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讲课稿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讲课稿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讲课稿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创办于1923年,其前身是河南中州大学文科教育学系,192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此后主要历经了河南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河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河南大学教育系诸阶段。1999年7月撤销教育系,成立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教育技术系、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继续教育中心、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心理研究》杂志社、心理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含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应用心理学(含心理咨询、人员心理素质测评与培训、临床心理学三个方向)4个本科专业;有教育学原理博士点1个、教育学硕士一级学科1个(涵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成人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心理学一级学科1个(涵盖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教育学原理、应用心理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教育学为河南省名牌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教育学学术群体和心理学学术群体是河南大学优秀学术群体。自1980年恢复教育系以来,已经招收26届硕士研究生、29届本科生。几年来,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在90%、65%以上。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达到50%左右。每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教育科学学院还是河南省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的主考单位、全省中学校长培训基地、中学和幼儿园师资培训基地。

教育科学学院素以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而著称。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汪敬熙、李廉方、王拱壁、徐侍峰、邰爽秋、肖承慎、罗廷光、余家菊、胡守棻、毛礼锐、左任侠、沈子善、王凤岗、李秉德、陈仲凡、杨震华、陈梓北、孟宪德、王汉澜、王丕、凌培炎等先后在院执教。这些专家学者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使教科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

目前教育科学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教学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全院共有在职教职工80余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8人。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博士后6人,博士31人。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1999年撤系建院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各类科研奖60项。赵国祥教授(博士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聘为专家组成员,被教育部聘为心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志军教授(博士后)是河南省教育厅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刘济良教授(博士后)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汪基德教授(博士)被教育部聘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刘金平教授(博士)、杨捷教授(博士)、李桂荣教授(博士)、叶平枝教授(博士)、刘清华副教授(博士)、李永鑫副教授(博士)等均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和奋发的精神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征程中大踏步前进。

招生学院名称:教育科学学院(学院代码:006)联系人:郝兆杰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378--3881808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类 历史学专业 世界历史专业 历史学类(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专业 工商管理类 旅游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历史学类培养方案 一、公共基础平台课和学科基础平台课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学科基础平台课共学分

二、专业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 、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历史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机关、文化教育、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外交外贸、国际交流、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也可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专业要求 学生应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

方法;了解国内外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能运用英语阅读历史专业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制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本专业基本学制年,学生可在年完成学业。 ()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学分);选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其中包括“专项学分”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及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历史文献学、课程安排参考表

历史学何以成为科学

历史学何以成为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曾学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的。”这段话虽然最终被他们删去,但是,这却是对历史学在科学发展中地位的精辟概括。1902年,英国实证主义历史学家、剑桥历史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柏里在任剑桥大学近代史讲座钦定教授的就职演说《历史科学》中,以如下一句话语作为结束:“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西方著名的兰克学派,就是把历史学作为科学来研究的,主张客观主义和科学方法。实证主义史学家比客观主义的史学主张又前进了一步,认为历史学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它与心理学、动物学一样,也是一门科学。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哈利挈夫在《历史——真理的母亲》一文中说:“历史不仅是真理的母亲,而且是对艺术作品作艺术欣赏的起点,因而再说有形式——从作品原文的历史、生活的历文学的历史,一般的历史到所讨论的问题的历史——历史的态度是我们科学的精神,作为文学批判来说,也是我们科学的论据的根源和独立的美的根源。”历史学被定位为一门唯一的科学,其意义当在这里吧! 历史学的科学要求直接起因于近现代自然科学的激励。科学不仅促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也对人类传统的知识状况形成了猛烈冲击。

曾受尊奉的一些学说理论如今陡显空洞、无聊,凭心而论,改革的冲动和要求至今仍不失其正当性。对于还没有被公认为“科学”的各知识领域来说,科学化成了一句时兴的口号,一种诱人的前景。科学地位毋庸置疑地成了单一的目标。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科学化,就因为科学的巨大成功吗?一个方面的成功并不意昧着其它方面也能仿此而成功己属老生常谈,而且,我们有无充分理由认定科学能够彻底解决一切人类知识疑难?恐怕只好和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其能、祈愿其能吧。受惠太多的当代人很容易忽视或有意视而不见一个事实,即科学毕竟还未能完满解决自身领域内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总体上依然处于摸索之中。科学在知识地位上的至尊特权匆匆便得到了假定。比方说在我们国家,一切学科的研究都不分青皂地冠以“科研”之名,致使人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诸如文艺创作等方面的理论称之为“科学理论”,适当性和必要性问题仿佛本不存在。科学无论有多么成功,只要还剩下什么没做,就有可能接近于什么也没做。这是一个有益的告诫。革新知识传统并不能作为全部人类知识科学化的正当根据,一者为正当要求,一者却属僭妄之主张——正如科学主义常常被视为的那样。另一因素则是近两个多世纪西方史学的急速发展。专业学科的成形和规模壮大自然而然地导向学科地位的擢升要求。 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中,历史学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与人文科学其他

《国立河南大学1948—1949纪实》连载(四):南迁北返

《国立河南大学1948—1949纪实》连载(四):南迁北返上篇:南迁苏州篇 第一章颠沛流离弦歌不辍——在苏州三个月复课 五、医学院学习掠影(1946-1949年) 作者:郭素筠 我于1946年考入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圆了我读大学的梦。我们学习和住宿均在河大分校——繁塔。当时的院长是张静吾教授,他在德国学习神经科。由于学校从陕西迁回不久,所以教学设备还比较简陋,几乎无教具。解剖学无完整的骨架,只有几张挂图或几个四肢骨,让学生比着自己画图,标明解剖名称,幸好当时国立学校有公费,将每月伙食费节余的钱购买解剖书和其他科的教材。在我们住宿院子的后面有

一个农场,有一台联合收割机供农学院使用,我们在早上或晚饭后可在农场看书散步。 在1947年5月28日的上午,校园被国民党武装人员包围了。即不能学习,也不让外出,有便衣及武装人员搜查每一个宿舍,查看学生证及书籍,在我们医学院的学生中没查到他们需要的对象,据说其它院有学生被逮捕了。由此可见在专制独裁的政权下,青年已失去学习的自由权利。 后来,我们医学院的学生迁回校本部。学习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有正规的教室、解剖室、图书馆。医学院的院长换为张汇泉教授,他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是学组织胚胎的。我们的组胚课就是由他教授。有一次,在教室外面的院子里给我班学生讲话,大意是现在做人要像圆球那样不能有棱角。当时我并不理解他的意思,后来领悟因当时学运较多,怕我们出事,遭国民党抓捕,特提醒注意。解放后,他任山东医学院院长。 1948年夏初解放军攻打开封。学校为保护学生的安全,迁出

校园躲避战火。开封攻下后,国民党反动派跑了,共产党也未建立政权,国民党的飞机天天轰炸扫射,校部已有一位老师中弹身亡(他是我班同学辛奇云的姐夫)。学校通知学生可暂离开开封,何时开学待通知。 我只好向徐州老家走,于是和几位医学院的徐州同乡,冒着国民党飞机扫射轰炸跑出城外。当时通徐州的铁路已断,我们只好雇一马车拉大家的行李,沿陇海铁路线步行赴徐,不料中途遇到了火车,即改乘火车至徐州。下车后发现河南大学的通知,学校已迁至苏州,学生可到苏州集合。由于我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房屋财产全毁于日寇的炮火之中,外祖父母死于鬼子的刺刀之下,父亲处于半失业状态,全家人口众多,生活十分拮据。我无法在家久留,只能跟着学校走,既可读书还有公费,所以回家不久即赴苏州了。 到苏州报到后,医学院的女同学住在沧浪亭对面的学校里,后又迁到公园路一个资本家的家里,资本家全家住楼上,我们学生住楼下。安定后,经学校联系,曾在东吴大学、博习医院上过课,虽然这些课不完整不系统,但取百家之长,我们还是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发布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发 布 各位考生,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考研调剂信息发布,有意向调剂至该校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提醒大家,忙与调剂的同时别忘了准备复试!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创于1923年的河南大学生物系。由于历史原因,生物系先后于1950年和1962年两次完全中断。1986年,经当时国家教委批准重建新的生物学系,重新开始生物学科建设,发展至今。 目前,学科点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28人、副教授4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特聘教授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1人。 现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生态学博士流动站,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学专业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省级第一层次重点学科(生物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3个优秀学术群体,3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和2个生态学科研基地,并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逆境生物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特色的研究设备和技术力量,开设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和植物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并具备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000人,各类教学及科研实验室20余个,设备总价值近6000万元。 学院科研工作扎实,全院目前拥有的在研项目包括“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重大转基因专项等共6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余30项;科研经费近1亿元;近3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70余篇。 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针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并结合国家需求与黄淮海区域特点,开展与旱地农业生产实践相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系列研究工作发表在The Plant Cell、PNAS、Plant Physiology 等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上。“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气孔调节机制研究”,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所培养的博士生学位论文,有2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5年,生命科学学院各实验室有接收调剂生名额,欢迎符合国家调剂政策的优秀考

河南大学2006年优秀应届毕业生候选名单

河南大学2006年优秀应届毕业生候选名单 文学院(69人) 杨凌玲伏小莉马小丽苗青青冯超强周丽 鲍丽培任志福尚颖肖婷陈翔韦丽梅周丹张彦彪张亮田玉洁张文明王跃娜苏静王鹏刘文李丹王艳萍陈其华于俊玉王琳琳徐进展高鹏郭芳金杨康李红李雪赵发存靳冠杰郑金莉高洁冯蕊韩爽李静胡丽娜徐文敏王润亮田瑞敏方振兴刘深营张帆徐静一宁伟伟金莹党啸林孙伟伟王文亮刘海山赵亚亮康雯张媛张一航王玺雒荷花黄银凤杨莉莉蒋莹莹徐慧琳黄晓娜郭文强孙俊峰苏伟刘治锋尹党值 护理学院(32人) 李玉乐郭晶晶刘晓晖李泽浩杨柳刘萍 宋林章姚兴梅马无瑕程风华熊文昊关锐邵寒梅张志楠朱晓威孙东丽王丽军周俊霞湛惠萍周向科王珍李晖王玉峰刘学琴张丹丹齐洁齐瑞香李丽李利利李丽莎田喜梅杨会平 经济学院(107人) 宋琳李宾仝红亮王晓兰吴苏安云龙 王清波于竞宇邓海莉李胜男马宁蔡彦勃宋欢杨忠堂孙志娜张雪梅杨修娜焦丹丹闫丽郭恬王志强王凯符真王爽孙亚楠丁伟华须东冉王博陶璋李卫芹刘慧陆保俐何元元郭好丽郑金道郑婷元马志鹏李晓静王慧徐凯孟凡涛刘高张伟王薇王金伟于亚恩陈阳杨林林刘冰朱凌燕谷娜米李静周凌峰秦亚冰陈军孟月皎孙友霞刘晓军崔萌婷凌海燕李风梅王立中侯天竹王振强谢志超牛青陈继华周哲田娟娟李德锋崔峥乔艳辉邱景姚立涛陈建波白周颖杜超李赵迁杨琦李明运刘娜娜安静李涛(金融2)赵晓峰崔世雄陈艳芳刘英张莉王旭蔡文静陈凤云高晋卿张桂丽关振雷李涛(金融1)方玉红董钒杨艳萍郭海洋王春艳

李旖王黎王鑫王昕郭海龙苏丽敏李美丽 外语学院(92人) 杨露萍杜爱萍朱茜路丹丹张磊刘珊 吕冰贾利波朱子倩裴慧利潘红芹张晓彭冲李敏李胡晓宋海霞孙凌杨铭赵学敏王丽娟张方丽杨延玲苗春蕾葛利娟杨磊全雁霞宋歌袁冰洁赵卫科丁慧赵方肖丹陈磊赵文娟田海军周亚楠邸永梅王荣花宋华云马会丽李茜周军平张艳艳张丹丹王敏洋梁倩倩谢俊史方方张秋萍郭会艳杨永丹李苗苗秦清华赵金花张丽晓张翠翠李晓曼杨丽君李文弟杨柳蒋刘丽李利孙欣欣杨婧张娟熊培栋朱丽霞王丽霞李娜韩杉王晓莉刘玉丹朱颖刘文潮鱼文娟杜卓裴王旭郜凌溪李程陈云方郭月金玉静马媛丽张利鹏李少娟靳远李亮李丽峰张倩谢新曼孟醒周亚玲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6人) 陈剑祎张南豫翟丹润赵红改周良全 张宏昌王彦敏庞卫丽张近元赵鑫宇张奉安宋莹王绍帅范雪玲蔡佳杨小亚王明振刘继才田瑞敬陈瑞松杨志星于文珠赵紫辉王方田得润黄颖召张君君罗淅伟吕婷婷侯晓菊焦学璐李杰张小丽杨辉刘洛宁廖涛阳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84人) 朱志品程慧慧韩志锋陈伟刘宏伟 魏华祎马悦申德方任静黄芳陈红如梁晓王伟娜卢宾宾管坡坡唐红霞孙珊王俊芳张玄王浩李军伟宋志贤徐哓娜杨定国张加加刘鹏刘亚蕾刘晓静孔春景董培培王丽君王玲赵向东朱林李天罡韩志锋李占红宋海燕杨记华陶永军杜会锋张红丽张二丽王强侯俊琦韩红立李国鹏罗守胜常利利陈巍卢丽妍李敏吕静黄振荣何远顺赵倩倩杨敏卢颖余吉昌和志鹏陈鹏程白杨张振峰石小建孙明彦连帅彬刘静李庆伟张小路姚莎宋华芬袁会杰刘磊刘宁乐鲁会永王冲冲赵文宣何沧平陈磊朱媛姚刚强李卫强李慧敏鲁秀梅 法学院(57人)

河南大学导师介绍

河南大学导师介绍 孙九林院士,男,1937年8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盐城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创新基地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专家。兼任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主任,国际科联世界数据中心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资源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学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资源科学杂志编委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虚拟地理环境,信息化农业。 孙九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原地理系)兼职教授,为学校培养了多位中青年学者。他主要从事地球信息科学与农业信息工程研究,是农业与资源环境信息工程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攻关项目并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取得的15项重大成果中,有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0年代首次提出我国资源信息管理体系和分类编码、区域开发模型体系、统计型空间信息系统模式等,为信息科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做出了开拓性贡献;90年代建成国内第一个多品种大面积遥感估产实用系统、主持完成面向应用的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和青藏高原科学数据库,提出了资源环境虚拟科研环境的初步框架等,把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与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他出版专著11部,论文80余篇。代表性论著有:《信息化农业总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国农作物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系列专著(5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国土资源信息分类体系与评价指标》,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能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区域资源开发模型系统》,199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黄土高原综合开发治理模型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出版社,1999;Dynamic Monitoring & Yield Estimation of Crops by Mainly Using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China,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S, May 2000;资源信息科学虚拟创新环境的探讨,资源科学,1999,21(6);广泛开发资源信息科学研究与应用,自然资源学报,2000(1);建立我国主要农作物卫星遥感估产运行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及解决途径,自然资源学报,1997(4);农业信息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国工程科学,2000(3)等。 李小建教授现在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经济地理》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地理科学进展》副主编,《地理学报》、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人文地理》等4家核期刊编委;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

河南大学文件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10?105号 河南大学 关于表彰2010届优秀本专科毕业生的决定 今年我校有8601名本专科毕业生。2010届本专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锐意进取,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进步、成绩优秀、素质优良的先进个人。为了鼓励先进,弘扬优良学风,激励他们努力进取,全面成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河南大学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奖励办法(试行)》(校发…2008?172号)精神,学校开展了评选表彰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工作。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学生评选、学院推荐、学校审核、全校公示”等工作程序,共评选出王玉林等1748名学生为本专科优秀毕业生,现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同学继续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珍惜荣誉,再创佳绩,为母校争光,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号召在校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顽强拼搏,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附件:河南大学2010届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名单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七日

附件 河南大学2010届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名单文学院(58人) 王玉林王宁沈倩张瑞杰蔡亚旭路莉莉刘洪王超张利杰司金初吕曼李影张晓慧董艺伟张萌许田田赵军亮胡玲玲皇甫琨琨买媛媛成玉丽马骞梁小静孙杰聂楠楠郭燕春郑民令吴梦佳宋颖李伟伟曹建明赵妍刘洋曾连张颖周开玉刘锋洪光齐心苑邱露张聪燕芳李俊香郝书康刘辉朱晓亚吕露燕魏桢张梨董强刘杨刘琳范倩陈露张步高王允妆陈薇林志敏 历史文化学院(54人) 陶丹丹李瑾张聪赵晶张雅钟立微罗芳谢丹毕莉莉尚文文吴钧君王道歆汤莉赵林叶凤艳刘梓佳付琳娜郭阳军周子扬方晓燕李瑾雷萱李豫姜姗姗代莎莎耿宁杜娟王星照刘建领伍伟江培燕刘宇勋张杰杜芳陈阳阳高瑞瑞徐新星杨雪李占胜蔡珍珍张明明江美娜章水根李连娣常玉洁杜宝赵万武寸永芳洪华英杨建伟赵孟甫曾里许好协石玉含教育科学学院(44人) 王永旗李东河巫江丽朱瑞锐闫升林薛瑾范亮王珍程莉莉赵荣王磊杨洋周丹丹陈香茹崔小迪李旭秦霖范富霞王程程刘欢欢柴照利王允杨彦晓张誉维许惠媛张怡李永勤申佳佳李欢欢崔财艳杨晓竹汪翠翠徐乐魏艺铭王菲菲苗静宇孙昌权张瑜胡生婧杨芳芳缪胜龙贺万霞陈文达杨雪 新闻与传播学院(58人) 王萌张梦杨小玲钟宜娟张茜申星徐莉君郭金英孙建芳王娇马莉扈菲马娟娟姬晨李珍袁乐李天姣韩丛珊丁厚盛张志冲蔡冲田孟月黄琳蒋波沅杨林曾文波李晓露

2018-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最新版(第七版)

序号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 社会科学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13 江海学刊 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6 文史哲 17 学术研究 18 江苏社会科学 1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 社会科学研究 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社会科学战线 2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浙江社会科学 26 江西社会科学 27 南京社会科学 28 天津社会科学 29 学习与探索 30 河北学刊 3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3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3 学海 34 江汉论坛 3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7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38 甘肃社会科学 39 浙江学刊 40 人文杂志 4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4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43 求索 44 求是学刊 45 贵州社会科学 46 思想战线 4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 探索与争鸣 49 广东社会科学 50 中州学刊 5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5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5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54 国外社会科学 5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5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57 东南学术 5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9 山东社会科学 60 东岳论丛 61 云南社会科学 6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64 河南社会科学 6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6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6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69 社会科学辑刊 7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71 学术交流 72 学术论坛 7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75 学术界 7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7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7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0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8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8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8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85 湖北社会科学 8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8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8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92 北方论丛 9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94 齐鲁学刊 9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 9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97 江淮论坛 98 北京社会科学 9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100 学习与实践 101 天府新论 10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03 湖南社会科学 10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10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10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107 理论月刊 108 学术探索 10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110 社会科学家 11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11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114 内蒙古社会科学 115 兰州学刊 116 高校理论战线(改名为:中国 高校社会科学) 11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118 广西社会科学 119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12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改名 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122 宁夏社会科学 B(除B9、B84).哲学(除心理学) 1 哲学研究 2 哲学动态 3 道德与文明 4 世界哲学 5 中国哲学史

河南大学文件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13〕98号 河南大学 关于表彰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及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 近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广大研究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和业务素养,涌现出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奋发向上,学校决定对徐营飞等1183名优秀研究生、臧龙飞等197名优秀研究生干部、张露等527名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获得

者予以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同学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同时,号召全体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附件:受表彰先进个人名单 二〇一三年六月三日

附件 受表彰先进个人名单 一、优秀研究生名单 1.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徐营飞马文洛刘啸张露卢誉符喜迎郭文艺曹源源张方洁陈明媛马彦银赵晓阳高远邢雪王娟兰苏海芳张自立郭媛园赵康杜晓东李曼曼兰丰蕊郭小琼刘旭阳陈豪郑丹丹刘宇阳屈晓远张琳琳郭娟杨珂陈美旭刘元崔子龙贺惠许可高晓倩刘培培张玲李颍华唐芳利李炎炎郭佳洪家敏鲁莹莹赵媛李浩帅赵彦军方耀张卫云沈言丁晓锋王浩余仁峰王艺婷张璋谷钰郭浩王红刘彬贾子娴范玉王赛白乾坤李婵娟刘远洋聂海杰罗汉群李晓炜李波李国顺张文静姜萌郑甜胡秋实孟蝶孙巳尧贾姗姗杨鹏鹏夏相贤常单单任洁张建建张扬唐田薛利梅李蕊蕊汪璐蒙李楠盛士蔚厉萍范子娜尚超韩丹路高学闫晗李利王超何刚肖静 2.经济学院 姚腊华袁林张蕊张军伟邹双陈蕾宇潘美薇石琳琳丁军浩陈鑫孙静冬刘海森刘栋孙建飞张国骁汪艳娟曹青高爽

姜皓马利园李芊池刘颖王娟王延姿印娟娟杨希张佳佳张少茹张玺周洋博高磊吕利红刘艳萍郑婕江菲焦梦瑶牛乔丽杨艳艳王一鸣刘瑶唐婧牛志勇刘兴宇王梦云张小芳李霖吉祥王君君胡艳萍高鹏举史晓婷王欢金薇李笑笑许焱焰 3.环境与规划学院 朱纪广丁志伟海贝贝李旭张改素李栋科王吉祥邱琳杨水川陈浩张晶高三强陈聪史焱文赵会雪宋健崔祥吕晓龙陈星刘林喻超黄钟张晓阳王丽娜郭珂连倩倩陆静杨家伟董文君温阳阳王运菲郑力绪任星李玉平王阳苗睿马雪娇刘志阳王淳杨旭陈思熊峰朱文哲赵萌杨康刘亚男余萱樊晏利韩峰郭磊 4.法学院 张茂芳陈文霞李丽张珂珂孟岚王远栋黄凯彦张传奇牛艳娜陈凯旋王艳芳胡晋升陶海英钱堃王媛媛张钧胤马海玲陈鹏陈静杨军杰张太罡刘婷王孟嘉秦学利张瑞红董亚丽古戴王璞张全宇郏铭臻王艳张良靳姗姗谢复玲莫凡段轲张博赵云云郭永盼陈晨孙旭伟张家轩牛宸张关中张利杰曹巍孙梦娇牛宁马银杰王瑞郑永川樊鸽佳王慧慧姜河舟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化A及答案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化学试卷A卷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一、请写出相应的中文名称:(每题1分,共5分) 1、ATP:三磷酸腺苷 2、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3、GSH:还原型谷胱甘肽 4、TPP:硫胺素焦磷酸 5、L YS:赖氨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蛋白聚糖 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的一类特殊的糖蛋白. 2、茚三酮反应 茚三酮在弱酸性溶液中与—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氨、脱羧反应,并与产物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 3、结构域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或域。 4、酶 由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高效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5、反竞争性抑制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的抑制作用。即ES+I——ESI,ESI—X—P。 6、别构酶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 7、多酶复合体 多种酶在结构上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种有序的相互结合,使多种酶的复杂催化反应得以相互协调依次有序地进行,该有序的整体称为多酶复合体。

8、激素 激素是生物体内特殊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作用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效应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9、氧化磷酸化 与生物氧化作用相伴而生的磷酸化,并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贮存在ATP中的过程。 10、呼吸链 呼吸链是电子从NADH或FADH2到O2的传递,经过的途径形象地称为电子传递链,或称呼吸链。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最佳答案的号码填入括号中。) 1.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动力学特点是:( D ) A. Km值变大,Vmax不变 B. Km值变大,Vmax增大 C. Km值变小,Vmax增大 D. Km值不变,Vmax变小 2.缺乏维生素C时, 常引起的疾病是:( C ) A. 癞皮病 B. 口角炎 C. 坏血病 D. 脚气病 3.进行蛋白质粗分级时,常选用的方法是( C ) A. 电泳分离 B. 生物碱试剂沉淀 C. 低温盐析 D. 亲和层析 4.可用于测定多肽链N端氨基酸的试剂有:(A ) A. 丹硝酰氯 B. β巯基乙醇 C. 溴化氰 D. 羟胺 5.下列哪一种是目前研究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最常用的方法( A ) A. X光衍射法 B. 圆二色性 C. 荧光光谱 D. 电泳法 6.免疫球蛋白是一种( A ) A. 糖蛋白 B. 铁蛋白 C. 脂蛋白 D. 核蛋白 7.不属于生物膜分子间的作用力( C ) A. 静电力 B. 疏水力 C. 氢键 D. 范德华引力 8.关于磷酸果糖激酶,下列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B ) A. 是糖酵解过程中最主要的限速酶 B. 催化反应时生成ATP C. 催化效率低,需要Mg2+的参与 D. 柠檬酸是变构激活剂,ATP为变构抑制剂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河南日报》百年校庆专栏录选校友名单 公示 为迎接百年校庆,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计划在2011年年底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河南日报》开设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专栏,每周刊登两期人物介绍,共100期,主要介绍百年来曾经在我校工作、学习过的知名校友。录选标准如下: 1、在学校发展各重要时期有突出贡献的组织者、领导者; 2、在河南大学各个时期学习与工作的造诣突出、成绩显著 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3、院系调整时期部分调出学者及合并学校部分知名校友; 4、收录以过世校友为主,个别德高望重在世校友除外。 为广泛听取意见,现将录选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2011年11月30日之前反馈至党委宣传部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2011年11月24日

附件: 录选名单 一、校长(20人) (一)本校校长(13人) 1、林伯襄:首任校长,教育家,奠定了河南大学“团结勤奋严谨朴 实”的校风。 2、李敬斋:1918——1919年预校时期校长,1931年1月——5月河 南大学校长。他与许心武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 了调整和补充,奠定了明伦校区主题建筑的整体格局。去 台后,潜心研究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等。著有《中华 字源》、《八朝诗选》、《文字源流》等。 3、张鸿烈:1919——1922年预校校长,1922——1927年中州大学校 长,1927年6月——1927年12月中山大学校长。斋房、 七号楼等是任期所建。 4、许心武:建筑学家。1931年5月——1933年8月任河南大学校长。 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的整体规划作了调整和补 充。提出建筑大礼堂的动议并付诸实施。筹建土木工程系, 并亲自讲授水文学、大地测量及砖石结构学3门课。延揽 名师,使河南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5、刘季洪:南大门的修建者,“七七”事变后积极支持师生抗日,并 组织河南大学南迁,接受东北大学师生来校借读。 6、王广庆: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流亡办学时期

河南大学文件

河南大学文件 校发〔2009〕188号 河南大学 关于成立2009年度教师等系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推荐领导小组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我校今年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经学校研究,现将2009年度教师等系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推荐领导小组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一、教师系列: 文学院: 组长:李伟昉 副组长:胡德岭

成员:付民之刘进才张生汉张进德佟培基历史文化学院: 组长:苗书梅 副组长:程遂营 成员:阎照祥黄正林马玉臣 教育科学学院: 组长:汪基德 副组长:杜静 成员:刘金平赵俊峰蒋艳菊 新闻与传播学院: 组长:李建伟 副组长:许俊峰 成员:强海峰严励张举玺 经济学院: 组长:耿明斋 副组长:李庆春 成员:于金富宋丙涛高保中 工商管理学院: 组长:魏成龙 副组长:李社教 成员:王发清颜敏王性玉杜乃涛刘新仕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组长:张兴茂 副组长:郭桥

成员:楚明锟庞洪铸郑慧子轩志东张向东法学院: 组长:陈景良 副组长:王明锁 成员:郝守才李振江张建伟 外语学院: 组长:刘辰诞 副组长:万新芳 成员:牛保义张红郑宪信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组长:吴可 副组长:辛占香 成员:白永强冯淑霞刘浩李登峰张瑞凤化学化工学院: 组长:牛景杨 副组长:王明钦 成员:杨更须宋立华乔聪震 物理与电子学院: 组长:张伟风 副组长:方蒙 成员:黄明举顾玉宗王渊旭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组长:郑逢斌 副组长:陈志国

组员:李义华李声威沈夏炯姜保庆赵建军生命科学学院: 组长:尚富德 副组长:张骁 成员:高如民李锁平张霖杨生玉安国勇环境与规划学院: 组长:朱连奇 副组长:刘玉振 成员:马建华徐晓霞秦奋 土木建筑学院: 组长:鲍鹏 副组长:何南峰 成员:孔德志李丽岳建伟 艺术学院: 组长:马俊芳 副组长:赵振乾 成员:陈家海刘宏李建设彭西春袁汝波体育学院: 组长:杨军 副组长:王宏华赵宗跃 成员:李鹏乔凤杰牛英鹏赵建强 医学院: 组长: 马远方 副组长: 张天祥

河南大学专项学分讲座报告

2014年12月27日,皇家学会会员(1983),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麻省理工学院George Lusztig教授应邀来到我院,与师生分享自己“仰望星空的成果”。 George Lusztig教授结合其最新论文《Some powerseries attached to involutions in a Coxeter group 》,讲解了他关于与Coxeter群相关的一些幂级数的研究结论。 Lusztig凭借在代数、代数几何和表示论方面的基础性贡献,在当今数学界享有很高声望。回忆自己的数学启蒙时代,他说:“每当我做完中学数学杂志上的数学题及数学竞赛获得好成绩后,我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感,这让我收获了最纯粹的乐趣”。 大学时期一直持续的这种“兴奋感”,使他在大学第一年就自学完成了四年的大学数学专业科目。研究上,他创造性地将不同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古典问题,证明了表示论中许多中心问题并发现了其与Schubert簇的拓扑和几何的联系。这次“仰望星空”的发现,让Lusztig看到了数学中新奇美妙的新关联。 数学在很多人看来枯燥艰深,“数学恐惧症”在中国学生拥有相当的市场。谈及这个问题,身为大学教授的Lusztig直言:应该让探索发现的快乐回归数学教学。在他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在“讲课”,“我希望让学生主动地凭兴趣去学习,不断发现新问题”,Lusztig很反对功利化地学习数学,认为科学的研究应由兴趣使然。 年过花甲的George Lusztig教授依然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他说:“数学是基础学科,

纯粹地看待它才能获得快乐”。用纯粹的心仰望数学的美丽星空,Lusztig同时希望在未来能用更多不同方式去解决不同问题。

河大的没落

河大的没落 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896年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1911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以上见百度百科河南大学字条 当时的河南大学虽然学术地位不如北大、清华、中央大学、浙大等名校,但是也聚集着一大批的学术巨擘,如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著名学者,培养出了高济宇、尹达、邓拓、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一批未来中国的学术新秀和名人,因而河大卓卓然有成为一方学术重镇的气象。直至1949年7月河南大学回归校园时,以教务长郝象吾(留美)为首的一批院系负责人80%以上是留学生,其中博士、硕士不乏其人,还不失为一流综合大学的编制。 以下为解放前河南大学校长名录以及学术背景: 林伯襄:河南商城人,上海中国公学毕业,曾任河南教育厅第一科长、代理厅长、科长、教育款产处处长(民国时期)省教育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 丁德合:河南新乡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早逝 李敬斋:河南汝南人,密歇根大学建筑工程学士,曾任南京政府地政部部长 张鸿烈:河南固始人,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哲学硕士,曾任山东省建设厅厅长 徐谦:安徽歙县人,清朝进士,曾任最高法院院长、司法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 凌冰:河南固始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曾任中国驻古巴公使 查良钊:浙江海宁人,金庸之兄,曾任台湾“司法部”部长 邓萃英:福建林森人,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 黄际遇:广东澄海人,东京大学学士,芝加哥大学数学硕士,早逝 张仲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密苏里矿务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商科硕士,曾任煤炭总局副局长 许心武:江苏仪征人,艾奥瓦大学水利硕士,曾任黄委会委员长 杜俊: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硕士,代理校长,曾任河南省银行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生物化学期末考试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糖蛋白 2、茚三酮反应 3、超二级结构 4、NADPH 5、糖异生 6、别构酶 7、氨基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8、β氧化 9、Tm 10、呼吸链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最佳答案的号码填入括号中。) 1.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动力学特点是:( ) A. Km值变大,Vmax不变 B. Km值变大,Vmax增大 C. Km值变小,Vmax增大 D. Km值不变,Vmax变小 2.缺乏维生素C时, 常引起的疾病是:( ) A. 癞皮病 B. 口角炎 C. 坏血病 D. 脚气病 3.进行蛋白质粗分级时,常选用的方法是( ) A. 电泳分离 B. 生物碱试剂沉淀 C. 低温盐析 D. 亲和层析 4.可用于测定多肽链N端氨基酸的试剂有:() A. 丹硝酰氯 B. β巯基乙醇 C. 溴化氰 D. 羟胺 5.下列哪种不是一碳单位()A、—CH2 B、—COHNH C、CO2 D、—CH3 6.胰蛋白酶原经肠激酶作用后切下六肽形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是( ) A 诱导契合; B 酶原激活; C 反馈调节; D 同促效应 7.脂肪酸生物合成时乙酰辅酶A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浆的循环是() A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B 苹果酸穿梭作用; C 糖醛酸循环; D 丙酮酸—柠檬酸循环; 8.关于磷酸果糖激酶,下列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 A. 是糖酵解过程中最主要的限速酶 B. 催化反应时生成ATP C. 催化效率低,需要Mg2+参与 D. 柠檬酸是激活剂,ATP为抑制剂 9.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转氨酶的辅酶?( ) A 尼克酸; B 泛酸; C 硫胺素; D 磷酸吡哆醛; 1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 A. 丙酮酸 B. 苹果酸 C. 乙酰CoA D. 草酰乙酸 11. 最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是:() A亲和层析 B SDS-PAGE C 密度梯度超离心D 薄层层析 12. 预测下列哪一种聚合氨基酸在中性环境中易形成α-螺旋( ) A. (Glu)n B. (Gly)n C. (Pro)n D. (Lys)n 13. 正常的红血球细胞变成了镰刀状细胞时, 变异的氨基酸是:() A. Glu B. Lys C. Val D. Thr 14.下列哪一组都是酸性氨基酸() A. His,Asn B .Asn,Asp C. Asp,Glu D .Glu,Gln 15.氰化物抑制电子传递链的部位是() A. NADH—辅酶Q B. 辅酶Q—细胞色素C1 C. 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细胞色素氧化酶—O2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历史及人物点滴 河南大学一带在清代曾经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清王朝最后两次的科举考试就放在这里举行。 1912年,在袁世凯的协助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河南贡院原址成立,与当时国内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三足鼎立。从1912年到1922年,自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到改为中州大学的10多年间,从该校毕业赴欧美留学有二百多人。 1923年,河南督军冯玉祥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在预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设文、理两科。1927年6月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和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之后改称“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同年7月又改称“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河南中山大学)。1930年8月又改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至1937年,是河南大学迅速发展时期,一批新的建筑在河大兴建,可容纳3000人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屋架是从德国进口,斋楼、六号楼、七号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1942年3月,国民政府将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校名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王广庆与河南大学 王广庆(1889-1975),字宏先,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人,早年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中他投革命军东路都督张钫帐下任秘书长。此后,王广庆相继担任开封县长和临颍县长。历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监察委员、国立河南大学校长等职。1975年2月24日,86岁高龄的王广庆在台北逝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大学于1937年底迁至豫南鸡公山、镇平一带。1938年10月,王广庆接任河南大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任此职,第一次任职从1925年7月起。1939年5月,王广庆率河南大学师生北越伏牛山抵达嵩县。河大医学院住在嵩县县城,文、理、农三学院及校本部住在栾川西部山区潭头镇。 潭头地处豫西山区的一个盆地里,北靠熊耳山,南绕伊河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战乱中的世外桃源。 由于王广庆与时任河南省主席程潜和政界名流张伯英的密切关系,每年24万元的办学经费尚能保证,教学和科研活动也能勉强维持。 河南大学在潭头期间,在这里先后兴办了七七中学、伊滨中学、伟志小学等中小学,王广庆兼任七七中学校长。 1944年春,日军占领洛阳,5月10日占领嵩县,全校师生于12日晨全部离开潭头,赴大清沟、重渡沟隐蔽。5月15日,日军突至潭头,未撤离的部分师生被杀被抓。逃离潭头的师生,在1个多月后撤至荆紫关,4个月后才初步安定下来。1944年10月,王广庆任辞职,由张仲鲁接任校长。1950年初,王广庆由香港去台湾,妻子儿女均留在大陆。 王广庆善小学、精训诂、嗜金石、擅书法,尤长音韵。国民初年,河洛一带出土大量文物,但常落入古玩商手中而流失国外,此后遇有新出土的汉晋隋唐人墓志,总尽力访记存录,以确保史实。1924年,洛阳城南出土正始三体石经,他谆嘱石主勿售外人,以保国粹,并精拓数本,送给章太炎、于右任研究,自己作《洛阳先后出土正始三体石经记》。他与张钫一起,创办千唐志斋。他还撰有《河洛方言》、《洛阳近年石刻出土记》、《语文发微》、《复音词声义阐微》等著作。 国立河南大学的"南迁北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