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解读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解读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教案解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上一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一些知识。请大家和我一起复习以下知识: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的读法:甲地温度25℃,读做25摄氏度。乙地气温为-5℃,读做: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3、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

态变化。

4、熔化

(1)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1。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如图7-2。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5.凝固

(1)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如图7-3。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如图7-4。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本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内容,主要有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汽化和液化

1.我们都知道湿衣服放在室外会变干,可能还不理解这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像这种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叫汽化。

2.在打针前,医生会用棉签涂些酒精,我们会感觉凉凉的,这是

因为酒精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所以

我们感觉凉凉的。

考点/易错点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我们把水洒在地上,过一段时间,地面变干了,这是一种缓

慢的汽化现象,是蒸发。

2.以晾衣服为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到:夏天衣服干的快,

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温度的

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衣服展开比折叠起来干的快,说明液体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在通风处衣服干的快,说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越快,蒸发越快。

3.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檫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是:

(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

(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4.在一些快餐店的洗手盆旁边安装有干手机,它能够快速把手吹干

的原因是:

因为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同时升高了

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

考点/易错点3、沸腾

1.在水烧开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这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是沸腾。沸腾是在液体内部

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2.水的沸腾实验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比较刚开始沸腾时和沸腾时气泡上升时的变化。

刚开始沸腾时杯底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由于上层水温仍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沸腾时由于上层水温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没有放热而压强越来越小,故不断变大。

4.在水的沸腾实验中,我们测量发现:沸腾前水温持续升高,温度计示数持续变大,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变,水温不变;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考点/易错点4、液化

1.由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例:冬天进暖屋,眼镜片蒙水珠。

湿热天气突然降温,玻璃内壁附有大水珠。

②压缩体积:丁烷气体液化后装入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后装入钢罐。

3.液化放热:汽化和液化是两个相反过程,汽化时要吸热,那么液化时要放热。

考点/易错点5、升华

1.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或者不见了,是因为樟脑球由固态变成了气态。

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2.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变干。

因为冰升华成水蒸气,所以衣服会变干。

3.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因为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雪人”变小了。

考点/易错点6、凝华

1.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

这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凝华放热。

2.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水蒸气凝华成冰挂树枝上形成“雾凇”,“雾凇”也叫树挂。

3.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

外界温度极低,水蒸气凝华在窗户内侧玻璃上形成“冰花”。

4.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会变黑。

金属钨在高温下先升华变成钨蒸气,钨蒸气后凝华在灯泡内壁上,灯泡就会变黑。

三、例题精析

考点1 汽化和液化

【基础巩固】

【例题1】

【题干】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答案】C

【解析】露水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例题2】

【题干】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

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A

【解析】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是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中等强化】

【例题3】

【题干】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由于海水升华形成的

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热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答案】C

【解析】白雾是液体,注入的海水先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白雾,故C正确。

【培优拔高】

【例题4】

【题干】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答案】A

【解析】深秋的早晨外面的温度比较低,屋子里面温度较高,屋内有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变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表面。

考点2 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基础巩固】

【例题5】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加快蒸发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B.把衣服挂在通风处

C.把衣服挂在卫生间里D.用滴灌代替浇灌

【答案】B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把

蔬菜用保鲜膜包起来减慢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慢蒸发;把衣服挂在通风处,加快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蒸发;把衣服挂在卫生间里属于减慢了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减慢蒸发;用滴灌代替浇灌,属于减小液体表面积,减慢蒸发。

【例题6】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从外界吸收不到热,那么液体()

A.蒸发不能继续进行

B.蒸发能够进行,液体温度升高

C.蒸发能够进行,液体温度降低

D.蒸发能够进行,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液体蒸发虽然需要吸收热量,既可以吸收自身的热量,从而使自己的温度降低;也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中等强化】

【例题7】

【题干】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杯内的水不断的沸腾,则插在烧

杯中试管里的水将()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多加热一些时间,可以沸腾

【答案】C

【解析】此题就是要判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条:其一是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其二是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烧杯中的水可以不断地从酒精灯处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而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也能达到沸点,

但由于试管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水就不能再吸热了,因此也就不能沸腾。 【培优拔高】 【例题8】

【题干】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 B .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放出热量 C .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凝固并吸收热量 D .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电冰箱是汽化与液化吸放热的典型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剂在冷冻室内进行汽化吸热,然后在冷凝器处进行液化放热,从而实现了把电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外面,达到了制冷目的。 【例题9】

【题干】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C

A B C D

【解析】由于酒精的沸点低,所以它在空气中特别容易蒸发,酒精蒸发要吸热,造成棉花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下降,当棉花上的少量酒精蒸发完后,棉花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温度又回升到室温。

考点3 升华和凝华

【基础巩固】

【例题10】

【题干】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太阳出来雾散了

D.湿衣服晾干

【答案】B

【解析】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现象。太阳出来雾散了,是汽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汽化现象。故B项正确。【中等强化】

【例题11】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答案】C

【解析】积雪融化是熔化现象,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现象。

【培优拔高】

【例题12】

【题干】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答案】C

【解析】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四、课堂运用

【基础巩固】

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答案】C

【解析】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壶嘴喷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比它冷的空气液化而成的。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答案】D

【解析】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也是液化现象。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3.夏天坐在电风扇前会感到凉快,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风使环境温度降低

B.电风扇吹来的风温度较低

C.电风扇吹来的风能够加快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

D.电风扇吹来的风能够加快人和周围空气的热传递

【答案】C

【解析】实际上,开电风扇吹风,室温不会降低,只是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收人体热量有致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利用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来降低体温。

【中等强化】

4.下面的措施中不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的是()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 B. 给墨水瓶加盖

C. 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D. 把橘子用塑料袋包起来

【答案】C

【解析】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属于用降低温度和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办法减慢蒸发;把橘子用塑料袋包起来,给墨水瓶加盖,属于用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办法减慢蒸发,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属于用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来加快蒸发的。

5.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明和父亲开车去姥姥家,父亲开了空调一会,玻璃上出现了很多小水珠,大家说,小水珠应该在玻璃的哪一测()

A. 车窗玻璃朝车内的一面

B. 车窗玻璃朝车外的一面

C. 车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答案】B

【解析】炎热的夏天,车外温度较高,车内开空调,车内温度较低,使车的玻璃温度也较低,外面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生成小水珠。

【培优拔高】

6.已知甲苯沸点是111℃,如果在在一个大气压下,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考察沸腾的条件。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条:其一是液体的温度必须达到沸点;其二是达到沸点后,还要继续吸热。,甲苯的温度是111℃,达到了沸点,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7.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其中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干冰迅速吸热变成CO2;气体。b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C.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变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A.汽化、凝华、熔化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固、熔化D.升华、凝华、液化

【答案】B

【解析】干冰迅速吸热变成CO2气体,是升华现象。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变成雨滴,是熔化现象。所以应当选B。

五、课程小结

一、物态变化的联系

二、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三、各物态的吸放热

(1)吸热:熔化、汽化、升华

(2)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六、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B

【解析】升高温度,增大蒸发面积,加快空气流通是加快蒸发的三种方式。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通过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通来加快蒸发的。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也是通过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通来加快蒸发的。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的。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可以使蒸发变慢。

2.同学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两次用同一电热水壶烧水的质量不同,且都把水加热到沸腾,因而两次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次加热的水质量较多,因而所需加热的时间较长,但加热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其沸点的高低,即两次水的沸点是相同的。

3.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

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答案】C

【解析】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因为身上的水珠蒸发吸热;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是升华现象。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是汽化现象。

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很多“白气”

B.深秋早晨小草上出现的“露水”

C.深秋晚间有时会下霜

D.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

【答案】C

【解析】白气和落水都是有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属于汽化现象,只有霜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中等强化】

5.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A. 氧、氦、氮

B. 氧、氮、氦

C. 氦、氧、氮

D. 氦、氮、氧

【答案】D

【解析】氦、氮、氧的沸点依次升高。随温度升高氦先汽化,然后是氮汽化,最后是氧汽化。

6.食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常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

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

C.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食品温度降低,不致变质

D.以上说法均正确

【答案】B

【解析】干冰极易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可以获得低温,以减慢食品内水份的蒸发,以起到保鲜作用。

7.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

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

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气团”是水蒸气________(填

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汽化液化

【解析】高温火焰放出的巨大热量可能会损坏发射架,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会使水汽化(沸腾),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从而有效地保护好发射架;在汽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会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气团”。【培优拔高】

8.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很快从固态________成气态,并从周围空气________大量的热,于是高空中的部分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

这些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成水滴,与原来的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人工降雨。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凝华熔化

【解析】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升华吸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水滴。

9.“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0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0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升高/不变/降低)。

图10 图11

【答案】(1)92 (2)如图所示(3)98 不变

【解析】(1)从温度计的示数可以看出,2分钟时的温度为92℃;(2)可用描点法画出图像;(3)从图像可以看出,水在98℃时开始沸腾,沸腾时温度保持98℃不变(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线段);(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可知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升华和凝华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4、重、难点: 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 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 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 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 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入新课 一、升华和凝华 探究:物质能不能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你的猜想:…… 依据:…… [演示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实验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并盖紧塞子,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加热。当试管中充满某种气体后将试管取出放入凉水中。

仔细观察: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分析] 【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中物质 需要吸热。 【结论】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 固态 变化条件:吸热 加热后:碘是什么状? 气态 停止加热冷却后: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固态 变化条件:放热 停止加热冷却时:试管壁上的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凝((固态液态 气态固放热)熔 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升华与凝华 》评课稿3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 刘兴蓉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评的是罗静老师上的《升华与凝华》一课。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本节课教学设计优化上创意好,实验创新上效果好,教师与学生真情交融、情感投入到位。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有许多成功之处。本节课的亮点很多,我们从掌声中可以看得到,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今天,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评析:一个是成功之处,另一个是不足的地方。 先从成功的方面来看: 第一,这堂课的头开得很好。由西游记的视频片段作为开头,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西游记可以说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电视剧,尤其是那里面的仙境般的画面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在观看之前,罗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仙气”也就是白气,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看热闹,而是联想到可能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同时使学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了:原来那么动人的电视剧画面还与我们物理有关。学生带着这样的想法当然愿意好好的学习这节课了,甚至愿意好好的学习物理这门学科了。从这个开头来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埋下了伏笔。在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升华和凝华学习之后,再分析西游记里的“仙气”的形成过程,这也形成这堂课的首尾呼应。 第二,实验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实验能把平时老师常用语言描述的一道而过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对于学生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震撼。本节课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设计了几个环节,即: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而且还有温馨提示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教师语言强调到位,安全工作放在第一。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即加热过程中,固态碘变成了紫色的气态碘;冷却后,气态碘又变成了固态碘,中间并没有经历液态碘的状态。学生看见这个明显的实验现象,都很兴奋,正确的认识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发生相互转化的。通过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不仅很顺利的实现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最好的方法,即科学探究实验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罗老师做得全面、具体、适宜 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效率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这节课上,罗静老师首先把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写在黑板的右上角,对学生起一个主导作用,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干什么,要掌握什么。其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又有具体的小目标。比如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做什么环节、实验中要注意观察现象,实验之后要得到什么结论;又比如在分析西游记里的仙气缭绕的问题等等。从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规律和结论的能力等。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看,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得到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通过列举生活中大量的有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以及吸热放热的分析,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罗老师的指导下,做中学、学中做。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看,通过对各种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验物理来源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案

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的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 6、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7、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关键: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来源:1]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不断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和志趣。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 学生对直接经验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学习了汽 化和液化、熔解和凝固,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需注意辨析各种物态变化间的 区别及研究方法的相似性。 教法学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碘 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 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1、樟脑丸变小了;2、灯泡内壁发黑;3、冬天,冰冻衣服变干;4、冬天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5、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 知识拓展:阅读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的循环现象。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归纳升华、凝华现象:1.雾凇、霜、雪的形成 2.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4.樟脑丸变小了 5.灯泡变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介绍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利用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做成强制冷剂。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干冰。 【学情预设】:学生了解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 干冰的用途例如: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2、人工降雨。用飞机喷洒干冰,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升华,吸热变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物理公开课心得体会

物理公开课心得体会 物理公开课心得体会 在这次教学能力测试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上)‘升华和凝华’在物理组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之前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先备好课请老教师点评,与同组教师讨论教法,逐步改进完善。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不同这处,从教学流程上来说也了解了不少,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老师的点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1、首先,准备是充分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没有把握好,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课堂艺术.虽然老师在上面讲得激-情飞扬,但是学生没有达到效果的.这与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所违背,因此在师生互动上还得多下功夫.2、其次,教学难度也不是很大,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上还不是特别准确,这还得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从而针对本班制定一个符合本班的教学计划.3、再次,教学语言不严谨,语言不很标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注意自己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被我自己感觉到的缺点或者没有被提出来的缺点,这些都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体会,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这次公开课之后我也思考了许久,如何讲求课堂艺术,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我们教学的最困难的问题,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这样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的解决的.也希望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这样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中学物理教学公开课心得体会2017-03-31 11:04 | #2楼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倡导下,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的连片教研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在校尉中学举行的优秀教师听评课活动,本次听课活动的内容是“变阻器”课题。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标深入实行的当今,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鲜营养,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些课总体来说,有如下共同的特点:一、上课教师“带着课标上路,依据课本上课。”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对课程标准把握深刻到位,运用教材合理有度。应该说,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过去是讲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现在老师更像一名策划,看上去是解放了教师,真正发动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学会读书、勤于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 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碘、火柴、烧杯、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新旧白炽灯各一只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下面四句诗,你能从中找出那些物态变化?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大多能答,有少数不能答。 教师:如果能,那你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明呢? 学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1、想想做做【碘升华与凝华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的颜色_____。状态。

猜想把碘加热会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4)、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去酒精灯后,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6)、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升华与凝华概念 3、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哪些是升华与凝华现象 4、学生举例,教师及时给以表扬 5、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归纳 6、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立完成 7、知识拓展:关于人工降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人工降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 8、课内练习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9、交流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归纳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吗?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具体的方案,并在家中尝试。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六种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 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的学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得出的定义. 碘的升华实验,要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观察的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的吸热,一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现象,再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追逐希望的光芒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追逐希望的光芒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追逐希望的光芒 课题:追逐希望的光芒 课型:团体心理辅导课 设计理念: 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充满了阳光和坦途。但现在的学生却在父母的庇护下很少经历风雨,但未来的生活中他们肯定要经历挫折与磨难,每个人都会面临失败和竞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高,挫折带给他的消极作用越小。相反,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低,必然会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不利的状态下,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非常有必要。因此我设计了这堂课,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和身体的缺陷,在绝境中也不放弃希望,乐观地生活,追逐希望的光芒。 教学目标: 1、认识到乐观和不放弃希望对于战胜困境的重要性。 2、正确对待身体的缺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逆境中奋起,积极开创新的人生。 重点、难点:正确对待身体的缺陷,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逆境中奋起,积极开创新的人生。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言: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么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我们是该绝望的放弃还是应该追逐希望的光芒?其实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如果我们不放弃心中的希望,那么苦难都会被我们征服。 二、思考与探究:

活动1、故事《在绝望中追逐希望的女孩》 1、故事内容 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叫玛莎的犹太女孩写过这样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 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 我的神经我的思想, 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阳光!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他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 在这些风暴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 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阳光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期待保存。 我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它们。 尽管随时都可能死去,但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用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用坚韧的希望照亮黑暗的角落。

新人教版八年上学期物理《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散到冷空气中,靠干冰的_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环境__________,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导致降雨。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石需要__________热。 3、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俗称的“冻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量。 4、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5、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 6、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__________的缘故。 7、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冰晶组成。 8、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散“白雾”,它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形成的。 二、选择题 10、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往往会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外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由() 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的 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的 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的 D、冰箱外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1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不是凝华现象的是() A.窗花 B.冰棱 C、雾凇 D、雪花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请熄灭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4、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升华和凝华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郭磊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分析】 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难点是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纸巾、新旧白炽灯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家里厨房的灯泡坏了,找到新旧两只灯泡,请同学们更换合适的灯泡,提出旧灯泡内壁变脏、变黑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变黑?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实验,得出概念。 由冰加热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态物质加热后都变成液态呢?进入学生用碘加热实验探究。实验时,要求学生先阅读学案(附后),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实验并填写学案。 实验结束,选取几组学案实物投影,评定实验结果,完成多媒体投影填空,得出:并不是所以的固态物质加热后都变成液态,有的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给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板书概念) 2.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板书) a.类比碘升华实验,解释旧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变黑的原因; b.解释《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3.4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 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做个铺垫。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并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教学中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力求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升华和凝华实验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五、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碘、加热器、干冰、烧瓶、气球、铝罐、碘锤、热水、冷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创设情境:某机密处有一份文件给翻阅了,如何找到这个人呢? 演示实验:深紫色固体颗粒变成紫色气体熏在纸上使指纹显现。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可以使指纹显现?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复习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 思考讨论: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

八年级物理升华凝华评课稿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 冷集三中许强 优点: 1、王老师讲的“升华与凝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四个物态变化后的一节物态变化课,本节课王老师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盲目、简单的认识问题上升到有理有据地理解问题,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给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讲述内容时按照“实验探究——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2、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并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之前,语言强调到位,然后归纳得出升华、凝华的定义,在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时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节的难点是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得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后,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无论回答六个物态变化中的哪一个,都能得心应手,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不足: 1、得出结论后,想以水的三态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来贯穿,有的地方过渡很好,如解释完舞台上的白雾到水的三态,有的地方过渡的较生硬,如过渡到科学世界的回答问题。 2、如果习题容量再大一些,难度上再增加些层次感,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碘的升华和凝华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雾凇的图片和“烟雾缭绕”的舞台图片。 【过渡】在冬天,大家经常会看到壮观的雾凇景象,我们这里叫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

图 2 图 1 (一)升华和凝华的认识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复习与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在括号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 过 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 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1. 投影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用试管夹夹住碘的升华与凝华管距顶部三分之一处,如图 1 所示。 (2) 如图 2 所示,将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管要稍微倾斜),当看见试管内有颜色的变化时立刻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儿,冷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2. 讨论完成学案: (1) 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 加热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 和应用。 难点及关键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 学法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具或课件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 火柴、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个案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 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 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工造“雪”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 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 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 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 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案例分析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例分析 崔家桥镇中海中学王海艳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诱导上,大多数教师对于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诱导难以把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使学生思路和思维混乱,就此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共同探究。 思路设计: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以教师演示实验、资料介绍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图片、实物加以启发引导,由“趣”激“情”,由“情”探“疑”,由“疑”得“知”,由“知”育“能”。设计层层诱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尽量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轻松学、愉快学。 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固态碘、试管夹、圆底烧瓶、灯片 教程: (一)导入课题 1、大家好,看到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精灵活现,认识你们真的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雾淞》 2、为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共同探究,有信心吗? 3、还是让我先考考你们? 物质从固态——液态,物质从液态——气态分别是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由。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在定义中补充“直接”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器材: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结物休表面。 夜间降温物体表面 举一反三:水蒸气小冰晶 空中凝华下落地面雪 (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现化高速飞机运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黑,请你分析其原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

(八年级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的教案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四?教具准备铁架台、锥形瓶、酒精灯、细线、碘、樟脑丸及粉未、枯树枝、旧的灯管灯泡. 五?教学设计

本人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卫生球变小引入课题,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自主设计实验步骤:你认为本实验要分几个过程进行观察?每个过程主要观察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实验中带着目标去观察,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好记录、把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从物理走向社会,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升华凝华现象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解释中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六?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课题(2分钟)师:出示实物(一大一小二袋樟脑丸),同学们谁知道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哪一位来同学来鉴别一下? 师:对,这是生活中用的卫生球,同学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师:对,大的是昨天刚买的,小的是在箱中入了一段时间后取出来的,原来大小一样放久了为什么变小了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揭示课题)生:闻一闻,是卫生球. 生:一大一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会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例子。 2.能画出物质三态转化图。 3.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解释云、雨、雪、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知识链接 中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叫“霜降”。霜降是霜从天上降下来,像下雪一样吗?霜的形成跟雪的形成一样吗? 学法指导 1、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2、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 断能力。(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问题导学 一、自学问题 1、看课本64 页想想做做 思考:(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加热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看课本64 页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 思考:(1)固态与气态间两个转化是什么? (2)课本中介绍了几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3)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二、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想想议议, 完成(1)填写图3.4-2。 (2)在相应的物态变化上标注吸热和放热情况。 三、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 思考:(1)云、雨、冰雹、雪是如何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我们如何节约用水? 四、课堂小结 动手动脑学物理66 页1、2、4 思考(1)第3 题:人工降雨是如何进行的?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冰箱里面的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发生液化后再凝固呢? 当堂检测(要求: 1-11 题所有学Th必做,完成后举手示意,谁先做完先给谁批阅。) 1、2008 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