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唐山师范学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唐山师范学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唐山师范学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5月 Vol. 28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6

────────── 收稿日期:2005-11-08

作者简介:杨立元(执笔人)(1951-),男,河北丰南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 122 -

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唐山师范学院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文艺理论教研室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注重“四结合”,即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统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简要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一科与多科相结合;坚持“三贴近”,即与时代精神贴近,与社会实践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做好“三用”,即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用精彩的授课感染人,用自身的写作带动人。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体系;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3-0122-03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的文艺理论课是唐山师范学院重点课程。该课程于1996年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又于2001年被评为学院重点课程。2003年《唐山师范学院学报》重点介绍了该教研室的教改事迹,2004年2月5日《文艺报》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一览》中以《用教学和科研打造一流学科》为题介绍了该教研室的教改经验。该教研室现有教师6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张东焱教授和杨立元教授均为河北省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北省文学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被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授予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杨立元还获得了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唐山市社科青年专家称号。他们关于以“三驾马车”为首的河北省作家的研究和新现实主义小说的研究在河北省和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徐永泉教授在《当代文坛》、《文艺争鸣》、《高等师范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文学理论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观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作、科研和考研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年来,该教研室在文艺理论的教学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摸索出一系列较为完美、先进、合理的教学经验。其主要做法是:注重“四结合”,即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统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简要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一科与多科相结合;坚持“三贴近”,即与时代精神贴近,与社会实践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做好“三用”,即用先进的理论

引导人,用精彩的授课感染人,用自身的写作带动人。主要

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完善大纲,修正教材

文学理论课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动态的前沿的和边缘的学科。所以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添加和扩充新的理论知识,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关联、包容。从1994年开始,我室就积极着手文学理论课的教改,尤其是升本以后,更是锐意求新、不断改革。结合文学理论课程的实际,融进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写作学、创作学等新的知识,几易其稿,制定了既符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制定的《文学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有鲜明独特性和较强实用性的三万余字的教学大纲。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与兄弟师范院校合作,联合编写了由童庆炳主审既有理论深度,又适合教学;既有稳定性、实用性,又有独创性、新颖性的《文学理论》教材。同时也吸收了由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的优长,吸取其创新、改革的成分,摒弃其中晦涩难懂的东西。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扩充知识面,我室又按教学章节和文学理论的重点、难点问题编写了辅导材料《文学理论辅导》。现在整个教学体系已趋于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积极汲取其他《文学理论》教材的有益的成分,努力改善、改革教学文本,体现出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对此,河北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教授曹桂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春青,河北师范大学写作学教授贾振华等都对此给予较高的评价。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样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室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采用多媒体、实体实物等教学辅

助手段;注重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传统性与前沿性相结

文艺理论教研室: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23 -

合、简要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一科与多科相结合的方法;坚持与时代精神贴近,与社会实践贴近,与学生的实际贴近的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融会新知,拓宽领域。文学理论与其他社会科学紧密相接,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同时它又与当前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在教学中,我室精研了大量的美学、哲学、文艺心理学和创作学等知识,又密切关注当代文坛的审美走向,使文学理论课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学发展融会贯通。讲课时既能旁征博引,又能对某一问题探本求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使学生既能很快破疑解难,又能理解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还把自己的创作感受融于教学中,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性。这样可以增强讲课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使学生听得有味、亲切、解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文学理论是中文系的基础课,我室在讲好此课的同时,还开了美学、文艺心理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西方后现代批评等多门课程,以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文学理论是考研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考研率,我们经常对考研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或个人,或群体,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2.中西交融,虚实结合。在讲课时注意把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与西方变化多样的文艺观念密切衔接,把当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与文学理论融为一体。针对当前文学动态的发展,我室先后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作品进行研讨。同时,也将当前“反腐文学”、“下岗文学”、“官场文学”以及“新现实主义小说”等文学现象作为典型的实证融入文本。并针对《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文学作品与学生进行座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轰动效应。这样,将课本知识与文学作品交融相汇、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饱满充实,生动活泼,新颖丰富,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有的学生这样评价文学理论课:“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授,他们总是从我们习见的经验形态入手,由感性形态的描述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层面,让我们感到理论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从大量具体现象中抽象出来”。“每逢有文学理论课,我们都早早到合班教室占座,一连三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欢笑声中,大家既掌握了大量新鲜有用的知识,又得到了很好的审美享受”。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室还先后聘请了著名作家丛维熙、张学梦、关仁山等来校讲学。学生们由此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3.启发引导,开拓思路。在讲课中,我室运用了讨论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未讲的理论,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然后教师进行归纳;对于讲过、归纳过的理论,启发学生质疑、反驳,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谈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教师对他们能言之成理的观点加以肯定、鼓励。在批改作业时,对一些有创见的观点敢于给高分,而对机械摘抄的则批评扣分。在考试中,对有独到见解的答案也适当加分。这样,使学生由教学对象

变成教学主体,由被动变成主动,使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此外,我室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学理论书籍和文学理论刊物,要求写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尤其是对学生的学年、学位论文的指导,我室更是倾尽心力,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写出论题,让学生参考,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去查找资料,在此基础上发散思考、开拓思路,有时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如有的学生就《白鹿原》写出对儒学文化的批判,有的对《抉择》等反腐文学现象提出批评,都很有见地。

4.学用结合,加强实践。文学理论课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室注意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使学习与写作构成优化组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每次布置作业和考察课我室都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评论现实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我室帮助学生组织文学社团,为他们修改稿件,向报刊推荐优秀作品,并担任刊物顾问。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授,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批评能力。开设了《小说形态学》、《小说创作论》、《散文创作论》、《童话的欣赏与创作》等写作实践很强的文学创作课,借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有多篇学生的理论文章先后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我室还将一些好作品推荐给《河北日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省一级刊物。学生理论水平和创作能力的提高还较多地依赖教学系统以外的诸多因素,因此,我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行开放教学,使教学的空间从教室向社会扩展,用外来能量激活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从1999年开始,我室与唐山市戏剧研究所合作,让一些有创作能力的学生每星期去戏研室参与创作和戏评工作,并自编、自导、自演。还与《唐山文学》编辑部共同制定了提高学生创作能力的计划。他们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座谈,指导创作并征求学生对刊物的意见,组织稿件,优先刊登。学生们踊跃投稿,有的还成了唐山文学院的合同制作家。寒暑假我室让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如郭锦涛等同学写出了《农村文化活动急需正确的文学理论指导》等实用性很强的论文。由于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许多学生毕业后不久就被唐山劳动日报社、唐山电视台、唐山电台经过严格的考试而录用。有的学生成了作家、诗人。有的毕业后成了优秀教师和编辑记者,有的被政府机关录用为公务员。又如在全市高校大学生辩论赛中,主要由中文系组成的辩论组获得了第一名。徐永泉教授组织学生整理了流传于唐山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并进行梳理分类,有很强的文艺学和民俗学价值,正准备出书。我室建立了优秀毕业生的创作档案,对他们的创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经常给予帮助支持,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此外,本教研室还制定了颇具操作性的学生考研指导计划,在已毕业的3届本科生中,有20余名经我室的指导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近半数被吉林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录取。

5.坚持真理,弘扬正气。文学理论容易受到西方各种

第28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 124 -

文艺思潮的冲击,同时也经常受到社会上一些粗鄙、庸俗文学思潮的影响。我室坚持用先进的理论引导人,注意兼收并蓄、坚持根本,以马列主义文学理论为基础、做支撑。在教学中,我们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净化学生的审美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此,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南,坚持真理,抵制错误。当文艺界一些人数典忘祖、主张西化时,教育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当一些不健康的文学作品影响学生的审美视域时,利用多种形式讲解当代文学的审美走势,用真善美启迪学生的心灵,呼唤崇高,弘扬传统美德。在布置作业时,选择思想内容健康有较强现实性的作品让学生评论;在评改作业中,用批语与学生对话,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并在作业讲评中有机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我室还先后开展过关于《废都》、《白鹿原》、《苍天在上》、《抉择》、《落泪是金》、《中国农民调查》等作品的研讨会,借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水平。有的学生这样评价:“每次听文学理论课,对我都是一种知识上的充实,思想上的扶贫,精神上的净化。”这样,文本教学与专题讨论有机结合,作业批改与教书育人密切相关,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和提高。正因为上述做法,使得文学理论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在教学摸底评估中,文学理论课的教师屡获高分。

三、强化科研,著书立说

教学的高度来源于科研的深度。文学理论课的教师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为了教好这门课,我室坚持用自身的写作带动人,运用示范法,积极进行科研和文学创作,以成果促进教学。近几年来,先后出版理论专著11部,译著2部,长篇小说3部,散文集1部,报告文学5部。

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作品与争鸣》、《光明日报》、《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当代文坛》、《文艺争鸣》、《文艺报》、《文学报》等国家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文科学报文摘》摘引,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现当代文学研究》、《美学》、《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卡》全文转载。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张东焱的《文学的不规范研究》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张东焱、杨立元的《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获河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杨立元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生活的契合——“三驾马车”论》获河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联首届文学理论奖,《贴近现实 反映人生》获华北区第二届文学理论一等奖,《与新的山乡共脉动》获河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石向骞任副主编的《中国曲艺志·河北卷》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同时完成了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课题《文学的负面情感效应》、《新现实主义小说论》,省文联科研课题《艺术创作动机论》3项,院级社会科学课题6项。张东焱的《文学创美心理简论》、《文学的阐释与实证》,杨立元的《“三驾马车”论》、《新现实主义小说论》等专著均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李玉臣的“家族小说研究”、徐永泉的“儿童文学研究”、石向骞的“文艺心理学研究”、郭继宁的“西方后现代批评研究”正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讲授。这样,既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有的学生这样说:“老师们的力作尤令深感亲切,原来象牙塔外的世界更为宽广,有着灵魂的挣扎呼告,有着时代脉搏跃动下的阵痛,有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美的阐释,有着儿童般的纯真与想像。”

To Build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and Cultivated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Teaching and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of Literature Theory i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eaching Section of Literature Theory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Hebei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Section of Literature Theory in Chinese Department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pay attention to “Four Combinations”, i.e. the combinations of theory and reality,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simplicity and vividness, a single subject and plural subjects. Secondly, we insist in “Three Accesses”, i.e., the accesses to the spirit of the time, social reality and students’ practical conditions. Thirdly , we make “Three Uses”, i.e., using advanced theories to instruct students, using wonderful lessons to inspire them and using our own writing to motivate them.

Key words: literature theory; teaching system; literature criticism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申报指南 (1)

附件5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 申报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现将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评选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对象为省内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 (二)团队应由5名及以上专兼职教师组成,以创新创业教研室、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实验室)、创业实践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园、创业园)等为建设单位,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孵化教育课程、投资融资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等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优良的教学业绩,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三)团队应是“双师”结构,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并且建有专兼结合的保障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赴企业一线挂职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及项目开发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完成的协同育人机制。 (四)团队带头人应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建设,坚持在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团队的带头人。 (五)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应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六)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七)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培训、对社会人员进行创业指导服务等,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范围和名额 本次拟评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5个,每个高校推荐上报1个团队参加评选。 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每个团队给予4万元建设经费支持。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6:48:48.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刘旭[导读] 刘旭湖北省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96-01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探究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 一、体育课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锻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3%。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3%。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6%。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18%。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层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层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多的特点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4-6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分层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育人愉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利用多变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3、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锻炼。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获得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创设展现自身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练习活动中去,并鼓励学生在练习当中去大胆探索,进行尝试性练习,努力让学生去找到自己所相应的练习动作,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个练习“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不仅单纯地对规定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学过的动作和自编的动作来大胆尝试并进行创编组合,逐步设计成一套新颖、优美,融舞蹈、造型为一体的新的组合动作。此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练习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组合动作,最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实践,这种练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可以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可以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因人而异不断探索,努力保障我校体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创新创业课程大纲(定稿)

铜仁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各专业 层次:大二 课程归口:就业与创业教研室 制定日期:2013年1月12日《创新创业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新创业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适用对象:学院全日制各专业大二学生 使用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贵州省教育厅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版。 《创业与创新管理》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创新创业课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共 36学时、2学分。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课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1、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 2、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3、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席卷全球的创业浪潮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作文文档.docx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开发背景 教育部2015年底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 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 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调研基本情况 2014 年,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设《创 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将该课程列入“安全防范技术”等部分 ? R档难⌒藿萄Ъ苹?,进行试点式教学; 2015 年,我院在对试点教学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创新 创业教育》课程向全院学生进行普及,要求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 划的编订。 目前,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我院已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及实训类课程,并对个别创业项目进行了前期辅 导、孵化等全程跟踪。后续,我们还将针对有明显创业意向的学 生及项目进行结合专业的专项辅导。 三、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 我院课程开发情况介绍: 2016 年 10 月,我院根据四川省教 育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工作的

要求,正式启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立项的申报建设工 作。经课程开发团队的一致努力、专家评审、教育厅审定,获批 立项成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期五年, 同时在线开放课程,并作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建设。获 批立项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同时纳入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团队人员的一致努力,我院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以下成绩: 1.成立创新创业部门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指导此项工作,有利于统一全校的思想及协调全校资源,能够最 大限度地汇聚力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我院以学院党委书记 为首、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负责人共同组成,从顶层设计 入手来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从学校层面开始推动此项改革。 2.建立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中心 为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组建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创新创业中心是在四川安防职业教育联盟体系之下建立起 来的一个外向型项目孵化机构。通过创新创业中心的培育,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积极开办网店、公司等。其中:安防专业毕业生自 主创业成立公司17 家;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在获得盈利后又基于 自愿原则反哺创新创业中心,中心把这部分资金专门设立为“安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二、教学原则 (一)面向全体。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广泛、系统开展。 (二)注重引导。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分类施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模和办学特色,适应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创业需求,分类开展创业教育教学。 (四)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五)强化实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 (一)教授创业知识。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 (二)锻炼创业能力。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

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 (三)培养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课堂教学。 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环节,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从以讲授灌输为主向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课外活动。 充分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办并参加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活动。 (三)社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课程号: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 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 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新版创新创业教学大纲-新版.pdf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要求,我们院将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设置为“课堂(必修)+线上自由学习(选修)”,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通过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新、 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性,掌握创新、创新素质、创 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要求,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 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 法的训练方法以及创新计划的撰写方法,提高创新水平。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创业观。指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立业创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应用。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 投身创业实践。 二、教学目的 《创新创业训练》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共安排共28(4,24)个学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重实践的原则,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 结合教学模式,课程分为十一个专题,每个专题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搭配组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让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理论课:理论课程安排4个学时(课堂4学时,线上24),采用专题???讲授法,既可独立成讲,也可组合成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解创新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创新案例以及创新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掌握培养和提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常用方法。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倡导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强化案例分析、小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哈工大本〔2015〕531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印发创新创业教育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部、处、直属单位: 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12月1日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2015年12月2日印发—2—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黑龙江省《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基本要求 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我校教育综合改革 —3—

的突破口,作为“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 (三)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全面健全融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平台基地、支持保障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完善文化引领和指导帮扶,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涌现大批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提升师资水平 1.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哈工大“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作用,采取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增强广大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方面的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自己科研和创新创业的同时,基于科研项目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关的理论、环境、需求和政策等的研究,编写教材和发表论文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4—

“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在体育课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创新教育。 一、培养体育创新的态度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贯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

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二、培养体育创新的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申报指引

附件6: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结合教育部关于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要求,以高校现有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专业为重点,或遴选其他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既可专业内整体推进,也可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载体,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试点改革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专业点,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要融入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要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行细化。 2.培养方案 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单独实施。培养方案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密切结合,每年均设置一定量额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度。 3.课程体系 按照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一批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联合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重点规划教材。 4.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聘请相关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完善专业建设点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5.实践教学 在试点专业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理念,依托校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大面向创新创业的专业类实践、实训、实验课程和项目的设计开发,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注重过程体验、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快校内外实习和实践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在课堂内容设计、结构安排、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叫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 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体育;兴趣 一、体育教学创新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5%。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0%。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5%。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20%。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类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保护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

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组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例如a级同学。人数较多的,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5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13215005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5 2、学时:24 (其中:理论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4、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5、先修课程: 6、后续课程: 7、开课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二、课程介绍 课程基于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介绍,以大前研一《创新者的思考》、檀润华的《发 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介绍创新与创业方法论;以成功创业者(主要是中小信息类企业)案例剖析为主;信息类企业大型创新创业案例剖析,主要以省内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四海、通用,在信息领域的亿阳、新中新、大庆三维,在能源领域的光宇电池,在数码科技领域的烽火科技等优秀创新创业企业为主。在内容上尽量安排通俗易懂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讲起,进而引出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创业者特质与创业素质研究、市场与创业机会,逐步深入的讲解创业管理、创业计划与资源整合。最后讲述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介绍创新与创业的最新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点:当代中国创业历程,创业教育在中国,中国高校创业和创业教育概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 第二节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点: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概况,创业教育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分析:案例1。 第三节大学生创业的选择与借鉴知识点:创业产业领域的选择分析,创业项目的选择分析,创业借鉴:案例2。 第四节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思考 知识点:高等院校亟待实施正规的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重在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营造全社会浓郁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创业前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强化实践、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二)教学基本要求: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甘肃电大教学指导中心师范部 4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创新教学》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教育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省开课程。本课程经过教学创新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案例评析,阐述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指导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把理论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行为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自学习惯和创新能力,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 1、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探索教学创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阐述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创新教学的原则,介绍教学创新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3、利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的案例,指导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4、介绍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方法,帮助小学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性学习中来。 5、介绍教学创新的目的和评估要点,提供教学创新评估的思路。 6、介绍社会环境与教学创新的关系,强调获得政府、社区及家庭支持的必要性。 三、教学课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四、教学资源 (一)文字教材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月第1版。 (二)网上教学资源 在甘肃电大电大在线课程教学平台上发布有关教学信息,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 1.各种指令性教学文件,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导学方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等; 2.课程教学辅导资源,包括四次平时作业、期末复习、各章节教学辅导、、课程辅导、往届试题等、作业讲评、在线讨论等; 3.拓展应用资源,包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热点问题、经典案例点评等。 五、教学环节 1、自学。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课程自学计划,并循序渐进地自学文字教材,流览计算机网页上的教学辅导材料,独立地完成各章节后的思考与练习和四次平时作业。 2、辅导。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面授辅导、综合训练和解难答疑。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附件7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精神,全面深化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申报条件 (一)顶层设计。制定并报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列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政策和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二)管理机制。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教务部门牵

头,就业指导、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将创新创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有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机构。 (三)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和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并纳入了学分管理;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教学效果良好;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额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等。 (五)实践训练。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基本覆盖相关专业学生;校内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等专题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