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原核类:三菌(蓝细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即蓝藻,所以有时也称一藻、二菌、三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形体小,比面积大。

吸收快,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比较G+和G-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

革兰氏染色法: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原理: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基本上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较低。层次也少,故其细胞壁较薄,壁上的空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亦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的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2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描述(提示:细菌菌落总的特征以及具有特殊结构时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湿润、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及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

~

4 放线菌的菌丝类型有哪些各有何功能

基内菌丝: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

气生菌丝:多核菌丝生成横隔进而分化形成孢子丝

孢子丝: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可形成哪几种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酵母菌:无性孢子包括掷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有子囊孢子

霉菌: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

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

/

3 试设计一表格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提示:从细胞壁成分、破壁方法、营养喜好、最适生长pH值、菌落形态特征、主要繁殖方式等方面比较)。

5.名词解释

真菌:一类低等的真核微生物,没有光和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

酵母菌:一群能发酵糖类产能的单细胞真菌。

霉菌:丝状真菌的总称。

假酵母:生殖方式仅有无性繁殖。

假菌丝: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细胞不立即分离而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称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为假菌丝。

黏菌:亦称菌虫,营养方式及生活史近似于原生动物,形成子实体的特性又通常近似于真菌。卵菌:营养体为单细胞或菌丝体。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或肽聚糖。

第四章病毒

1 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

形体微小

无细胞结构

>

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只能在宿主细胞内生活。

有感染性

在细胞以外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的对称类型:螺旋对称型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型壳体,复合对称型壳体

2 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期有何特点

用病毒的稀释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所吸附的病毒至多只有一个。待病毒吸附后,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潜伏期(潜伏期前一段,受体细胞内检测不到感染性病毒,后一段感染性病毒在受体内急剧增加。)

裂解期(感染性病毒数量剧增)

平稳期(受染细胞将子代病毒颗粒全部释放出来,病毒效价稳定在最高处的时期)

'

4 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

温和性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值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共存。

6 名词解释

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增值,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

温和性噬菌体:除能以裂解循环在宿主细胞内增值外,还可以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而与细菌共存。

裸露病毒:

包膜病毒:

毒粒: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即为原噬菌体。

%

溶源性转变: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溶源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菌。

噬菌斑: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噬菌斑。

病毒效价:待测样品中病毒数量通常以单位体积病毒悬液的感染单位数目来表示。

亚病毒因子:含核酸或蛋白质侵染因子的一类简单病毒。

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共价闭合的单链RNA分子。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缺损,需要依靠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值的亚病毒。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仅由蛋白质可自我复制并具感染性的因子。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3 列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各一种。并指出培养基主要组分的作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细菌):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牛肉膏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

高氏一号培养基:(放线菌):可溶性淀粉、硝酸钾、氯化钠、磷酸一氢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琼脂、水。

可溶性淀粉主要提供碳源和能量。

马铃薯培养基(真菌):马铃薯、蔗糖、琼脂、水。

马铃薯主要提供碳源,蔗糖提供能量。

4从培养基的功能、物理状态、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等不同角度,培养基各有哪些种类(各类培养基要求附上名词解释)

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程度培养基可以分为:

1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

[

2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确定。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培养基可以分为:

1固体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2半固体培养基:呈浆糊状的培养基。

3 液体培养基:呈液态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功能培养基可以分为:

1基本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成分。

2加富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配置而成营养更为丰富的培养基。

3选择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已达到选择目的。

4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而将目的微生物的菌落与平板上其它微生物菌落区别开来。

$

5选择压力培养基:通过加入不妨碍目的微生物生长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已达到选择目的。

6 极端微生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盐或高碱等。

7 名词解释:

碳氮比:碳源和氮源的比值。

化能异养微生物:微生物利用无机化合物氧化过程释放出能量。

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

基团转位:此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ATP提供能量,并会对转移物质进行修饰。

第六章微生物代谢

1 什么是发酵什么是呼吸比较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产能方式的异同

发酵是指在能量代谢或生物氧化过程中以自身代谢产物作为最终氢受体的产能过程。

[

呼吸是指从葡萄糖或其它有机质脱下的电子经过一系列载体最终传递给外源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并产生较多ATP的生物氧化过程。

异同: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且获得较多的能量;

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且获得少量能量;

发酵:不经过电子传递链,而是直接交给另一个内源有机物,同时获得很少量的能量

2 什么是生物固氮作用试述细菌固氮作用机制和必要条件。

固氮作用是指固氮微生物依靠其固氮酶系催化大气中分子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N2 + 8H+ + 8e- +(18-24)ATP ----- 2NH3 +H2 +(18-24)ADP + (18-24)Pi

必要条件:1、结合Mg2+的ATP

(

2、还原底物N2

3、还原氢及其载体

4、双组分固氮酶复合体

5、厌氧环境

5 名词解释

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的消耗量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

细菌沥滤(或细菌冶金):人们利用氧化亚硫铁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等嗜酸性氧化铁和硫的细菌,将硫化矿中的重金属转化成水溶性重金属硫酸盐,从金属矿中浸出的过程。

混合酸发酵: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的一些菌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变为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多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1 试述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开始有一短暂时间,细菌数量并不增加,随之细菌数目增加很快,既而细菌数又趋稳定,最后逐渐下降。在生产实践上,已广泛用于酵母菌体的生产,乙醇、乳酸和丙酮- 丁醇等发酵。以及用假丝酵母进行石油脱蜡或是污水处理中。

3 什么是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或:举例说明,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将抗生素分为那几类微生物对化学治疗剂的抗性机制有那些)

化学物质,在很低的浓度下就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他们。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其生长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和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嘌呤、嘧啶)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4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有那些各种方法适用那些物品的灭菌(或:在实验室,培养基、玻璃器皿、室内空气常选用什么方法消毒或灭菌)

烘箱加热灭菌:玻璃器皿、金属物品

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玻璃器皿

巴斯德消毒法:牛奶、乳制品

紫外线:实验室空气

冷冻法:新鲜食品

5 名词解释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的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是一种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同步培养: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试比较大肠杆菌中F质粒存在的几种方式及几种常见的杂交结果。

游离态:可独立于染色体进行自主复制

整合态:整合在宿主染色体特定部位,并与宿主染色体同步复制

3、ATCC是什么组织试述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菌种保藏方法。

ATCC美国组织培养库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为了达到长期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核心问题是必须降低菌种变异率,而菌种的变异主要发生于微生物旺盛生长、繁殖过程,因此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微生物处于新陈代谢最低水平,生长繁殖不活跃状态。

菌种保藏方法: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4、名词解释:

营养缺陷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性

感受态: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

转化:受体细胞从外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与其染色体同源片段进行遗传物质交换,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特性

转导:通过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胞(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转移到另一个细胞(受体细胞)中,并使后者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转导子:通过转导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重组受体细胞

普遍性转导:当噬菌体在细菌中增殖并裂解细菌时,某些DNA噬菌体(称为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在罕见的情况下(约105~107次包装中发生一次),将细菌的DNA误作为噬菌体本身的DNA包入头部蛋白衣壳内。当裂解细菌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通过感染易感细菌则可将供体菌的DNA携带进入受体菌内。如发生重组则受体菌获得了噬菌体媒介转移的供体菌DNA片段。

流产转导:在普遍性转导过程中,DNA不能通过重组整合到宿主DNA上

局限性转导:当温和噬菌体进入溶原期时,则以前噬菌体形式整合于细菌染色体的一个部位。当其受激活或自发进入裂解期时,如果该噬菌体DNA在脱离细菌染色体时发生偏离,则仅为与前噬菌体邻近的细菌染色体DNA有可能被包装入噬菌体蛋白质衣壳内

高频转导:形成转导子的频率很高

完全缺陷噬菌体:噬菌体内仅含有供体DNA

部分缺陷噬菌体: 噬菌体内同时含有供体DNA和噬菌体DNA

接合: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互相直接接触,通过接触而进行较大片段的DNA传递

F质粒:控制着大肠杆菌性丝的形成的小分子DNA

准性生殖:有一类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

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学

1从原理及优缺点去归纳污水处理的几种方法

活性污泥法: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通气条件下使污水得到净化。

优点:效率高、效果好、实用性强、成本低、处理废水量大。

生物膜法: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

优点:有机负荷高,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投资。

3为什么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食品和药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我国卫生部门对此有何规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肠道病原菌数量少,检出鉴定困难,因此可以检测与病原菌共存于肠道且有相关性的大肠菌群,根据它们的数量来判断水质污染和饮用水的安全性。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1升水中总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

4名词: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本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同化作用:是生物新陈代谢当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作用是把消化后的营养重新组合,形成有机物和贮存能量的过程。

氨化作用:又叫脱氨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产生氨的过程。

*

硝化作用: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微生态制剂;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也就是说,一切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及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的制剂都称为“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值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降解性质粒:降解性质粒是一种功能性的质粒,它可以降解一些不常用的物质,扩大细菌利用底物的范围。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2 什么是抗体图示并简介IgG抗体分子的结构。

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一类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3 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何区别和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出生后,在于抗原物质接触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免疫力,是特异性地针对某一种或几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抗原物质所发生的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

区别:特异性免疫有特异性识别功能而非特异性免疫没有。

联系:都有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菌入侵的功能。

名词:

外毒素:是指某些病原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代谢产物,为次级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为可溶性蛋白质。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

类毒素:如某些细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处理后脱毒的制品,毒性虽消失,但免疫原性不变,故仍然具有刺激人体产生抗毒素,以起到机体从此对某疾病具有自动免疫的作用。

抗毒素: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的特异性抗体

传染: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

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的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不具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又称为抗原性。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抗原结合价: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第十一章:微生物分类

(√)1微生物命名方法及书写规范。

七级分类单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七级分类单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且整个名称要用整体字表示。

(√)2 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大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Watson 3、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4、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 抨击了进化论 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6、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 )。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7、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是非题

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提纲.doc

第一章绪论 一、武汉大学“微生物学” 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本学期的教学安排 三、微生物与我们 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微生物的发现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 1.巴斯德 2.柯赫 (三)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四)20世纪的微生物学 (五)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 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 (六)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五、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思考题:

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2.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 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2. 接种操作 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1. 稀释倒平板法 2. 涂布平板法 3. 平板划线法 4. 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四、单细胞(孢子)分离 五、选择培养分离 1. 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 2. 富集培养 六、二元培养物

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 2. 暗视野显微镜 3. 相差显微镜 4. 荧光显微镜 5. 透射电子显微镜 6. 扫描电子显微镜 7. 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略) 思考题: 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光镜和电镜)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4、试找到一篇使用微生物照片的文献,分析该文为什么要使用微生物照片,采用的是何种显微观察技术?依你之见,该文作者的这张照片还可以用哪些技术获得?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点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重 点

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的定义 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 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是使植物组织和细胞膜彻底破裂,淀粉成为溶解状态进行液化;同时对进料进行灭菌;排除原料中的一些不良成分及气味。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蒸煮设备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能使淀粉细胞完全破裂,淀粉溶解成均匀的糊状物; (2)尽量减少淀粉和糖分的损耗,避免产生其它不必要的有害的化学变 化; (3)节省蒸汽,减少热损失; (4)设备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具有耐磨性,能使物料在锅内充分翻动,受 热均匀;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 连续蒸煮有低温长时间的罐式连续蒸煮,中温的柱式连续蒸煮和高温短时间的管式连续蒸煮 后熟器 在连续蒸煮中,后熟器是利用经加热器或蒸煮锅(罐)加热后的料液余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的继续蒸煮,因此,后熟器又称维持器。对后熟器的要求是,料液在后熟器中的整个截面上均匀地由下向上推动,力求做到先进先出。

真空冷却指的是醪液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即醪液进入负压状态)醪液本身产生大量蒸气(二次蒸气),并被抽出,这样便消耗了醪液大量的热量,因而醪液很快冷到与真空度相应的温度,这种醪液冷却法就称为真空冷却 糖化设备主要是糖化罐,其容积按1m3的糖化醪需要的1.3m3容积来计算。其旋转方向与冷却水在蛇管中水流的方向相反 ?连续糖化罐的作用是连续地把糊化醪与水稀释,并与液体曲或麸曲乳混 合,在一定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保持流动状态,以利于酶的活动。二级真空冷却的连续糖化法。对蒸煮醪的前冷却和后冷却均采用真空冷却的糖化工艺,叫二级真空冷却糖化法 发酵罐的定义:是为一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的操作提供良好而满意的环境的容器。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气:抗生素、酶制剂、酵母、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是在好气发酵罐 中进行的;需要强烈的通风搅拌,目的是提高氧在发酵液中的传质系 数; ?厌气:丙酮丁醇、酒精、啤酒、乳酸等采用厌气发酵罐。不需要通气。 ? 2. 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包括循环式,如伍式发酵罐,文氏管发酵罐,以 及非循环式的通风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等。

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概念题: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宿主体内,大小在0.2 微米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 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 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发育完全具有核仁核膜 , 能进行有丝分裂 , 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 物 , 都称为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 者由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 原生动物: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光能自养:指利用光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光能异养:指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或唯一碳源,利用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细胞物质营 养类型。 化能自养:通过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二氧化碳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化能异养:指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透性休眠体 等电点:在某一 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的溶 液的 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好氧呼吸 :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也叫染色 体外的 DNA。他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复制,将遗传性状传给后代。 自净容量 :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值。 二、简述题: 1)细菌的一般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的。所有的细菌均有如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质。 2)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a、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 b、维持细菌形态(可用溶菌酶处理不同的细菌细胞壁后,菌体均呈现圆形得到证明); c 、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 d 、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3)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酶蛋白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4)真菌的种类 酵母菌,霉菌,以及各种伞菌。 5)酵母菌的一般特征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以出芽方式繁殖,也有的可进行裂殖或产子囊孢子;能发酵糖类而产能;细胞壁常 含有甘露聚糖;喜在含糖较高、酸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6)在病毒中,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 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动物病毒有的含DNA,有的含 RNA。植物病毒大多数含RNA,少数含 DNA。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 RNA。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 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武汉大学微生物考研历年真题汇总2001_2004、2010_2015

武汉大学 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微生物学科目代码:9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和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试写出5种细胞型微生物的名称(包括拉丁文和相应的中文名称,每题1分,共5分) 二:翻译并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 1.Prion 2.Archaea 3.Ames test 4.Anaerobic jar 5.Nucleic acid probe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步骤? 2.微生物有哪些营养类型? 3.在产能代谢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哪几种方式形成ATP? 4.试描述并绘图表示细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的生长规律? 5.何谓共生?试以地衣为例说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四:问答题(选做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细菌的接合、转导、转化(包括人工转化和自然转化)各有什么特点?若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B-C+D+和A+B+C-D-)的菌株经混合后,能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原养型重组菌落,请设计实验来证明确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或接合?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3.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你认为该技术能否完全满足现今微生物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试论述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谈谈你的看法? 4.描述细菌染色体DNA和质粒DNA提取的一般方法及原理?试分析并绘图表示相应的电泳检测结果? 5.试论病原菌的致病力?为什么说感染不是疾病的同义词?

发酵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 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的形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发酵工程简史: 1590 荷兰人詹生制作了显微镜 1665 英国人胡克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霉菌近代发酵工程建立初期 1864 巴斯德灭菌法 1856 psateur 酵母导致酒精发酵 19世纪末 Koch 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 三、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1)主体微生物的特点 ①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 ②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化反应 ③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 ④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 ⑤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 (2)发酵工程技术的特点 ①发酵工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 ②反应通常在常温下进行,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

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3)发酵工程反应过程的特点 ①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 ②原料来源广泛,通常以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 ③反映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形式进行(同(2)①) ④发酵分子通常为小分子产品,但也很容易生产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四、发酵工程的一般特征 ①与化学工程相比,发酵工程中微生物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作为生物化学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没有爆炸之类的危险,不必考虑防爆问题,还有可能使一种设备具有多种用途 ②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的各种有机或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就有选择的摄取所需物质 ③反应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因此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像单一反应一样,在称为发酵罐的设备内很容易进行 ④能够容易的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发酵工业最有特色的领域 ⑤由于生命体特有的反应机制,能高度选择性的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的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反应 ⑥生产发酵产物的生物物质菌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因此除特殊情况外,发酵液等一般对生物体无害。 ⑦发酵生产在操作上最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进行设备的冲洗、灭菌,空气过滤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陈向东班作业及答案

1.你认为样品制备和显微观察中(光镜和电镜)应通过哪些方法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 标准答案: 光学显微镜:对样品染色后改善反差;更换聚光器和物镜,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使用荧光显微镜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在相同条件下适当降低照明亮度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在进行样品制备时喷金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负染、正染透射电镜用投影法制样 2.为什么在微生物学奠基后的数十年时间内,人们认为微生物学与普通生物学之间没有关系?二者是怎样实现交叉、融合的? 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都是在19世纪中叶奠基; 但二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兴趣完全不同 由于个体微小,对微生物的研究需要借助显微镜及注重微生物的群体,而以动植物为主要对象的普通生物学在研究时可以不借助显微镜,可以方便地对个体甚至个体的部分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者的研究兴趣也完全不同: 微生物学:寻找感染疾病的致病因子、免疫及疾病防治;寻找新的化学治疗药物、微生物代谢研究等。也就是更注重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用 普通生物学: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的生态学、繁殖和发育、遗传以及进化等。也就是更加注重对生命基本活动规律的理论研究。 由于微生物个体十分微小,人们甚至怀疑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是否适用于结构大大简单的微生物? 这使得二者之间并无交叉。 20世纪上半叶,下列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生命本质上与动植物并无差别,推动了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微生物也由于其结构简单、生长迅速、易于培养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很多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材料,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1)肌肉的糖酵解和酵母菌乙醇发酵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2)动物需要的维生素和某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生长因子相同的化学本质上述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一切生命系统在代谢水平上具有相同的本质,所有的生命形式具有“生物化学的同一性”3)生化突变可以用微生物遗传标记,以及细菌间水平基因转移途径的发现导致了微生物遗传学的建立,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动植物的遗传规律同样适用于微生物。用微生物为材料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病毒重组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证实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标志着微生物学与普通生物学的汇合、交叉,微生物学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具中,()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A. 平皿 B. 试管 C. 烧瓶 D. 烧杯 标准答案: A 2.()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A. 选择平板 B. 富集培养

发酵工程讲义

发酵工程讲义 长江大学生科院生物技术系《发酵工程》讲义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发酵工程的意义及组成,我国发酵工程的发展现状;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纯培养技术和深层培养技术的相关内容及发酵工程发展历史上的五个转折点;掌握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前景。教学重点、难点:微生物发酵的纯培养技术和深层培养技术;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及其发展前景。发酵工程的意义及组成传统生物技术:抗生素、生物制药、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菌发酵,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及抗体生产。发酵工业范围:了解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

节。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故又称为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的组成:从广义上讲,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上游工程:- genetics, cell ? - inoculum development -media formulation -sterilization - inoculation 下游工程:- product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 assay - waste treatment - by product recovery 发酵的定义: 1.传统发酵发酵最初是来自于拉丁语“发泡”这个词,是指酵母作用于果汁或发芽的谷物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3.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生物细胞制造某些产品或净化环境的

大学微生物试卷A及答案

XX大学XX系微生物试卷A 命卷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小题25分) 1细菌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和。 2.霉菌菌丝有两类,一类是,如和,另一类是,例如。 3.在某些原核生物细胞壁外,会着生一些特殊的附属物,包括、、、等。 4.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为、、、、______5大类。 5.微生物的系统命名采用法,即加。 6.病毒粒子衣壳对称体制包括:、和。 7.霉菌的菌丝体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小题25分)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A.2个 B.4个 C.36个 D.38个 4.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其特点是()。 A.生长缓慢 B.生长迅速 C.大多数死亡 D.繁殖代时长 5.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半固体培养基中()。 A.可以观察细菌是否能运动 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 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6.加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参数是()。 A.100℃,30min B. 180℃,10min C. 121℃,20~30min D. 160℃,60min 7.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4.0 B.4.0-6.0 C.6.5-8.0 D.8.0 8.str R是()的一种菌株。 A.丙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B. 抗链霉素突变株 C.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 D. 抗庆大霉素突变株 9.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之外。 A.酸菜 B. 朝鲜泡菜 C.纯牛奶 D.酸奶 10.苏云金孢杆菌作为()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中。 A.乳酸菌 B.干酪和干酪产品的生产者 C.水系统的净化者 D. 生物杀虫剂 11.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 A. 出芽繁殖; B. 分生孢子; C. 孢囊孢子; D. 芽孢子 12.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细菌, 形态各种各样,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 A. 球菌; B. 螺旋菌; C. 放线菌; D. 杆菌 13.细菌的细胞核是: A 裸露的DNA 分子; B DNA 与组蛋白结合的无核膜包围的染色体.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武汉大学《微生物学》考研重点复习笔记 第一章 1.巴斯德的工作 (1)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免疫学——预防接种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2.柯赫的工作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配制培养基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第三章 特殊细胞壁的细菌:某些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的细胞壁主要由一类被称为霉菌酸(Mycolic acid)的枝链羟基脂质组成,后者被认为与这些细菌感染能力有关。由磷脂分子形成的双分子膜中加入甾醇类物质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 真核生物细胞膜中一般含有胆固醇等甾醇,含量为5%-25%。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其细胞膜中一般不含胆固醇,而是含有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 硫粒:很多化能自养菌在进行产能代谢或生物合成时,常涉及对还原性的硫化物如H2S,硫代硫酸盐等的氧化。 在环境中还原性硫素丰富时,常在细胞内以折光性很强的硫粒的形式积累硫元素。当环境中环境中还原性硫缺乏时,可被细菌重新利用。 微生物储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1)不同微生物其储藏性内含物不同。例如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只含PHB,大肠杆菌只储藏糖原,但有些光合细菌二者兼有。 2)微生物合理利用营养物质的一种调节方式。当环境中缺乏能源而碳源丰富时,细胞内就储藏较多的碳源类内含物,甚至达到细胞干重的50%,如果把这样的细胞移入有氮的培养基时,这些储藏物将被作为碳源和能源而用于合成反应。 3)储藏物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平衡,避免不适合的pH,渗透压等的危害。例如羟基丁酸分子呈酸性,而当其聚合成聚-β-羟丁酸

武汉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Microorganism):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少数微生物。 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G+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G-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细胞壁受损后仍能在高渗环境下存活的细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一类细菌。 磷壁酸(teichoic acid):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又称为内毒素。 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拟线粒体(Chondroid):中介体的形成,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的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称为拟线粒体。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又称迂回体volutin、极体polar body):因嗜碱性较强,用美蓝染色着色深,可染成与细菌其他部位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其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 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多为蛋白质或多糖的多聚体,凡粘液性物质牢固的与细胞壁结合,厚度大于0.2微米,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鞭毛(flagellum):许多细菌,包括所有弧菌和螺菌,半数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达数百根。 菌毛(pilus):许多Gˉ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成为菌毛。

发酵工程思考题含答案资料全

发酵工程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发酵及发酵工程定义?答:它是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为微生物工程。 2、发酵工程基本组成部分?答:从广义上讲分为三部分: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3、发酵工业产业化应抓好哪三个环节?答:发酵工程产业化就是将有关应用微生物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发酵产品,并投向市场的过程。三个环节:投产试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营销。 ①投产试验:涉及到”上、中、下三游”工作,即研究成果的验证、小试、中试和扩大试验。 ②规模化生产: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其检测必须符合相应产品标准。 ③市场营销:市场开拓对技术本身影响不大,但参与市场竞争却是产业化成败的决定因素。 4、当前发酵工业面临三大问题是什么? 答:菌种问题纯种,遗传稳定性,安全,周期短、转化率高产率高抗污染能力强:噬菌体、蛭弧菌;合适的反应器生产规模化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节能,结构多样化、操作制动化,节劳力。 基质的选择价廉原料利用量大,并且具有一定选择性易被利用、副产物少,满足工艺要求。 5、我国发酵工业应该走什么样的产业化道路?发酵过程的组成部分? 答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 典型的发酵过程可划分成六个基本组成部分: (1)繁殖种子和发酵生产所用的培养基组份设定; (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3)培养出有活性、适量的纯种,接种入生产容器中; (4)微生物在最适合于产物生长的条件下,在发酵罐中生长; (5)产物分离和精制; (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1)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答:标本采集,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分离(初筛,复筛),发酵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答: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答: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意义: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退化、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虽然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4 、诱变育种对出发菌株有哪些要求?

江南大学微生物习题

江南大学微生物习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名词解释 1997 1原生质体2芽孢3菌落4诱导酶5生长因素6回复突变7诱导8拮抗9血清学反应10巴斯德效应? 1998 1芽孢2菌落3质粒4回复突变5生长因子6诱导酶7拮抗8巴斯德效应9光复活作用10活性污泥? 1999? 1原生质体2菌落3质粒4芽孢5诱导酶6生长因子7巴斯德效应8营养缺陷型9B O D10血清学反应? 2000? 1温和性噬菌体2巴斯德效应3艾姆斯试验(Amestest)4ELISA?5PCR? 2001? 1类毒素2暗修复作用3巴斯德效应4诱导酶? 2002? 1转化2半抗原3活性污泥4回复突变5P C R 填空1997? 1微生物生长的特点是:_____

2微生物的学名是由_和_所组成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主要原理是_。影响染色的主要因素是_和_,革兰氏染色后为红色的是_ 4酵母菌是_,其无性繁殖方式是_和_,有性繁殖是_ 5霉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___ 6噬菌体的特点是___,其生长繁殖过程包括_____五个步骤。7培养基按用途可分为_____ 8根据生长和O2的关系,大多数酵母属于_,大多数霉菌属于_ 9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延滞期长短的因素有___等10光复活作用是指____四种情况11染色体畸变是指____四种情况12大肠杆菌是指_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的食品卫生含义是_ 13影响微生物的抗热性的因素是_____ 14B O D是指_ 15在空气中能较长时间的微生物类群是__特点是_ 16培养时,培养皿倒置是为了_和_ 17平板菌落计数法结果表达中常用的“c l u”的意思是_ 1998?

发酵工程实验结果淀粉发酵产酒精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数据。 结果记录如表: 糖化后,加入可乐瓶中的上清:约400ml. 加入400ml蒸馏水。活化的酵母种液:5ml 2.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培养约一星期后,观察瓶中混合液,淀粉大部分沉降在瓶底,上清浓度较稀,靠瓶壁边缘有一连串微小气泡 接种完,擦干瓶外壁,于天平上称量W1=727.5g;培养结束,取出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尽量溢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W2=725.0g 计算得:二氧化碳生成量= W1-W2=2.5g ○2酒精生成的检验:打开瓶塞,闻到有明显酒精气味。 取发酵液5ml, 加10%硫酸2ml,加1%K2Cr2O7溶液 10-20滴,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左:蒸馏水5ml,颜色偏黄,透明度高 右:发酵液5ml,黄绿色,与对照管有明显差异 左图:酒精生成的检验结果 (二)思考题 现有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请设计实验判断哪株酵母发酵酒精能力最强? 答:按实验步骤配制等量的三组醪液,加入等量糖化酶进行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向三组糖化后的淀粉上清中加入等量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种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产CO2越多表示发酵酒精能力越强。 (三)注意事项 1. 淀粉糖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直至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淀粉完全糖化。 2. 检验酒精生成时需要用到H2SO4,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上。 3. 使用天平测量可乐瓶质质量时,应遵守天平使用规则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出现误差,导致CO2质量测量不准确。

南农微生物真题1

试题编号:418 试题名称:微生物学 注意:答题一律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草稿纸或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概念阐述(每小题3分,共30分) 溶源性转变无菌技术营养缺陷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基因工程发酵 Ames test 接合孢子硝化作用周质空间 二、正确答案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认真阅读下列各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空格内) 1.某些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来抵抗干燥、高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A.荚膜 B.伴孢晶体 C.芽孢 D.原生质体 下列是四个微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其中能用来证明突变的自发性。 A、普遍性转导 B、波动性实验 C、病毒重组实验 D、Ames实验 3.在下列微生物中__________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A. 枯草杆菌 B、螺旋藻 C、紫硫细菌 D、螺旋体 4.酵母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A. 几丁质和纤维素 B、葡聚糖和脂多糖 C、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D、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5.链霉素能够,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B、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抑制细胞膜的功能 D、抑制核酸的合成 6.细菌H抗原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蛋白质 B、核酸 C、多糖类 D、PHB 7.根据菌体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酿酒酵母属于。 A.兼性厌氧B.专性厌氧C.专性好氧D.耐氧菌 8.古细菌概念的提出依据是1977年Woese对核苷酸顺序同源性的测定分析。 A.23SrRNA B. 18SrRNA C. mRNA D. 16SrRNA 9.反转录病毒的核酸类型属于。 A. +RNA B.±RNA C.+DNA D.-RNA. 10.在大肠杆菌基因图谱测定的供体菌属于菌株。 A.F +B.F-C.F’D.Hfr 11.下列方法中测定样品中微生物活菌数量的方法是。 A.比浊法B.MPN法C.测含氮量法D.称干重法 12.我国卫生部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规定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A.100个/升B.3个/升C.100个/毫升D.3个/毫升 13.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细菌的碳素储藏物。 A.肽聚糖B.聚-羟基丁酸C.淀粉D.异染颗粒 14.水源污染程度的表示方法很多,下列表示方法中与微生物代谢有关的

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课堂测试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 B)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 C)微生物种类很多 D)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2根据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等特点可将其分为( B )+ A)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 B)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非细胞结构型 C)原核细胞型、非细胞结构型 D)真核细胞型、非细胞结构型 3每个个体只有一种核酸类型的微生物是( D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病毒 4下列对原核型微生物结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 )+ A)有细胞壁但是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有线粒体、质网、溶酶体等 D)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5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主动运输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B)促进扩散一定需要载体 C)促进扩散一定需要能量 D)单纯扩散一定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6靛基质试验主要是测定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D )。++ A)胱氨酸 B)鸟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 知识点2:(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难易度:简单认知度:理解7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 )。++ A)互生 B)共生 C)竞争

D)拮抗 8以下有关毒力质粒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毒力质粒是编码性菌毛的质粒 B)毒力质粒也就是Vi质粒 C)致病性大肠杆菌的K质粒属于毒力质粒 D)毒力质粒是编码细菌各种毒力因子的质粒 9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 D )+ A)鞭毛 B)核糖体 C)普通菌毛 D)性菌毛 10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D )+ A)型 B)目 C)属 D)种 11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进行分类的依据属于( C )+ A)形态特征

最新武汉大学考研真题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真题 2001年细胞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2.5*10 1.apoptosis body 2. 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https://www.360docs.net/doc/0910655101.html,mina 4. nuclease hype rsensitive site 5.gap junction 6.Hayflick limitation 7.Kinetochore 8.molecular chaperones 9.leader peptide 10. dedifferentiation 二。简答题5*8 1. 冰冻断裂术将溶酶体膜撕裂出PS,ES,PF,EF四个面,请绘一简图标明。 2. 医生对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的病人采取电击抢救,请说明其心肌细胞是如何同步启搏的。 3. 为什么凋亡细胞的核DNA电泳图谱呈梯状分布带。而病理坏死细胞却呈弥散状连续分布? 4. 将某动物细胞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另一去核的体细胞之中,然后其余实验步骤完全按照动物克隆的方式,问能否培育出一头克隆动物来?为什么? 5. 切取病毒感染马铃薯植株的顶芽进行组织培养,这是大量繁育无毒苗的成功技术。试述其去除病毒的原因。 6. 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镜,可以不用光镜了,请反驳这种观点的错误。 7. 出生6个月之内的婴儿可由母乳获得抗病的抗体,试述这些抗体是如何由母亲血液转移到婴儿血液中的。 8. 1999年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将离体的B型血液改造成O型,请解释其原理。三。问答题(前两题10,最后一题15) 1. 概述Cyclin与CDK在细胞周期调控的工作机制及其在各期引起的下游事件。 2. 试述在细胞质中合成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及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是如何运送到位与装配的。 3. 综述细胞外被中糖蛋白在细胞内合成,组装和运输的全过程及其对于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 2002年细胞生物学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一。名词解释2.5*10 1.nucleosome 2. contact inhibition 3.Telomerase 4. exocytosis 5.gap junction 6.Kinetochore 7.heterochromatin 8.channel protein 9.dynein arm 10. molecular switches 二。简答题5*8 1. 分别以一句话简述1999年和2001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内容。 2. 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什么能悬浮培养,而正常细胞却只能贴壁培养。 3. 医学界大力提倡母乳哺婴,请以细胞生物学知识解释此举措对母婴保健各有何好处? 4. 若用生物氧化抑制剂氰化钾处理,培养细胞会出现怎样的形态变化? 5. 肿瘤细胞与同类型组织正常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细胞,会出现什么细胞生理变化?为什么? 6. 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7. 扫描隧道显微镜是纳米生物学研究工具,为何能用来观察活的生物样品? 8. 具有融合蛋白的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被感染细胞的?

发酵工程电子版

发酵工艺原理(发酵工程)讲义 适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及 生物科学专业用 王莘 2012.8.20

第一章绪论 发酵工业应用: 生物生物学 一、发酵定义: 从工业微生物角度的发酵:利用培养微生物来获得产物的有氧或厌氧的任何过程,现在有扩大到培养生物细胞(含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所有过程。 从发酵工业角度的发酵:借助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体本身,或共同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传统发酵:酱油、醋、酒、长毛豆腐。 新兴发酵: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 发酵工业的划分:食品工业(酿造工业)和非食品工业(发酵工业) 发酵工业: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生产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获得产品的工业。 二、发酵工业具备的条件: ①要有某种适宜的微生物。 ②要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的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浓度,酸碱度等)。 ③要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 ④要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的方法和设备。 三、发酵工业的改革 1.天然发酵阶段 特点:1)家庭作坊式生产;2)容易感染细菌;3)厌氧发酵;4)非纯种培养; 5)凭经验传授技术;6)产品质量不稳定。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阶段 纯培养阶段特点:(1).多为好氧产品;(2)、均为表面培养;(3)、产品生产过程简单;(4)、设备要求不高;(5)、生产规模不大。 3.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29年英国人费莱明发现青霉素,迅速形成工业大规摸生产。1940年英国人费洛里精制分离青霉素医治战伤药物。 发酵工业新篇章: 发酵现象→酿造食品工业→非食品工业→青霉素→抗菌素发酵工业→氨基酸,核酸发酵(代谢控制发酵)→基因工程菌→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转基因动物。 发酵工程产业化发展: 发酵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涉及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重大问题。 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细胞大规模培养──微生物、动植物细胞、藻类细胞等 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 5.开拓发酵原料时期 6.基因工程阶段

云南大学微生物试题

1.BOD:生物需氧量,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mg/L)。 2.COD:化学需氧量,1L污水用重络酸钾或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所消耗的氧的毫克数。 3.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物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最高稀释度之比。 4.Conjugation接合:通过供体菌和受体菌完整细胞间的直接接触(性菌毛互相沟通)而传递大段DNA(主要是质粒DNA)的遗传重组现象。 5.Auxotroph营养缺陷型: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对某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或生长因子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的变异菌株或细胞,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加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 6.Normal flora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相对稳定、一般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群体。Living in various parts of healthy animals, play a useful role’s microbial community , usually have a large number , relatively stable species. 7.恒化器:使培养液流速不变,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 8.流产转导:温和噬菌体破离细胞,并分解DNA为小片段,某个噬菌体错误包装了宿主染色体形成转导噬菌体,但导入受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没有实现整合或重组。 9.TI抗原:不依赖胸腺细胞的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如多糖类、脂类、核酸类,主要引起初级应答。 10.Activated sludge活性淤泥:由原核生物,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其他非生物物质等组成的能氧化污水中有机物的集合体。 11.Plasmid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超螺旋双链DNA分子。 12.Nitrogen fixation生物固氮: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固氮生物都属于个体微小的原核生物,可以将它们分为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和联合固氮微生物三类。 13.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消毒,达到防止传染病传播的作用。 14.普通转导:温和噬菌体破离细胞,并分解DNA为小片段,某个噬菌体错误包装了宿主染色体形成转导噬菌体的现象。 15.Hapten半抗原:仅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16.Toxoid类毒素: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醛处理脱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原性,这种处理过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 17.Antibiotic抗生素:由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生命活动的化学治疗剂 18.Transduction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9.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创造无菌条件。 20.Growth curve生长曲线:在单细胞微生物的分批培养中,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胞数对数为纵坐标画的描述细胞生长的曲线,可分为延滞、对数、稳定和衰亡四个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