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病史: a、长期进食不足b、应用呋塞米、依她尼酸等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

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c、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d、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肛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丢失e、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与胰岛素,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诊断:

1、血清钾的测定血钾低于3、5mmol/L有诊断意义。

2.临床表现

1)缺钾性低钠血症:

a、骨骼肌表现一般血清钾<3、0mmol/L时,患者感疲乏、软弱、乏力;<2、5mmol/L时,全身肌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

c、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

d、循环系统表现早起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动过速,可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

e、泌尿系统表现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尿浓缩功能差,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f、代谢系统紊乱表现钾缺乏时细胞内缺钾,细胞外钠离子与氢离子进入细胞内,肾远端小管钾离子与钠离子交换减少,而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增多,故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及细胞内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

2)转移性低钾血症:

周期性瘫痪多发生于半夜或凌晨,表现为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无力,多以双下肢为主。1-2小时达高峰,一般持续数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

3)稀释性低钾血症:

见于水过多或水中毒

3、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低T波、Q-T间期延长与U波,辅助诊断。

低钾血症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血钾低于3、5mmol/L有诊断意义。心电图检查可以作为辅助性检查手段。

治疗

补钾量:

1、轻度缺钾:3、0-3、5mmol/L 可补充钾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8、0g)

2、中度缺钾:

3、0-2、5mmol/L 可补充钾300 mmol (相当于氯化钾24g)

3、重度缺钾:2、5-2、0mmol/L 可补充钾500 mmol (相当于氯化钾40g)

轻者鼓励选择饮食及口服药物补钾,否则选择静脉补钾。分次补钾,每天补钾量40-80mmol(3-6g)。根据病情可增加,但一般每日补钾不超过200 mmol(15g 氯化钾)为宜。

(一)静脉补钾注意事项:

1.氯化钾溶液浓度20-40mmol/L,速度应控制在20mmol/h一下。

2.尿量每天大于700ml,每小时大于30ml补钾比较安全。

3.补钾一般选用盐水,不用糖水。

4.静脉补钾一般15h后才能达到细胞内外平衡,故注意防止血钾高钾血症。

5.停止静脉补钾24h后血钾正常3、5mmol/L,改口服补钾(血钾3、5mmol/L,体

内仍缺10%)

(二)口服补钾:

1、10%氯化钾为首选,掺到牛奶或果汁里防止引起胃肠道反应。

2、也可选用枸橼酸钾

(三)含钾量高的食物有肉,青菜,水果,豆类。

医院用的氯化钾针剂一支好像(瞧下啊):10%Kcl 15ml 含Kcl 20mmol(1、5g)

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1、尽量口服补钾,对不能口服者可经静脉滴注; 2、禁止静脉推注钾,常用针剂为10%化钾溶液,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严禁直接经静脉推注, 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脏骤停; 3、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h方可补钾; 4、限制补钾总量,依血清钾水平,补钾量为60-80mmol/(以每克氯化钾等于13.4mmol/L 计算, 约需补钾3-6g/d); 5、控制补液中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g/L); 6、滴速勿快: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 低钾血症症状 人体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 5?5. 5mmol/L,低于3 . 5 m m o 1/ L时为低钾血症,一旦血钾低于2 . 5mmo 1/L以下时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软瘫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 1、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一般先出现四肢肌软弱无力,后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呼吸 困难甚至窒息; 2、消化道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慢,有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等; 3、心脏功能异常: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为头晕、躁动、昏迷、面部及四肢肌抽动、手足搐溺、口周及手足麻木。 高浓度补钾的护理 1、心电监护 采用高浓度静脉补钾有一定的危险性。当血钾过低时,患者临床表现四肢肌无力、软瘫、呼吸困难、窒息、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心电图提示U波改变、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当患者的血钾一旦降至2. 0 mmo 1 /L,心电图上会出现T波,S T段下降,多源性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心室扌卜动或颤动而致心搏骤停。而当血钾过高时,可出现QRS波群时限延长、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严重时会出现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宽的QRS波群。患者表现为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形成。通常以下肢出现较多,后沿躯干向上肢延伸,呼吸肌在极个别情况下才可累及。因此,对低钾的患者进行高浓度补钾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补钾期间进行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等改变,并准备各种抢救用物。 2、尿量的动态监测 尿量偏多,钾的丢失也多,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为预防血钾过低,应根据尿量的情况适当补钾,尿量>3 0 m 1/h后可开始大量快速静脉补钾。此外,尿量监测不仅有助于监测肾功能的状态,而且可以用来指导补钾。尿少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高浓度补h钾,以防导致高钾血症。尿量过多排出的钾多,单位时间内经尿排出的钾大于经静脉补充的钾,因此,对补钾不利。补钾期间尿量>4 0 m 1 /h属安全范围,尿量V 1 m 1/k g时,要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3、血气分析 因酸碱平衡失调对血钾浓度有一定的影响,p H值每上升0 . 1就有0 . 1?1 .1m m o 1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因此,在深静脉补钾期间也应动态监测血清钾、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患者一旦发生碱中毒应先纠正碱中毒后再复查血钾,不要急于补钾。对于存在酸中毒的患者则应在纠酸前补足血钾,防止pH值升高后血钾水平进一步降低。血钾接近3 . 5 mm o 1 /L ,应改用0 .

低钾血症的观察护理

低钾血症的观察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低钾血症临床特点、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低钾血症诊治、护理措施、病情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 63例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成功的对63例低钾血症进行了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低钾血症观察护理 低钾血症是一种较复杂的临床表现,常伴随其他疾病共同出现,也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或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春、夏两季。低血钾所致临床表现以肌无力,瘫痪,呼吸困难及心律失常多见。2005年3月~2007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横栏医院共收治63例低钾血症患者,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观察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低钾血症患者63例,男56例,女7例,青壮年居半数以上,年龄最大55岁,最小18岁,平均32岁,其中甲亢10例,周期性麻痹17例,无明显诱因第一次发作者36例。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在病后2~7 h入院,以四肢或双下肢无

力为主。入院后即查血清钾及心电图。血钾浓度在1.25~3.0 mmol/L,全部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U波出现,T波低平,心律不齐,见表1。表1 低钾临床症状与血清钾浓度情况 2 护理 2.1 静脉补钾的观察护理 2.1.1 补钾液的选择补钾稀释液的一般选生理盐水,因高浓度葡萄糖可在内耗钾合成糖原不利于血钾的监测,又因血钾的监测主要是细胞外液的钾水平,对细胞内钾水平不能反应。 2.1.2 补钾浓度、速度、量的确定补钾以缓慢、持续补入为原则,浓度一般为0.3%,对于重度低钾者,补钾浓度为0.6%~1%,输入速度应快速1~1.5 g/h,每日补钾量3~6 g/h;轻度低钾者,补钾浓度为0.3%~0.4%,输速<0.75 g/h,每日补钾量为1~3 g。静脉补钾时注意选择深粗大血管,静脉补液中发现穿刺静脉疼痛时,适当控制液体滴速在50~60滴/min,必要时硫酸镁湿热敷。 2.1.3 补钾的护理观察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补钾时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 h尿量,中度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 h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

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病史: a、长期进食不足b、应用呋塞米、依她尼酸等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 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c、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d、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肛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丢失e、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与胰岛素,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诊断: 1、血清钾的测定血钾低于3、5mmol/L有诊断意义。 2.临床表现 1)缺钾性低钠血症: a、骨骼肌表现一般血清钾<3、0mmol/L时,患者感疲乏、软弱、乏力;<2、5mmol/L时,全身肌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 c、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 d、循环系统表现早起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动过速,可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 e、泌尿系统表现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尿浓缩功能差,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f、代谢系统紊乱表现钾缺乏时细胞内缺钾,细胞外钠离子与氢离子进入细胞内,肾远端小管钾离子与钠离子交换减少,而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增多,故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及细胞内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 2)转移性低钾血症: 周期性瘫痪多发生于半夜或凌晨,表现为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无力,多以双下肢为主。1-2小时达高峰,一般持续数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 3)稀释性低钾血症: 见于水过多或水中毒 3、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低T波、Q-T间期延长与U波,辅助诊断。

(完整版)低钾血症的原因及补钾原则

低钾血症形成的原因: 一、钾的摄入量过少 一般饮食含钾都比较丰富,所以只要能正常进食,机体就不致缺钾。但是手术后的患者或因为体质原因较长时间禁食或少食,使得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g,并持续2周以上,就会导致缺钾和低钾血症。 二、钾的排出量过多 (1)经胃肠道失钾:这是儿童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患者。消化液含丰富的钾(唾液含189 mmol/L,胃液含14 mmol/L,肠液6.2~7.2 mmol/L,胆汁6.6 mmol/L,胰液4~5 mmol/L)。另外,由于腹泻所致的血容量减少,使醛固酮分泌增多,也使得结肠分泌钾的作用加强。因此,长期大量的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透析等,均导致失钾。 (2)经肾失钾:这是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肾排钾增多的因素有: ①某些肾脏疾病:如远侧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新生肾小管上皮对水、电解质重吸收的功能不足,可发生排钾增多。 ②某些排钾利尿药的长期使用或用量使用,如呋塞米、氢氯噻嗪。 ③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症等。 ④碱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H+减少,故H+-Na+交换加强,故随尿排钾增多。

⑤镁缺失常常引起低钾血症。 (3)经皮肤失钾:汗液含有钾,在一般情况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钾血症,但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亦可导致钾的丧失。 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可发生低钾血症,但在机体的含钾总量并不因而减少。 (1)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是一种家族性疾病。 (2)碱中毒:细胞内H+移至细胞外以起代偿作用,同时细胞外K+进入细胞。 (3)胰岛素过量: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发生低钾血症。 (4)棉籽油,氯化钡中毒。 (5)低温疗法使钾进入细胞内。 四、稀释性低钾血症 细胞外液水潴留时,血钾浓度相对降低,机体总钾量和细胞内钾正常,见于水过多和水中毒,或过多、过快补液而未及时补钾。 总结:低钾血症的原因较复杂,因此,明确发病原因对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低血钾护理常规

低血钾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低血钾护理常规 [定义] 血清钾浓度低于L。 [护理问题] 1、疲乏:与低钾血症引起四肢无力有关 2、不舒适:与低钾引起胃肠胀气有关 3、有跌倒的危险:与四肢肌无力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每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 2、皮肤观察有无皮疹及出血点,注意出疹时间及特点。 3、观察肌无力的特点,对于呼吸道不适感的患者要警惕呼吸肌麻痹造成的痰液阻塞。 4、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5、遵医嘱配合好各项检查,及时准确地做好血生化心电图的检查,及时报告化验结果,以便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遵医嘱补钾:静脉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小时尿量,中毒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小时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每日尿量必须在700ml以上,每小时在30ml 以上,才能继续补钾,氯化钾禁止直接静脉注射。口服补钾者注意保护患者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必要时加入果汁或温水稀释后服用。 2、做好基础护理:如有恶心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记录。 3、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动态变化,随时调整补钾量。如出现呼吸道不适感的,警惕是否有呼吸肌无力麻痹。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健康指导] 1、长期禁食者、长期控制饮食摄入者或近期有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者,因注意及时补钾,以防发生低钾血症。 2、低钾病人可因受凉、剧烈运动、劳累、腹泻、酗酒、饱餐等因素诱发。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 ,每年 5~9月好发 ,可能与炎热的气候有关 ,且多在睡眠中发病。 3、指导患者出院后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注意保暖 ,适当休息 ,戒酒 ,不 暴饮暴食 ,限制钠盐摄入 ,如出现肢体酸痛等症状 ,立即就医。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日常饮食是比较重要的,日常的饮食不经能让我们填饱肚子,同时也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但是有时由于身体的原因导致对营养的吸收不好就会导致一些疾病 的发生,低钾血症就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出现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 用药治疗 1.急性低钾血症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而不管其病因为何;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补钾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 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病人 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病人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1g氯化钾可提供13.4mmol的钾。每次10~20ml,分次服。氯化钾(补达秀)(肠溶氯化钾制剂)可用于慢性缺钾病人,以减少氯化钾对胃肠的刺激。氯化钾对所有低钾血症病人均适用,可增加尿中重碳酸盐丢失以消除代偿性碱中毒,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除外。有代谢性酸中毒者则选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氯化钾味苦,片剂易引起肠溃疡出血和狭窄,可溶于冷水或橘汁中服,病人较易接受。对不能耐受口服氯化钾者,可改用重碳酸钾或枸橼酸钾。每片重碳酸钾可提供25mmol的钾,1片/次,3次/d。前述3种钾制剂,每天服80mmol 的钾,可使血钾水平从3.2mmol/L提高到4mmol/L。枸橼酸钾中的钾的含量仅为氯化钾的69%,故剂量应比氯化钾大些。 在口服钾制剂过程中应监测血钾。口服后一般在72h后血钾即上升,如果服后96h血钾仍未上升,则应怀疑有镁缺乏。Mg2 缺

低钾血症诊断思路

低钾血症诊断思路 德兴市人民医院项文坤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3.5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钾缺乏是指机体总钾量的丢失。后者是造成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体内总钾量不缺乏,也可因稀释或转移到细胞内而导致血清钾降低;反之,虽然钾缺乏,但钾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或血液浓缩,又可维持正常血钾浓度,甚至增高。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钾的生理代谢及功能 体内98%的钾分布在细胞内,血浆钾仅占总量0.3%,浓度为3.5~5.5mmol/L。成人每日需钾约3~4g (75~100mmol)。5%的钾经汗及唾液排出,10%经粪、85%随尿排出,因此,肾脏是钾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小球滤液中的钾几乎全部在近端肾小管再吸收,尿中排出的钾主要是远端肾小管在醛固酮调节下重新分泌的。肾有较好的保钠功能,但缺乏有效的保钾能力;即使不摄入钾,每日仍排钾30~50mmol。故钾的摄入量、远端肾小管钠浓度、血浆醛固酮、皮质醇水平等均可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依赖细胞膜上的钠泵可使细胞内钾达到细胞外液的30~50倍。钾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维持细胞膜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钾代谢失常,尤其是低钾血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了解生理性调节钾代谢的因素,有助于我们寻找低钾血症的原因。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缺钾性低钾血症 特点是机体总钾量、细胞内钾和血清钾浓度均降低,其本质上是钾缺乏。 (1)钾摄入不足:长期禁食、昏迷、消化道梗阻、神经性厌食以及偏食可致钾的摄入不足。钾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除特殊情况如禁食外,一般因摄入不足而致低钾血症者少见。肾脏对阳离子的作用主要是保钠排钾,且机体保钾的机制远不如保钠的机制完善。在没有钾摄入时,尿钾仍要排出,但须经数日尿钾的排出才能降到最低值,每天约5~10mmol。如每日钾的摄入量少于3克,并持续2周以上,才可发生低钾血症。 (2)胃肠道排出钾增多:由于消化液中含有丰富的钾,胃液含钾14mmol/L,肠液含钾6.2~7.2mmol/L,长期大量呕吐、腹泻、胃肠引流、造瘘等可造成胃肠道失钾。一些少见疾病如胰舒血管肠肽瘤,由于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血管活性肠肽所致大量水样泻;绒毛状腺瘤,为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面积很大的肿瘤,表现为慢性腹泻,均可因消化液丢失而失钾。在临床疾病中经消化道失钾是常见原因之一。 (3)肾脏排出钾增多:包括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异常和药物所致尿钾排出增多。 1)肾脏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家族性原发性失钾性肾炎、尿路梗阻解除后利尿、Liddle 综合征和Fanconi综合征等,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重吸收钾的能力受损,尿钾排出增多。 2)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①醛固酮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原醛瘤、Bartter综合征、肾素瘤、肾动脉狭窄等,醛固酮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盐皮质激素受体,促进其对钠的重吸收而减少对钾的重吸收,使尿钾排出增多。②类醛固酮样物质产生或摄入增多,如17-α羟化酶缺乏症致去氧皮质酮产生增多、甘草摄入增多,可产生类醛固酮增多症的表现。③糖皮质激素产生增多,如Cushing综合征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综合征,因为糖皮质激素也具有弱盐皮质激素活性。此外,创伤、手术、感染、缺氧时由于应激刺激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亢进,亦可促进尿钾排出增多。 3)药物排钾性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氢氯噻嗪、乙酰唑胺等;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山梨醇、高渗糖液等;高血糖状态;补钠过多,致肾小管钾钠交换使钾排出增多;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庆

低血钾临床表现及补钾注意事项

低血钾临床表现及补钾注意事项 许丽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低钾血症一般指血清钾低于315mmol/L或低于16mg/dl。 1临床表现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症状:钾具有保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只在血钾保持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其应激性正常。细胞外液中钾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应激性降低,而出现麻痹。钾和其他电解质离子对横纹肌应激性的作用可用下式表示:神经肌肉应激性=[Na+]#[K+]#(应激性离子)/[Ca2+]#[Mg2+]#[H+](瘫痪性离子)。故低血钾时表现为肌肉无力及瘫痪。一般从下肢开始,表现为活动困难,站立不稳,随着低钾的加重,肌无力可更严重,躯干、上肢肌力也明显减弱。影响呼吸肌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平滑肌无力表现为肠麻痹,甚至麻痹性肠梗阻,肌无力同时常伴有肢体麻木、肌肉压痛和手足搐搦;o中枢神经症状:病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无力,严重者精神不振、嗜睡、神志不清、昏迷;?循环系统症状:钾可维持心的功能。心肌收缩期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和ATP结合前钾从细胞内逸出,而舒张时又向细胞内转移,所以心肌细胞内、外钾的浓度对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都有影响。缺钾时心肌兴奋性增高,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状态,并可引起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或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心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阻滞,严重时甚至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缺钾后可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亦可促使洋地黄中毒发生。心电图对于低钾诊断有较特异价值,QT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出现U波,随着血钾进一步下降,出现P波幅度增高、QRS增宽,补钾后上述改变很快改善;?横纹肌肉裂解症:正常肌肉收缩时,横纹肌中钾可释放出,使局部血管扩张以适应能量需要。严重缺钾时,上述作用障碍,肌肉收缩时肌组织相对缺血,严重时可以出现横纹肌裂解,肌球蛋白大量从肾排出,有时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症状:缺钾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而出现多尿、夜尿,因尿多而发生口渴。肾脏NH3产生增加,排酸增加,碳酸氢重吸收增加,从而产生代谢性碱中毒。 低血钾是否发生临床症状取决于以下因素:1丢钾的量:当血清钾是215~3mmol/L时,体内总钾约缺300mmol;当血清钾为2~215mmol/L时,体内缺钾约500mmol;当血清钾低于2mmol/L时,缺钾>500mmol甚至更多。钾的丢失大部分来自细胞内钾,而细胞内钾含量很高,因此在缺失350mmol以下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o丢钾的速度:临床上缺钾后是否出现症状不仅决定于缺钾的数量,而且决定于缺钾的速度。如果缺钾是短时间内发生,虽然数量不大,临床症状也可以很明显。反之钾是慢慢丢失,则症状表现较轻;?是否伴有缺钠:同时伴有低钠血症时,低血钾的临床症状较轻。2补钾注意事项治疗低钾血症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量祛除发病因素,防止再失钾,进含钾丰富的食物,以防止低血钾的产生。其二考虑补钾治疗,口服或静脉补充钾盐,补充的量和速度决定于缺钾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一般病情较轻或慢性疾病引起缺钾者,最好口服,可鼓励病者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饮食如谷类、肉类、鱼、橘子、香蕉、牛奶、咖啡、鲜橙汁、蘑菇干、红枣干、马铃薯等。也可口服钾盐。有明显低钾症状者需采用静脉补钾,当血钾低于215mmol/L,特别是有神经肌肉、心律失常和心电图表现时急需补钾,补钾时应注意:1需了解肾功能状态,每日尿量在700ml以上或每小时尿量30ml以上补钾较为安全,肾功能不全而必须补钾者应严密监测,并注意尿量,避免出现高钾血症;o在静脉补钾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清钾,每两小时测血钾1次,以防突然产生高钾血症,绝对禁用10%氯化钾直接静脉推注。应通过外周静脉给钾,而不是中心静脉,静滴速度不可过快,浓度以1000ml中含2g氯化钾左右为宜,1小时内补钾不超过1g;?补钾时宁保守、勿冒进,过分积极地静脉补钾可引起致死性高血钾症而发生心跳骤停;?缺钾的总量可以从钾下降的程度而大致估计出。一般情况下血钾由4mmol/L下降到3mmol/L常表示机体失钾200~ 400mmol,血钾下降到210mmol/L,失钾则为400~ 800mmol。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例如周期性麻痹时血钾可以很低,但实际上机体并无缺钾,只是钾转移到细胞内,并不是真正钾的丢失。在酸中毒时,钾从细胞内逸出到细胞外,血钾虽不太低,但有时可能已存在细胞内严重缺钾。碱中毒则相反;?钾进入细胞内较缓慢,完全纠正缺钾至少也要4日,严重者10~20天才能使细

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病史: a.长期进食不足b.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 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c.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d.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肛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丢失e.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诊断: 1.血清钾的测定血钾低于3.5mmol/L有诊断意义。 2.临床表现 1)缺钾性低钠血症: a.骨骼肌表现一般血清钾<3.0mmol/L时,患者感疲乏、软弱、乏力;<2.5mmol/L时,全身肌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 c.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 d.循环系统表现早起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动过速,可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

e.泌尿系统表现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尿浓缩功能差,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f.代谢系统紊乱表现钾缺乏时细胞内缺钾,细胞外钠离子和氢离子进入细胞内,肾远端小管钾离子和钠离子交换减少,而钠离子和氢离子交换增多,故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及细胞内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 2)转移性低钾血症: 周期性瘫痪多发生于半夜或凌晨,表现为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无力,多以双下肢为主。1-2小时达高峰,一般持续数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 3)稀释性低钾血症: 见于水过多或水中毒 3、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低T波、Q-T间期延长和U波,辅助诊断。 低钾血症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血钾低于 3.5mmol/L有诊断意义。心电图检查可以作为辅助性检查手段。 治疗

低钾血症与补钾

每lg氯化钾的含钾量为13.4m m oL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者。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 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 1 中滴注。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根据临床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而定。钾浓度不超过3.4g/L (45mm olL),补钾速度不超过 0.75g外时(lOmmolAb时),每日补钾量为 3F.5g (10-60mmojo 在体缺钾引起严重快速室性异位心律失常时,如尖端扭转型心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反复发作多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心率失常时,钾盐浓度要高(0.5%,甚至1% ),滴速要快,时创mm 0旳、时),补钾量可达每H 10g或10g以上。如病情危急,补钾浓度和速度可超过上述规定。但需严密动态观察血钾及心电图等,防止高钾血症发生。 补钾量(mmol)=(4.2-实测值)x体重(kg)x0.6+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 由于细胞外钾的交换需15 h左右才能达到平衡,因此一般第一天补充 2/3,次日补充1/3,且应控制补液速度,开始较快,其后应减慢速度,使液体在24 h比较均匀地输入,必要时2?6 h复查一次。一般选择氯化钾溶液。待血K+浓度正常后,仍需补充氯化钾溶液数日。 给予葡萄糖补液后,因其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伴随糖原的异生作用(结合钾),可使血清钾浓度降低;给予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补液时,细胞外液和细胞液的钠浓度均升高,激活Na+?K+?ATP酶,使钾转运至细胞,降低血钾。因此在治疗低钾血症时,如将钾盐放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糖浓度明显高于血糖浓度)中或生理盐水(钠浓度高于血钠浓度)中静脉滴入,若输液过快可能使血钾浓度暂时更低。5%的糖盐水作为常用

低血钾护理常规

低血钾护理常规 [定义]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护理问题] 1、疲乏:与低钾血症引起四肢无力有关 2、不舒适:与低钾引起胃肠胀气有关 3、有跌倒的危险:与四肢肌无力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每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 2 、皮肤观察有无皮疹及出血点,注意出疹时间及特点。 3 、观察肌无力的特点,对于呼吸道不适感的患者要警惕呼吸肌麻痹造成的痰液阻塞。 4 、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5、遵医嘱配合好各项检查,及时准确地做好血生化心电图的检查,及时报告化验结果,以便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遵医嘱补钾:静脉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小时尿量,中毒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小时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每日尿量必须在700ml以上,每小时在30ml以上,才能继续补钾,氯化钾禁止直接静脉注射。口服补钾者注意保护患者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必要时加入果汁或温水稀释后服用。 2、做好基础护理:如有恶心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记录。 3、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动态变化,随时调整补钾量。如出现呼吸道不适感的,警惕是否有呼吸肌无力麻痹。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健康指导] 1、长期禁食者、长期控制饮食摄入者或近期有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者,因注意及时补钾,以防发生低钾血症。 2、低钾病人可因受凉、剧烈运动、劳累、腹泻、酗酒、饱餐等因素诱发。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 ,每年 5~9月好发 ,可能与炎热的气候有关 ,且多在睡眠中发病。 3、指导患者出院后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注意保暖 ,适当休息 ,戒酒 ,不暴饮暴食 , 限制钠盐摄入 ,如出现肢体酸痛等症状 ,立即就医。

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医学论坛… 文章来源:医学论坛报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7-1-23 [ 字体:缩小正常放大| 双击自动滚屏] 请选择合适的字体颜色: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定义为血清钾含量低于3. 5 mmol/L。门诊低钾血症患者多无需住院检查,但合并高血压、反复多次发作低钾血症症状、补钾治疗效果不佳或血钾<3.0 mmol/L者应住院检查和治疗。住院患者的低钾血症发生率约为20%,其中最常见原因为胃肠道疾病及手术。 多数低钾血症临床上比较容易发现,并可以很快纠正。严重低钾血症可以致命,因此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如何正确、及时地诊断低钾血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低钾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血钾浓度、低钾血症持续时间、血钾下降速度和患者的耐受性等。多数患者并没有临床表现或仅有全身乏力、劳累感或便秘等不典型症状。若血钾<2.5 mmol/L,则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若血钾<2.0 mmol/L,则可出现上行性肌麻痹,甚至心律紊乱、呼吸肌麻痹等致死性表现。 病因学分类

一般来说,按照钾离子的来源与去路,低钾血症的病因可分为摄入过少(如不能进食或严格节食者)、排出过多[胃肠道、泌尿道和(或)汗液]和细胞内外分布异常。在诊断任何一例低钾血症患者时,都必须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表1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必须停用2周以上才能对患者进行再评价。表2对尿路失钾的具体疾病进行了总结。 诊断思路 第一步确认低钾血症的存在 患者可能存在乏力、疲劳感、肌力减退、便秘、心律失常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留取随机血清测定钾浓度,注意应避免溶血等使血钾出现变化的情况。仔细询问病史,以寻找潜在的血钾来源减少和丧失增多的情况,如运动员为了赛前体重达标而进行异常严格的禁食(尤其是一些业余队伍),高温作业职业的劳动保护不够,导致大量失汗而没有及时补充等情况。需考虑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血压的存在与否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第一考虑要素。在任何情况下,血清钾<3.5 mmol/ L可诊断为低钾血症。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去除诱因或简单的

猫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猫低钾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低钾血症也是一类猫咪的电解质紊乱疾病,钾离子是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物质基础,并且调节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参与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与糖原和蛋白质合成有密切关系。猫咪在饮食正常时很少发生钾离子浓度降低,但出现呕吐、腹泻、尿量增加时,可很快发展为低钾血症。 一、病因 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可引起低钾血症,根据产生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方面:①钾离子摄入减少、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尿液或胃肠道排泌钾离子增多;②医源性低钾血症,如长期输注不含钾离子的液体;③假性低钾血症,取决于血清钾浓度的检测方法;④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高于10g/dl)、高血糖(高于750mg/dl)和氮质血症(尿素氮浓度高于115mg/dl)所致假性低钾血症。 猫咪呕吐、腹泻、尿量增多会引起低钾血症 二、临床特点 当猫咪发生低血钾时,会影响其心脏血管、中枢神经、消化道、泌尿道和肌肉的功能 1.1神经肌肉系统 当血清钾离子 1.2消化系统 缺钾可引起肠蠕动减弱,猫咪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胀、麻痹性肠梗阻

1.3心血管系统 低血钾会使心肌兴奋性增强,出现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心脏扩大、最后心脏停跳于收缩状态 1.4泌尿系统 长期低血钾,可引起缺钾性肾病和肾功能障碍,肾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多尿且尿比重低。还会引起膀胱平滑肌张力减退,出现尿潴留。 1.5机体酸碱平衡紊乱 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三、诊断 血清钾浓度的检测可判断是否存在低钾血症。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和尿液分析常可找出潜在的病因。如果这些信息仍不能判断出病因,应考虑不常见的一些因素,诸如肾小管酸中毒或其它肾失钾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低镁血症。为了鉴别肾性和非肾性钾丢失,必须检测钾离子排泄分数,这可通过检测尿液和血清中钾和肌酐浓度或检测24小时尿钾排泄量而算得。我们还可以根据心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如果猫咪的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可诊断为低血钾。 四、治疗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钾盐,钾的补充应尽可能采用口服给予,可选用补钾性缓释剂。副作用包括适口性差(可与食物同服以减轻该影响)和胃肠道刺激,后者包括呕吐、腹泻和黑粪症。推荐剂量是日能量需求量每100千卡补充2.2mEq钾,或每千克体重补充2mEq钾、每天两次。随后应该根据临床反应和血

低血钾护理常规修订稿

低血钾护理常规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低血钾护理常规 [定义] 血清钾浓度低于L。 [护理问题] 1、疲乏:与低钾血症引起四肢无力有关 2、不舒适:与低钾引起胃肠胀气有关 3、有跌倒的危险:与四肢肌无力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每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 2、皮肤观察有无皮疹及出血点,注意出疹时间及特点。 3、观察肌无力的特点,对于呼吸道不适感的患者要警惕呼吸肌麻痹造成的痰液阻塞。 4、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5、遵医嘱配合好各项检查,及时准确地做好血生化心电图的检查,及时报告化验结果,以便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遵医嘱补钾:静脉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小时尿量,中毒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小时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每日尿量必须在700ml以上,每小时在30ml以上,才能继续补钾,氯化钾禁止直接静脉注射。口服补钾者注意保护患者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必要时加入果汁或温水稀释后服用。 2、做好基础护理:如有恶心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记录。 3、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动态变化,随时调整补钾量。如出现呼吸道不适感的,警惕是否有呼吸肌无力麻痹。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健康指导] 1、长期禁食者、长期控制饮食摄入者或近期有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者,因注意及时补钾,以防发生低钾血症。 2、低钾病人可因受凉、剧烈运动、劳累、腹泻、酗酒、饱餐等因素诱发。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 ,每年 5~9月好发 ,可能与炎热的气候有关 ,且多在睡眠中发病。 3、指导患者出院后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注意保暖 ,适当休息 ,戒酒 ,不暴饮暴 食 ,限制钠盐摄入 ,如出现肢体酸痛等症状 ,立即就医。

低血钾的诊断及处理

病史:a. 长期进食不足b. 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排钾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过多等,使钾从肾排出过多c. 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d. 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肛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丢失e. 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诊断: 1. 血清钾的测定血钾低于3.5mmol/L 有诊断意义。 2.临床表现 1)缺钾性低钠血症: a. 骨骼肌表现一般血清钾<3.0mmol/L 时,患者感疲乏、软弱、乏 力;<2.5mmol/L 时,全身肌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 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 c.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 d. 循环系统表现早起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动过速,可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 e. 泌尿系统表现长期或严重失钾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尿浓缩功能差,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 f. 代谢系统紊乱表现钾缺乏时细胞内缺钾,细胞外钠离子和氢离子进入细胞内,肾远端小管钾离子和钠离子交换减少,而钠离子和氢离子交换增多,故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及细胞内酸中毒,及反常性酸性尿。 2)转移性低钾血症: 周期性瘫痪多发生于半夜或凌晨,表现为发作性软瘫或肢体软弱无力,多以双下肢为主。1-2 小时达高峰,一般持续数小时,个别可长达数日。 3 )稀释性低钾血症: 见于水过多或水中毒 3、特异性心电图表现:低T波、Q-T间期延长和U波,辅助诊断。 低钾血症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血钾低于3.5mmol/L 有诊断意义心电图检查可以作为辅助性检查手段。

低钾血症的处理,补钾途径的选择及其步骤

补钾途径对钾吸收的研究 急诊科主任医师肖彪 钾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为3.5~5.5mmol/L,当低于3.5 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低于2.5 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为及时快速纠正低血钾症,高浓度补钾已经被临床所应用,但其补钾的途径、浓度和速度对提高钾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参照血清钾水平,大致估计补钾量。 1.补钾途径 1.1口服 钾在消化道中90%被肠道吸收,且安全可靠,因而口服补钾最直接、方便、简单易行,且维持时间也很长,其特点是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患者服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口服钾盐主要用于轻型低钾血症或预防性用药以及无胃肠道反映的病例。常用的口服钾盐有:枸橼酸钾、氯化钾缓释片和10%的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钾是临床最常用的补钾制剂,主要用于钾血症伴有低氯的患者。每日补钾量可根据下面的公司计算:含钾药物的克数=(含钾药物分子量x 补钾克数)/ 钾的原子量。 口服补钾的过程中应注意:因钾盐对肠胃道黏膜有刺激性性,应饭后服用。口服钾盐口感不佳,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配以果汁、牛奶服用。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可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20ml加温水稀释后口服,3次/d。有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口服药物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症状,轻者可给予对症处理,重者改用静脉或者其他方式补钾。 1.2静脉补钾 静脉途径是最常用的补钾方式,适用于重症低钾血症的患者。为及时、快速的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已普遍采用高浓度补钾,一般选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其优点是能迅速提升血钾水平,防止低钾对心肌应激性及血管张力的影响。但静脉补钾必须同时输入一量的液体,会增加心脏负荷,实质导致心力衰竭,而且会导致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目前,微量泵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微量泵静脉推注补钾在不断增加液体的情况下,高浓度钾匀速进入体内而不会增加心脏负荷,避免了大量突然输入高浓度钾导致高钾血症的危险。 1.2.1 静脉补钾量 静脉补钾量应根据患者的血清钾浓度和尿量而决定,不可盲目输入。可根据公式计算:补充氯化钾量=(欲达血钾浓度-实测雪钾浓度)x 0.3+尿中失钾量。尿中失钾量以每500ml 尿补134mmol氯化钾估算。唐白云认为先天型心脏病患者术后每排100ml尿补2mmol钾,风湿性心脏病及搭桥患者术后每补2~4mmol钾。

2021内分泌相关低血钾症诊断与治疗(全文)

2021内分泌相关低血钾症诊断与治疗(全文)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与钾摄入减少、排出增加及钾向细胞内转移有关。缺钾会影响神经肌肉及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的传导,导致肢体乏力、麻木、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心室纤颤导致死亡。临床上低钾血症很常见,诊断和治疗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寻找低钾血症的病因,如此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治低钾血症。 临床上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导致低钾血症不容忽视的因素,甚至可能是某些内分泌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内分泌疾病的特殊性,临床上各种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钾发病机制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内分泌相关性低钾血症及治疗方法。 一、内分泌性低钾血症的特点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特点为血浆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

原醛低钾血症属于肾性失钾,高醛固酮促使肾小管远端重吸收钠、排出钾增加导致高血压、低血钾,同时促进肾脏排出大量钙、镁,严重时再并发代谢性碱中毒,血浆游离钙减少,可出现肢体麻木甚至手足抽搐。 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原醛患者中有80%~90%都伴有低钾血症,但大部分原醛早期并无低钾血症,自发性低钾血症多发生于原醛中晚期。 2.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其病因有多种: (1)脑垂体ACTH腺瘤或下丘脑功能失调致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即库欣病); (2)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 (3)不依赖ACTH的双侧肾上腺皮质小结节性增生; (4)异源性ACTH综合征(非垂体腺瘤来源的ACTH)等。 库欣综合征引起的低钾血症以肾性失钾为主,皮质醇具有储钠排钾作用,库欣综合征时高水平的皮质醇是高血压、低血钾的主要原因,加上有时脱氢皮质醇及皮质酮等弱盐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使机体总钠

补钾注意

准备补钾前的常识: 一:临床常用的制剂有氯化钾,磷酸钾,碳酸氢钾。磷酸钾可纠正磷酸缺乏。碳酸钾在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氯化钾最常用,口服氯化钾吸收慢,相对安全。 应熟记1.5g氯化钾含20mmol钾,1g枸橼酸钾含9mmoli钾! 二:一日补钾总量:正常人一日摄钾量为50-150mmol,粪钾不足10mmol,尿钾50-140mmol/24h。 尿钾适应摄钾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无钾饮食经7-14日正常肾脏完全发挥保钾作用时尿钾不超过20mmol/24h。 禁食补液者一日宜补充40-80mmol氯化钾(15%氯化钾20-40ml)严重缺钾或严重低血钾者,全天补钾的上限,过去定为150mmol,现在改为一般不超过200mmol。 三:静脉滴注补钾的速度和钾盐浓度: 静脉滴注钾速度过快,细胞内、外来不及平衡,因此,可能在短期内达到血钾7-8mmol/l 时,这是虽然机体仍然缺钾,但仍可能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因此,补钾的速度不能大于20mEq/h。 为避免血管疼痛和静脉炎 最高允许钾浓度40mmol/l(即15%氯化钾10ml溶于500ml液体中)。实际上,由于血管刺激和疼痛,患者不会耐受,外周静脉补钾,很难给予高浓度氯化钾。 一般深静脉置管允许60mmol/l(即15%氯化钾15ml溶于50ml液体中),在病情危机时,我也曾经使用静脉泵输入15%氯化钾。 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超过10-20mmol/h,宁慢勿快,避免致死性高钾血症! 特殊情况滴速可达20-40mmol/l! 在ICU环境下,有持续的心电监护,静脉泵,24小时不间断医护人员,可以每2-4小时测量血钾,这样可以减少补高浓度氯化钾的危险! 教科书的补钾注意事项: 1:肾脏功能状态:每日尿量700ML以上,每小时尿量30ml以上者补钾为安全!钾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如肾脏功能损害,补钾慎用,应定时复查血清钾,并进行心电监护!特别强调,要看患者的尿量是不是由于药物作用,比如利尿剂,或者脱水药物。 2:伴有低氯。低镁,低蛋白的病人,因其抑制机体对钾的利用,所以在补钾同时应补充上述物质,尤其是低镁缺乏! 低钾血症同低钙血症同时存在,补钾后可能出现手足抽搐,在血清钾达到正常水平后,应补钙剂!但是要注意,低钾血症时,静脉使用钙剂,可能加重心肌抑制。 3:静脉补钾使用葡萄糖水稀释不是理想选择;因为葡萄糖增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导致一过性低血钾使症状加重,特别是洋地黄化的病人!

低血钾护理常规精修订

低血钾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低血钾护理常规 [定义]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护理问题] 1、疲乏:与低钾血症引起四肢无力有关 2、不舒适:与低钾引起胃肠胀气有关 3、有跌倒的危险:与四肢肌无力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每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 2?、皮肤观察有无皮疹及出血点,注意出疹时间及特点。 3?、观察肌无力的特点,对于呼吸道不适感的患者要警惕呼吸肌麻痹造成的痰液阻塞。 4?、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5、遵医嘱配合好各项检查,及时准确地做好血生化心电图的检查,及时报告化验结果,以便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遵医嘱补钾:静脉补钾前应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如无排尿者,在补钾中观察尿量,重度低钾者应导尿接尿袋,记录24小时尿量,中毒低钾者,补钾中应每4小时询问有无排尿,记录尿量,每日尿量必须在700ml以上,每小时在30ml 以上,才能继续补钾,氯化钾禁止直接静脉注射。口服补钾者注意保护患者胃粘膜的刺激性大,必要时加入果汁或温水稀释后服用。 2、做好基础护理:如有恶心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做好记录。 3、病情观察: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动态变化,随时调整补钾量。如出现呼吸道不适感的,警惕是否有呼吸肌无力麻痹。观察大小便,记录好出入量 [健康指导] 1、长期禁食者、长期控制饮食摄入者或近期有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者,因注意及时补钾,以防发生低钾血症。 2、低钾病人可因受凉、剧烈运动、劳累、腹泻、酗酒、饱餐等因素诱发。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 ,每年 5~9月好发 ,可能与炎热的气候有关 ,且多在睡眠中发病。 3、指导患者出院后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 ,注意保暖 ,适当休息 ,戒酒 ,不 暴饮暴食 ,限制钠盐摄入 ,如出现肢体酸痛等症状 ,立即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