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1.1.2 均匀介质中的稳定电流场

一、稳定电流场的性质

(一)稳定电流场中的欧姆定律

在稳定电流场中的任意点上,电流密度矢量j 与电场强度E 在数量上成正比,比例系

数为该点岩石的电阻率,即

σρ==E

j E (1.2.1)

这便是稳定电流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无论介质均匀与否,这个公式都适用。因为在

介质不均匀的情况下,我们总能选取一个足够小的体积元,并将其电阻率看作不变。在各向

同性介质中,ρ为标量。

(二)稳定电流场电流的连续性

对于稳定电流场,包含电流为I 的电流源的任意闭合面的通量表达式为

d s

S Ι?=? j n (1.2.2)

式中S 为包围电流源的闭合曲面,n 为面元的单位法向矢量。如果S 中不包含电流源,上式

成为

d s

S 0?=? j n (1.2.3)

此式是电流连续性的积分表达式。即除去场源点外,流入流出任一闭合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

零。它说明在稳定电流场中电流是连续的。其微分形式为

div 0=j (1.2.4)

它表明,电流密度矢量j 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方向的变化率的总和为零。即在稳定电流

场中,不含电源的任一点处不会有正或负电荷的堆积;或者说,电流线总是连续的,不会在

场中无原处消失,也不会无源而生。

(三)稳定电流场的势场性质

从稳定电场的上述性质可知,电流在空间的分布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而改变。因此,

它和静电场一样是一种势场。在稳定电场中任一点M 处的电位U ,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M

点移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d M U ∞

=? E l (1.2.5) 故电场强度与电位有关系:

grad U =-E (1.2.6)

势场是一种无旋场,在地中由导电岩石组成的任一闭合回路中,电流场所做的功恒等于

零,即

d 0L

?=? E l (1.2.7) 上式的微分形式为

rot 0E = (1.2.8)

二、均匀介质中稳定电流场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由于稳定电流场是势场,它应是标量位的梯度,即

U =-?E (1.2.9) 由(1.2.1)和(1.2.8)式可得

10U ρ?????= ???

(1.2.10)

在电阻率均匀的介质中,ρ为常数,上式变为

20U ?= (1.2.11) 上式称为拉普拉斯方程。

在理论研究中,根据问题的需要,常将拉普拉斯方程转换成为不同坐标系中的表达式。最常用的有:

(1)在直角坐标系(),,x y z 中,

222222

0U U U x y z ???++=??? (1.2.12) (2)在圆柱坐标系(),,r z ?中

2222222110U U U U r r r r z

?????+++=???? (1.2.13) (3)在球坐标系(),,r θ?中

222211sin 0sin sin U U U r r r θθθθθ?

?????????++= ? ?????????? (1.2.14) 稳定电流场的边界条件:

(1)第一类边界条件(极限条件)

当观测点远离点()A I (r →∞)时,0U =。

当观测点离点()A I 点很近(r 0→)时,12I U r

ρπ。 (2)第二类边界条件(地面条件) 110n U j n

?=-=?ρ 即在地面上(除A 点外),电流密度法向量等于零。

(3)衔接边界条件(界面两边ρ为有限值时)

12U U =

12n n j j = 或 121211U U n n

ρρ??=?? 12t t E E = 或 1122t t j j ρρ=

1221

tg tg ρθρθ= 电流密度在分界面上的变化,见图1.2.1。

图 1.2.1 分界面上电流密度折向图

三、均匀大地中的点电流源电场的分布特点

为建立地下直流电场,总是需要将电源两端分别经两个(或两组)电极()A I +和()B I -接地。电流由A 输入地下,通过B 又从地中流出,构成闭合回路。这两个电极称为供电电极。供电电极的尺寸与其到观测点的距离相比很小,以至可以视为两个“点”,因此又称A 、B 为点电流源。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把电流输入到地下的A 极,则可以把B 极置于相距很远(可以认为是“无穷远”)的地方,那么A 极附近的电场将不受B 极电场的影响,或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这时我们就获得了一个点电流源的电场。

(一)地表一个点电流源的电流场

如图1.2.2所示,地下半空间充满电阻率为ρ的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在水平的地表面A 点处有一点电流源I 。求距A 为r 的任一点M 处的电位表达式及电场强度表达式。

图 1.2.2 地面上一个点电源的电场

由于点电源电位分布有球对称性,故对2

0U ?=式采用球坐标形式,并令A 点为原点,则因电位U 与方位角?、极角θ都无关,球坐标拉普拉斯方程简化为 20U r r r ????= ?????

(1.2.15) 对(1.2.15)式用两次积分得

121U C C r

=-+ (1.2.16) 为确定待定系数1C 和2C ,根据第一边界条件,当r →∞时0U =,因此有20C =。另据M 点电流密度

22I

j r π= (1.2.17)

及欧姆定律

1211C E

U j r r ρρρ?????==-=- ? ??????

从而知12I C ρπ

=-,将1C 、2C 代入(1.2.15)式中得 12I U r

ρπ=? (1.2.18) 2

12I E r ρπ=? (1.2.19) 可见,地中点电源电流场的电位、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均与供电电流I 成正比,而U 与r 成反比,E 及j 与r 的平方成反比。

(二)地表两个异性点电流源的电流场

如图???所示,设点电流源()A I +和()B I -相距2L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由(1.2.18)式便可写出A 、B 两电极在M 点的电位

设A 极处的电流强度为I ,M 为地下任意一点,ρ为地下介质的电阻率,AM r =,

则M 点的电位及电场强度为

112AB M I U AM BM ??=- ???

ρπ (1.2.20) 式中AM 、BM 分别为A 到M 和B 到M 的距离。

22112A B I E E E AM BM ρπ??=+=?+? ???

AM BM AM BM (1.2.21) 由(1.2.20)及(1.2.21)式计算的两个点电流源的电位及电场分布如图1.2.3所示。由图可见,靠近电极处电位变化快,即向着A 极方向电位迅速增高,向B 极方向电位迅速降低;AB 中段AB 3

121-处电位变化较慢,其中点处电位为零。在电极附近电位梯度大的地方,电场强度的绝对值也大。AB 中部电位梯度变化不大,电场强度值也变化不大,电流线基本与地表平等,呈现均匀的特点。

图 1.2.3 两个异性点电源的电场

图(b )和图(c )中实线为等位线,虚线为电流线

勘探深度概念:

了解电场在深处的分布情况,对于电法勘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研究电流沿AB 中垂面的分布。在AB 中点O 处,点电源A 、B 产生的电流密度0j 为

0000212A B A I j j j j L

π=+==?

(1.2.22) 而在AB 中垂线上深度为h 处,点源A 、B 产生得电流密度为: 223/21

22cos ()A B A A h h h h h L j j j j j L h απ=+===?+ (1.2.23) 故23/20j 1[1()]

h h j =+ (1.2.24) 当L 一定时,图1.2.4(b )显示了0/h j j 随h /L 的变化规律。由图可见,随着深度增加,电流密度逐渐减少,在地表浅处()0.3h L =,电流密度减小缓慢,愈往深处,减少愈快。当3h L =时,0 3.2h j j =%。在沿z 轴向下到等于h 并沿走向无限延展的水平层中,通过

AB 中垂面内矩形面的电流为

2223/20()h h IL

dxdz I x y z π∞-∞=++?? 1I

h tg L

π-= (1.2.25) 由(1.2.25)式计算所得之h I L 与h L

的关系曲线见图1.2.4(b )。当h=2L 时,0.9h I I ≈。说明在地表供电时,地表电流密度最大,且集中于AB 连线附近不太深的范围内。

当深度一定时,图1.2.4(c )显示了0/h j j 随2L /h 的变化规律。当L=0或∞时,h j =0。存在一个极大值点,令 22

223/2

120()h j h L L L h π?-=?=?+

L =或2AB L ==

即当AB =,h 深度电流密度最大。

电法勘探中,人们是从测量地表电场的分布了解地下情况的。地下目标的存在和分布必须引起地表电场有明显改变才能被发现,因此,必须有较多的电流流入地下。为此应适当选

择电极距,使所要了解的深度上电流密度最大。前面AB =的结论是在均匀无限介质条件下得出。对不均匀介质,问题较复杂,最佳极距与地电断面有关,一般说,要勘查的深度越大,电极距也越大。

图1.2.4 电流密度随深度和电极距的变化(图C 横坐标为h/L )

根据上述均匀断面电流密度垂向分布的讨论,以及目前电测仪器压制干扰的能力,再考虑电法勘探体积探测的特点,实践中,人们常把/2AB 的深度看作电阻率法的影响深度,而把/4AB 的深度看作勘探深度。并定义:能够在地表产生可靠地异常的最大深度是所用电极排列(或电极距)的勘探深度。而影响深度可以理解为,在该深度上地质体对观测结果有影响,即有异常,但该异常不足以作为可靠异常。在电法规范中规定,大于均方误差3倍的异常方可认为是可靠异常。

上述讨论均属于均匀半空间而言,若地电断面非均匀,电流密度的垂向分布受断面电阻率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而电阻率的差异将影响勘探深度。

(三)电偶极源电流场

如图1.2.5所示,当偶极源在地面时,地中任一点电位为

2cos 22A B I I U m r r r =

-=ππρρθ (1.2.26) 式中:2I m a ρ=π

为偶极源的偶极矩;a 为AB 间的距离。

图 1.2.5 地面偶极源的地下电场计算图

M 点的电场强度可分解为沿向径OM 的r E 和垂直向径方向的E θ:

32cos r U m E r r

?=-

=?θ (1.2.27) 3

1sin U U m E S r r ??=-=-=??θθθ (1.2.28) 于是

E == (1.2.29) 为了解电场在地中分布的方向变化,设E 和r E 的夹角为β,E 和地面夹角为α(βθ=+)便可以写出:

1tg tg 2

r E E ==θβθ ()23tg tg tg 2tg θαβθθ

=+=- 分析上式可见:当2020tg θ-=

,即05444θ'=±≈±?时,2απ=

;若将该θ角记作0θ,则当0θθ<时,2απ<

;当0θθ>时,2απ>;当=2

θπ时,=0α和π。称0θ为变向角。

图 1.2.6 地面偶极源的地下电流及地面电场分布图

根据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得:

32cos R m j r

=θρ (1.2.30) 3sin m j r =

θθρ (1.2.31)

j = (1.2.32) 可见,电流密度在地中的分布特征与上述电场强度相同。于是,便可作出如图1.2.6(a )所示的地中电流分布。

当测点M 位于地面时,则有

2

1U m x = (1.2.33) 31E m x

= (1.2.34) 3

1m j x ρ= (1.2.35) 其中坐标原点选在AB 中点。由图1.2.6(b )看出,电场强度(电流密度也一样)随测点远离偶极源时衰减很快(与3x 成反比),而电位则衰减较慢(与2

x 成反比)。但均较一个点电源的电场衰减快。

学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考试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10分) 1、接地电阻 2、电磁波波数 3、正交点 4、视极化率 5、静态位移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总20分) 1、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 ) A 地形 B 装置 C 测点位置 2、利用自然电位法勘探某金属矿,在其上方中心处通常能观测到( ) A 明显的正异常 B 明显的负异常 C 正负异常伴生 3、激发极化法可解决下列地质问题( ) A 寻找浸染矿体 B 寻找水 C 寻找碳质、石墨化岩层 4 、电磁偶极剖面法中,哪些装置能观测纯异常(二次场)( ) A (X ,X ) B (X ,Z ) C (Z ,Z ) 5、下列方法中受地形影响最小的方法是( ) A 电阻率法 B 激发极化法 C 电磁感应法 得分 得分

6、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阻率测深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电源电瓶最高供电压档位为() A 63伏 B 90伏 C 120伏 7、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电偶极子场特征认识”过程中,实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完成的图件有() A 电位图 B 电阻率图 C 电场强度图 8、本学期《地电学》课程实习“电测深正演模拟”实习过程中, 给出地电模型是() A 二层模型 B 三层模型 C 四层模型 9、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过程中,学习了绘制二维电阻率异常剖面图的软件是() A SURFER软件 B GRAPHER 软件 C GEOPRO 软件 10、本学期《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实习“仪器及装置认识实习”过程中,采用的装置有() A 中间梯度装置 B 对称四极装置 C 偶极装置 11、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陡立低阻矿体 B 陡立高阻矿体 C 水平的高阻矿体 12、联合剖面法理论上在勘探哪些电性和产状的矿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A 直立的低阻矿体 B 直立的高阻矿体 C 水平的低阻矿体 13、下列方法能有效勘探产状较陡的良导矿体的有() A中梯法 B联剖法 C 回线法 14、用联合剖面法工作时电阻率异常曲线能看到高阻正交点的有()

电法勘探 勘探 物探

1.1.2 均匀介质中的稳定电流场 一、稳定电流场的性质 (一)稳定电流场中的欧姆定律 在稳定电流场中的任意点上,电流密度矢量j 与电场强度E 在数量上成正比,比例系 数为该点岩石的电阻率,即 σρ==E j E (1.2.1) 这便是稳定电流场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无论介质均匀与否,这个公式都适用。因为在 介质不均匀的情况下,我们总能选取一个足够小的体积元,并将其电阻率看作不变。在各向 同性介质中,ρ为标量。 (二)稳定电流场电流的连续性 对于稳定电流场,包含电流为I 的电流源的任意闭合面的通量表达式为 d s S Ι?=? j n (1.2.2) 式中S 为包围电流源的闭合曲面,n 为面元的单位法向矢量。如果S 中不包含电流源,上式 成为 d s S 0?=? j n (1.2.3) 此式是电流连续性的积分表达式。即除去场源点外,流入流出任一闭合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 零。它说明在稳定电流场中电流是连续的。其微分形式为 div 0=j (1.2.4) 它表明,电流密度矢量j 沿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方向的变化率的总和为零。即在稳定电流 场中,不含电源的任一点处不会有正或负电荷的堆积;或者说,电流线总是连续的,不会在 场中无原处消失,也不会无源而生。 (三)稳定电流场的势场性质 从稳定电场的上述性质可知,电流在空间的分布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而改变。因此, 它和静电场一样是一种势场。在稳定电场中任一点M 处的电位U ,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M 点移到无限远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d M U ∞ =? E l (1.2.5) 故电场强度与电位有关系: grad U =-E (1.2.6) 势场是一种无旋场,在地中由导电岩石组成的任一闭合回路中,电流场所做的功恒等于 零,即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 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 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 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 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

工程物探

地球物理勘探 一、物探及其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三、物探方法的特点: 四、物探方法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条件 五、物探在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一、物探及其分类 1、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地下岩体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地表或地下地球物理场,分析其变化规律,来确定被探测地质体在地下赋存的空间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和物理性质,达到寻找矿产资源或解决水文、工程、环境问题为目的的一类探测方法。 物理性质:岩体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主要物性参数密度、磁场强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弹性波速、放射性伽马强度等。 地球物理场:物理场可理解为某种可以感知或被仪器测量的物理量的分布。地球物理场是指由地球、太空、人类活动等因素形成的、分布于地球内部和外部近地表的各种物理场。可分为天然地球物理场和人工激发地球物理场两大类。 天然场;天然存在和形成的地球物理场主要有地球的重力场、地磁场、电磁场、大地电流场、大地热流场、核物理场(放射性射线场)等 人工场:由人工激振产生弹性波在地下传播的弹性波场、向地下供电在地下产生的局部电场、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激发出的电磁等,发球人工激发的地球物理场。人工场源的优点是场源参数书籍、便于控制、分辨率高、探测效果好,但成本较大。

地球物理场还可分为正常场和异常场。 正常场:是指场的强度、方向等量符合全球或区域范围总体趋势、正常水平的场的分布。 异常场:是由探测对象所引起的局部地球物理场,往往叠加于正常场之上,以正常场为背景的场的局部差异和变化。例如富存在地下的磁铁矿体或磁性岩体产生的异常磁场,叠加在正常磁场之中;铬铁矿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大,盐丘岩体的密度比围岩的密度小,分别引起重力场局部增强或减弱的异常现象。 2、地球物理勘探分类 二、物探方法简介 1、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研究地下岩层与其相邻层之间、各类地质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差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即“重力异常”)来勘探矿产、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物探工作方法

5.3 物探工作 5.3.1 激电测量 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 具体要求如下: (1)参数选择 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 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 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 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参与平

(常规物探仪器校准方法)-ali

常规物探仪器校准方法

前言 量值的溯源性是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取得国际互认的基本条件。为保证量值的溯源,确保所有对检测的准确度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在投入使用前,都应具有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 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管理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并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必须定点、定期送检;二是对专用仪器的行业检定规程中政府授权检定机构无法检定/校验的仪器设备,以校准报告(或校准证书)实现其溯源性。 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应优先选择具有资格和能力的、并能出示其溯源性证明的法定或授权计量检定机构。 对于未列入强检目录的仪器设备,可以检定也可以校准;对于不能溯源的、非强检仪器的仪器,被评审机构可以自己进行校准。应制定校验方法。自校方法应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02-1998)的要求进行。 现有的常用物探检测仪器设备中,电法仪、大地电磁测深仪、透视仪、地质雷达、地震仪、钻孔彩电摄像仪、测斜仪、综合测井仪、锚杆仪等九种仪器没有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在法定或授权计量检定机构中没有相应的资质,无法进行相应的检定/校准,亦无(政府部门、)仪器厂家、有关单位相应文件可借鉴或引用,而工程物探检测行业主要是使用这些仪器来进行工作的,因此,针对这类仪器开展自校准,编制这部分仪器的自校方法来实现量值的溯源性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 增强常规物探仪器量值溯源的规范性、准确性、可靠性;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度。 ——依据 本校准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1002-1998)、《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仪器说明书等要求编制。 每种仪器的校准方法内容包括:概述、校准项目和校准条件、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处理、附录等部分。 ——适用范围 本校准方法适用于以下十种常规物探仪器的校准:电法仪、大地电磁测深仪、透视仪、地质雷达、地震仪、声波仪、钻孔彩电摄像仪、测斜仪、综合测井仪、锚杆仪。 ——仪器校准人员和批准人员资格 ●校准人员 ◆从事物探检测工作五年以上的技术人员; ◆熟悉仪器操作、了解仪器原理和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经校准单位考核认定授权。 ●批准人员 ◆从事物探检测工作十年以上、具有本专业丰富的技术知识的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务人 员; ◆经校准单位考核认定授权。 ——校准周期

常用物探方法的工作原理

常用物探方法的工作原理 1、瞬变电磁法: 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或称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写为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其数学物理基础都是基于导电介质在阶跃变化的激励磁场激发下引起的涡流场的问题。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地面布设的线圈,向地下发射一个脉冲磁场(一次场),在一次场磁力线的作用下,地下介质将产生涡流场。当脉冲磁场消失后,涡流并没有同步消失,它有一个缓慢的衰减过程,在地表观测涡流衰减过程所产生的二次磁场,即可了解地下介质的电性分布。该二次场衰减过程是一条负指数衰减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二次场衰减曲线图 一般来说,对于导电性差的地质体,二次场初始值较大,但衰减速度较快;反之,导电性良好的地质体,二次场初始值小,但衰减速度慢(图2)。瞬变电磁场这一特性构成了TEM区分不同地质体的基本原理。二次场的衰减曲线早期主要反映浅层信息,晚期主要反映深部信息。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位的垂向变化。 图2 瞬变电场随时间衰减规律与地质体导电性的关系 仪器野外工作方法及原理见图3。主机通过发射线圈向地下发射烟圈状磁脉冲,当磁脉冲遇到不均匀导电介质时形成涡流场,仪器断电后,涡流场衰减过程中形成的二次场以烟圈状辐射,接收线圈接收到返回地面的二次场信号并将其传输给主机进行处理、显示。

图3 仪器工作原理图 瞬变电磁法的特点表现为可以采用同点组合进行观测,使与探测目的物耦合最紧,取得的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在高阻围岩区不会产生地形起伏影响的假异常,在低电阻率围岩区,由于是多道观测,早期道的地形影响也较易分辨;线圈点位、方位或接发距要求相对不严格,测地工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有穿透低电阻率覆盖层的能力,探测深度大;剖面工作与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 瞬变电磁法可用于确定岩溶构造的含水性,了解地下水的活动规律。 常用仪器有MSD-1瞬变电磁仪,GDP —32,V8仪等。 2、 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induced polarization,缩写IP )是发生在地质介质中因外电流激发而引起介质内部出现电荷分离,产生一个附加的“过电位”(over voltage )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在电法勘探的实践中,通过某一电极排列向地下供电的瞬时,我们可以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1U ?(称为一次场电位差)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当供电数分钟后,这个电位差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U ?(称为极化场或总场的电位差)。当断开供电电路后,在测量电极之间仍然观测到随时间衰减的电位差2U ?(称为次生极化电位差或二次场电位差)。这种在电流场作用下产生二次电位差的现象在物探中称为激发极化现象或激发极化效应,所形成的电场成为二次场或激发极化场。激发极化效应是地下岩、矿石及其中所含的水溶液在外电流场作用下所发生的复杂的电化学过程的结果。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根据岩、矿石之间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在人工电场的作用下,观测和研究激发极化电场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s η、视电阻率s ρ。剖面法可用于圈定区域内岩溶构造的大致分布范围、规模、走向、和产状,可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法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电测深装置用于局部精细验证物探异常,确定异常埋深等情况。 双频激电仪及V8仪SIP 法都是属于利用岩(矿)石的激电效应,观测和研究激发极化电场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他地质问题。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

电法勘探课本重要知识点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法勘探》知识点 电阻率法 何为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的地球物理学基础是地壳中多数岩矿石之间存在的电学性质的差异,它是通过观测和研究由电性质差异引起的人工或天然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点,从而达到查明地下地质构造或矿产分布的一组勘探方法的总称。 矿物如何按导电机理进行划分? 按导电机理将矿物分为金属导体,半导体,固体电解质 影响岩石和矿石电阻率的因素? 1 岩石和矿石电阻率与成分和结构的关系 岩石和矿石电阻率与所含水分的关系,含盐分越多(矿化度越高)电阻率值越低,含水量大的岩石电阻率较低,而含水量小或干燥岩石的电阻率较高。 3 岩石和矿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一般表现为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三大岩类的电阻率如何变化? 火成岩与变质岩的电阻率值较高,通常在102~105 ?.m范围内变化;沉积岩电阻率值一般较低 何为非各向同性系数?如何表征这 各向同性指物体的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性质不会因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特性,即某一物体在不同的方向所测得的性能数值完全相同,亦称均质性。 针状和片状结构的岩石和矿石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非各向同性。 为了表征层状岩石的非各向同性程度和平均的导电性,定义其非各向同性系数λ和平均 电阻率ρm 分别为: 岩石和矿石标本电阻率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露头法、电测井、(岩芯)标本测定法 电法勘探进行正演问题数值模拟时,一般会采取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 是什么? 已知地电模型和场源分布,求解场的分布规律,称为电法勘探的正演问题。在学习电法勘探时,我们经常先对一些典型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从而建立地质模型与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正演问题是学习电法勘探的重要基础。 解电阻率法正演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物理模拟,即通过模型实验直接测量得到某种介质和场源条件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情况;二是通过数学模拟途径,即寻求满足表1.1-5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6560123.html,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邱信强 来源:《地球》2014年第01期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中图分类号] P6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0-2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分析

常用电法勘探的原理及优点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矿产资源的需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越来越倍受世人关注,而有效、相对确切的勘探手段也是被许多学者研究,而电法勘探是应用地球物理学中方法种类最多、应用面最广、使用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学科。文中简要介绍了三种电法勘探方法的实施方法及原理、数据处理及其优点概况,其中包括电阻率法、三维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 【关键词】电法勘探;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法;三维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矿石电学性质的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是勘探行业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勘探方法。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1.三种电法勘探的主要方法及特色 1.1岩土体电阻率测试技术 对岩土体电阻率的测试,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直流电测深中的温纳装置在岩土体电阻率测试中的具体应用。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实测结果知该法具有快速、准确地测定岩土体电阻率,并对不同岩性层划分做出客观解释的优点。 实施原理:由于温纳装置是等比装置,且MN/AB=1/3,所以视电阻率与电位差及电流强度的关系式为:ρs=kΔUAM/I现场观测施工方法:AB供电极距逐渐加大,以增加勘探深度,可以测得不同电极距下的视电阻率ρs。采取处理与解释采用现场作图的方式,快速测定电阻率及划分岩性层位。以MN为横坐标,计算MN/ρs,并以MN/ρs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MN/ρs与MN的关系图。对各测深点依次作图解释,可求得各测点处分层的电阻率值,对获得的各层电阻率值进行数理统计,便可获得地层的平均电阻率值。物性层位的划分可以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量板法或其它手工解释方法。 该方法较传统的解释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解释方法而言更适合工程物探在解决地层划分和电阻率测试中的应用。另外,场地的岩土电阻率是工程设计接地装置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确定对电流尽快地散入大地,达到足够小的接地电阻及接地装置地下部分的合理布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沿地层深度的变化规律是选择接地装置型式设计的主要依据。 1.2三维直流电法 三维直流电法探测就是应用现有的直流电法仪器和勘探方法,在施工方法上优化改进,进行加密采样数据以取得三维数据体,然后采取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资料处理和成图。该方法是传统直流电法的三维化,可使勘探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在原有仪器设备条件下提高了传统直流电法勘探的能力,其工作主体是测试工作,以“时间换取空间上的高分辨率”。 施工采取一次布极,多极距测量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的三维直流电法勘探施工两极装置是:在勘探区域布置m条测线,每个测线布置n个测点(电极),测网密度根据探测对象及其探测深度而定,在城市建设和水利电力工程勘测中,一般选取测线距L=2~10米、测点距D=2~5米即可。 该法较传统直流电法勘探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优点,在工程勘察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又拓展了老式电法仪的应用范围,延长了老式仪器的经济使

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 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高密度电法由于其经济性、快速性、简易性等优点,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本文首先对高密度电法的原理进行了简要描述,并举出应用的实例加以分析,阐述了对反演成果的评价问题,展望了高密度电法大力发展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工程物探;应用;反演处理 前言 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直流电法勘探技术,具有测点密度高,信息量大,对探测对象不造成损伤,成果直观、准确、高效等特点,己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矿产开发及工程建设中。而由于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在不断地完善,高密度电法的电阻率成像水准己经有了很大提高,从曾经的一维跨度到了三维,极精确地的完成了解释精度的跨越。高密度电法己经相对成熟,具有快速、经济、渐变、有效、应用广泛的优点。它的应用领域很广,特别是工程物探领域。 1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及特征识别 1. 1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根据水文、工程及环境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而研制的一种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之间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地下不均匀电性体(岩溶、风化层、滑坡体等)的一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法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组合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的两种方法观测系统,因而,采集数据量大,数据观测精度高,在电性不均匀体的探测中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如图1所示,当以地面A1 、B1为供电点,向地下输入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时,地下形成稳定电场E,以A1 、B1的中点()为中心,1/3A1 B1长的范围内电场为均匀场,在此范围内安置测量电极M、N得到电位差△U,其中k为装置系数,不同的测量装置的装置系数不同,由此可得视电阻率计算公式: 高密度观测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需要将全部电极设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观测密度远比常规的电阻率法大,测点间隔一般为1-10m。采用多芯电缆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极开关上,电极开关式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不同装置电极逐点同时向右移动的得到第一条剖面;增大一个电极距离,电极再次逐点由左向右移动,得到另外一条剖面,这样不断扫描得到倒梯形剖面。

常见物探方法应用及优缺点

电阻率测深法 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AB极距的大小,测量同—点的、不同AB极距的视电阻率ρS 值,研究这个测深点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断面情况。电测深法多采用对称四极排列,称为对称四极测深法。在AB极距离短时,电流分布浅,ρS曲线主要反映浅层情况;AB极距大时,电流分布深,ρS曲线主要反映深部地层的影响。ρS曲线是绘在以AB/2和ρS为坐标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当地下岩层界面平缓不超过20度时,应用电测深量板进行定量解释,推断各层的厚度、深度较为可靠。 二、应用领域:电测深法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煤田地质工作中应用较多。除对称四极测深法外,还可以应用三极测深、偶极测深和环形测深等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的控制,实现电阻率法中各种不同装置、不同极距的自动组合,从而一次布极可测得多种装置、多种极距情况下多种视电阻率参数的方法。对取得的多种参数经相应程序的处理和自动反演成像,可快速、准确地给出所测地电断面的地质解释图件,从而提高了电阻率方法的效果和工作效率。高密度电法实际上是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 二、应用领域:在条件适当时,此方法对工程物探以及探测煤矿的老硐,探测古墓墓穴等有较好的效果。 三、优缺点:与常规电阻率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置一次性完成.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故障和干扰,并且提高了效率:2.能够选用多种电极排列方式进行测量,可以获得丰富的有关地电断面的信息;3.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避免了手工误操作。随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发展,高密度电法资料的电阻率成像技术也从一维和二维发展到三维,极大地提高了地电资料的解释精度。

工程地质勘察中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的结合应用策略 郭勇

工程地质勘察中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的结合应用策略郭勇 发表时间:2019-10-29T10:43:27.0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郭勇1,2,3 [导读] 开始广泛应用到地质矿产、环境调查等领域当中去。从而可见,开展地质勘察要结合应用物探和钻探手段,获得最好的勘察成绩。 1.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7; 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3.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将钻探手段和物探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取得既快又准的勘查效果,本文介绍了当前在工程地质勘查中较常用的几种工程物探方法的原理、工作方法、资料处理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查中的一些应用效果。 关键词:工程物探方法;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工程地质勘查 引言: 长期以来,工程地质勘察中,钻探技术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随着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各种应用技术深入发展,钻探技术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说钻探技术速度低、经济效益低、勘察精准性比较低。由于其具备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无法良好的发挥出工程地质勘察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物探技术的出现,勘察过程中不会损伤被探测对象,而且具备速度快的优势,开始广泛应用到地质矿产、环境调查等领域当中去。从而可见,开展地质勘察要结合应用物探和钻探手段,获得最好的勘察成绩。 1 工程地质勘察中结合使用物探技术及钻探技术 从现实的情况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展开的流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包含钻探、物探等多种形式。因为钻探资料具备可靠性的优势,所以使用较为频繁,可是这个技术仅能够在点线上针对目的物进行揭示工作,面对比较复杂的的地质情况时,应用钻探技术无法真正完整的将岩土层的现实变化情况反应出来。如果需要对地下空间当中岩土层结构展开情况进行清楚查询,会时常浪费大量的施工资源。实行钻孔技术,消耗了大量人力与物力的同时无法获得较高的成效。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物探技术迅速发展,达到了先进设备的企业的深化应用,能够对地下岩土体形态以及规模分布等工作进行有效圈定,尽量给工程作业带来详细的物理力学参数资料,可是物探技术非常复杂多样,技术利用率不高。工程地质勘察当中,为了有效的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土地结构稳固可靠性,能够把物探与钻探方法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2 物探方法与钻探方法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物探法与钻探法是常用的勘察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物探法主要是指将要勘察的地质目标与围岩性质的差异、磁化性质、波速和密度等作为勘测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借助仪器对地质的自然或物理变化进行勘测和分析,从勘测到的景象分析所勘察地质及岩土体的各项物理特性参数,即物理勘察技术。钻探方法主要是指采用钻探设备进行的地质勘察方法。钻探方法最初源于中国古代的钻井方式,在钻探设备中设置钻孔装置,在所要勘察的地质区域采用钻探设备将地质内部的岩石钻碎,由此达到探测地质及掌握岩石体参数的目的。 3 物探方法与钻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结合应用策略 3.1 直流电阻率法 工程地质勘察中常遇到目的体埋深不大,规模较小的情况,在进行电法勘察时,要求小点距、高密度数据采集,这时用常规电法开展工作就显得施工效率太低且精度不够,当前探测地下岩土体最常用的是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常规剖面法与测深法的功能,敷设一次导线后可进行数百至数千个记录点的数据观测,其信息量大、施工效率高,而且数据经自动采集系统采集后,可以通过处理软件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并根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很适合一般勘查中对地下目的物的探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装置形式较多,总电极数与点距可根据场地与勘察深度任意选择。一般固定断面扫描测量,其视电阻率断面为一梯型剖面;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其视电阻率断面为一平行四边形剖面。对高密度电阻率法资料的反演分析方法主要有边界单元法、有限单元法和目标相关算法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据岩土层的具体形态选择。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出现使得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得资料的可利用信息大为丰富,使电法勘探智能化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下面是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求取石灰岩基岩面的一个实例:广东平远河披水桥工程地质勘查共施工钻孔四个,其地层自上而下为砂卵石层、含砾粘土层、二叠系灰岩。其中各孔内砂卵石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灰岩岩面起伏非常明显,左侧钻孔最浅处埋深仅7m,往右依次为9.2m,18m,最右侧钻孔至48m犹未能见到基岩,钻孔中灰岩岩芯完整,未见溶蚀、溶洞现象。后进行桥桩超前孔施工时,发现入岩面相差很大,且见较大溶洞,2#基础处水平相距2.5m,入岩面竟相差10m。为全面了解地下基岩面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测量,共布设四条测线,点距2m,通过已有的钻探资料选取测量参数,并校正深度,最终得出成果图件,可以看出灰岩视电阻率在250~300Ω·m左右,灰岩岩面呈石林状起伏分布,整体呈左高右深趋势,溶洞反映相当明显,在最右侧钻孔未见基岩处,显示基岩面约60m深。后经钻孔证实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3.2 瞬变电磁测深法(TEM) 瞬变电磁测深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电法勘探分支方法,它利用采集的数据求取各个测点在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做出视电阻率的剖面图,进而利用视电阻率异常来分辨和定位地下目的物的几何形态与展布。它除了具有电磁法穿透高阻层能力强、分辨能力好,采用人工源随机干扰影响小、探测效率高、成像清晰直观明了等优点外,还具有耦合方便、受地形影响小的突出优点,在一些场地狭窄,其他物探方法难于开展工作的条件下,采用瞬变电磁法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更为难得的是由于该方法探测的为纯二次场,故可采取简单加大发射功率的方法以增强二次场提高信噪比,增加探测深度。正是由于瞬变电磁法的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工程勘查、地质矿产、路基工程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该方法的工作非常简单,在野外沿测线逐点测量就行了,野外采集的数据通过专门软件进行地形校正、畸点剔除后即可反演得到直观反映地下结构的地电断面图。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物探方法尚有高分辩率浅层地震反射法、折射波法、高分辨率电阻率法、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等,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实践表明,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单纯利用一种勘探手段,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而将多种勘探手段有机地综合利用,却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