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得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得地震剪力与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得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得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得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得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与框架得侧向刚度得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得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得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得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得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得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得轴向力与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得附加轴向力与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Vw——墙体承担得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得较大值;Nf——框架柱得附加轴压力设计值;

Vf——框架柱得附加剪力设计值;

Hf、l——分别为框架得层高与跨度。

2)2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Aw0——砖墙水平截面得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得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得墙肢截面面积;Mu

yc、Ml

y——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非抗震设

计得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

H0——底层框架柱得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得,其余情况取柱净高;

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

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

三、底框房屋得抗震措施。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得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得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得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2)构造柱得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得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得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

6φ16。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得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得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2上部抗震墙得中心线宜同底部得框架梁、抗震墙得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过渡层得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其她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得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梁得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得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得。

2)箍筋得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得洞口处与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得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梁得主筋与腰筋应按受拉钢筋得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得纵向钢筋在柱内得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得有关要求。

5底部得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与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得边框;边框梁得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得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得2、5倍;边框柱得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得2倍。

2)抗震墙墙板得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得;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得高宽比不宜小于2。

3)抗震墙得竖向与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得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抗震墙得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得规定设置。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得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抗震墙与托墙梁得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过渡层墙体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其她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抗规》第7、3、5条至7、3、14条有关要求。

四、计算软件。

1、一般可以采用PKPM与GSCAD计算。个人认为不论软件设计得更为完善性得话,GSCAD无疑操作简单也明了些。PKPM底框部分与上部砌体结构部分需分开计算。在PMCAD录入部分输入结构构件组装楼层及输入布置信息与荷载传导后,上部砌体抗震验算应在PMCAD第8项内进行砌体抗震验算及其她计算--

可选SATWE中接PM8规范算法及有限元计算法分别对底框及上部砌体结构部分计算。

采用PK也可以计算,只就是稍微麻烦点,而且PK只能算平面内弯矩,平面外弯矩就是程序根据平面内弯矩估算出来得,结果偏大,也不符合实际。SATWE平面内外弯矩均可算,符合实际,比如柱子配筋两方向就是算出来得,而PK只算一个方向,另方向配筋就是软件根据算得方向估出来得。所以还就是建议采用SATWE或者TAT(高层版)计算。

2、如果采用PK计算得话,网上有这么一个简单得介绍及一些需要注意得重点:(1)PM建模,活载输入按照规范走;恒载: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

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

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就是加双面粉得,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她。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上面4点可以都不选,但就是必须要选得时候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得折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得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7、3、2条判断框架梁与过度层墙体就是否符合墙梁得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得框架梁与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得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得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得边框作用、

(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瞧计算结果。重要得内容又来了:

不要只瞧配筋,剪力图也就是很重要得,《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得多少就是剪力来决定得,底框主要就是剪力控制,一定要注意!SAWTE配筋率不就是很直观,我可以瞧图表确定!

恒载,活载图很直观,还可以进行手算符合!重点又来了,附加箍筋,吊筋怎么来得!集中力啊!这在恒活图中表较清晰,还就是要查表!上面得数值不知道就是标准值,还就是设计值!这一点还就是请有经验得老师解答一下!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PK中绘制梁图进行复核!

3、有人质疑SATWE算出梁偏小,原因有二:第一对话框材料未点砌体,造成无法接PM-8荷载,梁配筋很小显然不对,这就是未操作好,就是错误;第二操作对了,梁筋小有可能梁下有剪力墙,就是正常。

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 建筑构造要求是一建建筑实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今天本文就给大家总结一下! 一、结构构造要求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离等。梁的正截面不允许设计成超筋梁和少筋梁,对最大、最小配筋率均有限值,它们的破坏是没有预兆的脆性破坏。 为了防止斜截面的破坏,通常采用下列措施:限制梁的截面最小尺寸,其中包含混凝土强度等级因素;适当配置箍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当上述两项措施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适当配置弯起钢筋,并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影响砖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砖的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及其厚度;砌筑质量包括饱满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墙体的构造措施:伸缩缝、沉降缝和圈梁。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地方。伸缩缝两侧宜设承重墙体,其基础可不分开。 沉降缝的基础必须分开。圈梁可以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内拉应力,同时可以增加房屋结构的整体性,防止因振动(包括地震)产生的不利影响。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可分为焊缝连接、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三种。焊接材料与母材应匹配,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采用射线探伤。 二、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三、建筑的构造要求 楼梯间: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可燃气体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管道等。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Ih,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0.25h。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疏散出口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 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砼强度等级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重力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计算各层 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

底框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建筑结构的技术要求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一.掌握屋面结构平衡的技术要求 1?荷载的分类 (一)随着时间的变异分类 1.永久荷载。(如结构自重,基础沉降等) 2.可变荷载。(如安装荷载,雪的荷载,风荷载等) 3偶然荷载。(爆炸力,撞击力,地震等) (二)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1.静态作用和静力作用。 2.动态作用和动力作用。 (三)按荷载作用而大小分类 1.均布而荷载Q (如铺设的木地板,地转,大理石等重量引起的荷载)可用材料的重度Y乘以而层材料的厚度D. Q二R. Y 2.线荷载(建筑物原有的楼而或屋而上的各种而荷载传到梁上或条形基础时,可简化为单位长度上的分布荷载。线荷载Q 3.集中荷载(在建筑物原有的楼而上放置较重的东西。(洗衣机) 二.掌握房屋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 (1)安全性。 (2)适用性 (3)耐久性

(1)结构安全性的要求。 (一)杆件的受力形式分5种: 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 实际结构中的构件往往是几件受力形式的组合,如梁承受弯距与剪力;柱子受到压力与弯矩。 (二)材料强度的基本概念 结构杆件所有材料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称为 强度。要求不破坏的称为强度要求。 相同条件下,材料的强度高,则结构的承载力也高。 (三)杆件稳定的基木概念 在工程结构中,受压杆件如果比较细长,受到达到一定数值(这时一般未达到强度破坏),杆件突然发生弯曲,以致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这样的现象叫失稳。 (四)建设装饰荷载变动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在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将对建筑结构增加一定数量的施工荷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设计和施工时,必须了解结构能承受的荷载值多少。将各种增加的装饰装修荷载控制在充许范围内,如果做不到这点,应对结构进行重新验算,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加固补强措施。 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和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资料。

框架结构的设置规范1

框架结构的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大于3米时,开洞宽度大于2.4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大于4m,开洞宽度大于3.5m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GZ)。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 一般规定 1. 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 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5 ,8 度时不应大于 2.0 ,且均不应小于 1.0 。 4)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0 ,8度时不应大于 1.5 ,且均不应小于 1.0 。 5)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 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 计算方法及要点 1. 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 )对底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 1.2?1.5范 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问题

试论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问题研究摘要: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结构设计中较为基础的设计,建筑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是业内关注的重点,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本文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原则 abstract: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is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more basic design, architectur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 is the focus of concern,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building construction realize the use function of the soul.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frame structure are analy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框架结构作为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框架结构的计算也由手算转向电算,计算精度日益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逐渐降低。但是,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重视,以确保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框架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1.2延性较好。 1.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1.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结构平面、竖向布置 3.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3.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

精选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简介 (6) 1.1.系统简介 (6) 1.2.文档目的 (6) 1.3.范围 (6)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6) 1.5.术语和缩写词 (6) 2.参考文档 (8) 3.系统概述 (9) 3.1.功能概述 (9) 3.2.运行环境 (9) 4.总体设计 (10) 4.1.设计原则/策略 (10) 4.2.结构设计 (10) 4.3.处理流程 (10) 4.4.功能分配与软件模块识别 (11) 5.COTS及既有软件的使用 (12) 5.1.COTS软件的识别 (12) 5.2.COTS软件的功能 (12)

5.3.COTS软件的安全性 (12) 5.4.既有软件的识别 (12) 5.5.既有软件的功能 (13) 5.6.既有软件的安全性 (13) 6.可追溯性分析 (14) 7.接口设计 (15) 7.1.外部接口 (15) 7.2.内部接口 (15) 8.软件设计技术 (16) 8.1.软件模块 (16) 8.2.数据结构 (16) 8.3.数据结构与模块的关系 (16) 9.软件故障自检 (17)

1.简介 1.1.系统简介 提示:对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安全目标等。 1.2.文档目的 提示: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框架,实现软件模块划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软件结构设计文件应能回答下列问题: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安全完整度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结构设计; 软件框架如何处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对软/硬件交互。 1.3.范围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提示:如软件需求和界面设计文档的关系 1.5.术语和缩写词 提示:列出项目文档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词。以便阅读时,使读者明确,从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得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得地震剪力与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得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得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得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得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与框架得侧向刚度得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得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得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得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得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得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得轴向力与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得附加轴向力与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分为非抗震构造和抗震构造,而抗震构造又与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有关。框架结构梁柱的有关构造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中有非常严格和详尽的表述。其中有相当多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在本节中不作重复,仅对几个有关的概念作如下阐述: (1)在框架梁的水平加腋: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否则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和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柱的偏心影响。非抗震及6至8度抗震设计时,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宽度的1/4,否则可采取水平加腋措施。 (2)抗震结构中,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各两根纵向钢筋。主要是考虑在水平地震作用时,楼面可能无活荷载,而梁端弯矩变号点比有活荷载时向跨中延伸;非抗震时,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端弯矩变号点也会向跨中延伸。 (3)框架梁不设弯起钢筋,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承担。 (4)框架柱轴压比及限值:柱轴压比Nμ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c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cf)的比值: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结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见表4-12.四级抗震以及非抗震时一般采用1.05. (5)框架梁、柱节点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的构造。式中:al为非抗震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aEl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按下式采用:①一、二级抗震等级:aEl=1.15al②三级抗震等级:aEl=1.05al③四级抗震等级:aEl=1.0al当梁、柱配筋率较高时,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也可以沿柱外边设置。 (6)框架梁、柱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取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按相对受压界限值确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相关章节)。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2.5%,最小配筋率按抗震等级分别取值。框架柱的全截面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非抗震时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最小配筋率按表4-14采用,且柱每一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7)柱的体积配筋率vρ是指单位体积核心区混凝土内所含箍筋的比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构对于建筑的意义

结构对于建筑的意义: 1.结构如同建筑的骨骼,要承受各种力的作用,形成支撑体系,是建筑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2.通过满足技术要求来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 3.形成特定的建筑造型; 4.结构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建筑的发展,一部建筑史也是一部建筑结构发展史。 建筑结构的定义: 建筑结构是形成一定空间及造型,并具有承受人为和自然界施加于建筑物的各种荷载作用,使建筑物得以安全使用的骨架,用来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以及对建筑物的美观要求。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各种外界作用(如荷载、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的体系。 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结构是建筑三大构成要素中建筑技术的组成内容,是保证房屋安全的重要手段。 建筑结构的型式是为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为创造建筑的美而服务。建筑结构与建筑设计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专业工种。 建筑结构是解决支撑体系问题,处于服务地位,由注册结构师完成。建筑设计是解决功能、适用和美观的问题,处于先行与主导地位,由注册建筑师完成。 建筑设计必须和建筑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只有真正符合结构逻辑的建筑才具有真实的表现力和实际的可行性,富有建筑的个性.

建筑结构选型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组合和建筑造型的主要环节是选择最佳结构方案,即结构选型。结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建筑功能的要求 对于有些公共建筑,其功能有视听要求,如:体育馆为保证较好的观看视觉效果,比赛大厅内不能设柱,必须采用大跨度结构;大型超市为满足购物的需要,室内空间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所以应采用框架结构。 (2)满足建筑造型的需要 对于建筑造型复杂、平面和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选型,要按实际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较多有规则的结构单元。(3)充分发挥结构自身的优势 每种结构型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有其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要结合建筑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构选型。 (4)考虑材料和施工的条件 由于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不同,其结构形式也不同。例如:砌体结构所用材料多为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适用于低层、多层建筑。当钢材供应紧缺或钢材加工、施工技术不完善时,不可大量采用钢结构。(5)尽可能降低造价 当几种结构形式都有可能满足建筑设计条件时,经济条件就是决定因素,尽量采用能降低工程造价的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按材料分类: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1A411030建筑结构构造要求

1A411030建筑结构构造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以下不属于混凝土结构缺点的是(D)。 ?A自重B抗裂性较差C施工复杂D维护费用低 【解析】维护费用低是优点。参见教材P19。 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表示抗压强度(C)。 ?A大于等于15MPa,小于20MPa B大于等于20MPa,小于25MPa ?C大于15MPa,小于等于20MPa D大于20MPa,小于等于25MPa 【解析】C30即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30MPa≤f_(cu,k)<35MPa。参见教材P54。3.现场施工图上的Ф6钢筋,最可能是(C )。 ?A HRB300 B HRB335 C HPB300 D RRB335 【解析】钢筋常用种类、代表符号和直径范围表1A411031-1 强度等级代号钢种符号d(mm) HPB300 Q300 Ф8~20 参见教材P20。 4.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接强度的因素,不包括(B )。 ?A混凝土的强度B钢筋的种类C保护层的厚度D钢筋之间的净距离 【解析】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的强度、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离等。参见教材P20。 5.关于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认识,错误的是(C )。 ?A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 ?B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C四边支承的板,长边为6m,短边为2m时,一般按双向板计算

?D四边支承的板,长边为9m,短边为3m时,一般按单向板计算 【解析】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参见教材P22。 6.以下属于砌体结构的缺点的是(D)。 ?A保温性能差B耐火性能差C耐久性能差D自重大 【解析】砌体结构有以下优点:砌体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管理、维护方便。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它可用作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跨度小于15m的中小型厂房的墙体、柱和基础。砌体的缺点: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块材的强度来说还很低,抗弯、抗拉强度则更低;黏土砖所需土源要占用大片良田,更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自重大,施工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参见教材P23。 7.由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称为(A)。 ?A烧结普通砖B多孔砖C灰砂砖D粉煤灰砖 【解析】由黏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称为烧结普通砖;孔洞率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称为烧结多孔砖,简称多孔砖。参见教材P23。 8.当验算在严寒地区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取(A)。 ?A0MPa B2.5MPa C5.0MPa D7.5MPa 【解析】当验算正在砌筑或砌完不久但砂浆尚未硬结以及在严寒地区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取0。参见教材P2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一 一、总则: Ⅰ.主要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11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 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号:K2010-0556 Ⅱ.结构类型及安全等级: 1.工程地址: 2.结构类型:本工程为主体五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为20.050m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4.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Ⅲ.抗震设计: 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5g。

2.本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本工程建筑物结构抗震等级:框架构造为二级,计算为三级。 4.本工程的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采取,框架按抗震等级为二级进行施工。 5.本工程地基场地类别:四类,属轻微液化场地。 Ⅳ.露面、屋面主要活动部分活载标准值: 1.不上人屋面: 0.050KN/m2 2.上人屋面: 2.00KN/m2 3.办公室: 2.00KN/m2 4.走廊、卫生间: 2.50KN/m2 5.门厅及楼梯前室: 3.50KN/m2 6.会议室: 2.00KN/m2 7.消防疏散楼梯: 3.5KN/m2 8.资料、档案室:2.50KN/m2 9.阳台、挑蓬: 2.5KN/m2 特别注意:使用及施工堆料均不得超过上述荷载值;水箱间及设备房根据相关专业提供荷载设计,严禁兼做其他用途;所有楼面的后期装修荷载不得大于 0.8KN/m2。 Ⅴ.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0.55kN/m2,地面粗糙度:B类 2.基本雪压:0.35kN/m2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m KN (2 0W =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KN/㎡ (2)屋面雪荷载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4)楼面永久荷载 KN/㎡ (5)屋面永久荷载 KN/㎡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和㎡和×㎡。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N/uNfc 注:u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mm2。

(完整版)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 好。 特点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轻钢结构住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不适宜建造高层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 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基本形式分类及主要优缺点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及要点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建筑结构体系及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结构 2.案例分析 ?案例一地铁螳螂山 ?案例二天津某住宅 ?案例三华润酒店 ?案例四平安中心投标 ?案例五住宅设计中经常与建筑需要协调的问题?案例六世纪中心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结构型式: 按结构材料划分有: ?砌体结构(包括加构造柱圈梁) ?钢筋砼结构 ?钢结构 ?混合结构(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钢梁)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巨型框架、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体系等

结构体系的定义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包括桁架)、柱等杆系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 水平力作用的空间结构(可含少量墙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主要由双向墙肢和连梁组成的空间结构(包括短肢 剪力墙和壁式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但以剪力墙 为主承受水平力。 一般由筒和板梁组成的结构,可分为内筒外框(或 筒体结构体系 称核心筒)、筒中筒、框架-核心筒和多筒体结构。 由密排柱及楼层上的裙梁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 其他结构体系 以上体系以外的体系如板柱结构体系,悬挂结构 体系,侧向支撑体系,膜结构体系、空间网架等。

结构型式选择原 则 ) a) 结构体系与结构型式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结构选型必须在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工程特点,自然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抗震设防,地质地形等情况充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b) 同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b)同一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混合使用(混用是指平面方向的承力构件不同材料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竖向布置不在列中)。在抗震要求时,不宜选用砌体结构 体结构。

混凝土规范构造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1. 室内潮湿环境是指经常暴露在湿度大于75%的环境;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 3.海岸环境为距海岸线100m以内;室内潮湿环境为距海岸线100m以外、300m以内,但应考虑主导风向及结构所处迎风、背风部位等因素的影响; 4.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为受到除冰盐盐雾影响的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指被除冰盐溶液溅射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地区的洗车房、停车楼等建筑。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之二是设计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主要内因是材料抵抗性能退化的能力,本规范对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材料作出了规定。

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承台地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尚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长度。 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形式和技术要求 注:1)构件截面角部的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布筋方向宜向截面内侧偏置。 2)焊端锚板和螺栓锚头的承压净面积,应不小于锚固钢筋截面的4倍。(方形边长≥1.98d,圆形D ≥2.24d) 3) 螺栓锚头的规格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焊接锚板和螺栓锚头的钢筋净间距不宜小于4d,否则应考虑群锚效应的不利影响。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注: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 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樱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0; 2 板类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N/mm2、500N/mm2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 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3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