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B.牛奶喝进胃中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D.注射胰岛素C .织细胞中错下列相关叙述.下图中①③⑥为相关细胞,②④⑤为相关液体。2 ( )

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⑤的渗透压升高,引起全身浮肿.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C.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D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A.糖原、血红蛋白、HH22++.Ca、载体、纤维素+O

NaC.、葡萄糖、血浆蛋白、O D2)

( 4.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处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的氧气浓度高于A.若②为脑细胞,则a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

则 pH的相对稳定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C D.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5 1

) ( 已知③属于组织液,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等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K B.②属于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6层磷脂分子层CO从产生场所扩

散到②至少需穿过C.肝细胞中的2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6.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高级神经中枢和低..人类的长期记忆可能

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C

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7.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神经递质的释放要 BA.神经递质的成分是蛋白质消耗能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某些腺体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C是感受器。表示

突触的组成部分,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X、Y.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8a~e )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的传向Y间的传导方向是从 B.兴奋在X、YX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之间的传导速度相同Y中和X与cbC.刺激点,神经冲动仅传向a D.兴奋在结构) 9.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efA.曲线ab段与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段与.曲线Bbcde

2

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

10.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 是分泌的激素会减少c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A.若手术切除a,则.①②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③④过程可表示反馈调节B 为体液调节中枢,则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C.若c 是内分泌的枢纽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aa可通过c分泌的激素从而调节bD.) 11.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可通过注射进入人体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1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为靶细胞.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D.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13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人的耗氧量——环境温度.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C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

1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3

B.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变化,但一般不会超过 1 摄氏度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若某人体温长时间维持在 38 摄氏度,则此段时间内产热大于散热

15.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系统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盐从尿中排出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液体静压丧失,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现象(腿部变细)

C.盐从尿中排出时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D.内环境稳态只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就能维持

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慢

B.免疫系统清除被病菌感染的细胞属于细胞凋亡的过程

C.过敏和艾滋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

D.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术后感染

17.如图为某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A.细胞乙是由细胞甲增殖分化而来的,但细胞甲不一定是B细胞

B.图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是细胞甲和丙

C.抗原——抗体被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的过程仅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该图所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

18.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4

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BA.抗体Y与胰岛1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Y使胰岛BB.抗体2与靶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能力减弱C.抗体Y3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三种糖尿病都是自身免疫病,③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治疗目的D.后, 5~7天19.有一种“生物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标本,让其在特殊膜片上增殖,达到愈合将膜片敷到患者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处,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

( 伤口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采用异体皮肤移植会导致排异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对移植皮肤细胞有杀伤作用 B.人的皮肤烧伤后易引起感染,主要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受损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来自本人C.膜上的糖蛋白有关膜片“释放”的细胞能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两者细胞D.,下列对IAA.下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①~⑥不含20)

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②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③、④琼脂块中都有BIAA ,⑤=⑥.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C IAA与⑤、⑥相等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21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籽番茄A 5

B.对收获种子的作物,在扬花期因大风袭击而造成的损失,可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来避免减产

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22.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采自同一株月季的枝条先后进行了甲、乙两实验:

甲: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乙: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下面对两组实验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实验的自变量相同,因变量不同 B.甲实验可作为乙实验的预实验

D.两实验说明了2,4-C.两实验均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 D对月季根生长的影响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是通过参与细胞代谢而给细胞传递信息的分子

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青鲜素可以通过抑制发芽来延长马铃薯和大蒜的贮藏期

D.在发育中的种子内,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24.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春节前后我国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25.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并传导兴奋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6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D.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可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26.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B.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池塘中微生物种类

C.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一定会导致结果偏小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27.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

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B.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C.防治蜱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e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28.下图为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在血球计数板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先斜靠盖玻片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D.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边界上的酵母菌也应该全部计数

2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

食7

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3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小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把处在样方线上的个体都统计在内

31.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

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装置的花盆壁C.A的酒精溶液中.若采用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D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 ) 32.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比乙的演替速度慢、历时长.甲中①、②处的

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C 8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可演替成森林,乙不能演替成森林

3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