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班用)

单项选择题(一)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

A 研究政治的学科

B 独立的经济学科

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

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 生产力

B 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经济规律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生产力

C 劳动力

D 商品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

A 社会的生产方式

B 客观经济条件

C 社会经济关系

D 社会发展条件

6、生产力(B )

A 就是科学技术

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C 就是生产工具

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

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

A 经济制度

B 生产力

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

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家庭关系

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

A 自然的关系

B 社会的关系

C 人的关系

D 物质资料的关系

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12、生产资料包括( A )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

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

A 原材料

B 劳动工具

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

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原材料

D 以上都不对

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

A 资本的秘密

B 商品的秘密

C 经济规律

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

A 价值规律

B 市场竞争规律

C 按劳分配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7、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两个层面,其中,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层面是( B )

A 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生产资料所有制

18、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学者是( A )

A蒙克莱田 B 马歇尔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 D )

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

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

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

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

20、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客观经济条件是指( B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经济基础

D 生产资料所有制

2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紧密联系(B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生产力

C 人们的交换关系

D 物质利益分配关系

22、经济规律是指(D )

A 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B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C 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C )

A 先进

B 在发展

C 符合生产力状况

D 占统治地位

2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段话说明的是( A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

D 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

单项选择题(二)

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2、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C )

A 使用价值

B 供求关系

C 价值

D 自然属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没有价值

D 没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C )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商品交换的实现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D )

A 社会劳动

B 私人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是(B )

A 劳动价值论

B 劳动二重性理论

C 剩余价值理论D资本积累理论

7、假设一年内市场上共有3种商品各10万件等待出售,其中,A商品的价格为500元,B 商品的价格为1000元,C商品的价格为2000元,已知一年内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则一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C )

A 2500万元

B 625万元

C 4375万元

D 1250万元

8、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D )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10、1只羊=2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形式是( A )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11、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是(B )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价格

D 流通手段

1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B )

A 具有使用价值

B 是商品,具有价值

C 是金银

D 由政府法定

13、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 A )

A 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14、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执行( A )

A 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15、在商品买卖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所执行的是( B )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16、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C )

A 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 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 顾客刷卡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17、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 )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可以是想像或观念上的货币

C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D不能用纸币代替

18、纸币之所以能够产生和流通根本上是由于( C )

A 国家的强制力量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的特点: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C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必是足值的货币

D纸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能兑换成金属货币

19、打破商品直接交换所受的限制,引起商品交换买卖脱节的货币职能是(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0、由商品的赊买赊卖所引起的货币职能是(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1、支付赋税、租金、工资时的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B )

A流通手段的职能B支付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世界货币的职能

2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是( D )

A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C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

D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B )

A具有必然性B不会发生C存在可能性D取决于价格状况

24、通货膨胀是由于( B )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

25、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B )

A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

26、市场机制的核心是(B )

A 价值机制

B 价格机制

C 竞争机制

D 供求机制

27、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单项选择题(三)

1、资本总公式是( A )

A G—W—Gˊ

B G—W—G

C G—Gˊ

D W—G—Wˊ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D )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3、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是(C )

A 货币在流通中带了利息

B 货币在流通中可以再生产

C 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D 货币在运动中充当媒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B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

D 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也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5、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是(D )

A 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 劳动成为商品

C 资本的原始积累

D 劳动力成为商品

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D )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7、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C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 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生产资料的价值(C )

A 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

B 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

C 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C )

A 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 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

10、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

A 价值规律

B 平均利润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1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根本目的)是( B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剩余价值的生产

C 国际化大生产

D 现代商品生产

12、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D )

A 生产资料

B 劳动资料

C 劳动力

D 货币

1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 C )

A 两者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B 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 两者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 两者的来源渠道不同

14、不变资本是( C )

A 固定不变的资本

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不发生变化

C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D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15、可变资本是( D )

A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

B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使用价值形态发生变化

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

D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中价值量发生变化

16、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可以概括为(A )

A 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的时间之上

B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C 资本家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

D 资本家克扣工人的工资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

A 工人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C 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

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 )

A 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

B 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 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9、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D )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

D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工作日的最低下限是( A )

A 必要劳动时间

B 零

C 剩余劳动时间

D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

21、相对剩余价值是(A )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

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2、超额剩余价值是( D )

A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B 资本家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的结果

D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2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一天的活劳动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现某资本家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使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4双鞋,此时,该资本家从每个工人身上获得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分别是多少?( B )

A 12元,1.5元

B 9元,6元

C 12元,6元

D 9元,1.5元

24、在生产皮鞋的工业部门中,平均制造水平为每人每个工作日生产2双,消耗生产资料16元,新创造的价值为8元。在众多的皮鞋生产厂家中,某制鞋厂改进技术,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每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能生产出4双皮鞋,请问,该厂家从每双皮鞋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A )

A 2元

B 4元

C 8元

D 12元

25、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 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6、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 C )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绝对剩余价值

D 年剩余价值

27、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C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大于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节余

28、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属于(C )

A 资本积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集中

D 资本增殖

29、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

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

C 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 两者无内在联系

3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A )

A 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扩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缩小

B 可变资本所占比重扩大,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缩小

C 劳动对象的比重增加,劳动资料的比例减小

D 生产资料的比重减小,劳动力的比重扩大

单项选择题(四)

1、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按照顺序先后采取了( B )

A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B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 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2、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依次经历( B )

A 生产阶段、购买阶段、销售阶段

B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C 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购买阶段

D 购买阶段、销售阶段、生产阶段

3、区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他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 C )

A 存在形式的不同

B 存在的阶段不同

C 发挥的职能不同

D 带来的剩余价值不同

4、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C )

A 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B 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C 为价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D 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5、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职能是( A )

A 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B 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C 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D 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6、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B )

A 生产剩余价值

B 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C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 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7、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C )

A购买阶段 B 售卖阶段 C 生产阶段 D 流通阶段

8、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是( B )

A 资本循环

B 资本周转

C 资本积累

D 资本流通

9、从资本运动速度方面揭示资本运动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C )

A 资本循环

B 资本积累

C 资本周转

D 再生产

10、从资本运动连续性方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发生的和实现的是( A )

A 资本循环

B 资本积累

C 资本周转

D 再生产

11、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C )A原料和燃料 B 辅助材料 C 机器设备 D 商业设施

12、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D )A原料和燃料 B 辅助材料 C 机器设备 D 劳动力

13、下面属于固定资本正常的有形磨损的是( A )

A 机器设备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造成的损耗

B由于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本价值贬值

C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机器设备损坏

D由于机器设备制造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的贬值

14、请根据下列数据计算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D)。

生产资本构成价值(单位:万元)使用年限

固定资本1000

其中:厂房300 15年

机器600 10年

小工具100 5年

流动资本500 1/4年

A 0.15

B 2

C 0.25

D 1.4

15、资本周转速度与( B )

A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6、分析和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出发点是( B )

A 社会资本

B 社会总产品

C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D 简单再生产

17、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B )

A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

D 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

18、一个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叫做( C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生产总值

C 社会总产品

D 国民收入

1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A )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C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大于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节余

20、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 B )

A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等于剩余价值

B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小于剩余价值

C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大于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节余

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 I(v+m)=Ⅱc

B I(v+Δv+m/x)=Ⅱ(c+Δc)

C II(c+v+m)=I(v+Δv+m/x)+ II(v+Δv+m/x)

D I(v+m)>Ⅱc

22、假定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1000,剩余价值(m)也是1000,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1500,这时社会资本( B )

A 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B 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C 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D 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2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提供追加生产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B )

A I(v+m)=Ⅱc

B I(v+m)>Ⅱc

C II(c+m/x)>I(v+m-m/x)

D II(c+m-m/x)>I(v+m/x)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A 商业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C )

A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单项选择题(五)

1、资本家赔本或赚钱的界限是( B )

A 商品的价值

B 商品的成本价格

C 实际生产费用

D 销售价格

2、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成本价格组成部分的是( B )

A c

B v

C m

D v+m

3、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 C )

A 来源不同

B 数量不同

C 是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D 分别代表商品价值中的不同部分

4、利润(p)与剩余价值(m)、利润率(p')和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是( D )。

A.m>p, m'>p' B.m<p, m'<p'

C.m=p, m'=p' D.m =p, m'>p'

5、剩余价值率对利润率的影响是( C )

A 利润率总是等于剩余价值率

B 剩余价值率越低,利润率越高

C 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D剩余价值率对利润率没有影响

6、对单个企业而言,资本有机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是( A )

A 两者按同方向变化

B 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C 两者成正比例关系

D 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7、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是形成了( D )

A 成本价格

B 超额利润

C 利润

D 平均利润

8、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在生产部门内部( D )

A 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 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 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超额利润

D 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约,可以( B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 提高利润率C 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D 带来更多的利润

10、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B )

A 价格竞争

B 资本转移

C 改进技术D劳动力转移

11、全社会生产冰箱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其结果会形成( B )

A平均利润率B冰箱的社会价值C 冰箱的销售价格 D 冰箱的个别价值

12、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其结果会( A )

A 形成平均利润率

B 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

C 资本转移

D 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1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C )

A 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C 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竞争的结果

14、超额利润是( D )

A 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B 商品价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C 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5、商业利润(率)只能相当于平均利润(率)的原因是( D )

A 产业资本家不愿意多让渡

B 商业资本家不肯少要

C 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互不吃亏,按平均计算

D 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

16、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数量上的关系是( C )

A 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相等B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C 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 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17、股份资本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B )

A 资本积累

B 资本集中

C 资本积聚

D 收取股息

18、股份公司是许多单个资本通过认购股票来合资经营的企业,股份公司这种增大资本总额的方式属于( C )

A 资本积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集中

D 扩大再生产

19、股票价格是( B )

A 股票的票面金额

B 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C 股票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D 股票的实际价值

20、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股息是( C )

A 股票所获得的利息收入

B 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C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D 股东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21、资本主义地租实质是( D )

A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B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占有的平均利润

C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缴给土地所有者的平均利润

D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22、级差地租是农产品( B )

A 价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B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C 社会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

D 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C 土地肥硕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D 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权垄断

2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C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

C 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

D 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权垄断

25、绝对地租是农产品( D )

A 价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B社会生产价格与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C 社会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

D 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2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D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

C 土地资源的稀少和特殊性

D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

27、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B )

A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 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部门

C 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别D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部门

28、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确定不同于工业品的地方是,农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 A )

A 劣等地决定

B 中等地决定

C 优等地决定

D 平均生产条件决定

29、当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工业有机构成时( D )

A 绝对地租消失了

B 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来自于农产品超额利润

C绝对地租仍然存在,来自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

D绝对地租仍然存在,但来自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差额

单项选择题(六)

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 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 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 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 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2、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B )

A 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

B 垄断和竞争并存

C 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 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3、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而规定的市场价格是(B )

A 生产价格

B 垄断价格

C 成本价格

D 最低销售价格

4、垄断统治的目的是为了( C )

A 控制生产

B 控制流通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维护自己的统治

5、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A )

A 走向垄断

B 爆发危机

C 形成联合

D 缓和冲突

6、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C )实现的

A 竞争

B 宏观调控

C 垄断价格

D 工业企业

7、垄断组织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最终来源于( A )

A 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B 销售价格和进价的差额

C 垄断资本家的节约

D 对外贸易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A )

A 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B 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 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D 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间是( C )

A 18世纪中叶

B 19世纪中期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二战后

10、垄断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经济特征是( A )

A 垄断统治的确立

B 金融寡头的统治

C 垄断资本的国际化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B )

A 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的必然结果

C 资本主义经济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D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

A 银行资本家

B 工业资本家

C 金融寡头

D 商业资本家

1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方式分别是( A )

A 参与制与个人联合

B 个人联合与参与制

C 参与制与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个人联合与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14、垄断资本的统治就是( B )

A工业资本的统治 B 金融资本的统治 C 银行资本的统治 D 商业资本的统治

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手段是( D )

A 商品输出

B 资本输出

C 占领殖民地

D 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16、当代私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 )

A 跨国公司

B 国际辛迪加

C 国际卡特尔

D 混合联合公司

1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 )

A 垄断

B 资本输出

C 国家垄断资本

D 占领殖民地

18、垄断资本在国外设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 C )

A 政治上控制输入国

B 对外经济援助

C 生产资本输出

D 借贷资本输出

19、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众多的企业的方式是(B )

A 资本相互渗透

B 参与制

C 资本集中

D 资本积聚

20、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D )

A 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 避免两败俱伤

C 相互之间的竞争

D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1、垄断阶段,垄断银行的新作用是(C )

A 简单的借贷中介人

B 给借贷双方提供货币基金的服务

C 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D 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贷款

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 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B 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3、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是( D )

A 用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 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用国际垄断代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24、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垄断资本的组织形式是( B )

A 国有企业

B 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C 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

D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 )

A 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并利用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保证自己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B 社会主义的前夜

C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

D 资本主义公有制

26、资本跨国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是(A )

A 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B 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 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D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

2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 )

A 以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 世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抗与合作D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8、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载者和体现者是(D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联合国

C 世界贸易组织

D 跨国公司

单项选择题(一)

1.B C A A A 6.B A C B C 11.B A C A C

16.D B A D B 21.B D C A

单项选择题(二)

1.D C A C D 6.B C A D A 11.B B A A B

16.C A C B C 21.B D B B B 26.B D

单项选择题(三)

1.A D C A D 6.D C C C C 11.B D C C D

16.A D D D A 21.A D B A A 26.C A C A A

单项选择题(四)

1.B B C C A 6.B C B C A 11.C D A D B

16.B B C A B 21.B B B C C

单项选择题(五)

1.B B C D C 6.A D D B B 11.B A C D D

16.C B C B C 21.D B A C D 26.D B A D

单项选择题(六)

1.C B B C A 6.C A A C A 11.B C A B D

16.D A C B D 21.C C D B A 26.A A D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用)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冲刺班用) 单项选择题(一)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 B ) A 研究政治的学科 B 独立的经济学科 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 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 生产力 B 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上层建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 A 物质资料生产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经济规律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生产力 C 劳动力 D 商品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 A 社会的生产方式 B 客观经济条件 C 社会经济关系 D 社会发展条件 6、生产力(B ) A 就是科学技术 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C 就是生产工具 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 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 ) A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 B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8、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和特点的是( C ) A 经济制度 B 生产力 C 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体制 9、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B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家庭关系 1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 C ) A 自然的关系 B 社会的关系 C 人的关系 D 物质资料的关系 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 ) A 交换 B 生产 C 消费 D 分配 12、生产资料包括( A ) 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 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 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 C ) A 原材料 B 劳动工具 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 14、即将开采的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 A 劳动对象 B 劳动资料 C 原材料 D 以上都不对 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C ) A 资本的秘密 B 商品的秘密 C 经济规律 D 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D ) A 价值规律 B 市场竞争规律

2006福建专升本新闻传播学真题

2006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知识试卷) 第一部分传播学 一.填空题 1在传播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美国学者是__________。他将转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后来的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形成的。 2.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系统观形成的背景下,许多传播学家开始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性的系统传播过程模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 4.在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研究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早期的______________到40年代至60年代的_________________,再到70年代以后的______________,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根据传媒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而且这几个阶段是依次__________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以下几类________。 A.网络的媒介系统 B.示现的媒介系统 C.再现的媒介系统 D.机器的媒介系统 2.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以下因素构成_________. A.信源 B.讯息 C.信号 D.信宿 3.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_______。 A.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B.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C.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D.传播过程具有扩散性 4.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 A.环境监视功能 B.政府组织功能 C.社会协调功能 D.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5.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________。 A.个人的信息反馈 B.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C.诉诸于法律手段 D.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6.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_______。 A.传播权利 B.知晓权 C.传媒接近权 D.新闻把关权 7.“知沟”理论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的因素以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包括传播技能的差异及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 A.已有知识储量的差异 B.社交范围的差异 C.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D.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2018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大纲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 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价值[武汉大学2014、2011年研] 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因而它们就可以从量的方面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2相对剩余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研;武汉大学2014年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

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资本有机构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研;山西财经大学2015、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4要素市场[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研] 答:要素市场是指生产要素在交换或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 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②技术和信息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12专升本模拟题_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试题 后面后的表格内。) 1.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决定于【】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商品的交换价值 D.商品的价值 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A.这两者之间是不能比较的 B. 简单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复杂劳动 C. 这种区别,不会导致价值量的区别 D. 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3.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 在商品买卖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5.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的价值 C. 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D.商品的全部价值 6.个别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的目的是为得到【】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资本积累 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之一就是【】 A. 资本积聚不受资本额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 B.资本积聚不受社会能否提供追加生产资料的限制,资本集中则不是 C.资本积聚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 D.资本积聚比资本集中能更快地扩大资本规模 8.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哪两类资本的比例【】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B.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 C.生产资料与劳动力 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9.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0. 资本主义农业地租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 A.全部剩余价值 B.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C.农业中的平均利润 D.农业中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11.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政治经济学_1_试题卷

山东工商学院 2020学年第一学期政治经济学课程试题 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特别提醒:1、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960数字加起来827参考答案207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2、每份答卷上均须准确填写函授站、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一单选题 (共15题,总分值30分 ) 1. 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还必然存在多种经济成份,这是由我国现阶段(2 分) A. 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决定的 B.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C. 劳动者的劳动还有差别决定的 D. 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决定的 2.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 (2 分) A. 政府强制政策 B.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 土地国有 D. 土地稀少 3. 从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是(2 分) A. 不受任何限制的消费 B. 工人个人的私事 C. 纯粹生活消费,与再生产无关 D. 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4. 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2 分)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B. 商品经济 C. 工人地位急剧变化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克服 5.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有关政府与市场的改革的目标是()。(2 分) A. 大政府小市场 B. 大市场小政府 C. 强政府小市场 D. 强政府大市场 6. 以下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的组织是()。(2 分)

A. 欧洲联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7.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 (2 分) A. I(c+v+m)=Ⅰc+Ⅱc B. I(v+m)=Ⅱc C. Ⅱ(c+v+m)=I(v+m)+Ⅱ(v+m) D. Ⅰ(v+Δv+m/x)=Ⅱc+Δc 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 (2 分)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C.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9. ()垄断组织迅速发展,并在各资本主义国家里占据了统治地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的资本主义(2 分) A. 18世纪初 B. 18世纪中期 C. 18世纪末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0. ()是指以机器、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2 分) A. 不变资本 B. 可变资本 C. 固定资本 D. 流通资本 11. 在完整的市场体系结构中,不仅要有商品市场,还要有(2 分) A. 零售市场 B. 批发市场 C. 拍卖市场 D. 生产要素市场 12. 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2 分) A. 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 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 纸币发行量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 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土地、房屋、生产工具、经营者才能等。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指它投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政治经济学:第1-15小题;西方经济学:第l6-3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上层建筑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 2.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 A. 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B. 凡怒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C. 商品的价值大小完全由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 D. 商品的价值与商菇的使用价值毫无关联 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A.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B.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无关 D. 与商品价格总额无关,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4.下列关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内容说法错误 ..的是 A. 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 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 补偿劳动者培养一定的技能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D. 维持劳动者亲戚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5.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时间的结果 D. 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增强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 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7.对于一个制衣厂来说,下列属于其固定资本的是 A. 缝纫机 B. 布 C. 线 D. 纽扣 8.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 A. 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B. 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练习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练习 单项选择题(1) 1.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 A.人的劳动 B.科学技术 C.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 2.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可以( ) A.创造经济规律 B.改变经济规律 C.消灭经济规律 D.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 ) 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4.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5.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6.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企业部分工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7. 分析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在于论证剩余价值是在( ) A. 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 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 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 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8.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 A.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B. 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C. 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 D. 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9.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 A. 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 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 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 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10.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 A.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 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11. 从资本周转的角度来考察,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 ) A. 生产资本 B. 贷币资本 C. 商品资本 D. 流通资本 12.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 A. 会导致预付可变资本增加 B. 会导致预付总资本增加 C. 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D. 可以提高剩余价值率 13. 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B.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1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 I(v + m) =Ⅱc B. I(v + m) > Ⅱc C. I(c + v - m/x) > I(v + m/x) D. I(v + Δv + m/x) = Ⅱ(c + Δc) 15.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是( ) A. 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B. 生产成本的转化形式

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程

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之经济学二(2011-12-19 22:18:26)转载▼标签:教育西南财大考纲金融校园分类:考研專區 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之经济学二 命题学院: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802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 一、考核目标 经济学(二)的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范围 政治经济学部分:(75分) (一)导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经济规律。 (二)商品与货币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工资的本质。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 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六)社会总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 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条件。

成人教育专升本《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政治经济学 二多选 1、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 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社会生产关系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E、物质资料生产是不断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 2、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A、社会分工 B、劳动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E、劳动时间 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A、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B、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C、必须联系经济基础来研究生产关系 D、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E、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4 、下列哪些属于加工工业企业中的劳动资料() A、生产工具 B、道路、管道 C、生产建筑物 D、劳动对象 E、土地 5、发展先进生产力是() A、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条件 B、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 C、同发展先进文化一样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D、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6、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因为() A、商品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 B、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 C、简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 D、商品中包含资本主义经济一切矛盾的萌芽 E、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离不开对商品的分析 7、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 A、货币本质的体现 B、在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C、需要现实的货币 D、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E、实现价格表现了价值 8、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A、价值规律有时不发挥作用 B、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关系可以改变价值规律 D、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E、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趋势 9、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生产要素,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内部辅导讲义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三章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有两种方式: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其基础就是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区别? 商品经济是从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社会成员间如何实现劳动互换和经济联系的方式上or说从社会生产中个人劳动如何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方式上来界定的经济形式。表明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和劳动联系、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其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而市场调节是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其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的缺点:盲目性、滞后性、浪费性。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同时也是市场的最基本内容):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 买方市场:以买方为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买方型市场格局。 卖方市场:以卖方为主导、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卖方型市场格局。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7-9章)【圣才出品】

第7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是指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资本家在计算生产商品的费用

时,只计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即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商品价值大于生产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2)利润 ①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价值的构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就等于生产成本加利润。用k代表生产成本,p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就由W=c+v+m转化为W=k+p。 ③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a.利润与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本是同一个东西,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数量也相同。 b.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见表7-1) 表7-1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还不够高,市场竞争尚未充分展开,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不同,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也就不相同,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①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实现机制。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相互之间为了获得较高利润而展开竞争。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资本总是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导致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发生变化。从而,原本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的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模拟试题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生产要素,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试题与答案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与答案 (湖北专升本网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把经济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的是() A.重商主义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现代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正确答案】 D 3.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 A.得不到任何补偿 B.只能得到部分补偿 C.能够得到完全补偿 D.能够得到更多补偿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就会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从而在竞争中处

于不利的地位。 4.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5.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企业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商业信用是指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赊销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6.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是() A.劳动力商品有价值 B.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D.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含道德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这就是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专升本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兰州财经大学2019年普通专升本考试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含高职)应届毕业生经济学知识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所有考生在经济学基础知识上应该了解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等基本知识。具体要求: (一)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 1.了解政治经济学演变的简单历史; 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 3.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商品经济的必然性; 4.了解货币的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演变形式;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量规律原理; 5.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原理; 6.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7.掌握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8.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市场机制。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理论 1.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2.了解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基本方法; 3.了解工资的本质和基本形式; 4.理解和掌握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绝对规律; 5.掌握资本积累规律及其后果; 6.掌握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和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条件; 7.了解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等; 8.了解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1.了解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容; 2.理解我国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3.掌握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4.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5.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6.了解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 7.了解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8.掌握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9.掌握经济新常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内涵; 10.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必要性; 11.掌握新时期(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四)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的知识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内容及影响;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了解国际经济协调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4.理解国际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影响。 二、考试内容 (一)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2.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商品经济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货币的本质、职能和货币形式; 4.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