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单元卷:专题九_当代国际社会_a卷 有答案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

专题九当代国际社会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③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世界是个大家庭,各国都是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都负有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责任。大国应有大国的担当,小国应有小国的责任。”该表述旨在强调()

①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②主权国家应自觉履行维护国际和平的义务

③世界经济发展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物质保障

④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7年7月7日至8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在德国汉堡举行,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重要协调机制的G20,正在推动全球新型合作,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于G20,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非政府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②是政府间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③能够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④是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2017年6月11日,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先遣组首批12人携两架直升机等相关装备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短暂休整、组装后将飞赴达尔富尔任务区,主要担负空中巡逻、战场侦察、人员

输送、伤员转运、物资运输等任务。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我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C.我国政府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积极履行国际责任

D.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5.“90后、英语专业八级、基层一线执法执勤单位的军事骨干……”简单的勾勒,让这样一支队伍显得“高冷”而神秘,这正是中国组建的联合国首支常备维和警队。为支持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中国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这一举措说明()A.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

B.中国组建维和警队是国家行使自卫权的需要

C.中国通过联合国坚持以双边主义的方式实现共同安全

D.中国组建维和警队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统一

6.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针对核恐怖主义指出,我们要铭记全人类福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定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促进各国普遍发展繁荣,开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唯其如此,才能早日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这表明()

A.核恐怖主义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B.我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解决核恐怖的有效途径

D.顺应世界潮流是国家间合作反对核恐怖的基础

7.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互通共享,中国发起和筹建的“亚投行”得到了各国广泛支持,反响积极。就连作为美国传统盟友的英国,也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亚投行”。这说明()

①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对外活动的目的②和平、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中国在推动亚洲的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④国家利益存在于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互联网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这表明()

①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顺应时代主题,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④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话语权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9.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共商全球核安全大计。

材料反映出()

①世界人民维护持久和平的任务十分艰巨②相关国家寻求在核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

③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解决核安全问题④我国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安全的国际合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6月28日至29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非政府论坛第二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会议将举行以亚洲安全形势、网络空间安全、反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金融安全与合作、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媒体作用、亚信非政府论坛发展为主题的8场专题圆桌会议。强调要坚持和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凝聚共识,促进对话,加强协作,推动构建具有亚洲特色的安全治理模式,共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美好未来。材料表明()

①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安全和经济利益是一个国家的灵魂④合作、交流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1.2017年9月4~5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就加强金砖国家沟通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深入交换意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①以成员国根本利益一致为基础②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是当今时代主题变化的产物④是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合作的平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阐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这表明我国在外交活动中()

①把维护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②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

③积极帮助各国解决内政问题④维护我国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3.在联合国安理会举办的主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的公开辩论会中,中方提出了“要和平,不要冲突;要合作,不要对立;要公平,不要强权;要共赢,不要零和”的四点主张,得到了各方积极回应。中方的观点体现了我国()

①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目标

③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东后,卡塔尔突然遭遇集体断交潮。巴林、沙特、阿联酋、埃及、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等多国先后与其断交。这是近年来中东地区遭遇到的最严重的外交危机。这起断交风波反映出()

①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是相同的④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政治力量的角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由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反映出()

①以互利共赢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②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③联合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④联合国的改革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贡献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这说明我国()

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深化中非双方团结合作

②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③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对话,缔结中非间战略同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同时,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这体现出()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世界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挥了的积极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多年来,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

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维护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④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近年来,为躲避战乱、冲突、极端主义、饥荒、贫困,来自中东等地区的大批难民和非法移民涌向欧洲。基于自身经济、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考虑,一些欧洲国家对接纳难民持积极态度,另一些国家则态度消极,甚至对难民入境设置种种障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欧洲难民危机表明和平与发展问题都尚未妥善解决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最直接原因

③对待难民的不同态度暴露出欧洲国家存在利益差异

④消除南北发展的不平衡是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强调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表明我国()

①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主张维护国际格局稳定,反对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③把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讲话中郑重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并指出历史启示我们,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说明中国()

①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②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③主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④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2.2017年7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就韩国部署剩余四架“萨德”系统导弹发射车事件对记者表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我们强烈敦促韩美双方正视中方利益关切,停止有关部署进程,撤除相关设备。中方这一要求是因为()

①任何国家行使自卫权必须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和平是当今时代的潮流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是我国的核心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017年8月13日,中美两国元首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强调,有关方面要保持克制,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坚持对话谈判、政治解决的大方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愿同中方继续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保持密切沟通。这表明()

①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中美两国共同的愿景

②解决朝鲜核问题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本义务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中美两国能够交换意见的基础

④我国处理国际关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2017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发表讲话指出,上合组织国家都是中国周边重要国家,也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把自身发展同地区国家发展对接起来,把自身安全同地区国家安全融合起来,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总理的发言()

①表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表明维护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能体现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诚意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友好合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一

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路沿线各民族之间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和而不同。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

(1)试说明坚持“和而不同”理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治意义。(12分)

(2)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他具体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打造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大国作用。(1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带一路”建设以全球化视野所进行的战略构想,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于具体的项目规划,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发展能力;避免出台由我国单方面主导,对各国统一的、脱离实际的政策措施;要“多做少说”,避免与美欧日俄等国在争夺中亚市场的直接对抗,使其对中国的防范与遏制加强,要学会使用博弈策略,既不张扬,也不畏缩,以利益驱动和吸引沿线国家主动参与及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实现互利共赢。(12分)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

专题九当代国际社会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CDBCD 6-10 BBDBD 11-15 CBAAC

16-20 ACBAC 21-24 DDD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答案】

(1)①能有效尊重沿线国家的基本权利,取得沿线国家的支持与参与。

②能有效引导沿线国家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创设和平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

③有利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每点4分,满分12分)

(2)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沿线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走和平发展之路。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保障各国共同发展的权利,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经济带的建设要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做零和交易,实现双赢。(每点4分,满分12分)

26.【答案】

①我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③我国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④我国应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应自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⑥我国应坚持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答出任意4点即可,每点4分,

满分16分)

27.【答案】

①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经济和科技为战略重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②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政治上互相尊重、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

③遵循联合国宗旨原则,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④坚持走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每点3分,满分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