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尘暴》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现氐奈鞑抗纹鹄矗?芸炀

头⒄钩梢惶醭?400公里⒖?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的含义。 罪魁祸首: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孙然好1刘清丽2 (1.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福建师范 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email:sunra02@https://www.360docs.net/doc/086101581.html, 摘要:沙尘暴是一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地关系恶化的体现。根据对甘肃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强沙尘暴区和内蒙古中部北京沙尘天气的尘源区作出科学分析,以此来研究近期我国沙尘暴频频发生的原因,追寻沙尘暴的源区,提出减轻沙尘暴危害的对策。 关键词:沙尘暴沙尘源区现状对策 1 沙尘暴的基本特征与危害 1.1 沙尘暴定义与等级划分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沙暴(sand storm)和尘暴(dust storm)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人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面气层所形成的捎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对沙尘暴强度的等级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我国对沙尘暴的划分为:4级<风速<=6级,500m<=能见度<1000m,称为弱沙尘暴;6级<风速<=8级,200<=能见度<500m;称为中等强度的沙尘暴;风速>=9级,能见度<200m,则称之为强沙尘暴,在强沙尘暴的等级范畴内,又划分出了特强沙尘暴,即50m<=能见度<200m时,称为强沙尘暴,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m/s,能见度<50m,甚至降到0m时,称为特强沙尘暴)。[1] 1.2 我国沙尘暴出现的特征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 沙尘暴的发生一般需要强劲的风力、丰富的沙尘源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三个条件。裸露地表富有松散、干燥的沙尘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足够强劲持久的风力和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气象动力和热力条件。 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3~5月,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1000~2500米,严重时可达2500~3200米。 上述源区是生态保护、防沙治沙、沙尘暴监测和预测的重点地区。春季和午后应是监测 - 1 -

民勤地区沙尘暴活动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编号 2009151143 毕业论文(设计) ( 2013 届本科) 论文题目:民勤地区沙尘暴活动规律及成因分析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人文地理方向) 班级: 09级人文(1)班 作者姓名:郑花花 指导教师:王成喜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9 日

目录 诚信声明 (1) 摘要 (2) 关键词 (2) 1.沙尘暴概述 (2) 1.1沙尘暴定义 (2) 1.2 沙尘暴的等级划分 (3) 1.3 民勤地区沙尘暴问题的现状 (3) 2.沙尘暴的活动规律 (3) 2.1 空间分布与特点 (4) 2.2 季节或月份变化与特点 (5) 3. 沙尘暴的成因分析 (6) 3.1 动力因素 (6) 3.2 物质因素 (8) 4. 沙尘暴的危害 (9) 5.沙尘暴的治理 (9) 5.1生物措施 (11) 5.2工程措施 (11) 5.3其它措施 (11) 6.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英文摘要 (12) 致谢 (13)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四月二十日

民勤地区沙尘暴活动规律及成因分析 郑花花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沙尘暴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国的沙尘暴多发区之一的民勤地区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3面都被沙漠包围,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随着强沙尘暴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危害的日益严重,对其沙尘暴活动规律及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民勤地区沙尘暴的活动特征、形成原因、危害及其治理等几方面,对民勤地区沙尘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沙尘暴;活动特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民勤地区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无止境的开发和破坏。导致了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全球环境的恶化中,有两个问题影响最大,一个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另一个是自然植被的破坏及带来的土地加速退化,主要指荒漠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沙尘暴。由于沙尘暴对人类活动及生存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危害,沙尘暴问题早已引起了全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密切关注。同样,我国也是遭受沙尘暴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尘暴不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的民勤地区是一个很特殊的自然地理区域,它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着,自然环境极其这里常常发生大规模的风沙灾害,其影响波及华北、东北,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确认为是我国北方强沙尘源区之一。目前,新一轮的沙尘暴频发期正在来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民勤地区沙尘暴活动规律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沙尘暴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1沙尘暴概述 1.1沙尘暴定义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沙暴(sand storm)和尘暴(dust storm)两者兼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

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

2017年度杨浦地理等级考二模卷

杨浦区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等级考质量调研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2017.4 考生注意: 1.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太阳系其他行星各行其道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发生日食时,月影投影在地球表面,自西向东扫过地球上的部分区域,形成日食观察带。月影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月球自西向东公转 C.月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3.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地球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的点相比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4.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5. 某景区山体岩石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则保存该化石的岩石名称为 A.玄武岩B.石灰岩C.大理岩 D.花岗岩 6.右图中▲表示地震发生地,则甲、乙、丙三地均位于 A.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7.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关于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桥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海蚀桥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B.C.D. 甲 乙 丙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门后的白门帘,抢步进入室内,余下一桶清凉的水晃荡着金色的阳光。 1935年3月15日上午,同样的地点,一场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而来。当年的小婴儿,没有迎来他的八岁生日。他在黑色尘暴中迷了路,被打着手电的搜索队找到时,他已在狂泻而下的尘土里窒息而死。他没像后来《绿野仙踪》里堪萨斯大草原上的桃乐丝小姑娘那样幸运地劫后余生。他死的时候绿野无仙踪,他最后一眼没见到天使,见到的是恶魔。而这还只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灾难高潮的前奏。此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被沙尘暴恶魔疯狂袭击。 白天比夜晚要黑 1935年4月14日上午,堪萨斯州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庆幸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可以大口呼吸下早春的气息。他们没想到,就在几小时后,气温骤降,狂风大起,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降临在他们身上。 高达几千米的黑色尘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快速吞噬蓝天白云(数据来自《气候的历史》一书)。真实的蒙太奇快切,超过了《木乃伊归来》中沙尘暴的电影特技。几秒之内,昼夜颠倒,刚刚还明亮清新的世界瞬间变得比夜晚还黑暗窒息。 风中的沙尘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就像用铁锹直接往脸上扬沙一样。户外的人们,脸被沙砾打得直疼,眼睛根本不敢睁开,鼻腔很快被尘土塞满,胸腔中也好似涌入大量沙土,呼吸成为一种巨痛。人们深恐窒息而亡,急匆匆地寻找藏身之处。在自家庭院的人们,漆黑之中,找不到几米之外的自己的家,得匍匐爬行摸着台阶进门。 一篇文章中写道:“行进中的汽车必须停下,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那漆黑的沙尘漩涡……” 这场巨大的“黑风暴”,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一个9700多万英亩大、3千多米高的移动尘土带,宛如恶魔撒旦大施魔法,在高空用一个巨大的“灰碗”,扣住美国中南部的广阔地区(灰碗,Dust Bowl,记者罗伯特·盖格,在报道中为沙尘暴重灾区赋予的名字)。灰碗之下,万物如刍狗,命运飘零。 被沙尘毁掉的生活 美国人用“黑色星期日”(Dimanche nior)来特指这一天。实际上,自1930年9月14日得克萨斯州大斯普林沙尘暴起,此后十年间,很多美国人很多次经历这种“黑色的日子”。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风潮波及范围非常广。南部平原1934年5月12日的沙尘暴甚至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尘土最远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浮尘指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局部区域能见度小于200 m,不小于50m时称强沙尘暴;当能见度小于50m时称特强沙尘暴。 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1.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1)地质历史时期 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沙尘暴也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气候比较暖湿的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低;反之在气候冷干的时期,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高。 (2)近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之后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一年中3、4和5月沙尘暴发生次数偏高,尤其以4月份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5月份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9月和10月为最低。 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相对较少,这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状况有关。 2.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我国的沙尘暴区就是中亚沙尘天气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 我国沙尘暴存在两个多发区:一是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三、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的发生有其自然原因。首先,我国西北部有浩瀚的沙漠。加之那里干旱少雨,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源;其次是要有蒙古气旋的存在,能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要有能将卷入高空的沙尘输送到远方的冷气流。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很难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一方面春季风速较大;另一方面雨季此时尚未来临降水稀少,而气温已开始回升地面开冻融化、蒸发变得强烈,使得裸露的沙土逐渐变得松散,一旦遇有较强的天气系统活动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夏季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沙尘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文秘 114,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O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 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可悲的是人类的拓荒并没有因为沙尘暴的发生而偃旗息鼓,沙尘暴也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前苏联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近年来,沙尘暴又在中国肆行无忌,屡有发生。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能见度最低时为零。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73万头(只)牲畜受伤;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此后几年,沙尘暴就像看上这里了一样,不断地骚扰中国西北部和内蒙一带。1994年4月,河西走廊上空发生强沙尘暴;1995年3月甘肃敦煌市出现沙尘暴;1995年5月16日,沙尘暴袭击了银川市;1995年5月30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了敦煌、金昌等10多个县市;1998年4月,沙尘暴席卷了新疆阿尔泰、塔城、昌吉、吐鲁番、哈密等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此外,2000年春,沙尘暴竟又12次袭击了北京。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按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萎轨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条件。 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在向人类挑战,也在向人类报警;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要败在自己手下。

如何治理沙尘暴

如何治理沙尘暴 沙尘暴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频繁发生的强灾害性天气,它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东亚冬季风势力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北方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开荒,乱采滥挖,草原过度放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治理沙尘暴呢? 一、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在每个城市的周围植树造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建立生态屏障,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 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沙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有自己的独特的适应在沙漠环境的生存能力,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屏障,所以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得到恢复。 三、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目前有许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和减少,所以应该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能只靠这些防治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需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唤起全民全社会的忧患意识、防护意识。只有每个人都进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才能最有效的防止沙尘暴的袭击!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当然,防治沙尘暴的办法不光是靠这些防治工程技术以及植树造林,我们更要加强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纳入科技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唤起公众的忧患意识,加强全民生态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意识。 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要有沙源, 二是要有强冷空气即大风, 三是要有冷暖空气相互作用。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天气。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的差别在气象上是以能见度加以区分的: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之间的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出现浮尘天气时,空中弥漫的是一些细小颗粒物,沙尘多由外地而来;扬沙天气卷起的尘土是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它们基本是本地产生的。而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就是沙尘暴天气,它属于灾害性天气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沙尘暴起因包括了风力、高空大气强对流和地表状态三方面因素,而前两者属气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除沙尘暴目前尚无可能。 沙尘暴引起的风灾、沙积、风蚀,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坏,沙漠化程度加剧。气象专家提醒,人类对风沙天气最积极、最有效的行为是:首先要加强对大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特别是在前期干旱的情况更要重视。其次,对于西安这样一个旅游大都市来讲,在突发性灾害来临之前,要有相当有效的应急对策,加强管理和强化预防措施。对全省而言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建设。每个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应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真正做好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我们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应当把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为主要措施,争取早日实现米粮下川,林果上山,草场满坡,使三秦大地山绿、水清、人富。逐渐恢复自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这样,也许再过几十年,沙尘暴将淡化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的将是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沙尘暴的发生是有一定条件的,沙尘暴是大风与沙漠、沙漠化土地及松散地表沉积物作用的产物;风是产生沙尘暴的动力,毫无遮掩地松土是产生沙尘暴的物质基础。因此每当春季强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天气。对季节变换的这个外因,目前人类是无法改变的,而对地表状况这个内因,我们则是可以有效控制的。但问题也恰恰出在内因上。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人口过快增长、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局部地区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所以才接连不断地发生沙尘暴天气。 黄沙在步步进逼,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我真想大声亟呼:请记住沙尘暴给我们的警告吧,要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再也不能乱砍、乱挖、乱采、乱开荒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防治措 施 摘要:本文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沙尘暴的定义和地理分布,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选择宁夏的理由,简要分析了宁夏地区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近年来的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及变化趋势,并以沙尘暴预警机制和综合治理方式为纲展开对于沙尘暴防治措施的讨论。 关键词:宁夏沙尘暴形成机制预警措施综合治理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ndstorm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echnology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choose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as a study object ,and clarifies the reas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definition of sand-dust storm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lso,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paths ,trends and ways to form of the sandstorms in the area. At last, we make a discussion over the early warning measur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trolling sandstorms. Key words: Ningxia sandstorm formation mechanisms early warning measur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现在的天气是变化多端,沙尘暴是属于一种比较恶劣的天气了,这会使得我们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个时候会有数百米的沙尘在滚动着,在恶劣的天气下是很容易导致我们患上一些呼吸道的疾病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健的工作,那么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呢? 沙尘跟风暴的组合,就成了沙尘暴的发生,大陆西北地区干旱且多沙漠,一旦有强冷空气过境,紧贴地表产生强风,非常容易引起沙尘,此即为造成沙尘暴发生之特殊条件,所以大陆北方地区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沙尘暴源于新疆东部戈壁、高原北部及蒙古杭爱盆地。一般是发生在春季,因为此时沙漠地方的土壤消冻,表皮较松软,加上早晚温差极大,形成较强的风势,挟带沙尘南下。受西风环流的影响,沙尘暴沿阴山北坡风蚀沙漠化区向东挺进,沿途继续卷起大量沙尘。根据美国卫星照片发现,大陆的沙尘暴可以在七天内,从华北一路“侵袭”到美国西岸。 由于沙尘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环保署前年便在马祖设置观测站预警。一般而言,健康的人不必过度担心沙尘暴,但空气中若悬浮微粒的浓度太高,正常人也会出现刺激感而受不了,如咳

嗽、眼涩或喉咙痒等,当PSI 值超过 200以上时 (以平时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市平时空气中悬浮微粒就在 100-200之间),连健康的人都应减少室外活动。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在沙尘天气里,容易并发呼吸道疾病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因为这类人群的体质相对较弱而且抵抗力差,通常会经过空气中的微粒吸入我们的体内,造成呼吸道疾病得产生,有时候还会引发旧病发作,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及时地做好保健工作,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加强营养的均衡,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平时多吃鸡蛋鱼类,大豆制品比如常见的,木耳,丝瓜,核桃,蜂蜜,海带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祛痰平喘,润肺止咳都有很好的功效作用,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果遇到沙尘来袭,应该紧闭门窗,减少室外运动,对家里的空气进行消毒,清洁,净化,每天可以打开窗户保持气流畅通一到两个小时,如果非要到户外运动,应携带好各类防护措施,以防沙尘吸入体内,不过在沙尘天气,发现自身有不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搁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的一个介绍,我们在平时

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

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不稳定的空气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

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我国卫星气象学家系统分析沙尘暴六大特征据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消息,在中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日前举行的学术年会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董超华,研究员方宗义、郑新江、卢乃锰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邵亚平等17人参与研究的中国沙尘暴课题,就其发生的时间、地域、源头、路径、相关因素、影响六大特征,数值模式预报及沙尘定量研究进行了交流,为治理沙尘暴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时间:中国沙尘暴发生时间主要在3-4月。以2002年为例,全国共出现沙尘过程12次,其中强沙尘暴过程4次,都出现在3-4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上述全部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二、地域:沙尘暴主要发生地区在东经110度-117度,北纬38度以北广大地区,即以

防沙尘暴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2)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3) 五、保障措施 (4) 六、应急处理程序 (5)

沙尘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和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一)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重、特大沙尘暴灾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I级)时 2、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II级)时 3、发生较大沙尘暴灾害(III级),需要上级协助指导救灾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人员(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如

下: 组长: 工区经理 副组长: 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 成员: 各部室负责人、架子队队长、专职安全员 2、职责: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和甘青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重大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机制,组织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负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等。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1、预警预报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的原则,应急小组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报信息的收集,掌握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围等,及时提供沙尘暴情况及其相关资料,为应急决策服务。 2、险情响应措施 当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沙尘暴预警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作出响应,抓紧做好防灾工作,以确保员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3、灾害应急措施 灾害发生后,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现场监理组,事故发生时不能有隐报瞒报事故现象存在,然后立即组织做好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立即将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上级部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向沙尘暴移动前进方向的兄弟单位通报情况。现场处置应按照统一领导、处置果断,依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浅析历史时期中国的沙尘天气 刘洋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2班吉林四平 136000) 指导教师:夏宇旭(副教授) [摘要] :沙尘天气在我国古代曾多次出现,很多史籍有相关记载,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与原因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它主要发生在春季,并且,它的集中区域在北方,主要是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历史时期的沙尘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它会加速沙尘天气暴发的频率,加重它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 :历史时期;沙尘天气;成因;分布特点 Analysis of dust weather in 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Liu Yang (Class2 Grade2008 in History Culture School,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136000,China) Directive Teacher: Xia Yu-xu (Vice-professor) [Abstract] Sand-dust weather has appeared many times in ancient China,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related records, it can be said tha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of sand-dust weather in history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auses and, we found that it mainly occurs in the spring, and it concentrated region in the North, mainly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basin. History of sand-dust weather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but also some of the sabotage activities of human Association, it will accelerate the outbreak of sand-dust weather frequency and extent increased it. [Key words] Historical period;Sand dust weather ;Genesi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耿东水河北定兴中学 【设计思路】 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有用的地理”,同时加强学生保护环境观念的树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安排此探究活动。 【活动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设想→搜集、处理材料→形成结论→拓展应用 【活动简案】 1.确定探究活动内容:沙尘暴形成原因的探究 2.提出设想: 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3.搜集、处理材料: 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主要搜集反映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资料,第二组搜集我国西北地区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人类活动,第三组搜集我国西北地区天气与气候相关资料,第四组搜集沙尘暴造成的主要危害。 课前四个组需将材料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结论。 4.课上展示: 由代表展示主要资料,并阐述初步结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5.拓展应用: 例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参考答案:(1)①干旱、半干旱(缺水);②沙漠(荒漠、黄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2)冷锋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大,风力强劲;吹扬沙尘并随锋面移动。(3)春季。①多大风天气;②气温回升快;③降水稀少。 例2. (2006年全国文综)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5、图6、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盆地。(4分)(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________平原。(6分) (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7分) (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14分) (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次。(5分) 参考答案:(1)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2)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松),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12(2分)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卢琦杨有林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北京

特别鸣谢 ACKNOWLED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 提供研究和出版资助 T HIS R ESEARCH AND P UBLICATION IS FUNDED BY M INISTR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UNESCO B EIJING O FFICE, AND T HE S ECRETARIAT OF UNCCD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编写人员 主编:卢琦杨有林 编写(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F ADHIL A. H. A L-F ARAJII L EAH O RLOVSKAYA N IKOLAI O RLOVSKY V ICTOR R.S QUIRES 王森王式功卢琦田裕钊 任国玉吴波杨有林杨根生 肖洪浪陈惠忠尚可政拓万全 林光辉赵爱云贾晓霞董光荣 慈龙骏鞠洪波

序言 本书研究的对象——旱地,约占地球表面的43%左右。其特征可用降雨稀少且变异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来概括。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应运而生并有120多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签署了该《公约》。《公约》的任务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力遏制荒漠化的扩展。 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城镇所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普通经历已成为荒漠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此成为政府和公众采取治理行动的动因。 沙尘暴是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自然事件;在中纬度的旱地区域更是家常便饭。但更多情况下沙尘暴发生在受人类干扰严重的干旱地区。一旦长期干旱导致表土干化,大风一刮沙尘暴必起无疑。 土地管理与沙尘暴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的减少同样可以通过植被重建和其它补救措施得以逆转。该书记述的许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通过良好的土地管理实践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地最低限度,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事例。 这本重要著作中记录的许多事实源自中国科学家,这是由中国的沙情所决定的:中国作为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58%的土地归属于干旱、半干旱类型,几乎1/3的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其影响形式包括耕地或草场遭到沙埋和侵蚀、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华北和西北地区大面积遭受沙尘暴侵袭等。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65亿美元以上,占全球经济损失的16%。 50年代以来,中国沙化面积扩展已经吞噬掉70万公顷农田、235万公顷草牧场、640万公顷林地。现有荒漠化土地超过260万平方公里,且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同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和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相比,扩展速率明显加快。由于沙漠蔓延和风沙尘暴的威胁,为数不少的村庄(估计达24000个)受到流沙埋没,1400公里的铁路线、3万公里的公路、5万公里的灌渠、引水渠等时常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风沙尘暴埋没了众多村社,袭击了城市,广大公民受害非浅。荒漠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可持续的人类活动,诸如过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加剧了荒漠化发生和扩展的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地区所做的一些实例研究表明,人类在防治荒漠化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协助各国政府扭转荒漠化扩展的趋势正是《公约》的职责。本书的编辑出版恰恰适逢了秘书处希翼交流全球各地防治荒漠化经验的契机。 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惠及全球的旱地居民,而且对旱地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有所裨益。 哈玛·阿巴·迪亚洛(Hama Arba Diallo)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 2001年5月于波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