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高中化学主题4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课题煤的综合利用学案选修

课题3 煤的综合利用

1.了解我国丰富的煤资源及其在地理上的分布,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知道使煤成为清洁能源的新技术。(重点)

3.了解通过一定的化学加工技术可以把煤转化成燃油。掌握煤加工成燃油的方法。(难点)

4.知道煤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5.理解煤的综合利用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重难点)

使煤成为更洁净的能源

1.

(1)洗选技术

目的:通过物理方法和表面化学方法将原煤中的可燃物和非可燃物(灰分)进行分离,使灰分和硫的含量降低。

(2)型煤技术

目的:通过煤的成型加工,将粉煤变成块状型煤提高燃烧效率。

(3)水煤浆技术

目的:将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经过特定的工艺流程加工成水煤浆液体。

特点: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低、燃烧效率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少。

2.煤的转化技术

(1)煤的气化

目的:在适宜条件下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用于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

煤气的成分:CO和H2。

(2)煤的液化

直接液化:把煤直接通过高压加氢制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化学催化合成转化为烃类化合物。

3.洁净煤发电技术

(1)常规煤粉发电机组加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是在常规燃煤发电机组中增加烟气净化设备,通过烟气脱硫、去氮氧化物和除尘,达到降低SO2、NO x和烟尘排放的目的。

(2)流化床燃烧技术: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特点: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低。

1.降低煤的灰分和含硫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减少燃煤时烟尘和SO 2

的排放,防止大气污染。

把煤加工成燃油

1.氢化法:经高温催化,加氢解聚反应,脱去硫、氮、氧等成分,形成固—液混合物。 2.气化—液化法:先将煤转化为H 2、CO 等气体,再催化为液态物质,主要反应有:

n CO +2n H 2――→催化剂

(CH 2)n +n H 2O

2n CO +n H 2――→催化剂(CH 2)n +n CO 2

2.为什么煤可以转化为燃油?

【提示】 煤和石油都是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本质区别是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不同,把煤加工成油,就是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所含的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汽油、柴油等燃油的过程。

从煤中获得的化学产品

1.煤的干馏: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使煤中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干馏产品 产

??

???????

气态:焦炉煤气H 2、CH 4、C 2H 4、CO 等

液态???????

粗氨水:最终产品形式为

NH 4

2

SO 4

、NH 4

3

PO 4

或浓氨水

煤焦油分馏?????

――→170 ℃以下

苯、甲苯、二甲苯

――→230 ℃以上酚类、萘

――→230 ℃以上蒽等稠环芳烃

――→残渣沥青固态——焦炭:用途高炉炼铁、制水煤气

3.焦炉煤气能使溴水退色吗?

【提示】焦炉煤气中含有C2H4,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能使溴水退色。

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的区别

①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原理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分馏是物理变化,干馏是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石油气、裂解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水煤气的成分是什么?

【提示】见要点2。

③上述气体能使溴水退色的有哪些?

【提示】裂解气、焦炉煤气。

1.分馏和干馏的比较

比较项目加工对象加工目的变化的本质相似点分馏液体混合物分离各成分物理变化

需加热干馏固体物质

分解成各

种不同成分

化学变化

2

天然气石油气裂解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水煤气来源

地下

矿藏

石油的

分馏

石油的

裂解

煤的

干馏

炼铁高

炉排放

碳与高

温水蒸

气反应主要

成分

甲烷

短链

烷烃

乙烯、丙

烯、丁二烯

H2、CH4、

C2H4、CO

CO、CO2、

N2

CO、H2

A.图中操作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液体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 .气体Z 易燃,可还原CuO ,也可使溴水退色

D .试管A 中产生浓的白色的烟

【解析】 本题考查煤的干馏知识。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所以A 项正确;煤的干馏产物有粗氨水、煤焦油、焦炉煤气、焦炭等,粗氨水中含有NH 3·H 2O ,因此X 显弱碱性,pH>7,煤焦油的状态为黑色黏稠状液体,所以B 项正确;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能够还原氧化铜,乙烯可使溴水退色,H 2、CH 4、C 2H 4、CO 都易燃,所以C 项正确;煤的干馏无白烟生成,D 项错误。

【答案】 D

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 .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 .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解析】 石油裂解主要得到乙烯,A 错误;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B 错误;煤制煤气是化学变化,反应为C +H 2O(g)=====高温

CO +H 2,D 错误。

【答案】 C

煤的转化技术

①煤的转化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提示】 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 ②煤转化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提高燃料燃烧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 ③煤的气化和液化技术中都涉及的反应是什么? 【提示】 C +H 2O(g)=====高温

CO +H 2。

1.煤的气化技术

煤气化?

?????? ――→碳在空气中燃烧低热值气??

???

成分:CO 、H 2、相当量的N 2

特点和用途:热值较低,用作冶金、 机械工业的燃料气

――→碳在氧气中燃烧中热值气?????

成分:CO 、H 2

、少量CH

4

特点和用途:热值较高,可短距离

输送。用于居民用煤气,也可

以用于合成氨、制甲醇等

CO +3H 2CH 4+H 2O ――→催化剂高热值气

合成天然气??

???

主要成分:CH 4特点用途:热值很高,可

远距离输送

2.煤间接液化典型流程

利用合成气(H 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

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②改变合成气中CO 与H 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④从合成气出发生产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⑤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由于汽油是各种含5~11个碳原子的混合烃,分子中不含氧元素,故合成汽油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故①、⑤不正确。

【答案】 B

2.下列技术中发生反应:C +H 2O(g)=====高温

CO +H 2的是

( ) 【导学号:28920049】 A .煤的洗选技术 B .型煤技术 C .水煤浆技术

D .煤的转化技术

【解析】 煤的转化技术是把煤进行气化或液化,均发生:C +H 2O(g)=====高温

CO +H 2的反应。

【答案】 D

1.有关煤利用的各项技术的2个核心: 提高燃烧效率、防止排放污染物。 2.煤综合利用的5种技术:

洗选、型煤、水煤浆、煤转化、煤发电。 3.煤加工成燃油的2种方法: 氢化法、气化—液化法。 4.煤干馏的4种产品:

焦炉煤气、粗氨水、煤焦油、焦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煤是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B .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

C .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 .以煤为主要原料,不仅可以合成甲醇,还可以加工成高级汽油

【解析】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除主要含有C元素外,还含有H、O、S、N等元素,但不含碳单质和简单的有机物,因此A项错误。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答案】 A

2.煤在干馏时得到的气态产物是( )

A.天然气B.水煤气

C.焦炉气D.高炉煤气

【解析】煤干馏时得到的气体是焦炉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乙烯和一氧化碳。

【答案】 C

3.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

A.甲醇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D.氢气

【解析】从燃料电池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甲醇、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使用均产生CO2,而氢气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反应产物为H2O,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28920050】

A.煤油是石油加工所得的主要产品之一,对煤的加工不能得到煤油

B.利用“氢化法”可将煤加工成燃油,其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利用“气化—液化法”可将煤加工成燃油,其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用煤生成的燃油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2)n,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将煤进行低温(约500~600 ℃)干馏所得到的煤焦油,再进行分馏,分馏产品中有煤油。利用“气化—液化法”可将煤加工成燃油,其过程可大概表示为:首先把煤转化为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其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燃油。在该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CH2)n是燃油的组成成分,属于烃,通常呈液态,液态烃是小分子化合物而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5.(1)煤的洗选是为了降低原煤中灰分和________的含量。煤的流化床燃烧是指空气从底部吹向煤炭颗粒,并使全部煤炭颗粒________进行燃烧的过程。

(2)煤的直接液化是煤与适当溶剂混合后在高温和________存在下与________作用生成液体燃料的过程。

【答案】(1)硫(或S) 浮动(2)催化剂氢气(或H2)

第四章 第三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四章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本章小结 二.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4、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5、认识控制燃烧、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重点 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3、合理利用资源。 三. 具体内容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动力和热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①煤:也叫煤炭,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含少量的氮、氢、硫、氧等元素。 ②石油: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宝贵的化工原料。主要含碳、氢元素及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③天然气: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我国是世界上用煤最早,开采石油、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2)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 资源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天然气资源有6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天然气储量很大,该工程将天然气从新疆塔里木输送到上海西郊,输气管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 (4)热值 把一定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燃料的热值。 2、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1)对环境的污染有 温室效应、热污染、大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煤——干馏——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 (2)石油的综合利用。 石油——蒸馏——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3)能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①节约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②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典型例题】 例1、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A. 把工厂烟囱造高 B. 燃料脱硫 C. 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D. 植树造林 答案:B 例2、我国已在一些城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有关乙醇汽油叙述错误的是() A. 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用高粱玉米为原料制取乙醇 C.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D.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答案:A 例3、某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H4,为判断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点燃这种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小烧杯,杯壁有水珠生成,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若该气体是由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则该气体的可能性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4(2)H2、CO (3)H2、CH4 (4)CO、CH4(5)H2、CO、CH4 例4、某物质9.2g,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7.6gCO2和10.8gH2O。试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C2H6O 本章小结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高考化学 第9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 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李仕才 第一节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考点三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 (2)煤的加工

2.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的成分:多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天然

气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 2的原理为CH 4+H 2O(g)――→高温 催化剂 CO +3H 2。 4.三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合成聚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nCH 2===CH 2――→引发剂 2—CH 2,单体为CH 2===CH 2,链节为—CH 2—CH 2—,聚合度为n 。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 ) 2.焦炭是煤干馏的一种重要产品。( √ ) 3.常压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 √ ) 4.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轻质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 √ ) 5.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物理变化。( × ) 6.汽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 ) 7.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包装。( × )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发生聚合反应 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解析:石油裂化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A 项错误;烷烃不能发生聚合反应,B 项错误;水煤气是煤气化的产物,D 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是将煤在空气中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B .煤的气化是将其通过物理变化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C .天然气除了作燃料之外,还可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解析: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分解的过程,A 项错误;煤的气化是碳与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务川自治县黄都中学宋斌 【设计思想】 《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在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2.过程与方法 (1)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 常用仪器

高中实验专题——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反应容器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溶解或 反应的仪器,也可收集 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 体发生器 (1)可直接加热,加热时外壁要擦干,用试管夹夹住或用 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2)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固体平铺在管底;(3)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 /3,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切忌管口向着人。装 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烧杯配制、浓缩、稀释、盛 装、加热溶液,也可作 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 水浴加热器 加热时垫石棉网,外壁要擦干,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超过 容积的1/2,不可蒸干,反应时液体不超过2/3,溶解时要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 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 容器 平底烧瓶一般不做加热仪器,圆底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 或水浴加热。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2。 蒸馏烧瓶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或 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 生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分馏时温度计水 银球宜在支管口处。 启普发生器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体 常温下制取不易溶于水 的气体 控制导气管活塞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不能加热,不 能用于强烈放热或反应剧烈的气体制备,若产生的气体是 易燃易爆的,在收集或者在导管口点燃前,必须检验气体 的纯度。 锥形瓶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 收集液体,组装洗气瓶。 同圆底烧瓶。滴定时只振荡,因而液体不能太多,不搅拌。 2、盛放容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少量气体,装配洗 气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 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加少 量水或一层细沙。瓶口磨砂(与广口瓶瓶颈磨砂相区别), 用磨砂玻璃片封口。 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放置试剂用。可分广口瓶和 细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 体药品(粉末或碎块状); 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都是磨口并配有玻璃塞。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分解需 避光保存的一般使用棕色瓶。盛放强碱固体和溶液时,不 能用玻璃塞,需用胶塞和软木塞。试剂瓶不能用于配制溶 液,也不能用作反应器,不能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滴瓶盛放少量液体试剂的容器。 由胶头滴管和滴瓶组成,滴 管置于滴瓶内, 滴瓶口为磨口,不能盛放碱液。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 分解需避光保存的(如硝酸银溶液)应盛放在棕色瓶内。 酸和其它能腐蚀橡胶制品的液体(如液溴)不宜长期盛放 在瓶内。滴管用毕应及时放回原瓶,切记!不可“串瓶”。 干燥器用于存放需要保持干燥的 物品的容器。干燥器隔板下 面放置干燥剂,需要干燥的 物品放在适合的容器内,再 将容器放于干燥器的隔板 上。 灼烧后的坩埚内药品需要干燥时,须待冷却后再将坩埚放 入干燥器中。干燥器盖子与磨口边缘处涂一层凡士林,防 止漏气。干燥剂要适时更换。开盖时,要一手扶住干燥器, 一手握住盖柄,稳稳平推。 贮气瓶用做实验中短期内贮备较 多量气体的专用仪器。 贮气瓶等所有容器类玻璃仪器均不能加热,使用时也 切记骤冷骤热。 贮气前要检查气密性。 3、测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固体)质量,精 度≥0.1g。 称前调零点,称量时左物右码,精确至0.1克,药品不能 直接放在托盘上( 两盘各放一大小相同的纸片),易潮解、 腐蚀性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如烧杯等)中称量, 温度计测定温度的量具,温度计有 水银的和酒精的两种。常用 的是水银温度计。 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其量程,注意水银球部位玻璃极薄 (传热快)不要碰着器壁,以防碎裂,水银球放置的位置 要合适。如测液体温度时,水银球应置于液体中;做石油 分馏实验时水银球应放在分馏烧瓶的支管处。

化学:4.3《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知识梳理学案(1)(鲁教版九年级)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知识梳理 1.当今社会的三大化石燃料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煤石油天然气 2.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它属于________资源。(填“可再生”“不可再生”) 答案:不可再生 3.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 (1)煤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是复杂的混合物。 (2)石油主要含_______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元素。它也是复杂的混合物。 (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气体。它也属于混合物。 答案:(1)碳硫、氮(2)碳、氢硫、氮(3)甲烷 4.化石燃料的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碳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氢元素燃烧生成______________。 答案:CO2H2O 5.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氮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气体______________。 答案:(1) SO2、NO2(2)CO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资源。试举出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例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石油为原料生产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 (2)使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不完全燃烧,从而转化为既可作燃料气,又可作化工原料的CO、CH4、H2等 (3)把煤隔绝空气加热,将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焦炉气(含有CO、CH4、H2、CO2等) 疑难突破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一、本节分析 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化石燃料的介绍;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在介绍化石燃料时,教材中首先通过化石燃料开采的图片引出了化石燃料的美誉,并介绍了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及西气东输工程,然后通过学生讨论来比较各种燃料的优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石燃料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时候,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教材从气候变化、热污染、大气污染三方面介绍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为了趋利避害,人们对化石燃料进行了综合利用,这部分知识属于本章的第三部分内容。教材重点对煤和石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它们的两大应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能根据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当今社会的能源危机;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 1.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2.增强节能意识。 四、教学难点 1.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利用调查与研究的方法获取信息。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以下资料: 1.石油、煤、天然气的形成及用途; 2.调查当地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及煤的价格; 3.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污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的种类有多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多的能源。如焦炭、煤气都来自煤,汽油、柴油、液化气等都是由石油分离而得,本节课我们就来介绍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推进新课 一、化石燃料 [设问]为什么将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呢? [分析]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动植物埋在地层下,经过漫长的、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及能源的简单分类,了解太阳能、氢能的优越性及目前使用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3、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池,认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认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并体会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预习课文并试着回答它们。 一、化石燃料 1、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哪几种?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各自的组成特征是什么? 3、化石燃料为什么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4、你知道石油分馏用是什么原理的吗?石油分馏能得到哪些产品呢? 二、化学电池 1、电池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电池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预测课本中96页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3、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呢? 4、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有哪些? 三、太阳能 1、太阳能有何优点?太阳能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两种主要转化方式是什么?你能说些生活中的太阳能用品和它的转化方式吗? 四、氢能 1、试着回答课本97页的交流与讨论。 2、氢气作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有何显著的优点? 3、氢能的开发与利用还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困难?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最全面】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 一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 “从下往上”原则。以Cl 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 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 “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 猛 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 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 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 (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 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 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 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 4 制氧 气 制乙炔和收 集 NH 3 其作用分别是:防 止 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 3的时间。 四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 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 , KNO 3。

《化石燃料的利用》案例

《化石燃料的利用》案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燃料燃烧》第三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前面学习的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的知识以及质量守恒定律都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因为具有可燃性,热值大,蕴藏量丰富是世界目前的主要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也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因为蕴藏量有限所以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化石燃料燃烧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故要对化石燃料进行综合利用并开发新能源。能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发新能源的社会使命感。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什么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本节内容学科间的联系比较广泛,注意在教学时加强物理、地理、生物等学科与化学的相互渗透,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来全面、正确的认识化石燃料。为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所以在讲这节内容是要运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学生已树立起事物具有两面性,即对立又统一的思想,所以能了解化石燃料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污染。能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掌握了燃烧、质量守恒定律、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及来源的基础上有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一般能独立分析所学内容。由于知识是以介绍、了解为主,所以学生对这节内容兴趣不大。九(2)班学生还有一个特点:不自信,教师一个问题下去不管学生会不会他们都不愿意张嘴回答问题,逼得急了,也只有三三两两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2)了解世界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懂得从热值、便捷、环保角度选择燃料; (3)认识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 (1) 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燃烧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2)通过从多角度综合考虑燃料的优缺点,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五1-5章详细知识点整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29.8℃ .....). ....CCl ...2.F.2.,沸点为.....CH ..3.Cl..,.沸点为 ...-.24.2℃ .....).氟里昂( 氯乙烯( ...HCHO ....,沸点为 ....-.21℃ ...). .....).甲醛( ....-.13.9℃ ..2.==CHCl ....CH ......,沸点为 氯乙烷( ....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2.C.l.,沸点为 ..3.CH ....CH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化石燃料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一般需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完成化石燃料的燃烧(包括对燃料的调查、展示;对燃料选择的讨论)。 2.内容建议: (1)除了课本内容外,建议补充调查当地燃料的使用。 (2)内容的要求上,除了化石燃料的组成、分馏的原理外,都属于常识性了解内容。 3.教学形式建议:可以采取(先自学、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后)交流对话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采取自学展示的形式。 4.评价建议: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对化石燃料应用的了解;(2)对“当地燃料结构的调查与研究”活动的参与意识和活动中的表现。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导思想:了解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通过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化学,人类进步的阶梯”。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我把教材内容设计为“化石燃料的昨天、

今天、明天”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以化石燃料的形成为主线,让学生体会化石燃料漫长的形成过程;在第二部分中侧重当今社会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需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并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其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第二课时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对所查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

————————————————————————————————作者:————————————————————————————————日期: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潞城市翟店中学王海堂 课题名称化石燃料的利用 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多数学生的化学成绩较好,学生对与生活实际相连的问题兴趣较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控制燃烧; 2. 正确选择燃料和处理燃烧过程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粗略了解人类对化石燃料的认识和利用的发展过程; 2.体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与进步。 三、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哪些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与污染的关系; 2.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 3.学生查找的煤的分布,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4.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机动车在街上跑、一些做饭的场景、工厂的废气。 2.语言导入:今天,我作一调查同学们的家里用什么燃料来炒菜?从最早的柴草,到今天使用的煤、天然气等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重要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交流讨论: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如成分、性质、用途、储藏量、冶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展示:学生收集的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相关信息表 煤石油天然气 成因古代植物遗 体埋在地下 古代海洋生 物遗体埋在 植物遗体埋 在地下经过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33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含解析64

专题33 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硝基苯等,但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离 C.石油裂解与裂化的原理相同、目的不同 D.光照条件下,控制CH4和Cl2的比例为1∶1,能够制得纯净的CH3Cl和HCl 【答案】C 【解析】A.苯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A错误;B.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变成了二氧化碳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B错误;C. 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的形式很像,都是1个烃分解成2个较小的烃分子.裂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10个碳原子左右的汽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碳原子数更少的烯烃,主要为了生产乙烯.可见裂解的程度比裂化更大,也成为裂解是深度裂化.由于都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所以都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 光照条件下, 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故D错误。 2.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加入溴水中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C.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D.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A.苯加入溴水中发生萃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发生的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D.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故D正确。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C.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D.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答案】B 【解析】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要打开开关K,以保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故A正确;B.溴单质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的水溶液,与苯和溴苯分层,需要通过分液分离,得到苯和溴苯互溶体系,利用二者沸点不同,蒸馏即可得到纯净的溴苯,故B错误;C.分液漏斗中的溴易挥发,溶于b装置中的四氯化碳,而使溶液呈浅红色,故C正确;D.a中反应会生成HBr气体,HBr易溶于Na2CO3水溶液,所以装置c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故D正确。 4.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B.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C 【解析】A.该化合物中还存在甲基,不可能所有的原子都共平面,故A错误;B.该化合物具有碳碳双键,可以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C.该化合物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故C正确;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化合物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D错误。 5.符合分子式“C6H6”的多种可能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对应的结构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4个 B.1~5对应的结构中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的有3个 C.1~5对应的结构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1个 D.1~5对应的结构均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A.2、3、5对应的结构中都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4不可以,故A错误;

高中化学选修5 油脂

1、什么是羧酸?什么是高级脂肪酸? 含碳原子数比较多的脂肪酸,叫做高级脂肪酸 2、油脂: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即油脂;它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3、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人类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是热量最高的营养成分. 4、1克油脂在完全氧化时放热39.3kJ,是糖类或蛋白质的2倍;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60克脂肪,能提供日需要总热量的20%~25%;油脂还能溶解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进食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食物中维生素的吸收。 5、油脂主要来源于动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等天然植物 6、另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C、H、O 2.结构:R1 R2 R3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不饱和的 3.油脂的分类 a、按常温下的状态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脂肪(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油脂) b、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进行分类:分为简单甘油酯和混合甘油酯 注:1.天然油脂一般都是混合甘油酯,而且天然油脂一般都是混合物. 2.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否,汽油、煤油等矿物油是个各种烃的混合,油脂是各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3.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4.简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合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 4.物理性质 A.油脂不溶于水,比水轻(密度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汽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注意:纯净的油脂是无色、无臭、无味,但一般油脂因溶有维生素和色素等而有颜色和气味。) B.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注:饱和链烃基含量高的油脂(脂肪)熔点较高,不饱和烃基含量高的油脂(油)熔点通常较低。) 5.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a、酸性、加热条件下条件下水解反应 b、在碱性、加热条件下(皂化反应) 加入无机盐使某些有机物降低溶解度,从而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这里的盐析是指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的过程。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热进行皂化反应,如何将产物中肥皂成分(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盐析→过滤→蒸馏 油脂水解的价值: 1.工业上用油脂水解来制造高级脂肪酸和油; 2.油脂在人体中(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 3.用于制作肥皂。

高中化学实验常见除杂

高中化学实验常见除杂 必修教材有机物除杂 括号内为杂质 1.乙烷或甲烷乙烯溴水洗气 解析: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变成了液体,而乙烷不能。 2.乙醇少量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馏 解析:水与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点评:氧化钙除去较多的水分,乙醇和水属于互溶的液体,采取蒸馏的方法 3、乙醇乙酸加入新制的生石灰或NaOH 蒸馏 解析:乙酸与CaO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4.溴苯溴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Br2 +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NaBr和NaBrO都易溶于水进入水层, 而溴苯在常温常压下不与NaOH反应,而且难溶于通过分液取下层既能得到溴苯。 5. 硝基苯混酸氢氧化钠溶液或水分液 解析: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混酸进入水层,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在下层。 6.乙酸乙酯乙酸、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解析:乙醇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均进入水层,乙酸乙酯不溶 于水,在上层,通过分液即可分离。 7.肥皂甘油饱和食盐水盐析、过滤 解析:加入饱和食盐水使肥皂发生盐析,再通过过滤滤出肥皂即可。 有机物的分离 8. 淀粉溶液纯碱蒸馏水渗析法 解析:淀粉溶液是胶体,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用渗析法除去。 选修教材有机物除杂

9. 苯苯甲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苯甲酸能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易溶于水,而苯不溶于水,通 过分液取上层就能得到苯。 10. 苯苯酚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原理与1类似,苯酚能与NaOH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易溶于水。 11. 苯乙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乙苯氧化为苯甲酸,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苯甲酸转化 为苯甲酸钠溶于水层,分液即可。 12. 苯酚苯甲酸加足量NaHCO3 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取下层即为苯酚。 解析:苯酚不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而苯甲酸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苯甲酸钠溶于水,用分液法即可与苯酚分离。 13.乙烯CO2、SO2 NaOH溶液洗气 解析:NaOH溶液与CO2、SO2反应生成盐和水留在洗气瓶中,乙烯不反应。 14.溴乙烷乙醇水分液 解析:乙醇易溶于水中,溴乙烷不溶于水,采用多次洗涤分液的方法可以除去乙醇。 15、1,2二溴乙烷Br2 Na2CO3溶液分液 解析:Br2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1,2二溴乙烷不溶于水,分 液取下层即可。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 ①不增,即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③简便,即分离操作简便易行; ④易得,即除杂试剂价格便宜,容易得到; ⑤最好,即所选用的方法在保证除去杂质的同时,最好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常见的物质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

鲁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考点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 ?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 2.熟记十大基本操作 下面10个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6)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将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

高中化学选修五油脂基础测试

2020年4月23日高中化学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生物柴油的一种成分,它属于油脂 B.葡萄中含有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可用苏打粉检验假葡萄酒 C.2020年北京冬奥会速滑服主要材料是聚氨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采煤工业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预防火灾2.江西曾发生居民误食工业用猪油的中毒事件,调查发现是因为其中混入了有机锡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猪油是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C.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的反应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加入食盐搅拌,静置,有固体析出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油脂是酯的一种 C.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4.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类物质 B.若R1、R2、R3相同,则该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 C.若R1、R2、R3不相同,则该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 D.R1、R2、R3必须是饱和链烃的烃基 5.下列油脂能发生氢化反应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B.软脂酸甘油酯C.油酸甘油酯D.牛油 6.实验室用新鲜动物脂肪5g、95%的乙醇、热饱和食盐水和40%氢氧化钠溶液制备肥皂,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滤纸在托盘天平上称量5.0g动物脂肪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6-3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记三大化石燃料,会写常见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方法,会选择清洁能源,了解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循环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25-126页并填空 、、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混合物),另外还有少量的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等,造成环境污染。 【多识一点】 常见燃料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126-129页并填空 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都属于变化。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2.阅读课本132-134页并填空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等,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有 等。 (2)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中色味(填能或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小于)空气。固态的二氧化碳称为。 【思考】 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得二氧化碳?这些方法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知识回顾】 1.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和。 2.选择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和。 【课堂探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的药品有、。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理)为。 3.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制取装置有可以选取的收集装置有。

4.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5.确定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 6.收集满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倒放/正放)在桌面上。 【小资料】 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会附着在碳酸钙表面。碳酸钠通常情况下位粉末状固体,遇稀盐酸会剧烈反应,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思考:1.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吗?原因: 2.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吗?原因: 【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实验室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 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CO2能溶于水 C.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D.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2. 检验CO2的正确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B.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 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 D.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CO2,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里 D.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 4.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组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④收集气体; ⑤向锥形瓶中加入小块的大理石; ⑥验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②①③⑤⑥④ 5.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共同点是() A.气体发生装置相同 B.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反应时都需要加热 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需要用的一组药品是() A.大理石和稀盐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木炭和氧气 D.碳酸钠和稀硫酸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②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