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

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
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

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说明一、专业特色

东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安全工程教育的大学。1983年招收了矿井通风安全四年制本科生,国家教委批准试办安全工程专业后,从1985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现在校本科生230名。

三十五年来,经过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几代教师们的奋斗、传承和发展,完善并丰富了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安全工程的专业建设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7 年获得了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已三次通过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专业现有教授、博导4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导1人),讲师5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其中5人为国家、省部级安全专家。许开立教授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专家组专家;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评估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迄今为止,本专业已经培养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10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冶金、能源、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早期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受冶金、煤炭、石化、劳动等部门有关企业委托,培养在职安全干部3500余人;为本校及兄弟院校、矿山、建工、冶金、机械、电力等部门讲授了本专业方面的课程。

作为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安监局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粉尘危害控制科技研发平台,本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达2300平方米,重大设备有MIE Ⅲ最小点火能测试仪、PIV测试系统、红外热像仪、工业高速摄像仪等,总值2000余万元。

东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博士授权点的学科之一,于2001 年被辽宁省评为重点学科。基于“大安全”的理念,本专业在系统安全科学理论及技术、通风除尘与职业卫生工程、工业爆炸防护理论与技术、火灾安全科学技术与应急管理四个方面形成了优势集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本学科提出的“两类危险源理论” 对我国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较早开展重大事故应急疏散的研究,分析高密度聚集人群疏散中群集踩踏事故发生的临界条件,分析大规模人群疏运动力学规律及应急干预机制,建立了典型场所以及矿山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应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探讨重大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其演化规律;借助数值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非煤矿山尾矿库溃坝重大事故动力学的分析及事故后果的仿真,建立非煤矿山尾矿库溃坝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地铁工程全过程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利用实验和计算机向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通风系统作用下,地铁隧道工程狭长受限地下空间火灾动力学和烟气蔓延的规律;分析活塞风和通风系统耦合作用下,隧道工程高压细水雾灭火的机理,以及烟气控制的效果,分析耦合作用系统最优的运行控制模式。高压细水雾灭火及热环境控制实验平台可实现火灾动力学、烟气控制及高压细水雾灭火耦合系统的灭火机理和有效性的分析,以及对热害控制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运用空气动力学、气溶胶力学和环境科学技术,研究职业卫生工程方面的原理和技术,发展和完善尘、气运动和治理技术的新学科体系。提出和创建了“爆炸反应工程学”新研究方向,建成的“爆炸实验系统” 和

露天试验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容器管道混联系统、最小点火能等测试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具备较强的开发和检测非电气防爆设备的能力。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90 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10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省部级各级奖励14 项,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9 项

本学科非常重视产学研相结合,教师们经常深入生产企业进行调研,为国家

和省市科技攻关计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成立了具有国家一级

安全培训资质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每年为鞍钢、本钢、辽河油田、有色冶金和

地质勘探等国家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2000 多人次,帮助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东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成立了目前全国唯一的高新滤料及配件的国家

级法定检测机构——东北大学滤料检测中心和辽宁省高新过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两大类上百个品种的滤料,年产值10 亿元,出版了《气溶胶力学》和《除尘技术基础》等业内经典专著。参与起草制定了GB12625《袋式除尘器滤料》,HJ-T 324《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和JB/T10535-2006《气体净化用非织造粘合纤维层滤料》等国家标准和环保产品认证技术条件,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ISO 的滤料标

准起草工作。参与修订了JB/T10535-2017《气体净化用非织造粘合纤维层滤料》行业标准。

本学科的防火防爆安全工程中心提出和创建了“爆炸反应工程学”新研究方向,建成的“火灾爆炸实验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测试项目(如容器管道混联

系统、最小点火能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进行粉尘

爆炸性全套参数测试的实验室。开发了“灭火泄爆门”和“火花探测及灭火抑爆系统” 等产品,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提出了中国粉尘防爆标准化体系构架,负责起草了国内第一套技术性防爆标准《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研发了系列测试粉尘爆炸性参数的专用仪器(如20 升球形装置)装置,在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20

多所院校得到推广应用,推进了中国粉尘、气体爆炸的测试研究工作。多年来已为鞍钢、辽化等近50 家企业提供了粉尘、气体防爆安全的咨询、设计、改造技术服务,从实验测试、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改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

东北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与实践活动。加强各类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多个校企合作基地,也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学生培养合作关系,将教学与实践互相渗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学院制订了一系列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办法和激励政策,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本研联动,由博士生担任暑期社会实践的带队老师,通过“双选会”的形式由博士生和本科社会实践团队进行双向选择,一方面确保大学生活动的安全性,另一方向也大大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实践活动完成后,学校学院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用以奖励实践成果突出的团队。在自觉自愿原则及奖励基金的共同鼓舞下,几年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热情高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平台除了正常的学生教学实验、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还包括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10余项实践活动。还有大一新生的创意节,大二、大三学生的科普节、科技节,以及大四学生的创业节等活动,使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创新或竞赛活动的经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活动紧密围绕

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注重动手能力,适应新时期对于安全工程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近三年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见表1。近年来学生科技创新平台见表2。近三年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及获奖情况见表3。

表 1 近三年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情况

在原有“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专业不断地开辟新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习环境。2013年,学校、学院和本专业领导与山东招远集团领导进行了友好协商,建立了“招远金矿”实习基地。从2013年开始,每年学生在该基地实习。山东招远金矿为本专业学生设置了详尽的实习计划,安排了丰富的实习内容。2017年学校、学院和本专业领导与沈阳机床集团、首钢迁安钢铁公司进行了友好协商,建立了“沈阳机床集团”和“首钢迁安钢铁

公司”实习基地。从2017年开始,每年学生可到上述基地进行毕业实习,通过工程技术人员集中授课、现场授课、现场参观、现场答疑,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情况见表4。各年级的学生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参加实践。

本学科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近年来,和德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日本产业安全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挪威、美国等国际知名安全研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2006 年以来,安全工程研究所每两年主办一届“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使沈阳成为东北地区安全科学技术交流的中心。

二、实施过程

1、专业培养目标的宣传

本专业十分重视培养目标的宣传。为了使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采取多种措施对培养目标进行宣传:

(1)学生知道培养目标的方式

1)招生宣传方面,通过录制安全工程专业介绍视频并在东北大学网页上公布,以及在东北大学招生宣传材料中印制安全工程专业宣传手册等形式,介绍专业培养目标;

2)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中,安排专业负责人、班导师以及教授博导对新生介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以及就业方向等;

3)每班发放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4)学院网站可查阅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5)在学生中开展关于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6)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宣传。一方面,由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博导教授讲授“专业概论与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名师导学” 使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专业教学、工艺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

7)学生参加本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讨论会。通过召开高年级学生座谈会,对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进行研讨,学生和教师一起了解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和修订。

(2)教师知道培养目标的方式

1)每位教师均参与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制订;

2)每位教师均有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电子版;

3)安全工程系系主任、各课程负责人均有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纸质版;

4)学院网站内容有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5)每次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通过系主任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广泛征求专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并共同为达到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制度和措施。

(3)社会知道培养目标的方式

1)邀请部分企业专家座谈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参与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制订;

2)每年向社会发放学校招生简章,简章内容包括有专业培养目标;

3)每年向社会发放学校就业宣传册,宣传册内容包括有专业培养目标;

4)校友聚会活动宣传。在每年本专业的校友聚会中,介绍本专业的情况,使校友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负责人专门制作PPT,为校友介绍专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5)学院网站内容有安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2、专业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事故致因基本原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安全生产状况数据调查、事故调查分析和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方法;掌握工业通风的基本原理和通风设计方法和相关标准;掌握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评价和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安全工程领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能力要求

了解国内外安全工程领域前沿动态,掌握消防设计、通风除尘设计、噪声设计过程,掌握事故分析、安全评价方法,懂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安全管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管理,应用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及管理手段, 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生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安全工程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

具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基本理论、技术和管理手段,全局考虑安全生产问题的

综合能力;梳理安全工程项目系统内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积极探索安全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

(4)职业素养及人文素质要求

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具有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在社会、企业、项目中的定位与责任;具有执着的工作态度,并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保持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态度。

根据以上毕业生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结合本专业安全科学体系结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应是弹性模块结构。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重视培养学生安全技术知识和能力,适应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兼顾涉及三大高危行业的专门安全技术和共同安全技术,从“大安全”的理念出发,在多元化复合型知识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3、专业能力要求

1.安全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复杂安全工程问题。

2.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安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安全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安全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安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安全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能力培养教学过程

1)安全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复杂安全工程问题。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工程基础类课程,以及防火防爆、安全监测与仪表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重点掌握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通风除尘、生产作业环境控制、防火防爆、噪声与振动控制以及力学失稳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安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对学生分析研究安全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部分。本专业通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安全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生产与安全、工业通风、文献检索等教学环节,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识别、表达并分析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通过专业课程、各类实习(上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设计(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安全评价实践)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重点培养针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问题、火灾爆炸防治、通风与除尘以及力学失稳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能力。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利用自然科学基本理论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和实验模型设计的能力;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和系统工程方法,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通过基础型、设计型、创新型课程实验,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通过设计型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设计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研究解决方案。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安全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对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预测与模拟是本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部分。本专业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安全工程数据库、上机实习(CAD)、上机实习(微机操作)等课程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计算机制图和数据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以上的计算机模拟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并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具有使用现代工具进行复杂安全工程开发设计与预测模拟分析的能力。

6)安全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安全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安全

工程实践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本专业开设了工程概论与职业发展规划、安全科学新进展、学科前沿知识讲座,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背景知识,了解当前安全工程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学习安全原理、安全法学、环境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培养安全工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业生产与安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通过安全原理、环境工程等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大实习以及事故调查报告、安全评价实践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实践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安全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基本原理等课程相关教学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通过安全原理、事故调查报告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实践对社会的影响,并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学习,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组织管理、自我控制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安全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安全原理等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的训练,培养学生就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和同行以及公众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坚持英语四年不断线,通过大学英语和科技外语学习,防火防爆双语教学,毕业设计翻译专业外文资料、毕业论文双语答辩等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进行跨文化背景下就安全工程专业技术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安全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通过企业经济管理、工程概论与职业发展规划、安全原理、工业生产与安全,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以及掌握企业经济决策知识;通过实践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安全工程问题时应用能够安全工程管理原理和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通过大学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老师、学长辅学等环节对学习方法的介绍,相关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等环节,以及定期邀请名人及专家开展励志、成才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的能力。

5、课程体系参考专业认证课程体系

1)课程学分规定

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理论课、实验课按16 学时计 1 学分,课时最小单位为8 学时,学分最小单位为0.5 学分。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分散进行的每16 学时计1 学分,集中进行的每周计1 学分(本专业实践环节均为集中进行),经考试或考查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2)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完成学校2016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总学分至少

达到190.00学分,其中,课外4.00学分;实践类环节(包含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环节中学位课的实验、上机、设计)65.5学分,占总学分的34.4%;必修课学分共计165,占总学分的86.9%。人文类课(特指以数字“3”开头的人文类选修课程)4学

分及以上(至少包含艺术类课程2学分)。各门课程成绩达到合格,毕业设计(论文)获得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要求

后方可毕业。

凡完成学校规定的创新创业内容,按照《东北大学关于大学生创新学分工作的

实施办法(讨论稿)》(东大教字[2009]17号)文件精神执行。在学校已开设部

分该类课程基础上,各个专业至少设置1门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对获得国家级机构认证的各类资格或技能证书(如:律师证、经济师证、建筑师证、驾驶证、软件设计师

证(不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未列出证书的可根据国家相关

规定认证)可替代新知识课群中的选修课程1~3学分,一个证书只可替代1学分的选修学分,3个或3个以上证书只能替代3个选修学分。

为扩大课程的选择面,提高课程质量,学校对部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行分

层次教学,开设多种不同类别、不同规格的课程供学生选读,学生需在满足本专业

培养方案规定修读课程学分最低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3)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社会的发展对学科的发展的指导作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东北大学大

学本科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每四年修订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的

设置也根据几次专业认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广泛征求毕业生代表、教师、用人单位、行业专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持续改进。培养

计划作为整个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在每个学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学院申

请学校批准,每学年度可以对教学计划做微调。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的程序是:由学

院组织各专业所属基层组织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调研、研讨,提出具

体方案,然后召开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会议,参会人员由专业教师、相关专业课

程的主讲教师及企业人员组成。会议应认真研讨,广泛听取意见,集中集体的智

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制定后的培养计划,报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核,审

核通过后的培养计划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签字,由东北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审

核通过后生效。2016年东北大学开始大类招生,在此背景下,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

证专家的意见、我校教务处培养方案调研结果及毕业生的意见,东北大学安全工程

专业对于2016年的培养方案又进行了新的调整,主要是降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部

分课程学期调整等。

4)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设置见表5、表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