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4—7章)供参习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4—7章)供参习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4—7章)供参习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4—7章)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何谓励磁系统?

答:供给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流的电源及其附属设备统称为励磁系统。它一般由励磁功率单元和励磁调节器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2.同步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维持发电机端或系统某点电压在给定水平;(2)实现并联运行发电机组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3)提高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4)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5)对水轮发电机组在必要时强行减磁。

3.对同步发电机的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励磁系统应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励磁顶值电压、电压上升速度、强励持续时间、电压调节精度与电压调节范围,应在工作范围内无失灵区,应有快速动作的灭磁性能。

4.何谓励磁电压响应比?何谓强励倍数?

答:通常将励磁电压在最初0.5s内上升的平均速度定义为励磁电压响应比,用以反映励磁机磁场建立速度的快慢。

强励倍数是在强励期间励磁功率单元可能提供的最高输出电压与发电机额定励磁电压之比。

5.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类型有哪些?其励磁方式有哪两种?

答: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类型有:直流励磁机系统、交流励磁机系统和发电机自并励系统。励磁方式分为自励方式和他励方式两种。

6.画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哪些晶闸管为共阳极组,哪些为共阴极组?

答:VTHl、VTH3、VTH5为共阴组,VTH2、VTH4、VTH6为共阳组。

(第6题)

7.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在什么条件下处于整流工作状态和逆变工作状态?整流和逆变工作状态有何作用?整流和逆变工作状态有何作用?

答: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控制角α在0°<α<90°时,三相全控桥工作在整流状态;当90°<α<180°时,三相全控桥工作在逆变状态。

整流状态主要用于对发电机的励磁;逆变状态主要用于对发电机的灭磁。

8. 简述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答:自动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据发电机电压G U 变化,把测得的发电机端电

压经调差、测量比较环节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得到正比于发电机电压变化量的de U ,经综合放大环节得到SM U ,SM U 作用于移相触发环节,控制晶闸管控制极上触发脉冲α的变化,从而调节可控输出的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端电压保持正常值。当G U 上升时,α增大,励磁电流减少,使G U 下降到正常值。反之,G U 下降,α减小,励磁增大使G U 上升到正常值。

9. 可控硅自动励磁调节装置由哪些环节组成?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可控硅自动励磁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差环节、测量比较环节、综合放大环节、移相触发环节和可控整流环节组成。

调差环节的作用是在励磁控制器的发电机电压测量回路中,附加一个与发电机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使测量比较单元感受到的电压随发电机无功电流的大小而变化,从而获得调差系数。通过改变的调差系数,以保证并列运行机组间无功功率能合理地分配。

测量比较环节的作用是测量发电机电压并将之转变成直流电压,再与给定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得出电压偏差信号。

综合放大环节的作用是将电压偏差信号及其他辅助信号进行线性综合放大。

移相触发环节的作用是将控制信号转换成触发脉冲,用以触发功率整流单元的晶闸管,达到调节励磁的目的。

可控整流环节的作用是在触发脉冲的控制下将机端三相交流转变为励磁所需直流。

10. 励磁调节器的辅助控制功能有哪些?辅助控制与正常情况下的自动控制有何区别?

答:最小励磁限制、瞬时电流限制、最大励磁限制、V/Hz (伏/赫)限制器、发电机失磁监控。

辅助控制不参与正常情况下的自动控制,仅在发生非正常运行工况、需要励磁调节器具有某些特有的限制功能时,通过信号综合放大器中的竞比电路,闭锁正常的电压控制,使相应的限制器起控制作用。

11. 对励磁调节器静态特性调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保证并联运行发电机组间实现无功功率合理分配;(2)保证发电机在投入和退出运行时,平稳地转移无功负荷,而不发生无功功率冲击。

12. 何谓调差系数?两台并联运行的发电机,为使无功负荷按机组容量分配,调差系数应有什么要求?

答:调差系数δ是指无功电流由零增加到额定值时发电机电压的相对变化,δ用以表示发电机外特性曲线下倾的程度。调差系数δ的大小表征了励磁控制系统维持发电机电压的能力大小。

由于两台正调差特性机组并联运行时,无功负荷分配与调差系数成反比。因此,两台并联运行的发电机,为使无功负荷按机组容量分配,容量大的机组,其调差系数取小些(即发电机外特性曲线平坦一些);容量小的机组,其调差系数取大些(即发电机外特性曲线下倾大些)。

(或:要求各机组无功电流变化量的标幺值相等,并联运行的两台发电机有相同的调差系数。)

【分析】可用P122 图4-54 两台正调差特性机组并联运行来分析说明。

设发电机G1的容量大于发电机G2的容量,要使无功负荷按机组容量分配,调差系数取值应与机组容量值成反比,则G1的调差系数为δ1应小于G2的调差系数为δ2,即δ1<δ2。

正常运行时,发电机端电压U G1=U G2=U S , 发电机G1所带的无功电流为I r1, 发电机G2所带的无功电流为I r2。

当系统无功负荷增加时,系统电压的发生变化,电压偏差为△U ,发电机端电压变化为U G1=U G2=U S1,这时发电机G1所带的无功电流为I ’r1,其无功电流增量为△I 1 = I ’r1—I r1;发电机G2所带的无功电流为I ’r2,其无功电流增量为△I 2 =I ’r2—I r2。从图中分析可知,发电机G1所带的无功电流增量△I 1大于发电机G2所带的无功电流增量△I 2,即△I 1>△I 2。由于G1容量大于G2容量,G1应比G2多带一些无功负荷,使无功负荷能按机组容量分配。

由此可见,两台正调差调节特性的发电机并联运行,当系统无功负荷波动时,其电压偏差相同,调差系数较小的发电机组承担较多的无功电流。所以,要使无功负荷按机组容量分配,调差系数取值应与机组容量值成反比。

13. 调整调差特性平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何使调差特性平移?

答:调整调差特性平移的主要目的是:使发电机平稳投入或退出运行,在运行中平稳转移无功负荷,不引起对电网的冲击。

调整测量比较环节中的电位器RP 可以实现外特性的平移。调整电位器阻值增大时,外特性的平行上移,即发电机投入运行,所带负荷逐渐增加;电位器阻值减小时,外特性的平行下移,即发电机退出运行,所带负荷逐渐减小。

【分析】可用课本P120 图4-50外特性平移与机组无功关系的特性图来分析。

14. 根据图4-47的调差环节接线图,写出调差环节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关系表达式,并画出1cos =?与0cos =?的矢量图,分析调差环节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影响。

答:(参考课本P119-120)由调差环节原理接线图可知,调差环节输出电压a

U '、b U '、c

U '与调差环节输入电压a U 、b U 、c U 间有如下关系:

a a c

b b

c c a U U I R U U U U I R '?=+?'=??'=+?

cos 1?=与cos 0?=的矢量图:

当cos 1?=时,各相为纯有功电流,由图(a )可见,电压a

U '、b U '、c U '虽较a U 、b U 、c U 有变化,但幅值基本不变(即△abc 的面积与△a ’b ’c ’的面积基本相等)

,故认为调差环节不反应有功电流变化。

当cos 0?=时,各相为纯无功电流,由图可见,输出的线电压三角形仍为正三角形,

(但△a ’b ’c ’的面积大于△abc 的面积,)其大小随无功电流增长而增大。输出线电压L

U '与输入线电压L U 的关系为L

L L U U RI '=+,反应无功电流变化。 由上面分析可知,调差环节输出的控制电压只反映无功电流的变化,而不受有功电流变化的影响。

15. 什么叫强励?什么叫继电强行励磁?

答:强励是指发电机电压出现大幅度下降时,把发电机转子的励磁电流迅速增大到最大允许值。

把发电机励磁回路中的磁场调节电阻R C 两端用继电器接点短接,使发电机励磁电流增大,对发电机实行强励的方法称为继电强行励磁。

16. 灭磁的含义是什么?对自动灭磁装置有何要求?灭磁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灭磁是指把转子励磁绕组中的磁场储能通过某种方式尽快地减弱到可能小的程度。 对自动灭磁装置的要求:(1)灭磁时间应尽可能短;(2)当灭磁开关断开励磁绕组时,励磁绕组两端产生的过电压应不超过允许值U m ,通常U m =(4~5)U EN ;(3)灭磁装置动作后,剩余电动势应不大于150~200V ;(4)灭磁装置的电路和结构应简单可靠,并有足够大的热容量防止过热。

灭磁方法:(1)线性放电电阻灭磁;(2)非线性电阻灭磁;(3)采用灭弧栅灭弧;(4)利用全控桥逆变灭磁。

17. 励磁系统为何要采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 PSS 的作用是什么?

答:由于常规的励磁调节器是按电压偏差比例调节,而且励磁控制系统存在惯性,因此在长距离、重负荷的电力系统中,励磁系统会减弱系统的阻尼能力,即降低发电机的阻尼转矩(负阻尼效应),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变坏,从而引起电力系统低频振荡。为了保证励磁控制系统

维持电压稳定的基本功能,又能消除负阻尼效应,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励磁系统常采用PSS来达到这一目的。

PSS的作用是产生正阻尼转矩,抵消励磁控制系统引起的负阻尼转矩,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18.微机励磁调节器有何特点?其匹配方案有哪几种?

答:(1)可实现复杂的控制策略;(2)调节准确、精度高,在线改变参数方便;(3)可实现完备的限制及保护功能、通用而灵活的系统功能、简单的操作以及智能化的维修和试验手段;(4)可靠性高,无故障工作时间长;(5)通信方便;(6)便于产品更新换代。

微机励磁调节器一般有以下几种匹配方案:(1)单微机带模拟通道励磁调节器;(2)双微机励磁调节器;(3)三微机励磁调节器;(4)外部总线式微机励磁调节器。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电力系统自动调频的任务是什么?对调频系统有哪些要求?

答:电力系统自动调频的任务主要是对系统的频率进行监视,及时调整发电机的出力,使系统的有功功率达到新的平衡,保证系统频率在规定范围内。此外,在满足频率质量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如何使发电成本最小,即按经济原则在电厂和机组间分配有功负荷,以达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调频系统应有足够的调整容量、调整精度和调整速度。

2.电力系统为什么分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有什么区别?

答: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的频率调整可以通过频率的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实现。当系统负荷发生保护时,系统中各发电机均按自身的静态调节特性,不分先后同时通过各自的调速器系统进行调节,即一次调频。当负荷变动较大时,一次调频结束时的系统稳态频率可能偏离额定较大。如要使频率回到额定值附近,必须移动静态调节特性,即改变调速系统的给定值,即通过二次调频来实现。

一次调频是通过调速器调节系统来实现,其调节结果是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曲线不变,调整结束时系统的额定频率值偏差较大,属于有差调节;二次调频通过调频器调节系统来实现,其调节结果是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曲线平移,调整结束时系统的额定频率值偏差很小或趋于零,可实现无差调节。

3.电力系统调频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对调频厂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答:调频电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频率的二次调整。调频厂一般是带系统计划外的负荷。

对调频电厂的选择要求是:应有足够的调整容量,并且有足够快的调整速度。一般来说系统中有水电厂时应选水电厂作调频电厂,没有水电厂或水电厂不宜作调频电厂时(如洪水期),则选中温中压火电厂作调频电厂。在一个系统中如果一个调频电厂的调整容量不够时,则可选择几个调频电厂,并规定它们的调整频率范围和顺序。

4.什么是电力系统集中式联合调频?集中式联合调频有何优点?

答:集中式联合调频是从全系统的角度确定各调频机组的调节量,其主要过程是:将系统中各发电机组的实发功率、系统各线路潮流、各节点电压等由各厂站端的远动装置送到调度中心,形成实时数据库,调度中心计算机的相关软件按预定的数学模型和调节准则确定各调频电厂或调频机组的调节量,并通过远动通道把调节指令发送到各厂站调频机组的控制

器,使各调频机组按指令执行有功功率的调节。

其优点是:维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保证电能质量,易于实现综合优化控制,使系统的潮流分布符合经济、安全等原则。

5. 何谓电力系统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

答:当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也将随着改变。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

6. 何谓负荷频率的调节效应?

答:当系统中有功功率失去平衡而引起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也参与对频率的调节,有助于系统中有功功率在新的频率值下重新获得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

7. 发电机机组间的有功功率分配与其调差系数有何关系?

答:有功功率的增量与调差系数成反比,调差系数小的承担较大的有功功率增量,调差系数大的承担较小的有功功率增量。

8. 调速器通常分为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调速器通常分为机械液压调速器和电气液压调速器两类。

机械液压调速器只按转速(频率)偏差产生控制作用,原理简单,易于理解;电气液压调速器具有的优点主要有:(1)灵敏度高,调节速度快,调节精度高,机组甩负荷时转速的过调量小;(2)容易实现各种信号的综合调节.有利于综合自动控制;(3)参数整定灵活方便,可在运行中改变参数,并便于增添改善动态性能指标的校正控制部件;(4)体积小,检修维护方便。

9. 某电力系统中,与频率无关的负荷占30%,与频率一次方成正比的负荷占40%,与频率二次方成正比的负荷占15%,与频率三次方成正比的负荷占15%。求系统频率出50Hz 下降到47Hz 时,负荷功率变化的百分数及负荷调节效应系数*L K 。

解:频率降为47Hz 时,*47/500.94f ==

得:23*0.30.40.940.150.940.150.940.933

L P =+?+?+?≈ *10.9330.067L P ?=-=

**.*0.067 1.117(5047)/50

N L L L L N f P P K f P f ??=?==≈??-

第六章 复习思考题

1. 试说明电力系统低频运行的危害性。

答:1)电厂用电设备生产率下载,导致出力减少;2)发电机电势随频率降低而减小,使无功功率也减少,有可能在频率崩溃的同时出现电压崩溃; 3)汽轮机叶片的振动变大,轻则影响使用寿命,重则产生裂纹;4)影响某些测量仪表的准确性和某些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准确性;5)影响系统的经济性。

2. 电力系统装设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装设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作用是限制系统频率的下降。当电力系统出现较大的功率缺额,频率急剧下降时,动用备用容量往往来不及有效地制止频率的下降,须

在电力系统中设置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按频率下降的程度自动切除部分负荷,以阻止频率的下降。

3. 何谓电力系统频率的动态特性?

答:电力系统由于有功功率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系统频率发生变化,频率从正常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值所经历的时间过程,称为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特性。

4. 简述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工作原理。

答:首先确定系统事故情况下的最大可能功率缺额,以及接入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相应的功率值。然后将该总功率按负荷重要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当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按照不同的频率整定值动作,分级按顺序地切除负荷,直到频率回升到恢复频率的允许值范围内。

5.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最大功率缺额如何确定?

答:在何确最大功率缺额时应考虑系统发生最严重事故,出现最大可能的功率缺额时的情况,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由于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是针对事故情况的一种反事故措施,并不要求系统频率恢复至额定值,一般希望它的恢复频率r f 低于额定值,约为49.5~50Hz 之间,所以接到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最大可能的断开功率.max s P ?可小于最大功率缺额

.max

V P 。当系统负荷.L N P 、系统最大功率缺额.max V P 已知后,只要系统恢复频率r f 确定,就可按式.max *.*.max **

1V L L N s L P K P f P K f -??=-?求得接到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功率总数.max s P ?。

6. 系统发生功率缺额后,为要恢复发生功率缺额前的频率值,应切除多少负荷功率(假设发电

机组出力不变)?

答:系统发生功率缺额后其频率为r f ,若要恢复发生功率缺额前的频率值,即N f =r f ,由*N r N f f f f -?=可知,*f ?=0。根据.max *.*.max **

1V L L N s L P K P f P K f -??=-?得,.max s P ?=.max V P ,即切除的负荷功率等于系统最大的缺额功率。

7.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为什么要分级动作?

答:由于接于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总功率是按系统最严重事故的情况来考虑的。然而,系统的运行方式很多,而且事故的严重程度也育很大差别,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都要求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能作出恰当的反应,切除相应数量的负荷功率,既不过多又不能不足,只有分批断开负荷功率采用逐步修正的办法,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采用分级动作。

8.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首级和末级动作频率应如何确定?

答:由系统频率动态特性知,在事故初期如能及早切除负荷功率,对于延缓频率下降过程是有利的。因此第一级的启动频率值宜选择得高些,但又必须计及电力系统动用旋转备用容量所需的时间延迟,避免因暂时性频率下降而不必要地断开负荷的情况,所以一般第一级的启动频率整定在48.5~49Hz 。

电力系统允许的最低频率受“频率崩溃”或“电压崩溃”的限制,对于高温高压的火电厂,在频率低于46~46.5Hz 时,厂用电已不能正常工作。在频率低于45Hz 时,就有“电压崩溃”的危险。因此,末级的启动频率以不低于46~46.5Hz 为宜。

9. 何谓级差?级差强调选择性和级差不强调选择性有何差别?

答:级差是指相邻两级动作频率的差值。

选择性确定级差强调各级动作的次序,要在前一级动作以后还不能制止频率下降的情况下,后一级才动作,否则就是误动作;级差不强调选择性是为了避免频率过恢复或欠恢复,减小级差,增加总的频率动作级数,可能造成两轮无选择性启动。

10.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为何要设置后备级(特殊级)?

答:为了防止第i 级启动切除负荷以后,系统的频率稳定在既低于我们希望的频率恢复极限值 ,但又不足以使下一级动作的频率值上。为消除这种现象,要设置后备级,经延时后切除部分负荷功率,以便使频率能恢复到允许的限值以上。

11.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误动作?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1)暂态过程引起的误动作。应在装置中设置一个不大的动作时限(通常用0.1~0.2s )以躲过瞬态过程可能出现的误动作。

2)负荷反馈引起的误动作。应加电流闭锁、电压闭锁和滑差闭锁。

3)当电力系统容量不大、系统中有很大冲击性负荷时,系统频率将瞬时下跌引起误动作。应加滑差闭锁。

对于后两种误动作,有时可不采用电流、电压或滑差闭锁,而简单地采用自动重合闸来补救,即当系统频率恢复时,将被自动低频减载装置所断开的用户按频率分批地进行自动重合闸,以恢复供电。

12. 微机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设置有哪两种模式?请说明这两种模式如何应用?

答: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是在变电站低压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二次侧装设微机低频减负荷装置,根据需要可以每段母线配置一个,也可以整个变电站共同使用一个;分散式是低频减负荷的功能被集成在分散的保护测控单元中,由保护测控装置根据整定值的要求通过软件的设置直接出口跳闸。

13. 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稳定性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稳定性控制措施有自动切除发电机,电气制动,自动解列装置等。

14. 假设某系统发电机的出力保持不变,负荷调节效应系数K L* 不变,投入相当于10%负荷或者切除相当于10%负荷的发电机组,两种情况下系统的稳定频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1)投入相当于10%P LN 的负荷,总负荷增加到(1+0.1)P LN =1.1P LN ,由于发电机出力保持不变,将出现功率缺额0.1P LN ,所以,稳定计算频率可计算如下: )1111(50)1.11.011(50)11(*

**L LN LN L LN L L N K P P K P P K f f -=?-=??-=∞; (2)切除相当于10%P LN 的发电功率,总负荷不变,但由于剩余发电机的出力保持不变,也将出现功率缺额0.1P LN ,所以,稳定计算频率可计算如下:

)1011(50)1.011(50)11(*

**L LN LN L LN L L N K P P K P P K f f -=?-=??-=∞。 比较上面两个结果,两种情况下系统的稳定频率是不相同的。(1)的稳定频率大于(2)的稳定频率。

15. 某电力系统总负荷12500=?N L P MW ,出现功率缺额2500

max .=V P MW ,负荷调节效应系数5.1=*L K 。求下列情况下的结果:

(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求系统的稳定频率?

(2)如果希望系统的稳定频率为48.5HZ ,求应切除多少负荷?

解:(1)*.250050 6.6671.512500

L N L L N P f f K P ??==?≈?? (Hz ) 系统的稳定频率为:50 6.66743.333f ∞=-= (Hz )

(2)*5048.50.0350

f -?== .max *.*.max **2500 1.5125000.032028.811 1.50.03

V L L N s L P K P f P K f -?-???==≈-?-? (MW ) 接入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功率总数为2028.8MW 。

答: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系统的稳定频率约为43.3Hz ;如果希望系统的稳定频率为48.5HZ ,应切除的负荷为2028.8MW 。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故障录波器?

答: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振荡时,自动记录电力系统中有关电气参数变化过程,以便于分析事故原因和研究防止对策的自动装置。正常情况下,故障录波器只进行数据采集,一般不启动录波,只有当发生故障或振荡时才进行录波。

2. 微机故障录波装置有哪些优点?

答:微机故障录波装置的优点:1)便于准确、及时地分析事故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找到事故真正原因,以制定反事故措施;2).为查找故障点提供依据;3).积累运行经验,提高运行水平。

3. 故障录波装置的启动条件有哪些?

答:启动条件为:1)A 、B 、C 相电压和零序电压突变量启动;2)过压和欠压启动;3)主变压器中性点电流越限启动;4)频率越限与变化率启动;5)系统振荡启动;6)断路器的保护跳闸信号启动,空触点输入;7)手动和遥控启动。

4. 故障录波装置的数据记录方式有哪些?

答:数据记录方式分两种:分时段记录方式及不定长录波。其中不定长录波又分非振荡故障启动及特殊启动方式。

5. 微机故障录波装置在记录数据时,为何要分时段并且各时段有不同的采样频率?

答:因为不同时段故障量的变化特点不一样。不同的采样频率既能保证获取足够精细的故障量信息,又能节省空间,压缩数据量。

6. 故障录波器的结构模式有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优点?

答:分散式结构和集中式结构。

分散式结构是目前先进的、流行的结构,其优点有:(1)模拟量和开关量的信号调理部

分全部置于各数据采集单元机箱内部,结构紧凑,方便安装在继电屏柜内;(2)多个数据采集单元通过以太网或者现场总线和分析管理单元相联,采样通道可以灵活配置。

集中式结构的优点有:(1)模拟量、开关量分别处理后再送至CPU插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易实现多CPU结构;(2)多CPU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某个CPU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别的CPU;(3)总线不外引,加强了抗干扰能力;(4)使装置的容量可灵活配置。

7.分散式故障录波装置如何进行同步对时?

答:装置配置内置的GPS接受电路,接受同步脉冲信号进行对时。

8.对故障录波器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电网的故障录波器,有如下要求:(1)具有按反应系统发生大扰动的系统电参量幅度及变化率判据而自启动和反应系统动态过程基本结束而自动停止的功能;也能由外部命令而启动和停止;(2)每次记录的数据必须随即迅速地转出到中间载体,以迎接可能随之而来的下一次故障数据记录。其内存容量应满足连续在规定时间内发生规定次数的故障时能不间断的存入全部故障数据的要求;(3)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满足规定的电气量线性测量范围;记录的数据可靠不失真;记录的数据有足够安全性;(4)记录时间带有时标,并适应记录时间同步化要求;(5)按要求输出原采样数据和经过处理取得的规定电参量值;(6)记录装置本身可靠,便于维护,备品备件容易解决,具有自动测试功能;其绝缘试验标准及抗干扰要求与继电保护装置等同。

对于110kV及以下电压电网的故障录波器,有如下要求:(1)只需要在本线路供电范围内故障时启动,即可取过电流启动;(2)可以只循环记录规定时间长度和次数的故障数据及波形和故障距离数值,供变电站中央控制机或地区调度中心调用,不存档。内存占满后,执行“先进先出”原则;(3)对单母线配出线路特别是10kV线路,一搬不用装设专门的故障录波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分布式保护装置来实现一定长度的故障录波。

马原:第7章课后答案

第7章答案 第七辛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锻终实现 7?1在对禾未理世什会的认识卜.?弓讥巴丄法力如乍冢与交您什会上丈?;冇何本坂区别? 任展率木來社公的何巍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恕林会主义的根本区期祯圧八马克思恩格彷站任科学的立场上,炭岀井门就运用f (小人类卄公发風般规律M的I:指羽卄兰发展的方l;J 空妁社会主义符??洋尽地描绘过理忠社会的图级.旧在马克也主义广生以仙.人们対未未显会的及见.往江君有来厚的空患性决和幻 豹色彩?凶为他f]还没心車霁?做!H禾来的样手方比论.也不7符人灵4LQ发啟励怎观規律 马克息迫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1?运用科了的力法.致力十耐兜人类社幺料刖肥蚩木主文社釦55次S: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股效倬和资木杠会发賊钓特总锻律?从而3共产T义社会伦!1;/林学的収里弓克妙思格浙认为?人类社会|njn?界的快展样? JK J H L I的发展如.捣示这姿规冰,就能为IE?W.Wil去、是握现任和?£主女来快供向导?呵见?马克思恩恪层关丁来來扌!会理论 是楚立左对历史发廉规往把於的M?HI的. (二'金刑折檢本主文祈介【B世界屮闵发未來羽ittt#的特点 号克世恩格斯关T*来甘袅的理论丁災足冷逐用刚计廉物于义皿历史川物丁文分析住本片丈現史的加咄卜.出出的.通过探索节个人类社会枷资木」:文社会发展的规律似测历出未来诉瑕?足9克?恩格斯关十欢来牡会理论的个巫要紂点.tfU^IMtt会規律?离不丿|毗物主义特别矍为刎堆初主爻上论和唯物刊正的力?広的?1导.这个埋伦T社想社会主义的根木区别在1 ?它不足从绝对真理.理仏止义这些鈿锻的班念山发描冷来来社会芙铁.向起左批判||叫界中发现加世界?N诡过滋入刑折堑木;.文社会形态抵别是弊济形金来获科对未來社会的入识、他们以览袂勾■出的社仑工义?是?4xT义的对立jfik竹代物.未来社金的惑玄特征是9徒本卞文社处特征UI 对询?F!时.一者也有同竹??人;者不仅足询者的对立物.间冃也O*者.应齐吸收费本1:义杜金的文附成果?空憊社金上文者 isar资本卞文社会中《金的老削和&九.但则负本卞文的认识仅浮田杆砚家上.并未鬼示其实质和根激.q兌思迅格荒对资本卞文批刿的為明Z处在1?他们不是只肴刘资本七文朴公的弊為而是揭爪岀弊瑞的根减跡出資本左义发肿Ml我舍定的力匕发现货木主丈发展中字佇综的済卜会因第?h以此作出对水来社会轴点的用!t. (j之足j捣协I:来祉金的股特征,而付a惮尽的辎节描绘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 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 解: 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 =,2226525.1)2010 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 20 )(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 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 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 I I I I o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1(4 5124 512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 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 1 I I o u u R R u -= )+( 解: 11 2 1)1(I o u R R u + = ))(1()1()1()1()1()1(122 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 -=+++-=++- =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4 在图P7-4所示电路中,列出u O 的表达式。 解: 反馈组态应为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因此有uu uf F A &&1= I o R R I o uf uu u R R u u R R u R R R R R A R R R F )1()1(11 7373737373313+=???→?+=?+=+=?+==若&&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学习资料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 参数估计 一、 思考题 1. 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 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 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 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0.95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 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 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 2222α2222)(E z n σα=n z E σα2=

第7章-思考题解析

第7章习题解答 1.简述代谢物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两种方式。 答:根据调控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负转录调控和正转录调控。 在负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阻遏蛋白。阻止基因的转录。包括:(1)负控诱导: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时,基因转录。 (2)负控阻遏:阻遏蛋白与效应物结合时,基因不转录。 在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包括: (1)正控诱导:有效应物时,激活蛋白处于活性状态,基因转录。 (2)正控阻遏:有效应物时,激活蛋白处于无活性状态,基因不转录。2.什么是操纵子学说?。 答:Jacob和Monod通过大量实验及分析提出操纵子学说,其内容如下:Z、Y、A基因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mRNA编码,该mRNA的启动区(P)位于阻遏基因(1)与操纵区(O)之间,不能单独起始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基因的表达。操纵区是DNA上的一小段序列(仅为26bp),是阻遏物的结合位点。当阻遏物与操纵区相结合时,lac mRNA的转录起始受到抑制;诱导物通过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其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区相结合,诱发lac mRNA的合成。 3.简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型? 答:乳糖操纵子模型中依次排列着启动子、操纵基因和三个结构基因,它们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透性酶和β-硫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三个基因受同一个操纵基因控制。 当没有乳糖存在时,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阻遏蛋白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的结合,阻止启动基因上的RNA聚合酶进行转录,这是一种负调节作用。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之发生变构而失去活性,因而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进行转录,产生上述三种酶,使大肠杆菌能利用乳糖。 培养基中有葡萄糖存在,葡萄糖的降解产物能降低细胞内cAMP含量,影响CAP与启动基因结合,也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基因结合,因此,β-半乳糖苷酶等三个酶不能产生。这是一种正调控作用。 4.什么是葡萄糖效应? 答:葡萄糖效应是指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乳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或麦芽糖等诱导物,与其相对应的操纵子也不会启动,产生出代谢这些糖的酶。这种葡萄糖的存在阻止了其他糖类利用的现象,称为葡萄糖效应,也称为降解物阻抑(catabolite repression)。 5.什么是弱化作用? 答:弱化作用(attenuation)是一种翻译调控机制。在该机制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的移动的速率决定转录是进行还是终止。在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中,细菌的转录和翻译几乎同步进行,RNA聚合酶在转录前导序列时,核糖体和相应的tRNA紧随其后翻译前导肽。当介质中Trp浓度很低时,tRNA trp相应短缺,核糖体移至重叠区两个Trp密码子时,因缺少相应tRNA trp而停滞不前,使1区不能和2区配对,所以2区和3区配对,结果不能形成3-4区配对的终止子结构,因此RNA聚合酶能继续转录下去,操纵子得以表达。当介质中Trp浓度高时,核糖体与足量的tRNA trp紧随聚合酶后迅速合成前导肽,并在位于1区和2区之间的终止密码子处停止,不影响1区和2区的配对,所以3区可以和4区配对,形成终止子结构,使RNA聚合酶在此终止,从而阻止操纵子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当所有氨基酸都不足时,核糖体翻译移动的速度就更慢,甚至不能占据1的序列,结果有利于1、2和3、4发夹结构的形成,于是RNA聚合酶停止转录。 6.简述抗终止因子的调控机制? 答:抗终止因子是能够在特定位点阻止转录终止的一类蛋白质。当这些蛋白质存在时,RNA 聚合酶能够越过终止子,继续转录DNA。抗终止因子在RNA

马原习题2015版第二章习题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符合的哲学原理是( C )。 A.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性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4.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D) A.原始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C)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8、“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9、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讲课教案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SiBr4 SiI4 熔点/℃-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一) 名词解释?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如:2,4-D、萘乙酸、乙烯利等。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如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 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 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 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 IAA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最早发现的一种生长素类植物激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可导致植物死亡。 NAA 萘乙酸(naphtalene acetic acid),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用于促进植物的插枝生根、防止器官脱落、促进雌花发育、诱导单性结实等。 GA 赤霉素(gibberellin),具有赤霉烷骨架、显著促进茎叶伸长生长的一类植物激素,有多种生理作用,如促进茎的伸长;代替长日照和低温的诱导,促进抽薹开花;打破延存器官(种子、地下茎)的休眠,促进雄花分化和诱导单性结实等。 GA3 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是天然赤霉素中的一种,现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活性较强。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营养器官的伸长生长等。 CTK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一类植物激素,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扩大、诱导芽的分化、延迟衰老、打破某些种子休眠等生理作用。 6-BA 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物质。有促进细胞分裂、叶片保绿、防止落果和促进同化物运输等多种作用。 ABA 脱落酸(abscisic acid),一种植物激素,有诱导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器官脱落、抑

马原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 C.构建和谐社会 D.实现“大同”社会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C )的过程中作出的。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C ) A.人的思想境界的极大提高 B.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 D.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4.对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达成了直接统一 B.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C.劳动者个人劳动还将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转化 D.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进行 5.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C ) A.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B.各尽所能,按资分配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实行有计划的分配 6.共产主义社会,( D )将会消亡 A.劳动 B.工人 C.产品 D.阶级 7.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是( A ) A.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 B.人们的劳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C.人们的阶级觉悟得到极大提高 D.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8.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巨大提高 C.实现社会的极大和谐 D.实现阶级的完全消失 9.共产主义社会,( B )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A.消费 B.劳动 C.娱乐 D和谐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共产主义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社会 B.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ABCD ) 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 B.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

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中的长期投资决策是指()。 A、项目投资决策 B、证券投资决策 C、其他投资决策 D、单一投资决策 2、在长期投资决策中,固定资产原值等于()。 A、固定资产投资 B、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之和 C、应提折旧额 D、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化利息之和 3、下列各项中,属于各种类型投资项目必备内容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 B、无形资产投资 C、开办费投资 D、流动资金投资 4、已知某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经营期某年的总成本费用为100万元,当年与该项目有关的固定资产折旧为3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为10万元,上缴所得税20万元,则该年的经营成本等于()。 A、40万元 B、50万元 C、60万元 D、70万元 5、企业连续8年于每年末存款1000元,年利率8%,则在第8年末可一次取出本利和()。 A、8000元 B、8640元 C、10637元 D、5747元 6、如果某长期投资项目的原始总投资与投资总额之间存在数量差异,则意味着项目一定()。 A、存在流动资金投资 B、存在资本化利息 C、采取分次投入方式 D、采取一次投入方式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 A、折旧费 B、经营成本 C、各项税款 D、建设投资

8、某企业年初存入一笔资金,从第四年年末起,每年取出1000元,至第九年末取完,年利率为10%,则该企业存入款项为()元。 A、3200.60 B、3150.50 C、3272.17 D、3279.80 9、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万元,年营业支出为60万元,其中折旧为10万元,所得税率为40%,则该的营业现金流量为()万元。 A、26 B、34 C、40 D、50 10、普通年金是指()。 A、后付年金 B、先付年金 C、永续年金 D、递延年金 1、A 2、D 3、A 4、C 5、C 6、B 7、A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长期投资决策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 A、贡献边际 B、货币的时间价值 C、贡献边际率 D、投资的风险价值 E、资金成本 2、现金流入的内容有()。 A、营业收入 B、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 C、营业净利 D、回收流动资金 E、经营成本 3、经营期某年净现金流量包括()。 A、该年折旧 B、该年利息费用

马原第七章思考题

第七章 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实验。在印第安那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追求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答: 无论是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或者傅立叶的“和谐公社”,这些作品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上人们共同劳动、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蓝图,从出发点上看,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一样都是以人为本、由人出发,两种主义思想在当时乃至现今的时代都具有极强的先锋性与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一个作为“科学”,一个作为“空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主义者从根本上便具有对立性的关系,具有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他们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并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及其基本矛盾的基础上,以该两大发现作为建构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建立对未来新理想社会的认识与展望。正如《科社概论》中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创立的,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而空想社会主义则是按照唯心史观的愿望来建立理想社会,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原则之上,无法科学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于人的认识仅看到了当时正被剥削压迫的社会底层人民的表面需求,缺乏对人的本质问题的一系列科学的诠释,“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社会力量”。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并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7.1对改变气流速度起主要作用的是通道的形状还是气流本身的状态变化? 答:改变气流速度主要是气流本身状态变化,主要是压力变化直接导致流速的变 化。 7.2如何用连续性方程解释日常生活的经验:水的流通截面积增大,流速就降低? 答:日常生活中水的流动一般都为稳定流动情况11 221212f f m m m Ac A c q q q v v ====,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水1v =2v ,故有流速和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关系。 7.3在高空飞行可达到高超音速的飞机在海平面上是否能达到相同的高马赫数? 答:不能,因为速度和压比有个反比关系,当压比越大最大速度越小,高空时压 比小,可以达到高马赫数,海平面时压比增大,最大速度降低无法达到一样的高马赫数。 7.4当气流速度分别为亚声速和超声速时,下列形状的管道(图7-16)宜于作喷管还是宜于作扩压管? 答:气流速度为亚声速时图7-16中的1 图宜于作喷管,2 图宜于作扩压管,3 图 宜于作喷管。当声速达到超声速时时1 图宜于作扩压管,2 图宜于作喷管,3 图宜于作扩压管。4 图不改变声速也不改变压强。 7.5当有摩擦损耗时,喷管的流出速度同样可用2f c 无摩擦损耗时相同,那么摩擦损耗表现在哪里呢? 答:摩擦损耗包含在流体出口的焓值里。摩擦引起出口速度变小,出口动能的减 小引起出口焓值的增大。 7.6考虑摩擦损耗时,为什么修正出口截面上速度后还要修正温度? 答:因为摩擦而损耗的动能被气流所吸收,故需修正温度。 7.7考虑喷管内流动的摩擦损耗时,动能损失是不是就是流动不可逆损失?为什 么? 答:不是。因为其中不可逆还包括部分动能因摩擦损耗转化成热能,而热能又被 气流所吸收,所造成的不可逆。 7.8在图7-17 中图(a )为渐缩喷管,图(b ) 为缩放喷管。设两喷管的工作背压均为0.1MPa ,进口截面压力均为1 MPa ,进口流速1f c 可忽略不计。1)若两喷管的最小截面面积相等,问两喷管的流量、出口截面流速和压力是否相同?2) 假如沿截面2’-2’切去一段,将产生哪些后果?出口截面上的压力、流速和流

普通物理学第二版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刚体力学 7.1.1 设地球绕日作圆周运动.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速度为多少rad/s?估算地球赤道上一点因地球自转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估算地心因公转而具有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自己搜集所需数据). [解 答] 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1)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 [解 答] (1)22(30001200)1/60 1.57(rad /s )t 12ωπβ?-?= ==V V (2) 2222 20 ( )(30001200)302639(rad) 2215.7 π ωω θβ --= ==? 所以 转数=2639 420() 2π=转 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 球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 答] 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2 1.2t t (:rad,t :s).θθ=+求(1)t=0时,(2)自t=0开始转45o 时,(3)转过90o 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解 答] (1) A ??t 0,1.2,R j 0.12j(m/s). 0,0.12(m/s) x y ωνωνν====∴==v (2)45θ=o 时,

由 2 A 1.2t t,t0.47(s) 4 2.14(rad/s) v R π θ ω ω =+== ∴= =? v v v 得 (3)当90 θ=o时,由 7.1.5 钢制炉门由两个各长1.5m的平行臂AB和CD支承,以角速度10rad/s ω=逆时针转动,求臂与铅直45o时门中心G的速度和加速度. [解答] 因炉门在铅直面内作平动,门中心G的速度、加速度与B或D点相同。所以: 7.1.6 收割机拔禾轮上面通常装4到6个压板.拔禾轮一边旋转,一边随收割机前进.压板转到下方才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农作物压向切割器,另一方面把切割下来的作物铺放在收割台上,因此要求压板运动到下方时相对于作物的速度与收割机前进方向相反. 已知收割机前进速率为1.2m/s,拔禾轮直径1.5m,转速22rev/min,求压板运动到最低点挤压作物的速度. [解答] 取地面为基本参考系,收割机为运动参考系。 取收割机前进的方向为坐标系正方向 7.1.7 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螺旋桨尖端所在半径为150cm,发动机转速2000rev/min.(1)桨尖相对于飞机的线速率等于多少?(2)若飞机以250km/h的速率飞行,计算桨尖相对于地面速度的大小,并定性说明桨尖的轨迹. [解答] 取地球为基本参考系,飞机为运动参考系。 (1)研究桨头相对于运动参考系的运动: (2)研究桨头相对于基本参考系的运动: 由于桨头同时参与两个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

第七章 实际流体的流动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实际流体的流动复习思考题 1. 雷诺数表征C之比。 (A) 压力与粘性力(B) 粘性力与重力(C) 惯性力与Z粘性力(D) 粘性力与切应力 2. 圆管流动中,雷诺数为。 (A) (B) (C) (D) 3. 水和空气两种不同流体在圆管内流动,临界雷诺数Re的关系为。 (A) ReC水>ReC空气(B) ReC水 4. 圆管流动中,临界雷诺数为C 。 (A) 1 (B) 500 (C) 2300 (D) 4000 5. 流量和温度不变的圆管流中,若两个断面直径比为2,则这两个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B。 (A) 2 (B) 1/2 (C) 4 (D) 1/4 6. 圆管恒定均匀流动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为。 (A) 均匀分布(B) 抛物线分布(C) 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D) 管壁处为零,管轴处最大,且为线性分布(E) 层流为抛物线分布,紊流为均匀分布 7.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 指数曲线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对数曲线分布 8. 管道紊流流动中,过流断面流速分布符合。 (A) 均匀分布(B) 线性分布(C) 抛物线分布(D) 对数曲线分布 9. 圆管恒定均匀层流流动,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0.8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 (A) 0.6 m/s (B) 0.5 m/s (C) 0.4 m/s (D) 0.3 m/s 10. 欲一次测到半径为的圆管层流中断面平均流速v,应将测速仪探头放置在距管轴线。 (A) (B) (C) 0.866 (D) 0.707 11. 紊流附加切应力是由于而产生的。 (A) 分子间的动量交换(B) 脉动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C) 时均流速引起的动量交换(D) 脉动压强引起的动量交换

第七章思考题

第七章思考题 1.自旋可在坐标空间中表示吗?它与轨道角动量性质上有何差异? 解答:(1)自旋是内禀角动量,它不能在坐标空间中表示出来。 (2)轨道角动量是微观粒子的外部空间角动量,它可在坐标表象中表示出来,量子数为整数,本征态为球谐函数;自旋是内禀角动量,量子数为整数或半奇整数,自旋函数需用多分量波函数表示。此外,二者的旋磁比不同。 2.电子z S 的本征态常被写为???? ??=01α,???? ??=10β;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解答:z S 的本征态是自旋波函数???? ??=b a χ的特例。由于在z S 的本征态中,本征值仅有2 ±与量子数21±=s m 对应,分别记为???? ??==01)(21α χz s , ???? ??==-10)(21βχz s ;βα,是电子的两个线性独立的自旋态,组成一组正交 完备基矢,以此为基矢的表象为z S 表象。任一自旋态???? ??=b a χ 在z S 表象中可展开为βαχb a +=。 3.对于自旋为1/2的粒子,是否存在态 ???? ??=b a χ,在其中0===z y x S S S ? 解答:首先令在???? ??=b a χ态中,()0100122**=-=???? ?????? ??-==+b a b a b a z z χσχσ 设δi e b a 21 ,21 ==,得???? ??=δχi e 121; 再由0cos 0=?=δσx

0sin 0=?=δσy 由于δ无法同时满足0sin cos ==δδ,所以,对 于自旋为1/2的粒子,使0===z y x S S S 态是不存在的。 4.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原理表述为:“全同粒子体系中,体系的物理状 态不因交换任意两个粒子而改变”。问: (1)“物理状态”是指宏观态还是微观态? (2)“交换任意两个粒子”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3)它与全同粒子的不可区分性有什么联系? 解答: (1)物理状态不变是指体系的微观态和宏观态都不因全同粒子间的交换而改变,全同性原理中强调的是微观态(量子态)的不变; (2)交换任意两个粒子是指在描述全同粒子体系状态的波函数中交换两个粒子的包括自旋在内的全部坐标; (3)实质相同。所以,全同性原理往往也被称为不可区分(分辨)原理。 5.量子力学中,角动量是如何定义的? 答:量子力学中,角动量是按下式定义 ?×J ?=i J ? 任何满足此式的算符所代表的力学量,都可以认为是角动量。此定 义较之角动量的仿佛经典定义L ?=r ?×p ?更具普遍性。后者只能适用于 轨道角动量而不能适用于自旋。

最新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七章资料

第七章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实现的社会制度是相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必然要经过无产阶级专政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认为不需要无产阶级专政阶段. 2、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1)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2)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4)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5)虽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需要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但是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它只看到了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和条件,而没有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客观必然性及人类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不懈地追求.(6)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实现的长期性.应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两者,这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3.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只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需要无产阶级长期奋斗的事业,也是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事业。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需要在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强有力的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结合实际条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是能够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

传热学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 思考题 1.什么叫膜状凝结,什么叫珠状凝结 ? 膜状凝结时热量传递过程的主要阻力在什么地方? 答:凝结液体在壁面上铺展成膜的凝结叫膜状凝结, 膜状凝结的主要热阻在液膜层, 凝结液 体在壁面上形成液珠的凝结叫珠状凝结。 2.在努塞尔关于膜状凝结理论分析的 8 条假定中,最主要的简化假定是哪两条 ? 答:第 3条,忽略液膜惯性力,使动量方程得以简化;第 5 条,膜内温度是线性的,即 膜内只有导热而无对流,简化了能量方程。 3.有人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平管外的凝结换热一定比竖直管强烈,这一说法 一定成立? 答;这一说法不一定成立,要看管的长径比。 4.为什么水平管外凝结换热只介绍层流的准则式?常压下的水蒸气在 t t s t w 10 ℃ 的水平管外凝结,如果要使液膜中出现湍流,试近似地估计一下水平管的直径要多大 ? 答:因为换热管径通常较小,水平管外凝结换热一般在层流范围。 9.161d 34 t s t w 34 g 2 3 14 53 4 r 4 由 t s 100 ℃ , 查表: r 2257 kJ /kg 由 t p 95 ℃,查表: 961.85kg / m 3 0.6815W / m K 298.7 10 6 kg/ m s 3 r d 976.3 1 2.07m t s t w g 2 3 3 即水平管管径达到 2.07m 时,流动状态才过渡到湍流。 5.试说明大 容器沸腾的 q~ t 曲线中各部分的换热机理 。 6.对于热流密度可控及壁面温度可控的两种换热情形,分别说明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 流密度及温差小于临界温差的意义,并针对上述两种情形分别举出一个工程应用实例。 答:对于热流密度可控的设备, 如电加热器, 控制热流密度小于临界热流密度,是为了防止 设备被烧毁,对于壁温可控的设备, 如冷凝蒸发器,控制温差小于临界温差,是为了防止设 备换热量下降。 7.试对比水平管外膜状凝结及水平管外膜态沸腾换热过程的异同。 答:稳定膜态沸腾与膜状凝 结在物理上同属相变换热,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汽 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较大的液膜,前者热量由里向外,后者热量由外向里。 8 .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 什么? 答:从换热表面的结构而言, 强化凝结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面上液膜的 厚度,强化沸腾换热的基本思想是尽量增加换热表面的汽化核心数。 9.在你学习过的对流换热中.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哪几种换热方式? 其他换热方式中不显含温差是否意味着与温差没有任何关系 ? 答:表面传热系数计算式中显含换热温差的有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 不显含温差并不意味着 与温差无关,温差的影响隐含在公式适用范围和物件计算中。 对于水平横圆管: R e 4 dh t s t w r h 0.729 临界雷诺数 gr d t s t w Re c 1600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