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讲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讲读课文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讲读课文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作者在本文中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

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了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于河北龙烟铁矿,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作家、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河北省龙烟铁矿西二区小学、河北宣化第四中学就读。197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锅炉工、修理工、车间主任、地质队长、机关秘书、宣传干部、报社记者、政府副市长等职务。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共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计有1500余万字。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看拼音写词语。

jiū chū lái shēn yín fèi huà

()()()

2.同音字填空。

sì放()()庙()乎()养

jì ( )奠肆无()惮()往开来万籁俱()

3.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野马()的人们()的脸

()地喊沙哑地()痛苦地()

4.给下面句子中的“失”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失:①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违背;⑥没有达到目的;⑦错误,疏忽。

(1)我们做事要小心谨慎,以免造成失误。()

(2)看到山洪咆哮而来,人们都大惊失色。()

(3)老支书没有失信于人家。()

(4)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

(5)整个社会都很重视挽救失足青少年。()

二、句段推敲。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3.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一)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山洪是怎样咆哮的?请用“”在文中画出。

2.比较下面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并说说理由。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2)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3.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像一座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儿子。

1.“她”指谁?

2.她的丈夫和儿子分别指谁?

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老汉和小伙子是什么关系?

4.想象写话。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哭诉呢?

四、读美文,回答问题。

在你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吧!它们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也有钢筋的。它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它们都是默默地卧在潺潺的流水上。

有河的地方,就常有桥。当人们不耐于长久的舟楫,便架了木桥;当木桥朽时,便改为石桥;当石桥坏了,又筑起混凝土桥;混凝土裂了,再改成铁桥……所以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跟千百年后,几经变更,桥的样式与材料也将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人就是桥。从知识未开的远古,到科学昌明的现代;从短暂易朽的独木桥,到坚固耐久的铁桥;自贡献微薄的小民,到影响深远的哲人,我们都在搬运桥的角色。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我们走前人的桥到对岸,又筑起我们的桥给下一代通过。我们知道:不论木、石、混凝土、钢铁,或是更新的材料,没有永远不朽的桥。但我们也知道:在这时代的洪流上,永远会有一座生命、历史、艺术、心灵的桥。

1.“桥”的功用是什么?

2.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后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人就是桥”?

4.请你将第4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并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座山。

参考答案:

一、1.揪出来呻吟废话

2. 肆寺似饲

祭忌继寂

3.(受惊)的野马(乱哄哄)的人们(清瘦)的脸

(惊慌)地喊沙哑地(喊话)痛苦地(呻吟)

4.(1)⑦(2)④(3)⑤(4)③(5)②

二、1.比喻 2.拟人 3.拟人 4.夸张

三、(一)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2.第二句好,使用了比喻句,生动、形象。

3.在山洪暴发时,指挥人们撤退的老支书非常镇定、非常沉着。

(二)1.指的是老支书的妻子。2.她的丈夫是老支书,她的儿子是那个被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来的小伙子。3.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

4.老太太会在坟前哭诉着“老汉和儿子一路走好,我为你们骄傲!”

乡亲们会哭诉着“你们父子舍小家顾大家,大家会永远记住您们的恩情。”

四、1.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

2.“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彼此、缩短距离的桥。

3.上一代的桥毁了,这一代的桥又筑成了;这一代的桥朽了,下一代的桥又跟上了。只要人存在一天,便不能没有桥,千年万年,人们就是这样将历史文化的种子传递下去。

4.时代是洪流,我们就是这架在其上的桥。

祖国是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干部、教师、学生掌握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等有关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1.法规政策教育

各类安全法规和政策是安全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政策水平,增强安全意识,达到零指标。

2.安全知识教育

主要是《中小学生安全教育须知》一书的教育及其他有关资料教育。每学期至少一次大型的安全知识教育。

3.典型经验和事故的教训教育

学校第一负责人根据上级的通报情况,结合本校与兄弟学校的经验和教训,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使师生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从事故教训中吸取有益的东西,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4.经常性安全教育

每学期每月必须进行安全教育一次,全校性教育一次,红领巾广播站安全教育每周一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朵杏花》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分别是什么时间?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期学生基础一般,成绩有所提升,但提升阅读水平和理解水平以及写水平还较差,有50%的同学对于阅读短文理解缺乏信心,见其兴叹,写作更是心中充满的激情,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自己的知识面较狭窄。本学期将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二.思想情况 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着“增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使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8个基础训练。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使用。体现了由实践到理解再到实践的过程。为了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图.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巩固汉语拼音,识字100个。能准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与联想;能提升默读的速度;能选择句子的表达方式;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能有有条理地写事和人,做到有中心;会修改作文;会写简单的合理的想象作文;会在文章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会写感谢信。 4、能听广播说说自己的感想;听录音以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根据不同对象说说(写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 5、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准确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看图学文教学时,要将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紧密结合起来。 2、讲读课文教学时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 3、重视词、句、段的训练,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4、增强信息反馈,注意师生沟通。 5、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6、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使用电教设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7、积极展开各项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体验教育,为语文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部编本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桥 第二课时教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描述,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朗读课文,感悟文章表达的深意,体会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预备 ㈠学生准备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㈡情境与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写。(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大家写的和黑板上写的都一样么?集体订正。如果有错的同学请你改正过来。 2.让学生领读黑板上词语?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洪水)山洪暴发,洪水咆哮,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3.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请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求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桥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板书:在“桥”上面写上“生命” 3.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强调要结合课文。 (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板书:在“桥”的两端分别写上“老汉(共产党)”和“村民(群众)” 4.小结: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

(完整版)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实用标准文案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文档大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难点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 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 住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表达效 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积极主动积累语言。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 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的修改习作 的能力。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言, 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 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 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习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和习作的 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 课时安排:1、第一组………………………………………….13课时 2、第二组………………………………………….10课时 3、第三组………………………………………….11课时 4、第四组………………………………………….11课时 5、第五且………………………………………….11课时 6、第六组…………………………………………..7课时 7、总复习………………………………………….40课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12课《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语句。 3.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领悟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品析词句,体会老支书高尚的精神品质。 2.关注小说情节、环境描写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课文在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唤发情感 1.(播放歌曲《为了谁》)导语: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无私无畏、抗震救灾的例子。 3.每年我们国家都会评选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都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4.板书课题,感情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识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本课生字,正音。 3.(课件出示词语)学习本课词语。 课件出示: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搀扶 (1)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突出显示课件中“咆哮、惊慌、呻吟、搀扶、跌跌撞撞”这几个词语,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在组成上的特点:偏旁相同。 (3)指导书写词语“咆哮”。 提示书写要领: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哮”字右边为“孝”,右边上面为“耂”,右边下面为“子”。它是口字旁,“口”在此处表示发出声响,“咆哮”形容声音巨大。 4.指名3名学生接龙读课文,结合预习思考: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课件出示: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潮阳区西胪竹岭小学 黄丽吟 《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 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文体,初识小说 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说说最近都读了哪些小说?生答 师:出示小说《敲门声》。(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师:还有什么疑问?生答 引出小说的分类(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二、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那么小小说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小说

《桥》,一起来了解一下。 (齐读课题)桥。 师: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交流。 出示: 1、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用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写写你的感受。)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1、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2、品读交流 出示句子: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生从“盯”字感受老汉内心(2)交流句子: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师:引导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出示对比句子(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过去。) 学生感悟写法 引导生在读中领悟老汉的果断指挥形象 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样的语言?谁来试试?

小学语文一年级《影子》优秀教学设计

《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 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折折钩”和“横斜钩”,认识两个偏旁“反犬旁、宝盖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生字词,了解方位,理解“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教学准备】 1.找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踩影子”的游戏,观察自己和同 学影子的变化。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就像一条小黑狗,阳光下面跟你走,谜底是 什么?(影子) 指导读好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 2.回忆课前“踩影子”的游戏,说说玩后的感受: 3.相机识字 学习生字“影”。有一个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看着这 个字,说说怎么记住“影”字。(京京在太阳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4.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影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欣赏课件动画。 京京不但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他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 2.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 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3.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前、跟”是前鼻音,“影、常、朋”是后鼻音,“常、着”是翘舌音, 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 胆出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小学语文教案五年级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教案1 一、学情分析的内涵分析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观念里,学情分析基本等同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备学生” 或“了解学生”这个备课环节.这是把学情分析仅仅当做教师在上课前要完成的一项独立任务来看待,这显然是不够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仍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前的学情分析方面,但这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从学情分析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备学生”的区别.学情分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 任何学习者在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时,都会带着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即学生的起点水平.对学生起点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细致分析,是设计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起点,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有直接的影响.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需要,即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析学生的不同数学学习思维路径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学习风格,会导致思考同一问题时的学习思维路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也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何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基于对学情分析内涵的研究,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学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即论述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基于学情分析之上. (一)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前提和手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

《桥》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桥》这篇课文是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黎明的时候,洪水肆虐,村民们惊慌失措,党支部书记以自己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不徇私情,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课有2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村民们惊慌失措,奔向背面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为7-23自然段,写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为第24-27自然段,写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山洪暴发时,村民们慌不择路,老支书如山般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村民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先机。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两次矛盾中:当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因党性原则,“揪”出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当只剩下老支书和小伙子未过桥时,两人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这一个个矛盾都让读者心中充满疑问。直到小说的结尾写了“老妇人”祭奠的情节,才解开所有的

疑惑:原来,老支书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这一悬念在最后一刻揭开,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被共产党人高尚品格所震撼,被父子之间无言的亲情所震撼,这样的品格和情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这也正是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 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和人物,本文很显著地突出了小说的特点。一是环境描写。文章共五百多字,其中一百多字都在进行环境描写。例如:开头用五个自然段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像泼。像倒”“像一群受伤的野马”“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等,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渲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人物刻画。小说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感染读者的,本文主要刻画的是老支书的形象。当洪水来临之时,他与惊慌失措的村民对比,“他不说话”“他像一座山”,他此时就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大山,更是村民心目中的靠山;“盯”“揪出”“吼”等动作描写刻画了老支书的威信与担当;最为突出的是老汉下命令时的语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短短几句话却将当时环境的紧急、老汉的果断表现出来了。在特定的环境运用特定的语言,刻画出了老支书镇定果敢的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1 2* 山雨‥‥‥‥‥‥‥‥‥‥‥‥‥‥‥‥‥‥‥‥‥‥‥‥‥‥‥‥‥‥4 3 草虫的村落‥‥‥‥‥‥‥‥‥‥‥‥‥‥‥‥‥‥‥‥‥‥‥‥‥‥‥6 4* 索溪峪的“野”‥‥‥‥‥‥‥‥‥‥‥‥‥‥‥‥‥‥‥‥‥‥‥‥9 口语交际?习作一‥‥‥‥‥‥‥‥‥‥‥‥‥‥‥‥‥‥‥‥‥‥‥‥‥1 2 回顾?拓展一‥‥‥‥‥‥‥‥‥‥‥‥‥‥‥‥‥‥‥‥‥‥‥‥‥‥‥20 第二组 5 詹天佑‥‥‥‥‥‥‥‥‥‥‥‥‥‥‥‥‥‥‥‥‥‥‥‥‥‥‥‥23 6 怀念母亲‥‥‥‥‥‥‥‥‥‥‥‥‥‥‥‥‥‥‥‥‥‥‥‥‥‥‥26 7* 彩色的翅膀‥‥‥‥‥‥‥‥‥‥‥‥‥‥‥‥‥‥‥‥‥‥‥‥‥‥29 8* 中华少年‥‥‥‥‥‥‥‥‥‥‥‥‥‥‥‥‥‥‥‥‥‥‥‥‥‥‥32 口语交际?习作二‥‥‥‥‥‥‥‥‥‥‥‥‥‥‥‥‥‥‥‥‥‥‥‥‥35 回顾?拓展二‥‥‥‥‥‥‥‥‥‥‥‥‥‥‥‥‥‥‥‥‥‥‥‥‥‥‥41 第三组 9 穷人‥‥‥‥‥‥‥‥‥‥‥‥‥‥‥‥‥‥‥‥‥‥‥‥‥‥‥‥‥‥44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47 11 唯一的听众‥‥‥‥‥‥‥‥‥‥‥‥‥‥‥‥‥‥‥‥‥‥‥‥‥‥49 12* 用心灵去倾听‥‥‥‥‥‥‥‥‥‥‥‥‥‥‥‥‥‥‥‥‥‥‥‥‥52 口语交际?习作三‥‥‥‥‥‥‥‥‥‥‥‥‥‥‥‥‥‥‥‥‥‥‥‥‥54 回顾?拓展三‥‥‥‥‥‥‥‥‥‥‥‥‥‥‥‥‥‥‥‥‥‥‥‥‥‥‥58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60 14* 鹿和狼的故事‥‥‥‥‥‥‥‥‥‥‥‥‥‥‥‥‥‥‥‥‥‥‥‥‥63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65 16* 青山不老‥‥‥‥‥‥‥‥‥‥‥‥‥‥‥‥‥‥‥‥‥‥‥‥‥‥‥6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让学生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理解 1.齐读课题。 2.“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给它加上引号? 3.莎士比亚曾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做“长生果”,与莎士比亚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了解“阅读提示”的内容 1.默读“阅读提示”。 2.交流: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 3.“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有什么帮助? 下面我们就结合提示中的问题来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三、围绕提示问题,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看看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2)想一想,作者悟出了什么道理? (3)写一写,在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旁边写出体会。 2.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 3.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四、全班交流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秋天来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2.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朗读句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构思别出心裁内容与众不同情感真实细腻借鉴模仿创造) 3.学生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建议:不仅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自己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学生交流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囫囵吞枣如醉如痴) 4.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部分。 五、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 1.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 2.作者在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3.交流: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看:“香烟人”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囫囵吞枣→ 如醉如痴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 . . . .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时发生的事,使“我”从中获得了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清晰地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 word . .

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校制定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内容、特点。 3、学习专题研究,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也可用1课时,详见后面的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

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些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这幅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而且状物画人,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 五、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教师: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语文特岗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桥)

《桥》教案 本教案是本人当时考特岗准备的,面试成绩89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 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情况的危机,领悟老支 书每一次举动的内涵和精神。 2、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三、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图片和录像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 这些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 生:学过《兰兰过桥》,讲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 生:学过《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生:学过《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讲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仅用一个“桥” 字作为题目,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板书: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78页,认真的读一遍这篇课文。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 师: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板书:桥),这样的一座桥,平日里在山村中或许只是很不起眼的的一座桥,可是洪水来临的时候,却成了? 生:“逃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师: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来袭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轻易的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究竟是一场多么可怕的洪水呢?大家再读一下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完了么?谁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读一读?这位同学你来读。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找的很准确,把描写洪水的句子都找了出来。“咆哮”(板书:咆哮)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位同学你说。生:“咆哮”指野兽的吼叫。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师:回答的很好,(板书:比喻)作者把洪水比作“受惊的野马”,来表现洪水来势凶猛。“洪水在路面上跳舞”,是演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么?对,不是,是魔鬼,野兽在跳舞,跳的是死亡之舞。“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呢(板书:狞笑)?这里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狞笑”是一种凶恶的笑,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回答的很好。是什么在向人们逼近?是死亡啊!同学们在脑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