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中央党校最年轻教授刘余莉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孝经》

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这些是古人的礼节,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这些礼节?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当时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当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嫉妒我,所以他们不投我的票。后来学《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这样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他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彻底。做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当你在外面找原因的时候,这个学问已经离你很远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还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还有抱怨和怜悯时,就知道这个人学问还不够高。

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学习态度一定要正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得比古人高,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著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实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再看第二本、第三本时,又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中国文化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会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

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如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使用了这些方法,就会对走上幸福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只有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例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到。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阳,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

基业给败光了。现在,甚至已经变成了富不过当代,很多人发家有了钱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了,还没有到第二代他就已经贫困潦倒了。所以现在有句话:“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两年。”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传统文化。中国人讲“厚德载物”,有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你外在的财富和名声。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德行做根本,那财富、身份、地位就都是昙花一现,保持不了长久。

曾国藩对

阴阳规律体会最深刻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保富法》,是曾国藩的外孙写的。他经历了晚清起起落落的情况,把自己的感悟记载下来写了这本书。所以中国人说:“遗金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遗书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怎么办?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我们现在的人挣钱了自己不舍得花,为什么?为了留给自己的儿孙。但是你的儿孙如果有德行,他会用他的德行,创造财富,创造事业,你留钱给他有什么必要吗?相反,你的儿孙没有德行,没有才能,你留钱给他,他迟早也败坏掉,你把钱留给他,是百害而无一利。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世界的首富们没有把钱留给儿孙,而是立下遗嘱,捐献给慈善事业,这些才是明智之举。而且这个德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子孙,绵延千年而不衰。

历史上对阴阳规律体会的最深刻的莫过于曾国藩了。他说要看这家子弟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发达,看三件事就好了。第一看这家子弟早晨几点起床。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晚睡晚起,违背了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饮食起居,这个人基本上可以不得病。早睡早起也可以看出一个孩子自律严谨的生活态度。第二看他是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曾国藩做到了四省的总督,但是他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所有的问题你都给他处理好,他就不知道这个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对父母也没有感恩之心。你让他去做一次家务,你让他炒一次菜,他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他才会对父母的劳动成果生起感恩之心。当然这也可以看出这家子弟是克勤克俭还是骄奢淫逸、铺张浪费,所以他在《家书》中这样写道: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以前还在走上坡路,但是突然下滑了,开始走下坡路,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认为奋斗已经够了,该享受生活了,所以他开始玩物丧志,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了。第三看这家子弟是不是读圣贤书。古代的经典记载着古人对于天道的认识和领悟,一个人如果经常读这些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从另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先生对阴阳道的规律体会的更为深刻。那就是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就是求一点缺失而不能太过完美。因为他自己有钱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因此他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非常谨慎,从这里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圣者所讲的“道”非常简单,那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补益。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所奉行的是“温良恭俭让”的德行。道家的老子也是把自己对天道的认识,应用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在《易经》中一共有64卦,每一卦都有6爻,有凶有吉,但是在所有的64卦中,只有一个是6爻皆吉的,而这一卦就是谦卦。谦卦象征谦虚卑退之意,有谦德之君子万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谦有始有终。一个人不居功自傲,能够自卑而尊人,所以他处事无往不胜,这个规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观察出来。“满招损,谦受益”是天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

做有道德的人和人的天性相应

舜被列为24孝之首。他的父母,他的弟弟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不仅没有去怨恨报复,而是不断地反省自己:我自己在德行上有不够的地方,不能够得父母的欢心?后来他得到了天子之位,但仍然以不能得父母之欢心而忧虑,最后他的德行感

化了他的父母,也感召了天下人。孟子就说为什么舜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遵循万事万物的法则,又洞察了社会人文关系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和天地人文自然的秩序,和人的天性相呼应的。

《论语》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是什么人?处处想着助人为乐,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他的心胸总是处于一种欢心喜悦坦坦荡荡的状态。小人就是只想着自己利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想方设法地去谋害别人,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人他的心胸总处于郁郁寡欢的状态。诸位朋友,我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就看我们的心胸经常是坦坦荡荡,还是经常是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现在大家都说我的压力很大,各位朋友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很焦虑的时候,你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心,我们为什么有压力,我们为什么而感到焦虑呢?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现在我们还在学西方的价值观,为了获得自己利益的满足,去和别人竞争,所以尔虞我诈就出现了。竞争再向上提升就成为了斗争,再向上提升就变成了战争,所以现在世界上每一天都有局部冲突或者战争。如果使用了原子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获得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没有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程,而是把人类引向了穷途末日。

所以我们中国人不讲竞争,讲仁爱。爱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自己有压力,一定是因为只想自己的利益,不想如何去帮助别人。我大学毕业后,分到了中央党校工作,当时学校有一个规定,每节课后学生要给老师打分。因为没有上过讲台,前几个月我压力很大。担心自己的课讲不好,面子上过不去。后来我就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自身利益之外的事,那就是我这堂课能够给学员、能够给听众,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转变和启发?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而这种想法也促使我备课非常用功,最后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君子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怎么去做?孟子强调: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有羞耻心的人能够使人改过自新,能够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重新做人,最后成圣成贤。但是没有了羞耻心的人,就堕落为禽兽了。我们做了错事,要感觉到惭愧。并且因为知耻近乎勇,勇于改正自己的过失。现在我们的问题,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贪”,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吃。如果你贪财,你一定要记住《大学》里“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的,一定会以不正当的方式给败掉。这个财并不是到了你手了就是为你所有,它被五家所共有,哪五家?首先是官府,如果这个财是贪污受贿得来,最后是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家产也被充公。所以他赚到你手,但不是你的。还有水灾火灾,那些自然灾害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还有盗匪,还有一个就是防不胜防的败家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家教,父母没有给他做好榜样,他也是贪污腐化,生活骄奢淫逸,最后没有使这个家族传承下去。所以古人读书明理,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古代的读书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送给他,他都不敢去收。

有的人觉得我的钱已经赚的差不多了,地位也不错了,就开始贪色。中国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个绝对不是形容,这一把刀把你所有的功名富贵给你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所以那些淫乱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有的人不贪财不贪色,就是特别喜欢出名,要放下名利太难了,特别是知识分子可能对自己的名声看得很重。许多明星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去做有益于社会的引导,倡导的都是引起人们邪念的东西,这样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听到有明星突然自杀身亡,突然出了车祸,突然出了问题。

达到幸福的最近之道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幸福。如果对幸福的理解不对,你也很难获得幸福。如美国的海伦·凯勒女士,她是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是她周游了世界,给世界上很多聋哑人带来了喜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逆境中的幸福之人。还有顺境中的不幸之人,如有些人是亿万富翁、百万富翁很有钱,但是因为有钱每天惹是生非。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忽视了儿女的教育,结果孩子长大后惹出麻烦,让他应接不暇。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幸福之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说白一点就是充满喜悦的生活,如果我们说的复杂一点,那就是家庭圆满,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充满喜悦的,如果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所要的社会,那我们就可以提出达到这样幸福的最近之道。

第一个原则:一天之中,不生恼怒。怒是奴隶的奴,下面一个心,告诉我们当人发怒的时候是把人的心变成了奴隶,所以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半颗,就生病,吃一颗就要你的命。所以脾气不好,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怎么办?要转怒为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原谅我们,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对别人求全责备,不让他们犯错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从逻辑上讲,没有一个人能深入我们的内心,那么那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所以再生气的时候不要说你又让我生气了,都是自己内心生气。

第二个原则:一天之中,不出恶言。恶言包括了粗鲁骂人的话、挑剔抱怨的话、欺骗他人的话、不守信用的话、挑拨离间的话、讽刺指责的话。各位朋友如果你从早到晚都在说这样的话,就是出恶言,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个原则:一天之中,家庭和睦。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守住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对夫妻一定可以白头偕老。一定要记住处处考虑到对方的需要。教育儿女要守住一个原则,就是德教为先,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们放弃了父母亲,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所以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孩子的观念。

链接言语的力量

台湾心理学家们做了花的实验。他们把小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一组花的时候要赞美它,说“你长得真可爱,我们喜欢你”;第二群小学生过第二组花的时候就说“讨厌你、丑死了”,然后再给它吐一口唾沫;第三组小学生在过第三组花的时候,就从心里觉得不值得一看,故意不理它,不屑一顾。结果过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发现这些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说“我们喜欢你,长得真可爱”,这些花果然长得愈来愈茂盛,确实很喜人;说“我讨厌你、丑死了”,这样的花都已经枯萎了,就像经常被指责的小孩子,蔫头耷脑的样子;而那个看了故意心里不理它的,就是看都不带看的那种,它已经彻底死亡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恶不仅仅是说出来的言语是恶,其实意念的恶,给人的打击更厉害。我们经常说,冷战比热战更让人受不了,夫妻之间如果有问题,吵吵架,这个问题可能就过去了;当你觉得这个人都不可理喻,我都不屑于跟他争论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他的伤害是最大的。

安徽省庐江县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中心农业部举办了一个“和丰传统农业示范园”,这些老师给小虫子、鸟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小虫子之所以来吃菜,只是因为自己没有食物吃而已,所以专门给它们开辟了一个餐厅。这小虫子们很听话,经常就会到给它们专门开辟的餐厅来吃饭,别的给老师自己种的菜地,这些菜就长得非常茂盛,很少有虫子。为了验证音乐、还有语言对花的影响,

他们还开辟了三个菜地。一个菜地让它听《弟子规》,另一个菜地什么都不放,一个菜地让它听现在特别流行的那种摇滚音乐。结果过了几个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发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结果了,就是听了《弟子规》的这个花、蔬菜,长得特别茂盛;什么都没听的一般般;听现在流行乐、摇滚乐的那个菜地,长得特别不好。最后老师有点于心不忍,过了几天觉得不能这样虐待这些植物,也给它们改放《弟子规》的。

这些科学实验告诉我们,人的言语对别人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如果整天唠叨别人、挑剔别人、指责别人、抱怨别人,他们的感受肯定不好。特别是一个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外边的事业很成功,经常有人赞美他,结果回到家里就碰到很挑剔的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让他浑身不自在,那可能过了很久,他就不愿意回家了。

因为言语如此的重要,所以中国古人特别重视对于言语的教导,像孔门四科,首重德行,然后教人怎么说话,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从一个人的言语中,其实也能反映出一个人德行的高低。《格言别录》上有一句话:“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我们看那些很好德行的人,他心平气和,见到每个人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口里所赞叹的人、所肯定的人就有很多很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我们看那些德行浅薄的人,怎么看?就是他的心地刻薄傲慢,见到每个人都有可憎恶的地方,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所以他眼里所瞧不起的人、所鄙视的人、所挑剔的事就很多很多。我们从一个人的言语之中,可以判定出这个人的德行。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复兴的想法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文化复兴的想法。 文化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概念。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些文化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我们也就有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两个层面的文化。 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五千年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我国让世人瞩目的传统文化。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数代炎黄子孙的精神食粮。也正是它们,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民族。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弥纶天地之大道的易文化;有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文化;有内圣外王的儒文化;有不占屈人之兵的兵文化;有涅盘境界的佛文化;有天雨栗,鬼夜哭的汉字文化;有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文化;还有入乎神,通乎道的武术文化和人生三宝精神气的养生文化。这些文化的合体,构成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有客观自在的规律,它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文化已由传统文化发展到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但这也并不是说,现在文化与传统文化毫无关联,它们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 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大家都特别注重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其矛头所指首先是儒家,五四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即

证明了这一点;极力为中国传统文化做辩护的,其扞卫的中心也是儒学;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其分析的对象也主要是儒家。这种习惯,近来颇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和批评。如有人认为,从先秦开始,中国文化思想就是多元构成的,而不是儒家思想统治下单一的传统;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不是儒家,而是道家,中国传统文化从表层结构看,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学说,从深层结构看,则是道家的哲学框架;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国民的真实心态不在思想家的言论着作中,而体现在诸如谚语一类的东西中。我认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虽然并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但却实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现代文化,我觉得可以说是对于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所倡导的一些儒家方面的思想,在现在,也被运用到了很多方面。如在教育方面,我们继承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诲而不倦”等等的儒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了发展;在外交方面,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和平外交政策,也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有朋自远方来”的观点,现在也广为任用,零八年的北京奥运会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当然,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总而言之,现代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它也有自身的特点。

用心感悟传统文化 收获幸福人生

用心感悟传统文化收获幸福人生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她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智慧和结晶。其实,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父母曾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事,以及一些礼仪都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种传统文化、礼仪廉耻的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学习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孝悌、谨言、爱众、亲仁,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聆听感受一堂“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讲座,使我懂得了“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义,孙寒梅老师言谈中无不渗透着幸福快乐,而他的幸福快乐感又无不因为泛爱、亲仁而得来的。孙老师说:“做老师,就要爱这个职业;如果不爱它,就趁早离开它;如果离不开它,就趁早爱它。”在为人处事时一定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前当我做过很多事却没有被领导表扬时,我经常会抱怨,当听到孙老师说:“当你不被领导重视的时候,恰恰是你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孙老师还说:“我曾经也抱怨过,但后来我发现,抱怨是没有用的,它只会让你的生活更槽糕。”我才顿时醒悟过来。

这次探讨幸福人生,我才渐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莫过于一家人平平安安、简简单单的活着,没有疾病的痛苦,没有失去至亲的痛苦,这样的幸福是多少金钱财富也无法买到的”。当我看到孙老师和她婆婆那张幸福的照片时,我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是啊,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慈爱之心,遇到问题时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还有什么矛盾可谈呢! 在此,我要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趁父母还健在,我们还有机会,赶紧行孝,赶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像孙老师说的“只有真正做到孝敬父母,我们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不怨人,什么叫尤人。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我们的家庭才能和睦,我们的事业才能成功,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才能够拥有幸福的人生。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使我受益很大。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误解、争吵的时候,不应去指责别人的过失,应在自身找原因,找根源,我懂得了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中我们应该怎样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使我在通往社会这条大道上排除了许多障碍。这会是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财富。在这次讲座里还提到关于养生的知识,人类是真正毁灭环境的凶手,人们所遭到得自然灾害是地球母亲对我们的惩罚,“病从口入,病由心生”,吃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从我自身和家人彻底改正我们的饮食习惯,做一个“素食主义者”。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地球母亲,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要懂得感恩,感恩不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该是转瞬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和传承以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和传承以及发展 高二(1)班张慧 提要: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 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过去;发展;传承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近百年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上世纪两次大的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而尤其可悲的是使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难以为继,使新一代的中国人出现了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道德危机,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冷静的反思;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恢复,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下思想文化界一道众所瞩目的风景线。由政府到学界,由国内到国外,国学热不断升温。如,在《百家讲坛》阎崇年讲清帝、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讲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讲论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了国学版,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开设了“国学频道”,新浪网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政府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德国‘中国年’”,在各个国家开设孔子学堂,等等。这一冷一热带给我们很多思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笔者简要地探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方式作了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和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庞大的有机体,可以从多方面去解读,加上解读者视角和认识的差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乃是正常现象。愚见以为,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陈寅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很值得注意。他的见解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要点: 1.中国文化可分为制度层面和非制度层面。“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忙了一天终于在晚上才静下心来看蔡先生的幸福人生讲座,总觉得这种净化心灵的学习是需要特定环境的,就像安静的夜能够平复内心的浮躁,让人真正的思考与学习。说实话,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歉疚与感激冲击着我的脑海,实在是受益匪浅。 蔡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就提到一幅让我印象极深的画面,以前当我们准备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对我们说,“快,叫你爷爷奶奶吃饭。”接着,就是我们去后院叫爷爷奶奶,他们开心的牵着我们的手幸福的一起去吃饭,多么和谐温馨的场景!然而,如今的情景却是这样的:爷爷奶奶一遍一遍叫看电视的我们去吃饭,我们中的很多人仍然置之不理,这不仅是对长辈的不尊重,更是我们中华优良传统道德的丧失,就像蔡老师说,我们以前遇见喜欢吃的东西就首先给爷爷奶奶,我们会觉得施比受更加幸福开心,的确是这样,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吃桑葚,常常到山上摘,然后用衣服兜着一路捧回家,这个过程是尤为快乐的,想象着爸爸妈妈看见时高兴的笑脸,心里真的是比自己吃到更甜! 只身在长沙,想家是难免的,尤其是想起过去有时候还和父母顶嘴,实在是不应该,爸爸妈妈转眼已经快老了,爸爸由于常年操劳,头发已经白了大片了,只能靠染发来遮掩岁月的残忍,前段时间,看见一句很感人的话:爸爸是个好人,岁月你别伤害他,妈妈是个美人,岁月你别伤害他。话虽如此,岁月毕竟不留情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时光,爱父母,尊敬他们让他们开心,而不是让他们整日为我们的

不懂事担心受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悲剧但愿我们每个人都不要遇到吧。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那个公益广告,一个可爱的孩子端着一盆水向妈妈走来,说“妈妈,洗脚。。”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则广告有印象,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也是内心的歉疚吧,我们长这么大了,又何时给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呢,我想暑假回去试一试,我想看看我爸妈的双脚经历过多少沧桑,那些岁月的细纹里又有多少是我带给他们的。 蔡老师的这些道理是父母的身教与古书里得来的,就像先生说的,是老祖宗的东西,我们现代很多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的知识更先进,我们学习他们的心理学,模仿他们的行为做事,实际上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这一点体现在考试上,就是文言文占的分值越来越少了,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没有时间读那些古书,无法品读它们的经典与内涵,自然是这个结果。 蔡老师后来说到教育,说到“上所施,下所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现在很多孩子不听话,很叛逆,其实是与家长有关的,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这是古人的方法,很有效,要不“叛逆”这个词怎么不早一点出现呢?当然目前仍是孩子的我们则应该多从自己身上 找原因,孩子与父母相互理解,及时沟通,一方面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进家庭内部的感情,让我们更好的接收幸福。 想一想,蔡老师说的每一点都是正确的,而且通常能够震撼人心,呼唤我们沉睡已久的纯洁善良的心灵,像蔡老师这样,每天自己幸福快乐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万方数据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作者:王嫣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8)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005 2.郑师渠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1990 3.李宝龙.杨淑琴中国传统文化 2006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云琴.CHEN Yun-qin"文房四宝"与中国传统文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2.学位论文刘晨昊中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及人格精神的体现2008 传统文化在历经五千多年的积淀之后,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面临当代文化的严峻考验以及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必然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两面夹攻;而在传统书法和现代艺术的两极又尤显迷茫;现代科技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诸如电脑的普及等等)导致书法的实用性丧失殆尽,以致在中国文化转向近现代形态的剧变时期,也不曾做出任何响应,因此,中国书法始终缺少一种能与其他近现代文化相适应的形态,或者说形式,这种缺失使书法渐渐远离了它原来所处的重要位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的书法,似乎被遗忘在现代喧嚣嘈杂的角落里充当看客。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书法的现代化进程尤为举步维艰。 书法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性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标准都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书法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艺术,是民族文化、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所显现的文化现象。在书法艺术的创作表现中,体现出“写”的意与天成,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应表现人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书法对修身养性、陶养情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书法艺术看作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形式,更不能把它看成是纯粹的视觉艺术,否则,书法会失去它的民族性独特性,也就会失去它的世界性。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且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3.期刊论文谢海涛.XIE Hai-tao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 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上,通过包装的造型、色彩、形式、图形与文字,充溢着传统文化的语汇,传达出地域、民族及时空的信息,体现了徽州文化的内涵与意境,在包装设计发展历史上,既展现出民族艺术传统的风格,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期刊论文刘伟从文房四宝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世纪桥2009,""(12) "文房四宝"堪称国粹,其间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毛泽东深受中同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文房四宝有着特殊的感情.私塾启蒙时,文房四宝伴随他诵读四书丘经;在一师求学的峥嵘岁月,文房四宝见证了他游学的历程;战争年代,文房四宝与戎马生涯相随;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在他视察祖国大江南北的旅途中,"文房四宝"仍然占据着显眼的位置. 5.期刊论文朱崇昌.ZHU Chong-chang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 中国书法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传统文化因为有了书法而丰富了内容和形式,使传统文化更加流光溢彩.传统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汉字、文学艺术、文房四宝和器物等是谓"硬件".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等是谓"软件".书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大量的古往今来的优秀书法作品和理论著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6.学位论文赵岩智者乐水——水墨画中“水”之魅力2009 水虽不被列入“文房四宝”之中,却是中国画一个重要工具材料,它有自己的特性,而这种特殊属性又是别的材料所替代不了的,因而应尽可能地把它发挥到新的高度。 本文通过分析历代画论对水的忽视及“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从而梳理出“水”在水墨画中的运用和发展历史,显现了“水”在水墨画中应有的地位。“水”在这里已不再是普通的绘画工具材料,从而,进一步地探讨“水”的艺术表现力。从古代与近现代画家的水墨画中总结归纳,提取出水墨画创作中的用“水”之道,联系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现代水墨画中对“水”的表现手法。文章从水的本性,即柔弱而浸淫通达、万物出入于水而必鲜洁、灵活流动等等,转嫁到视觉形式语言上来,进而升华到精神领域寻找水对画面境界营造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对待“水”这一材料时,要把它与技法的认识和对待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认识相结合起来,打破自设的狭隘观念,以“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水”在水墨画中的痕迹,以完善和拓展“水”表现力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着力通过对画家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拓宽水的用法,将其更好地运用到现代水墨画中,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联系,进而来研究探讨在画面境界、气韵追求背后,水独特的文化内涵,使画家重视水在水墨画中的位置,也来构建我心目中的魅力之“水”。 7.期刊论文王峡.易忠.WANG Xia.YI Zhong文房四宝及其包装设计的徽文化解读-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 鲜明而独特的徽州文化流光溢彩,它推进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向前发展.通过对徽州文化的内涵、本质等内容的分析,论述了徽州文化在文房四宝整体设计中的体现,让徽州文化借助文房四宝民间工艺产品及其包装这一载体,传播于世,发扬光大,为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画到篆刻、印章、太极图;从汉字、甲骨文、钟鼎文到汉代竹简、木版水印,还是到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易经》、《诗经》、《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华经典诗文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传统

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幸福人生讲座》文字版 我们刚刚提到‘修身’当中第二个重要的科目,就是‘行笃敬’,我们的行为要笃实,要恭敬,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恭敬之心。之前提到了,对人的恭敬一定从家庭开始落实,家庭当中最先的一定是孝顺、恭敬自己的父母,进而再推演到对于兄弟、长辈的恭敬。我们刚刚也有提到,整个生活当中都是落实一个恭敬的态度。最后我们也提到挂电话一定先请长辈先挂,我们再挂掉,所以点点滴滴都在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弟子规》里面又讲到:【将入门。问孰存。】要到人家的家里,应该先打个电话看看他在不在,打电话的时候还要问人家方不方便,不要说‘我现在过去好不好?’你这么急促,人家说‘嗯,好,好吧’,你就要‘听思聪’,看人家那个‘好吧’就是很勉强,这个时候你要主动问‘你是不是待会儿有啥事?假如不方便我换个时间也行’,这样人家就不会觉得太唐突。不管你是拜访还是打电话,也要对于时间要恭敬,不能在吃中饭的时候去,不能在已经很晚了,要睡觉的时候去,这个就是没有替人设想,没有尊敬他人,所以我们时时也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刚好大中午在吃饭,你还打给人家,人家那个饭还咬半口,都不知道怎么跟你讲话。而任何一个时间打去,第一句话先问‘请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当你时时都能这样恭敬,人家跟你相交往觉得很舒服,很没压力,所以要从我们开始做起。当我们的言语都透露恭敬,孩子在你的身旁学的都是这些恭敬的言语,所以这个都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入门”的时候当然也要先问,敲敲门,或者像我们在看韩剧‘商道’一样,先出声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等屋里的人回应了,有先叫我们进了,我们才可以进,假如叫我们等一会儿,那我们就恭恭敬敬在那里等一会儿。当你进到人家的家里,刚好一楼没有人,这个时候你可不可以继续往上走?看没人,跑到二楼去,结果人家刚好回来,‘你怎么在我们家二楼?’所以“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很多动作你可不能太随便,不然会造成别人的误会,所以这个恭敬还要恭敬到能避嫌,避人家对你的怀疑。所以有一句话说‘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就是种瓜的时候你不要蹲下来绑鞋带,因为那个瓜都长在地上,结果人家远远一看,那个人在偷我家的瓜。李下不整冠,李下结了果实,你在那里戴帽子,人家看好像要把我们家的果实摘掉了,要能避嫌。所以你入到人家的家里面,还没确定有没有人,一定要说‘有没有人在?’喊几声没有人应,你就不能再进去了,所以这些都是处处表现恭敬。 【用人物。须明求。】要使用任何一个东西,物都有主,你一定要取得别人的允许再拿。你不要已经给人家用完,用过了,然后人家刚好进来,‘借我用一下’,人家一看,点头,但是脸色很难看。现在很多人要跟人家借笔,直接把笔拿起来,‘这枝借我好不好?’人家能说不好吗?这个都是不够恭敬。应该是说‘您可不可以借我一枝笔?’人家想借哪一枝让人家拿,说不定那枝就是他习惯用的,他就不喜欢人家拿,你还给人家拿去,所以要处处替人着想,不可以顺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利与弊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利与弊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中间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这是我们十分宝贵的财富。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弊病,毕竟以前的文化有些历史的局限性。中国文化的本质,以孝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在西方世界有上帝作为人们心中的归宿。而在东方特别是中国仅靠家,孝的存在是维持家庭和睦和幸福的源泉,讲究个人的道德修养,讲仁义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但是传统文化以前是为统治者服务,自然也就存在一些不好的东西。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还有一些忠君思想很明显被淘汰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 “1.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

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刚健有为和刚柔相济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思想强调刚健,圣人们也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实际行动来阐释了这一观点。在如战国时期慌乱的年代里,孔孟始终坚守“仁爱”的政治主张,并都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儒家以外,还存在其他很多派别。虽然各个派别之间存在很多差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 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发布日期: 2012-01-03 | 浏览(2472)人次 | 投稿 | 收藏 ] 王希恩 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作了宏观分析。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着力弘扬的双重作用,使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的状况;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的完成,这种状况将持续存在并加剧或扩展。为此,文章提出了正确对待衰退、引导健康变异和促进全面繁荣等应对建设。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趋向 一、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的两个社会背景 (一)现代化的强烈冲击 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世界现代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极具普遍性的问题;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占人口多数的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如此。在我国改革开放引导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空前扩大,各种现代传媒的传布速度和传布范围达至空前,各种传统文化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也都达至空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般较汉族和汉族地区的发展要滞后一些,但至少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一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微;一些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被逐渐废弃等等。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 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在某一地区具体的纵向变化,云南大学的李子贤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供了他三下怒江峡谷进行田野考察的印象。 第一次是1963年9月。他从昆明出发,乘车、骑马和步行,几乎花了一个月时间才抵达目的地。当时所见所闻,都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村寨里的人们都是清一色的民族服饰,人人会唱传统民谣,都能讲上几则故事,能滔滔不绝地讲解各种习俗礼仪的由来,讲述该族神话。每进一家,均受到传统礼仪的接待。村民中几乎没有会讲汉语的。 第二次是1991年秋。一路乘车,仅花了三天的时间。当年只有几间瓦房、十多间草房的贡山县城,已有了一条大街和高层建筑。傈僳族和怒族村寨中已有人经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已穿上了城里人的时装。村里讲汉语的人多了,但唱传统歌谣和讲述神话、民间故事及各种民俗由来的人则不多了。 第三次是1997年8月。这里的变化已令人惊讶:贡山、福贡、泸水县城高楼林立,各类商店、餐馆、旅馆应有尽有。有的卡拉OK厅的老板就是少数民族。一住进旅馆,就可以和昆明的家人通电话,让人几乎没有已抵达边境少数民族地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1 以前我一直在追寻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觉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来就是一趟苦旅。后来学习了张选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才对什么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首先说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是一种心境,你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会收获一分内心的安宁,生活就是面镜子,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它哭他也对你哭。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也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于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所有的愤怒和痛苦,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着。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而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呢?张选老师建议我们习读《弟子规》,以《弟子规》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个守孝悌、知礼仁的人。首要就是“入则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时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从小到大,父母花费了许多心血,有时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是为我们着想的。我常常有种感受: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难有人会对自己那么贴心贴肺地关怀。虽然我们渐渐独立离开父母,可爸妈的心一直系在我们身上,关注我们的近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父母。为人不单要孝还该做到“谨”和“信”等美德,诚信就代表一个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与义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我们不曾讲出,但内心深处必定坚守着这个信念,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别人帮助我们是对我们有恩,而我们更应当讲道义。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习完善自然会收获应得的。幸福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幸福在于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创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金盆银匙、锦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磊 现在的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算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在这次选修课时我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老师讲了几节课,也观看了譬如孔子,孟子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类的影片,所以,我就现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浅薄的认识以及我最近参考的文献浅显的说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说中国传统文化之前要先阐明一下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又不断淘汰的过程中。因而,并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沉淀,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这样的文化称之为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的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浩如烟海,举世无双的文化典籍,还是瑰丽无比,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抑或是灿若星辰,光芒四射的文化名人。中国传统文化,以她博大的胸怀,收容着

万事万物;以她崇高的精神,荡激着世间百态;以她完美的身姿,展现中华的雄浑;以她最顽强的生命力冲破岁月的湮没;以永远不朽的生机和活力,焕发青春,震撼世界。 五千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眼灭,历史的车轮在泥泞的土地上留下了长长的车辙,然而,传统文化却没有随风而逝,而是,在车辙下却被碾得熠熠生辉。学术界比较赞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时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她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中国书法、国画、敦煌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