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时作业(必修1)(生物 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时作业(必修1)(生物 解析版)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课时作业(必修1)(生物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一个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时,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酶分解物质X②M被分解③X是物质M的组成成分④X能透过透析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二天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说明M已被分解,X为物质M的分解产物,且能透过透析袋。

2.(2018·湖南郴州一模)某同学取三个生理状态相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经过处理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C>A>B

C.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A>B

D.标号①指的物质是细胞质

答案 D

解析细胞A、C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A正确;细胞A发生轻度质壁分离,细胞B未发生质壁分离,细胞C质壁分离的程度大,三者失水量由多到少为C>A>B,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C>A>B,B正确;A、B、C三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由大到小为C>A>B,C正确;标号①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D错误。

3.(2018·天津河西一模)以紫色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细胞长度和原生质体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不易复原

C.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

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答案 A

解析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不明显,紫色越浅,A正确;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质壁分离越不明显,说明该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小,越容易复原,B错误;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错误;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细胞液的浓度越低,D错误。

4.(2018·山东淄博一模)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甘油、脂肪酸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人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吸收方式可用a表示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线粒体产生的CO2以b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答案 C

解析图中方式a为自由扩散,方式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甘油、脂肪酸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C正确;线粒体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D错误。

5.(2019·福建龙岩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完全相同

C.将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仍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D.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A

解析人体内红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A错误;气体如CO2都是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B正确;在生物膜两侧水分子是双向运动的,因此在等渗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所以其细胞液的浓度会比较高,而质壁分离要求细胞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海带细胞在海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

6.(2018·湖北八校二模)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a过程有关

B.胰岛素通过a过程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答案 B

解析图a、b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A正确;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而是被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发挥作用,B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经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并不都是大分子,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也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D正确。

7.(2018·山东青岛二模)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

C.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

D.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答案 B

解析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且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因此磷脂与物质的跨膜方式有关,A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B正确;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

浓度逐渐升高,C错误;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需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所以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D错误。

8.(2019·吉林高三月考)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的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B

解析b是协助扩散,影响b方式的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A错误;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B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氨基酸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a、b、c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9.(2016·江苏高考)右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快,D正确。

10.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乙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B

解析由于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浓度均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所以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所以放入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而放入甘油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可自动复原,B正确。

11.如图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a表示生物膜上的糖蛋白,①~③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方式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H+

B.①②③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此图若表示神经元的细胞膜,则神经递质通过③方式排出细胞

D.糖醋蒜腌制过程中,蔗糖和醋进入细胞的过程与②和③有关

答案 B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消耗能量,可判断①为自由扩散、②为协助扩散、③为主动运输。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H+是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C错误;糖醋蒜腌制过程中,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蔗糖和醋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的,D错误。

12.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4-4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4-4需求量最小

C.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D.图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Ca2+

答案 D

解析由图2可知,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即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A正确;由图1,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SiO4-4降低最多,可知水稻对SiO4-4需要量最大,番茄培养液中SiO4-4比初始浓度大,可知番茄对SiO4-4需求量最小,B正确;图2中B点,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图1中水稻培养液的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吸水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Ca2+离子的相对速率,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四川成都一诊)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膜的跨膜蛋白中,有一种与水的跨膜运输有关的水通道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跨膜蛋白的合成类似于分泌蛋白,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工和修饰后,再运输到细胞膜上。

(2)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水分子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现在研究确认,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帮助水分子从低渗溶液向高渗溶液方向跨膜运输,这种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有人推测这可能与水通道蛋白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这个推测是正确的。(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具有疏水性协助扩散

(3)将甲组红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破坏,乙组红细胞不作处理,然后将两组细胞同时置于蒸馏水中,测定两组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若乙组吸水涨破所需时间短,说明推测正确

解析(1)根据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核糖体合成的肽链需要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内部具有疏水性,所以水分子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根据题意,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是从低渗溶液向高渗溶液方向运输的,因此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3)根据题意,要验证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涨破,与水通道蛋白有关,则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设计实验步骤为:将甲组红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破坏,乙组红细胞不作处理,然后将两组细胞同时置于蒸馏水中,测定两组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若乙组吸水涨破所需时间短,说明推测正确。

14.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三种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0.3 g/mL的蔗糖溶液和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右侧先升高后降低。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液是________,B液是________。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请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渗透作用图中装置具有半透膜,且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0.3 g/mL的蔗糖溶液0.1 g/mL的蔗糖溶液

(3)0.3 g/mL的蔗糖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4)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或将视野调暗一些

(5)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利用系列溶液分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解析(1)图中实验装置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能够发生渗透作用,即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

(2)实验Ⅰ中左侧液面升高,说明左侧液体的渗透压大于右侧液体的。由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所以左侧液面不可能是0.1 g/mL的葡萄糖溶液(若左侧液体是0.1 g/mL的葡萄糖溶液,则左侧液面应该是先升高后降低),A液只可能是0.3 g/mL的蔗糖溶液,B液只可能是0.1 g/mL 的蔗糖溶液。

(3)0.3 g/mL的蔗糖溶液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常选用的溶液,通过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颜色

深浅和原生质层的位置等可以判断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4)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为了看清楚原生质层的位置,可以在外界溶液中加入色素或者将视野调暗一些。

(5)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应当将外界溶液(蔗糖溶液)的浓度作为自变量,质壁分离的状态作为因变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 习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计时双基练(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1.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B.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解析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以跨膜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其他小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膜,A项错误。 答案A 2.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某同学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实验试剂有滴加了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等。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图像绘制而成的。下列对图和有关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绘制正确,处于该状态的细胞依然保持活性 B.该图所示细胞一定正在发生质壁分离,1内液体为红色 C.除图中5以外,其他细胞成分均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 D.若将该图所示细胞放于清水中,预测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本题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A错误;该图所示细胞也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错误;原生质层仅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不属于原生质层的范畴,C错误;红墨水未进入细胞质,说明该细胞依然保持活性,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 正确。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物质交换的功能,本章前两节也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分析生命观念: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科学思维: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社会责任: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 五、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水跨膜运输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基于这种学情,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并充分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和图表,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察动画过程——总结概念和特征——能力提升——练习巩固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学习,最后以表格对比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以画概念图的形式小结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精选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并学以致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是指()。 A.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 C.细胞质和液泡膜分离 D.细胞质和细胞膜分离 2.成熟区的外层细胞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从而导致各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逐层降低 B.逐层升高 C.不变 D.取决于土壤液浓度 3.用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下列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根尖分生区细胞 B.根尖成熟区细胞 C.干燥的种子细胞 D.茎的形成层细胞 4.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能进行渗透吸水 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5.将n块(n>5)质量、体积相同并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分别放在不同的质量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5min后,测定马铃薯块茎的质量,并根据测定结果制成直角坐标图。在图4-1中,你认为能表示本实验结果的是()。 图4-1 6.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4-2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①无色、②绿色 B.①红色、②绿色 C.①红色、②无色 D.①红色、②红色 图4-2 7.酵母菌培养基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 A.失水影响其生活 B.碳源太丰富 C.改变了酵母菌的pH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8.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氧分子通过细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K通过原生质层 D.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 9.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10.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11.用蔗糖浸渍冬瓜,能使冬瓜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分解为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进入细胞间隙 D.细胞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进入细胞 12.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浓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浓度关系为()。 A.A>B>C B.A>C>B C.B>C>A D.B>A>C 13.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 14.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 15.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 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 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 16.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壁、细胞膜和液泡膜 B.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 C.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膜、原生质和液泡膜 17.下列有关生物膜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膜 B.在细胞内所有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C.在细胞内特指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细胞膜 D.在细胞内组成细胞器的膜以及细胞膜、核膜的统称

人教版教学教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

忻州二中高一生物学科学案 (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1课时)(主编:冯宇娟审核:常双亮终审:编号:19018 启用:)【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 2、会区分三种跨膜运输方式,会识别相关图表。 【文本研读】 研读要求: 1、读课本P70第1段,掌握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 2、读课本P70第2段,掌握自由扩散的概念、特点以及实例。 3、读课本P70第3段,掌握协助扩散的概念、特点以及实例;并思考 分析P71“思考与讨论”。 4、读课本P71最后两段,掌握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实例以及意义。 5、观察课本图4-7,图4-8,比较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 6、读课本P72小字部分,掌握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的过程 及特点。 【思维导图】

【尝试探究】 DC复述识记题:列表比较物质(小分子、离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进出细 胞方式的特点(方向、是否消耗量、是否需要载体)、实例。 DC阅读思考题:课本P73基础题1、2,拓展题 DC针对练习题: 1、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 ] 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信息交 流有关的是[ ] 。 (2)流动镶嵌模型与三层结构模型的相同点 是。 (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用荧光标记细胞膜融合的实验表明。 (4)K+、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 __、___ 、_____。

(5)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 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 2、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通过膜的一组物质是() A.O2、CO2 B.H2O、K+ C.葡萄糖、氨基酸 D.胆固醇、脂肪酸 3、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的葡萄糖、无机盐等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与其功能 相适应,在细胞内还有较多的细胞器是() ①核糖体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高尔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 正确的是(多选)()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BA典型强化题: 1、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A.维生素D和性激素 B.水和尿素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酶和胰岛素 2、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 示 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内吞和外排 D.无法判断 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与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 该物质() A.是脂溶性的 B.过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C.过膜时必须与膜上的载体结合 D.过膜时必须消耗能量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练习题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选择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D 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液泡逐渐()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不变、增大 D.等于0、减小 解析: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其液泡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小,液泡逐渐增大。 答案:A 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C.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解析:生物膜都是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水分子进出细胞,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答案:C 4.以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比质量浓度为0.2 g·mL-1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半透膜和其两侧溶液的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渗透速度越快。高浓度的NaCl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能引起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5.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中的材料浸润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中,然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解离液,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能观察到细胞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和结果。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装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HCl溶液处理,A项错。用适当高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时,能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且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 答案:C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备课人:杨润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学习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学习难点】主动运输 【知识链接】 1.生物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 2.扩散:是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如溶解。 3.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后,就会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载体蛋白的转运速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 4.ATP的相关知识参考教材第5章第2节。 【学法指导】结合文字叙述,分析示意图理解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的扩散,统称为; 也有的运输,称为。 一、被动运输——包括和(阅读P71和图4-7)(一)自由扩散 1.概念: 2.特点:浓度梯度(顺/逆);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水、甘油、乙醇、CO2、O2 (二)协助扩散 1.概念: 2.特点:浓度梯度(顺/逆);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思考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思考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阅读P71-72和图4-8) 1.概念:

时间 细胞内浓度 2.特点: 浓度梯度(顺/逆); 载体(需要/不需要);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K +、Na +、Ca 2+等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通过细胞膜 4.意义: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代谢产生的 和对细胞 的物质。 归纳: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异同 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 _________;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是:细胞膜内外物质的 ___________; 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 __________ 数量。 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是: 和 能量 ( 、 )。 P72小字部分) (一)胞吞 1.过程: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 内陷形成 ,包围着大 细胞外浓度 细胞外浓度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第3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知识点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知识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巧记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一、二、三”

2.一个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辨析有关渗透作用的“三”个易错点 (1)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其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小,故水分子可通过半透膜由10%蔗糖溶液向10%葡萄糖溶液移动。 (2)水分子双向移动,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3)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4.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1)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2)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载体蛋白;不需能量。 (3)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需能量。 5.必记物质运输的三个“不一定” (1)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跨膜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作用。 (2)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3)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6.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四个条件 (1)具有细胞壁,如动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2)具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可以观察有丝分裂,但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3)必须是活细胞,无论质壁分离还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都必须是活的。 (4)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学案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区分三种运输方式。(重难点) 问题探讨:结合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思考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提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何区别)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思考:脂溶性小分子如甘油能够通过自由扩散出入膜的原因是什么? 二、物质Array出入细胞方式的图例比较 三、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1、完成图像

(一)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二)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2、 (三)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2、 四、主动运输的意义: 五、大分子物质以和方式进出细胞,这与细胞膜的有关,属于/不属于跨膜运输。 1.胞吞:大分子或颗粒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_______________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 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如白细胞的吞噬过程。 2.胞吐: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______,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___________, 将大分子排出,如: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思考:1.胞吞、胞吐作用是否需要载体及能量? 2.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等,这是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3.要确定某种物质的运输方式,关键应该抓住那些方面? 六、物质穿膜层数的归纳总结——简图法 1.葡萄糖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肌肉细胞,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A. 4层 B. 7层 C. 9层 D. 6层 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的线粒体参与反应,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 A. 4 B.5 C.9 D. 11 练习:3.细胞核中转录而成的RNA要与核糖体结合来翻译相关蛋白质,需穿过几层膜?() A. 0层 B. 3层 C. 8层 D. 6层 4.胰腺合成分泌的消化酶到十二指肠消化食物需穿过几层膜?()A. 1层B. 4层C. 0层D. 8层 答案 问题探讨 思考1.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小分子能通过,离子、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运城中学冯建宇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4章第1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介绍的是以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为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中的“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既与前面学习过的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等内容相联系,同是又为即将学习的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②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与失水; ③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④概述水的跨膜运输方向与水浓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②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难点: ①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4、课时安排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2课时完成,为了适应教学实际,我把渗透作用、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作为第一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的实施及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实例作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节内容都有帮助。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理解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理解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最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资料

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导学案备课人:杨润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1■生物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 2扩散:是物质从相对含量多的地方到相对含量少的地方的自由运动,如溶解。 3■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它能与特定的分子或离子,如糖类、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合,将这些分子或离子从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能转运一类分子或离子。载体蛋白与分子或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即它转运到一侧后,就会与所运载的分子或离子分离。载体蛋白的转运速率与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的大小有关。 4.ATP的相关知识参考教材第5章第2节。 【学法指导】结合文字叙述,分析示意图理解相关内容。 【学习过程】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___________ 的扩散,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 ; 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输,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被动运输一一包括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阅读P71和图4-7) (一)自由扩散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___ 浓度梯度(顺/逆);______ 载体(需要/不需要); _______ 能量(需要/不需要) 3举例:水、甘油、乙醇、C02、02 (二)协助扩散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___ 浓度梯度(顺/逆);______ 载体(需要/不需要); ________ 能量(需要/不需要)3■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思考1: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思考2: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二、主动运输(阅读P71-72和图4-8)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案新人教版 必修1 【学习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预习部分】 回顾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1)基本支架: ___________________(2)蛋白质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4)功能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5)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走进课堂】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_____________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主动运输:由____浓度运输到______浓度,需要 ____________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______,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

按照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讨论: 1、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3、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3、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别: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代表例子氧气、CO 2、N 2、水、苯、脂肪酸、甘油、乙醇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离子通过细胞膜等典型图例★注意:(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①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a、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b、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经达到饱和,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二、大分子的运输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 教案.doc

讲考纲 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 1.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Ⅱ);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Ⅱ)。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 复原; 2.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2017海南卷(9)、2017新课标Ⅱ卷(4)、 2016上海卷(3)、2016天津卷(1) 2.2017海南卷(6)、2017江苏卷(22)、2016 海南卷(1)、2016海南卷(5)、2016新课标Ⅰ 卷(2)、2016江苏卷(2)、2016江苏卷(6)、 2016浙江卷(1) 讲考点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原理 (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渗透作用的实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升。 2.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 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②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和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细胞失水皱缩。 (2)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失水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例1】(2017新课标Ⅱ卷,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公开课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第3节的内容,本模块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交流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重点】

物质跨膜运输复习专题

物质跨膜运输专题 1、渗透作用模型 2、渗透作用的发生: (1)当S 1浓度>S 2浓度时,单位时间内由S 2→S 1的水分子数 多于S 1→S 2的水分子数,水分子是可以双向运动的,外观上表现为S 1液面上升; (2)当S 1浓度

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4.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溶液和蔗糖溶液) 相同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 ?????只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溶质不能通过原生质层的 溶液(如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原生质层的溶液 (如KNO3溶液) 5、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6、渗透作用变形记 变形1、若将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改为全透膜,如图所示: 分析:蒸馏水和蔗糖分子可以自由穿过全透膜,最终全透膜内外为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内外液 面相平。 变形2、半透膜两侧为等质量浓度的某种溶液。如图所示: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原创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物质交换的功能,本章前两节也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出猜想。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膜”指是生物膜(这里主要是指细胞膜),而在这之前的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已了解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本节就是更详细的介绍其功能之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总与结构相关,本章的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但学生仍存许多疑问:各种小分子、离子进入细胞时又有什么不同?细胞产生一些大分子(如分泌蛋白)又是如何出细胞膜的?教师根据学生这样的知识背景很容易把学生带进课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数据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与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讨论,感悟并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相统一的观点。 2、学生在尝试运用物理化学原理讨论物质进出细胞时,对生命的物质性以及自然科学 之间的联系获得一定的感悟和体验。 3、通过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4、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受教、平等学习、自由发言、友善互助、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 (二)难点 主动运输。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红墨水、矿泉水瓶、水)。 五、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水跨膜运输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基于这种学情,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并充分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和图表,以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观察动画过程——总结概念和特征——能力提升——练习巩固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学习,最后以表格对比记忆,巩固所学知识,以画概念图的形式小结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精选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并学以致用。 六、教学实施过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问题探讨”入手,从“扩散”迁移到“渗透”,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感受科学的严谨性;设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3)通过相关探究实验的设计,理解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渗透作用的相关flash动画、大宝SOD蜜广告视频、红细胞在显微镜下吸水与失水的实拍视频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讨论、合作探究与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分组:4人一组。 创设情境激趣,诱发探究心理: 视频播放:大宝SOD蜜广告。 过渡:看完广告后,大家有没有买大宝的冲动?SOD是什么呢?我利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网络告诉我(投影展示):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能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大宝SOD 蜜,内含丰富的SOD 活性物质,并加入人参、黄芪等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它极易被皮肤吸收,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不断地对皮肤补充SOD 活性物,并能有效地防止角质层水分的散失。经常使用大宝SOD蜜,能延缓皮肤衰老,快速渗透,深入滋润,全家适用,四季皆宜。令您皮肤白皙,容颜娇美,青春永驻。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教案讲课讲稿

物质跨膜运输公开课 教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方式,是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原理的很好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学生对探究有热情,但是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特点及过程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小结 3、运用画概念图进行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价值方面不太明显,主要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大胆回答问题,也可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等。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具准备 相关多媒体动画课件,如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动画课件。 九、教学程序 (一)复习相关知识 回顾细胞膜结构:展示细胞膜结构图,提问细胞膜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特点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我们知道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那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呢?哪些可以出入?这些物质又是以何种方式出入的呢? 课件展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学生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 2、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3、图中葡萄糖是不能通过脂双层的,但细胞却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该如何解释呢?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开课教师:蔡文春开课级别:县级 开课时间:2017-12-8 开课班级:高一(4)班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第3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图表数据的解读。本节课在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介绍了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机制,体现生命物质性观点,强调了生命活动具有的物质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教材先介绍了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不同方式,之后又简单介绍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完整呈现了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并通过图形、文字结合的方式,将微观问题宏观呈现、抽象问题具体呈现,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供给授课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使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呈现、梳理和提升知识。本节教材有较多的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图表转换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本节课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这能量来自哪里为后续课程《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章和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明白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通过细胞膜模型的建构过程,学生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知识贮备。本班学生中等生较多,对生物有钻研的偏少,因此对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和转换能力及探究能力偏弱,需要利用本节课加强训练。 教学策略: 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学生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建构出来,是本节课设计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动画和实验数据等,采用提问、设计问题串、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接近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 本人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节课题,引发学生兴趣,继而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的简单复习,让知识复现,为理解本节内容做铺垫。通过扩散的概念将生命现象引入到对生命的物质本质的讨论,然后引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组实验数据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式的异同。怎样让学生理解难以肉眼看见的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