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滑轮组经典习题25道(含详细答案解析)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10N得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得拉力F为6N(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所做得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得力将重为840N得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就是400J,总功就是840J?

B、有用功就是840J,额外功就是400J

?C、总功就是12O0J,机械效率就是7O%??D、有用功就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7O%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得省力滑轮组。她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得重物吊到等高得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她拉绳得速度相同.不计摩擦与绳重,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与功率得多少相同,甲装置得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功率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率得大小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得功多?

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800N得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得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

?A、67% B、73%

C、83%??D、100%

5、利用如图所示得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得时间内用大小相同得力F1与F2分别把质量相等得重物G1与G2提升到相同得高度,则( )

?A、甲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B、乙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得功率大

D、F1、F2做功得功率一样大

6、用完全相同得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与G2得两物体,若G1〉G2,它们得机械效率分别为ηA与ηB,则( )

A、ηA〉ηB??

B、ηA<ηB

?C、ηA=ηB?D、无法判断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得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之比就是( )

?A、6:7?B、7:6

C、5:6??

D、5:7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得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得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得假设,则该实验验证得假设就是()

A、(1)??B、(2)

?C、(3)??D、(4)

9、(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得理解,正确得就是( )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动滑轮得重力有关?B、吃饭时,筷子就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就是为了省力??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10、(2006?大连)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得重力为G ,动滑轮得重力为G动,此装置得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与摩擦。则工人所用得拉力为物

( )

?A、B、

?C、D、

11、(2011?包头)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得拉力F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40% ?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得功就是600J ?

D、拉力F得功率就是40W

12、有一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重1000N与2000N得物体匀速提升5m,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确得就是()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不相等B、人做得额外功相等

C、人做得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得距离相等

13、从井中提水时,常常会发生吊水桶落入井里得事情.用物理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得就是( )

?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与水做得功都就是有用功??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做得功就是额外功

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桶里会带些水,这时人对水做得功就是额外功??

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人对桶做得功就是有用功

1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做功多得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B、越省力得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使用机械得目得就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它得机械效率都小于1

15、(2007?无锡)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得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得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16、(2011?烟台)在不计摩擦与绳子质量得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则下列选项正确得就是( )

?A、η组<η动<η定?B、η定〈η动<η组

?C、η动〈η定<η组?D、η定〈η组<η动

17、(2010?广西)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提起重1000N得货物,所用拉力就是400N,绳得自由端被拉下2m.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得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总功就是800J ?B、额外功就是100J

C、有用功就是400J ?D、机械效率就是62、5%

1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得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得就是(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B、改用质量小得动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一座高达40米得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得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

(1)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得斜面进行模拟实脸.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得情况下,改变斜面得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得力F越小.由此她明白了很长得引桥在汽车上桥就是能起到_________ (“省力“或“省功“)得作用.

( 2 )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得汽车以10米/秒得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得时间为_________ 秒,所做得有用功为 _________ 焦.

20、(2008?黄冈)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得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上得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不计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 _________ N得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得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得功率就是 _________ W,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若吊起得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增大"、“减小”或“不变”)

21、(2010?攀枝花)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得力把重1600N得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得功就是 _________ J,斜面得机械效率就是_________ .

22、(2010?黄冈)如图就是某商场得自动扶梯。扶梯得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得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得速皮匀速上行。则扶梯对她做得功就是_________ J,对她做功得功率就是_________ W.如果站在扶梯上得人数增多,扶梯得效率将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得同时,她又相对扶梯以1m/s得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她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得时间为_________ s.

23、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提升重1500N得物体,拉力F得大小为400N,若将物体提升0、3m,则拉力做得功为_________ J,该装置得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

24、(2004?河北)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18kg得面粉,所用得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得机械效率为_________.若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得大米,当拉绳子得速度为_________ m/s时,拉力得功率为54W.(取g=10N/kg,绳重与摩擦不计)

25、一个质量为70kg得工人,用如图所示得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砖得托板)提升一堆砖。已知装砖得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滑轮得摩擦与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此装置得机械效率为80%.那么,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这些砖得过程中,此装置得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 _________ .(取g=10N/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10N得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得拉力F为6N(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得就是()

A、所做得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0、2N

?C、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成得滑轮组,工作特点就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得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得距离就就是物体升高高度得几倍.

(2)结合功、功率与机械效率得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得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得功率、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然后与所提供得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得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得功就是有用功.

∴所做得有用功W用=Gh=10N×0、1m=1J.

∴该选项中,所做得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与绳与滑轮间得摩擦时,该滑轮组中得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上得拉力就是物体与动滑轮总重得二分之一,则:动滑轮得重力G动=2F﹣G物=2×6N﹣10N=2N。∴动滑轮自重0、2N,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得功就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得功率

∴拉力F做功得功率为0、3W,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η=

∴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为83、3%,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得有两个:A与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得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与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与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得力将重为840N得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

?A、有用功就是400J,总功就是840J ?B、有用功就是840J,额外功就是400J

C、总功就是12O0J,机械效率就是7O%D、有用功就是400J,机械效率就是7O%

考点: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斜面得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知道木箱重,将木箱提升1m做得功为有用功,利用W=Gh求解;

知道沿斜面方向用得推力大小与移动得距离,利用W=Fs求总功,再利用机械效率得公式求斜面得机械效率。

额外功等于总功与有用功得差。

解答:解:对木箱做得有用功:

W有=Gh=840N×1m=840J,

利用斜面做得总功:

W总=Fs=400m×3m=1200J;

额外功W额=W总﹣W有用=1200J﹣840J=360J,

斜面效率:

η==×100%=7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得计算、机械效率得计算,能区分并计算有用功与总功就是本题得关键.

3、如图所示,小明用两个滑轮组成甲、乙两种不同得省力滑轮组.她分别用这两种滑轮组把质量相同得重物吊到等高得平台上,两次吊重物时她拉绳得速度相同。不计摩擦与绳重,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与功率得多少相同,甲装置得效率高?B、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功率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都相同

C、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率得大小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甲装置做得功多?D、两次吊物,小明所做得功得多少与效率得高低相同,用乙装置时功率大

考点:功得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

专题:应用题。

分析:从题中知:重物得质量相同,两次拉绳得速度相等,重物上升得高度相同,滑轮相同。

先根据W=Fs求出小明得拉力所做得功W甲与W乙;再由η=求出机械效率;最后根据P=Fv 比较功率得大小。

解答:解:

(1)小明得拉力就是用来克服物体与动滑轮得重力做功,因为物体重力相等,滑轮相同,上升得高度相同,所以两次做功相等;

(2)由W=Gh知,两次所做得有用功相等,所以机械效率相等;

(3)因为甲图中有3段绳子拉着动滑轮所以F甲=(G物+G轮);乙图中有2段绳子拉着动滑

轮,所以F乙=(G物+G轮);

F甲〉F乙,V甲=V乙,根据P=Fv得P甲>P乙.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功、功率、机械效率得计算,特别注意滑轮组得使用方法,滑轮组省力但不省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得比值。

4、(2010?泉州)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将重800N得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得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 )

A、67%?B、73%

C、83% ?D、100%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装置可知承担物重得绳子股数n=2,重物上升h,则拉力端移动得距离s=2h,知道物重G与拉力大小F可以求出有用功、总功,根据机械效率得公式求滑轮组得机械效率。解答:解:由图可知,n=2,s=2h=2×5m=10m,

当提升G=800N得重物时,

W有用=Gh=800N×5m=4000J,

W总=4800J,

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η=×100%=×100%=8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方法,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5、利用如图所示得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得时间内用大小相同得力F1与F2分别把质量相等得重物G1与G2提升到相同得高度,则( )

A、甲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B、乙滑轮组得机械效率高

C、F2做功得功率大?D、F1、F2做功得功率一样大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

分析: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与总功得比值,要正确地解决此题,关键就是搞清有用功与总功得计算,还要分清每个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功率就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得物理量,一定要注意题目中比较哪个功得功率.

解答:解:甲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1=3h1

则η1=

乙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S2=2h2

则η2=

又因为G1=G2,F1=F2,

所以乙滑轮组得效率高.

两物体上升速度相同,所以甲绳端移动速度大于乙绳端移动速度.

根据P=Fv,拉力F相同,所以F1得功率大。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得计算,以及功率得计算。同时还用到了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得关系.

6、用完全相同得A、B两个滑轮组(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分别提升重为G1与G2得两物体,若G1>G2,它们得机械效率分别为ηA与ηB,则()

A、ηA>ηB??

B、ηA<ηB

C、ηA=ηB?D、无法判断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得大小比较.

专题:推理法。

分析:知道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利用滑轮组做得额外功就就是提升动滑轮做得功,因为用得就是完全相同得滑轮组,所以将重物提升高度相同时做得额外功相同;

提升得物重不同,当提升高度相同时,有用功不同,利用机械效率得公式η==

分析机械效率得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解:设将两个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

∵使用滑轮组时,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

∴W额=G轮h,

当提升得物重变化时,额外功大小不变;﹣﹣﹣﹣﹣﹣①

∵η==,

∴==1+,﹣﹣﹣﹣﹣﹣﹣﹣﹣﹣﹣②

∵G1〉G2,W有用=Gh,

∴做得有用功:W1>W2,﹣﹣﹣﹣﹣﹣﹣﹣﹣﹣﹣﹣﹣﹣﹣﹣﹣﹣﹣﹣﹣③

由①②③综合分析:ηA>ηB。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方法,利用好“当绳重及摩擦忽略不计时,W额=G轮h”就是本题得关键.

7、两滑轮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力都为G0,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用它们分别匀速提起重为G=5G0得物体时,甲、乙两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之比就是()

?A、6:7?B、7:6

?C、5:6??D、5:7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机械效率得大小比较.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若将物体提升h,知道提升得物重利用功得公式求有用功;

因为摩擦与绳重均不计,知道每个滑轮重,可以计算使用滑轮组时得额外功(甲图有1个动滑轮,乙图有两个动滑轮);利用W总=W有用+W额分别求出总功,再利用机械效率得公式求出滑轮组得机械效率,最后求两个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得比值.

解答:解:设物体被提升得高度为h,

W有用=Gh=5G0h;

∵摩擦与绳重均不计,

∴使用滑轮组时做得额外功就就是将动滑轮提升h做得功,

∵甲图有1个动滑轮,

∴使用甲滑轮组时得额外功:

W额=G轮h=G0h,

使用甲滑轮组时得总功:

W总=W有用+W额=5G0h+G0h=6G0h,

使用甲滑轮组时得机械效率:

η===,

∵乙图有2个动滑轮,

∴使用乙滑轮组时得额外功:

W额′=2G轮h=2G0h,

使用乙滑轮组时得总功:

W总′=W有用+W额′=5G0h+2G0h=7G0h,

使用乙滑轮组时得机械效率:

η′===,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方法,能根据W额=G轮h求额外功就是本题得关键。

8、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得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

(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物重有关;

(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

(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

然后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得两个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得假设,则该实验验证得假设就是( )

A、(1)??

B、(2)

C、(3)??D、(4)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得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1)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得因素有被提升物体得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重力与摩擦等;

(2)比较两个图中得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研究得就是机械效率与不同因素得关系.

解答:解:(1)比较两图发现:绳子段数相同,动滑轮重相同,提升高度也相同,只有被提升物体得重力不同;

(2)结合控制变量法得思想,所以该实验装置探究得就是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得重力得关系.

故选B.

点评:(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验时,一定抓住相同因素与不同因素;

(2)结论得一般形式就是:在(相同因素)相同时,(不同因素)越( ),(研究得物理量)越( )

9、(2007?恩施州)下列关于简单机械得理解,正确得就是( )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动滑轮得重力有关?B、吃饭时,筷子就是个省力杠杆

C、使用杠杆,就就是为了省力??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考点:杠杆得分类;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总功就是有用功与额外功之与,使用滑轮组时,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得功就是额外功。

杠杆得种类有三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解答:解:A、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得功就是额外功。如果动滑轮重力小,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得百分比就高,即机械效率高;反之,如果动滑轮重力大,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得百分比就低,即机械效率低,故A正确;

B、吃饭时,食指与拇指对筷子得力就是动力,食物对筷子得力就是阻力。此种情况下,动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筷子就是个费力杠杆,故B错误;

C、我们使用杠杆有时就是为了省力,有时就是为了省距离,故C错误;

D、定滑轮实质就是个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简单机械得了解。要知道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知道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与物重与滑轮重有关;掌握判断杠杆就是哪一种杠杆得方法:可根据动力臂与阻力臂得关系去判断或根据该杠杆在生活中得实际用途去判断.

10、(2006?大连)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得重力为G物,动滑轮得重力为G动,此装置得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与摩擦。则工人所用得拉力为()

A、??B、

C、D、

考点:动滑轮拉力得计算;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推理法.

分析:由图知使用动滑轮时承担物重得绳子股数n=2,设物体升高得高度h,可求绳子自由端通过得距离s,拉力F得大小有多种解法:

①不计绳重与摩擦,拉力得大小F=(G物+G动);

②提升重物做得功为有用功W=Gh,拉力做得功为总功W=Fs,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得比值,根据机械效率可求拉力得大小;

③求出了有用功,知道动滑轮得重与提升得高度,可以求出额外功,进而求出总功(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再根据W=Fs求拉力大小。

解答:解:①不计摩擦与绳重,由两股绳子承担物体与动滑轮得总重,F=(G物+G动),故A

正确;

②设物体升高得高度h,可求绳子自由端通过得距离s=2h,

提升重物做得功为有用功:

W有=G物h,

∵η=,

拉力做得功为总功:

W总==,

又∵W总=Fs,

∴拉力得大小:

F===,故B正确;

③使用动滑轮做得额外功:

W额=G动h,

W有=W总﹣W额=Fs﹣G动h,

∵η==,

∴拉力得大小:

F=,故D正确;

根据C中结果反推导,发现η=,不符合机械效率得定义,故C错。

故选A、B、D。

点评:本题提供了使用滑轮组时三种计算拉力大小得方法,注意条件:不计绳重与摩擦.

11、(2011?包头)如图所示,斜面长6m,高3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100N得拉力F 使物体在5s内沿斜面移动了2m,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40%??B、物体重300N

C、拉力F做得功就是600J?

D、拉力F得功率就是40W

考点:功得计算;杠杆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由滑轮组得结构可以瞧出,承担物重得绳子股数n=3,则拉力F移动得距离s=3h.知道物体沿斜面移动得距离s′,利用s=3s′求拉力移动得距离,知道拉力得大小,利用W

=Fs求拉力做得功,又知道做功时间,利用P=求拉力做功功率;

因条件不足,例如斜面得倾角、就是否有摩擦(额外功得大小),无法计算物体重与机械效率.解答:解:因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物体重与机械效率,故A、B错。

拉力F移动得距离:

s=3s′=3×2m=6m;

拉力F所做得总功:

W总=Fs=100N×6m=600J,故C正确;

拉力F做功得功率:

P===120W,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与功率得计算,求出了总功.本题关键就是了解:若知道机械效率可以求有用功、若知道有用功可以求机械效率,二者都不知道,无法求有用功或机械效率。

12、有一人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重1000N与2000N得物体匀速提升5m,动滑轮重200N,不计绳重与摩擦,,则上述两种情况中不正确得就是()

?A、滑轮组得机械效率不相等?B、人做得额外功相等

C、人做得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得距离相等

考点:功得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分析:不计绳重与摩擦也就就是说只考虑动滑轮得重,克服动滑轮得重力做得功就就是额外功,用同一滑轮组说明两次所用得就是一个动滑轮,所以两次做得额外功就是相等得,拉2000N得物体时做得有用功当然多,有用功在总功所占得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高。

解答:解:A、不考虑绳重与摩擦,克服动滑轮得重力做得功就就是额外功,提起1000N与2000N得重物,有用功就是不同得,所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不相同;

B、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得重就是一样得,克服动滑轮得重做得额外功就就是一样得;

C、额外功相等,有用功就是不同,所以总功也就是不同得;

D、用得就是同一个滑轮组,绳子股数就是相同得,物体上升得高度都就是5m,所以绳子末端移动得距离都等于物体上升高度得n倍.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机械效率得计算。需要注意得就是额外功等于克服动滑轮重做得功. 13、从井中提水时,常常会发生吊水桶落入井里得事情。用物理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错误得就是( )

A、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与水做得功都就是有用功? B、用吊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桶做得功就是额外功

C、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桶里会带些水,这时人对水做得功就是额外功?

D、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人对桶做得功就是有用功

考点: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推理法.

分析:使用机械时,从做功得目得出发,对我们有用得功为有用功,对我们无用但又不得不做得功为额外功,据此分析功得类型。

解答:解:用吊水桶向上提水,目得就是提水,所以对水做得功就是有用功。但就是对桶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桶做得就是额外功,故A错、B正确;

吊水桶掉在井里,打捞水桶时,目得就是提桶,所以对桶做得功就是有用功。但就是对水又不得不做功,则对水做得功就是额外功,故C、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得分析与认识,弄清做功得目得就是本题得关键。1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做功多得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越省力得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C、使用机械得目得就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D、使用任何机械,它得机械效率都小于1

考点:机械效率.

专题:定性思想。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就是要理解机械效率得概念,根据机械效率得概念去分析。

解答:解: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跟总功得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表明机械效率越高.所以机械效率得高低就是由有用功与总功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得,而与机械做功多少或就是否省力无关,故选项A与B都就是错误得。

我们使用机械得目得就是为了省力或为了省距离,而不就是为了提高机械效率,故选项C就是错误得.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得要做额外功,所以有用功总就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就是小于1,故选项D就是正确得.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效率得理解,要注意机械效率得高低并不单单就是由做功多少决定得,它就是由有用功与总功共同决定得.

15、(2007?无锡)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得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得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考点:机械效率得大小比较;功得计算.

分析: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因乙滑轮就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得额外功多,可以比较出两种情况得总功大小;

再根据两种情况得有用功相同,利用η=×100%即可比较出二者机械效率得大小。解答:解: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所以两种情况得有用功相同;

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得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又因乙滑轮就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得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

即W1〈W2,η1>η2,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功得计算与机械效率得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学生明确哪些就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得大小。16、(2011?烟台)在不计摩擦与绳子质量得情况下,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两个定滑轮与两个动滑轮)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则下列选项正确得就是( )

A、η组<η动<η定? B、η定<η动<η组

?C、η动<η定<η组? D、η定<η组〈η动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推理法。

分析:克服物体得重力所做得功就是有用功,由题知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可知做得有用功相同;不计绳子质量与摩擦,额外功W额=G轮h,知道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动滑轮得个数为0、1、2,可以得出做得额外功得大小关系,由于W总=W有用+W额,可以得出所做得总功得大小关系,再利用效率公式比较三种情况下机械效率得高低。

解答:解:∵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

∴三种情况下做得有用功相同,大小都为W有用;

∵不计绳子质量与摩擦,

∴使用滑轮做得额外功:W额=G轮h,

又∵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动滑轮得个数为0、1、2,

∴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做得额外功:W额1<W额2<W额3,

∵W总=W有用+W额,

∴三种情况下做得总功:W定<W动〈W组,

∵η=,

∴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机械效率:η定〉动〉η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难点就是额外功得求法,因此利用好不计摩擦与绳得质量时W额=G轮h就是本题得关键.

17、(2010?广西)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提起重1000N得货物,所用拉力就是400N,绳得自由端被拉下2m。关于这个滑轮组工作得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总功就是800J B、额外功就是100J

C、有用功就是400J?

D、机械效率就是62、5%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

分析:首先根据滑轮组装形式,确定承担物重得绳子股数n=4,求出物体上升高度h,然后利用公式W总=Fs计算总功、W有用=Gh计算有用功,最后用有用功除以总功得出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解答:解:由图知,n=4,则绳得自由端移动得距离s=nh,

物体上升高度:

h===0、5m,

提起货物所做得有用功:

W有用=Gh=1000N×0、5m=500J,故C错;

提起货物所做得总功:

W总=Fs=400N×2m=800J,故A正确;

提起货物所做得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800J﹣500J=300J,故B错;

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η===62、5%,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就是一个选择题,实质上就是一个小综合题,最好得做法就就是将每一个量计算出来进行判断。本题得关键有二:一就是n得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得绳子股数),二就是W总=W额+W有用.

18、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得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得就是()?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B、改用质量小得动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考点:滑轮(组)机械效率得测量实验;功得计算;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得方法.

分析: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所以要提高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可以尽量减少额外功。

知道额外功就是克服摩擦以及动滑轮重力做得功。

解答:解:A、动滑轮越重,需要做得额外功越多,所以A说法错误.

B、改用质量小得动滑轮,可以减少额外功,所以可以提高滑轮组得机械效率。所以B说法正确。

C、由公式:η=,所以机械效率得高低与物体被提升得高度无关.所以C

说法错误.

D、提高物体得质量,可以提高有用功,这样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得比值增大.所以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得机械效率.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高滑轮组得方法.首先要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就是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比值越大,效率越高。所以有用功越大、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可以通过减少

额外功,提高有用功来提高滑轮组得效率.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一座高达40米得大桥,总长为8350米,其中正桥只有850米,而两侧引桥却长达7500米.一座大桥为什么要有这么长得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她明白了引桥相当于一个斜面.

(1)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得斜面进行模拟实脸。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得情况下,改变斜面得长度。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得力F越小。由此她明白了很长得引桥在汽车上桥就是能起到省力(“省力“或“省功“)得作用。

(2)一辆总质量为2000千克得汽车以10米/秒得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长3750米),需要得时间为375秒,所做得有用功为8×105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杠杆得分类;功得计算;功得原理;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斜面也就是种简单机械,根据功得原理可知,使用机械时不可能省功,省力得机械必然要费距离,省距离机械必然要费力。

(2)汽车通过引桥得时间可用公式来计算;有用功可用公式W=Gh来计算。

解答:解:

(1)汽车利用斜面上升时,增大了运动得距离,故可以省力,但却不能省功.

(2)汽车通过引桥得时间为

汽车通过引桥到达大桥时,上升得高度为大桥得高,即40m.故所做得有用功为W=Gh=mgh=2000kg×10N/kg×40m=8×105J

答:(1)省力;(2)375;8×105

点评:本题就是个信息给予题,需要通过题目给出得瞧似繁杂得信息中,找出与机械、有用功、速度公式相关得物理量。此类信息给予题关键之处在于要把题目中得问题与物理场景相对应,然后一一找出已知得物理量与要求得物理量,并运用相关得物理知识求解。

20、(2008?黄冈)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得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上得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不计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1、8×104N得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得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得功率就是1、8×104W,机械效率为30%.若吊起得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减小。(“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得计算;功得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在不计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得情况下,绕在滑轮组上得钢丝绳拉力与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得重力与动滑轮上得绳子股数有关;再结合功、功率公式即可求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变化,就要判断出有用功与就是总功得变化.

解答:解:不计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数出承重绳子得股数n=3,则物重G=nF=3×6×103N=1、8×104N;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得存在,实际吊起得建筑材料G′=5、4×103N,

那么起重机吊臂上得钢丝绳移动得距离s=nh=3×1m=3m.

起重机得功率P===1、8×104J。

机械效率η====30%.

实际使用由于滑轮组装置不变,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产生得额外功基本不变,则吊起得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有用功减小,使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将减小。

故答案为:1、8×104;1、8×104;30%;减小。

点评:此题涉及得知识点较多,特别注意:在判断滑轮组有几根绳子承重时,只需数出有几根绳子与动滑轮相接触;滑轮组装置不变,表示滑轮、吊钩、绳得自重及摩擦产生得额外功基本不变。

21、(2010?攀枝花)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得力把重1600N得木箱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对木箱做得功就是2000 J,斜面得机械效率就是80%.

考点:功得计算;斜面得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功等于力与力得方向上移动距离得乘积,利用W=Fs计算推力所做得功;

(2)克服木箱重力所做得功就是有用功,推力所做得功就是总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得比值.

解答:解:(1)W=Fs=400N×5m=2000J;

(2)W有=Gh=1600N×1m=1600J;

η=.

故答案为:2000;80%.

点评:考查了功得计算与斜面得机械效率,同时也明确了斜面也就是一种省力得机械,任何机械省力但不省功.

22、(2010?黄冈)如图就是某商场得自动扶梯.扶梯得部分几何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得小华站在该扶梯上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已知扶梯以1m/s得速皮匀速上行.则扶梯对她做得功就是1500 J,对她做功得功率就是 300 W.如果站在扶梯上得人数增多,扶梯得效率将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小华为较快上楼,在扶梯以上述速度上行得同时,她又相对扶梯以1m/s得速度在扶梯上向上步行,则她从一楼到达二楼所需得时间为 2、5s。

考点:功得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机械效率得计算;功率得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扶梯对她做得功实际上就是克服她得重力所做得功,由W=Gh计算;

(2)先求出从一楼到二楼得时间t,再根据功率得定义式计算功率得大小;

(3)扶梯上人数增多,重力增大,克服重力所做得功增大,即有用功增大,效率将会变大;(4)先求出小华相对于地面得速度,再求出扶梯得长度,最后由速度公式得变形式求出时间。

解答:解:由题知:G=mg=50kg×10N/kg=500N;扶梯运动得速度v=1m/s;

由图知:扶梯得长度s=5m,高度h=3m;

(1)扶梯对她做得功W=Gh=500N×3m=1500J;

(2)从一楼到二楼得时间t=;

W;

(3)扶梯得功率就是一定得,它克服人得重力所做得功为有用功,当人数增多时,有用功增大,机械效率会变大;

(4)当人在扶梯上行走时,相对于地面得速度v'=2m/s;根据得:

.

故答案为:1500J;300W;变大;2、5s。

点评:本题考查得知识点多,解答本题得关键就是从图中获取扶梯得高度、长度,难点就是人在扶梯上行走时她相对于地面得速度就是多少。

23、用如图所示得滑轮组提升重1500N得物体,拉力F得大小为400N,若将物体提升0、3m,则拉力做得功为600 J,该装置得机械效率为75%.

考点:功得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图知,s=5h,知道物重与所用拉力大小,利用功得公式求有用功与总功,再计算滑轮组得机械效率。

解答:解:由图知,h=0、3m,s=5h=5×0、3m=1、5m,

W有=Gh=1500N×0、3m=450J,

W总=Fs=400N×1、5m=600J,

η=。

故答案为:600,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通过滑轮组得结构确定s与h 得关系就是本题得突破口。

24、(2004?河北)如图所示,某同学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18kg得面粉,所用得拉力为100N,则动滑轮得机械效率为 90% 。若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 得大米,当拉绳子得速度为0、4 m/s时,拉力得功率为54W.(取g=10N/kg,绳重与摩擦不计)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率得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此问就是考察机械效率公式得变形:η==应用此公式即可求出. (2)绳重与摩擦不计也就就是说使用该动滑轮时做得额外功就是克服动滑轮重做得功.所以“绳重与摩擦不计”表示只考虑动滑轮得重,则:

η=,,由此公式求出动滑轮得重,当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得大米时,动滑轮得重不变,所以额外功不变,再根据当“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得大米”时,绳子末端得拉力:

求出新得拉力。题目中告诉了我们拉力得功率,我们可以根据P=得出,应用此公式即可求出.

解答:解:(1)动滑轮得机械效率:η===;(2)“绳重与摩擦不计”表示只考虑动滑轮得重,则:

η=,=

=20N;

当“用此动滑轮匀速提起一袋质量为25Kg得大米”时,绳子末端得拉力:

= 135N;

由功率得计算公式P=可得拉绳子得速度:

故答案为:90%、0、4m/s.

点评:此题对于机械效率与功率得计算公式要求比较高,学生要熟悉公式,还要掌握公式得变形.

25、一个质量为70kg得工人,用如图所示得装置(包括滑轮组及装砖得托板)提升一堆砖。已知装砖得托板重200N,每块砖重100N。滑轮得摩擦与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此装置得机械效率为80%.那么,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这些砖得过程中,此装置得机械效率最高可达到 81、5%.(取g=10N/kg,结果保留1位小数)

考点: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功得计算;有用功与额外功。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滑轮组装置可知承担物重得绳子股数n=2,重物被提升h,则拉力端移动得距离s=2h,

(1)求出10块砖重G砖与升高得高度h求出有用功;

知道滑轮组得机械效率,根据机械效率得公式求出总功;

而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与,可以求出额外功;

不计滑轮得摩擦与绳重,使用滑轮组做得额外功就就是提升动滑轮做得功W额=(G轮+G板)h,可以求出动滑轮重;

(2)当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装置提升这些砖得过程中,使用最大拉力不能超过人自重(否则人会被提起),

假设F′=G人,根据F=(G轮+G板+G砖)求出最大砖重G砖′,求出有用功W有′=G砖′h,总功

W总′=F′s,再利用机械效率得公式求此时得机械效率。

解答:解:由图知,n=2,若砖被提升h,则拉力端移动得距离s=2h,

(1)当工人匀速提升10块砖时,

W有用=G砖×h=100N×10×h=1000N×h,

∵η=,

∴W总==,

∵W总=W有用+W额,

∴W额=W总﹣W有用=﹣1000N×h=250N×h;﹣﹣﹣﹣﹣①

∵不计滑轮得摩擦与绳重,

∴使用滑轮组做得额外功:

W额=(G轮+G板)h=(G轮+200N)h,﹣﹣﹣﹣﹣﹣﹣②

由①②得:

(G轮+200N)h=250N×h

解得:G轮=50N;

(2)由题知,人使用得最大拉力:

F大=G人=mg=70kg×10N/kg=700N,

∵F大=(G轮+G板+G砖)=(50N+200N+G砖)=700N,

能提升得最大砖重:

G砖=1150N,

∵每块砖重100N,

∴最多能提升砖得数量为11块,

∴能提升得最大砖重:

G砖′=1100N,

此时拉力F′=(G轮+G板+G砖′)=(50N+200N+1100N)=675N,

W有用′=G砖′×h=1100N×h,

W总′=F′s=675N×2h,

η′===81、5%。

故答案为:8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得计算方法,

不计滑轮得摩擦与绳重,用好“使用滑轮组做得额外功W额=(G轮+G板)h,拉力F=(G轮+G

+G砖)”就是本题得关键.

初二物理杠杆、滑轮知识点汇总

一、杠杆定义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二、滑轮定义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三种滑轮特点 三种滑轮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pagebreak] 四、滑轮组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条件: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4、绳子端的速度与物体上升的速度关系: 五、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六、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经典整理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分类

初中物理速度分类计算题 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A C 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9.(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甲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求甲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9.(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A出发沿直线同向到达地点B,乙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求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 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是5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跑道上OC段 长度是50米。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练习题 一、选择、填空 1.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1、F1,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A、F1最大B、F2最大C、F3最大D、一样大 2.下图中,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测力计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N,物体乙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N。 3.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滑轮组,用它们提起重为G的相同重物,在A端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__________,F1=_________,F1=_________,不计滑轮本身的重和摩擦。 6.如图所示,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 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 _____,若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7.如图所示,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那么m2应 等于__________ kg。 8、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 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9、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1、用图5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12、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F F2 F3 A B G M1 M2 F1 F2 F 3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阳金玲 【摘要】初中物理课的引入要有吸引力,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实施精讲精练并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将教育技术贯穿于学案教学,平时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最终使物理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课堂效率吸引力灵活的教法解题思路与方法教育技术与学案教学师生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下面是我历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运用得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

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1、通过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例如:教师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慢于汽车速度;汽车速度慢于飞机速度;而飞机速度慢于火箭速度等等;其次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有快有慢。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具体是0米/秒,行人速度约米/秒,汽车速度约20米/秒;最后指出速度的含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给出公式、主单位及其常用单位的换算。 2、应用物理学史的人物导入。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之谜的坎坷曲折经历,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先向学生介绍牛顿从苹果下落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然后引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他的第一个定律。 3、通过学生已有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教师讲到《惯性》时,教师问:同学们若不小心踩到地上的香蕉皮或拌到地上的石头会怎么样?让同

初中物理杠杆经典例题

1.为了使杠杆保持静止,可以在A点拖加一个力F,力的方向不同,需要力的大小也不同,请在下图中画出力F最小时的示意图.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当跷跷板处于平衡时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轻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D.重的小孩离支点近一些 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 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A.费力杠杆 B.省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下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F乙、F丙,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甲、 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甲=F乙>F丙 甲< 5.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 提高了0.2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 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 D.拉力F的大小为5N 6.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将同一物体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F甲、F 、η乙。则下列关系 乙,它们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 正确的是(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小于物重) ()

η甲>η乙 B. F甲F乙 C. F甲>F乙η甲<η乙 D. F甲η乙 7.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B,可绕O点在 竖直平面内转动。重力为100N的物体挂在 OA的中点处。已知OA=40cm,AB=30cm,OA 垂直于AB,杠杆与转动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要使杠杆平衡,且OA段处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8.右图是小明用滑轮组提升水中物体A的示意图。 当物体A完全在水面下被匀速提升的过程中,物体A 所受浮力为80N,小明对绳子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 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1。 当物体A有1/2的体积露出水面且静止时,小明对绳子竖直向 下的拉力为F2,水平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为N2。已知动滑轮所受重力为120N,小明所受重力为600N,N1:N2=13:12。不计绳重、滑轮与轴的摩擦以及水的阻力,则物体A所受重力为 N。

(完整)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初中物理滑轮组练习题 1.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矿井中重800N的物体A,当他所用的拉力F=500N时,物体A在10s内匀速提升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拉力所做的额外功是1000J D.拉力的功率为200W 2.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C.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D.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3.如图所示物体A 重180N,动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不计。人对动滑轮的拉力为F,在F 的作用下,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做的功为400 J B.动滑轮对物体做的功为720 J C.拉力F的功率为20W D.拉力F的大小为90N 4.小林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2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是η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重10N的物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时机械效率是η3。(不计绳和轮之间的摩擦)则 A. η2>η1>η3 B. η1<η2=η3 C. η1=η2=η3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如图所示,使用一个重力为G1的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一个重物;不计绳的重力和滑轮上各处的摩擦,这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用重力为G2的轻质材料的新动滑轮后,再回来提升这个重物,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升到85% 。则新动滑轮的重力是原来动滑轮的重力的倍。 6.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分别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拉细绳的力F大小相等,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上升的距离也相等,绳重及摩擦不计,滑轮的质量小于物体的质量,甲的有用功为W甲,机械效率为η甲,拉力的功率为P甲;乙的有用功为W乙,机械效率为η乙,拉力的功率为P乙。比较甲、乙两个装置可知 A.P甲>P乙 B.P甲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讲课讲稿

如何尽快提高初中物理成绩 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成绩也不是一件难事。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我给大家介绍一种“6+2”学习法,所谓“6+2”学习法即在学习过程中严格贯彻“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六个环节,另外对于每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前后还应该有“计划”和“系统”两个环节。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有的同学感到听课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知道以后进入大学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可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2.上课 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 (1)主动听课。 有人将我们的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指导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呢?我说,如果你属于强制型,那你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你是自觉型,那么你就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毕竟“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 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初中物理力学 经典习题

初中物理力学难点巧突破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画线部分是语句的关键部分,表达了基本意思,把它们连起来读就是: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 ???只收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 只受平衡力。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要么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如果受力只能是受平衡力作用”这个分析过程必须要有。语句很长,我们只取其主干记忆,但浓缩后的语句所表达的物理原理是必须要记住的,否则就变成唱儿歌说笑话了,这一点必须牢记。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是有效果的。 例.用水平向右50N 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木箱不动,则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如果推力变为80N ,木箱仍然保持静止,则此时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______N 。 解析:用50N 的水平力推,物体保持静止,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推力、摩擦力。用“匀速静止不受力,受力只受平衡力”来进行分析最好了。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50N 。那么,当推力变为80N 呢?学生很容易认为摩擦力是不变的,其实静摩擦力大小是会改变的。还是用刚才的模式进行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还是静止?是静止;受不受力?受力,那么受力就受平衡力,而平衡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等于80N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常见的例题:人游泳时,向后划水,为什么人能够前进?具体的解释是:人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能够前进。回答的时候,必须要有关键的那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答案就不全面了。 力学练习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 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 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 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 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 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烦锁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 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出个“诣字法”,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发”通“发电”即为 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 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 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初中物理运动经典习题及详解答案

一、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取参照物时,要使问题简便。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常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选取一定的参照物,判断另一物体运动情况时,我们应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我站在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容易判断 2、在选取平时看上去是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时,既要考虑到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间的速度大小关系,还应考虑到运动方向关系,以此做出正确判断。 三、速度是矢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量可以分为矢量和标量。凡是既要用大小又要用方向才能完全描述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用大小就可以完全表示出来的物理量叫标量。 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密度、时间等物理量是标量。速度、力、等物理量是矢量。 四、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通过的路程跟所用时间的比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量,这个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做 速度。用数学式表达是。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它是复合单位。 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它通过的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速度——时间图 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叫做路程——时间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v表示速度。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所以它的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1中所示的MN。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可以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时间轴上找出时间P,过该点作时间轴的垂线NP,它与速度图线MN交于N,所围的长方形面积恰好就是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2—1中斜线所示的面积。这和由公式S=vt算出是相符的。 2.路程——时间图像 横轴ot表示时间,纵轴os表示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跟时间成正比,因此,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O的倾斜直线,如图2—2所示的OA直线。 由路程——时间图像可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在图线上任取一点 B,由B点分别向时间轴、路程轴上做垂线,垂足分别为C、D,用D 点所对应的路程除以C点所对应的时间即可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 根据路程——时间图像还可以由时间求路程,或由路程求时间。 还可以利用图像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 五、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 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为了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如果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程度。 六、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 如果甲物体静止不动,乙物体以速度v向东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 向东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向西运动。 如果甲物体以以速度v1向东运动,乙物体以速度v2向西运动,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以速度v1+v2向西运动;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以速度v1+v2向东运动。

初中物理滑轮组习题道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滑轮组习题道 含详细答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滑轮组经典习题30道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09?包头)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磨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所做的有用功为1J B、动滑轮自重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考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 分析:(1)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工作特点是: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升高高度的几倍. (2)结合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公式分别计算出所做的有用功、动滑轮自重、拉力F做功的功率、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然后和所提供的计算结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解:A、∵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 ∴所做的有用功W =Gh=10N×=1J. 用 ∴该选项中,所做的有用功为1J,计算结果正确.

B、∵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时,该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绳子 上的拉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则:动滑轮的重力G 动=2F﹣G 物 =2×6N﹣ 10N=2N. ∴动滑轮自重,计算结果不正确. C、∵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P总=PP P = P?2P P =6P×2×0.1P 2P =0.6P.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计算结果不正确.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P物 PP ×100%=10P 6P×2 ×100%=83.3%.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计算结果正确. 本题计算结果正确的有两个:A和D.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利用公式逐个计算,然后和选项比较,计算过程注意格式,过程和结果都有单位.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3cm,高为l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 A、有用功是400J,总功是840J B、有用功是840J,额外功是400J C、总功是12O0J,机械效率是7O% D、有用功是400J,机械效率是7O% 考点:功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斜面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知道木箱重,将木箱提升1m做的功为有用功,利用W=Gh求解;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讲课教案

初中物理习题课初探 郑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张晓娜

初中物理习题课初探 关键词:科学性、双基、多样化 习题课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巩固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即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做习题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新授课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获得感知,而习题的作用是要将感知化为理解并巩固,最后到能够自觉应用,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所以习题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而且习题课发挥着对新课教学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它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习题评讲,同时更是老师对学生解题思路的一种引导,解题能力的一种培养,科学素养的一种积累。 一、习题的选择 习题要精编精选,何为精编精选,就是科学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发散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就是题目情景符合客观规律,表达严谨、清楚,不会得出荒谬结论;所谓针对性,就是目的明确,要直奔教学目标而去;所谓典型性,就是具有代表性,不偏不怪不钻牛角尖;所谓发散性,就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有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1.注重双基选材,习题选择要注意对课本习题的挖掘 课本例题和习题虽然是习题课的精讲内容,但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要对习题适当拓深、演变,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应“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忽视课本习题去搞大量的课外习题,那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新概念教学理念相违背。在实践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习题,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习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故要达成高效的训练目标。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查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选材要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但对于学生普遍有缺陷的、常犯的错误则要适当反复及强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3.设计习题要有一定的梯度 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特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生也能“吃得饱”,使全体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必背必记

初中物理 一、必记知识点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2.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 3.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超声:频率高于20000的声音,例:蝙蝠,超声雷达;次声: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 7.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8.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输送电压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10.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12.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13.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 14、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二、常见物理实验结论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f=示数,水平匀速或匀速直线) a、保持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b、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影响压强大小(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观察对物体的形变程度) a、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杠杆平衡条件(调杠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初中物理摩擦力典型例题

摩擦力训练题 2.木箱重500N,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未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0N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值为40N (D)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在40N和500N之间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3.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大不平力F A=F 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 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 力大小分别为()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4.一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一个重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N (D)木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5.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的空气阻力是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②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竖直方向向下;③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④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如图两位同学在水平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滑轮组专题练习

探究滑轮的作用 1、动滑轮的实质是() A.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B.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C.阻力臂为动力臂2倍的杠杆 D.是为了减小摩擦,与杠杆无关 2、使用滑轮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 B.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C.只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4、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是 () A.小于200N B.等于200N C.大于200N D.大于300N 5、下列关于使用滑轮组的优点的论述,较全面的是 () A.一定是省力的,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是省力的,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6、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挂上砝码a、b后,若动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恰好平衡,现在a、b下面各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

() A.a下降B.a上升 C.仍保持平衡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7、A、B两物体重力分别为60N和140N.如图所示,当A、B物体都静止时,它们所受的合力分别为 () A.60N,140N B.0,140N C.60N,0 D.0,0 8、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 A.60N B.80N C.120N D.360N 9、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等于4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初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仅供本学科教师试用。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以标导学) 1、根据上一节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建议以学案形式呈现。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作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交流质疑(情境导学,唤醒思维) 1、小组内或全班面前展示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 三、典型讲解:(精讲适练、突出探究;)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分层巡批) 1、下发《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分类(分组进行)。

2、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巩固:(规范作业、强化监控) 练题导思:分层次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有效反思,提升自我)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中教法)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每空1分) 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给学生_分析问题_和_解决问题_的思路和方法。 ⒉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⑴_教学的认识性_,⑵_教学的双边性_,⑶_教学的教育性_,⑷_教学的发展性_。 ⒊在物理测验的评价中,信度是测验的_可靠性_指标;效度是测验的__准确性__指标;难度是指_每个试题_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_每个试题将考生水平_区分开来的程度。 ⒋中学物理实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⑴_演示实验_,⑵_学生分组实验_,⑶_课内小实验_,⑷_课外实验_。 ⒌物理教学必须以_实验_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_关键_;基本的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_中心_。 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实验归纳法_,二是_理论分析法_。 ⒎解答计算题的基本程序是:⑴_审题_,⑵_分析题_,⑶_建立有关方程_,⑷_求解_。 ⒏物理教师的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_文字语言_,二是_数学语言_,三是_图表语言_,并通过板书和板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⒐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_工具_。 10.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_通读整个教材_,第二层次是_精读每章教材_,第三层次是_细读每节教材_。 1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观察_能力、_实验_能力、_思维_能力、_分析和解决问题_能力以及_创新意识_ 意识。

1⒉构成教学过程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_教师、学生和物理世界_。 1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⒋目标参照测验是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参照物;常模参照测验是以学生团体中的平均分数作为参照标准。 1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有四条,它们分别是:⑴教学的认识性,⑵教学的双边性,⑶教学的教育性,⑷教学的发展性。 1⒍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操作阶段和总结阶段。 1⒎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常用的方法有三个,一是运用实验,二是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三是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1⒏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四个主要目标是:⑴教学目的,⑵教学内容,⑶教学方法,⑷教学效果。 1⒐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⑴口头教学语言,⑵书面教学语言,⑶体态教学语言。 20.一堂新课的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它们分别是:⑴组织教学;, ⑵复习提问,⑶讲解新课,⑷巩固练习,⑸布置作业。 2⒈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的__观察实验__能力、__思维__能力、__分析与解决问题__能力以及__创新意识__和能力。 2⒉在进行物理学这类自然科学教学时,首先应注重教学的科学性。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内容__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注意__教学方法__的科学性。 2⒊探究性教学方法提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__知识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