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站生态效益监测指标

监测站生态效益监测指标
监测站生态效益监测指标

附件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建设技术、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组织运行,并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合于经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地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26-2005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89-2007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698-2007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LY/T 1872-2010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数据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估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通过定位监测、野外试验等手段,运用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退耕后林地的生态环境与退耕前农耕地、坡耕地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作对比,对退耕还林的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2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special o bservation st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是指承担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任务的各类野外观测台站。本规范中简称生态监测站。

3.3 森林小气候要素forest microclimate factor

描述森林小气候中的某些物理特征量。诸如:表征辐射的各种特征量、表征热的各种特征量、表征水汽的各种特征量、表征空气运动的各种特征量。

3.4 雪/水当量water equivalent of snow

当积雪完全融化后,所得到的水形成水层的垂直深度。

3.5 总径流量total runoff

封闭的集水区或水量平衡场内地表径流量、壤中迁出水量与不透水岩层上迁出至河流的水量之和。

3.6 测流堰weir

通过一定的水工建筑形式来测定水流流量的量水建筑。

3.7 净化大气环境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退耕还林后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颗粒污染物(PM2.5、PM10)和化学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过滤、阻隔和分解作用,以及降低噪音、提供负离子和萜烯类(如芬多精)物质等功能。

3.8 PM2.5 particulate matter2.5

颗粒物在通过检测仪器时所表现出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与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且密度为1g·cm-3的球形颗粒一致的颗粒物。

3.9 PM10 particulate matter10

PM10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米以下的颗粒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3.10 提供负离子negative-ion supply

空气负离子就是大气中的中性分子或原子,在自然界电离源的作用下,其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很快会附着在气体分子或原子上,特别容易附着在氧分子和水分子上,而成为空气负离子。

3.11 积累营养物质nutrient accumulation

森林植物通过生化反应,在大气、土壤和降水中吸收N、P、K等营养物质并贮存在体内各器官的功能。森林植被的积累营养物质功能对降低下游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有重要作用。

3.12 森林群落生物量biomass of forest community

森林群落单位面积上长期积累的全部活有机体的总量。

3.12 土壤碳储量carbon storage in soil

单位容积土壤所含碳素的质量总和。

3.13 香浓维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香浓维纳指数是衡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指标,能够反映森林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分布的均匀度,指数越高,生态系统的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其维持、繁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能力越强。

4 监测站建设技术标准

4.1 生态监测站站址选择

选择能代表该区域主要退耕还林类型且能表征土壤、水文及生境等特征,交通、水电等条件相对便利的典型植被区域。

4.2 生态监测站分析实验室建设

各生态监测站科研依托单位和生态监测站野外综合实验基地必须建立分析实验室,用以完成森林植物化学、土壤物理化学及大气环境化学的全部分析指标,室内的主要仪器设备参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此外,各生态监测站均需购置监测PMP2.5与PM10的气溶胶再发生器与颗粒物监测仪。

4.3 森林气象监测设施建设

4.3.1 地面标准气象站建设

地面标准气象站建设参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

4.3.2 森林小气候观测设施设置

森林小气候观测设施建设参见《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

4.4 集水区测流堰设施建设

4.4.1 集水区测流堰布设位置

选择在退耕还林类型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自然闭合的区域,该区域要求自然分水线清楚、底层为不透水层、地质条件一致、生物群落与周边更大范围的生物群落相一致、集水区与周围没有水平的水分交换。在该闭合区流域出口处选择沟道顺直、沟床稳定、没有支沟汇水影响以及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集水区测流堰,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全部水分能经集水区出口处所修筑的测流堰流出,以测定全流域的径流和泥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增加对照集水区。

4.4.2 集水区测流堰的附属设施

生态监测站的量水建筑物应根据流量大小选择直角三角形量水堰或巴歇尔测流堰。对枯水流量极小、丰水流量极大径流测堰,可设置多级测堰或镶嵌组合堰。

4.5 坡面径流场建设

4.5.1 坡面径流场设置

针对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林、经济林、退耕还草),按不同坡度设置(小于15度、15-25度、25度以上),监测坡面径流、泥沙、水质。同时,至少在某一对照未退耕地设置地表径流场1个。

4.5.2 坡面径流场数量

每个植被恢复模式及不同坡度至少设置1个固定坡面径流场。

4.5.3 坡面径流场规格

投影面积规格为5m×20m。

4.5.4 坡面径流场设置方法

使用不透水材料布设径流场时应使长边垂直于等高线,短边平行于等高线,原则上坡度应在10度

以上。

4.6 集沙槽建设

4.6.1 集沙槽设置

在风沙区针对不同的植被模式和树种,设置集沙槽,监测单位面积、一定时间的集沙量,集沙槽质地为混凝土预制件。

4.6.2 集沙槽数量

每个植被恢复模式和林种分别设立2个~3个固定集沙槽。

4.6.3 集沙槽规格

规格为3m×0.5m×0.5m。

4.6.4 集沙槽设置方法

在布设时,要根据当地主风方向,在保持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条件下,将混凝土预制件埋设在与地表同一水平面上。

4.7 固定标准地建设

4.7.1 固定标准地设置

设置固定标准地,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区林草生长过程及生物生产力动态变化,标准样地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用采用全站仪、测绳或皮尺确定样地及被测林木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在标准地四角地面下埋设1.2m水泥桩作为永久标记。

4.7.2 固定标准地数量

对于每个植被模式和树种,至少设置2个固定标准样地。

4.7.3 固定标准地规格

退耕还乔木样地:20m×20m;退耕还灌木样地:10m×10m;退耕还草样地:5m×5m;未退耕样地(对照标准样地):10m×10m。

4.8 土壤监测设施建设

4.8.1 土壤监测剖面设置

土壤剖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宽阔的地段,不宜跨越道路、沟谷和山脊。森林剖面则在坡上、坡中、坡下分别设置。

4.8.2 土壤监测剖面规格

剖面规格宽0.8m、长1m、深1 m~1.5m,土层深不足1m 时挖深至母岩风化层。

4.8.3 土壤监测剖面数量

每个退耕植被模式的土壤剖面不得少于3个重复。

5 监测站生态效益监测指标5.1 气象观测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1。

5.2 森林小气候观测及梯度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2。

5.3 净化大气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3。

5.4 森林土壤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4。

5.5 森林水文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5。

5.6 森林群落学特征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5-6。

6监测方法

PM颗粒物采样及称重:于每月的上、中、下旬在树冠的上、中、下部位及东、南、西、北方向各采集针阔叶。每个样地选取3棵标准木,将采集的树叶并封存于塑料袋中,带回实验室后采用气溶胶再发生器与颗粒物监测仪获得PM2.5与PM10颗粒物质量。

其他各项监测方法严格参照“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LY/T 1952-2011)”执行。

7 评估方法

7.1 数据来源

本标准所用数据主要有三个来源。

a)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森林生态站所开展的长期定位监测数据集;

b)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c)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资源数据。

7.2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见表7-1,共包括7个类别15个评估指标。

7.3 评估公式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实物量评估公式见附录A。

8 组织运行

8.1 行政管理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归口国家林业局主管,实行三级负责制,即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为一级管理单位,各省级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为二级管理单位,各县级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为三级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单位全面领导开展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结合国家、区域要求,制定国家、区域生态监测站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处理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并在生态监测站基本建设、经费保障、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支持。承担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工作的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所属台站应遵循本规范开展相应监测工作。8.2 技术管理

国家林业局设立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中心,挂靠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管理中心。具体组织开展全国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观测科学研究,组织拟定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协调指导各台站开展工作,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合作交流,负责生态监测站及网络具体建设及日常运行。各台站技术依托单位为各地林科院及相关院校。

8.3 数据报送和发布

生态监测站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的观测指标和内容,对观测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分类、保存,确保观测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每年定期同时向省退耕办、网络中心提交本年度各阶段的观测数据。观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高综合观测和数据管理能力。应有专门人员负责数据日常管理。数据管理具体参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数据管理规范》(LY/T 1872-2010)。

生态监测站应遵循科学数据保密制度,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与站网以外机构开展数据交流时,需视情况报经网络中心审批、备案;涉及国家规定的数据资料使用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依托生态监测站观测数据完成成果均应确定标注,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重大数据成果发布需报经网络中心审批、备案。国家林业局每年定期颁布《全国退耕还林典型区域生态效益监测白皮书》。

附录A(规范性附录)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实物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

10

11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生态监测站野外调查观测数据管理表

B .1 生态监测站点信息

表1 地理位置及地貌表

注:水系指站区所属一级河流。

表2 气候概况表

注1:气候带缩写字母=FZ/CT/TZ/WT/SZ/TR 。其中,寒带:FZ (frigid zone);寒温带:CT (cold temperate zone); 温带:TZ (temperate zone);暖温带:WT (warm temperate zone);亚热带:SZ (subtropic zone);热带:TR (tropic zone)。

注2:以上各项(除气候带)均为多年平均值。

表3 监测样地信息表

注1:样地编号以Y 开头,后跟数字,例如Y-1。 注2:经纬度信息按照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填写。 注3:坡向缩写字母= E/S/W/N/SE/NE/SW/NW 。其中,东:E(east);南:S(south);

西:W(west);北:N(north);东南:SE(southeast);东北:NE(northeast);西南:SW(southwest);西北:NW(northwest)。 注4:坡位按照上、中、下来填写。

表4 坡面径流场信息表

注1:径流场编号以J 开头,后跟数字,例如J-1。

注2:经纬度信息按照坡面径流场中心点经纬度填写。

表5 测流堰信息表

注1:测流堰编号以C开头,后跟数字,例如C-1。

注2:经纬度信息按照测流堰所在点经纬度填写。

B.2 观测数据信息

B.2.1 退耕还林森林群落指标数据

表6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林、生长量和收获量监测表

B.2.2 气象常规指标数据

表7 气象观测数据表

14

B.2.3 净化大气环境指标数据

表8 释放负离子数据表

15

B.2.4 退耕还林森林土壤的理化指标数据

表9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及未退耕地土壤物理性质监测表

16

表10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及未退耕地土壤养分监测表

17

B.2.5 退耕还林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指标数据

表11 降水截留数据表

表12 测流堰数据表(单位:mm)

18

表13 不同坡度、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及未退耕地水土保持监测表

19

表14 水质数据表

20

新田县环境监测标准三级实验室建设方案(精)

新田县环境监测标准三级实验室建设方案.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新田县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为提高新田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根据《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39 号、《xx 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 xx 府办〔200 7〕44号、《xx 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xx 环〔2008〕101 号、《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环发〔2007〕56 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紧紧围绕减排工作,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为我县减排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充分、有效的技术支持,逐步改善我县环境质量。在“十二五”期间将我县环境监测站建设成为能掌握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容量和污染物状况,满足以“工业富县、旅游旺县、农业稳县”的发展战略的三级环境监测服务机构。 二、背景及现状 2.1 建设背景 新田县地处湖南省南部,毗邻两广,隶属永州市,面积1022Km2,东接嘉禾县、桂阳县,南临蓝山县,西抵宁远县,北邻祁阳县、芝山区。 县环境监测站始建于 1984年5月,于 2006 年通过计量认证复审,是从事环境监测的服务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新田县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承担着新田县境内饮用水水源、地表水常规监测任务及县内所用污染源的监测监督任务。建站已有二十七年,虽然近几年在上级部门和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实验室的分析操作环境进行完善建设,购买了烟气自动监测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消解通风柜、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等一批仪器,环境监测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受人员、仪器装备和工作场所的限制,监测监

高考一轮复习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1—2题。 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A.土壤含水率上升B.地下水储量增加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D.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3—5题。 3.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内郁闭度大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D.林外风速较小 4.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5.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 下表示意我国干旱地区(祁连山)不同森林覆盖率与河流枯水期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6—7题。 6.该表直接反映出干旱地区森林可以 A.减少枯水期径流量B.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C.减少洪水期径流量D.增加洪水期径流量 7.针对黑河上游下段枯水期径流量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A.兴修水利工程蓄水B.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落实植树造林规划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19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8—10题。 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监测站 级别适用范围人员编制(人) 环境监测 技术人员比例 高、中级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一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20 人 不低于85%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 术人员总数比例不 低于25%,中级不 低于45% 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90 人 二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50 人 不低于85%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 术人员总数比例不 低于20%,中级不 低于50% 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70 人 三级东部地区不少于20 人 不低于75%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 占技术人员总数比 例不低于50%中部地区不少于18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10 人 二、监测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森林——人类的亲密伙伴 ——评价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价值,包括其分类、作用以及所占比重,论述了生态效益在森林服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关于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 一、森林问题 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类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林地、林木及其空间范围内生长着的的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生存及发挥作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尽管概念上包括由森林形成的生态环境条件,但传统的林业只是以木材及林产品生产为中心。因此人们长期忽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森林资源低价或无价的政策指导下,对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的采伐和不当的利用,导致其数量日趋枯竭,质量日益衰减,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森林面积730万公顷,有77个国家及地区森林面积呈下降趋势。另外,受毁林开荒、择伐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2000年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原生林面积702万公顷。 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动消耗)来决定的。 (二)效用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认为,价值不过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并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即 商品价值=商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可以用支付意愿(WTP willingness-to-pay)来表示,WTP是指人为获得一种效用而自愿支付的货币资金,是人的偏好的自动货币指标。WTP和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剩余的关系为: 消费者剩余=WTP—消费者实际支出 从中发现如果消费者剩余可以忽略的话,消费者的实际支出等于WTP,可以用商品的价格作为商品的价值;当消费者实际支出为零时,消费者剩余等于支付意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

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

G346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改扩建工程 项目部驻地建设方案编制:日期:____________ 审批:日期:____________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G346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5年11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项目驻地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现场调查情况 (3) (二)、项目整体装修规划 (3) 四、项目组织机构 (3) 五、项目部施工方案 (4)

(一)、项目部办公区的设置 (4) (二)项目生活区建设 (4) (三)项目驻地公共设施 (5) (四)项目部安全文明及消防 (6) G346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改扩建工程 项目部建设方案 根据《湖北省一级公路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及我公司标准化细则要求,确保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达标,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一级公路标准化技术指南》 2、《湖北省一级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细则》 3、《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改扩建工程量阶段施工图设计》 二、工程概况 G346大悟县河口至城关段改扩建工程第一合同段(K0+000~K39+050)起点位于大悟县河口镇河口村与红安县交界处,终点位于孝感北站西侧,与孝感北站连接线相接,路线全长39.050Km,项目沿线经过河口、刘集、夏店、新城、高店、高铁新区及大悟城关镇等乡镇。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1.5m。本标段施工内容涵盖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防排水、交叉、安全设施等方面。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报告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报告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报告 的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林建设,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和林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正确评价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情况去年7月,我省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要求,组织完成了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全省区划界定公益林面积4783.3万亩,向国家申报重点公益林面积1969.74万亩。经国家林业局审核,沙河、汝河因不属于淮河一级支流,蟒河因长度不足150公里,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因尚处在待批阶段,合计面积135.56万亩,均未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范围。在国家认定的1834.18万亩重点公益林中,天保工程区757.22万亩,非天保工程区1076.96万亩。去年11月,国家安排我省第一批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550万亩。我省各级林业部门为扎实管好重点公益林,充分发挥补偿基金的使用效益,在分配和落实补偿面积的过程中,按照国家下达的不同生态区域类型控制面积及有关要求,一手抓补偿面积的落实、将分配的补偿面积落实到山头地块,一手抓管护责任制的落实、签订护林合同、制定管理办法,为开展重点公益林管护和补偿奠定了基础。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合理布局,认真落实补偿面积为了扎实做好这一补偿制度实施的基础工作,我们依据各地区划界定的重点公益林资源情况,首先制定了我省落实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面积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重点的基本要求,确保补偿面积落实到生态地位重要的地区; 二是优先满足国有林地中有林地管护的需要,较好地解决山区国有林场的贫困问题; 三是集体林和其他所有制的林地纳入补偿范围时,必须坚持林权者自愿的原则; 四是不论何种权属,纳入补偿范围的林地要优先安排有林地,其次是疏林地和灌木林;五是以县为单位,当分配面积不能满足区划界定的面积时,应适当集中安排,但不准超越区划界定的重点公益林范围。经过全省林业系统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补偿面积落实任务。据统计,全省各类生态区域第一批重点公益林的补偿面积是: 江河源头77.5万亩、江河两岸197.2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5.3万亩、大型水库周围140.4万亩、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9.6万亩。共涉及10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13个自然保护区实施单位、22个国有林场、27个集体林场,共计1608个林班、18379个小班,涉及乡(镇)170个、村1286个、林农61936户,初定护林员3350名。 (二)建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公益林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省林业厅成立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全省第一批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所涉及的10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管护单位都确定了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部分重点县在林业局内设了公益林管理办公室,选调技术人员,专门负责重点公益林的管理工作。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项目部大门效果图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项目部大门效果图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项目部作为公司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内承担着完成各工程项目的重任,对外则承担着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公众知名度的希望,是整个公司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这种重要性,随着南京市、江苏省以及全国其他省份对文明施工要求的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正变得愈加普遍而迫切。因此,公司在总结历年来项目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整理出一整套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流程),用以指导新形势下公司各级项目部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分为两个方面,即项目部人员配备与项目部硬件建设。 一、项目部人员配备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规模的大小,将公司项目部分为特大型项目部、大型项目部、中型项目部和小型项目部,四类项目部的工程量划分及人员配备如下: (一)特大型项目部工程规模≥1.5亿元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2-4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项目副总工程师:1-2人综合办公组:3-5人工程技术组:5-10人财务审计组:2-3人质量检测组:6-10人机料安全组:6-10人(其中5人为专职安全员)合计人员42人(二)大型项目部 1.5亿元<工程规模≥5000万元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2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项

目副总工程师:1-2人综合办公组:2-3人工程技术组:4-6人财务审计组:1-2人质量检测组:3-6人机料安全组:3-6人(其中3人为专职安全员)合计人数27人(三)中型项目部 5000万元<工程规模≥800万元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综合办公组:2人工程技术组:4人财务审计组:2人质量检测组:2人机料安全组:4人(其中2人为专职安全员)合计人数17人(四)小型项目部工程规模<800万元项目经理: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综合办公组:1人工程技术组:2人财务审计组:1人质量检测组:1人机料安全组:2人(其中1人为专职安全员)合计人数9人二、项目部硬件建设项目部内部硬件建设从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三个方面进行。 (一)项目部办公区的建设 1、门楼:由独立院落组成的项目部,应在项目部大门的入口处设置门楼。门楼的形式有招牌式、方拱门式,可根据项目部办公区的地势情况适当选择,门楼的主要内容为“南京东部路桥工程总公司××工程×标段项目经理部”,招牌式门楼除主要内容外还必须包括“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 方拱门式门楼除主要内容外还必须在左右两边立柱上布置内容(具体见标语范例)。无独立院落的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门楼的形式,不做门楼的项目部必须在项目部办公区入门处设置项目部名称标牌。 2、办公室:项目部办公室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分为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

XX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项目可 行性方案

1.建设目标 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 (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 (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 (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 (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 (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16)《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 3.背景及现状 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然而,基层环境监测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级环境监测站长期且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不足、站房紧张、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能力建设薄弱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水平的发展。基层环境监测站作为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的第一道关口,责任大、任务重,而能力建设薄弱、硬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基层监测站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传送数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加重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无法保障环境监测“三个说清”任务目标的实现。 “十一五”以来,国家为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系统的整体能力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率得到快速提升,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达标率已达40%,然而与“十一五”规划要求的80%达标率相差甚远。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是完成“十一五”环保任务的决战年,根据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指示,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源头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有效,为说清环境污染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间的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aaa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币场价值法对aaa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函 森林是生态建堤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和地表径流、改善水质和调节水温变化等。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波誉为“绿色水厍”。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Im深时, 1hm2 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 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

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 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涌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据张嘉宾的测定分析,即使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 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改良土壤效益: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和死根,在水、土、光、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吸收利用。森林以上的自肥作用,极 大减少了人们培育森林施肥投八, 固碳制氧效益: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林地土壤内。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统计,全球现有森林总储碳量1146Gt,约占土壤和植被所储存碳的46%,且能以各种形式储存,从而有助于缓和全球的温室效益。

标准化建设方案

. 标准化建设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额哈铁路项目部 2014年8月

标准化建设方案 一、标准化建设编制依据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建设[2013]193号)、呼和浩特铁路局《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作业》及临策公司《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办法》 二、总体目标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程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 三、标准化建设内容制度 (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主要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财管理、综合管理五类。 1)技术管理制度 技术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出在基础技术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的一些制度,包括工程测量、施工图现场核对、施工技术交底、开工报告申请、编制作业指导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变更设计管理、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八项制度2)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主要是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存储管理、工程质量试验、样板引

路、质量检查申报与签认、隐蔽工程检查、成品保护、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质量回访保修八项制度。 3)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检查考核、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意外伤害保险、“三同时”、应急救援、安全事故报告十项制度。 4)计财管理制度 计财类管理制度由计财部负责在项目部成立后立即牵头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负责牵头按年、季、月定期检查与落实,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分包与劳务用工制度、验工计价管理制度、计划、统计与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分配与奖励管理制度七项制度。 5)综合制度 综合类管理制度由综合部负责在项目部成立后立即牵头制定与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负责牵头按年、季、月定期检查与落实,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文明施工制度、施工机械与设备管理制度、宣传与保密制度、项目例会与施工日志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廉政管理制度、文物保护制度、架子队管理制度十项制度。 (2)人员配备标准化 1)组织机构框架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详细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三月 1.建设目标

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 建设依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 号) (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 号)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 号) (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 号)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 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 2 号)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 号)

(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 年)》(环发〔2009〕156 号) (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 年)》 (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 号) (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 号) (15)《关于印发〈2010 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 号) (16《)2010 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 3.背景及现状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然而,基层环境监测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级环境监测站长期且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不足、站房紧张、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能力建设薄弱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水平的发展。 基层环境监测站作为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的第一道关口,责任大、任务重,而能力建设薄弱、硬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基层监测站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传送数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加重的

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省市县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指导和规范全省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 警体系,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全省环保系统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结构、监测经费、监 测用房、仪器设备、监测能力的配置标准。b5E2RGbCAP
一、人员数量及结构
市级环境监测站应为独立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县级环境监测站可以为 授权法人。市、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数量、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 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规定详见表 1。p1EanqFDPw 表1
监测站级别 人员数量 环境监测 技术人员比例 不低于 85%(68 人)
人员数量及结构
高、中级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 于 20%,中级不低于 40% 高级和中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比 例不低于 20%,初级不低于 55%
市级
不少于 80 人
县级
不少于 15 人
不低于 75%(11 人)
二、监测经费
按照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要求,各市、县(市区)政府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 经费支出。环境监测业务运行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
1 / 16

保障,应予重点保证,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费是开展环境监测业 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环境监测经费标准详见表 2。DXDiTa9E3d 表2
监测站 级别 市级
监测经费
仪器设备 购置费 (万元/年) 不低于 100.0 仪器设备 维护费 (万元/年) 按上一年仪 器设备总值 的 5%计
业务费 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 (万元/人·年) 行费(万元/年) 不低于 3.0 每个大气自动监测子站 运行费用 10.0 万元/ 年,每个水质自动监测 子站运行费用 20.0 万 元/年
县级
不低于 0.5
不低于 8.0
备注
业务费包括常规监测、质量保证、报告编写、信息统计、办公经费等费用, 不含人员工资及重大专项监测工作经费。
三、监测用房
监测用房分为实验室用房和办公用房,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 基础条件,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和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应予以重点保证。 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详见表 3。RTCrpUDGiT 表3
监测站级别 实验室用房 (平方米) 办公用房 (平方米)
监测用房
用房要求 1、监测站应远离各种污染源,与 居民区保持安全的防护距离。 2、监测业务用房要求严格按照国 家有关实验室建设要求,做好水、电、 通风、 防腐蚀、 紧急救援、 恒温等设施。 3、行政办公用房要配备桌、椅、 柜等办公设施,配备传真机、复印机、 互联网登陆设备等。
市级
不低于 2000
不低于人均 8
县级
不低于 500
不低于人均 5
备注
表中所列实验室用房面积不包括水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站房面积。
2 / 16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

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 项目部作为公司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内承担着完成各工程项目的重任,对外则承担着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公众知名度的希望,是整个公司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这种重要性,随着全国对文明施工要求的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正变得愈加普遍而迫切。因此,公司在总结历年来项目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整理出一整套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方案(流程),用以指导新形势下公司各级项目部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项目部硬件建设 项目部内部硬件建设从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三个方面进行。 (一)项目部办公区的建设 1、门楼:由独立院落组成的项目部,应在项目部大门的入口处设置门楼。门楼的形式有招牌式、方拱门式,可根据项目部办公区的地势情况适当选择,门楼的主要内容为“××工程×标段项目经理部”,招牌式门楼除主要内容外还必须包括“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内容;方拱门式门楼除主要内容外还必须在左右两边立柱上布置内容。无独立院落的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门楼的形式,不做门楼的项目部必须在项目部办公区入门处设置项目部名称标牌。 2、办公室:项目部办公室根据所在地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分为租用民房、搭建活动板房,以及租房和活动板房相结合等三种方式。总体要求是项目部办公室必须集中设置,分别设项目经理室、项目副经理室、项目总工室、综合办公组、工程组、机料组、安全组、财务统计组、中心试验室等。项目部组建办公区及生活区应规划平面布置图。 3、办公桌椅柜:项目部采办的办公桌椅及文件柜等,除项目经理室、副经理室及项目总工室外,应式样统一,颜色以白色为主;文件柜应采办白色的铁制文件柜(尽量不用带玻璃窗的)。 4、职责图牌:项目部制作的上墙职责牌包括项目部组织机构体系结构图、安全保证体系结构图、环境保护体系结构图、质量保证体系结构图、廉政建设体系结构图、项目经理职责、项目副经理职责、项目总工程师职责、综合办公组职责、工程组职责、机料组职责、安全组职责、财务统计组职责、中心试验室职责、路基工程师岗位职责、路面工程师岗位职责、桥梁工程师岗位职责、机械工程师岗位职责、质检工程师岗位职责、计量工程师岗位职责、施工平面图、施工进度图、工程概况图、质量方针图、项目部施工承诺牌,以及试验室各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完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7〕56号 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我局组织制定了《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建设标准通知 抄送:财政部。

附件: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监测站 级别适用范围人员编制(人) 环境监测技术 人员比例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一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20 人 不低于85%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 数比例不低于25%,中级不低 于45% 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90 人 二级东部地区不少于150 人 不低于85% 高级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 数比例不低于20%,中级不低 于50% 中部地区不少于100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70 人 三级东部地区不少于20 人 不低于75%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占技术人 员总数比例不低于50% 中部地区不少于18 人 西部地区不少于10 人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资料-共8页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安全环保基础性工程,深化HSE管理体系建设,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将HSE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各项制度要求融入业务流程,根据《关于印发〈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油燃[2019]75号)文件精神,同时结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和具体工作实际,决定从2019年起,全面开展以车间为单位的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 一、总体思路 立足基层,以强化风险管控为核心,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以标准规范为依据,以达标考核为手段,在总部推动引导下,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基层车间对标建设,员工积极参与,建立实施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安全环保工作持续改进。 二、工作目标 2019年,公司六个车间启动HSE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9年,公司至少两个车间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 2020年,公司至少四个车间实现HSE标准化建设达标。整体上实现基层HSE管理科学规范,现场设备设施完整可靠,岗位员工规范操作,生产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识别和有效控制。

三、组织机构 公司HSE管理委员会负责“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并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监督、考核、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遵循原则 (一)继承融合,优化提升。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是对现有基层HSE工作的再总结、再完善、再提升,应与公司现行“三标”建设、“五型班组”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等工作相融合,避免工作重复、内容矛盾。 (二)突出重点,简便易行。立足基层现场,紧密围绕生产作业活动风险识别、管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主线,确定重点内容,突出专业要求,明确建设标准,严格达标考核,做到标准简洁明了,操作简便易行。 (三)激励引导,持续改进。强化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工作指导,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推动基层对标建设,持续改进提升。 五、基本内容 (一)管理合规。基层站队突出风险管控,运用安全检查表、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 林业既就是一项产业,又就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与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的问题就是林业生态效益究竟有多大,如何用货币化形式正确评价?下面就aaa省省情与林情实际,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币场价值法对aaa省林业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并加以分析与说明。 一、林业生态效益内函 森林就是生态建堤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效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涵蓄土壤水分、补充地下水、抑制蒸发、调节河川流量、缓与地表径流、改善水质与调节水温变化等。森林生态系统就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 涵养水源能力,洪水季节可以蓄水防涝、干旱季节可以供水抗旱,故 波誉为“绿色水厍”。据研究表明,森林土壤根系空间达Im深时, 1hm2 森林可贮存水200-2000m3,平均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0m3。据日本相关研究,3333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 00万m3的水库,美国环

保署统计资料显示,森林拦截了该国2/3的降水。据有关调查,25年的天然林,每小时可吸收降雨量15 0mm,草地及裸露地每小时仅为 10mm及5mm。据不完全统计,林地涵养水源能力为裸露地的7倍。 固土保肥效益:森林保育土壤的效能主要表现为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如山崩、山体滑坡或泥石流) 等。茂密的森林凭借庞大的树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不但截留天然降水,还可有效地减轻雨涌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林地下强壮庞大 的根系在土壤中形成网络,与土壤牢固地盘结在一起,从而降低水土 流失造成的土壤及各种养分损失的固土保肥作用。据张嘉宾的测定分析,即使就是微小的细根,也有很强的固持土壤能力,平均直径只有 0.8mm粗的细根,具有固持13kg土壤能力。森林一般可减少地表径流与土壤冲刷的70%-80%,同时也大大减少了矿物水土流失、肥力下降、水利工程淤积等。 改良土壤效益:森林植物每年有大量的凋落物与死根,在水、土、光、温与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分解与矿化,将逐渐形成有机质、N、P、K等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吸收利用。森林以上的自肥作用,极 大减少了人们培育森林施肥投八, 固碳制氧效益:森林在生长过程中,不仅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并固定空气中的co2,而且通过凋落物转化为有机质将部分co2存贮在林地土壤内。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整个生物界以及全球大气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森林就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据统

2019届高考地理专讲讲义考点45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45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考点热度★★★☆☆] 一、知识整合 ㈠森林资源现状与作用 1.分布及现状 ⑴分布:A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俄罗斯、加拿大;B热带雨林(原始林)——南美亚马孙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亚群岛 ⑵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⑴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⑵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㈡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㈢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提示] 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㈣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㈤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图文拓展】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3.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 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

高速公路标准化建设方案

**高速公路项目标准化建设方案 为扎实开展“平安文明工地”达标创优活动,进一步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和行业文明施工形象,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高速公路既定目标实现,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地标准化建设 (一)项目经理部驻地、办公区、生活区建设标准 1、办公用房要满足现场需要,室外要水泥硬化,部门科室配备齐全,有专门的资料室和会议室。要配备信息畅通的通讯设施,项目部领导和综合办公室、总监理工程师、总监办主任办公室及综合业务办公室必须安装固定电话和上网设备,能够进行网络传输。各办公室布置应实用、整洁。办公用房应包括经理室、总工室、质量安全部、计划统计部、资料室、试验仪器室、会议室等;生活用房应包括宿舍、食堂、活动室、浴室、厕所等。驻地办公、生活照明及一切灯具全部采用节能灯具,禁止使用白帜灯泡。室内线路一律采用2.5mm2铜线,穿扁管明敷,并且必须进行接地。不低于招标文件要求配置空调。所有办公家具必须为新购。 驻地必须配备一台不小于10KVA功率的发电机,用于应急联网通信。 驻地必须有室外照明。 驻地门牌统一为镀铜牌绿底白字,规格300mm*120mm,

镶贴于门上。 驻地必须设置国旗台,标准为不锈钢旗杆,杆长15m。国旗为1号国旗。 2、施工单位如果租赁房屋作为项目部,所租赁房屋标准应不低于按业主规定修建的房屋标准,并应取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书面批准。 3、项目部要尽量靠近施工现场,做到安全、美观、卫生、环保。 (1)项目部大门上要悬挂醒目的标示牌,注明“**至**高速公路**合同段项目部”、“**至**高速公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第**合同段项目部”等字样,附近公路边应埋设进驻地导向牌。 (2)项目部要设门房,配备门卫和专职保卫人员昼夜值班,有值班电话、值班记录,与施工无关的人员不准随意进入项目部。 (3)项目部试验室要按照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施工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试验设施设备,满足施工实验的需要。重要实验设备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要在墙上悬挂。 (4)项目部食堂内外墙、天棚刷白,地面抹水泥,有条件的可铺地板砖,安装纱门,纱窗及通风、污水、排水等设施,还应设有雅间,以接待来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