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5N 6cm

10cm 3N

FL L G ?=

==右左 即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10cm 。

2.图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器,中间有圆柱形的孔(图乙是浮子的放大示意图),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浮子通过圆孔套在直杆上,并与调节螺母紧密相连,手动上下移动调节螺母,可以使浮子的位置随之上下移动,轻质细杆AB 可绕O 点旋转,A 端与直杆底端相连,B 端装有塞子当水箱的进水孔进水,水面接触到浮子下端后,浮子内的空?开始被封闭压缩,随着水位继续上升,浮子上升带动直杆向上运动,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AB 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塞子压住进水孔,进水孔停止进水。

(1)为测出浮子上底面的面积,现有刻度尺、量筒和水,请完成实验: ①将浮子倒置后,用刻度尺测出浮子内的深度h ; ②将浮子装满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浮子上底面的面积表达式:S 上=_________(用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若浮子上升的过程中内部被封闭的空气不泄露,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浮子上底面的面积为10cm 2,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 ,浮子、直杆、细杆AB 、塞子的重力及所受浮力均不计,忽略所有摩擦,当进水孔停?进水时,浮子内的?体压强为外界大气压强的1.2倍,OA =6cm ,OB =4cm ,塞子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 。

(3)科学研究表明,?定质量的?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进水孔的水压过大时,塞子被冲开,水箱内的水位超过?定?度,会使水溢出,若通过移动调节螺母的方法保证?桶正常使用,应如何移动调节螺母:__________。 【答案】量筒测出浮子里面水的体积V V

h

30 适当向下移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浮子装满水,利用量筒测出浮子里面水的体积V 。 [2]根据体积计算公式,可知浮子上底面的面积表达式为

V S h

=

(2)[3]已知浮子内的气体压强为

01.2p p =

则浮子内外气体压强差为

000.2p p p p ?=-=

浮子上底面所受内外气体压力差方向向上,为

00.2F pS p S ?=?=

浮子对直杆A 端向上的作用力为

A F F =?

以细杆为研究对象,处于水平位置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A B F OA F OB ?=?

则塞子受到水的压力为

54200.06m

0.20.210Pa 1010m 30N 0.04m

B A OA OA F F p S OB OB -=?

=?=????= (3)[4]当进水孔的水压过大时,应适当向下移动螺母,减小浮子内部气体的体积,使浮子内部的压强变大,则A 端受到的向上的拉力就变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塞子对水的压力就变大,则塞子就不容易冲开。

3.小明想测量常见的两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他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 ,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总重G /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 /N 测力计移动距离s /m 机械效率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

3 83% 3

4 0.1 1.4 0.

5 57% 4

4

0.2

1.4

1.0

57%

①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②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保留整数),第4次实验是用____图做的(选填“a ”、“b ” 或“c ”);

③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 ,O 为支点(支点处的摩擦不计)。

①他先将2只钩码悬挂在B 点,在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 1,机械效率为η1;

②然后他将这2只钩码悬挂在C 点,在A 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 点上升高度与第一次相同,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将____ (选填 “>”“=”或“<”) F 1; [拓展]对比杠杆实验的第①②两步,判断第②步中杠杆的机械效率η2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匀速 74% c 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 见详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绳端拉力F 时, 应尽量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4N 0.1m

100%100%100%74%1.8N 0.3m

W Gh W Fs η?=

?=?=?=?有用总 [3]第4次实验,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 ,测力计移动距离为1.0m 。则绳子股数为

1.0m

=50.2m

s n h ==绳

第4次实验是用图c 做的。

[4]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提升重物相同,但第1次实验,应用图a 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进行试验,第3次实验,应用图c 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进行试验,第一次机械效率高于第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2)[5]钩码从B 点移动到C 点,阻力不变阻力臂变长,弹簧测力计位置不变,动力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则F 2>F 1。

[6] η2变大,因为C 点被提的高度相同,克服杠杆自身重力所做的额外功相同,钩码提升的

高度增加,有用功变大,根据

100%W W W η=

?+有

有额

可知η2变大。

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G /N 物体被提升高度h /m 拉力F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这次数据是用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用甲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的比为定值k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求出k=_________。 【答案】66.7 乙 变大 16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表格中第四次的有用功

W 有=Gh =2N×0.1m=0.2J

总功

W 总=Fs =1.5N×0.2m=0.3J

那么机械效率

0.2J

66.7%0.3J

W W η=

==有总 [2]由于s =2h ,所以所用滑轮组的承重绳子数为2根,则用的是图乙。

(2)[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至3次实验,在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来越大。

(3)[3]假设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为W 其它,根据题意有

=k W W 其它

第一次实验时,滑轮组做的总功及有用功分别为

W 总1=F 1s 1=1.0N×0.3m=0.3J ,W 有1=G 1h 1=2N×0.1m=0.2J

W 其它1=0.3J ?k

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分别为

W 总2=F 2s 2=1.4N×3m=0.42J ,W 有2=G 2h 2=3N×0.1m=0.3J

第一、二次实验,滑轮组所做的总功和有用功分别增加了

W 总2- W 总1=0.42J-0.3J=0.12J ,W 有2- W 有1=0.3J-0.2J=0.1J

而滑轮组所做的总功

W 总= W 有+ W 动+ W 其它

可是,滑轮组每次做功,动滑轮所做的功不变,即两次做功,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增加了0.02J ,那么

220.02J 0.3J k 0.02J

===k 0.42J 0.42J

W W W +?+其它其它1总 所以

1

k 6

=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平衡螺母同时向______调,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能不能根据图甲的这一组数据得出探究结论?

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加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____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若杠杆仍然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消除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具备必然性右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街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3][4]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采用多次实验,用多组实验数据来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如果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用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

(3)[5]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甲中杠杆两侧各添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时,杠杆的左端

53=15

?

G L GL

杠杆的右端

?

44=16

G L GL

故右>左,则右端将下沉。

(4)[6]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向右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6.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2) 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端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

(3) 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虚线位置时,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应将钩码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4) 小华想到若铁架台不是在水平桌面上,而是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是否影响实验呢?经小组分析不在水平桌面上__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过程。

【答案】右水平 3 右不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才能读出力臂。

(2)[3]设杠杆每一小格的长度为l,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2N?3l=F?2l

所以此时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N

(3)[4]若使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虚线处,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力的力臂变小,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钩码的重力不变,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若想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须向右适当移动钩码。

(4)[5]铁架台放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不会影响实验过程。即使铁架台不是水平放置,但依然可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7.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点,秤钩在A点,O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点左侧)。用刻度尺量出

OA=l1,OB=l2。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应在B点的__________侧(选填“左”、“右”或“不确定”)。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动l动=F阻l阻+F′阻l′,如图所示”。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

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点,乙置于B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l1、l2后,只须从B点起向右量出长度

__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答案】右 2mgl O 1l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于O 点是刻度的起点,即秤钩上不挂重物时,秤砣的位置应该在O 点,提起B ,杆秤平衡,把秤砣作用在杆秤上的力看成动力,则阻力就是杆秤的重力作用点(重心)应该在B 点的右侧;且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

mgl 2=G 杆秤×

力臂

(2)[3]做一个新秤砣的方法就是采用等交换替代法,由于秤砣放在O 点处时能与杆秤的自重相平衡,那么如果我们也在O 点用细线系一个小瓶,向里面加入适量的沙子,待杆秤平衡时,小瓶与沙子所起的作用就与秤砣的作用一样,故它们的质量是相等的。 (3)[4]根据已经得出的两个阻力的平衡规律,如果放在杆秤上,则存在如下关系

mg ×(l 1+l 2)=mg ×l ′+G 杆秤×力臂

将第(1)问的关系式代入可得

mg ×l 1=mg ×l ′

即l ′= l 1,故只需要从B 点起向右量出长度l 1,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

8.小彬和小萌同学在学完浮力和杠杆的知识后,初步设计了两种方案,去分别测量待测液体(食用油、酱油)的密度: 小彬的方案

小萌的方案

实验过程: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的重力为G , 然后把铁块先后浸没在水、食用油中静止后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1、F 2;

实验过程:如图A O B 为轻质杠杆(质量不计),小桶悬挂于A 处位置不变,支点O 位置不变。首先在小桶中倒人一定体积的水,调节石块的位置于B , 处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然后将水全部倒出将小桶擦干后再将等体积的酱油倒入小桶中,调节石块的位置于B 处,杠杆再次在水平方向平衡,若OB 1、OB 2的长度分别为L 1、L 2(B 1、B 2图中未画出)

(1)若食用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在小彬的方案中F 1______F 2(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2)小萌通过对比数据发现L 1小于L 2,可初步推断出酱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 (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结合两种方案中现有的测量数据,能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是__________的方案(选填“小彬”或“小萌”),其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

【答案】小于 大 小彬

21()

()

G F G F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大,产生的浮力大,故完全浸没时在水中的浮力大于在食用油中的浮力;测力计的示数为铁块重力与浮力之差,故在水中的示数F 1小于在食用油中的示数F 2。 (2)[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OA 1G G L G L +=石桶

水 ()OA 2G

G L G L +=石桶

又L 1小于L 2,故可得

()()OA OA G

G L G G L +>+桶

桶水酱

G G >水酱

V g V g ρρ>水水酱酱

又水的体积和酱油的体积相同,故

ρρ>水酱

(3)[3][4]由(2)可知小萌的方案可以比较出待测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关系,却不能求得具体值,小彬的方案可以求得待测液体密度大小;在小彬的方案中,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为

1-F G F =浮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1

-==F G F V V g g

ρρ=

浮铁排水水 铁块浸没在待测液体受到的浮力为

2-F G F '=浮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22

11

--

===

--

F G F G F

G F

V g G F

g

g

ρρ

ρ

'

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杠杆在_____位置平衡。

(2)如图甲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左端所挂重物的重力是1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2N。如果要便于测量力臂,那么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方向拉着杠杆。

(3)如乙图所示,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10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F、L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图线,由图丙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与L成_____比,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_____cm。

【答案】水平大于竖直反 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2][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42

G l F l

?=?

解得

F=2G=2×1N=2N

由图甲可知F的力臂小于2l,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2N;如果要便于测量力臂,那么弹簧测力计应沿竖直方向拉着杠杆。

(3)[4][5]如乙图,F和

1

L

成正比,1

F

L

为定值,所以FL为定值,可以推断F—L成反比。因为-1

1

4m

L

=,所以L=0.25m,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GL FL

'=

所以

10N2N0.25m

L

?'=?

所以

0.05m 5cm L '==

10.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明用同一动滑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钩码重G /N 物体上升的 高度h /m 绳端拉力F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cm 机械效率η/% 1 1 0.1 0.80 0.2 62.5

2 2 0.1 1.35 0.2

3

3

0.1

1.95

0.2

76.9

(1)实验时,应沿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第2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功为_____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若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则拉力所做的额外功_____(减小/不变/增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_____(减小/不变/增大),该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一定小于_____N 。 【答案】匀速 0.27 74.1 增大 增大 0.6 【解析】 【详解】

(1)[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 (2)[2][3]第2次实验中,滑轮对钩码所做的功为

2N 0.1m 0.2J W Gh =?==有

拉力做的总功为

1.35N 0.2m 0.27J W Fs =?==总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0.2J

100%100%74.1%0.27J

W W η=

?=

?≈有总

(3)[4]在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由表格数据可知: 第一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11111-0.8N 0.2m -1N 0.1m 0.06J -W W W F s G h ===??=额总有

第二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2

2222- 1.35N 0.2m -2N 0.1m -0.07J W W W F s G h =??===额总有

第三次拉力所做的额外功

33333- 1.95N 0.2m -3N 0.1m -0.09J W W W F s G h =??===额总有

综上可知,若仅增加被提升物体的物重,则拉力所做的额外功增大, [5]从第二次实验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222N 0.1m

1.35N 0.100%100%74.1%2m

G h F s η=

?=?≈?? 那么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增大的;

[6]实验中,额外功的来源为克服动滑轮自重和机械摩擦做功,假设不计摩擦,根据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12

F G G =+动()可知,由表中第1组数据

11220.8N -1.6N -N 0G F G ===?动

故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0.6N 。

11.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丽与同学们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

如下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为______编号②处数据为______.

(3)第3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 .

(4)分析数据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选填“高”或“低”).

(5)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绳重及摩擦,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 【答案】匀速 88.9% 2.2 0.66 高 不变 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等于拉力大小,且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 第二空.第2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N 0.1m 100%100%100%88.9%1.5N 0.3m

W Gh W Fs η?=

?=

?=?≈?有用总

; 第三空.由图丙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测力计的示数是2.2N ;

第四空.由第3次实验数据知,s =0.30m,h =0.1m,所以s =3h ,所以拉力移动的速度为v =3×0.1m/s=0.3m/s ;根据P Fv =得,拉力的功率为:

2.2N 0.3m/s 0.66W P Fv ==?=;

第五空.分析数据可知,随着钩码重的增加,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增加,故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第六空.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绳重及摩擦,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第七空.不计摩擦及绳重时,克服动滑轮重做的功是额外功,换一种绕绳方法时,物重和动滑轮重都不变,则有用功和总功的比不变,即根据

()=

W G h

G W W G G G

G h

η==

+++有用物物

物动

有用物

动额外

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12.李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巧妙地测出一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A .取一根筷子,用细线将其悬挂,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悬挂位置记为O 点,如图甲所示;

B .将矿泉水瓶剪成烧杯形状,倾斜固定放置,在瓶中装水至溢水口处,用细线系紧石块,将石块缓慢浸入水中,溢出的水全部装入轻质塑料袋中,如图乙所示;

C .取出石块,擦干水分;将装水的塑料袋和石块分别挂于筷子上O 点两侧,移动悬挂位置使筷子仍水平平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O 点到两悬挂点的距离l 1和l 2,如图丙所示。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密度ρ石=_____(用字母ρ水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采用上述实验方法,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3)图乙所示步骤中,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实验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

2

l l ρ水 无 偏大

【解析】 【详解】

(1)图丙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得:G 水l 1=G 石l 2,由于G =mg =ρVg 可得:ρ水V 水l 1=ρ石V 石l 2;石块体积等于它排出水的体积,所以,V 石=V 水,则:ρ水l 1=ρ石l 2,所以,ρ

石=

1

2

l l ρ水; (2)由于实验时调节悬挂位置,直至筷子水平平衡,此时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支点到重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为零,则消除筷子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所以筷子粗细不均匀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3)若瓶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小于实际排开的水的体积,则溢出的水的重力小于排开的水的重力,当在图丙实验时,l 1变大,根ρ石=

1

2

l l ρ水可知ρ石偏大。

13.小敏同学参加研学旅行时,在湖边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块,她用家中常见物品与刻度尺巧妙地测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如下:

①用细绳将一直杆悬挂,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记下细绳在直杆上的结点位置O ; ②将一重物悬于结点O 左侧的A 点,小石块悬于结点O 的右侧,调整小石块的位置,如图所示,当小石块悬于B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用刻度尺测量OA 的长度为L 1,OB 的长度为L 2;

④保持重物的悬点位置A 不变,将结点O 右侧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杯中(且未与杯底、杯壁接触),调整小石块的悬点位置,当小石块悬于C 点时,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⑤用刻度尺测量OC 的长度为L 3。 请根据她的测量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三次调节了直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第一次调节水平平衡是________,第二次调节水平平衡是_______;(选填“a”或“b”) a.消除直杆自重的影响 b.便于测量力臂

(2)实验中长度_______(选填“L 1”、“L 2”或“L 3”)的测量是多余的;

(3)C

点应该在B 点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选用字母ρ木、L 1、L 2、L 3表示)。 【答案】a b L 1 右 3

32L L L 水

ρ- 【解析】 【详解】

(1)杠杆在使用时会受自身重力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以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重物与石块的重力均竖直向下,由力臂垂直于力可知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时力臂与杠杆重合,测量对应的杠杆长度即可方便的测量出力臂的长度; (2)在空气当中杠杆平衡时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12G L G L =石物①,在水中杠杆平衡时()13G L G F L =-石浮物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可得()

23G L G F L =-石石浮,因为浸没,所以V 石=V 排,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

23ρV gL ρV g ρV g L =-石石石石石水,整理可得

3

32=

L L L -水

石ρρ,因此实验中长度L 1的测量是多余的; (3)因为浸没时,石块受到浮力的作用,因此对杠杆的拉力减小了,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可知拉力减小,力臂变长,所以C 点应该在B 点的右侧;

(4)由(2)推理可知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3

32=

L L L -水

石ρρ。

1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2 5 1 15 2 4 5 1.7 17 3

6

5

2.4

15

(1)①在作图甲中的实验时要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

③计算3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比较,可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_____有关; (2)小红按图乙组装滑轮组,也进行3次实验。

①通过实验,小红发现用两个动滑轮可以更省_____(选填“力”或“距离”);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不计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

【答案】竖直向上匀速 17 83.3% 提升物体的重力 力 不相同 按图乙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要克服两个动滑轮做更多的额外功 【解析】 【详解】

(1)①在作图甲中的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等于拉力大小;甲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3n =,故物体上升的高度

5cm h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335cm 15cm s h ===?,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17;

②由表中数据,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333333

h 6N 0.05m

=

100%83.3%2.4N 0.15m

W G W F s η?=

=?≈?有总; ③同理计算可知,1266.7%78.4%ηη≈≈;;由表中数据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来越大,机械效率越来越高,故可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2)小红按图乙组装滑轮组,也进行3次实验。

①图乙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5,故通过实验,小红发现用两个动滑轮可以更省力;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不计绳重及摩擦,故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的功为额外功的唯一来源,根据

h 100%=

100%=100%W G G

W Gh G h G G η=

???++有总

动动

,图乙中两个动滑轮重力更大,所

以图乙的机械效率低,即它们的机械效率不相同。

15.从地面上搬起重物我们的常见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 哪种方法好呢?下面就建立模型说明这个问题。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 转动, 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 F 1 作用在 A 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 12°且保持不变,搬箱子拉力 F 2 作用在肩关节 B 点,在 B 点挂一重物代替箱子。用测力计沿 F 1 方向拉,使模型静止,可测出腰背部复杂肌肉 拉力的大小。接着,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α,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1)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下列选项中没有用到物理模型的是____________。

A.光线 B.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 C.磁场 D.光滑平面

(2)在丙图中画出F2力臂L2.

(_____)

(3)当α角增大时,L2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F1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那么腰背部肌肉的实际拉力将比丙图中F1 要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对比甲、乙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由以下分析可得,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的姿势比较正确.

【答案】D变小变小大乙

【解析】

【详解】

(1)所谓物理模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是建立的物理模型;根据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特点构建了原子核的结构模型;人们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及分布特征,是物理模型;光滑平面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不是物理模型,故选D。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所以延长F2作用线,由支点向作用线画垂线,如图L2是其力臂:

(2)当α角增大时,支点到阻力F2的距离变小,即力臂L2变小;

拉力F1的方向与脊柱夹角始终为12°,故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则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变小;

(3)如果考虑到人上半身的重力,由于上半身的重力是阻力的一部分,即阻力更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实际拉力也将变大;

(4)甲、乙两种姿势可知:甲姿势α角小,由(2)分析知,需要的动力F1更大,而乙姿势α角大,需要的动力F1小一些,所以在搬起物体时,用甲姿势腰背部复杂肌肉的等效拉力F1要使用较大的力,容易千万损伤,则乙姿势正确。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 (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 和1 L 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 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 L=1 m 6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GL1=FL,2.5N?L1=3N×1 6 m 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 L1=0.2m 2.图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器,中间有圆柱形的孔(图乙是浮子的放大示意图),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浮子通过圆孔套在直杆上,并与调节螺母紧密相连,手动上下移动调节螺母,可以使浮子的位置随之上下移动,轻质细杆AB可绕O点旋转,A端与直杆底端相连,B端装有塞子当水箱的进水孔

初中物理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讲义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_转动的硬棒就是________。 杠杆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是必须保证是硬棒。 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杆。 2、一点、二力、二臂: 支点(0):杠杆绕其转动的点 动力(F1)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例1、如图所示,画出下图中各力的力臂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杠杆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滑轮 功 功的计算 简单机械 功的单位 机械效率 功 功率 简单机械 和功 F 2

例2、如图,工人用撬棍撬起石块,O 为支点.画出阻力F2 的力臂L2. 3、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长为80cm的杠杆,支点离右端20cm,左端挂20N的重物,在右端应挂N的重物杠杆才能平衡,如果两端各加10N的重物,则杠杆端向上抬起,若要杠杆恢复平衡,支点应向移动cm。 方法: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最小力的方法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要求最小动力,必须先画出最大动力臂。 例4、如图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例2、如图所示的曲棒ABC可绕A点的转轴转动,请画出要使曲棒ABC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所需最小力的示意图。

例3、为使杠杆ON在图乙位置能保持静止,需在M点施加一个力F,画出物体A对杆的拉力的力臂和在M点对杆的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 4、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费距离 费力杠杆,省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 例7、(2012连云港)如图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例8、如图所示,一个轻质直杆可绕0点转动,杆的末端悬挂一重物,用一 个始终跟直杆垂直的力F作用于杠杆的中点,并使直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到 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 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1 F O L2

2018成都国际学校录取排行榜

2018成都国际学校录取排行榜 2018各大国际学校申请拉开序幕,2017英美名校预录取、EAED录取尘埃落定。本篇意从2018早录取的结果看成都国际学校。一个学校的学生好不好,由专业的名校招生官来评价,也是对国际学校教学目标、培养模式等最直接的肯定(肯定不代表一定)。 通过本篇你可以了解到: 1.成都各大国际学校2018年的早申请结果概况 2.哪所学校是今年录取的赢家? 3.各大学校的申请方向怎样? 4.对排名及早申请的理解。 早申请知识普及: 美国的早申请一般称为EA/ED(Early Action/ Early Decision),在高三的11月1日前提交对大学的申请,在12月中会得到申请结果。通过提前申请,一般录取率会高1-3倍,如常青藤之一达特茅斯大学,2017ED申请录取率26.8%,常规申请8.5%。但是ED申请只能申请一所,如被录取就必须去。 本文分析的英国早申请,都是学生通过A-Level成绩去申请。在高二结束拿到AS成绩(即高二毕业成绩),在高三上学期提交高二成绩去申请英国大学。会得到英国大学的“有条件”录取,即英国大学招生官看你高二成绩不错,发给你一个录取,但是要求你高三毕业成绩必

须达到多少的要求。所以英国你拿到了“录取”,最后不一定能进。 上面所说为大概情况,准确描述可以去百度 排名知识普及: 现在市面给大学排名的机构很多,常见的有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其中ARWU重学术、QS重就业、USnews重美国,本文参考泰晤士更全面,而且权威。在美国板块参考USnews,加拿大板块参考麦考林(也是加拿大唯一排名),澳大利亚主要为八大名校,在世界大学和英国板块参考泰晤士,所有排名为2018最新排名。 排名只是参考。 正文前声明一下,本文所有数据来至于所有国际学校官方频道公布,至于没有公布录取的,大家懂得,也省去了我整理的时间。本文最后可下载录取汇总结果 好戏开始: 截止2017年12月31日,成都公布了录取的国际学校共收到199封国外大学录取(包括有条件录取、面试邀请),恭喜成都的学子们!!! 2018成都国际学校早申请方向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杠杆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有时人们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为了;有时却要使用费力杠杆,那又是为了。 2、如图11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使用前应先调 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后,在杠杆的 P刻线处挂2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A刻线处 挂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3、如图所示是列车上常用的手推车,车内货物均匀摆放.车 前行时,需经过障碍物.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 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若手推车和货物总重 200N,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2:3,则服务员作用在扶把上的 动力为N.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竖直向 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选填“A”、“B”或“C”)点,这种情况下,手推 车可以视为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4、建筑工地上常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搬运建筑材料,使用的滑轮组由a、b、c、d、e 五个滑轮组成,如果滑车和建材共重1500 N,每个滑轮重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以0.5m/s匀速提起滑车所用的拉力F的功率P= W。 5、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质量为30kg的吊篮内,他至少用N的拉力拉住绳子,才能使自己 和吊篮在空中保持静止。(g=10N∕kg) 6、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这两个滑轮组将重为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及机械摩擦的情况下,使用甲 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使用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甲滑 轮组的效率乙滑轮组的效率(都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若使用甲滑轮组时所用的拉力为315N,则使用乙 滑轮组时所用的拉力为N. 7、如图2所示中,汽车的方向盘和安装在井口打水用的辘轳都是轮轴.如果要使 方向盘的操作更省力,应该把方向盘做大一些还是小一 些? ;如果要使通过辘轳打水更省力一些,应该把辘轳缠 绕绳子的轴做粗一些还是细一些?。 8、一辆小汽车陷进了泥潭,司机按如图5所示 的甲、乙两种方式安装滑轮,均可能将小汽车从 泥潭中拉出。你认为甲方式中滑轮的的作用 是;设两种方式将汽车拉出 的最小力的大小分别是F1、F2;则F1 F2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运动和力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运动和力中考综合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2.下列关于运动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C.若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将逐渐停下来 D.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但其运动方向可能保持不变 3.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 C.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 D.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 4.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的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此时妈妈不再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 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5.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C.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成都市优秀公办民办学校优势和不足的情况对比讲课讲稿

成都市优秀公办民办学校优势和不足的情况对比由于家长和学生的职业和地域的局限性,对成都几所名校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他们了解的信息中有的是准确的,但更多的信息是是从别人道听途说中得来的,甚至是别人编造的信息,因而不准确和错误。有些真实情况他们根本不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家长在选择高中就读学校时,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以下信息和看法,仅供家长和学生参考,不作为判断的依据。 一、优秀公办学校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公办名校往往开办的时间较长,在成都市甚至四川省内有较好的声誉。比如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成都树德中学、川师附中、盐道街中学、玉林中学、成都十二中等。 2、由于是公办学校,办学的绝大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所以向家长收取的学费相对要少一些。 3、由于公办名校往往开办的时间较长,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沉淀和较好社会资源。 4、公办学校的师资相对比较稳定,教师流动相对较小。 5、公办学校有政府保障,一般不会自行消亡。若遇政府统筹撤并,就读的学生也一定会得到安置。 不足: 1、近几年公办学校实行“阳光工资”。造成同一地区各校教师工资水平相当,因而使优秀学 校和优秀老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2、为名校创出“优秀品牌”的老一代校领导和教师现已陆续退休完毕。“四七九”等几所名校的声誉起于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达到顶峰。这几所名校在这一阶段的校领导班子和主力教师,现都已陆续退休。 3、名校的优秀生源早已被稀释。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由于当时集中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和大量优秀学生。但是,近十年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成都民办学校陆续开办,逐步吸引了部分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前往。 (2)近几年国家政策的完善,公办学校需承担公平教育的义务。近几年几所名校都招收了大量的“指标到校生”、“直升生”、“艺体特长生”、“条子生”、“划片招生”和“网络班”。造成的事实是:名校各年级录取的学生中,达到本校中考录取线的学生只占30%左右。这其中一部分还在“理科实验班”就读,所以平行班的比例更小。在平行班里,达到本校中考录取线的学生只占20%左右。这就严重影响校风和学风。 4、名校的“理科实验班”的师资和生源早已被稀释。为了吸引优秀学生,“四七九”的“理科实验班”大量扩招。各校都将最初的1个“理科实验班”扩大为4个“理科实验班”。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应该在A点悬挂 ________个钩码。 (3)若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______(选填“A”或“C”)处竖直向上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N。(g取10N/kg) 【答案】左 2 C 1.5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哪边高,平衡螺母像哪边调,所以应调节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2)[2]一个钩码重力 0.1kg10N/kg1N G mg ==?= 假设杠杆一小格为L,A点挂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1N331N2 n L L ??=?? 解得n=2,所以应该在A点悬挂2个钩码。 (3)[3][4]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能够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A处竖直向下拉或者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 B B C C F L F L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1N3 1.5N 4 B B C C F L L F L L ?? === 2.小明想测量常见的两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他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初三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检测试题及答案

简单机械和功 一、选择题 1.下列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定滑轮 B.食品夹 C.镊子 D.铡刀 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 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 ,又登上大约10m 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 A.0J B.400J C.2000J D.2400J 3.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2s ,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500W B .100W C .50W D .10W 4.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 .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 .ABC 是省力杠杆,OBD 、OED 是费力杠杆 D .ABC 是费力杠杆,OBD 、OED 是省力杠杆 5.“五一”假期,小林和爸爸一起去登花果山,小林用了15min 登上了山顶,爸爸用了20min 登上了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林的1.5倍,则小林与爸爸的登山功率之比为( ) A .9∶8 B .8∶9 C .1∶2 D .2∶1 6.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600N 的重物匀速提升,如果拉力为350N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将物体提升2m ,拉力做功1200J B .物体升高1m ,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350J C .物体以0.5m/s 速度匀速上升,拉力的功率为350W D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7.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重为20 牛顿,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第一次把重为1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 机械效率为η 1;第二次把重为2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 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则( ) A.η1<η2 B.η1>η2 C.η1=η2 D.η1和η2的关系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使重40N 的物体A 匀速移动5m ,物体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 ,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 做的功为( ) A .50J B .25J C .100J D .200J 二、填空题 9.起重机将1000N 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m 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移动了5m ,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________J. 10.阻力臂为动力臂4倍的杠杆是________ (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若该杠杆受到的阻力为20牛,则当动力为________牛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第4题图 F 2 F 1 第7题图 第6题图 第8题图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 含解析)

成都美视国际学校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篇)(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红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找来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和若干个重均为0.5N 的钩码,实验前测得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红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在实验中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于是他立即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2634 (3)某次实验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则以下生活中相关杠杆的应用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______(选填“托盘天平”、“核桃夹”或“筷子”); (4)在上图中,保持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及拉力的方向和钩码的个数不变,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则钩码到支点的距离不应超过______cm。 【答案】便于直接测量力臂不合理,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核桃夹 10cm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直接测量力臂,我们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是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中由一组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大于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而托盘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核桃夹是一个省力杠杆,筷子夹菜时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所以与此图中杠杆类型相同的是核桃夹。 (4)[4]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都等于2cm,每个钩码重均为0.5N,则图中钩码的总重力为 0.5N63N G=?= 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L=?= 2cm36cm 右 钩码向左移动,若要保持杠杆平衡,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钩码对杠杆施加拉力的最大力臂

2020-2021学年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 1.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若杠杆在使用前左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也是为了方便对________的测量; (2)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A点后,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如图中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______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保持杠杆在如图中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3)小明和小华只做一次实验就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 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 点,秤钩在A 点,O 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 点左侧)。用刻度尺量出1OA l =,2OB l =。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 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 应在B 点的________侧(选填“左”、“右”或“不确定”)。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 ,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l F l F l ''=+阻阻阻 阻动动,如图所示”。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 点,乙置于B 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1l 、 2l 后,只须从B 点起向右量出长度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 4.某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发现,当动力臂或阻力臂发生变化时,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就要随之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

11.简单机械和功(基础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动力臂______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当动力臂______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当动力臂______阻力臂时,是省力杠杆。 2.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杠杆,所以使用它可以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______杠杆,所以使用它可以____________,但不能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 (1)N·M ;(2)J/s __________ ;(3)W·S________;(4)N·M/S_________。4.在镊子、钢丝钳、扳手、天平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______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有____________。 5.如图1所示,杠杆上每格等距,每个钩码重都是1N,当杠杆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为______;若要求弹簧秤示数为9N,并且钩在支点左侧时,则它应钩在______处,拉力方向应为____________。 图1 图2 6.如图2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40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拉力为______N。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N,这时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7.某运动员把1000N的杠铃举高1.8m后在空中停留5秒钟,在这5S内他对杠铃做的功是______J,功率是______W。 8.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1 ,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时间之比为______,在相同时间内做功之比为______。 9.某台机器的功率为80W,机械效率为80%,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设长和高之比为5∶2的斜面,把重600N的物体匀速推上去,所用沿斜面方向推力至少是______N,若实际所用推力为3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 A. 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个小孩的质量一定相等 D.小孩的重力和他们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一定相等 12.一把杆秤原来很准确,但跟它配套的秤砣掉了一小块,再用它称量物体时,称量结果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使用下列简单机械时,一定省力的是() A、铡刀和定滑轮 B、撬棒和理发剪刀 C、羊角锤和手推车 D、瓶盖起子和钓鱼杆 14.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手对铅球做了功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时,不断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硫酸钠的质量不再改变;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中氢气的质量增加,硫酸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少,但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 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 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粉末状的碳酸钙能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在不断搅拌时稀硫酸和块状碳酸钙也是能反应的),稀硫酸和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钙都能反应,而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能生成盐酸,所以推断G是稀硫酸合理。 【详解】 A、根据题意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分析可知A是氧气,是单质。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D是碳酸钙。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题中反应可能有化合反应如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有分解反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但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氧气转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变成二氧化碳都不可能是置换反应,选项B不正确; C、因为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能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所以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选项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H是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选项D正确。故选B。 3.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 金属铁铝镁 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

驻马店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驻马店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 F L F L ≠,其原因是:______ 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 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 (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 11 2mgh F h×100% 大于小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最新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概要(简单机械和功)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F(2)=l(2)/ 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数学分式填空选择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数学分式填空选择章末训练(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分式填空题(难) 1.已知x 2﹣4x ﹣5=0,则分式 265x x x --的值是_____.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特点,可变形为22665453x x x x x x x =----+,然后整体代入可得623x x =. 故答案为2. 2.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321 x m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答案】m >2且m ≠3 【解析】 解关于x 的方程 321 x m x -=-得:2x m =-, ∵原方程的解是正数, ∴20210m m ->??--≠? ,解得:2m >且3m ≠. 故答案为:2m >且3m ≠. 点睛:关于x 的方程321 x m x -=-的解是正数,则字母“m ”的取值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2x m =-不能是增根,即210m --≠;(2)20x m =->. 3.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 25x -=1-5 m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 2155 m x x =--- 方程两侧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x -5),得 ()25x m =--, 整理,得 7x m =+,即7m x =-. 令最简公分母x -5=0,得 x =5, ∵x =5应该是整式方程7x m =+的解, ∴m =5-7=-2.

故本题应填写:-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增根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增根使原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所使用的最简公分母为零. 另一方面,增根还应该是原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的解. 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通过令最简公分母为零得到增根的候选值,再利用原分式方程所转化成的整式方程检验这些候选值是否为该整式方程的解,从而确定增根. 在本题中,参数m 的值正是利用x =5满足整式方程这一结论求得的. 4.若11a b +=3,则22a b a ab b +-+的值为_____. 【答案】 35 【解析】 【分析】 由 113a b +=,可得3a b ab +=,即b+a=3ab ,整体代入22a b a ab b +-+即可求解. 【详解】 ∵ 113a b +=, ∴3a b ab +=,即b+a=3ab ∴ 22a b a ab b +-+=3ab 6ab ab -=3ab 5ab =3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利用整体代入求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若关于x 的方程 2134416 x m m x x ++=-+-无解,则m 的值为__. 【答案】-1或5或13 - 【解析】 【分析】 直接解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无解和分式方程无解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去分母得:()443x m x m ++-=+, 可得:()151m x m +=-, 当10m +=时,一元一次方程无解, 此时1m =-,

无锡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无锡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某同学在河边玩耍时捡到一块石头: (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 _____对杆平衡的影响; (2)将左端A与弹簧测力计相连,用细线把石头挂于OA的中点C,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起A端,使杆保持水平,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拉力大小为_____N;将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杆水平,记下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 (3)通过计算,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N,石头的密度为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kg/m3); (4)若上述(2)步骤中,只是杆未保持水平,则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杠杆自重 4.2 3 2.8×103不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 【详解】 (1)[1]将木杆的中点O悬挂于线的下端,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杆平衡的影响。 (2)[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为4.2N。 (3)[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C是OA的中点,可得 12 21 1 2 F L F L == 解得 G=F1=2F2= 2×4.2N=8.4N 而石头的质量 8.4N =0.84kg 10N/kg G m g == 石 石头浸没于装有水的玻璃杯中且不与杯子接触,保持杠杆水平,弹簧测力计此时示数为2.7N,再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此时石头对C点的拉力为5.4N,则浸没后石头受到的浮力大小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和功测试题.

简单机械和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A 、 B 、 C 、 D 、 2、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B 、 C 、 D 、 3、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使弹黄秤的示数变为原来的1/2,杠杆仍然保持平衡状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 、把弹簧秤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B 、减少三个钩码 C 、把钩码向左移动一个小格 D 、把钩码向右移动一个小格

4、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B、C、D、 5、如图所示,要粗测小明同学做“引体向上”时的功率.下面所列的物理量中,不需要测量的是( A、他的质量 B、单杠的高度 C、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 D、做“引体向上”的时间 6、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D、 7、如图所示,物理课本涉及的几个工具,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B、C、D、 8、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的是( A、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9、汶川地震中,滚滚的山石挡住了道路.增援人员要用撬棒撬开山石,分别沿如图所示的四个方向用力,其中最省力的是( A、沿F1方向 B、沿F2方向

C、沿F3方向 D、沿F4方 向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 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则: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为;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2、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匀速提升15cm,由 图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为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 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 13、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高2m,已知拉力大小恒为60N,方向总保持竖直向 上,动滑轮的质量为3kg,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则: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成都四川国际学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百川东入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B.降水东多西C.地势西高东低D.气候复杂多样2.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 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 3.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把骨髓从台北送到上海,需要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 A.火车B.轮船 C.飞机D.汽车 4.下面为“我国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其中表示长江的是() A.B. C.D. 5.据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 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 6.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的海洋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7.图中,下列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A.甲﹣﹣陇海线B.乙﹣﹣京九线 C.丙﹣﹣京广线D.丁﹣﹣京沪线 8.某旅游团从辽宁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A.蒙古B.印度C.朝鲜D.越南 9.下列图中四省区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10.下列重要经线、纬线中,穿过我国的是( ) A.赤道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D.北极圈 11.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共同流经青海和西藏B.下游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区C.上游的共同特点是水能资源丰富D.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12.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 13.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 A.交通运输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14.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资源B.煤炭资源C.石油D.钢铁 15.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 A.冬季风B.东北风C.夏季风D.台风 16. 读我国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重为120N的物体M,在40N的拉力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N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为20N C.物体M所受到的合力为20N D.拉力F的功率为4W 2 . 如图所示,物体都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能够彼此平衡的是: A.A B.B C.C D.D 3 . 在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时,需要改变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这主要是为了()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起到控制变量的作用 C.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D.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4 . 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A.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B.动力F的力臂 C.烛焰在平面镜中的成像光路 D.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 5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就大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就大 C.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就多D.效率高的机械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大 6 . 简单机械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以下关于简单机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指甲剪是省力机械B.定滑轮是省力机械 C.滑轮组既省力,又省距离,还省功D.斜面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7 . 某同学将放在地面上的木棒一端缓慢抬起,若所用的力始终与棒垂直,则在棒被抬起的过程中,所用的力的大小() A.逐渐变大B.始终不变 C.逐渐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8 . 下图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9 . 如图所示的四个杠杆,悬挂的重物G和杆长都相同。若各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则所用的最大的力是()A.B. C.D. 10 . 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图所示,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所需动力最大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