音。 3、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教师适时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还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读书时有没有读不好的句子?(出示重点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和韵律美(师出示隔断文)。但停顿不等于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5、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都按捺不住了,给老师一个展示的机会行吗?(师范读) 6、怎么样?老师读得还可以吧?愿不愿意和老师PK一下? 7、指名与老师赛读。师及时点评肯定。(如:老师最喜欢你洪亮的声音,最欣赏你自信的姿态。) 8、生小组赛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25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同步解析_六年 级上册语文25课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 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 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 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 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二、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 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 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 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 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 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 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 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 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 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1)、读题目,“伯牙绝弦”中的“绝”的意思是(),“伯牙绝弦”的意思是()。 (2)、读3—5遍课文,我能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记在心里,然后给下列字注音:弦()哉()兮()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5) niao chao rongshu yanyu ruixue zhixie ()()()()() 二、一锤定音。(选择正确读音)(6) 渗进(SHEN SEN)彤云(tóng DAN)狩猎(shòu SHOU ) 控制kòng KUN )松衫(shān SHAN )同胞(bāo PAO) 三、查字典。(6) 1.查字典。(4分) (1)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用( )查字法。“亲戚”的“戚”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是( )。 (2)知道读音,不知道字形,用( )查字法。“zhì烤”的“zhì”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字形是( )。 2.按要求填空。(2分) “东张西望”的“张”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字典里“张”字有三种解释①量词;②看、望;③张开展开。“东张西望”这个词里,“张”字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四、把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4分) 例:破锭百出(绽)× 慢不经心( ) 深务痛绝( ) 喜出往外( ) 三年五裁( )

五、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成语)(4) 1、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2、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3、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4、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六、将下列的词语按要求归类,也可以把你平时积累的词语也进行这样的归类。(9) 1.描写人物神态的: 2.描写人物品质的: 3.描写自然景物的: 七、句子。(8分) 1.按要求写句子。(2分) (1)改变词序,不改变句意: 我在少年宫附近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他的话没有完全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句子中有关部分用“_____”画出来。(3分) (1)画出表示连续动作的两个词: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伯牙绝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情,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去珍惜友情,呵护友情。 课前热身:这节课我要和我们六(1)班的同学给各位领导老师献上一节精彩的课堂,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有点我们六(1)班的味道。那么我们首先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到来。(掌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老师就考考大家 填空:,天涯若比邻。 相识满天下,. 桃花潭水深千尺, ,欲觅知音难上难。

谁能起来把它们补充完整啊?(分别抽学生) 补充完整后学生齐读》 师: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以上这几句古诗都是描写什么的呢?生: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师:自古以来纯真的友谊被人们所歌颂、所颂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伯牙绝弦就是描写真正友情的一篇古文。师:板书:伯牙绝弦,(出示课件) 二、理解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生:伯牙绝弦。(师适时评价、纠正。再全班齐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题目中绝的意思。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把自己认为 难度较大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懂 生:自由读 师:哪个同学起来读一遍 生1:读,生2:读。 师: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声音哄亮,读得很有感情,读出古文 的味道)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读古文的时候要注意节奏,该停顿的地 方要停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现在老师也想读一读怎 么样啊师:范读 师:请同学起来读。 生1,生2.(适当评价,适当给以掌声,读古文不但要注意节奏 和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25课

第25课《伯牙绝弦》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兮()哉()谓()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 娥()眩()渭()秦() 蛾()舷()猬()奏()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 绝再,重新 鼓于是,就 复断 若弹 乃说,道

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练习题

6.怀念母亲 1.辫子组词。 慕()篇()频() 幕()偏()涉() 挚()凄()斑() 势()妻()班()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心()()涌()天之() ()望()天()来()梦 ()不下()()不安() 3.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琴拉得很好。我的耳聋了,听不见。(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心很着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你认为句中的“愿望”具体指作者的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这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你心中,你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25《伯牙绝弦》 【教材】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 【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教材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评价活动方案】

目标一在环节二反馈自学情况时进行评价(课中反馈) 目标二在环节三的“理解课文”环节和反馈练习三中进行评价 目标三在环节三的“感悟深情”环节进行评价 目标四在反馈练习一中进行评价。 【教学活动预案】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八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2)学习作者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3)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艺术。 2、了解课文的安排,(出示单元知识树)看看围绕“艺术的魅力”安排了哪些内容?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的《伯牙绝弦》。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篇课文只用了77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人故事,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合作读、师范读等方式,读准文言文。 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体会伯牙和子期友谊的真挚,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4、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学生能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单元导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感受古文音乐美。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请大家打开课本,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开始学习吧!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分析 团溪镇第二小学冉启芬 设计理念: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琵琶语》的乐曲;伯牙和子期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

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 课前热身: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而且都是描写什么的?齐读这些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说一个“江水滔滔”,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用心倾听。然后谈感受,这就是有名的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这个好听的音乐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将要学习这个故事《伯牙绝弦》。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伯牙绝弦注意指导“弦”的读音,与学生交流伯牙资料。“弦”就是琴弦,“绝”就是断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伯牙既然是春秋时期楚国有名的宫廷乐师,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琴视为心爱之物,那他为什么要把琴弦挑断呢?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品味韵味 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六年级语文上册-明清文学-第六课: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记述了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共491篇,流传较广的篇目有《狼》、《聂小倩》、《口技》、《促织》、《画皮》等。 蒲松龄(1640 - 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从小颇有文名,可是一生考科举未中。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们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异”是奇异的故事,所以“聊斋志异”即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在这些奇异的故事中,又以女鬼的故事见长。 《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女鬼多是美丽动人的妙龄少女。虽然她们刚开始会做些坏事,但最后总能够被善良的书生所打动,决心与恶鬼断绝关系,渴望能够返归人世。比如《聂小倩》一篇就塑造了一位纯洁如百合的女鬼。聂小倩一开始受老妖的指使,杀害了无数可怜人。后来她遇到书生宁采臣,本来也想杀掉他,却

在与他的接触中,逐渐被他光明磊落、正直高尚的人品所感化。于是她不仅将老妖设毒计害人的真相告诉了他,还帮他脱离了陷阱。宁采臣也感念小倩的救命之恩,把她带回家中,后来还娶作鬼妻。小倩从此就与恶鬼断绝来往,像人一样生儿育女,与宁采臣一起开始了美满的生活。 当然,《聊斋志异》中也不是所有的女鬼都是本性善良的。比如《画皮》中的女鬼,她因为生前受尽欺辱,悲愤而死,化为厉鬼后便披上美丽的人皮,报复人类。她引诱王生抛弃妻子后,便将他挖心杀死。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丰富多彩,且各个性格鲜明。后世作品受其影响,也开始塑造更多的女鬼形象。这些讲述女鬼故事的作品被大量改编为戏曲,以致戏曲家们还单独为她们创设了一个行当——“魂旦”,可见女鬼题材影响之广大。 作品欣赏 《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通过记述一个屠夫傍晚归家途中遭遇恶狼的故事,赞扬了屠夫的勇敢果断、谨慎机敏,嘲笑了玩弄阴谋、自食恶果的黠狼,同时以狼喻人,批判时下狡诈阴险的“狼人”,预示着他们自食恶果的结局。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a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b。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伯牙绝弦 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人琴俱亡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焚琴煮鹤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出示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题。指名读,老师评价:第一次就把最难读的一个“弦”字读准了;读得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让我们一起读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断绝)“绝弦”是什么意思呢?(割断琴弦)师:“绝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要绝弦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3、指名读课文,评价1: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 评价2: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几遍读下来,你们知道了文章写了哪两个人?板书:伯牙钟 子期 钟子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钟子期,楚国人,生活在汉水边,是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2、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的特点?出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 (1)这句话中的哪个词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善”是什么意思?那么这句话连起来就是——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 题参考答案 干货来了?不得不看的干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 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到第十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 (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 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 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 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不畏牺 牲的英雄气概。 B、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 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 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出类似的词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 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 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 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篇一: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子期会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如何赞叹?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除能表现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以外还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 生:清风、白云、细雨、明月、炊烟、白雪…… 师:能在这些景物描写的词语前加相同的两个字的修饰语吗? 生: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萧萧竹叶绵绵细雨袅袅炊烟萋萋芳草白雪皑皑等。 师:如果我是伯牙你是子期当我鼓琴当你听到我的琴声你会如何赞叹呢? 分角色表演: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生:善哉,绵绵兮如()! 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生:善哉,()兮像()! …… 师: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连起来说一说。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志在细雨钟子期曰:“善哉,绵绵兮如细雨。”志在炊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如果你是伯牙此时你会对子期怎样说?用文言文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想,我的朋友一定明白而赞叹,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是什么呀! 生:知音 【教学环节分析】: 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在执教语文《伯牙绝弦》一课在教学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一处拓展练习的教学设计。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置身文中人物感受子期和伯牙的知己情谊,老师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同时通过这一句式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环节有这样几点成功之处: 1、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整体梳理: 1、诗歌总集:《诗经﹒采薇》 唐诗:《春夜喜雨》 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元曲:《天净沙﹒秋》 现代诗:《太阳的话》、《白桦》 2、本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 3、不同角度搜集: (1)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2)按形式分: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 (3)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4)按国家和作者分: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外国的雪莱、海涅、普希金…… (5)民歌 (6)童谣 4、诗歌的起源: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5、诗歌的特点: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6、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直接陈述事物;比——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兴——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传统) (2)夸张、复沓、重迭、跳跃……(发展) (3)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4)象征:以象征义,现代诗歌中,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 7、现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 (1)比拟——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3)借代——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与比拟有相似之处。 8、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音律分: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涵盖;发展轨迹)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第64课时 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制订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3分) 肆虐.(nüè√ lüè) 耙.地(bà pá√) 铁锹. (qiāo√ qiū) 排闼.(tā tà√) 盘踞.(jù√ jū) 滥. 用(làn√ nàn)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ng,kǎi 慷,慨 jīng,yíng 晶,莹 yáo,lán 摇,篮 hé,ǎi 和,蔼 kuàng,chǎn 矿,产 huánɡ,yīnɡ黄,莺 bāo,guǒ包,裹 jī,dì基,地 3.辨字组词.(8分) ???涯(天涯)崖(悬崖) ???员(成员)贡(贡献) ???睹(目睹)赌(打赌) ? ??资(资源)姿(姿态) 4.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画“——”.(4分) (1)有人会说,宇宙那么大,在地球资源(干涸 干枯 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意 肆虐 虐待)的地方. (3)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使用 滥用 乱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恐吓 危险 威胁).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四百八十寺”是实指,说明寺庙很多.(×) (2)《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散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3)《青山不老》一文中,“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 要由《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三黑和土地》《青山不老》四篇课文 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 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 《古诗三首》的每一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 者都有意地写出了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 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 里体会到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青山不老》中“这位普 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 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7.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