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教学中泥塑课

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场地设施等限制,我们往往比较注重平面部分,对于立体三维部分,我们通常会通过平面媒介欣赏,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形式进行。笔者认为,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只有强化三维立体概念内容教学实践,才能让学生经历一个较全面的美术教学过程,也可使学生对美术知识认知更全面、更科学。为此,本人近年在初中美术课堂进行了一些实践,根据学校自身条件,选择了一种比较“纯粹”的立体三维的科目——泥塑,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感受与心得,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目前我们开展的泥塑课,往往是老师先展示一件成品,然后一步一步的示范作法,并让学生跟着做。结果,出现的是一堆大大小小形似却缺乏个性的东西。这种过分强调制作的工艺性,使得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他们的童心、童趣被忽略,天性被抹杀了,他们缺乏一种创新意识,这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我们认为,实施开放性的泥塑教学,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造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在泥塑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二、懂得尊重和鼓励“孩子气”的泥塑作品

初中学生知识较单薄,因而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并且通过双手把看到的、想到的表现在泥塑中。他们的作品虽然朴拙,但想象丰富,构思很大胆,感情很真挚,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较淡化。

在一堂泥塑课上,布置了“我最亲爱的老师”这个主题,有一位女同学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把老师的额头塑得高高的,嵌上了三条很夸张的皱纹,又在脸颊上架上了宽大的眼镜,几乎占了二分之一的脸,一位老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问她:“你为什么把老师额头和眼镜这样处理,她笑着说:“因为做老师的近视眼的最多了,其次他们看到学生不听话时,特别会皱眉,所以皱纹就特别多。”他的这个泥塑作品,虽然成人看起来很稚嫩甚至滑稽,但是她对老师的感情却真实地流了出来。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在泥塑活动中,要呵护学生的童心,让孩子喜欢泥塑,乐意用泥塑表达感情,那么,怎样来保护孩子泥塑时的童趣?

1、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

让学生在泥塑世界中自由愉快地翱翔。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在举例和引导的过程中,切记要抛砖引玉,展示多方位,多思路,多手法的各类作品,使学生置身于多元美术的世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情感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学生的写实表现力较弱,你也可以营造一定主题氛围,在组织“我喜爱的动物”时,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物环境,在教室的四周都挂上收集的和老师精心设计的动物装饰画。另外在活动时,为学生播放轻音乐,让他们欣赏图片,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让孩子置身于奇妙的动物世界中,学生泥塑的愿望就被激起,情绪也调动起来了。

2、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以保护他们的原创天性。我们在泥塑活动时分成几个板块,如“观摩”、“模仿”、“创作”等等,让学生在泥塑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不追求完美,只图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及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体会成功感,情感得到满足,这样孩子更有利于孩子喜欢美术、热爱美术,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激发学生在泥塑世界中找到自信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对于中小学生,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泥塑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日

常的泥塑课中,经常发现有些同学不够大胆,很拘束;有些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同学则非常紧张,还没有动手就说:“老师,我不会做,请你帮帮我吧。”其实像以上这些学生,他们不是不会泥塑,而是他们在活动之前存在一定的疑虑,不敢动手。长期以往,这些学生,往往会导致自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泥塑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泥塑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这一方面,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运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造信心

我们要给孩子鼓励,去关心,去激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站在一起创作和思考。特别对于在泥塑时不够大胆、很拘束的同学,老师引导时,可以用信任的眼光,用鼓励的语言如:“不错!”,“好的,有进步!”,“太好了!”等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或者用直接肯定的话语,如“你做得真好,很漂亮。”、“你想得真好。”等肯定学生创造成果,并且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或者作品中值得表扬学习的地方给予具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大大激发他们创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大胆尝试。

2、允许孩子有失败的作品,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能使他们高兴和自豪,增强他们创造的自信心,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我们则不能求全,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或降低要求,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教孩子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放松。老师当允许孩子失误,当他做事不成功时,就在引导中教他做而不是指责他。进行活动时经常鼓励他,并且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感到苦恼和拿不定主意时及时给于帮助、引导,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只有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善于观察,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树立起自信心。

三、让学生情感在泥塑中得以宣泄

学生玩泥塑能充分表达他们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孩子因为喜欢泥巴,而在那儿随意地糊泥;也会因为与大人赌气,而用力地敲打泥巴,捏塑泥块。那些成型的并不一定是工艺品,但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在学生泥塑的领域里,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是他们的直觉表现。我们越是关心人类经验的基本问题,就越发觉到学生泥塑与远古人类陶器的亲近,以及它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甚至现代艺术的某种相似。

回想成人对儿童的指指点点,恰恰是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学生拙朴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因为其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他们积极的创作本能。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逻辑思维的发展,这种创造性的想象力反而衰弱褪色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法、知识用来创造自己的美,鼓励孩子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要真诚地同学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意见,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学生。在曾经的一次泥塑课中,我让学生先拿一块陶泥,让他们闭上眼睛后双手随意捏一番,再睁眼仔细研究捏过的陶泥像什么?然后在这块陶泥的基础上构思一件作品,想好以后把它做成一件大一点的陶艺作品。创作时,可以讨论,但要独立完成。这一下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开始做“游戏”。最后,学生的作品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比较拘谨的作品变得更夸张、更大胆,有了更多抽象的表现。

四、鼓励合作,团结孩子——让学生的人际关系通过泥塑更显融洽

泥塑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学生有差异的问题。而合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良机,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尝试。

泥塑中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创作完成作品。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1+1>2”的效果。我让兴趣组的学生合作完成《猪的家园》这一作品时,擅长搓泥条的选择了做猪圈围栏,擅长手捏的设计制作各种猪的造型,擅长构图的负责摆放。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而且共同的作品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五、科学评价,赏识孩子——让孩子通过泥塑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学生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认真地把握好评价的环节,充分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

我们有过一堂泥塑课叫“未来的车”,有一位同学把她的作品一展示出来,马上引起同学的大笑,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说:“头尖尖的,像一部破飞机。”为了鼓励这位同学,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作品,我对全班说:“你们听听她做的是什么。”这位同学说:“我做的是飞机车,空陆两用的,就不会再被堵车了。”我接着说:“原来有独特的创意。”说完,把泥塑作品展示孩子看,同学们听了都跑来看她的作品,不再说她的东西难看了。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实施如下的方法:

1、尊重孩子。

评价泥塑作品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作品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学生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他们作品的内涵,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作品,不能以“像不像,对不对,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教师不应阻碍他们的思维表现,要赏识孩子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多认同,不能说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

2、赏识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要表示认可、肯定。每件作品,不管成人怎么看,它总有优秀的一面,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展览孩子的作品,有助于孩子间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同时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我们应当赞赏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分享、交流,使孩子有更多沟通的机会,这也是对学生创作兴趣的保护,也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孩子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

3、注意言行。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要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做,愿意做。通过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承受力,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