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及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第一学段

所谓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四册教材。四册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崔峦老师曾为我们概括总结了五点:

1、学会汉语拼音(会读、会拼、会抄写);

2、识字、写字;

3、正确地朗读;

4、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册教材的编写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余三册都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还增设了“宽带网”栏目,同时,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级两册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从二(上)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为了便于中低衔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外,从一(下)开始教材还分别安排了5~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其知识结构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五部分。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总结本段教材特点包括:突出重点加强统合整体推进动态生成

这四册教材仍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单元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而且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

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

第三学段

人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

因为我们的实验教材目前只进行到五(上),我们暂且就以这本教材为摹本来稍作交流。从五上教材来看,第三学段课文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课文编排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一、各学段教材编排的突出特点

第一学段:

1、顺坡上学,做好幼小衔接

一二年级学生说起来处在同一个年龄段,但真正落实教学,应该说,一上和二下有着很大差距,我们的老师都会有切身感受。当然,我们的低段教材也很好的做到了幼小衔接。比如,新书起始的入学教育,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落实教学时,可根据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把观察画面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初步明确学校常规,如:课堂上怎么坐、怎么举手发言、怎么读书,都要指导学生模仿图画练一练。尤其要让学生明确写字的正确姿势:“身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我建议每到写字,我们可以设计“提示语”。安排一名学生提醒大家,喊一声:“三个一,要做到。”学生回答:“一尺、一拳、一寸。”边说边摆好写字姿势。每次有学生看书姿势不正确的时候,老师也应温馨地提醒和指导:身体坐正,书本端好。就像我们小学生站队时,体育委员喊,立正,小朋友喊:1,2。一样。

我曾经给小学生讲“唐驼”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姓唐的人,酷爱书法,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家,但是因为不注意写字姿势,成了驼背,后来,大家连他的真名都不记得了,叫他“唐驼”。

还有,我们也可以巧用评价机智。比如:老师可以准备喜洋洋的小印章,谁的写字姿势好,喜洋洋就会找到他,在本上盖一个小印章。

应该说,习惯的初步养成是一场歼灭战,一定要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狠抓下来。做到先入为主。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习惯的养成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的不断检查,经常提醒,有机结合,长抓不懈。提醒大家习惯形成于践行,而非形成于说教。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每周确定单个项目进行专项评比,以提高习惯养成的实效性,如,这月我们重点抓握笔姿势;下月重点抓读书姿势;第三月重点抓课前准备情况;为什么要一月一个专题呢,因为我听某些人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时间,大约需要21天。我们一个月的专项训练,应该够了。

2、强调综合,注重趣味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第二学段:

1、密切生活,加强开放

语文是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四上八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诸如这样的例子教材还有很多。

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学期,150多节语文课,40篇课文(加选读),不多,如果我们就禁锢在这40篇课文,那将是非常失败,非常可怜的一件事情。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多运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还有,教材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结合习作,进行作文修改。安排了多项综合性学习,以利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2、专题贯通,藕断丝连

我们都知道,每册每组教材都是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都彼此关联,紧密结合。才达到语文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课例以专题选编:语文园地依专题设计:这是一般老师很容易发现的;但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却容易被大家忽略。

我想以第三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

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表现在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

第一单元围绕“多彩的生活”,导语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出感受生活的任务,为课例、语文园地学习做好准备;在学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为后续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到了第一单元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中,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整个板块以专题就有机地相互沟通,整合串连在了一起。

我们中年级段教材的语文园地大多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等栏目,各个栏目表面看各自相对独立,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他们大多藕断丝连,是围绕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的。

第三学段

1、加强导学,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段教材,更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组课文由导语、精读课文,其后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其前有﹙连接语﹚、回顾与拓展,

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在六下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2、多元过渡,衔接中学

六年级下册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在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

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能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些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还有,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三、各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应该说小学语文每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概括地说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只是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与落实不尽相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至于哪个学段落实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而不越位,我们的课程标准都有具体要求,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想根据学段要求,选择我认为该段需着重落实的重点难点与大家做以沟通。

1、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说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一二年级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一上教材。

需要一提的是,请大家关注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要求的变化。其陈述内容总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明确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新课程将汉语拼音教学定位于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不再提帮助阅读。

也就是说,我们新教材对汉语拼音要求降低了,所以新教材也没有直呼音节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学生掌握音节的分解与组成。这样编排,符合《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使教材不再那么复杂,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发音知识,以至于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这样安排,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汉语拼音”部分一般安排6周左右的教学时间。“汉语拼音”部分学完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检测,主要内容可包括拼读音节、认读字词和朗读背诵三部分。尽可能不要硬性拔高要求。

2、识字---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识字、写字应该是第一学段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课程总目标要求,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第一学段就要认识1600-1800个,从数量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一学段的识字量达到了一半还要多一点。

识字的安排,教材采取了根据汉字特点归类识字和随课文分散识字等多种方法,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识字要求。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忌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以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后续教学中,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

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不断发展提高的,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汉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我们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习巩固,防止回生。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如,让学生随身带好识字卡,发现门牌、标语记下来,来到学校与小朋友玩抽卡认字游戏。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培养了识字兴趣。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识字,教材分别在一(下)和二(上)要求学生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2种查字典的方法。

在写字教学中,尤其是初学阶段,我们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随着教学的深入,指导可以相应减少,但那些容易写错的字,不容易写好的字,教师的提示还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原则,我们不宜把写字任务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例如,我在教低年级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进门小听写,即上课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写。作用很多,屡试不爽。数量上不要多,3个词或5个词,一是能起到立即安静下来,容易维持纪律;二是检查巩固了生字书写;三是提高了认字写字的兴趣,因为3词,太容易全对,得100分了,原来得100分这么容易,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接下来,我再以(人教版小语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课文片段为具体案例,说说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及识字能力的培养。

我们识字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出示拼音的生字词---去掉拼音留生词读--去掉熟字留生字读—生说记字方法—师总结识字方法。

这样的四步识字法虽然能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如,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将全班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学习活动。使得那些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被禁在这一模式中。

新课开始,师交流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认为自己能把生字全读准的小朋友,请举手!

(出示生字词——撒在碧玉盘仰起头傻孩子距离一组清楚张衡汉朝)

师:这些生字词没有拼音,你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全读出来!万一哪个字你忘记了,就要赶快打开书看一看,或者问问同桌!

(学生兴致勃勃的自己读生词,偶尔有几个学生会打开书看一看,记一记,也有几个在问周围的人。)师:(等同学们全都至少读完一遍后,组织学生停下来)刚才,不看书能全读出来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了手)太棒了,我为你们骄傲!(这些受到表扬的孩子更开心了)

看过书之后,能把这些生词全读出来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举起手)你们也很好,如果课前预习时,再多用一点儿功夫,就跟他们一样优秀了。加油!(孩子们纷纷点头)

到现在,还没有把这些字全认识了的同学,你们也别着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会更努力的预习的。一会儿,我们一起学习生词的时候,你们也一定会更用心学的。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和自己对照一下,哪个字读错了,赶快改过来。(指一名学生读生词)

师:有谁发现自己读错了,自己改正的(几名学生举手)

师:你们能认真地听同学读,还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你们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来个同桌比赛吧,看谁能一字不错的全读出来。

(学生同桌间互查)

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抢答游戏。(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 师:那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众生齐说——张衡,教师同时指生词“张衡”)

师:张衡是哪朝人(大家齐说“汉朝”,教师同时指生词“汉朝”。)

师:(教师仰起头问)这个动作是——(学生们抢着说“仰起头”有的学生也做了“仰起头”的动作。)

师:(指生词“仰起头” )请三位同学读(这三名学生是学困生)

师:(指生词“傻孩子” 学生们纷纷抢读。)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称谁为傻孩子

生:奶奶称张衡为傻孩子。

师:哟,看来奶奶不太喜欢张衡呀

生:不是,奶奶很爱张衡,只是觉得张衡想把星星数清,这事做得有点傻,所以奶奶称他傻孩子,其实奶奶是爱他才这么说的。

师:哦,原来是这样,一起读一遍吧!

生:(齐读,但语气平平)“傻孩子”

师:没听出“爱”来,再读。(这次,学生们读得充满爱意)

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发展学生自省的意识和习惯。

3、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

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重是侧重,不是忽略。

(1)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入学的儿童一般只有运用口头言语的经验,还没有掌握书面言语。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随着朗读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文字感知和内容理解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因

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不强,而掌握的词汇又有限,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清楚流畅的叙述、表达是很困难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他们的表述,要么重复罗嗦,要么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更有时候还看到他们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下,怀着着急而又紧张的心情,只好借助于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通过朗读,就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揣摩作者组合语言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对学生书面言语的掌握起着孕育的作用。而孕育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组合,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建构口头表达方式的模型,有了这个建构的模型作拐杖,学生就由模仿表达过渡到自主表达逐渐达到了创造性表达的境界。

我们的新教材也完全落实了这个要求,让我们先从一个课后作业题上,来稍作感受。对“朗读课文”这个作业题,据不完全统计,旧教材1——4册共安排87道“朗读课文”的作业,其中安排在课后作业第一题的有30道,大约占%,其余的安排在课后作业的第三题或第四题(在课后练习的最末一题)。而新教材的1——4册大约安排了121道“朗读课文”作业,除一题放在课后作业的第二题外,其余的120个“朗读课文”的作业题全放在课后练习的第一题,约占99%。从“朗读课文”这个题目的总量来看,新教材比旧教材多了34道。由此可看出,新教材非常重视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的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厚博大,我们的母语更具丰富的内涵。由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一篇篇美丽的童话、传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哲理。而母语起着负载、传承文化的作用;母语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可对于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要去理解这其中所蕴涵的哲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之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用语言文字很好的表达。因此,新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朗读这条重要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领会、思考、感知、感受。如新教材第一册15课,课文是这样写的: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通过朗读,学生把两类不同的事物——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通过看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明白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它们的画儿不同,说明它们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就是可爱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感悟虽然是肤浅的、表面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这种理解就会有浅入深、由表及里,因为“语文教学起自朗读,归于朗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视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增强语感。

刚才说的是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及语感训练。接下来,我想截取《课程标准》中在不同学段对阅读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

关于词句理解的要求: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关于默读

1、一、二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五、六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

阅读感悟

1、三、四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五、六年级: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2)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

根据《课程标准》不同学段对阅读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要求,我选取了四(下)教材中《永生的眼睛》片段,稍作说明: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带学生走进文本,是从文中的人物聊起的。

师:课文中的人物挺多的,外婆、外公、琳达、温迪,同学们,关于这几个人,谁最让你感动

我试过的,学生大多选择他的同龄十四岁的温迪。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带学生走进感动,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再次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吧,请同学把课文的有关自然段读出来,其他同学找出十四岁的琳达第一次听到亲人捐献器官的表现。

琳达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含着泪水冲进了自己的房间。质问他的爸爸,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还记得,上课时,在这里,我用了现身说法,把学生拉近了文本,拉到了琳达的身边。

我说,同学们,说实在的,我很同情琳达,她才十四岁呀妈妈就离他而去了;况且,妈妈才只有36岁呀,英年早逝啊….可是妈妈还要面对被肢解,肉体的分离啊,那可是养育自己十四年,至亲至爱的妈妈呀,不用说十四岁的琳达,如果是发生在我的身上,今天36岁的我,也难以面对呀。同学们,此时此

刻,你对小琳达,有同情吗有理解吗来吧,请把你的同情和对爸爸的不理解读出来吧!

这时,学生被情感染,是能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而爸爸却用很平静的语气,跟小琳达说出了下面的话。

“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同学们,父亲是很平静的和小琳达进行交流,而她却觉得这番话是"振聋发聩"你怎么来理解振聋发聩这个词呀

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字典中的解释:声音很大,要把耳朵震聋了。

教师及时随文提醒,可父亲的话并不大呀,他是很平静的说的呀,联系上下文。你觉得是什么意思.学生会由声音大的理解转向对语言分量的理解。是父亲平静的话,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也让无法抑制的琳达平静了下来。

至此,我们落实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我们说,如果我们经常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这样的思想情感对话,相信,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就会提高。(3)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

阅读一篇课文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是什么;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三是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四是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其目的、意图是怎样的。

说到学生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我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读文章想画面、质疑问难、圈点标画、运用工具书等等。

二是基本能力:默读、快速阅读、浏览;朗读、背诵、复述等。

三是思维能力: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等。(即理解、体验、感悟、思考、欣赏等能力)

怎样体悟文本内涵,体会内在的情感呢

其基本方法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度开采,走到文字背后,努力探秘寻宝。我们认为:一篇文章就是一座金矿,需要沿着金线进行深度开采;一篇文章犹如一片深不可测、取之不尽的海洋,需要深度打捞;一篇文章的内涵、思想就像埋在字里行间的装满了油还未点亮的灯,需我们去点亮它们。

尤其,对于高年级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我们更应该钻研吃透教材,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省时高效的挖到金矿。

说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我又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当初的第三学段高效课堂模式—“三环五步二解读”

我们的模式关注点定位为:兴趣习惯方法简单高效

遵循原则:课文要读出思考,读出韵味。

从薄到厚,读出内容;从厚到薄,读出精髓。回环往复式的读书方法。

三环: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上发展;课下提高。

五步:指引导学生走“薄-厚-薄”的读书五步骤。

1预习导读。(课前预习,学有目标。高年级要有方法指导。)

2自主划读。(课上第一步,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反思,开课准备。)

3交流悟读。(悟是感悟,思考的意思。指师生、生生的课上思维碰撞,课文重难点的突破。) 4分享品读。(品有欣赏的意思。指师生、生生学文后的收获共享,也有展示,反馈的效果。)

5拓展引读。(好的教学要从课内影响到课外)

要我说,这五步的读书方法就是衔接,就是能力。就是终生受用的。

二解读:指的是教师正确拓展解读教材。(上课有底气。)教师人文解读活学生。(课上有策略。)师生应该在课前都能有所储备,有的放矢,才能做到高效课堂。

因为,六年级的人教教材,我们县还没用到,我选择了六年级北师版的《夜莺之歌》与大家交流,重点想和大家交流小学高年级段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的。

接触课文,我们就会感觉到“夜莺”是作者倾注感情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作者将这一人物置于苏联卫国战争这一背景下,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因此教学重点难点表现在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小夜莺的性格特点,体会其机智、勇敢的形象,理解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实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就为全文学习定下了调子,战争的残酷以跃然纸上,为学习全文铺下感情基调。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初读课文之后,就请学生描画读出的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进入到一个个的场景,从语言表达方面,慢慢地认识我们的小英雄。如,学生找到了这句话来研究小夜莺的形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了引导学生理解其真实意思的练习,“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其实------- ;有时候学杜鹃叫,其实------- ;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 。”这一练习,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合并理解了下文第二部分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还有,这“好像”把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是真的忘了吗没忘却要装着忘,又是为了什么

这样,不但引导学生理解了言外之意,关键是更加突出了夜莺的机智勇敢,丰满了夜莺的形象。

接下来,再说与中学语文的衔接问题。我觉得,教学内容、教材的衔接,都是顺理成章。教材的坡

度缓度,学生的接受能力,专家们都替我们想了。我想说的是教学方法、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应该是更重要、最实惠的。

我们的高年级段语文教学早就提出了,“教师拓展解读+学生预习导学=预约高效课堂”的说法。在这一说法的诞生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语文预习导学案的运用。尽管我们的预习从中年级段甚至从二年级就有做过要求,可预习方法,老师都没有经过认真指导,没有形成习惯模式,在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落实了预习。但我们的预习要求。重在方法的引导,重在引导学生一遍遍的深入读书,重在记录学生自能读书的心里过程,记录学生由浅入深的读书过程;记录学生真实的读书历程。

我的孩子,今年正好上实验中学的一年级,他让我了解到目前实验中学的初一教学完全是教学案教学。每晚孩子都有3、4页学案要做,没有方法,没有能力,绝对做完作业很晚,很难。

老师们,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以零岁为起点,1——3岁这一阶段就会有显著的提高;3——6岁这段时间的进展则更为迅速;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

因此,我们的教材中加强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实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起的。

儿童入学后,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变化,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这时候,儿童的记忆力出现了质的飞跃。而低年级的课文形式多样,如儿歌、现代诗歌、古诗、童话、寓言、古代人物故事等,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觉得读书不枯燥。而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既增强了记忆,同时,又增加了对语言的储存。

在中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既上口又容易背诵的美文或成语故事来增加他们的积累。高年级段我们则主张他们要读好书,读成本的书。我们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只要我们日久天长的积累,就不怕学生没有灵气,没有底气。

第四,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

一、二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三、四年级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我知道,关于习作训练,多年的话题,很多老师都有很多的经验,如,我们常说的生活化作文,坚

持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呀等等。

这里,我想提的是修改作文的能力。我们经常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我们也经常拿“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例子”告诉学生。但真正落实起来,也确实需要指导也需要坚持。

我常常在班里强调,如果一个孩子写完作业时,右手的钢笔还没放下,作业本就已经快速的合上了,这绝对是对不会检查修改,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孩子。

每次,写完作文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读读自己的文章,欣赏一遍或者与同学交换欣赏一遍。当老师批阅完成之后,认真阅读老师的评价,针对自己的文章对照反思,试着写出后记,看老师的评语是否激起了你的火花。

第五,口语交际---在生活中学习

也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努力体现的语文知识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能在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在平常的教学努力创造交流的机会,努力把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综合性学习---关注个性与创造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栏目树形导航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群工作 | 干部培训 | 中学教研 | 小学教研 | 艺体教研 | 科学研究 | 综合工作 | 视频中心 | 通知 | 留言 | 下载专区 | 动易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 您现在的位置: 绥芬河进修学校 >> 干部培训 >> 校长论坛 >> 正文 | 干部培训首页 | 干训信息 | 骨干校长 | 校长论坛 | 载入中… 最新推荐 没有推荐干部培训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干部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热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崔丽凤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23 更新时间:2010-11-11 13:39:38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困惑 绥分河市第二小学崔丽凤 1、二、三年级教材要求的识字量过大。 二年级教师觉得需要认的字和需要写的字太多,量大了些,有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写;有些写话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在写话时就无话可说。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基础好的学生,识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障碍,基础差的学生却很难一下子认识那么多字。因此,识字教学依然要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每篇课文都是值得阅读和赏析的文 要提高阅读水平就要从这些文章入手,教师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找出重点段落、章, 重点词,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感悟词句的能力。说实在的,做到这两点并非容易,现在班级人员比较多做到逐个指导比较困难。 本学期古诗名人名言过多,认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在掌握方面上有一定的困难。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读书非常重要,他们也渴望读书,读书却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果不占用,就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但读书时间与教学时间却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让自己比较困惑是,字词要写会,诗句背熟,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文赏析,认真的对待每一次习作点评。 2、现在有些东西表面上看是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似乎总有一个无形的框架还在那里束缚着。有的课文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有效训练复述,提高语文素养——论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实施

有效训练复述,提高语文素养 ——论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实施 【摘要】本文从“复述”一词在新《课标》以及语文教学中的相关要求及内涵展开,联系当前课堂教学中复述训练普遍存在的代表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并结合自身教学研究、实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复述训练 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听课习惯,而此习惯是建立在学生能够潜心阅读、关注教学的基础上的,当前,很多学生读书时浮光掠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有效教学的开展。如何在课堂中逐步形成认真听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抓住“复述”训练来展开。 复述,作为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语文训练,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贯穿始终,如第一学段(1~2年级)“口语交际”中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如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中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口语交际”中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再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中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口语交际”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从《课标》的这些要求来看,复述主要出现在“口语交际”、“阅读”板块中,它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采集、记忆、加工、运用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语言习惯、敏锐的语感,以及正确的思想。 在本文中,“复述”指的是对文本的复述,具体来说是学生在理解、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用已有的语言材料、言语形式按一定的要求,通过口头语言把文本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是背诵原文。教师要尽可能地用好复述,培养学生扎实、灵活的复述能力,而这项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掌握熟悉复述的要求、掌握其方法,通过复述将书面语言内化,并记忆其中的重点词句,习得其言语表达形式等,最终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服务。因为复述是一项综合性的语文活动,所以它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熟知程度,让教师能及时得到反馈,为下一步教学的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

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苦恼与困惑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回首,已不再是菁菁校园的一员,再回首,告别青春年少的浮华。转眼间,12月了,不知不觉间工作已经近半年了,7月毕业时,带着梦想与憧憬离开校园,8月30日,踏进历城双语实验学校的大门,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未脱稚气,犹带懵懂,漫漫人生路业已开始。回首来路,云雾弥漫,仰望前方,些许迷茫。 带着苦恼,带着困惑,走过了这一段路程,再回首,有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想;有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困惑;有对语文教学的苦恼,尤其值此课程改革之机,在学校致力高效课堂之时;有对班级管理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下面将一一述来,现云现雾,为的是拨云开雾,一路前行! 一、对教师职业的感想与困惑: 教师,一直以来在我的字典里都是光荣和神圣的代表,上小学的时候,我羡慕老师的神气,我决心将来也当一名“孩子王”;中学时代,我仰慕老师的知识渊博,正是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才使我们变得有智慧,有才华。正像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正是这份憧憬,这份执着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的这一职业,或许这个职业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财富,无法带给你多大的荣耀,可是当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时候,内心里充满着最会心的笑意。 作为刚离开学校园从事教育事业的新手,我怀着激动而又沉重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对于教师的描述,历代都有不同的形容。《周记》中说:“师,教之以道者称也”;杨雄则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也常常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形容: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当初,我就是怀着对教师的无限敬仰和崇敬之情选择为人师表这条道路。但现实,教师应有的地位并非如此。以前对于人民教师,人们洋溢着太多太多的赞美:燃烧的蜡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等等。人们习惯把教师的职业在理论上、言辞上人为抬高到某种高度,这体现了社会和国家有意识重视教育并提高教师地位。一直以来,

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浅谈如何有效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出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已下是本人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突破重难点的一点体会: 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至于为了时间的流逝而满脸是汗,满眼是泪么?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正所谓一句引动全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抓住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是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阐述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它能化静为动,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将事物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快、奇,感受大自然之美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能仔细地观察,所以无从领略到火烧云的神奇的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呢?我事先请美术老师画出各种颜色的火烧云,然后用电脑把二者合而为一,并制成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通过电脑屏幕观看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由红通通到金灿灿,到半紫半黄,再到半灰半百合色而其形状也在悄悄变化着:开始像马,接着变成了狗,狗又变成了狮子这样,把呆板的课文内容变成了颜色绚丽、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之余体会了火烧云变化之快之美之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中,对于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学生较难体会,对于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也难以理解和想像。如何解决这二方面的问题呢?教学时,我借助图片、录音、影视等合而为一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强化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前所产生的一美一惨、一爱一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首先,借图画想像。我先出示画好的由星星、月亮组成的彩色简笔画图片,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是我们每个做教师每天的工作,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想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就要解决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 一、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准教材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语文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就为 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比如,语文第一册识字教学中有很多字理的演变过程,如果单纯地用书中插图让学生感受这种些字的变化过程,形式单一,孩子们的直观感性也不强,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在“子”,“云“等生字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这些字的演化过程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特别是识字教学是重点的一年级,学生刚则接触小篇幅的文章,对于字词的积累是重点,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好词,积累语句,在学习《小动物的家》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想一想,文中出现了几个小动物?这几个小动物把叶子分别当做了什么?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学习文中的每个自然段,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方向,就会带着问题思考,更好地为理解第一自然段做了铺垫。从而激起了学习感受第一段秋天来了大自然美丽的词句,积累到了“碧蓝碧蓝,金黄金黄,火红火红”等表示色彩的词,并相机用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这种些都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的。 我们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 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小学英语课文复述方法列举

小学英语课文复述方法列举 文本的复述对学生来说是识记和巩固课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认为若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复述这一环节。那怎样有效地复述课文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关键词复述法 部分文本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每一段的句首或句中的重点语句,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层层递进,这样复述起来也会更加流畅自然。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Doing housework 主要是围绕做家务展开的对话,教师可以把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windows,do my homework,do housework,wash clothes 等短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组与相应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自我内化后自然表述文本的同时,又巧妙地复习了这一单元的重难点―― 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二、对话表演复述法 部分文本蕴含着丰富的表演素材,可以让学生展开对话表演的复述。分角色表演时,教师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适

当添加或者删减内容,并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 ,笔者教授完A部分,让学生表演之前,先让他们进行分组活动,自行排演,其中有一组学生不仅把对话表演得栩栩如生,还添加了家人带Helen 去看病的片段,使对话变得更为丰富。如: Doctor:What’s wrong with you? Dad:She has got a bad headache. Doctor:Open your mou th and say “Ahh”. Helen:Ahh. Doctor:You have got a bad cough.Take some medicine and have a good rest. You will get better soon. Dad & Helen:Thank you,doctor. Goodbye. Doctor:Goodbye. 实践出真知”。对话表演复述法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还能营造出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害羞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 三、插图复述法 部分文本需要利用形象生动的插图来激发学生心理与文本相对应的思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组织语言,条理清晰地复述文本。如5A Unit 3 E部分对话部分。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八坝小学--包文升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

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小学语文教材重难点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重难点分析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有几个变化 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2、重提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评价建议 1、语文评价的目的:强调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进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程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有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 4、课程评价主体:“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 小学生识字能力包括: 1、掌握识字工具(汉语拼音、汉字结构规则、字典); 2、运用识字工具(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形成识字习惯(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小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 1、爱惜书写工具; 2、写字姿势正确; 3、态度认真专心; 4、讲究书写卫生。 新课程对识字要求是: 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复述训练 一、复述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复述就是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课文,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电视的内容,课文中的插图等,按照一定的要求具体地讲述出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复述是听说的实际训练。在最新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细节,能够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足见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接触的内容、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际等能力。同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效益。 二、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1、不明确复述的中心,讲求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读都要求学生复述,不管课文的长短,记忆内容的多少。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堂负担,另一方面平均分配力量也会冲淡主题,效果不但不好,反而会不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2、不根据问题特点、千篇一律。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千变万化。现今有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根据文章的内容与特点确定相应的复述形式。经常使用固定了的一种或几种,让学生失去了说话的兴趣。 3、语文复述的练习急于求成,一些表面看来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有些教师要让学生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那是不切实际也不合理的做法,还有的教师没给学生足够的复述时间,或在临下课的几分钟才让学生复述。这样都是一些不理想的教授方法。 4、复述过程中教师有时不耐烦。复述中学生难免不出现毛病,教师中途打断,甚至加以指责。有时还换别的学生。这样做势必打消学生说话的念头,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5,语文教学中复述训练后没有注意小结,没有组织学生评论,没有在需要强调的地方再作补充,需要纠正的地方没有告诉学生去纠正,草率了事,肯定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中复述能力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一)复述能力培养的要求 1、准确、完整。是指学生复述时要把原材料的内容正确又全面读讲述出来,不要歪曲原意,不要丢掉主要内容和改换主要情节,这个是复述训练最基本的要求。 2、有中心、有条理。是指复述时能够抓住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层次清晰地讲出来。这是复述训练进一步的要求。 3、用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让人听清楚听的懂。这是对于任何复述都应该要做到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内容富有情感地进行复述,才能打动和感染读者。 (二)复述的方法 1、先读后述。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为复述打下好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帮助学生遍拟提纲,并抓住关键词

最新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四实验小学李元元 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刚接手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孩子的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的同时有了一些困惑。 1、在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孩子们的差别太大,布置同样的任务,有的学生十分钟就能完成任务,然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很长时间也完不成任务,可又不能置之不理,老师要等他们很久,所以总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四五个学生身上。例如:拼音的教学。有的孩子上学前已经学得不错,可有的几乎不懂。在教学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时,已经会认的孩子觉得已经会认了,于是没有学习兴趣,学得浮而不实;而不会的孩子呢,跟着会的孩子会读,一单独认,又不会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每节课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多练习,在以后的课文中也要多多的渗透拼音的拼读。 2、在教学写字开始,我通过图片画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写字姿势,什么是不正确的姿势,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可参照的“书写形象”,同时,我还结合坐直姿势告诉他们写字姿势不正确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害处。可我发现现在孩子写字时,执笔的方法是千奇百怪,坐姿是五花八门。每次一到写字时间,我都要苦口婆心地叮嘱“一寸,一拳,一尺”,还经常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他们,“xxx 小朋友写字姿势真漂亮!”话音一落,能看到很多孩子齐刷刷挺了挺腰板,抬了抬脑袋,调整了握笔姿势,可坚持不到3分钟,又故技重演。每节课都要多次提醒孩子们用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 3、我们总是提倡要共同发展,但是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是优等生在动脑、在发言,有时专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后进生发言,虽然能答上来,但一节课

下来,很难把课上的知识全部掌握。有时为了让差生能多掌握一些,有的题目或内容要多讲好几遍,这样一来好生又是在浪费时间。我听说过一句话:“学生是什么材料就培养成什么材料”。话虽这样说,可分数的成分占得越来越重了,老师只能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每天死拉硬拽得让他多学会一分,看着他们勉为其难的样子,我也替他们难受。可是一个班五六十人,这课堂我要怎么才能把握?要让学生得到锻炼,要照顾大多数,要完成教学任务,要学好基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我怎么样才能协调好呢? 4、前几天,让同学们做了做汉语拼音测试卷,一看,都是挺难的题目,拼音和字连线,找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拼音和图连线。之前我从未讲过类似的题目,所以每个题目我都带着同学们读了读告诉他们怎么做,可是好多小孩子理解不了。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首先老师得多讲几遍题目,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可能不知道无从下手,多理解题意;二是让他们熟练拼音的品读,即使是教了,可能有同学不会品读,就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 5、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好乱丢东西的习惯。 每节课下来,总有几个同学捡到铅笔橡皮,讲桌上一堆铅笔和橡皮,如何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文具这成为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每节课下了课让他们自己捡垃圾,收拾文具,整理课桌,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同学找不到铅笔橡皮,课桌底下纸屑一堆。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讲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伤仲永》一文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关于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我做的有所欠缺,现在就将我认识到的几点关于怎样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1 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文言文中的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把握、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并背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并能细心品味写景妙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积累文言知识就是文言文的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2 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

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中关于重点“积累丰富的文言词汇”中,我仅仅点出了“或”“利”等,对于“稍稍”“宾客”“文理”等词语没有做到充分的解释和强调,致使学生在文言积累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 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能对每一篇课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进行引导和分析。应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应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颖和独特之处,攻其一点,以点带面。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感悟!教学实效就是体现在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列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解决和突破上,一节课应该让学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则100%的课堂内容只能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出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简要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课文线索。不少课文都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抓住课文的线索进行复述是简要复述最主要的方法。如《最后的玉米》以玉米的心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描写的。复述时,要指导学生抓住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非常自信、并不灰心、心灰意冷、连连叹气、抱怨、感激”进行复述。 2、短文填空。即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复述时只说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可省略不说。如《粽子》一课,可以给学生一道填空题:粽子的形状(),它是用( )做成的,它的味道( )。听大人说,吃粽子是为了( )。学生能将空白处用自己的话填完整,也就是对课文进行了复述。 (二)详细复述 详细复述要尽量忠实于材料,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头化。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画图复述。就是将课文主要内容用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如《跳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走到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拿帽子,在船长用枪瞄准他的情况下跳入大海而得救的故事。把这部分内容画成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 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它讲了三个小故事,可以先让学生将这三个小故事概括成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再让学生根据这三个小标题进行复述,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就更容易复述了。 3、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如《扬州茶馆》一课中对烫干丝制作过程的描写十分具体,在指导学生复述烫干丝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烫干丝过程中的动词“切、切、放、浇、滗、拨、倒、搁”进行复述。 4、表格疏理。有的课文内容较多较复杂,在复述时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先对课文内容进行疏理,再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田忌赛马》中田忌与齐威王三次赛马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 田忌齐威王比赛结果 第一场下等马上等马齐威王胜 第二场上等马中等马齐威王败 第三场中等马下等马齐威王败 这样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对课文的内容也更容易把握,理清思路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复述就比较容易。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指对原材料的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然后以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复述。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一些“空白”让读者自己想象。抓住文章“留白”处复述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龙楼中心小学符秀丽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新课改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展。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应把握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一、编写儿歌让他们念:二分音符小猫叫小猫唱歌喵四分音符小鸭叫小鸭唱歌嘎嘎 八分音符小鸡叫小鸡唱歌叽叽叽叽 十六分音符马儿跑马儿唱歌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这样既可激发兴趣,又能够活跃气氛,不难看出,从学生的拍节奏、模仿动物叫声的动作中,已经把所掌握的音符时值牢牢记住了,同时也增加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 (1)请一个小朋友打击乐器,从教室走向教室外面,再回到教室,让教室里的同学听声音的变化。 (2)请同学们模仿火车逐步开来和逐步远去的声音,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3)请一组同学先唱一句,其他同学一组一组的跟入,一组一组停唱,从中体会声音的变化。 能够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对渐强渐弱的感受远比单一的说教效果好,并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三、使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教学中,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

要买整票)。把顿号比喻成啄食的鸡嘴,应该唱得短而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师要善于制作通俗、明了、规范的教具 1、用铅笔、小树枝等制作成各种尺寸长度的小棒,拼成各种不同节奏型或某一旋律所唱的节奏。 2、制作活动音符卡片,用它在黑板上作不同节奏型的组合。 五、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歌》一课,则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情感,然后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金牌时,站在领奖台上,望着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那热泪盈眶的心情,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表现,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唱好歌曲。 总来说之,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只使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实行精雕细刻。根据教材的重要难点抓住关键,着眼于突破难点,解决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让学生初步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培养感受音乐的水平,而且能激发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