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交流调速系统概述.docx

(完整版)交流调速系统概述.docx
(完整版)交流调速系统概述.docx

交流调速系统概述

交流调速系统概述 1.1、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 对于可调速的电力拖动系统,工程上往往把它分为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两类,这主要是根据采用什么电流制型式的电动机来进行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而划分的。所谓交流调速系统,就是以交流电动机作为电能—机械能的转换装置,并对其进行控制以产生所需要的转速。相比于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坚固耐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惯性小,动态响应好,以及易于向高压、高速和大功率方向发展等优点。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可调传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诸如交流电动机的串级调速、各种类型的变频调速,特别是矢量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流调速系统逐步具备了宽的调速范围、较高的稳速精度、快速的动态响应以及在四象限作可逆运行等良好的技术性能。现在从数百瓦的伺服系统到数百千瓦的特大功率高速传动系统,从一般要求的小范围调速传动到高精度、快响应、大范围的调速传动,从单机传动到多机协调运转,已几乎都可采用交流调速传动。 1.2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 由于交流调速系统的优越性,其已经普遍应用于现代工业中,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1)、风机、水泵、压缩机耗能占工业用电的40%,进行变频、串级调速,可以节能。 (2)、对电梯等垂直升降装置调速实现无级调速,运行平稳、档次提高。 (3)、纺织、造纸、印刷、烟草等各种生产机械,采用交流无级变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4)、钢铁企业在轧钢、输料、通风等多种电气传动设备上使用交流变频传动。 (5)、有色冶金行业如冶炼厂对回转炉、培烧炉、球磨机、给料等进行变频无级调速控制。 (6)、油田利用变频器拖动输油泵控制输油管线输油。此外,在炼油行业变频器还被应用于锅炉引风、送风、输煤等控制系统。 (7)、变频器用于供水企业、高层建筑的恒压供水。 (8)、变频器在食品、饮料、包装生产线上被广泛使用,提高调速性能和产品质量。 (9)、变频器在建材、陶瓷行业也获得大量应用。如水泥厂的回转窑、给料机、风机均可采用交流无级变速。 (10)、机械行业是企业最多、分布最广的基础行业。从电线电缆的制造到数控机床的制造。电线电缆的拉制需要大量的交流调速系统。一台高档数控机床上就需要多台交流调速甚至精确定位传动系统,主轴一般采用变频器调速(只调节转速)或交流伺服主轴系统(既无级变速又使刀具准确定位停止),各伺服轴均使用交流伺服系统,各轴联动完成指定坐标位置移动。

维生素的分类及作用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许多酶的辅酶起着调节和控制物质代谢的作用。如果体内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就会引起一系列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包括单一维生素和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综合性维生素缺乏症)。反之,维生素供给过多,也会引起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过多症或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或其前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性动植物性饲料中,有些维生素还可由动物本身或寄生于动物消化道的细菌合成,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但当饲料中的维生素或其前体遭到破坏,体内合成、转化或吸收发生障碍,或机体消耗和需要量增加,而此时有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即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当动物日粮中添加了过多的维生素,或医源性过量,或长期饲喂过多的含维生素的饲料,可造成过量或中毒。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以在体内储存或蓄积,排泄又比较缓慢,所以长时间大剂量食入或一次超剂量食入后,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或中毒。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胆碱、生物素)不在体内储存,且易从体内排除,因此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较少发生。 一、维生素A 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是指视黄醇和脱氢视黄醇,维生素A家族还应包括具有视黄醇活性的胡萝卜素,自然界中大约有600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只有50种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作用,称为维生素A原或前体。胡萝卜素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作为单线态氧猝灭剂和抗氧化剂,而视黄醇没有这种特性。预先形成的维生素A的常见饲料来源主要是动物肝脏等动物源性饲料,尤其是鱼肝和鱼油,如鲨鱼、鳕鱼和大比目鱼肝油以及北极熊肝油是其最主要来源。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的常见来源主要是植物性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黄色南瓜、青绿饲料、番茄、木瓜和柑橘等。 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A或/和胡萝卜素供应不足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所引起的动物体内维生素A或/和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以脑脊液压升高、上皮组织角质化、骨骼形成缺陷和胚胎发育障碍为主;临床上以夜盲、眼球干燥、鳞状皮肤、踢甲缺损、繁殖技能丧失、瘫痪、惊厥、

维生素c片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 500 过100目筛 糊精 200 过100目筛 淀粉 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 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辅料处理 4.1.1 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 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 硬脂酸过100目筛。 4.2 配料 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

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 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序数项目参数备注

第一讲 交流调速概述及电力电子技术

交流调速系统 第一讲交流调速概述及现代电力电子 主讲人:讲课时间:2007年9月10日 主要内容 ?第一章交流调速概述 ?1.1 电气传动控制系统 ?1.2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六种调速方式 ?1.4 交流调速的基本类型 第一章交流调速概述 直流电动机拖动和交流电动机拖动先后诞生与19世纪,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动力机械的主要驱动装置。 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整个电力拖动系统80%左右的不变速拖动系统中采用的是交流电动机(包括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而在需要进行调速控制的高性能拖动系统中则基本上采用的直流电动机。 由于结构上的原因,直流电动机存在以下缺点: (1)需要定期更换电刷和换向器,维护保养困难,寿命较短; (2)由于直流电动机存在换向火花,难以应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恶劣环境; (3)结构复杂,难以制造出大容量、高转速和高电压的直流电动机。 与直流电动机相比,交流电动机则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坚固,工作可靠,易于维修保养; (2)不存在换向火花,可以应用于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恶劣环境; (3)容易制造出大容量、高转速和高电压的交流电动机。 因此,很久以来,人们希望在许多场合下能够用可调速的交流电动机来代替直流电动机,并在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 直至20世纪70年代,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一直未能得到真正能够令人满意的成果,也因此限制了交流调速系统的推广应用。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诸如风机、水泵等需要进行调速控制的电力拖动系统中不得不采用挡板和阀门来调节风速和流量。 这种做法不但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2次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对交流调速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电力半导体器件和微处理器的性能的不断提高,变频驱动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各种复杂控制技术在变频器技术中的应用,变频器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1

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及工艺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2. 熟悉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标准和检查方法,了解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3. 熟悉提高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4.了解无菌与灭菌制剂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的生产车间设施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合格、使用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稳定性合格,即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注射剂的pH值应接近血液pH值,一般控制在4~9范围内,含量合格;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节渗透压与血浆等渗或接近等渗。 维生素C(Vitamin C或Ascorbic Acid)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氧化反应式如下: 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 溶液的pH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对Vitamin C的氧化均有影响。针对Vitamin C溶液易氧化的特点,在注射液处方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怎样延缓药的氧化分解,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2)加抗氧剂。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1)

基于单片机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 单片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思想是用转差频率进行控制。通过改变程序来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由于设计中电动机功率不大,所以整流器采用不可控电路,电容器滤波;逆变器采用电力晶体管三相逆变器。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主回路,驱动电路,光电隔离电路,SA8282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电路,AT89C51单片机,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I/O接口芯片,测速发电机等组成。回路中有了检测保护电路就可以使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了保障。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SA8282;转差频率;交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目录 前言 (1) 第1章交流调速系统的概述 (4) 1.1交流调速的基本原理 (4) 1.2 交流调速的特点 (5) 第2章交流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7) 2. 1 转差频率控制原理: (7) 2. 2 系统设计的参数 (7) 2.3 用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7) 2.3.1调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7) 2.3.2 元器件的选用 (9) 2.3.3 系统主回路的设计以及参数计算 (12) 2.3.4 SPWM控制信号的产生 (15) 2.3.5 光电隔离及驱动电路设计 (17) 2.3.6 故障检测及保护电路设计 (18) 2.3.7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计 (18) 第3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19) 3.1 主程序的设计 (19) 3.2 转速调节程序 (19) 3.3 增量式PI运算子程序 (20) 3.4故障处理程序 (21) 3.5 部分子程序 (22) 3.5.1 AD0809的编程 (22) 3.5.2 8255的编程 (23)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3)

交流调速系统论文

摘要 对于可调速的电力拖动系统来说,工程上通常分为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两大类。根据电动机在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时电流制型式的不同来分类,关于交流调速系统,它利用交流电动机来进行电能—机械能的转换,并且通过控制产生我们所需要的转速。在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中,交流调速系统和直流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中,但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们所处的地位也有所不同。相对于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坚固耐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惯性小,动态响应好,等优点并且在向高速,高压和大功率的发展前景也较好。近年来,很多国家偏向于对交流调速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矢量控制,交流调速,变频器,变频调速 第一章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 1.1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交流电动机仅仅作为动力使用而无需调速。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电子方面和起重运输机械的发展,才对电动机的调速提出了要求,才有了直流电动机的出现。直流电机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并且以其快速的正反转,准确的定位逐渐取代了简单可靠的交流电机,并且到了了广泛的运用于各行业。 80年代以来,由于直流调速系统造价高,维护投入大等缺点,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开始使用直流调速系统,并且逐渐取代直流调速系统。这主要是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脉宽调制技术,矢量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的全数字化控制的应用,这才使得简单廉价的交流电机又得以取代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才促成矢量控制的出现,更是奠定了现代交流电机调速技术的理论基础,这才使得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的性能能够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国家的重视使得各种各样的的交流调速系统不断被开发,应用,普及,节约了社会上的大量资源,更是将社会上的传统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2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1.2.1交流调速系统的高性能化 交流电动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的被控对象,单单用电压/频率恒定控制是不能满足我们对调速系统的要求的。接下来,交流调速系统将采用矢量控制技术,它将使调速性能达到并且超过直流调速系统。 矢量变换控制是新时期控制技术的发展随之产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它是根据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特点模拟它的控制方式来进行交流电动机的控制。直流调速的调速性能好的根本原因是交流电动机的转矩比较容易控制,而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能差就由于它的转矩难以控制,所以,要想交流电机得到的控制性能和直流电机的一样,就要通过电机统一理论和坐标变换理论,通过将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分解成磁场定向坐标的磁场电流分量以及跟它相垂直的坐标的转矩电流分量,将固定的坐标系转化为旋转坐标系解耦后,就是把交流量的控制转化为

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交流调速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渗透到交流调速之中,使其不断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交流调速;脉宽调制;智能化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 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由于调速性能优越而掩盖了结构复杂等缺点广泛的应用于工程过程中。直流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以下运行时,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定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运行时,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变速传动领域中,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交流变频调速[1]的优越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被人们所认识。但受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限制而未能广泛应用。 从电力拖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交、直流两大调速系统一直并存于各个工业领域,虽然由于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它们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但它们始终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而在相互竞争。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单片机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向交流电气传动领域的渗透,为交流调速系统的开发研究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1 电力电子器件是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 电力电子器件是现代交流调速装置的支柱,其发展直接决定和影响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迄今为止,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分立换流关断器件(第一代) →自关断器件(第二代) →功率集成电路PIC (第三代) →智能模块IPM (第四代) 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变频装置功率回路主要采用晶闸管元件。装置的效率、可靠性、成本、体积均无法与同容量的直流调速装置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用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GTO 、VDMOS-IGBT 等创造的变频装置在性能与价格比上可以与直流调速装置相媲美。随着向大电流、高电压、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继续发展,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是20世纪90年代制造变频器的主流产品, 中、小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100kw)主要是采用IGBT , 中、大功率的变频调速装置(1000 —10000kw) 采用GTO 器件。20 世纪90 年代至今,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进入了第四代。主要实用的第四代器件为:(1) 高压IGBT器件, (2) IGCT 由于GTR 、GTO 器件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缺陷,功率器件进入第三代以来, GTR 器件已被淘汰不再使用。进入第四代后,GTO器件也将被逐步淘汰。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模块化更为成熟。如智能化模块IPM 、专用功率器件模块ASPM 等。模块化功率器件将是21 世纪主宰器件。

维生素分类

哪些食物含维生素多 维生素是孩子生长发育及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之中,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很少,所以,虽然人体需要维生素的量很少,但都需从食物中获得。因此,膳食中如果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的话,就可能出现病症。 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中与小孩营养关系较为密切的有十多种,如维生素A、B1、B2、烟酸、B6、B12、叶酸、C、D、E、K等,现简单介绍如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维生素A, 维生素A主要的作用是维护上皮细胞的健康及增进免疫功能,如果缺乏,可以得夜盲病和干眼病,严重的可以失明。维生素A是由胡萝卜素转变而成的。胡萝卜、油菜、菠菜、韭菜中含胡萝卜素很多,动物性食物中以鸡肝、鱼肝含量最高,猪肝、蛋类含量稍少一些,市面所卖的浓缩鱼肝油,含量最为丰富,每10毫升含维生素A50万国际单位。小孩每日需要量为2000-4500国际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维生素B1 ,维生素B1主要功能是保证热能代谢正常进行,助长发育,预防神经炎。大多数食品中都含有维生素B1,米糠,麦麸含量最高,小米、绿豆、花生中含量不少,如果长期吃精大米或精白面,而很少吃其它食物的话,就可能发生维生素B1缺乏,可患脚气病。维生素B1每日需要量:1毫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3、维生素B2, 又叫核黄素,主要作用是维持皮肤、口腔和眼的健康,如果缺乏,常发生口角溃疡、舌炎、唇炎等病。食物中以猪肝、鸡肝、鹌鹑蛋、菠菜和小米中居多,谷类含量不多。每日需要量1-2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4、烟酸, 是身体组织辅酶的主要成分,有维护皮肤、消化道、神经的功能,长期以玉米和甜薯为主要食物的人容易发生烟酸缺乏,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即所谓癞皮病,也可发生腹泻和神经症状。烟酸虽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但含量不多,肝类含量较为丰富,其次为鸡肉、鸭肉、酵母、花生中也有。每日需要量4-20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维生素B6, 是作用于氨基酸的辅酶,如果缺乏,可发生贫血、口角炎,舌炎等,甚至可发生惊厥,各种食物均有。每日需要量1-2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6、维生素C 功能很多,可以促进营养代谢,保障孩子健康发育,如果缺乏,可发生坏血病,病儿可出现腿痛,牙龈、皮肤出血、伤口不易愈合,抗病能力降低等。母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可以满足小婴儿的需要。牛乳中的含量只有母乳的四分之一,所以2个月以后的喂牛乳的婴儿都需添加含维生素C的果子水或菜水,食物中以新鲜蔬菜、水果等含量最为丰富,如橙子、红果、鲜枣、柿子椒、西红柿、菜花、油菜等含量最多,香蕉、桃、梨、苹果等含量次之,谷类食物含量低。每日需要量30-50毫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7、维生素D, 它能帮助钙、磷的吸收,促进牙齿和骨胳的发育,避免发生佝偻病。维生素D可分为两种,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3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阳光的话,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了,另外,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含量最丰富。维生素D2来源于植物性食物,酵母、蕈类等含量较多。每日需要量是400一800国际单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8、维生素K ,主要参与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防止出血的作用,人乳中含量低,初乳中基本不含维生素K;有一部分维生素K是在肠道由细菌合成的。食物中如肝类、蛋类、豆类中都有。每日需要量:1毫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维生素B12 其作用与红细胞生成有密切关系,如果缺乏,可发生营养性大细胞贫血,如果孩子单纯用母乳喂养不添加辅食,而母亲又是长期吃素的话,乳汁中所含维生素B12量极少,入不敷出,即可产生缺乏。维生素B12:主要在动物肝、肾及牛肉中较多,鸡蛋、牛乳中含量较少。每日需要量为:1微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0、叶酸, 其作用与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大体和维生素B12相似。叶酸以新鲜绿色蔬菜中最多,肝、肾、酵母、蕈类含量也丰富。每日需要量100微克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单片机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2) 1引言 (3) 1.1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 (3) 1.2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 (4) 1.3交流调速系统原理 (5) 2交流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6) 2.1交流调速系统控制回路设计 (6) 2.2交流调速系统参数设计 (7) 2.3元器件的选用 (11) 3交流调速系统软件设计 (23) 3.1主程序设计及说明 (23) 3.2子程序设计 (26) 4结论 (28) 5参考文献 (28) 6致谢 (29)

单片机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 交流变频调速具有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行可靠等技术性能,已逐步取代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然而目前的变频器大部分都是线路复杂,价格昂贵,常用于大、中功率的电动机。本课题单片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思想是用转差频率进行控制。通过改变程序来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由于设计中电动机功率不大,所以整流器采用不可控电路,电容器滤波;逆变器采用电力晶体管三相逆变器。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主回路,驱动电路,光电隔离电路,SA8282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电路,AT89C51单片机,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I/O接口芯片,测速发电机等组成。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以达到调速节能的效果。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SA8282;转差频率;交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1引言 1.1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 电气传动从总体上分为调速和不调速两大类。按照电动机的类型不同,电气传动又分为直流和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产交流两大类,直流电动机在19世纪先后诞生,但当时的电气传动系统是不调速系统,随着社会机械能够在工作速度,快速启动和制动,正反转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从而推动了电动机的调速不断向前发展,自从1834年直流电动机出现以后,直流电动机作为调速电动机的代表,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主要在于调速范围广,静差小,稳定性能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晶闸管变流装置的应用使直流拖动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可逆,可调速与高精度的拖动技术领域中相当长时间内几乎都采用直流拖动系统。尽管如此,直流调速系统却解决不了直流电动机本身的换向问题和在恶劣环境下的不适应问题,同时,制造大容量,高转速以及高电压直流电动机也十分困难,这就限制了直流传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交流电动机在1885年出现后,由于一直没有理想的调速方案,只被应用于恒速拖动系统,从本世纪30年代起,不少国家才开始提出各种交流调速的原始方案,晶闸管的出现使交流电动调速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使得半导体变流技术的交流调速得以实现,国际上在60 年代后期解决了交流电动机调速方案中的关键问题,70年代开始就实现了产品的高压,大容量,小型化,且已经逐渐取代了大部分传统的直流电动机的应用领域。交流调速系统发展迅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交流电动机本身的优点:没有电刷和换向器,结构简单,寿命长。近年以来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加上交流电动机本身的优越特性,为交流调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交流电力拖

维生素的分类及作用

维生素就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得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主要作用就是作为许多酶得辅酶起着调节与控制物质代谢得作用。如果体内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就会引起一系列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包括单一维生素与多种维生素缺乏症(综合性维生素缺乏症)。反之,维生素供给过多,也会引起营养代谢病,称为维生素过多症或维生素中毒。 维生素或其前体广泛存在于大多性动植物性饲料中,有些维生素还可由动物本身或寄生于动物消化道得细菌合成,一般不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但当饲料中得维生素或其前体遭到破坏,体内合成、转化或吸收发生障碍,或机体消耗与需要量增加,而此时有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即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症。而当动物日粮中添加了过多得维生素,或医源性过量,或长期饲喂过多得含维生素得饲料,可造成过量或中毒。由于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可以在体内储存或蓄积,排泄又比较缓慢,所以长时间大剂量食入或一次超剂量食入后,可以引起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或中毒。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胆碱、生物素)不在体内储存,且易从体内排除,因此水溶性维生素过多症较少发生。 一、维生素A 通常所说得维生素A就是指视黄醇与脱氢视黄醇,维生素A家族还应包括具有视黄醇活性得胡萝卜素,自然界中大约有600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只有50种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维生素A得活性作用,称为维生素A原或前体。胡萝卜素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作为单线态氧猝灭剂与抗氧化剂,而视黄醇没有这种特性。预先形成得维生素A得常见饲料来源主要就是动物肝脏等动物源性饲料,尤其就是鱼肝与鱼油,如鲨鱼、鳕鱼与大比目鱼肝油以及北极熊肝油就是其最主要来源。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得常见来源主要就是植物性饲料,如胡萝卜、黄玉米、黄色南瓜、青绿饲料、番茄、木瓜与柑橘等。 维生素A缺乏症就是由于维生素A或/与胡萝卜素供应不足或消化道吸收障碍所引起得动物体内维生素A或/与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得一种营养代谢病。其病理变化主要以脑脊液压升高、上皮组织角质化、骨骼形成缺陷与胚胎发育障碍为主;临床上以夜盲、眼球干燥、鳞状皮肤、踢甲缺损、繁殖技能丧失、瘫痪、惊厥、生长受阻、消瘦、体重下降等为特征。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以犊牛、雏禽、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1)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 单片机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设计思想是用转差频率进行控制。通过改变程序来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由于设计中电动机功率不大,所以整流器采用不可控电路,电容器滤波;逆变器采用电力晶体管三相逆变器。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主回路,驱动电路,光电隔离电路,SA8282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电路,AT89C51单片机, 8255可编程接口芯片,I/O接口芯片,测速发电机等组成。回路中有了检测保护电路就可以使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了保障。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SA8282;转差频率;交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

目录 前言 (1) 第1章交流调速系统的概述 (4) 1.1交流调速的基本原理 (4) 1.2 交流调速的特点 (5) 第2章交流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7) 2. 1 转差频率控制原理: (7) 2. 2 系统设计的参数 (7) 2.3 用单片机控制的电机交流调速系统设计 (7) 2.3.1调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7) 2.3.2 元器件的选用 (9) 2.3.3 系统主回路的设计以及参数计算 (12) 2.3.4 SPWM控制信号的产生 (15) 2.3.5 光电隔离及驱动电路设计 (17) 2.3.6 故障检测及保护电路设计 (18) 2.3.7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设计 (18) 第3章系统软件的设计 (19) 3.1 主程序的设计 (19) 3.2 转速调节程序 (19) 3.3 增量式PI运算子程序 (20) 3.4故障处理程序 (21) 3.5 部分子程序 (22) 3.5.1 AD0809的编程 (22) 3.5.2 8255的编程 (23)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3)

《交流调速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交流调速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 5 章 闭环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 5-1 异步电动机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m P 中,有一部分是与转差成正比的转差功率s P ,根据对s P 处理方式的不同,可把交流调速系统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答:从能量转换的角度上看,转差功率是否增大,是消耗掉还是得到回收,是评价调速系统 效率高低的标志。从这点出发,可以把异步电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 。 1)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这种类型的全部转差功率都转换成热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都属于这一类。在三类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这类系统的效率最低,而且越到低速时效率越低,它是以增加转差功率的消耗来换取转速的降低的(恒转矩负载时)。可是这类系统结构简单,设备成本最低,所以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在这类系统中,除转子铜损外,大部分转差功率在转子侧通 过变流装置馈出或馈入,转速越低,能馈送的功率越多,绕线电机串级调速或双馈电机调速属于这一类。无论是馈出还是馈入的转差功率,扣除变流装置本身的损耗后,最终都转化成 有用的功率,因此这类系统的效率较高,但要增加一些设备。 3)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在这类系统中,转差功率只有转子铜损,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转差功率基本不变,因此效率更高,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属于此类。其中变极对数 调速是有级的,应用场合有限。只有变压变频调速应用最广,可以构成高动态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取代直流调速;但在定子电路中须配备与电动机容量相当的变压变频器,相比之下,设备成本最高。 5-2 有一台三相四极异步电动机,其额定容量为5.5kW ,频率为50Hz ,在某一情况下运行,自定子方面输入的功率为6.32kW ,定子铜损耗为341W ,转子铜损耗为237.5W ,铁心损耗为167.5W ,机械损耗为45W ,附加损耗为29W ,试绘出该电动机的功率流程图,注明各项功率或损耗的值,并计算在这一运行情况下该电动机的效率、转差率和转速。 解:87.032 .65.5==η,因为rpm 1500250606010=?==p f n , 由已知条件得电磁功率为kw 8115.5=m P ,所以有041.08115 .52375.0== s 所以rp m 1439)041.01(150000=-=-=sn n n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题(郑剑)

《交流调速系统》复习题 不断地耕耘,献出我们的心血与智慧! 一、填空题 1、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被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表示。 2、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领域主要有3个方面,分别是一般性能的节能调速和按工艺要求调速、高性能的交流调速系统和伺服系统、特大容量与极高转速的交流调速。 3、按照交流异步电机的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生产机械的有效功率,称作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传输给转子电路的转差功率,与转差率成正比。 4、按电动机能量转换类型分类,交流调速系统可分为转差功率消耗型、转差功率馈送型、转差功率不变型。 5、按电动机调速方法分类,常见的交流调速方法有变极对数调速、变压变频调速、降电压调速、转差离合器调速、转子串阻调速、绕线式电机串级调速等。 6、调压调速即通过调节通入异步电动机的三相交流电压大小来调节转子转速的方法。理论依据来自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7、异步电动机调压调速的方法一般有四种:自耦调压器、饱和电抗器、晶闸管交流调压器、全控新型调压器。 8、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以在其转子回路串入电阻来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磁转矩,进而减小转速。 9、所谓“双馈”,就是指把绕线转子异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与交流电网连接,转子绕组则与其他含电动势的电路连接,使它们可以进行电功率的相互传递。 10、在双馈调速工作时,除了电机定子侧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外,转子侧也要与交流电网或外接电动势相连,从电路拓扑结构上看,可认为是在转子绕组回路中附加一个交流电动势。 11、在异步电机转子回路中附加交流电动势调速的关键就是在转子侧串入一个可变频、可变幅的电压。对于只用于次同步电动状态的情况来说,比较方便的办法是将转子电压先整流成直流电压,然后再引入一个附加的直流电动势,控制其幅值,就可以调节异步电动机的转速。 12、串级调速装置是指整个串级调速系统中除异步电动机以外为实现串级调速而附加的所有功率部件,包括转子整流器、逆变器、逆变变压器。 13、电气串级调速系统具有近似恒转矩的机械特性。机械串级调速系统具有近似恒功率的机械特性。 14、串级调速系统与转子自然接线相比,最大拖动转矩减少到原来的%,即异步电动机的过载能力损失17%左右。

维生素种类及作用大全

维生素A(视黄醇) 功能: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能抵御细菌以免感染,保护上皮组织健康,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维生素B1(硫胺素) 功能: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之新陈代谢,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稳定食欲,刺激生长以及保持良好的肌肉状况。 缺乏症:情绪低落、肠胃不适、手脚麻木、脚气病。 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豆类、牛奶、家禽。 维生素B2(核黄素) 功能:维持眼睛视力,防止白内瘴,维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之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形成抗体及红血球,维持细胞呼吸。 缺乏症:嘴角开裂、溃疡,口腔内粘膜发炎,眼睛易疲劳。 主要食物来源:动物肝脏、瘦肉、酵母、大豆、米糠及绿叶蔬菜。 维生素B3(烟酸)(烟草酸、烟碱酸) 功能:保持皮肤健康及促进血液循环,有助神经系统正常工作。强健消化系统,有助于皮肤的保健及美容,改善偏头痛、高血压、腹泻、加速血液循环,治疗口疮,消除口臭,减少胆固醇。 缺乏症:头痛,疲劳,呕吐,肌肉酸痛。 主要食物来源:绿叶蔬菜,肾,肝,蛋等。 维生素B5(泛酸)(nthenol) 功能:制造抗体,增强免疫力,辅助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产生人体能量。加速伤口痊愈,建立人体的抗体以防止细菌感染,治疗手术后的颤抖,防止疲劳。 缺乏症:口疮,记忆力衰退,失眠,腹泻,疲倦,血糖过低等。 主要食物来源:糙米,肝,蛋,肉。 维生素B6 功能:保持身体及精神系统正常工作,维持体内钠,钾成份平衡,制造红血球。调节体液,增进神经和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功能,是天然的利尿剂。 缺乏症:贫血、抽筋、头痛、呕吐、暗疮。 主要食物来源:瘦肉,果仁,糙米,绿叶蔬菜,香蕉。 维生素B12(钴胺素) 功能:制造及换新体内的红血球,可防止贫血,有助于儿童的发育成长,保持健康的神经系统,减除过敏性症状,增进记忆力及身体的平衡力。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

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过程监控方法浅谈 高淑华,刘 影 (东药集团设计院,沈阳 110026) [内容摘要]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一步化学反应是22酮基2L2古龙酸的酯化转化。此过程对VC产品的收率质量至关重要,由于没有准确快速的分析检测终点的手段,使生产中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对此步的收率计算也很不准确。为实现对此过程的监控以判断酯化转化终点,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酯化终点的酯化液和转化终点的转化液的物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时间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收率进行计算,从而指导生产。本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几种快速简单的常规分析方法,p H 测定、水分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等,可以实现对整个酯化转化过程的监控,满足生产需要。 维生素C的生产工艺发展 谢占武,周海霞,曹爱国 (东北制药总厂,沈阳 110026) [摘 要] 介绍了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及用途,主要探讨了两步发酵法的工艺发展过程,从发酵、提取、转化、酸化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维生素C;两步发酵;提取;转化;酸化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人体以及动植物体内,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摄取。 1 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及用途 维生素C又名L2抗坏血酸,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易变黄,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结构中的烯二醇基不稳定,易氧化为二酮基。维生素C的用途非常广泛,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或抗氧剂,在医药和临床上亦有广泛应用,在治疗坏血病、感冒、心血管缺陷、高胆固醇、糖尿病、精神抑郁症等疾病均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国内外生产维生素C的厂家主要有瑞士罗士公司、日本武田公司、德国BASF公司、东北制药总厂、河北维生、江苏江山等药厂,现在年产量已达到几十万吨。 2 维生素C的工艺发展进程及发展趋势 在几十年的工艺发展中,维生素C的工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维生素C主要的生产方法是莱氏法和两步发酵法。 211 莱氏法生产维生素C 莱氏法是最早生产维生素C 的方法,其以葡萄糖为原料,先经黑醋菌发酵生成L2山梨糖,再经丙酮化及NaClO氧化、水解得到22酮2L2古龙酸钠,然后进行化学合成得到维生素C。此法存在着很多缺陷,如生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恶劣、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人们不断对此工艺进行改进。 212 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70年代初,我国首先研究出两步发酵法,其先进性得到世界公认,它是以生物氧化过程代替莱氏路线的部分化学合成过程,进而合成维生素C。21211 发酵工艺 两步发酵法是以D2山梨醇为原料,经黑醋菌及假单孢菌得到古龙酸钠发酵液。与莱氏法相比,此法省略了酮化和NaClO氧化过程,简化了工艺,避免使用丙酮、NaClO、发烟硫酸等化学物质,极大地改善了操作环境。采用此法得到的发酵液收率高,目前收率可达到90%以上,除主耗山梨醇消耗较高外,其他辅料消耗较低。且在此法中,多为液体反应,物料输送方便,更有利于生产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但此法仍存在很多缺点,如占地面积大、发酵基质浓度低、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染菌机率高、设备利用率低、后续处理能耗高等问题。在未来的工艺优化过程中,除了进行发酵工艺改进外,更应注重优良菌种的选育。(1)发酵液的提取工艺是维生素C生产行业中较为重视的问题。经过两次发酵后,发酵液的含量仅为6%~9%,且残留有菌丝体、蛋白质和悬浮微粒等,分离提纯较为困难。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加热沉淀法。和化学凝聚法。 (2)加热沉淀法此法是传统工艺,分离手段较为落后。此工艺通用氢型树脂,调p H至蛋白质的等电点后加热除蛋白。采用此工艺既要耗能,又会造成有效成分在高温下降解损失,且发酵液直接通过树脂柱,会使树脂表面污染,降低树脂的交换容量和收率。两次通过树脂柱,带进大量水分,增大浓缩耗能。(3)化学凝聚法。此法采用化学絮凝剂沉淀各种杂质,避免了加热沉淀时有效成分的损失。但经此法处理后的发酵液离心后所得的上清液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量的蛋白,如发酵液染菌则处理的效果更不明显,上清液浑浊,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针对以上两种方法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一种新的处理方法———超滤法在维生素生产中得以应用。(4)超滤法。超滤是一种新兴的膜处理技术,此法具有操作方便、节能、不造成新的环境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

第一章前言 1 引言 1.1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 维生素C注射剂(即L-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丁糖酸。由于维生素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 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 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 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 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1.1.3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 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 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 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