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doc

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doc
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doc

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粤府办[2001]74号

发布日期:2001-8-31

执行日期:2001-8-3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加速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制定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发展,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调整促发展。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使结构调整最终落实到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2.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3.坚持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企业要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各级政府要为促进企业有效地开展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政策动力和体制保证。

4.突出重点。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降低产业发展创新的风险。

5.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要面向全社会,不能局限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二)主要目标

1.“十五”期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我省工业要持续、稳定、有效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到2005年占GDP的比重达到46%左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到2005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

3.2%提高到50%左右;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改造提高,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额进一步扩大;汽车、医药、造纸及环保产业等一批有潜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并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环保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优势骨干企业;电力行业技术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煤、核、水(风)、气等多种能源相结合的电源结构,提高西电等外区供电的技术保障,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满足接受外区电力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的85%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

3.产业组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在各主要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占有一定位置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不断做强做大,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管理和营销水平上,逐步向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看齐,成为带领我省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领头雁。中小企业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

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各主要行业的集中度适度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分工协作和合作联盟有所发展,无序竞争或恶性竞争现象得到遏制,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4.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等不同区域间形成梯次分布,协调发展。不同类型地区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发展特色或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区域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

二、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

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相应地,产业结构调整包含以下内容:

(一)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对九大产业(即我省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和三大有潜力的产业:汽车、造纸、制药)所包含的各个中分类行业(按照统计部门分类口径)及重点产品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状和一定时期内技术与市场结构变动的趋势,将它们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形成产品分类指导目录,每两年进行滚动调整。

1.鼓励发展类产品。即市场需求旺盛或潜力巨大,但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或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开发难度较高,对支持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有一定发展基础或有可能发展的产品。其中,又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技术难度和投入要求高,需要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才能发展的,如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二是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开发的。本方案共列出了278个产品作为第一批鼓励发展的对象(详见附件1),开发、发展好这些产品,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确立我省新兴支柱产业的支柱地位,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2.改造提高类产品。即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供需已经平衡或出现供给过剩,但尚有市场前景和技术生命力,在相当时期内仍适合我省发展的产品。这类产品大多集中在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建材、以及机械和化工行业的某些领域。今后主要围绕着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防治污染、扩大出口等目标,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

造提高这些行业和产品,以适应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市场需求。本方案共提出这类产品181个(详见附件2),改造提高这些产品,是巩固和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3.限制、淘汰禁止类产品。限制类产品,主要是指市场已经饱和并趋于萎缩,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或技术落后、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淘汰禁止类产品,主要是指技术工艺落后、高能耗、物耗,或是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本方案共提出这类产品161个(详见附件3),分别采取限制和禁止其发展、加速其淘汰,将为支柱产业和有潜力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同时将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结构调整

经过对各行业技术结构现状的调研及对技术发展前景的论证,提出一批对我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关或推广应用。这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具体包括:

跨行业的共性技术要重点发展零部件的可靠性、耐用性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节油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密、超细微加工、分离技术;纳米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网络应用技术;仿生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技术等。

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光传输和交换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支持网际协议数据业务的全球通信系统技术;高性能数据存储技术、数字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新型外部设备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生产工艺技术、高清晰度CRT技术、彩色液晶显示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电子组装技术、高密度印刷板制作技术和电子信息材料的生产技术;数字化视听产品整机的关键件和软件的开发技术、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技术等。

在电气机械与专用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CAD/CAM一体化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柔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智能电器技术、液压、气动、密封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加工技术、

环保(无氟、除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技术等。

在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口原油的综合加工技术、大型乙烯及后加工技术;新型化肥及专用复混肥开发技术、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开发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塑料、造纸、纺织专用助剂、添加剂技术;聚合复合材料技术、有机硅合成技术、无机纳米材料加工技术;化工生产“三废”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在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发展化学纤维原料的大容量聚合技术;纤维的熔融直纺技术、差别化、功能化纺丝技术、碳纤维、芳纶、纤维素纤维、溶剂素纤维等特种纤维加工技术;特种天然纤维新型加工生产技术;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技术、高档针棉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技术;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制造技术;高精尖的服装设计和加工技术(含CAD/CAM);纺织机械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以及生产过程的无(少)公害和污染治理技术,市场快速反应(QR)体系等。

在食品饮料行业,重点开发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

术、分离技术、组织化重整技术、保鲜技术、辐照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细磨技术、高压灭菌技术、过滤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

在建筑材料行业,重点发展新型保温材料技术、新型防水材料及建筑密封材料生产技术;玻璃深加工技术;非金属矿超细、改性深加工技术;高档陶瓷生产技术、新型墙材生产技术、高档建筑陶瓷釉料开发技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发技术等。

在汽车行业,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开发设计技术、汽车车身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环保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汽车防盗技术、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

在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制剂新技术(重点发展控缓释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医疗器械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医药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应用技术等。

在造纸行业,重点发展特种纸制造技术、低浆生产环保技术、二次纤维利用技术等。

在电力行业,重点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国产化应用、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包括垃圾焚烧)等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脱硫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国产化应用;跨区电网互联技术、电网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大容量、高密度输变电技术、灵活输电技术、电网商业化运营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

省经贸委要会同省计委、科技厅,围绕着这些须重点攻克和推广应用的技术,考虑市场需求、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经过科学论证和慎重决策,动态地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项目库,适时地向社会公布,引导国内外各种经济成分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同时也可及时上报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这些项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科研试制、技术开发及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另一类是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原则上,每两年对这些项目进行一次重新论证,做到完成一批、淘汰一批、补充一批。

(三)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做强做大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做强做大一批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通过鼓励企业开展资产和业务重组,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兼并、联合及存量资产的合理配置,突出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主业优势;通过培育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和激励,提高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快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通过促进企业制度建设和机制转换,推动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在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上实现与国际接轨。积极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选择一个同类型的国际先进企业作为参照系,找出本企业与之在技术、产品、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差距,确定发展与赶超的目标和方向,研究提出本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实施方案。省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对方案的审核,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企业集团,对它们集中、配套地实施政策支持,努

力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真正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和龙头。

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吸纳就业以及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9号),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快建立完善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扶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扶持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培育和完善一批特色产业集聚群,努力增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要重视鼓励发展吸收就业能力强、创汇能力强、低污染低耗能、促进资源加工利用的特色手工业(尤其是特色工艺品、旅游产品的加工制作),对于这类中小企业的设立在政策上及时规范引导,加强支持和协调,促使其不断提高水平、健康发展。

要引导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团,主动承担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依托企业,使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它们的内在追求;并通过这些企业自主地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企业信息化,带动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确定重点依托企业

的原则是:

1.各主要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大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重点企业集团,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积极承担结构调整任务的;

2.重点专业领域的“排头兵”,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的市场优势,现有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创新机制,研发能力强,经营上有“专、精、特、新”特点,并具有很强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

对这些重点依托企业要实施动态跟踪管理,不能搞“终身制”,有关鼓励扶持的政策手段也应主要针对“事”来设置,而不针对具体的企业设置。企业只有承担了所鼓励发展的重点产品和项目,并真正努力实施,才能享受相应的政策。对一

些特别重大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应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挑选承担企业。以此激励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力度;同时也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脱颖而出,成长壮大。

(四)产业区域结构调整

产业区域结构调整要基于全省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方针,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要努力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到2010年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地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既有选择地承接一部分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辐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原有的基础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和海洋产业,在产业发展上与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形成互动互补的关系,壮大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水平;

山区和贫困地区,要立足本地资源,创造条件承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当前,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有目的、有步骤地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产业向山区转移。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品牌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和山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更有力的依托,同时也以珠江三角洲的先进生产力带动山区的工业化和脱贫奔康,并由此推进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多赢”的目标。产业转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类型的经济合作来实现:一是资源型合作。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加大山区资源的开发力度,带动山区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林产品深度加工、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三高农业的培育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二是贸易型合作。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采购原材料和销售网络方面的优势,帮助山区的产品“出山入海”,包括定向采购山区原材料,在山区设立原料基地以及建立跨地区的产品经销代理关系等。三是生产型合作。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品牌、技术、管理和开拓市场方面的优势,帮助山区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包括品牌转移、加工装配、合作生产等。四是资产型合作。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资金、融资能力和经营机制方面的优势,帮助山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包括租赁经营、企业托管、产权转让、增资扩股、收购兼并、破产拍卖和“借壳”上市等。五是科技型合作。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在技术创新、科技开发和人才密集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山区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快产业升级,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作价入股、联手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学研结合等。

根据优势互补、平等互利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本方案提出75种适宜由珠江三角洲向山区转移的产品(详见附件4),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这些产业转移。

三、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针对不同类别产品的政策

1.对于鼓励发展类产品,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适当地给予资金支持。其中,对于那些确有必要发展,但因技术难度高或所需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等原因,企业没有积极性或没有能力发展的产品和项目,政府将在政策和发展环境上加大扶持力度,并承担必要的组织协调工作。省政府已有的科技开发等专项资金,应重点用于扶持和补贴这类产品项目的建设开发。各市原有的科技开发等专项资金,也应重点用于发展这类产品和技术。对于各市的符合条件的项目,省的

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可以与各市的扶持政策配套使用。对于那些企业有积极性、也有能力承担的产品和项目,原则上采取政府协调引导、鼓励支持的办法。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49〕号),鼓励企业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允许在当年度企业缴纳所得税前扣除或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同时,省和各市政府已经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投资风险担保基金”也要重点支持这些产品,以发挥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风险资金投向这些领域。

2.对于改造提高类产品,省及各市政府的挖潜改造资金,可通过补贴和贴息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其发展。同时,这类产品的项目应优先纳入改造和建设计划,优先申请国家技改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优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

3.对于限制、禁止和淘汰类产品,工商、环保、国土、质量技术监督及安全监察等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有关及国家政策的规定淘汰、取缔那些污染严重、破坏资源、技术工艺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产品和企业。其中,严禁新设生产淘汰禁止类产品的企业,对现有的这类产品生产企业,要严格依法查处、取缔;对于企业新上或扩建限制类产品项目、或新成立生产限制类产品的企业,未经省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开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律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

(二)针对重点依托企业的政策

本方案中确定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依托企业可享受以下政策:

1.已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并承担了结构调整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是中试过程)的企业,由省经贸委会同省科技厅认定后,省财政对每户拨款200万元,支持其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该资金在企业启动项目之后拨给,具体手续按有关规定办理。

2.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任务的重点依托企业经省经贸委认定后,有关项目新取得的生产性建设用地,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市政建设统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税费,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大力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不断加大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第一章概况 冷水溪乡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万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0.7亿元,财政收入178万元。全乡生产总值2.5亿元,粮食作物播面1746公顷,水稻、玉米规X化栽培达90%以上,总产9721吨,较2009年9320吨增产4.3%,产值3754万元,同比增长5 %,其中夏收作物产量2226吨,秋收作物产量7495吨。油菜播面150公顷,产量177吨。完成肉类产量1252吨,畜牧业产值2540万元,较2009年2352万元增长7.99%元,其中大牲畜存栏4262头,出栏890头,;生猪存栏11080头,出栏10800头,能繁母猪存栏368头;山羊存栏2705只,出栏2724只;家禽存笼37300羽,出笼79900羽,禽蛋产量168吨;渔业产量76吨,产值80万元。境内资源丰富,现建有四家大鲵驯养繁殖场,有“中华大鲵之乡”之称。我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走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的农村经济工作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扶持、发展已经

成形的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并逐步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实现品牌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抓好优质中药材、烤烟、生姜、畜牧、果业、水产五大产业,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各种会议把这一思想贯穿于全乡各项工作之中。 第二章必要性分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和应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党和政府当前所极为关注、推进的一项重大农村经济工作。 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是对乡情和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前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农业仍停留在以量取胜的发展阶段,农业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于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标准化,而且要求农产品加工技术、市场运作、经营方式标准化。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不仅注重经济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生态环境效益,降低资源消耗量,提高生态贡献率,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乡是个农业大乡,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农产品向特色商品的转化的目标,实现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突出农产品的地域特点,以优势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占领农产品市场。以高效化提升产业水平,以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 表中数据大体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从产业变动的整体态势来看截止到2009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但是其产值比重 仍明显大于第三产业。这表明,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情况,并初步完善了机构合理化的任务。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矛盾 我国在“十五”以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抑制通货膨胀、实现总量平衡的宏观调控任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相对突出出来。到了“十一五”后期这种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也包括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都存在着极为不合理的状况。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程度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除了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点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以外,还有一些行业或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于有的新兴产业也不例外。比如,新能源产业是我国亟待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过于看重新能源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在“一哄而上”。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甚至有的把新能源当做支柱产业来发展。“一窝蜂”发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为未来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设置障碍。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也不是我们今天才遇到的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一直在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懈的“斗争”,比如,差不多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产品不适应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现存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many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which highlights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the marke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not suited to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How to solve these new contradictions and new problems, is placed in front of u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several aspects, were discussed. 关键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Keywords: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正文: 我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所以说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因为: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标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业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是指农业中各产业的构成比例。它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生产结构,主要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表现为同一生产部门中不同产品之间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三是品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某一产品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如小麦当中的硬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比例,大豆当中转基因品种

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doc

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粤府办[2001]74号 发布日期:2001-8-31 执行日期:2001-8-31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加速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制定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发展,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调整促发展。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使结构调整最终落实到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2.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大力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3.坚持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企业要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各级政府要为促进企业有效地开展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政策动力和体制保证。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整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整调研报告正式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整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根据镇人大主席团XX年工作要点和主席团会议的安排XX年6月1日早,在镇人大主席敖菲同志的带领下,对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辣椒生产 XX年全镇共种植辣椒XX0亩,品种主要以“长虹”、“足法”、“甜杂一号”等品种为主。辣椒育苗在3月20日结束,大田移栽在5月30日结束。 2、万寿菊生产

**镇在XX年共种植万寿菊9000余亩。技术人员在各村委会负责好技术指导,按规格移栽,已结束。 3、南瓜生产 古城村委会根据自身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XX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寻找新的突破口,找准市场,由村委会租地200亩,发展南瓜新型产业。5月20日移栽结束。 4、浅水藕生产 浅水藕生产XX年的生产分别在淑足、海晏2个村委会,种植面积为200亩,3月25日种植结束。 5、水稻抛摆秧生产 XX年分别在大堵、长桥、大同、捏龙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伟大贡献。2009年召开哥本哈根会议使得低碳经济及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实践谱写了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从经济总量上看,1978—2010年,我国的GDP 总额由3645.2亿元增长到397973亿元,年均增长9%,大大领先于世界3.2%,发达国家2.7%以及发展中国家5.2%的速度,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截止到200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赶超英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而从世界银行提供的《世界发展报告2004》来看,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2002),中国高居世界第二(5625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01100亿美元)。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1。国家外汇储备从1978的1.67亿美元逐渐超过1万亿美元。这些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日益壮大。

然而从图和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GDP 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2004年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67.9%,一半以上,其中工业一项占62.6%,达到1990年以来的峰值,拉动国民经济增长5.3%。第三产业占GDP总额数量较小。2008年只有17.3%,但却拉动

国民经济增长3.8%。纵观1990-2008年的GDP总额,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对GDP的拉动较大。第一产业农业占GDP也相对较大,但对GDP的增长拉动力度较小。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中占GDP最小的一部分,但是对GDP 的拉动力度较大,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高效动力。这些图表表明,我国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国的产业结构还处在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过程中;第三产业还没有发展到较高程度,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粗放型为主的经营模式,经济效率低下。中国经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还未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主持词_1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这次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传达贯彻近期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等有关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明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县上领导和相关部门深入乡村,实地调研,现场规划,研究提出了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目标任务和产业布局。特别是今天上午召开的座谈研讨会上,6个部门和3个乡镇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调整优化结构布局,加快我县西北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建议意见,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突出发展重点、明确目标任务的预期目的,对于加快西北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全县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下午的会议主要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县委副书记张自杰传达市委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近期召开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等五个会议的主要精神。 第二项:请陈县长安排部署明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刚才,张书记传达了市委工作会等五个会议的主要精神,陈县长就明年产业结构调整做了重要讲话,县政府还要印发XX年全县和西北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个规划,请大家按照陈县长的讲话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准确把握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近年来,全县各级始终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不懈地推进“5318”产业开发工程,走出了规模扩张、管理增效、龙头带动、品牌推介、一体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路子,特别是果品产业实现了从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到出口创汇的三步跨越,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了静宁绿色果业的品牌,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亮点,为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回顾总结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第一,加快静宁发展的基础在农业,农业的出路在产业,产业的优势在果业,只有牢固树立产业富民的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第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前提,群众是主体,引导是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人类迈向21世纪的必然选择。当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面临着可持续发展与粗放型的耗能工业为基础工业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把经济工作的重心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上。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不考虑资源利用的发展道路,而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当前的产业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持续增长,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产业的构成看,我国第三产业的数量不足,目前其增加值在GDP中仅占28%,远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小。特别是各地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式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相当突出,由此带来恶性的竞争、严重的生产过剩和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另一方面,产业结构档次低、产业素质低、产业增值能力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我国工业企业具有国际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约占全部生产设备的23.86%,从产品结构看,低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严重过剩,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严重短缺,有的还需依赖进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我国社会就业结构某种程度上的扭曲,增大了国家的就业压力,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农业是我国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到2001年仍然有36513万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50.0%,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闲置在农业之中,并表现为相对过低的劳动生产率,这不是市场的均衡结果,而是产业结构的一种扭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长期滞后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就业范围的扩大,无法大量吸纳闲置在第一产业和

2021年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 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 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XX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 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 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 农业产值38217万元, 林业产值518万元, 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 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 上升了31.34。农村经济结构中,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XX年的0.6:0.4。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XX年的16.89:41.34:36.1:5.97。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 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XX年, 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 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 占57, 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 占43。粮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及对策和建议 2014年以来,水城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预计到2016年初,全县“核桃、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中药材、红豆杉、特色经果、烤烟”等八大经济作物将突破76万亩,全县粮经比将从40:60调整到20:80。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水城县辖30个乡(镇、街道),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3028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一特”要求,对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地区,现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了猕猴桃、刺

梨、核桃、茶业、特色经果、蔬菜、红豆杉、烤烟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目前,正形成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高效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二)全面推进“三变”工作。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 三、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当前,制约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弱、相关政策短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成果推广难等方面。具体表示如下: 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的特色农业推进模式比较突出,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管理粗放而不精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经过多年来的结构调整,尽管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以往的结构调整,还只是一种适应性调整,

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

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的定义 产业结构即产业间的关系结构,反映一个国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它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二是各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以此分析产业结构优化组合带来的经济效益,这种关联关系侧重反映产业结构的质的特点。 合理而先进的产业结构能使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供求关系更加均衡,经济发展更加健康。 (二)世界产业结构的划分 1、马克思的二大部类 2、农轻重划分法 3、三次产业划分法 (三)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1、循序渐进规律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2、演变加速规律 产业变化每一次变革所需的时间都在缩短,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3、优化升级规律 在产业生产要素构成上,体现为以劳动密集型、资本或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演变;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则经历轻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高度加工化、知识技术集约化四个阶段; 从产业产出效果上看,体现为由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四)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 1.科技革命的推动 2.社会需求层次提升的牵引 人类的消费需求结构阶段性、层次性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农产品、食品-日用工业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服务)(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 3.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 (五)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

1、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明显。 2.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跨国公司是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至少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一是以区域支柱产业的更替为主要特征的,另一种则是以专业化成长为主要特征。 专业化产业模式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 (粤府办[2005]15号) 我省2001年制定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粤府办〔2001〕74号,下称2001年《方案》)对我省工业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重新修订《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我省工业产业竞争力,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发展思路。 1.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内源型经济和外源型经济并举,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综合节约利用。 2.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选择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和新型应用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省产业高技术含量,提升我省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3.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适应的市场规则体系。积极突破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促进企业有效竞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体制和政策保证。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诚信机制。 4. 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引导,加快建立和发展以中介组织为主体、配套完善、运作规范的市场化产业服务体系,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主要目标 1.保持工业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和协调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左右。内源型工业与外源型工业协调发展,适度提高内源型工业的比重。 2.实现工业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加快我省工业化向中后期发展的步伐。到2006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改造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汽车、医

实施方案: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要求,根据××县××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安排部署会议精神及县下 达的农业综合考核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这一目标任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动力,推动乡乡镇镇有农业园区、村村社社有经营主体、家家户户有增收门路,着力部署××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茶叶、辣椒、烤烟、有机高粱、经果林、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重大突破,推动区域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二、工作目标 实现新增辣椒2000亩,完成烤烟种植1400亩、有机高粱种植10000亩、茶叶种植3500亩,确保调减玉米3400亩,实现镇内主要公路沿线、其他区域茶叶、蔬菜、有机高粱等产业全覆盖,强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三、规划布局 (一)调减玉米规划 1、主要公路干线

在镇内主公路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调减玉米1400亩,重点发展茶叶、有机高粱。 2、其他区域 调减玉米2000亩,重点发展有机高粱、茶叶、烤烟、辣椒。 (二)辣椒种植规划 辣椒种植以××村、××村、××村、××村、××村、××村、××村7个村为主要种植区域,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农户种植。 四、工作重点 (一)优势特色产业 1、蔬菜(辣椒)产业。在扎实抓好冷链物流和产销衔接的基础上,采用供应辣椒种的模式及农户自行采购种子两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及农户种植辣椒2000亩。 2、经果林产业。新增以猕猴桃、清脆李为主的经果林基地,猕猴桃产业重点以××村为主。 3、食用菌产业。充分利用恒大援助建设的扶贫大棚,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食用菌精深加工厂和菌棒(袋)生产厂,采用龙头企业统一提供菌棒(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保护价回收、统一品牌销售,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现有香菇大棚种植规模。 4、中药材产业。新增种植中药材1000亩,重点发展以太子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前言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 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特别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农业和农产品面临严峻市场冲击,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总结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律牲,坚 持和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的科学、合理优化,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长 年以来,农业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红薯、黄豆、高粱等为主,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难以提高。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 些特色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壮大。该调查对**乡进行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教训、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乡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对其它地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内容摘要 一、**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乡地处**县中北部,属浅山丘陵区,是典型的“望天收”的山岗地,农业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困扰**乡农业发展的一个难

题。 二、**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近年来,**乡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壮大。 一是建成立体种养园区; 二是建成食用菌基地; 三是建成红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建成养殖小区; 五是建成大枣基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以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原因 一是担心赔本吃亏,不敢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乡大部农民仅仅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停留在“吃饭种田,种田吃饭”的低层次水平,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农民不肯去冒险,认为种“老六样”“老两茬”保险,宁可亏本挣吃喝。还有的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抱有太高的期望值,急于求成,认为农业产业结构一调就灵,一调就富,结果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同时,一部分乡镇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识不足,措施不力,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一定程度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一、产业结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类:(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 二、产业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2019年整理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_0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03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九五”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2003年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2002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

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 2000年的73.0:24.5:2.5调整为6 7.2:24.7: 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第二产业以工业占绝对优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占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的65%。工业不仅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涌现出了诸如东方钽业集团、恒力集团、奔牛集团、英化股份、大荣化工等一批在区内外甚至在国外享有盛名的骨干企业,以及沙湖纸业、惠冶镁业、兴平公司、丰本公司等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创出了宝山牌钽粉、钽丝、恒力牌密封钢丝绳、太西无烟煤、宁河牌石灰氮、双氰胺、石鑫牌硅铁、沙湖牌面巾纸等一批荣获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名牌产品。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载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2002年各产业实现产值分别为: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实现产值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2%;煤炭采选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占18.3%;电石及深加工10.26亿元,占14.2%;电力工业8.33亿元,占11.5%;煤炭深加工2.5亿元,占3.5%;以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为主的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7.4亿元,占10.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同名3529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报告(同名35299)

新店乡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情况的 报告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 根据丘政办发〔2008〕11号《丘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丘北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新店乡高度重视,组织了农、牧、林、水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作了认真的定位和思考。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近年来,按照中央“三农”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工作要求,新店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在农村工作的首位,协同全乡所有力量,结合新店实际,以畜牧养殖业、种植业为工作重点,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畜牧养殖贴息贷款的发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等相关的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确定畜牧、林业两项产业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业为基础性产业,冬季农业(冬早蔬菜)、烤烟、甘蔗、辣椒、西瓜为开发性产业。目前,畜牧、林业、农业各项工作重点和布局已成雏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进一步凸现。具体布局情况是:畜牧以新店、大路边、

冲头3个村民委为主;林业以小平地、冲头、蚌厂3个村民委为主;冬季农业以小江口、蚌厂2个村民委低热河谷地区一带为主;烤烟以新店、大路边2个村民委及冲头村民委的部分村寨为主。各项工作重点是:畜牧以养殖山羊、生猪为主;林业以红豆杉为主,辅之以花椒、膏桐、核桃等品种。截止2007年,共有生猪存栏14037头,山羊存栏27209只,大牲畜存栏10908头,家禽存栏37830只,肉牛出栏1552头,家禽出栏38557只。实现粮食总产量796.3吨,粮经比例从2006年7.2:2.8调整为6.9:3.1。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林业、畜牧两大优势产业,全力实施现有资源(水能、矿产、旅游)优势开发,狠抓基础设施、烤烟、集镇开发、扶贫四个工作重点,实现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努力构建和谐新店。简称为“2142”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目标任务:到2012年,争取实现下列目标。冬季农业开发2500亩(主要以冬早玉米为主,1000亩)。甘蔗3590亩。林业以红豆杉、核桃、花椒、膏桐为主,红豆杉种植2万亩;核桃5万亩;花椒3000亩;膏桐14万亩。烤烟2500亩。人均出栏一头猪,户均出栏一头牛。粮经比例达到6:4。解决所有村寨的人畜饮水困难。 采取的主要措施: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及对策和建议 2014年以来,水城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四个最大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了产业布局日趋合理、比重日趋协调的农业生产新格局。预计到2016年初,全县“核桃、猕猴桃、茶叶、蔬菜、刺梨、中药材、红豆杉、特色经果、烤烟”等八大经济作物将突破76万亩,全县粮经比将从40:60调整到20:80。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水城县辖30个乡(镇、街道),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3028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绩 (一)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或一乡一特”要求,对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地区,现行发展了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形成了

猕猴桃、刺梨、核桃、茶业、特色经果、蔬菜、红豆杉、烤烟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目前,正形成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旅游、电子商务等基础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高效发展平台,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接二连三”。 (二)全面推进“三变”工作。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 三、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集约化水平偏低。当前,制约水城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弱、相关政策短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科技成果推广难等方面。具体表示如下: 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地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小打小闹”的特色农业推进模式比较突出,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管理粗放而不精细,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经过多年来的结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地追求“粮经比例”指标,而是要把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文章要做在优质高效农业上。实践证明,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它必须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什么?

赵亚夫

过去我们谈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眼点一般都放在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上,即所谓“粮经比”,把它作为考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的主要指标。我觉得,应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的要求来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仅仅是少种多少粮食,多种多少经济作物就行了;不能仅仅是每亩地的年收入比原来种粮收入有提高,农民收入有一些增加就行了。

务农人的收入要达到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收入水平

全面实现小康的具体指标有许多条,说法也很多,我觉得就农业、农村、农民来讲,最重要也最容易理解的一条应该是:全面实现小康,应该是务农的人们收入水平能接近或达到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率先实现现代化,应该是务农的人们收入水平能达到或超过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如果一个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一个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农业很低效,务农人的生活与城里人有着较大的差距,成了“上等人”从事二、三产业,“下等人”从事农业;或者在所谓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当地人从事二、三产业,穷地方来的人从事农业,其后果必然是没有人愿意搞农业;农业上不去,也就是农业的萎缩。这样的社会不能算是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更不能算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一定要有一个与整体现代化的社会协调发展的高效农业,高效的现代农业成为整体实现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从英国考察回来的专家讲,英国农民平均收入已经超过全体国民平均水平,是全体国民平均水平的1.5倍。按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要求来衡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出来的农业产业,必定要是高效的农业产业。所谓高效,就是要高到农民的收入能赶上同地域从事二、三产业人们的平均水平。这才是我们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两种类型的高效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能不能调出高效农业?这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江苏省句容市大棚栽培的草莓,已连续多年亩收入在万元左右,夫妻二人种3亩大棚草莓,年纯收入2-3万元的已不是少数,甚至有的大户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种大平棚优质葡萄,种优质桃的大户,年纯收入2-3万元的也不少,也有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另外,即使是种植亩收益较低,每季只有千元左右的蔬菜花卉种子,如果有较大规模(10亩以上),也能年纯收入2-3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