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顾客心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顾客心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顾客心智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在交通和通信发展的影响下,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众多陌生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旅游者将会有多种选择的机会,而随着商品同质化的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也逐渐变为品牌乃至顾客心智资源的竞争。顾客心智在顾客购买决策和产品品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顾客的目的地选择决策。一旦某个品牌占据了顾客的心智资源,就会促成顾客对该品牌的记忆和认同,顾客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越高,说明品牌营销的效果越好。所以,旅游目的地若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竞争方式,品牌化就成为各旅游目的地重获竞争优势的武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战略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市场化运作的途径。

关键词:顾客心智旅游目的地品牌品牌营销

Key Words: Customer mind Tourist destination brnad Brnad marketing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的旅游目的地时,有更多的途径进行信息搜集对比,所以旅游目的地间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而品牌化就成为各旅游目的地重获竞争优势的武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战略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品牌是旅游者识别和辨认旅游目的地服务和产品特征的唯一途径,在旅游者的决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能够传达出目的地的某种特点,这种特点能让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无形的旅游经历产生一种体验式的憧憬和向往。旅游目的地明确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旅游者区分不同旅游目的地随提供的服务内容,从而影响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决策风险。对于旅游者来讲,品牌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能够改变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看法和经验。

随着商品同质化现象的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演变为品牌的竞争、顾客心智资源的竞争。顾客心智在顾客购买决策和产品品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顾客出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一旦某个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占据了顾客的心智资源,就会促成顾客对该品牌的记忆和认同。顾客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越高,说明品牌营销的效果越好。本文以“好客

山东”旅游品牌为例,在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营销策略的基础上,探讨其心智聚焦、心智宣传、心智体验、心智维护策略,分析其品牌营销效果。

2. 研究综述

2.1 顾客心智的内涵

顾客心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从心智学的研究角度来看,人的心智是包括情感、意志、感觉、知觉、表象以及思维等在内的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从消费的趋向和角度上说,心智就是顾客蕴藏在内心深处对待各种产品理性而又明智的看法或价值认知、认同的程度。顾客心智具有三个特点,即有限性、不可逆性以及可变性。顾客心智的有限性表明顾客只能对一部分商品产生有限的体验和认知;不可逆性表明顾客心智是自然产生的,他们对于某种商品的认知会受到外部刺激与从众心理的影响,而不会受任何外力强迫和威胁;可变性则是指顾客的心智是变化不定的,即顾客对于某种商品的认知是可变的。

心智资源是指顾客所掌握的产品特性的数量和质量。现代营销理论发现,在顾客心目中永远存在着一个心智阶梯,心智阶梯原理是由著名营销战略家、“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首次提出的。心智阶梯是指为了购买方便,顾客会在自己的心智中形成一个优先选择的品牌序列,顾客会根据这个阶梯依序进行选购。比如,在买洗发水时,我们会在潜意识里列出一个关于洗发水的品牌阶梯,在这个阶梯里,我们列出了海飞丝、清扬、夏士莲、潘婷等品牌,而这些品牌自上而下有序排列。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顾客会按照头脑中的排序进行选择,能够进入这个阶梯的品牌选择不会超过7个。一旦某个品牌占据了顾客的心智资源,就会促成顾客对该品牌的记忆和认同,顾客对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越高,说明品牌营销的效果越好。

2.2 旅游目的地品牌

旅游目的地品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备受关注,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蔡?利平定义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通过积极的形象塑造选择某一种品牌要素的组合,使本身的品牌脱颖面出的过程。康斯(Cnoth,2002)指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首要条件是先要使旅游吸引物品牌化,进一步从旅游资源及产品这个方面来进行品牌化的研究;阿尼?奈普(Dunae Knapp)则提出真正的旅

游目的地品牌是游客和众多利益相关者对旅游目的地内在印象的反馈积累,由于各人利益及感知不同,这将必然导致目的地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是独一无二的①;而比尔?贝克(Bill Baker)提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应该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与旅游相关的体验的总体感知,而不是一个广告的主题或者是标题。Brent 和Robin(2003)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为了确定目的地的地位,而使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个名字、标志和其他图形。归纳这些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延伸与拓展了传统品牌理论并运用了品牌理论。

目前,旅游目的地品牌还没有形成一套国际上统一且规范的定义。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定义还是沿用了传统品牌理论的定义,即认为旅游目的地品牌是一系列名称、术语等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成是将它们统一起来的一种集中事物的反映,主要是为了区别旅游目的地和其它目标竞争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目的地品牌与一般产品的品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Logo、口号或是代言人,而是游客对于该旅游目的地体验的整体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通过服务水平与游客心理感知的紧密相连,一种游客经验反馈的汇总。旅游目的地品牌往往是根据受众的感知回应,制定相应的品牌传播模式及传播内容。

2.3 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营销策略主要有四种,即心智聚焦、心智宣传、心智体验和心智维护策略。心智聚焦的焦点就是品牌的个性,通过这个焦点进行品牌的设计,进一步确定品牌的定位、名称、标识和品牌内涵。心智宣传策略是根据聚焦的消费者的心智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品牌宣传媒介和营销策略,更加注重被聚焦即目标消费者的心智,并由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心智体验策略即通过产品展示或鼓励顾客试用等策略,让目标顾客购买前对产品体验,使消费者能够进行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的心智体验,并通过这些心智体验逐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其购买欲,并最终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完成消费者心智聚焦、宣传以及体验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就必然需要对消费者心智进行持续的跟踪和服务,这一过程就是心智维护策略。在这四种策略之下,可以充分占据顾客心智,发挥品牌优势。

①赵俐,谢俊,张婧妍. 新规则:社会化媒体营销和公关[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实证研究——以“好客山东”品牌营销为例

3.1 “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内涵

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先后推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形象宣传口号和“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标识,这标志着山东省旅游业开始进入品牌发展的新时代。山东省以“好客山东”为主题,围绕“山水圣人”、“黄金海岸”、“逍遥游”三大主线,整合形成一批具有山东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具备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康体养生功能的旅游产品品牌。“好客山东”品牌的提出,摒弃了原本从“物”的角度定位的思路,提炼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抓住了山东文化的精髓,更好地诠释和传递了山东省的好客形象,打造出山东省亲切和谐的目的地形象。“好客山东”融合了多种元素,将中外古今的语言、文字、设计元素融合到一起,以丰富的色彩变化,对应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休闲度假魅力,丰富、动感、亲切,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以五岳之首、大海之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整体形象,结合“山东、山东人”的“好客之道”,以“诚实、尚义、豪放”的鲜明个性,传递特色化、国际化的现代形象与文化意识。

3.2 基于顾客心智的“好客山东”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3.2.1 心智聚焦策略

心智聚焦的焦点就是品牌的个性,通过这个焦点进行品牌的设计,进一步确定品牌的定位、名称、标识和品牌内涵。

“好客山东”品牌是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韩家英教授设计的。形象标识中既有中文又有英文,一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传达出山东人欢迎五湖四海贵宾的“好客”精神。中文的“好客”是朱红色的篆刻,“山东”是墨笔书法,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符号,充分体现了山东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英文“Friendly Shandong”采用了手写体并使用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传递了山东人的时尚感与现代感,并向世界人民发出了热情友好的邀请。

在“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形象宣传口号之下,“好客山东”将全省旅游品牌定位为打造以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节事旅游、体验旅游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方面,山东省在在全民休闲指导思想下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并完善了以烟台、日照、青岛为中心的“渔家乐”休闲旅游和以潍坊为中心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建设;发挥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陆续开发温泉旅游、湿

地旅游、森林旅游、海滨旅游等新型生态旅游;同时,连续几年举办“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以“山东人游山东”、“到山东过大年”为主题,充分利用春节资源,全力策划全民参与互动的节事体验营销项目。

独具特色的品牌标识以及精准的品牌定位,山东省迅速占据了旅游者心智资源,让游客认知了“好客山东”旅游产品,也不断吸引目标游客加入到山东的旅游消费中来。

3.2.2 心智宣传策略

心智宣传策略是根据聚焦的消费者的心智特点,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品牌宣传媒介和营销策略,更加注重被聚焦即目标消费者的心智,并由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宣传。

山东省实行的是捆绑营销、联合推广策略。全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参与、上下联动”的原则,创新宣传促销机制,形成“政府与企业相结合,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结合”的局面,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旅游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开展省、市、企业联合促销,形成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

山东省综合利用各种传播平台,积极宣传“好客山东”品牌,抢占顾客心智资源。电视媒体方面,连续几年选择央视作为品牌营销的主流媒体,推出了新闻栏目档,并使用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多国语言频道,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了解到“好客山东”品牌。此外,山东旅游局还在网络、报刊、广播、车载和机场媒体等开辟了旅游专栏、专版和专刊,如《大众旅游》周刊(每周四版)、《好客山东专刊》(每周四版)。在网络媒体宣传方面,建立了山东旅游网,率先成立了数字化多媒体营销系统,以及与携程网、同程网等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通过实时的信息更新和网络品牌宣传,实现了“好客山东”旅游品牌与全国旅游者的零距离接触与互动。山东省也在微博及微信上进行品牌营销,在微博、微信上均开通了账号,进行信息更新发布。通过对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的省级旅游局进行排名,山东省的微博活跃度较高,日常发博评论也比较积极,说明其微博营销效果较好。同时,山东省也利用重大活动推动“好客山东”旅游品牌落地,如先后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园博会、绿博会等许多重大国际性、区域性文化、体育、经贸活动,都统一使用了“好客山东”标识。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使得“好客山东”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3.2.3 心智体验策略

心智体验策略即通过产品展示或鼓励顾客试用等策略,让目标顾客购买前对产品体验,使消费者能够进行视觉、听觉等不同层面的心智体验,并通过这些心智体验逐步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其购买欲,并最终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体验营销方面,主要是在春节前后推出的节事体验营销活动。山东省连续几年在春节期间举办了“好客山东贺年会”,推出贺年会五大产品品牌,即贺年游,贺年礼,贺年宴,贺年乐,贺年福,策划了全民参与体验的民俗狂欢活动。“贺年游”是围绕“到山东过大年”、“迎新年观日出”、“乡村贺年民俗游”等主题,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贺年礼”主要是包装推出地方特产、有机农副产品、年节生活必须品以及节日民俗文化用品,引导“山东100”品牌企业推出贺年会大礼包,支持“山东100”进商场、景区、好品山东O2O体验馆销售,鼓励各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年货大集;“贺年宴”则弘扬鲁菜文化,引导餐饮企业推出一批不同价位、适应不同需求的产品,推出贺年会美食节、美食月、风味小吃节等系列活动;“贺年乐”是推出以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民间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的特色产品;“贺年福”是在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一批寓意“祝福健康”、“祝福长寿”、“祝福平安”、“祝福兴旺”的产品。根据五大产品品牌主题推出的一系列活动,在感受传统山东文化的同时,也让游客参与到活动中去,可以获得难忘的旅游体验与较高的游客满意度。

贺年会期间也推出以农事体验为主的活动,主要是在一些具有接待能力的温室大棚业户的大棚内,推出以采摘、赏花、认领等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和农事体验活动,让旅游者在体验中了解到大棚作物种植知识。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山东省也利用网络渠道,创办网上贺年会、策划“中国梦、中国年”网上贺年会平台,在好客山东旅游公共服务网及好客山东手机网站开设网上贺岁、网上拜年、“旅游红包大派送”等活动专栏。贺年会把山东的春节由一般资源变为重要的节事资源,并最终成为旅游品牌,这是一种“过节+旅游”的活动叠加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旅游者的互动参与体验。

3.2.4 心智维护策略

在完成消费者心智聚焦、宣传以及体验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就必然需要对消费者心智进行持续的跟踪和服务,这一过程就是心智维护

策略。“好客山东”旅游目的地品牌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践行承诺,提高“好客山东”的美誉度。只有不断进行品牌维护,才能够维护顾客忠诚,发挥品牌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一是山东省积极营造“好客山东”文化氛围。坚持以游客需求为目标,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服务,并将优质服务始终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组织服务业行业认真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大力推进旅游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亲情化和个性化,推出一批旅游服务示范岗,兑现品牌承诺。二是山东省不断加强旅游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弘扬旅游业的诚信道德,健全旅游业诚信体系和机制;进一步畅通旅游投诉渠道,第一时间解决游客投诉;建立常态化信息反馈机制和投诉渠道,并通过抽样调查、跟踪调查、专题调研、专家咨询、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游客和其他社会公众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改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督导检查。开展“好客山东”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评定最佳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旅游强县、星级饭店、A级旅行社等,进一步加大对服务质量的督导检查。在旅游景区管理方面,解决“野导”、“黑导”、“黑车”以及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加强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把门票价格控制在游客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旅游社、星级酒店严格按照标准接待游客,杜绝零团费、负团费,规范旅游购物活动。通过各方面的督导检查,全省形成了人人维护“好客山东”形象、处处优化“好客山东”环境、全面提升“好客山东”价值的浓厚氛围。这些品牌维护策略,耶为山东省带来大批忠诚的旅游者。

4. 结语

顾客心智在顾客购买决策和产品品牌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顾客的目的地选择决策。一旦某个品牌占据了顾客的心智资源,就会促成顾客对该品牌的记忆和认同。“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是对齐鲁文化的深刻诠释,是山东人好客精神的热情体现,也是山东旅游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所在。山东省积极抢占顾客心智资源,并从心智聚焦、心智宣传、心智体验、心智维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品牌宣传推广与维护策略,在旅游者头脑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得到了他们的认知与认同,也迎来了一大批忠诚游客,其品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llan L. Baldinger, Joel Robinson. Brand Loyalty: The Link between Attitude and

Behavior[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96, 36(6): 22-34.

[2]Chris Leader, Sam Hill. See Your Brand Through Your Customers' Eye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 79(6): 125.

[3]陈刚.“好客山东”的品牌营销实践[J].广告人,2011(6):164.

[4]高静,肖江南,章勇刚.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7):

91-96.

[5]高静.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

21-29.

[6]胡彦蓉.基于顾客心智的品牌资产驱动因素与构成维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管

理科学与工程,2013.

[7]李雪.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进展及启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1,28(2):

93-99.

[8]李岚林.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D].吉首大学:中国少数名族经

济,2012.

[9]李玉国.评析“好客山东”的形象定位和品牌定位[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5):

95-96.

[10]林艳,杨效忠,张致云,田磊.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比较及展望[J].旅游论坛,

2010,3(1):93-99.

[11]刘明广.浅谈经营者如何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J].中外企业家,2010(8):29-30.

[12]秦波.基于消费者心智的品牌营销模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企业管理,2012.

[13]宋佳.“好客山东”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企业管理,2010.

[14]王亚.旅游目的地官网营销功能评价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旅游官网为例[D].山东大

学:旅游管理,2014.

[15]王露瑶,周瑞雪,程金龙.微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旅游部门微博营销模式分析[J].旅

游纵览月刊,2014(7):89-90.

[16]岳建秋,谌飞龙,吴群.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开发的品牌优势塑造[J].中国工业经济,

2007(3):88-95.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营销理论逐步导入景区经营管理工作,市场细分、定位战略和4P 营销组合策略,已为国内众多景区的营销管理者所熟知,并在市场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旅游目的地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传播,有待我们在旅游实践中积极探索。跟景区营销相比,旅游目的地营销有何不同呢?从策略层面看,景区营销运用最多的是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net)、价格(Prie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一策略选择的思维基点,主要是从企业和产品出发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客户需求,但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还是为企业获取利润。而旅游目的地营销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就是要融合4P和4C,并且要更多的运用4C营销组合策 略。 4C营销组合策略,简单讲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其基本要素是: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o4C营销组合策略如果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要从以景区为中心,转向以游客为中心,把游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那么,旅游目的地营销对4C营销组合的策 略运用,其必要性和市场可行性如何呢?我们对这两种营销组合策略做一个要素对比分析。 1、产品导向VS 客户导向 国内旅游目前经历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两个发展阶段。观光旅游的营销要领,是处理好景点和线路的关系。游客是冲着景点去的,旅行社是将景点串联成线。观光旅游的产品稀缺性和资源依赖性,决定了游客的消费选择是有限的,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景区和旅行社处于强势地位。比如团队出行,导游旗摇到哪里,游客只能跟到哪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导向必然成为景区营销的一种占优选择。我们只要做好景区产品和服务,加强跟旅行社的合作关系,将景区纳入旅行社的常规线路,就能使景区业绩获得增长。 进入休闲旅游时代,自驾游的自主性,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自驾游的高度机动性,使“景点旅游”扩展为“区域旅游”。游客的关注重点,从景区产品品质上升为全程旅游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景区还是旅行社,只有以客户为导向,跟踪研究游客的实际需求,并根据游客的需求改进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才能产生实际效益。 在未来,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和航空业规模优势的形成,我们将会走进度假旅游时代。从本质上讲,旅游目的地营销是跟远程旅游和度假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是周末短期近途,高频次和低消费。而度假旅游通常是中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游客的旅游时间长,旅游花费大,购买决策和消费心理较复杂。比如一个北方游客去海南三亚,也许会住在酒店呆上十天八天。而他到广东,也许看了开平碉楼之后,晚上就去住海岛,或者去泡温泉。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营销只做景区宣传是不够的,应以客户为导向,贴近游客的需求,做好产品线扩展、品牌营销、服务营销、细节营销和联合营销。 2、价格优势VS 成本优势

XX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题目:XX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第 1 页 I摘要 本论文以关系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XX公司及所处市场实际状况,在分析了行 业发展状况、公司现状后,对公司所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找出主要的外部机 会与威胁,并分析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分析结果,寻找公司建立局部优

势的突破口,得出XX公司应该选择增长型市场战略,并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1.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客户关注的利益所在,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为客户提 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2.对公司内部资源进行整合。 3.建立营销联盟,广泛寻求外部合作。 通过以上方法,可建立XX公司在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种 外部资源,增强公司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营销策略关系营销营销竞合品牌管理混合型渠道 第 2 页 II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lationship.First analyze actual market situation of XX company and the actuality of card printing equipment industry of financial.Then use SWOT model to analyze its market

environment.From the analysis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that XX company should choose growth market strategy. And formulate following suggestion: 1.Realize the market demands,improve the intenal management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ee to the customer,then improve the customers’satisfaction, and build up long partner relationships with its customers. 2.Integrate the intenal resources,build up its corporation brand. 3.Looking for external partners’supports. Through above methods,XX company could utilize all resources sufficiently,build up its advantage and develop its whole competency. Key Words: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Marketing, Brand Management, Mixed Marketing 第 3 页 1.XX公司市场营销现状 1.1 XX公司背景简介 XX公司性质为民营企业,成立于2001年,公司主要 面向金融行业客户提供金融

城市品牌营销研究

濮陽市城市品牌營銷研究優秀論文縮寫本 濮阳市城市品牌营销研究 马宜品 【摘要】在市场经济意义上,对区域和国家来讲,城市也是一个产品,一个城市可以是一个品牌,并且可以象营销企业及营销产品一样运用市场营销方法来进行营销。城市品牌营销与企业营销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品牌营销涉及的因素、范围、政策比较复杂,有它许多特殊的地方。目前,城市品牌营销还属一个较前沿的课题。城市品牌营销是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新型营销观念,是营销理论的又一个里程碑。但城市品牌营销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尚没有成熟的理论。 为在更大的范围、更新的领域对城市这一事关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到城市发展理论与工商管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并以此有效指导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论文以城市品牌为研究对象,将品牌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城市发展研究领域,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对城市品牌营销的基础知识以及濮阳市城市品牌营销个案作了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的探讨,归纳出一个新的城市认知观和发展观,以丰富城市品牌的价值观,为加快打造城市品牌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第一章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被许多学者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世界银行在

迈向21世纪的世界发展报告中说: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增长的发动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进一步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进、国际市场品牌主导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区域、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城市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为平台的综合实力竞争。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叫响世界的品牌产品,更需要叫响世界的品牌城市。经济全球化、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象营销产品一样营销这座城市,并把城市做出品牌,进而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实施城市品牌战略,开展城市品牌营销,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场上一种必要的竞争工具和竞争优势,并引起许多国家和城市领导人、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索。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一,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品牌的错误理解和模糊认识,从理论上阐述品牌的概念、内涵,探讨城市品牌的定义、类别、特性、功用,分析城市品牌建设的误区,提出城市品牌战略构建的方法、步骤,以及城市品牌塑造的主要方式。 第二,城市品牌有何价值?城市品牌如何识别?城市营销与市场营销如何整合?这是城市品牌营销的基础问题。这就需要对城市品牌资产、城市品牌识别、以及营销的4P、4C、4R理论等做出具体研究分析,构建城市品牌资产要素框架、城市品牌识别系统和城市营销组合策略。 第三,濮阳市作为中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城市,目前有没有品牌?是怎样一个品牌?如何把“濮阳”塑造为一个品牌?这对认清濮阳市城市品牌营销环境,树立城市品牌营销优势,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也是理论与实践的个案探索。 1.3 研究的意义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研究报告 【摘要】金徽集团是我省白酒企业的龙头老大,从建国初期的“陇南春”到现在的“世纪金徽”、“金徽年代系列酒”,企业形象换然一新,企业竞争力日趋增强,这全归功于金徽的营销策略,本文从营销学的角度在探讨了金徽的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后,提出了金徽应在以后的营销中注意的地方和营销建议。 一、序言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传统产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时下,放眼五花八门的白酒市场,近来由于不少品牌在原有品牌基础和价值提升方面都做出了良好的业绩表现。我们看到了国窖1573、洋河蓝色经典、杏花村汾酒、金剑南、等品牌在市场的成功崛起,也看到了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老品牌的市场占有面,同时也看到了在华丽包装下的后面,是大阔步的产品价格提升和渠道加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白酒品牌竞争的格局和形式发生变化;终端竞争的成本急剧上升,酒店的运营费用高涨,操作上稍有不慎,往往会导致企业巨额的亏损,而作为陇酒第一的金徽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腾飞取得巨大的发展之后该何去何从呢?如何面对国内白酒业的残酷竞争呢?在甘肃“一年喝到一个牌子”的特有文化中如

何保持屹立不倒和市场份额呢?本文将从营销学、广告学、传播学、公关学的角度来论述金徽做低中高端市场、参与激烈的终端竞争怎样酝酿品牌提升工程,进行改良包装、提升价格及提高产品档次、建立强势品牌,将企业做强做大。 二、金辉集团简介 金徽酒业位于甘肃东南部徽成盆地徽县北部,这里背靠秦岭山麓,南依嘉陵江畔,气候温暖湿润,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其和中国五粮液、泸洲老窖等名酒厂家同属长江流域、同一个地理板块,具有生产优质白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公司始建于1951年,由当时的康庆坊、永盛源等几个老作坊公私合营为甘肃徽县地方国营酒厂,并与五粮液等国家名酒一起注册,是我省建厂最早的中华老字号白酒酿造企业和中国白酒百强企业,后更名为陇南春酒厂、陇南春酒业集团公司。2006年,亚特投资集团投资数亿元,对企业进行进行重组经营,更名为甘肃金徽酒业集团公司。公司占地2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 2.5亿元,年生产白酒能力1万吨。公司主导产品“金徽”、“陇南春”、“金徽”三大系列产品,均系部、省优质产品、中华文化名酒和国家、省有关部门确认的“消费者满意产品”,2009年年底“金徽”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产品销量已连续几年保持甘肃省内第一。 三、金徽的市场现状分析 (一)省内市场概况 甘肃是白酒消费大省,年白酒消费量约10万吨,消费额达15亿元。甘肃占全国0.2%的人口却有着全国3%的酒民,白酒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近年来,源于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旅游业做为国家支柱型战略行业发展的升级、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趋动力,景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成为景区、旅游管理机构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网络营销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等非常态的发展状况却成了随处可见的常态。如何科学、统筹、系统而长效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究其根本,我国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正面临组织运营、盈利模式与管理再造的破冰之旅。 一、透视网络营销“围城”效应 某景区网站的首页赫然挂着一个“电子商务”的频道链接,点开链接一看,无非是放着几个星级酒店的简介和预订电话,稍有点电子化味道的是外加一个在线预订景区门票的入口。至于这种网站能为游客提供多少实质服务,不得而知。 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企业都拼凑触网就自以为网络营销了,这种所谓的大拼盘式的营销网站看似热闹却形成不了上下游服务链的协同营销关系,更谈不上针对游客的一条龙预订服务;还有的目的地网站,有资源,也有产品,却没有客服在线和接待流程,游客心动,却

难以产生行动;更多的目的地网络营销,则将旅游资源本身视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服务,只管一味推销美图美景,却不整合服务,设计产品,推销有余,经营乏力,诺大的目的地旅游品牌营销被萎缩成了一个单一的宣传窗口,忘却了营销的基本目的是价值交换,满足消费。 网络营销“互”而不联,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有名无实;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诸如此类的非常态加剧了“围城”效应的扩散:进城的人积重难返,进退两难,不得其味。想进城的人,趋众而至,却又雾里看花,不得其法,误入歧途。 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的“围城”效应,还普遍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大搞网络形象工程,而基于游客消费的上下游服务企业却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形成合力。从目的地网络营销资金链的自身评估上,其结果也是黄金散尽,覆水难收。投入产出资金链难以闭合循环,滚动经营、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人为定义的范畴,在旅游者的眼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包括从其离家外出直至返回这一期间,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多重消费需要。这些消费项目中,除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长途交通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其他的项目都发生在旅游目的地。

义乌市城市营销策略探讨【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市场营销
义乌市城市营销策略探讨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 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对各种要素的争夺日趋激烈,走在改革 开放前列的部分城市已经意识到城市营销的重要性,开始从主要靠政策鼓励等措施转向 制定基于竞争力分析、市场细分、区分城市消费者类型的城市营销战略,努力把自身变 成一个对于目标市场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区,以吸引符合城市特点的城市消费者。如苏 州的新加坡工业园、昆山的台商投资区、大连的环境品牌建设。特别是 2001 年昆明市 政府提出“营销昆明”的口号,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营销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营 销已经从城市经营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特的经营理念。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一大批县 改为市,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幅提高,当时提出的战略是“小城镇、大战略”,严格控制 大城市,适度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出现了许 多弊端,如发展水平滞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规模不大,城市之间各自为政、欠缺合 作,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 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有专家指出,“城市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选题的意义: 义乌,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小商品市场集聚地的商贸名城,更要加快脚步进行发展, 让更多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游客以及厂商看到义乌的长足发展和进步,因此,城市营销处 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阶段义乌的城市营销还存在:软资源深度开发不够、国际化 程度不高、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自身人才水平低等的不足。 本文将深入分析义乌市目前城市营销工作,并针对义乌市城市营销过程中存在的不 足之处进行分析,对提高义乌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探讨,为义乌市城市营销的发展提供有 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品牌概念

品牌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 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这套系统我们也称之为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体系。[1]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 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 定义 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 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品牌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加在商品上的标志。它由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1.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 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 来。(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所以这时候品牌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出现的。(理论来源:

城市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 摘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类消费品出现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城市”作 为特殊的消费品亦使得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等日益全球化。城市品牌是品牌 理论在城市经营和城市营销中的应用,是识别不同城市、塑造不同城市的个性及 形象的名称及标志,代表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本文从阐述城市品牌营销的 角度,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来探讨城市品牌营销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城市定位;品牌营销 I

Abstract As the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ll kinds of consumer goods appear the tre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city"as a special consumer goods also makes production,investment,trade and consumption and globalization.City brand is the brand theory in city management and city marketing application,is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city,different personality and shaping the city image name and logo,representing the city's visibility and reputation.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ity brand marketing point of view,by using the marketing theory to explore the city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Key words:City;City positioning;Brand marketing II

李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 学年论文 论文名称李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姓名殷腾腾 学号139104392

摘要:李宁作为中国成功的运动品牌之一,品牌形象己经初步建立,“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再到“我运动我存在”,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重新开始”这些广告语,以及李宁自身的独特魅力己为大众所熟知,但如何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 重要的研究课题,木文在分析李宁营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李宁营销策略应从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自卞创新能力引领市场潮流、建立利一学品牌代言体制、营造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李宁品牌营销策略创新 1研究背景 李宁,中国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曾经的体操王子,在汉城奥运会后退役,创建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已牢牢占据着中国体育品牌第一位的宝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加强了中国市场的营销力度,凭借着它们的技术与经济实力在中国市场攻城拔寨,对国内品牌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自主体育用品品牌要发展壮大,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布局与竞争。探寻李宁品牌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创业者李宁的“名人效应”,特许经营和专卖体系、产品设计开发、领先于同行的营销网络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都为李宁品牌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前,针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如何在前期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营销策略,进行国际营销,显得至关重要。加强李宁品牌营销的研究,提出新时期创新李宁营销策略的建议,对于李宁品牌的发展和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壮大都具有重要意义。 2李宁品牌的营销现状 2.1“一切皆有可能”丰富品牌的社会价值 “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最近几年来李宁品牌的主打广告词,突出了李宁品牌运动时尚的发展方向,是李宁品牌20年来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成果。在这一广告词主打的所有广告中,通过}'尾年少时的美好时光,通过各种比赛的画面,传达出李宁品牌对运动的理解;运动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更好地突出李宁品牌“一切皆有可能”的体育精神。通过“一切皆有可能”的体育精神的发布与推庄带动了李宁公司的转变,即由单纯地宣传体育用品生产商转向一个传递积极的人生信念、优秀的生活品质和更高的思想境界。这一转变,为李宁品牌丰富了社会与精神价值。 2.2专业化定位 李宁公司成立之初,营销目标停留在中低端市场。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专业化与高端化的日益明确,李宁公司抓住这一市场特点,适时提出了“品牌专业化”的营销理念。在这一营销理念的带领下,李宁公司将主要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配以东方元素,成功的推出了系

营销策略研究儿童服装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研究:儿童服装市场营销策略 时间:2005年 6月 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调查,五大城市儿童月平均消费高达 897元,最高的是广州市儿童消费为 1101元,最低的是西安也有 462元。其市场消费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一直以来得不到重视,特别是童装,专家预测我国的童装将以 8%的速度增长,到 2003年达 10亿多万件,国外的著名的童装品牌正大举进攻中国市场,占有 50%的市场份额,其品牌深受儿童的喜欢,如:派克兰帝、米奇妙、史努比。占有 50%市场份额的本土童装品牌中 70%没有自己的品牌。市场竞争最终取决于品牌的竞争,只有针对儿童市场的特点以及儿童消费的差异性,并结合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建立品牌市场运作机制,把品牌文化和市场营销策略结合起来,在品牌策划、市场销售推广中注入和提炼新的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童装。 一、儿童服装市场环境分析 1、消费者分析 据有关统计我国 16岁以下的儿童达 3.8亿, 6岁以下为 1。 71亿, 7— 16岁为1。 7亿。其中独生子女占儿童总数的 34%,达到 1。 29亿。儿童可分为五个群体:婴童(0— 1岁、幼童(1— 3岁、小童(4— 6岁、中童(7— 12 、大童(13— 16岁。 儿童消费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出生在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加上他们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强,因此他们大多都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追求自然、自信、自立和时尚。但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往往容易眼高手低。这也是一个更早熟的群体,手中有可观的零用钱, 懂得如何支配。目前全国大城市的儿童零用钱平均每月为 76元。现在的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 对电视节目有很大的选择权,同时容易接受新事物,决定了他们对家庭消费影响很大。相对于国内品牌,儿童更倾向于国外的品牌认同, 主要是这些品牌比较时尚且适合他们的个性。

品牌化思维的要点

品牌化思维的要点 品牌化思维是建立品牌与消费者心智关联的有效思维方式,将帮助我们摆脱固有的销 售型思维,建立正确的品牌化沟通方式。略高品牌通过对几组关键词的对比解读,为大家 揭示了。 :品牌与品类 “品牌”的存在是基于“品类”,因此品牌化思维应当时刻关注品类发展的动态与趋势。诺基亚和柯达的失利让我们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意识到:品牌定位的“坚持”是有前 提条件的,当品类和消费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之际,品牌战略应当及时调整,紧跟品类 进化的步伐。 :对抗与并存 品牌化思维首先要考虑的并不是如何与现有品牌去竞争,而是如何超越竞争,与现有 市场“并存”。“并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横向扩张,创建新品类,使得品牌 能够脱离固有品类的肉搏战;第二种是服务于现有品类,如为现有品类提供服务平台,或 提供品类必要的服务或咨询,帮助品类进化和成长。直接对抗永远是最下下之策。 :覆盖与集中 覆盖人群、覆盖产品线、覆盖渠道,这种思维方式是典型的管理思维,认为“覆盖” 是提升占有率的最直接方式。但是,“覆盖”的副作用一定是消费者认知的模糊,这将直 接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把品牌这座冰山做深、做扎实才是王道。品牌的价值和抗击打能 力不仅取决于冰山的大小,更取决于其深浅程度,冰山扎根越深,抵御外力侵袭的能力就 越强。所以,略高品牌主张的是在品牌化思维中,应当力求集中、集中再集中。 :市场与心智 做品牌和营销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个战场上每天都有以弱胜强、以小胜大、四 两拨千斤的战役发生。和真实的战争一样,一个品牌并不是实力强、技术好、先进入市场,就一定能牢牢占据市场地位。真正的市场领导者不是第一个抢占市场的品牌,而是第一个 进入心智的品牌。消费者心智和消费形态日新月异,这也意味着市场格局随时在接受挑战。 :创意与逻辑 企业的管理者很关注“创意”的好坏。的确,一个好创意能迅速打开知名度,让品牌 街知巷闻。但品牌化思维更关注“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要解决好几个问题:消费者遭遇 什么问题→现有解决方案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新方案的优势。所以,我们既不能 有某些专家式的“重创意失逻辑”,也不能像一些品牌自顾自地“罗列功能、自说自话”。

城市品牌形象建设营销策略研究

城市品牌形象建设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自2001年“城市营销”概念首先在国内兴起,到2003年倪鹏飞首次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各级城市政府已经开始把城市营销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战略,在引资、旅游和制度变革等方面引入营销手段。它从城市品牌概念的界定入手,指出城市品牌的构建仍需遵循营销学和品牌学的逻辑,城市品牌的成功打造需要城市产品质量的支持,应先进行品牌调研,找准城市的定位,设计城市形象,进行有效的营销传播,到最后的综合评价。经过系统的品牌运作以期达到城市目标和提升城市档次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品牌;城市细分;城市定位;评价 自200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每年一次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开始,5年来报告主题依次经历了推销、定位、集群、楼市和品牌,并且在2006年报告中已经初步分析了各城市的品牌影响力,2007年的主题研究明确定格在城市品牌,由此可见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上,城市品牌已成为焦点。 不管这座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该城市,并把城市作出品牌,进而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1 城市品牌构建的战略规划 1.1 城市品牌的概念 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看,对于城市品牌概念界定的文章较少,并且模糊和冲突。本文认为和商品品牌相比,“城市品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品牌,但主体词仍然是品牌,所以城市品牌概念的界定应该围绕“品牌”来进行,借助科特勒关于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所以本文认为城市品牌可以定义为:城市名称、城市标记和城市形象的相互组合,供居民和企业识别城市给他们提供的城市产品和城市服务,并使之与其他城市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1.2 城市品牌构建的战略规划 本文认为要想成功地构建出一个城市的品牌,仍需严谨地遵循营销学和品牌学上有关的理论知识,从战略的角度对品牌有明晰的规划。首先需要一个政府主管部门统领全局,长期关注和主抓城市品牌,无论是香港、汉城还是青岛和大连,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部门。其次应在城市品牌调研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准城市的定位,目前国内的城市之所以缺乏个性、雷同,大多数未能从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发展,仅仅基于市容美化和招商引资等单一因素考虑,没有系统地形成与对手的差异。在定位成功的基础上,要创造一个吸引潜在城市消费者的城市形象,可以考虑从城市产品的形象(宜居产品、招商产品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手机为例对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消费者行为和品牌营销概述;影响手机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品牌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 关键词:消费者;品牌营销;策略 如今的手机市场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国外的品牌、国内的品牌在手机行业展开白热化的竞争,如何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竞争优势是每一个手机品牌的战略重点和中心。本文试图以手机行业为例进行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 一、消费者行为及品牌营销概述 (一)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交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研究消费者行为是着眼于与消费者建立和发展长期的交换关系。为此,不仅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与服务的,而且也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产品及产品在用完之后是如何处置的。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处置旧产品的方式和感受均会影响消费者的下一轮购买,会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交换关系产生直接的作用。 (二)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最高级

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可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伙伴时认可这个企业。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翁向东曾说过:“品牌营销的关键点在于为品牌找到一个具有差异化个性、能够深刻感染消费者内心的品牌核心价值,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点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乃至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 二、影响手机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阶层和文化因素及相关群体对手机购买行为 的影响。例如,消费者购买行为会受群体参照度的影响,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很重要,另外一些偶像剧中出现的手机也成为一部分粉丝追捧的对象。 (二)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个性、收入等因素。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收入并不高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面子或个人喜好等因素背离其自身的经济能力从而做出高出消费水平的购买决策。 (三)心理因素 从购买动机上来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于手机购买者行为的动机分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的动机有求实、求名、求美、求新、从众、攀比等。 (四)市场因素

“李宁”品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李宁”品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自1991年以来李宁产品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穿外国品牌服装领奖的历史,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关键词]品牌市场营销策略 一、公司发展历程 1990年,健力宝集团注资在广东三水成立“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主要成员为李宁和他的队友。1990年,以亚运会为契机,在产品尚未面市之前,投巨资赞助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1992年底,该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3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代理商主要以体委系统为主,在全国迅速建立起加盟连锁专卖体系。1995年市场迅速增长,经销商队伍迅速扩大,产品需求旺盛,年销售额达到6.5亿元人民币。原来3家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已不能

适应品牌统一推广的需求。1996年,公司开始对业务进行整合,3家公司合并为1家。公司总部正式迁至北京,形成了“李宁牌”运动产品的统一经营管理。1997年由于消费市场的低迷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李宁公司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销售出现了徘徊和滑坡。 二、“李宁”品牌的成功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是指那些对消费者具有价值的,用于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实物、服务、理念、创意及观点等。从产品的价值和定位来讲,耐克更多地追求运动,以某种运动类别、运动项目出现,而李宁更多的是以一种大众、运动休闲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项运动。国际知名品牌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因其功能细分性、专业性而赢得消费者,老百姓喜欢它们,是对这些品牌的盲目追求,在当时相当一部分国内消费者只在特殊的公众场合才舍得穿着。然而李宁公司也意识到,一直以大众休闲用品为主的产品线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体育用品专业细分是发展的趋势。因此,李宁公司制定了孵化金蛋和战略,即利用已有资金、经验,向专项产品的开发、生产转移,如新成立的高尔夫用品、青少年运动用品、器材事业部。目前,李宁公司所采取的“立足于大众运动休闲用品,开发各个运动

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分析报告

《报刊》市场营销方略计划设计 市场营销战略形式和战略选择分析 3.1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对企业或企业某一方面进行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分析。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或企业某一方面的内外部条件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却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分析见下表:

3.2 竞争状况分析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除党政机关报《四川日报》外,下辖《报刊》、《天府早报》等多种子报,2002年9月26日,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包括《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这一时期整个成都报业市场相对平稳,出现了整合趋势。从成都报业的竞争历史看,一些报纸已经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战场,从最初的7家都市类报纸竞争到今天两大报业集团的竞争,成都报业正面临着一些新的竞争环境,这主要表现为:

1.竞争形态发生了变化。 成都本地报纸过去散兵游勇的竞争态势被集团间的竞争形态所取代,除去《四川日报》和《成都日报》两份党政机关报,本土都市类报纸的竞争将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华西报、早报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商报、晚报之间展开。 2.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2001年成都各家都市类报纸对外公布的发行量按大小依次是:商报65万份;华西报54万份;晚报30万份;早报16万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2001年做的市场调查则显示了各报在零售市场上所占的份额,2002年这种格局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见表4-1)。因此,根据以上结果,我认为成都本土的都市类报纸的市场格局已经大体形成并趋于稳定,其中居于领头位置的是商报和华西报,第二梯队则是晚报与早报。 表3-1 2002年成都市报纸零售市场份额

品牌心智

品牌心智 从品牌角度看品牌,恰如坠入镜花水月,难有所收获;从人的角度看品牌,我们就会发现人的心智对品牌的深刻影响。商品的人格化继而发展成品牌资产,不能说没有移情的作用,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附加了太多感情在自己喜欢的品牌上,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把品牌妖魔化,但是强势品牌成长的背后确实需要运作管理团队的强大心智,我们认为品牌心智能改善企业对品牌成本的投入,并提升企业对未来市场的掌握能力。 品牌心智有其独特的发展梯级,我们认为它遵循着一个和谐的循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中也STEP BY STEP的说法,品牌心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企业不断定位、运作并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觉得尽管短期品牌可以利用市场空白与机遇(比如第一个抓USP,或者说标王效应)获得一定的品牌效应,但这并不与系统的品牌心智资源矛盾,相反,成熟的品牌心智还会创造品牌发展的机遇。 STEP 1:“立意要高,站得高”——高屋建瓴,打造强势品牌。 STEP 2:“视野要广,看得远”——不要让细分策略影响了对主流消费群体的把握。 STEP 3:“定位要准,抓得准”——服务客户利益中兼顾品牌个性。 STEP 4:“把握价值,行得正”——学会在恶劣竞争环境保护品牌并适应主流价值观念。 STEP 5:“系统运作,跑得稳”——一致的品牌内核,卖点与品牌利益的统一性。 STEP 6:“学会扬弃,放得开”——市场价值观念影响品牌核心概念的再造。 第一步高屋建瓴,打造强势品牌

站得高,考验了品牌建立者的布局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移情对于品牌的巨大作用,而移情里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创造一种意境,尽管这种意境是共识或者说引领消费潮流的价值观念?第二,如何使意境在最快的时空中为人所接受? 立意不高,会让企业作茧自缚,比如传呼机市场业已萎缩,如果企业还在坚持做中国最好的传呼机的话,肯定会与落后技术同时淘汰,所以品牌内核会定义为减少沟通成本,无限通讯技术;立意过高,难免假大空,很多企业经常宣导“真情一片只为您”,这显然缺乏对行业、产品的理解,脱离产品利益的品牌利益,让人觉得不专业,不值得信任。布局者既要把握现实市场的需求,又要有把握未来消费趋势的敏感,品牌心智不光影响到品牌的内核,而且甚至会影响到品牌标志的表现形式,这就可以解释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使用图标的现象,日本企业大量的利用英语字母作为企业标志,不光是抓住了记忆的某些规律,而是考虑到了标记与否经典,不是成为一种流行泡泡,过一阵子就让人觉得品牌老化了。 这里还有一个电磁锅的案例,这说明了立意会影响到日常的品牌管理。某着名品牌的电磁锅,质量上乘、设计领先但在某区域的销量就是不高,公司于是更换了品牌经理,新来的运作者,准确理解了企业产品线的倡导的优质优价核心利益,同时加强了对终端消费的研究,于是所有的促销员现场展销时,由炒大白菜改成烧三文鱼了,而且员工很少再给顾客去谈让人说不清楚的价格问题,销售成本减少了,业绩也不断提高,这里面就说品牌立意的理解度对品牌策略及品牌管理具体指导作用,如果立意不具备品牌企图心和兼顾产品健康的利润与现金流,这就说明品牌站得高度不够,最终必然影响销售业绩及市场占有率。 做品牌营销是门费脑子的活,我们认为这个道理就像问顾客买与不买和买一个还是买两个的实质一样,需要另辟蹊径,而并非取决多少的工作资历与行业经

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关注城市品牌问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进行整理,初步归纳出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内部品牌观、受众观、营销观、形象观、文化观等分支领域,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城市品牌;内部品牌;利益相关者;城市营销;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编辑。 一、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内部品牌观 城市内部品牌是指该城市所拥有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个人品牌、组织品牌(企业品牌、政府品牌、非盈利性组织品牌,如大学品牌、国际性组织、领事馆等)、文化品牌、产业品牌(矿藏品牌、旅游品牌、工业品牌、商业品牌、教育品牌等)、地理环境品牌、典故事迹品牌等。城市内部品牌多数都可以成为“城市名片”。由于内部品牌对城市品牌塑造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能大幅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因此,内部品牌培育成为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有: 二、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受众观 真正的城市品牌是存在于城市受众(或利益相关者)的内心和想法当中,即城市品牌的最终形成是由城市内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投资者、居住者、工作者、创业者和求学者等)的满意度和城市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旅游者、潜在的消费者、经济学家、城市品牌竞争者、上级政府部门和观者等)的积极感知所驱动[11]。主要研究有: 张鸿雁(2002)提出,城市品牌建设主要应强调城市存在的责任、城市存在的道德意义与历史使命,从更完整的意义上说,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整体满意的体系,即城市市民满意、城市游客满意、投资者满意、环境满意、管理者满意、社区满意,以及在城市品牌经营中的个体差异满意、城市理念满意、行为满意和视觉满意等[9]。余明阳等(2004)以美国城市管理为例,初步介绍了美国城市政府如何吸引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验[12]。聂清凯(2004)认为,企业家是城市的天然产物,企业家精神与城市品牌之间存在着内部的互动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3]。姜海等(2004)认为,城市品牌来源于城市本身,它的生成基于市民和观者的心理需要,城市品牌是城市的物质内容与市民和观者的心理内容相融合,在特定的传播机制中生成的[14]。黄江松(2004)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长期积淀起来的社会公众对它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的集中表现[15]。张锐等(2006)认为,城市品牌就是城市建设者(如城市政府、企业、市民等)分析、提炼、整合所属城市具有的独特的(地理、人造自然)要素禀赋、历史文化沉淀、产业优势等差异化品牌要素,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个性化承诺,以提高城市利益相关者对城市的认同效应和满意度,并增强城市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6]。方丽(2005)认为,城市品牌是蕴含城市独特个性及受众效用的城市名称和标志,是构成城市的各种因素之总和在城市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实际评价,是城市性质、功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16]。孙利昌(2005)认为,城市品牌就是通过城市自身(包括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居民)对城市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够让人们对该具象的物质城市与某种抽象的精神形象对应的一种符号[17]。张燚等(2006)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品牌形成的利益相关者驱动机理。首先,内部利益相关者由于身居城市,其满意度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对城市软硬件环境的“亲身体验”而形成;其次,城市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的形象主要来自短暂的“体验”、其他人的介绍、城市内部品牌和城市宣传。为此,作者提出实施利益相关者体验与满意度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塑造方法 [11]。gibson(2005)以美国华盛顿特区推销城市生活的实践为例,对城市领导者们如何通过塑造城市品牌从而吸引郊区目标市场群体到城市定居的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18]。 三、城市品牌理论研究的营销观 城市营销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而城市营销理论真正形成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kotler(2003)提出了“地方营销”的概念,即将地方视为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