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

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
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

浅谈油气生成条件与地质构造

摘要:石油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洞穴和裂缝之中。凡是具有孔、洞、缝,液体又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岩石,就叫做储集层。石油就是在储集层中储集和流动的。专业人员主要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因素来衡量储集层的优劣。孔隙度的数值大,表明储藏油的空间大、可以容纳较多的石油。渗透率的数值高,则表示孔隙、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好,石油容易流动,容易采出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关键词:石油成因构造生成条件

一、我国石油资源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天然气可采资源有74%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品位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63%,低渗透资源占28%,重油占9%;天然气可采资源中优质资源占76%,低渗透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 ISBN:9787562525356 作者: 周江羽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1 版次:初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 价:¥46.00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介绍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在含油气盆地勘探领域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发展历史和趋势,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基本岩石学特点,陆相沉积体系,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过渡相沉积体系,水下重力流沉积体系,碳酸盐岩沉积体系,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基本特点,盆地构造-沉积响应关系和当前沉积学分支学科介绍。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内容丰富而全面,并力求反映国内外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主要进展,是作者们在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基础上编著的。适用于能源地质、基础地质以及矿产普查勘探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和参考,同时也可供沉积学以及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沉积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沉积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沉积学的研究意义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野外工作方法 第三节 室内工作方法

第三章 碎屑岩的岩石学特点 第一节 碎屑岩的物质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 碎屑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 碎屑岩的水动力学及成因 第四章 沉积体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沉积体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指相标志 第四节 沉积构造 第五章 陆相沉积体系 第一节 冲积扇体系 第二节 河流体系 第三节 湖泊体系 第六章 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第一节 海岸体系 第二节 浅海体系 第三节 半深海—深海体系 第七章 过渡相沉积体系 第一节 滨岸三角洲体系 第二节 湖泊三角洲体系 第三节 扇三角洲体系 第四节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 第五节 河口湾体系 第八章 水下重力流沉积体系 第一节 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重力流沉积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湖泊重力流体系 第四节 深海重力流体系 第九章 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体系 第一节 碳酸盐岩沉积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碳酸盐岩的物质组成及分类 第三节 碳酸盐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模式 第十章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沉积盆地分类 第二节 典型含油气盆地沉积特征 第三节 主要储集体类型和含油气性 第十一章 盆地构造—沉积响应与油气聚集关系第一节 盆地构造—沉积充填样式 第二节 盆地充填和演化的控制因素 第三节 盆地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第四节 盆地类型与油气聚集模式 第十二章 沉积学的分支学科简介 第一节 储层沉积学 第二节 地震沉积学 第三节 板块构造沉积学

第六章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气源条件 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控制着油气资源的规模,决定着油气藏的数量和大小;油气源的性质决定着烃类资源的种类、油藏与气藏的比例;油气源形成的中心区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因此,油气源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前提。 1、烃源岩的数量 成烃坳陷: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成烃坳陷在不同类型的盆地中有不同的分布形式,这与盆地的演化模式有关。平面上,可以位于盆地中央地带(松辽盆地),也可以偏于盆地一侧(酒西盆地),或者有多个成烃坳陷(渤海湾盆地)。纵向上,由于盆地演化的不同,烃源岩的分布在单一旋回盆地中只能有一套,在多旋回盆地中常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常常只有一个。成烃坳陷的位置也可以是继承性的,也可以是非继承性的,在不同的阶段位置产生迁移或完全改变。只有研究盆地的演化史,进行旋回分析和沉积相分析,才能把握成烃坳陷的发育和迁移规律,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烃源岩的数量:取决于烃源岩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厚度。

2、烃源岩的质量 并非所有的沉积盆地都有成烃拗陷,当盆地内拗陷区一直处于补偿或过补偿状态时,难以形成有利的成烃环境,或油气潜量极低,属于非成烃拗陷。因此,一个拗陷是否具备成烃条件,还要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排烃效率来进行评价。通过定量计算成烃潜量、产烃率来确定盆地的总资源量,从而评价油气源的充足程度。只有具丰富油气资源的盆地,才能形成大型油气藏。 二、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 油气生成后,只有及时的排出,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才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否则,只能成为油浸泥岩。而储集层是容纳油气的介质,只有孔渗性良好,厚度较大的储集层,才能容纳大量的油气,形成巨大的油气藏,这是显然的。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是形成大型油气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 2002年6月11 日 16:42:18 已访问次数:2次 标准名称: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ICS分类号 采标情况 SY/T 5978 94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5年01月18日 1995年07月01日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 未 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978—94 ──────────────────────────────────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1995-01-18 发布 1995-07-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978—94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气盆地的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断陷式、坳陷式结构特征的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2 构造单元划分 2.1 基本构造单元 2.1.1断陷式含油气盆地(以下简称“断陷盆地:);

2.1.2坳陷式含油气盆地(以下简称“坳陷盆地”)。 2.2次级构造单元 2.2.1一级构造单元 2.2.1.1断陷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 a.坳陷; b.隆起; c.斜坡。 2.2.1.2坳陷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 a.坳陷; b.隆起; c.斜坡。 2.2.2二级构造单元(亚二级构造单元) 2.2.2.1断陷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 a.凸起 b.凹陷。 2.2.2.2断陷盆地内的亚二级构造单元 a.断阶带; b.断鼻带; c.断裂构造带; d.单斜带; e.次凹。 2.2.2.3坳陷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 a.背斜带(长填); b.单斜带; c.超覆带; d.构造带(阶地); e.凹陷。 2.2.3三级(局部)构造单元 2.2. 3.1断陷盆地内的三级(局部)构造单元 a.背斜; b.半背斜; c.鼻状构造; d.断鼻构造; e.断块; f.潜山; g.构造群。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70%。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

重中之重。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 1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随着松辽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大型坳陷湖盆的深入勘探,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大型浅水三角洲形成所需的条件有:相对较浅的水体、稳定的构造背景、平缓的坡度及充足的物源。例如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一段沉积期湖相面积可达8. 7×104km2,嫩江组一段湖相面积可达15×104 km2,且最大湖扩期深水区的水深仅30~60m。浅水三角洲的主要特征是:①水体相对较浅;②砂体宏观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③水下分流河道很发育,延伸较远;④河口坝被后续河流冲刷而不易保存。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8段是较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上可发现长8段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规模较大,连片发育(图2)。大规模连续分布的长8段砂体为油气富集的基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湖盆的敞流性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及方向有

含油气盆地分类

第二节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 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 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 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分为 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 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 山前坳陷盆地;3. 山间坳陷盆地;4. 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 R.(1976) 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 板块边界的类型 1. 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 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 2. 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

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 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型俯冲) (2) 陆壳与陆壳碰撞(A型俯冲) 3. 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 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 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 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主动裂谷:地幔上隆,地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加之重 力侧向扩张作用,使地壳破裂,形成裂陷盆地和伸展构造, 称为主动裂谷(如东非)。 被动裂陷:由于板块俯冲作用,造成大陆边缘的张性变 形或碰撞时大陆内部发生张性变形产生的裂谷,称为陆内 碰撞裂谷或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根据裂陷阶段可分: 大陆内裂谷盆地 陆间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根据所处的位置有: 孤后(间)裂谷盆地 夭折谷或坳拉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英语分类词汇表

目录 总类。。。。。。。。。。。。。。。。。。。。。。。4 1.油气地质勘探总论。。。。。。。。。。。。7 2.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7 3.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1 4. 油气性质。。。。。。。。。。。。。。。。。。。。。14 5. 油气成因。。。。。。。。。。。。。。。。。。。。。15 6. 油气储集层。。。。。。。。。。。。。。。。。。。21 7.油气运移。。。。。。。。。。。。。。。。。。。。。。22 8.油气聚集。。。。。。。。。。。。。。。。。。。。。。25 9.油气地质勘探。。。。。。。。。。。。。。。。。。27 10.油气地球化学勘探。。。。。。。。。。。。。29 11.地震地层学。。。。。。。。。。。。。。。。。。。29 12.遥感地质。。。。。。。。。。。。。。。。。。。。。32 13.实验室分析。。。。。。。。。。。。。。。。。。。33 14.油气资源评价。。。。。。。。。。。。。。。。。34 15.地质年代。。。。。。。。。。。。。。。。。。。。。16补充 17岩性,岩石学

总类 油气地质勘探petroleum and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石油地球物理petroleum geophysics 地球物理测井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工程drilling engineering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石油炼制petroleum processing 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processing 海洋石油技术offshore oil technique 油气集输与储运工程oil and gas gathering-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石油钻采机械与设备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 油气藏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藏oil reservoir 气藏gas reservoir 商业油气藏(又称工业油气藏)commerc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气田oil-gas field 油田oil field 气田gas field 大油气田large oil-gas field 特大油气田(又称巨型油气田)giant oil-gas field 岩石物性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岩石物理学petrophysics 野外方法field method 野外装备field equipment 石油petroleum 天然石油natural oil 人造石油artificial oil 原油crude oil 原油性质oil property 石蜡基原油paraffin-base crude [oil]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naphthene- base crude [oil] 中间基原油(又称混合基原油)intermediate- base crude [oil] 芳香基原油aromatic- base crude [oil]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2002年6月11日16:42:18 已访问次数:2 次 标准名称: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SY/T 5978 94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1995年01月18日1995年07月01日ICS分类号采标情况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未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 xx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978—94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1995-01-18 发布1995-07-01 实施 xx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xx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5978—94 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本标准规定了含油气盆地的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断陷式、坳陷式结构特征的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 分。 2 构造单元划分 2.1 基本构造单元 2.1.1 断陷式含油气盆地(以下简称“断陷盆地: ); 2.1.2 坳陷式含油气盆地(以下简称“坳陷盆地”)。 2.2 次级构造单元 2.2.1 一级构造单元 2.2.1.1断陷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 a. 坳陷; b. 隆起; C.斜坡

2.2.1.2 坳陷盆地内的一级构造单元 a. 坳陷; b. 隆起; c. 斜坡。 2.2.2 二级构造单元(亚二级构造单元) 2.2.2.1 断陷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 a. 凸起 b. 凹陷。 2.2.2.2 断陷盆地内的亚二级构造单元 a. 断阶带; b. 断鼻带; c. 断裂构造带; d. 单斜带; e. 次凹。 2.2.2.3 坳陷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单元 a. 背斜带(长填); b. 单斜带; c. 超覆带; d. 构造带(阶地); e. 凹陷 2.2.3 三级(局部)构造单元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 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 我国西部盆地受控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离散、汇聚与拼接,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2.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特点 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盆地形成与造山带的基岩活动有关,因而多为压性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 图11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与内部构造单元划分 综合中国西部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图1)。得出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几点特征: (1)盆地的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活动密切相关。盆地的形态多不对称,发育了明显的山前坳陷,期沉积幅度可达万米,最厚达15000m(准噶尔盆地南缘)。盆地无明显的岩浆活动,中央往往发育有古老地块。 (2)盆地边界都受逆冲断层的控制。盆地的边缘常常发育数条你冲层,组成你冲断裂带,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模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例如准噶尔盆地克——乌断裂带(图),他主要由超覆尖灭带、前缘断块带和前缘单斜带3个部分组成。(3)盆地的局部构造类型多种多样。这些构造多呈线性或雁列状排列,局部构造线的方向受邻近的造山带走向所控制,常有数个平行的构造带分布在盆地的边

缘。局部构造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状、短轴状和鼻状,剖面上多为梳状、箱状等。(图2) 图2 中国西部挤压性盆地剖面结构示意图 3.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 3.1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有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下白垩统一第三系三个生储盖组合。三叠—侏罗系组合主要分布于库车断陷,其次分布于满加尔地区、是重要勘探目的层。已发现奇克里克油田、轮台油田。上白垩统—第三纪组合仅分布于西部坳陷区,已发现柯兑亚油田。 3.2 准噶尔盆地 储集体成带分布特征制约了油气藏的分布,例如滴西5井、滴西17井、滴西14井、滴西18井、滴西10井等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成串珠状展布,向东逐渐抬高,受控于滴南凸起的鼻状构造背景。C2b-C2b含油气系统以天然气聚集为特征,根据有效生烃区的分布,可以初步划分为6个次级含油气系统,西北缘含油气系统、乌伦古含油气系统、陆梁含油气系统、大井含油气系统、四棵树含油气系统、乌鲁木齐含油气系统、 3.3 柴达木盆地 目前发现的油田几乎都分布在较深湖相区及其邻近。在较深湖相区有利生油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及样题★★※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何为地质构造? 第二章 1、岩层产状的定义及沉积岩层的产状类型。 2、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的特征。 3、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4、倾斜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5、V字形法则的内容及应用(重点)。 6、岩层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及真厚度的概念。 7、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8、潜山、披覆构造的定义。 第三章 1、外力、内力、应力及应力状态的概念 2、平面主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3、平面纯剪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4、平面一般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5、三种平面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应用(重点) 6、变形、应变及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7、线应变与剪应变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8、岩石变形的五种基本方式 9、岩石变形的三大阶段(重点) 10、岩石断裂的两种基本形式 1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重点) 12、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第四章 1、褶皱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2、褶皱的要素有哪些?其中对褶皱分类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哪几个? 3、闭合度和闭合面积的定义。 4、褶皱的产状分类及形态分类各是怎样划分的(重点)? 5、褶皱常见的组合类型有哪些? 6、试述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重点)。 7、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大因素)? 8、生长背斜、滚动背斜、底辟构造的定义。 9、生长背斜的基本特征?(重点) 10、底辟构造的概念、基本结构? 第五章 1、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节理怎样被分类?构造节理可分为哪些类型? 3、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点) 4、节理组、节理系的概念。

5、与纵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6、与横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7、节理与断层有何关系? 8、节理的发育的影响因素(以沉积岩为例)。 9、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第六章 1、什么叫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2、什么是相当点、相当层? 3、断距和滑距各有哪些类型?各指什么? 4、按形态、力学成因和组合关系,断层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5、什么叫逆掩断层、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 6、安德生提出了哪三种地壳中可能的应力分布情况? 7、断层的直接标志主要有哪些? (重点) 8、什么是擦痕、阶步、反阶步?有何意义? 9、何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10、褶曲、不整合造成的地层重复或缺失与断层有何区别? 11、构造岩通常分为哪些种类? 1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性质? 13、何为断层效应? 14、何为生长断层?有何基本特征? (重点) 15、什么是断层生长指数? 其数值如何说明什么? 第八、十章 1、什么是岩石圈? 2、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是分别是谁提出的?其各自的内容? 3、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4、什么是转换断层?即位移突然中止或者改变形式和方向的平移断层。 5、威尔逊旋回分哪几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列举实例。 7、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沉积学课后题答案

1.谈一谈您对雷诺数、佛罗德数、斯托克公式的理解。最好图解说明。雷诺数:是一个用来判别层流与紊流的准则。 雷诺数(Re)=惯性力/粘滞力=V2d2ρ Vdμ=Vdρ μ V---水的流速d---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 佛罗德数:佛罗德数可以将明渠水流的三种状态(急流,缓流,临界流)区分开。 Fr= V √Lg = 惯性力 重力 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 Fr=1,临界流 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流缓 斯托克公式: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主要与水的流动状态(是层流还紊流,是急流还缓流)关系密切,还与碎屑颗粒的本身特点(大小、相对密度和形状等)有关。 (1) 搬运方式

推移搬运( 滚动搬运、跳跃搬运) 悬浮搬运(悬移搬运) (2)机械沉积作用 处于搬运状态的碎屑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是当流水的动力不足以克服碎屑的重力时,碎屑物质就会沉积下来。 碎屑物质在静水中下沉情况可用斯托克实验公式表示: v=2 9×d1?d2 μ ×gr2(适用于粒径小于0.1mm的球形颗粒) v---颗粒下沉速度(cm/s) d1---颗粒密度 d2---水介质密度 g---重力加速度(980cm/s2) r---颗粒半径(cm) μ=水介质粘度 ①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颗粒半径平方成正比; ②碎屑颗粒在静水中下沉速度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③斯托克公式是在假定颗粒为球形的情况下求得的,假如颗粒不是球形,其沉 速有所不同。实验证明,假设球形颗粒的沉速为100,则椭球形颗粒的沉速为84~61,立方体为74,长柱体为50,片状颗粒为80~ 38; ④斯托克公式只有在静水或层流条件下才适用。 2.什么是卡门涡街?有什么用处?图解说明。 当Re>40时,会出现“卡门涡街”。

含油气盆地分类

为了对各种地质条件进行概括和比较,以便对各种盆地进行评价和勘探,许多学者提出了盆地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所以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也都以不同的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 近三十年来地质科学的进展,在理论上发展了板块构造学说,在应用上发展了反射地震勘探,二者对石油工业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更多的学者采用板块构造理论作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工作假说:采用反射地震勘探作为研究盆地深部地质的工具。下面将各种含油气盆地分类作一简述,以供参考。 一、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 Ingersoll和Busby(1995)据五种板块边界类型和盆地的以下七种沉陷机制确定出26个盆地类型(图)。 由于拉伸、侵蚀、或岩浆抽出而致使地壳变薄 ?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 ?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负荷和火山负荷 ?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荷 ?岩石圈俯冲造成壳下负载 ?被下降岩石圈穿透的软流圈之动力流动 ?由于高压变形而引起的地壳致密化

26种盆地类型的沉陷机制(据Ingersoll and Busby,1995)

二、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来进行盆地分类,是七、八十年代提出来的新的分类方法(Bally,1975;朱夏,1983;刘和甫,1982,1983)。盆地作为岩石圈上巨大的沉陷区域,以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为前提,将对盆地形成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在盆地内沉积及构造样式的演化是受地球动力学环境所控制,由于地球旋转速度的变化以及重力与热流的相互作用,使含油气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遭受各种应力作用,但主要是两种力起着主导作用,即地球旋转惯性力和重力。因此,从地球旋转惯性力所产生的水平应力场(图)和重力场来考虑,首先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四大类,即: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然后再根据盆地所在的地壳结构和大地构造位置作进一步划分。最后讨论由于含油气盆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所产生的横向复合盆地和垂向复合盆地。 现将含油气盆地的分类列表于后(见表)。 ?张裂环境盆地 随着超级大陆的解体,中、新生代油气盆地的形成往往与大陆岩石圈破裂有关,也就是地壳破裂化作用所产生,这种碎裂往往与岩石圈的张应力有关,根据其地壳性质和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可以分为四个类型: 1.大陆裂谷盆地:形成于大陆扩张初期,盆地位于大陆型地壳之上,开始为 裂陷作用,然后为区域性坳陷,如北海盆地和渤海湾盆地; 2.陆间裂谷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早期,出现有狭长的过渡型地壳,如红海 盆地; 3.大陆边缘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后期,在被动大陆边缘上沉积向海方向推 进的进积型沉积,包括一些大型三角洲盆地,如大西洋沿岸的一些盆地; 4.边缘海盆地:主要是由于弧后扩张或弧间扩张所产生的一些小洋盆,如日 本海盆地及南海盆地。 5.另外当裂谷扩展作用遭到中断,没有形成新的海洋,这类盆地可以称为坳 拉谷(aulacogen),把这类盆地暂归于大陆裂谷盆地之中。

2016年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2016年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系所名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招生总数85人。 系所说明其中推荐免试生64人左右。不提供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地质学(石油地质学)(070921)人数:6 研究方向01.含油气盆地构造 02.油气地球物理 03.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 04.油气储层地质 05.油气地球化学 06.油气田勘探与开发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④中构造地质学基础、石油地质学、含油气盆地沉积学,三门任选一门。此外,报考本专业的考生还可选考我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04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4818构造地质学基础、822石油地质学、824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热烈欢迎申请和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推荐免试 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 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817512240.html,/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7512240.html,/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 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三)、待录取与公示 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四)、复审与录取 在正式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我校将对获得待录取资格的推免生,按照我校有关要求进行资格复审,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录取资格。 二、报名考试 (一)、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盛世清北北大地质学(石油地质学)考研辅导班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除复试外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等科目。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总结 复习资料

克拉通盆地 成因机制:1.岩石圈伸展机制2.热收缩机制3.弯曲机制 一般特征: 1.盆地宽缓、呈碟状、均匀下凹、剖面对称 2.地壳减薄、镜像关系。 3.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 4.构造简单,发育正断层。 5.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一致。 6.底部凹陷部位富含有机质,油气离心式运移,沿盆地内部构造带和盆地边缘常具有地层 —构造复合圈闭。 克拉通内简单盆地 总体特征:盆地浅而宽缓、形似盘碟、构造简单、沉降速度慢、沉积厚度小,一般3000-4000米,大型油气田少见。 一般特征:同1-6 克拉通内断坳盆地 典型构造:断裂构造(正断层)、背斜构造、潜山油气藏、底辟构造。 裂谷盆地 大陆内初始裂谷特征: 1.规模大 2.呈三叉分支 3.发育生长断层 4.火山活动 5.热流值高 6.浅源地震活动 7.堆积陆相碎屑岩 大陆间裂谷与大陆内裂谷不同之处: 1.地壳减薄,在中央凹陷处为洋壳,向两侧为陆壳 2.裂谷规模大,发育多重地堑、半地堑组合 3.早期陆相,后期三角洲体系、近海沉积、海相沉积 4.深部地震作用强烈,伴随大洋玄武岩运动 5.油气主要富集在靠大陆的次级断陷陆相地层中 被动大陆边缘 构造特征: 1.没有海沟俯冲带,无强烈地震、火上和造山活动 2.地壳为陆壳—过渡壳—洋壳 3.内部构造有同生断层、底辟构造、滚动背斜等普遍发育 沉积构造: 已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受形变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比。 剖面上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裂谷系沉积物,主要由湖相沉积、砂岩为主的粗碎屑沉积上部为移离系沉积物,出现黑色页岩、蒸发岩。再上过渡为陆棚—陆隆沉积,包括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浊流沉积。

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 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沉积盆地;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③有工业性油气田。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因此可将含油气盆地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在油气勘探中,常常把油气盆地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从整个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育史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划分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分类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 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盆地中油气聚集特点不同类型的盆地及其后期的改造,影响着控制油气聚集的构造样式。大陆内裂谷型盆地,以北海中生代维京地堑和渤海湾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为代表。在拉张裂谷环境中,油气聚集与掀斜(或翘倾)断块有关。掀斜断块的构造特征是生长正断层发育,形成一系列半地堑(或地堑)和半地垒(或地垒)。断凹为生油中心,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断凹和斜坡处。油气聚集模式多呈3层结构。断陷期前主要为基岩油藏、潜山油藏和构造裂缝油藏。断陷期主要为滚动背斜、披覆背斜、盐(泥)底辟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地层油气藏。断陷期后主要为披覆背斜、滚动背斜以及地层油气藏。大陆内拗陷型盆地以中国松辽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中生代盆地为代表,下伏有裂谷型盆地。

0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_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文章编号:1671-1505(2006)03-0339-14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生产项目(2004)的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5-11-10 改回日期:2006-01-10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3 贾进华1 张宝民1 朱世海2 朱运成2 李占银2 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河南濮阳457001 摘 要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勘探的发现,使志留系研究重新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野外露头、井下地层岩性段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不同岩性段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微相特征,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根据志留纪地层发育和沉积特征,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分为柯坪—塔中和塔东地层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为柯坪、巴楚、塔中、塔北、满东和英吉苏6个地层小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主要发育碎屑潮坪(夹风暴)沉积体系、无障壁滨岸海滩—陆棚沉积体系、碎屑潮坪—滨岸砂坝复合沉积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4种类型,经历了海域范围逐渐缩小、古气候由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过渡的过程。盆地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物源主体来自塔东和塔东南地区。平面上西部水体较浅而开阔,东部较闭塞,海侵方向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古环境和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在沿海岸带附近发育潮下潮道与砂坝砂体,尽管单砂体厚度较薄,但多套单砂体纵向上叠置可以形成砂体相对富集的砂层组,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纪 地层 沉积特征 岩相古地理 第一作者简介 贾进华,男,1965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P51212 文献标识码:A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the Silurian in T arim B asin Jia Jinhua 1 Zhang Baomin 1 Zhu Shihai 2 Zhu Yuncheng 2 Li Zhanyin 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Development ,Pet roChina ,Beijing 1000832Geologic L ogging Depart ment of Zhongyuan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B ureau ,Puyang 457001,Henan Abstract A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re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Sil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petroleum in the interval ,but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basic geologic problems which hinder the exploration 1Based on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members between the field outcrops and the wells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microfacies of these member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1Then ,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Sil 2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1According to the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ary devel 2oping features ,the Sil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Keping 2Tazhong and Tadong strati 2 第8卷 第3期2006年 8月 古地理学报 JOURNAL OF PALAEO GEO GRAPHY Vol 18 No 13 Aug 1 2006

油气藏形成机理名词解释

1、泥岩涂抹:断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和重力作用,在两盘削截砂岩层上形成薄的泥岩层,这个层叫泥岩涂抹层,作用就称泥岩涂抹。 2、油气保存条件:油气藏破坏,散失,殆尽,油气藏变成稠油(水洗或者氧化)。 水力溶失:水将油藏中的氢带走,形成稠油。 3、包裹体:矿物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体缺陷中的那部分成矿流体叫包裹体。 4、均一温度:在冷液后,将盐水包裹体加热到由两相变为一相时的温度,这一温度为油气成藏均一温度。 5、油气成藏模式:以圈闭划分为依据,综合油气藏形成的生、储、盖、运、圈众因素的时空匹配关系,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动态过程中而得到的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模型。 6、含油气系统:一个自然系统,包括了活跃的烃源岩和所有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并包含油气藏形成时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一切地质要素的作用 7、封存箱:将沉积盆地内用封闭层分隔的异常压力系统。 8、流体势:相对于基准面,单位质量流体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重力能:单位质量的流体从基准面搬到研究点所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10、弹性能:单位质量流体从基准面搬到研究点克服压力多做的功。 11、动能:单位质量的流体在流速为q时所具有的能。 12、郝石生教授的流体势概念:相对于基准面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总势能。 13、供油气单元:烃源岩产出的油气呈同一种运移形式的那一部分生油岩体叫做该圈闭的供油气单元。 14、聚敛型供油气单元:油气呈汇聚流运移形式的范围在生油凹陷中垂直投影切割出来的那部分生油岩体称为~。 15、发散型供油气单元:油气呈发散流移形式的范围在生油凹陷中垂直投影切割出来的那部分生油岩体称为~。 16、平行型供油气单元:油气呈平行流形式的范围在生油凹陷中垂直投影切割出来的那部分生油岩体称为~。 17、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以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动力层系统和过程为核心,把油气的生、储、运、聚、散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探讨盆地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18、相势控藏理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受到相和流体势的共同控制,简称相势控藏理论。 19、深盆气: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封闭机理和分布规律,由于分布在深部叫深盆气。 20、可燃冰:是一种由水分子和碳氢气体分子水合组成的一种简单固体化合物。 21、凝析气:地下深处,高压高温条件下的气体经开采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后而形成液态,这种气体叫~。 22、无机气:只不涉及到有机物质反应的一切过程作用产生的气。 23、生物气:在低温还原环境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形成的富含生物甲烷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