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杂货码头总平面布置

第三章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1)港口应根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种、流向、集疏运方式、自然条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划分港区。

(2)在布置港区时,应考虑风向及水流流向的影响。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宜布置在港口全年常风向的下风侧;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或危险品港区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并与其它港区或码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港区总平面设计,应在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港区性质、规模、装卸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合理布置港区的水域、陆域。

(4)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位置,宜利用天然水深沿水流方向及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并应考虑扩建时经济合理地连成顺直岸线的可能。码头前应有可供船舶运转或回旋的水域。同时应考虑码头建成后对防洪、水流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岸坡稳定及相临泊位等的影响;

(5)港区陆域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应根据装卸工艺,港区自然条件、安全、卫生、环保、防洪、拆迁、土石方工程量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与城市规划和建港的外部条件相协调。要节约用地,少拆迁。陆域前方应布置生产性建、构筑物及必要的生产辅助建筑物。其后布置生产辅助建筑物。生活区的布置应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并宜接近作业区;

(6)作业区内部,应根据装卸工艺流程和所需的码头、库场、铁路、道路及其他建、构筑物的数量与布置上的要求,按照以近期为主、并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布置;

(7)作业区中建、构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但其相互间的距离必须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

二、高程及水深的确定

(一)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1. 码头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115.87m

设计低水位:114.40m

2.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应保证设计船型安全通过、靠离和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第3.4.4 条其水深按下式确定:

D m= T + Z + ?Z (3-1)

式中:Dm——码头前沿设计水深(m);

T——船舶吃水(m),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可取船舶设计吃水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设计船型为进江海船时,船舶吃水还应考虑由于咸淡水密度差而增加的吃水值,海水密度按1.025t/m3 计;

Z——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可按《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表4.4.4 确定:拟建码头前沿河床底质为土质,设计船型载货量2000∈[500,3000](DWT),则由表中查得Z =0.30m;

△z——其他富裕深度(m)。

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表 3-1

其它富裕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取值:

(1)波浪富裕深度,河港不考虑;

(2)散货船和油轮码头,本设计是集装箱码头,因此不考虑;

(3)码头前沿可能发生回淤时增加备淤的富裕水深。备淤富裕深度根据回淤强度、维护挖泥间隔期及挖泥设备性能确定,其值不小于0.2m。取0.6m 由以上可知:D m= T + Z + ?Z=2.6+0.3+0.5=3.4m

3.码头前沿设计高程

码头前沿设计高程应为码头设计高水位加超高值,超高值为0.1-0.5m

m 37.1165.087.1155.0=+=+=HWL E

式中:E ——码头前沿设计高程(m )

HWL ——设计高水位(m )

三、港口泊位

(一)泊位数的确定

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4.10条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按下式计算:

ρd

f

s d z

y t t t t t G T P +-=

1s (3-2)

p

G

t z =

(3-3) 式中:1s P ——与i α相对应的泊位年通过能力(t 或TEU );

y T ——年营运天数,取350 天;

G ——设计船型的实际装卸量(t)或单船装卸箱量(TEU),取2000t ;

z t ——装卸一艘该类船型所需的纯装卸时间(h);

f t ——该类型船舶装卸辅助与技术作业时问之和(h),内河船可取0.75~

2.5h ;进江海船可取2.5~4h ;取1h;

d t ——昼夜小时数(h),根据工作班次确定,三班制为24h ,两班制为16h ,

一班制为8h ;取三班制24h;

s t ——昼夜泊位非生产时问之和(h),应根据各港实际情况确定,三班制

可取4.5~6h ,两班制可取2.5~3.5h ,一班制可取1~1.5h ;取三班制5h;

ρ——泊位利用率(%),船舶年占用泊位时间与年营运时间的百分比。根

据吞吐量、货种、到港船型、船时效率、泊位数、船舶在港费用和港口投资及营运等因素确定,也可按表2-1 选取,取0.65;

p——设计船时效率(t/h 或TEU/h)。按货种、船型、设备能力、作业线数和营运管理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泊位利用率表 3-2

货种及泊位数

散货件杂货

集装箱

油品及石

油化工1 2~3 ≥4 1 2~3 ≥4

泊位利用率0.60~

0.65

0.62~

0.7

0.65~

0.75

0.65~

0.7

0.68~

0.72

0.70~

0.75

0.55~

0.7

0.55~

0.65

在此设计中取值: =0.65

由以上可知 Pt=Psl=612382.23t

N=0.653,取1个泊位

(二)泊位长度及码头长度

1. 码头泊位长度按下式计算:

L b =L+2d (3-4)

式中: L ——设计船型长度(m),取90m;

d ——泊位富裕长度(m),取12m;

其中:富裕长度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第3.3.2条规定

普通泊位的富裕长度表 3-3

设计船型长度L﹙m﹚L≤4040<L≤8585<L≤150150<L≤200富裕长度

d﹙m﹚

直立式码头 5 8~10 12~15 18~20 斜坡码头或浮式码头8 9~15 16~25 26~35 注:相邻两泊位船型不同时,d值应按较大船型选取。

图 2 泊位长度示意图

则: L b =L+2d =114m 2. 码头前沿线长度的确定:

Lm ≥0.65L+1.5d=64.5m 取114m

四、水域布置

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可知: (一)船舶回旋水域

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 表 3-4

回旋水域宽度: 180m 回旋水域长度:270m (二)码头前沿停泊水域

水流平缓河段的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可取2 倍设计船型宽度。 m 4.322.1622停=?==B B

(三)锚地

此节依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3.6条及附录A 相关内容确定。由于码头前沿水域面积广大,水深也较大,经比较拟选用抛锚系泊。

依据规范附录A.1.1条,抛锚系泊每锚位面积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a S A m ?= (3-5)

式中:

m

A ——锚位面积(2

m );

S ——锚位沿水流方向长度(m),可按表 A.1.1 选取,S 取(1.6~2.0)

L,取2L,为180m ;

a ——锚位宽度(m),查附录 A 表 A.1.1知,a 取值范围为(4.0~4.5)

B,取4.2B,为68.04m 。

每锚位面积: a S A m ?==180*68.04=12247.22m

五、陆域布置

(一)堆场、库场面积计算 1.堆场所需容量计算

根据规范第4.11.1 条相关内容,件杂货和散货的仓库或堆场所需的容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d c yk

r

n t T K K Q E BK ??=

(3-6)

式中:E ——仓库,堆场容量(t);

BK K ——仓库,堆场不平衡系数,与港口生产不平衡系数同,取为1.35; r K ——货物最大入库,入场的百分比(%),依据装卸手册,取95%;

yk T ——仓库,堆场年营运天数(d),可取350-365d,根据气象及水文资

料, 其可常年营运,取为360d ;

dc t ——货物在仓库,堆场的平均堆存期(d),依据总体设计规范表

4.11.3,平均堆存期为6~10d,在此取为8d ;

n Q ——根据货物类别确定的年吞吐量40万吨

114008360

95

.035.110404=????=

E 2.堆场所需面积计算

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第4.11.4条,堆、库场面积由计算如下:

k E

A q k =

? (3-7)

式中:A ——库(场)总面积(㎡)

q ——单位有效面积的货物堆存量(t/㎡),堆场取q =4t/㎡仓库取

1.3t/㎡;

k k ——库(场)总面积利用率,取k k 堆=75%; 堆场面积:

28.270175

.044

.8105m A =?=

仓库面积: 29.389875

.03.16

.3294m A =?=

(二)进港道路

港口道路应根据运量、流向、货种、运输组织、地形、进线条件等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港口平面布置及装卸工艺要求。 港口道路与路网公路、城市道路的接轨站和接线站,宜靠近港区。选线和线路布置应避免货物的迂回和折返运输,并应减少道路的相互干扰。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规定。确定后方堆场 主干道宽12m ,次干道宽8m 。 (三)辅助建筑物

本港区的辅助建筑物包括:办公楼、停车场、维修厂、港区内生活福利设施等。辅助生产建筑物及港区内生活福利设施宜布置在陆域后方的辅助区。使用功能相近的辅助建筑、生活福利设施宜集中布置,并与城市规划协调。辅助建筑物面积具体见总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装卸工艺流程设计

一、设计原则

(1)集装箱码头装卸船机械的选型应根据货运量、船型、水位差、地形地质、码头型式和工艺布置形式等因素确定;

(2)遵循和贯彻港口发展规划。工程设计时,根据发展规划的知道思想,遵从长远全面规划,搞好工程近期实施与远近结合;

(3)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和装卸车作业机械应根据货运量、集疏运方式、堆场布置、码头型式和工艺布置形式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4)装卸工艺系统的经济性,应既考虑其投资成本,又考虑营运成本;评价其经济效益时,应兼顾港口自身和社会的全面效益。

二、基本形式

内河港口的装卸工艺方式与码头断面型式密切相关,主要取于港口所处河段的水位特性、岸坡陡缓及所装卸的货物种类。按其特点有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及浮码头装卸工艺等三种基本形式。

由于本设计的高低水位差小于8m,则采用直立式码头。

三、设计主要参数

规划吞吐量: 40万t

设计船型: 2000吨级

泊位年营运天数: 350d

作业班次:三班制

四、装卸机械选择

(一)港口机械概况

码头的装卸机械以其在泊位的作业功能来划分。主要包括:装卸船机械、水平运输机械、装卸车机械、拆码垛及船舱内作业机械。目前,装卸船最常用的机

械有:门座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船舶吊杆和装卸桥;水平运输设备主要有:牵引车、平板车、叉式装卸车;拆码垛设备有:轮胎吊,轨道式龙门起重机,叉式装卸车和单斗装卸机等。本节内容参照《港口装卸机械》第二版、《港口装卸工艺学》及其它海港相关工程确定选用。

方案一

装卸船采用门座式起重机,起重量拟取10t,型号M-10-30,起升高度轨上16m,轨下15m。起升速度60m/min,回转速度1.6r/min,变幅速度51m/min,运行速度27m/min.轨距10.5m,基距10.5m.工作轮压22t。门架净空高度h=5.6m,最大高度45m。水平运输机械

牵引车型号红旗64-I,前轮距1050mm,后轮距1044mm,轴距1500mm,最大牵引力2000公斤,行驶速度二档11公里/h。外形尺寸长×宽×高为3.1×1.45×2.05m。

叉车型号CPC25CPCD25,轴距1600mm,前轮轨距960mm,后轮轨距880mm,起升高度3000mm,车速18Km/h。

方案二

装卸船采用龙门起重机,型号QL3-16,最大起重量16t起重臂长20m,最大起升高度8.4m,工作起升速度主钩70~126m/min,旋转速度1.5~3转/分,变幅时间36/24s。轴距2800mm。

轮胎吊型号RT350型,中联重科出产,最大起升高度16m,车速15Km/h。

载重汽车型号解放牌CA10B,载重量4t,拖挂总重量4.5t。最高速度75公里/小时。轴距4000mm,车厢尺寸长×宽×高为3540×2250×584m.

牵引车型号红旗64-I,前轮距1050mm,后轮距1044mm,轴距1500mm,最大牵引力2000公斤,行驶速度二档11公里/h。外形尺寸长×宽×高为3.1×1.45×2.05m。

五、装卸工艺流程图

图 4 装卸工艺流程图(方案一)

图 5 装卸工艺流程图(方案二)

六、装卸机械数量

根据总体设计规范 4.11.15相关内容,码头装卸机械数量按下式确定:

=j

jL j j P K Q N 8760 (4-1)

式中:

N——某种装卸机械数量(台);

j

Q——某种装卸机械分货种的年起重运输吨(t);

j

K——机械利用率,应按各港统计资料确定,新建港区也可按下值选用:jL

一班制取0.05~0.20;两班制取0.30~0.35;三班制取0.40~

0.50,电动机械取大值,内燃机械取小值,在此按三班制取为0.5;

P——各种装卸机械按不同操作过程装卸或搬运不同货种的台时效率

j

(吨/台时),对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台时效率为150t/h,牵引车的台

时效率取40t/h,轮胎式起重机的台时效率取120t/h,叉车的台时

效率取48t/h,汽车的台时效率为30t/h

方案一:

门座起重机台取1台

牵引车取3台

叉车台取2台

方案二:

龙门式起重机取1台

牵引车取3台

载重汽车取4台

轮胎吊台取2台

七、港区定员

依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006第4.11.16 条相关内容,装卸

工人总数包括装卸工人和辅助工人数,装卸工作数,应根据泊位作业线数、班次和每条作业的配工人数等确定。辅助工人数可按装卸工人数的5%-10%计算确定,装卸工人数在装卸工艺方案设计时,可按下式计算:

zz

zL r

b z z K K n n n N )1(-= (4-2)

式中:z N ——装卸工人数;

z n ——作业线数,有1条作业线;

b n ——昼夜作业班次数,均按三班制取为3;

r n ——每条作业线的配工人数,参照其它相关港口,件杂货码头作业线每

班定员为12人;

zL K ——装卸工人轮休率,可取2/7;

zz K ——装卸工人出勤率,可取90%~95%,综合考虑此码头取为90%。

辅助工人数可按装卸工人数的5%~10%计算。 方案一:

装卸工人数 N=1×3×12/(1-2/7)/90%=56人 辅助工人数 N=56×8%=4.48人,取5人 司机人数

司机人数计算表(方案一) 表 4-1

总人数N=56+5+28=89人 方案二:

装卸工人数 N=1×3×12/(1-2/7)/90%=56人 辅助工人数 N=56×8%=4.48人,取5人 司机人数

司机人数计算表(方案二) 表 4-2

总人数N= 56+5+52=113人

八、劳动生产率

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可知 劳动生产率按下式计算: s

z n

gz N N Q P += (4-3)

式中:

gz

P ——劳动生产率(操作吨/人·年); n

Q ——操作吨(t/年);

z N ——装卸工人数(人);

s

N ——装卸司机人数(人)。

方案一:年.人/吨382.449489

400000

g ==

z P 方案二:年.人/吨823.3539113400000

==gz P

九、装卸工艺比选

装卸工艺技术经济比较 表 4-3

方案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横移,能由一个堆场区转移到其他各个堆场区,在作业过程中,操作简单,动作简捷,劳动生产率高,所用人数少。方案二作业率较低,所用人数多,轮胎吊本身价格昂贵,经济不适用。所以选择方案一。

第五章结构方案设计

一、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原则

(一)结构选型基本原则

(1)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要贯彻经济、实用、耐久的指导思想,并应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2)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应结合港口的规划要求,对码头负荷能力及浚深的预留等。

(3)因地制宜,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等选择码头结构型式。

(4)积极采用科学技术新成果。

(6)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

(二)结构选型三要素

港口水工建筑物是港口工程的一项主体工程。作用在港口水工建筑物上的荷载比较复杂,包括自然荷载、使用荷载和施工荷载等。因此,在进行码头结构型式选择时,要根据拟建港区的自然条件、码头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选用何种结构型式。

二、码头结构形式

码头按建筑物结构形式主要有重力式、板桩式、高桩式、墩式和浮码头等。

①重力式码头:靠结构自重来抵抗建筑物的滑动和倾覆。由于结构基础应力首先直接传给上部地基,对上部地基和其下卧层都要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因此它要求有比较良好的地基,适用于各类岩基、沙、卵石地基和硬粘土地基。重力式码头的实体结构耐久性好,对超载及工艺变化的适应性强,施工相对简单,设计经验比较足,造价比较低。但泊稳条件差,对基础又一定要求,需要砂石料比较多。

②板桩码头:主要是由连续的打入地基一定深度的板形桩形成直立墙体,墙体上部一般用锚碇结构加以锚碇,板桩码头建筑物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用料省,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而且可以先打桩后挖港池,能大量减少挖填方量,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但耐久性差,由于板桩是薄壁结构,抗弯能力有限,所以只用于小型码头。

③高桩码头:是用系列长桩打入地基形成桩基础,以承受上面传来的荷载,而地面以上的桩身是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其优点有结构简单,能承受较大的荷载,砂石用量少,对挖泥超深的适应性强,适用于软土层较易打桩的地基。但耐久性比重力式和板桩码头差,码头构件易损坏,损坏后修理较麻烦,抗震性能较差。

④墩式码头:由分离的基础墩(引桥墩和码头墩)和上部跨间结构组成。墩式码头是液体、散货码头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液体、散货一般采用皮带机和管道联系性装卸作业,除专业的装卸设备外,在码头上不须设置堆场和其他装卸设备,因此采用墩式结构最为经济,另外,墩式结构可以减少结构的波浪力和水面壅高。

⑤浮码头:由趸船、趸船的锚系和支撑设施、引桥及护岸等部分组成。浮码头特点是趸船随水位的涨落而升降,因此使码头面和水面之间可以保持一个定值,特别适合靠岸干舷较小的船舶。浮码头较多地用于水位差较大的港口中,常作为客货、油、渔船以及工作船码头等。

本设计拟定为重力式码头,通过重力式码头中的方块码头和沉箱码头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经济、技术各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方块码头更适合,因此,把方块结构码头作为推荐方案。

结构比选表5-1

第六章水工建筑物

一、设计条件

工程为2000吨级件杂货码头,顶面高程为117.00m米,码头前沿水深107.00m。码头结构断面图如图6所示。

(一)设计船型

设计船型的船舶资料见表6-1

船舶资料表6-1

(二)结构安全等级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自然条件

1.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115.87m

设计低水位:114.40m

2. 地震设计烈度为7度

(四)码头面荷载

q一般采用20kpa,前方堆场30kpa,整体采用30kpa 堆存荷载,前沿地带

1

(五)材料指标

材料指标表6-2

续表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