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docx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docx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专题一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

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

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年份及类型、题号、题干、

题型题型

题号、题干、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分值分值题目、作者

(1) 下列对小(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综合性综合性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析鉴赏,

2016·高考全最恰当的两最恰当的两

项是 (5 分)项是 (5 分)2016·高考全

国卷甲《战

争》 [美]迈尔

尼(2) 小说中的

(2) 小说以国卷乙《锄》

“锄”为标李锐

女主人公有

人物形象特分析标题作题,有什么寓

哪些性格特

点题用题意?请结合

点?请简要

全文简要分

分析。 (6 分)

析。 (6 分)

(3)小说以次要形象作情节作用题(3)小说较为

2015·高考全国卷Ⅰ 《马兰花》李德霞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电话”为用题夸张地连续

枢纽连接人使用“几

物、安排情万”“几百

节,这样处理万”之类的

有什么作词语描述百

用?请简要亩园的历史,

分析。 (6 分)这样写的作

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 分)

(4) 小说写的

(4)“我不是

只是战争中

锄地,我是过

的一个小故

瘾”这句话,

事,却用了

既是理解六

“战争”这

分析 (探究 )标分析人物语安爷的关键,

样一个大题

题作用题言题也是理解小

目,你认为这

说主旨的关

样处理合适

键。请结合全

吗?请结合

文进行分析。

全文,谈谈你

(8 分)

的观点。(8 分 )

(1) 下列对这

(1)下列对本

篇小说思想

文相关内容

内容与艺术

和艺术特色

特色的分析综合性 5选 2综合性 5选 2

的分析和鉴

和鉴赏,最恰

赏,最恰当的

当的两项是2015 ·高考全

(5 分)

两项是 (5 分)

国卷Ⅱ 《塾师(2) 小说有明老汪》刘震云暗两条线索,

(2)东家老范

分别是什人物形象特

是一个什么

情节手法题样的人?请

么?这样处点题

结合全文简

理有什么好

要分析。(6 分 )

处?请简要

2015·高考全国卷Ⅰ 《马兰花》李德霞

2014·高考全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分析。 (6 分)

(3) 老汪对《论

(3) 小说在刻

语》中“有朋

自远方来”

画马兰花这

个形象时,突

一句的独特

人物形象特分析人物语理解,其实源

出了她的哪

点题言题于自身人际

些性格特

关系的体验,

征?请简要

请结合全文

分析。 (6 分)

简要分析。 (6

分 )

(4) 小说三次

(4)老汪这一

形象与鲁迅

写马兰花流

笔下的孔乙

泪,每次流泪

己在性情气

的表现都不

质上有不少

同,心情也不

相似之处,但

一样。请结合情节作用题形象探究题

二人精神困

小说内容进

境的根源实

行具体分析,

则不同,请简

并说明这样

要分析这种

写有什么效

相似与不同。

果。 (8 分)

(8 分)

(1) 下列对作

(1)下列对这

篇小说思想

品有关内容

艺术特色的

的分析和概综合性 5选 2综合性 5选 2

分析和鉴赏,

括,最恰当的

最恰当的两

两项是 (5 分)

.欢迎下载支持.

2015 ·高考全

国卷Ⅱ 《塾师

老汪》刘震云

2014 ·高考全

国卷Ⅰ 《古渡头》叶紫

项是 (5 分)国卷Ⅱ《鞋》(2) 作品中的(2) 小说以刘庆邦

渡夫有哪些

人物形象特

“鞋”为中

性格特点?情节手法题心叙事写人,

请简要分析。

点题

这样处理有

(6 分)什么好处?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请简要分析。

(6 分)

(3) 作品是怎(3)小说中守

样叙述渡夫明是一个什

的故事的?么样的人物

人物形象特

形象?她有

这样写有什情节作用题

点题

么好处?请什么样的心

简要分析。 (6态?请简要

分 )分析。 (6 分)

(4)文末“后

记”是独立

(4) 作品为什于小说外的

么以渡夫的写作说明,还

任情高歌为是属于小说

情节探究题情节探究题

结尾?结合的有机组成

全文,谈谈你部分?请结

的看法。(8 分 )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和

理由。 (8 分)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从 2014 年到 2016年,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上仅考查小说阅读。其中仅有一

年考查外国小说,其余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长度为 1 200 字左右。

2.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 4 道题,分值 25 分,命题形式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 2018年可能会有变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三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具体表现在:

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 把握故事情节;② 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 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 理解小说的标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1) 多项选择题。重在考查从宏观到微观对小

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只选“ 最恰当” 的,设题点较小、较细。

(2)作用分析题。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 (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很少从某

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

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4) 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

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

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

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

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

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 )了解高考小说选文特点

通过近几年高考所选小说来看, 1 000 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 )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

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

1.材料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

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

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涓一滴、一朵浪花,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

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

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

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

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

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不论主题

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

(三 )文体特征与命题点的结合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人物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塑

造方法——正面和侧面。高考对小说语言的命题,一般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可以归到“人物”这一命题点,因此,以上几个关键点就

是高考命题者在“人物”方面关注的命题着眼点。

情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

文章的起点。

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

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这几个关键点就是命题者在“情节”方面关注的命题着眼点。

环境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

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

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

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

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因此,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

点、环境的作用。这几个关键点就是命题者在“环境”方面关注的命题着眼点。

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

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

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这包含了解读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高

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对小说命题是扣住这四个关键词进行的。

三、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

高考命题是扣住四个关键词进行的,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扣住这四个关键词。

把握情节

方法: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

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

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对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理解人物

方法: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

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

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联系环境

方法:寻找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深刻的思想意义。

思考主旨

方法:综合考虑,人生或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作品都要折射社会或人生的某一方面,小说也不例外。而小说的主旨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

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思考其

反映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人生的某一问题,这样主旨就弄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2016 ·考全国卷甲高)

战争

[美 ]迈尔尼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 ,”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 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 多分钟。

“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 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 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

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

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

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

文档来源 :从网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 .迎下支持.

弄糟,不她留下了我的号。我一再她保密,直到争束。于是她了一些

她的情况,17 她嫁一个自己不喜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唯一的儿

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中被炸死了,年 18 。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好像他

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美,就跟她自己一。于是她我留下了一幅美的肖像。我

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道:“ 你怎么知道的?”

我越来越相互依,什么都。我在大部分上看法相似,包括争的看法。

我开始同的,以增加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都要通一次。如果

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她就会埋怨她那天晚上寂寞得眠。

随着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到她。我有吓她我要找出租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她如果我相后彼此并不相,她会死掉的。整整12 个月,

我是在期待中度的。我的情然近在咫尺,却了狂暴的感情波,正平地向

永恒的彼岸。通的魅力了秋波和抱。

一天晚上,我从赶回敦,就忙拿起筒她的号。一嘶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声,我感到一眩。意味着那条出了故障或者被拆

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的尖叫。我找到接生,求他帮我格斯文8829 的地

址,起先他不理睬我,因我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小姐答帮我

“ 当然可以。” 她,“ 你好像很焦急。是?,个号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号主人叫??”

“,” 我,“ 了,你了。”

我放下了筒。

(沈子,有改)

[ 文技巧 ]

第一步:把握情

第 1 自然段点明地点,以及人物“我”,扣点出了争的度。

第 2 自然段至第 10 自然段,写因接生的失“我”与女主人公相,可以一个次,属于情的开端部分。

第 11 自然段至第 14 自然段,写两人第二次通电话,由相识到相知,可以归为一个层次,属于情节的发展部分。

第 15 自然段至第 16 自然段,写由于两人有共同的话题,两人通过电话,发展到相恋。

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归为一个层次,属于情节的再发展部分。

第 17 自然段至结尾,通过电话声音的变化,一步步展现出战争夺取了女主人公的生命,

整个故事结束,这归为一个层次,这部分属于情节的高潮和结局,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通过切分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并思考情节的第一人称叙述技巧及作用,就能顺利解答命题着眼点中的第 (1)题的 A 、 D 两个选项。

第二步:理解人物

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女主人公;线索人物:“我”;物象:电话。通过女主人公对待

母亲、儿子的事件,可以看出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通过“我”的感受,可以

看出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对她的描述中,“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

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可以看出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通过二人的通话,可以看出她乐观向上、

热爱生活的态度。关注了女主人公的这些方面,就能顺利解答命题着眼点中的第(2) 题。

再理解线索人物“我”的语言及作用,就能确定第(1)题 B、 C 两项的正误。

思考物象“电话”在对主人公、故事情节以及主题等方面的作用,就能顺利解答命题着眼点中的第 (3)题。

第三步:联系环境

故事发生的时间 1941 年 9 月和地点伦敦,交代了小说的社会大环境,这样就便于展开小

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以及理解主人公为什么会在战争中相恋。

第四步:思考主旨

(1)人物和情节方面,从人物的结局思考社会:这么好的一个女人,却被战争夺去了生

命,战争残酷,反对战争的主题不言而喻。

(2)环境方面,从社会角度思考:时间和地点的交代,已经透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也

就是小说的主旨。

(3)小说的题目,也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本文主旨是通过主要人物形象和人物悲惨的结局(情节 )反映出来的,也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这也是第(1) 题的 E 选项和第 (4) 题的答案所在。

[命题着眼点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 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命题着眼点:情节之作用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命题着眼点:人物之语言理解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命题着眼点:人物之语言理解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命题着眼点:情节之作用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命题着眼点: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 项,“ 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分析错误。小说以“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 为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控诉战争罪恶的主题思想。 B 项,“ 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

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说法片面,主要表达了战争对“ 我” 的压抑。E项,“ 描绘了一幅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分析错误。通读小说可知,小说叙述战

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爱情的向往,控诉战争的罪恶。

【答案】 CD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命题着眼点:人物性格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命题着眼点:人物之物象作用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

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了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

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命题着眼点:主题与标题的关系

【答案】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意思答对即可)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专题一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 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 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年份及类型、题号、题干、 题型题型 题号、题干、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分值分值题目、作者 (1) 下列对小(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综合性综合性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选择题选择题的分析鉴赏, 2016·高考全最恰当的两最恰当的两 项是 (5 分)项是 (5 分)2016·高考全 国卷甲《战 争》 [美]迈尔 尼(2) 小说中的 (2) 小说以国卷乙《锄》 “锄”为标李锐 女主人公有 人物形象特分析标题作题,有什么寓 哪些性格特 点题用题意?请结合 点?请简要 全文简要分 分析。 (6 分) 析。 (6 分) (3)小说以次要形象作情节作用题(3)小说较为

2015·高考全国卷Ⅰ 《马兰花》李德霞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电话”为用题夸张地连续 枢纽连接人使用“几 物、安排情万”“几百 节,这样处理万”之类的 有什么作词语描述百 用?请简要亩园的历史, 分析。 (6 分)这样写的作 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 分) (4) 小说写的 (4)“我不是 只是战争中 锄地,我是过 的一个小故 瘾”这句话, 事,却用了 既是理解六 “战争”这 分析 (探究 )标分析人物语安爷的关键, 样一个大题 题作用题言题也是理解小 目,你认为这 说主旨的关 样处理合适 键。请结合全 吗?请结合 文进行分析。 全文,谈谈你 (8 分) 的观点。(8 分 ) (1) 下列对这 (1)下列对本 篇小说思想 文相关内容 内容与艺术 和艺术特色 特色的分析综合性 5选 2综合性 5选 2 的分析和鉴 和鉴赏,最恰 赏,最恰当的 当的两项是2015 ·高考全 (5 分) 两项是 (5 分) 国卷Ⅱ 《塾师(2) 小说有明老汪》刘震云暗两条线索, (2)东家老范 分别是什人物形象特 是一个什么 情节手法题样的人?请 么?这样处点题 结合全文简 理有什么好 要分析。(6 分 ) 处?请简要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小说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小说阅读 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令箭荷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那一盆多少钱?”他朝姑娘身旁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 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姑娘止住笑说。“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40,少一分钱也不卖。”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 一个穿着皮尔卡丹衣服的年轻人忽然挤上来说:“他不要,我要。我给你40。”老头一看就有些急:“有个先来后到吧?这花我看中了!’’ “你可拿钱呀!看你这穷样!回家吃‘人参’吧!” 一片笑声,老头的脸腾地红了:“这花我今天非买不可了!”老头用双手紧紧护着那盆令箭荷花。“皮尔卡丹”一看老头这样,他忽然凑近老头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不行不行,明天也是孩他妈的生日,她也爱花!”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送花给你领导,他就能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皮尔卡丹”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 老头一愣,嗔怒道:“少来这一套!唬谁呢?” “皮尔卡丹”冷冷一笑,说:“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给你40块钱,我买了!”说着,把四张崭新的钞票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冷冷地看着他。然后又看一看蹲在地上双手护花的老头。她突然用亲切而果断的语气对老头说:"大爷,就依你,35块,给你了。” “皮尔卡丹”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你还打听谁?问吧!” 人们被她这爽直的话给逗笑了,看着她笑微微地站在花丛中,恍若她就是挺秀盛开的令箭荷花。 (根据贾大山的微型小说《花市》,有修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花市的描写精雕细刻,具有浓浓的诗意,它暗示了社会生活的美好变化,为下文写很

2018年高考小说阅读精选

2018 年高考小说阅读题精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心如同韭菜余显斌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 髓啊?”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 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精校 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品。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①②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觳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等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小说之语言赏析 破解小说阅读题(四)——语言赏析 高考《考试说明》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层含义: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即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体会语句含义,品味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考查中,体会语句含义和品味语言艺术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即要求在体会了语句的含义之后,还要对这样写的好处加以品味赏析。 题型体会重要语句含义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题干示例审读判别 [2016全国新课标卷]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题干中有语句句子画线等字样;(2)题干中有理解赏析蕴含等字样。 [2016山东省卷]解释画线处的含义。 [2015安徽省卷]画线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2014江苏省卷]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2014江西省卷]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 (3)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三步赏析语句含义 第一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第二步:在挖掘其深层含义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义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义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义,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

最新2018-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小说专题

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小说专题 一、【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第一空填写的成语是修饰后面的“结晶”,所以应该选择“身体力行”。“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第二空所填写的成语是修饰后面的“说教”,所以应该选择“耳提面命”。“领悟”,指领会,理解;“顿悟”;指忽然领悟。因为最后有“日有所进”的暗示,可知第三空应填“领悟”。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选项的暗示,第一句为③或⑤,通观全段,前后内容构成转折关系,所以第一句应该选择③,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差别就是⑤后面到底是接①还是④,仔细分析这①④两句可知,④和①构成转折,④在前,①在后,所以选择B项。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抓住诗句的关键词来判断,从自己最熟悉的语句入手。由②句的“妙剪裁”“好风”“瑶台”可知是“放风筝”,排除A、B两项。由①句的“任翻飞”,可推知为“抖空竹”,排除C项。 【考点】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这个语段围绕“偏见”展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星期天娱乐”等,可以看出旨在肯定“偏见”存在的价值。 【考点】提炼文段主要意思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仔细观察漫画,夸张之处是解读漫画的关键。这幅漫画的夸张之处在于小兔子在努力拔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倍的萝卜,看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成功了,收获却是可观的。所以应该选择A项。 【考点】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B项,“决”与“狱(案件)”搭配,应解释为“决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C项,张、沈“多数事已忘记了”错误,原文为“余全不省记”,是说我(袁枚)现在已经全记不

2016-2018年语文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答案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一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3)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4)六安爷层面(4分): 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4分):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二 11、(1)答案:D项3分,C项2分,B项1分,AE不给分。 (2)答案: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3)答案:①线索集中,便于贯穿全文。②想象自由,便于结构安排。③抓住语言,便于刻画人物。④首尾呼应,形成情节落差。⑤控诉战争,揭示小说主题。(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4)答案:①合适。②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③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苦难。④故事虽小但情节发展耐人寻味。⑤战争发生让不同地方的人却有相同的命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B项,不委婉。E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

(完整版)2018年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解题策略

2018年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解题策略 〖对点练习〗(2015课标全国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兰花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详细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113分) 1.(2018?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经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士兵在深林里烤火,烤野 味儿,或者唱着“烤火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呦”……这些都是给躺在 病床上的在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的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有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 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 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下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来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或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 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对女护士韩永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逻辑推断分类汇编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逻辑推断分类汇编含答案

备战2018年高考全国百强校分类汇编 1.【2018届山西太原市高三模拟试题(二)】请仿照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例证,另写一段话,要求和文段论点一致。 “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得有个多取向的思路。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如果你能反复地思考、比较、对证,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思想就会丰富许多。比如我们过去常常讲,“大河不满小河干,小河不满渠沟干。”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如果渠沟里面没有水,小河里面也没有水,那么大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反方向的道理同样站得住脚。“己之所欲”就能施与他人吗?或者“己所不欲”,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不能施与他人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论点写论据。主要论证“世界上许多事情都不是单线的”。

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②成人了也不一定就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③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出国后也不一定就不会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 3.【2018届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往往彰显着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富足。与之相反,低矮杂乱的城中村如同城市的伤疤,环境脏乱,治安较差,安全隐患突出。可见,城市的发展、品位的提升离不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改造好了,将大大改善市容市貌,彻底解决交通拥堵的现象。因此,城建部门要加快城中村改造进度,早日给市民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 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 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Ⅰ及答案word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训练(精选15篇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训练(精选15篇含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漂浮的大网漂子,扔到船 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 (2)“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 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3)绷得紧紧的网犁着湖面吱吱地响。一串气泡过后,一个阴 影从湖底浮上。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 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4)“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 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5)“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 说。 (6)“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 鱼。” (7)“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8)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乌云越集越密, 阴沉沉地徐徐往这面移过,他才觉出不妙,忙招呼儿子起网,可是 已经不及了。他们刚把渔网起完拽到船上,划出还没有一里地远, 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下沉,很快就覆盖住了整个天空,纷纷扬扬 的大雪随着飘下,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9)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刚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

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10)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船被风刮得一个劲儿往后退,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都是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怕大浪把船掀翻了,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一直往东南方向漂去…… (11)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12)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蔓延过,眼睁睁地看着涌动着的浪,几乎在瞬间就凝固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朝冰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13)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管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14)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见有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选编

2018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选编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小说阅读 赵一曼女士 阿成 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 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 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 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董警士更加忸怩了。 赵一曼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几十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 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 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