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识记;易考选择题)

1.产生的两个途径

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经。(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雇佣关系。(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

2.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了农村自然经济和城市行会组织的瓦解,产生了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识记;易考选择题)

1.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考点: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始于15世纪后30年,高潮发生于16世纪,结束于19世纪初。

2.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考点: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这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2)用暴力手段剥夺货币财富。主要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殖民掠夺,同时,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国债、课税等制度剥削国内人民,积累货币资本。

3.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强烈要求彻底变革上层建筑,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易考选择题)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考点:自然经济的特征】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考点: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在私有制

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生产者只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才能满足自已的需要,因此劳动产品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解;易考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考点:商品的二因素】

(2)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共有属性。【考点: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及其特点】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考点:商品交换价值的含义】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考点:商品价值的含义】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它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考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彼此可以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考点: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这是指,对同一商品,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既占有其价值,又占有其使用价值。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点: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考点:具体劳动的含义】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考点:抽象劳动的含义】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考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理解;易考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1)商品价值的质即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2)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考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所

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同类商品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劳动熟练程度是指人们的劳动经验和技术精湛的程度,劳动强度是指人们在单位劳动时间内劳动消耗的程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由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所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1)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考点: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3)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考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3.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密切相关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考点: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的尺度】,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理解;易考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考点: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的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时,例如贵金属金、银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

2.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1)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2)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一切商品换成货币就实现了价值,因而解决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这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但是,货币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扩大和加深了矛盾。

(五)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理解;易考选择题)

1.货币及其本质。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考点: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六)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理解;易考选择题)

1.价值规律及客观要求、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考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考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表现。(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考点: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

用】

3.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必然会产生的消极后果。(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2)可能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可能出现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七)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理解;易考选择题)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另一方面,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已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私人性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成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1)它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它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3)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考点: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1.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创立奠定了基础。

2.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发展。

1.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也属于生产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2.脑力劳动,包括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劳动,作为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大高于简单劳动。

3.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但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价值创造决定价值分配。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 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 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 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5.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 C )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垄断 D.滞胀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D ) A.垄断完全排除竞争B.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D.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 A.竞争目的不同B.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C.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D.竞争范围相同 8.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 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C.竞争范围扩展D.竞争手段没有变化9.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

根结底是为了( B ) A.制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D.协调垄断组 织之间的矛盾 10.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B ) A.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 1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12.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A ) A.垄断B.信用 C.竞争D.积累 1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马克思: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思考题7】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美国1901年的5月,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到了1903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22.5%,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二,一次大战前的经济危机: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三,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还有战后第一次危机,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八十年代债务危机,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1929年10月29日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等等一直到现在的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课本P169页)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们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 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23.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要求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4.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是劳动的价值。(×) 2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6.部门之间各企业的竞争促使利润平均化。(√) 27.的形成并不能消灭竞争。(√) 28.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 2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30.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31.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是一种“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 32.中央银行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收紧银根”。(√)33.一般来说,贸易逆差会造成一国国际支出增加,本国的产业发 展受到打击。(√) 34.贸易顺差就是输入大于输出,贸易逆差就是输入小于输出。(×)35.国际贸易,就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 (√) 36.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3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0.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 42.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43.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44.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必然是对抗的 (×) 45.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46.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7.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 4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49.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按照所持股份分配利润。(√) 50.现代流通方式就是指电子商务。(×) 51.市场体系是由各种商品的比价和差价构成的。(×) 52.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 53.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54.资源条件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惟一因素。(×) 55.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很不平衡的小康。(√) 56.实现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由经济落后走向经济发达、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5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58.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投资和消费。(√) 59.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最终用于消费。(×) 60.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61.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从根本上并不矛盾。(√)62.合法的个人收入不仅有劳动收入,而且有非劳动收入。(√)63.投资买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既有资本收益又包含了风险报酬。 (√) 64.对个人收入的调节,个人自我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65.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66.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表现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表现形态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观告诉我们历史上依次更替的社会制度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历史进步性。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有过的其他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替代,都是有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长期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变化的社会运动史,资本主义自诞生起,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等四个发展阶段。所谓当代资本主义,就是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处在国家垄断阶段上的资本主义。时下,当代资本主义,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无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社会的基本矛盾也出现新的变化。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当代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经济全球化在把生产的社会性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在当代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1、“全球化”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使一国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演变为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统一但不公正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发达国家凭借对资本、技术、金融、市场的垄断,通过制定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与掠夺。这使资本剥削的范围由一国扩展到世界,使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主要是一国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发展为发达国家资产阶级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而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立和斗争具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嫁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强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张和渗透,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从发展中国家攫取巨额利润。形成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局面,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2.可持续发展的矛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化为维护人类生存条件的斗争。国际垄断资本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使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垄断资本在依靠科技革命,推进经济巨大发展的同时,却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如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国际犯罪、核武器扩散等等。特别是资产阶级追求资本无限增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生态掠夺,把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其“生态”城市是建立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被污染的基础之上的。 3.社会的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已经在把个人的注意力导向物质需要,并通过对个人利益追求而形成的竞争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问题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思考题 4.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特点? 6.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 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二、思考题 4.(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5.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但是,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比较顺利。而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6.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12.(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变化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就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3.如何认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 7.怎样认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10.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哪些作用? 14.怎样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资本主义概念

资本主义概念 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基本特征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具体表现为: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二,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三,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四,使用机器生产,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 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拥有以下的特色: 私营部分、私人所有权、自由企业、利润、财富的不平等分配、竞争、自我组织、市场(包括劳工市场)的存在、以及追求私人利益。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曾有过它璀璨的年华。但它的每一个进步却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最终不能逃脱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的历史命运。 (1)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全面破坏了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是过去时代无法比拟的。 资本主义不仅消灭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而且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社会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渗透和竞争的新格局。 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电如此。资本主义制度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资产阶级的思想家高举理性旗帜,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号,冲破了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给人类带来了—次精神大解放。 资本主义所以能在历史上起革命作用,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所有制生产关系,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 (2)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了另—种私有制,以—种剥削制度代替另—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在它基础上的雇佣劳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限制性,而资本主义经济则力求开辟新的空间突破这种限制,当新的空间被资本开发殆尽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全局性危机。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化等几个阶段突破基本矛盾的限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通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世界战争、70年代滞胀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一次次对资本主义发展构成新限制。所以认为当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发展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所以资本主义只有找到新空间才能重获得生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的次贷危机,它不仅严重威胁到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而且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使美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又一次走上衰退的道路。从当前各种主流的观点来看,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着重大缺陷以及监管不足等。但是,如果把它放在资本主义长期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发现此次金融危机不只是所谓的金融监管与金融技术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周期性危机爆发的一个突破口。这次危机的特殊性也反映出,它不同于传统的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次的常规性周期性危机,不能简单地设想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又重新回到原有的方式。此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上的特殊产物,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推动下向前发展的逻辑结果。因此,这次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一判断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我国应当对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运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新阶段上的外部环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普遍化并成为社会物质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生活的一般形式;第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两个基本特征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具体矛盾。 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物质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形式。这一特征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物质产品取得了与其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态的物质产品,尽管使用价值各异,但都是作为价值存在的,这就使它们具有统一的、共同的性质,从而增强了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可互换性和财富的流动性。价值的货币形式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体现,成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追求的东西。因此,商品经济成为一种直接为取得货币的经济活动。从商品经济本身的规律来讲,价值是劳动产品在商品经济生产关系下所取得的社会形式,货币不过是价值形式演变的最终结果。因此价值只能由劳动所形成,货币也不过是人类一般劳动的代表。从人类整体来说,价值、货币的源泉只能是人类的劳动。 价值形式虽然赋予社会财富的可互换性和流动性,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它们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分工及劳动在各种生产上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之上。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里所指的生产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者建立在合理物质需要基础上的劳动分工比例关系,“合理”与“比例”产生于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要。应该指出,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要总是会带有强烈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烙印,因此,所谓“合理”与“比例”也体现特定生产关系所派生的特有需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社会需要中包含着许多事实上不合理的内容。价值形式所赋予社会财富的可互换性和流动性只有在货币形式上才能成为现实,因此,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生产出来,虽然取得了价值的性质,但并未直接取得被社会所承认的货币形式。因此,它们还必须经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二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市场营销152 8号刘运良1620153968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公共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少数资本家按照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进行管理;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在出卖了自己的商品后不接着购买,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在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某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但是,这仅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或决定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则是必经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完整word版)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练习题(201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是 ( A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D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2.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B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C ) 10 垄断利润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A.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A A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C .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 5.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 A. 商业信用 C. 垄断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A 垄断完全排除竞争 C 只有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7.垄断时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A 竞争目的不同 B C 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8 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 C A 竞争目的相同 C 竞争范围扩展 B. 资本积累 D .资本主义再生产 ) B.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 C ) B .银行信用 D.滞胀 D ) B. 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D 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 ) 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D 竞争范围相同 9. 垄断资本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统治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 ) B 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相差不大 D 竞争手段没有变化 B ) A. 制定垄断价格 C. 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 B.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协调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商品经济的矛盾包括

问题:商品经济的矛盾包括() 答案: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集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更多相关问题 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非常相似,并可以相互推导,不同的仅仅是因为()。A.货币乘数的分子包括通货B.存 什么是传统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的病因中,错误的是A.老年人B.韧带及关节囊松弛C.急性前脱位治疗不当D.长期 推进依法行政,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无须限时办结。()A.对B.错 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A.不满10周岁的甲与乙发生的买卖行为B.甲趁乙急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社区养老服务业逐渐发展。() 下面应禁用β受体阻断药的疾病是() 外层空间的原则反映了哪些法学原理? 患者,女,47岁,已婚。近半年月经先后不定,量时多时少,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治疗应首选A.六 建立企业管现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是首先应该建立企业的【】。 警察的发展一般分为古代警察、近代警察和现代警察。()A.正确B.错误 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的()。A.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与所附原始 下列收入中,不属于施工企业营业收入核算范围的是()。A.劳动作业收入 B.设备租赁收入C.合同变 根据我国税收立法规定,企业承包给他人经营的,其增值税纳税人()。A.为发包人B.为承包人C.由税务部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总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A.以市场为导向B.依靠科技进步C.转变经济增长 某区烟草局以王某非法经营卷烟为由,组织工作人员橇窗进入王某的库房,将王某存放在该库房的78 证券交易所会员应当设会员代表2名。()A.B.C.D.E. 对声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现代企业的最好管理境界是:()A无为而治B非常有为C有所为有所不为D非常无为 张某窃得一台拖拉机后存于朋友王某处,谎称是买来的,后王某在检查拖拉机时发现车主杨某的姓名和联 A.供体内预存有抗受体的ABO血型抗体B.供体内预存有抗受体的HLA-Ⅰ类抗原的抗体C.受体内预存有抗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情况是:A.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B.现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是().A.商品的可替代性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C.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性D.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company has submitted a new model of washing machine for stress an 咨询工程师在进行项目投资机会咨询论证中,首先应分析业主的()。 根据下面的两个表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 similar process to【6】a habit rather than overcoming 涂有黄铜粉末的每根单纱细度为80公支的粗梳双股棉纱线 距离丈量时,尺段改正中,倾斜改正数永远是正值。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实践的客 被称为“百药之长”的是()A、针灸治疗B、推拿治疗C、酒D、人参 根据房地产经纪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采用代理方式的房地产经纪业务分为()。A.房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