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随笔

课间操——情感熏陶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生命,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歌学生们都很熟悉,这是学校课间手语操,也是学生的“必修科目”,我想学校让学生们做这个手语操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间通过音乐和肢体语言接受一次感恩教育以及情感熏陶。

开学都快一个月了,每当课间操时间,学校广播里播放着《感恩的心》这首歌曲时,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运动着自己的身体,我也没太在意他们,直到韦主任在给我们讲“礼仪”课时提到的学生做手语操的情况,我才认真的观察起学生们做手语操的情形。今天我站在二(1)班队伍后面怎么就感觉那么别扭呢,为什么都没感觉到学生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做这手语操呢。瞧,陶辰沨和吴滔那两个能说会道的家伙,边手舞足到边有说有笑的;刘家宁好像更“陶醉”,他闭上眼睛,来一个三百六十度大旋转;李金韬也不示弱,一个“金鸡独立”外加“阿弥陀佛”……他们哪是在感恩呀,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行,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可不能坐视不管,我得让他们明白做这手语操可不是一般的操……

晚上回到家,我脑海里老是出现今天早上学生们做手语操的情形,上网时也心不在焉,不经意间看到“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文章是这样写的: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看着看着,我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想法,明天我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天早上,早读时,我来到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听的可入迷了,我知道,此时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埋下了爱的种子。

这一天的课间操同学们做得格外的认真。

特殊节日——用行动感恩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今年的妇女节正好是星期天。节日的前两天,我在班里说:“同学们,今年的三八妇女节你们为妈妈准备什么礼物呀!”

“我给妈妈做一张卡片。”陶婉春大声地说。

“我给妈妈画一幅画!”相兰千的画一直画得不错。

“我要用我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一块蛋糕。”我知道张日吕最喜欢吃蛋糕了,他认为妈妈也一定喜欢。

……

“你们送的礼物妈妈肯定都很喜欢,不过如果你们能用行动来证明你们对妈妈的爱,为妈妈做一些事情,妈妈也许会更喜欢的!”

孩子们好像若有所悟……

又一个星期来了,星期一早上,我通常喜欢和学生们聊一些周末的事情,由于三八节刚

过,我就随便问了几个同学“这个星期你们为妈妈做了什么?”没想到我这一问,可让他们兴奋了,许多同学都争先恐后……

“我和妈妈一起做大扫除了!”

“我帮妈妈洗了好多件衣服呢!”

“我做了一道菜给妈妈‘品尝’。”

“我还给妈妈捶背按摩呢!”

……

我能感受到此时孩子们的自豪以及快乐的心情,我相信他们的父母也会为他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骄傲的。

班队课——感恩的实践

我们每个星期都有一节班队课,这个学期学校要求班队主题主要以“文明礼仪”和“安全”为主,我想“学会感恩”也是礼仪的一种,所以我也会经常以“感恩”为主题开展班队活动。

又一个星期五到来,下午第二节,班会课在歌声中开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用勇气作我自己,…”。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发言,把自己的成绩与父母的辛勤劳动、老师的认真工作联系起来。何紫同学,父母在外打工,家庭条件较差,心里很自卑,从不愿意向别人提及,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很好,我就想利用这次机会,改变她的心里,让她明白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得快乐就行,我说:“父母因为你上学才外出打工的,他们一定以你这么听话、懂事、学习又很用功的女儿感到骄傲,你也应该为有这样勤劳朴实的父母而感到自豪。”

陶梁建秀和陶泫宇还分别为我们讲了《小孩的心》、《最后一关》两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一节班队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我让学生用一张纸写下一句自己最想说的对别人表示感谢的话。

我想这样的班队课我们班不会只有一次的。

语文课堂——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教书育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教育理念。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课程,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以感恩为主题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语文教材中的感恩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记得我们在学习《三个儿子》这片课文时,在感悟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后,学生已经被第三个儿子所感动,这时我再拿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

个儿子。”让学生说说老爷爷眼里看到是哪个儿子呢?当然了,学生毫不迟疑地说,老爷爷看到的是那个帮妈妈拎水桶的儿子,因为只有他才是最孝顺的儿子。

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么辛苦啊!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孩子们,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事来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生1:我以后要听妈妈的话,不要一味地想着自己的想法而让妈妈不开心。

生2:妈妈每天给我们洗碗很辛苦,我以后要多帮妈妈洗洗碗,可以让妈妈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生3:我以后妈妈让我买东西的话,会马上去,这样也可以帮妈妈做事了。

生4:我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拖地、洗碗、倒垃圾、整理房间……

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在课堂中设计渗透感恩教育的环节:在朗读中进行感恩教育——在理解体会中进行感恩教育——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创设感恩教育。这一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感恩——无处不在

每当孩子们帮我拿一些教具或收发作业本……我都会很有礼貌的跟他们说一声谢谢,我是真诚的,也让他们明白:当你接受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是应该的,当别人给予关爱,关爱别人也是一种回报。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一种感恩。人从出生起,第一领受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世间。享受阳光的普照,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对社会的价值。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认真地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再感到孤独。

这些道理,我作为大人能明白,可孩子们却似懂非懂,所以,用我的言传和身教引导他们,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几点体会

现在社会诱惑太多,物质生活丰富,学生大多数不需要为吃饭穿衣发愁,,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感到生活没有快乐、没有激情。许多学生家长说,现在孩子情商太差,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等等。虽然家长们想尽方法来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看到的和得到的往往不能令他们称心如意,有时还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所得到的幸福、认为是父母应该付出的,而自己不需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觉得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好的学习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成绩,我觉得首先要从“培养学生有颗感恩的心”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的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认为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有颗感恩的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利用课堂教学,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教育理念。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感恩教育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理性的感恩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尤其在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课程,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是以感恩为主题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语文教材中的感恩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二、利用班会点拔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1、以《感恩》为题召开主题班会。

2、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还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语言进行演讲,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3。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4、创办“感恩”手抄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5、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上。开展“国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动,

三、利用各种节日举行“感恩”活动。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通过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回报社会!

四、让学生知道感恩无处不在。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骛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