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和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们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科学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析表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两部分内容,还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药品的取用包括固体的取用和液体的取用,固体包括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在这里要掌握住药匙(纸槽)和镊子的使用方法;液体的取用包括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和滴加液体,在这里重点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物质的加热包括加热液体和加热固体,在这里重点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为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

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物质的加热方法

教学难点:

胶头滴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探究学习: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方法:先将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小心地送至试管,然后把试管起来。

块状固体的取用

方法:先将试管,把药品放在,再把试管 __起来,使药品地到试管底部。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方法:先拿下瓶塞,放在桌子上,拿起瓶子,标签,瓶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各组仪器,能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试管、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

C.烧杯、蒸发皿、集气瓶 D.蒸发皿、集气瓶、量筒

3.给3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架;⑤石棉网;⑥铁架台(带铁圈)⑦试管夹.

A.①③⑤ B.②③⑤C.②③⑤⑥ D.①③⑦

4.下面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靠近试管口的位置

C.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1/3处

D.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5.下面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①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试管里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试管没有倾斜;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用火焰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A.①③⑤⑥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⑥

7.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内的液体药品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这一节课内容,是学生们进入初三以来第一次动手做实验,做好本节课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为学生们以后学好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们演示实验、动手分组做实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回看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这课中没有演示重点实验的操作,像胶头滴管的使用;有些语言有明显的重复,还不够精炼;由于没有进行试讲,一些环节的过渡与教案中的有些偏差;学生活动调动地还不够、学生活动氛围营造地还有些欠缺;板书不够精简,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改进。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课标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科学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此,本节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在技能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理解和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安全意识和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安全无小事,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2、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为此在第一单元就安排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初中化学_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和牢记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们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一、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加热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科学课程中,学生曾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分析表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两部分内容,还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药品的取用包括固体的取用和液体的取用,固体包括粉末状固体和块状固体,在这里要掌握住药匙(纸槽)和镊子的使用方法;液体的取用包括向试管中倾倒液体和滴加液体,在这里重点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物质的加热包括加热液体和加热固体,在这里重点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为此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 1、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物质的加热方法 教学难点: 胶头滴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探究学习: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方法:先将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小心地送至试管,然后把试管起来。 块状固体的取用 方法:先将试管,把药品放在,再把试管 __起来,使药品地到试管底部。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方法:先拿下瓶塞,放在桌子上,拿起瓶子,标签,瓶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各组仪器,能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试管、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 C.烧杯、蒸发皿、集气瓶 D.蒸发皿、集气瓶、量筒

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讲义及答案)

基本实验技能(讲义) 一、知识点睛 1.实验仪器及操作 识记常见仪器的名称及用途,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实验误差分析 (1)托盘天平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左物右码) ①不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②使用游码时,若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则称量的 药品质量= 。 (2)量筒 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①仰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②俯视,读数比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实验目的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 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①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另取两个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取出后正放在桌面上。 ②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③分别向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入相同滴数的澄 清石灰水。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④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其中一块哈气。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哈气 的玻璃片。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 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并嗅其气味。 现象:色固体,质地,有气味。 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不溶于水的固体。 燃烧时: ③点燃蜡烛,观察燃烧时的变化及火焰。 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 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为三层,最亮, 最暗。 结论:石蜡熔点较,燃烧时形成炭黑,火焰分 为。 ④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s 后取出。 现象:处于火焰最外层的两端先变黑,第二层次之, 最里层变黑最慢。 结论:温度最高,温度最低。 ⑤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 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 澄清石灰水。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熄灭后: ⑥熄灭蜡烛,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现象:有产生,点燃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

实验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 一、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使用 1.1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酒精的添加及加热固体、液体的方法。 1.2构造及装置(结合装置示意图说明): 结合上图可看出酒精灯主要由灯体,灯芯,灯芯座,灯帽,和酒精构成。 1.3操作步骤 ⑴检:检查灯芯,并修平整。 ⑵加:添加酒精,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 酒精。 ⑶点:点燃,用火柴点燃,禁止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 ⑷灭: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1.4加热方法 加热时应先用酒精灯的外焰预热,再集中加热。因为火焰的组成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焰心含有足量的酒精蒸汽,但氧气含量最少;内焰酒精蒸汽温度,但氧气含量不足,燃烧不完全;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完全,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内焰低,焰心更低。 1.5注意事项 酒精灯如长期不用,必须倒出灯内酒精,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夹上小纸条,以防粘连。 1.6改进 实验室里,由于通风的原因,火焰常不稳定,请问有什么办法使火焰不再摇晃不定? 办法一:使用挡风板,但板相对较大,不利操作。 办法二:利用用易拉罐作一挡风筒。 办法三:请你自己思考一或几种: 办法:可在灯芯座上加上一圈金属网。 小结: 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你是否还有其它建议? 1、新酒精灯需要配置灯芯,将灯芯修剪到浸入酒精4~5 cm,可以调整露出陶瓷套管的灯芯长度,来控制火焰的高度,但不宜超过3mm,否则会使火焰不稳定。对于旧灯,尤其是长时间没有使用的酒精灯,应该取下灯帽并提起陶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壶内吹气,以赶走

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接着再检查灯芯,如果灯芯不整齐或者烧焦的话,应用剪刀修剪整齐。使用前还应该检查灯壶是否有破损。 2、酒精灯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酒精储量,酒精若少于容积的1/2,就应该添加酒精,但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5]添加酒精应将陶瓷套管取出,用漏斗或者玻璃棒引流添加,以免漏撒,而点燃的酒精灯应先熄灭再添加,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添加酒精后还应该擦拭桌面,保持干净干燥,以免点火时发生危险。 3、点燃酒精灯前要调整灯芯,使得灯芯浸满酒精,否则容易将灯芯烧焦。[2]点燃酒精灯必须使用火柴,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来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使酒精撒漏引起火灾。 4、使用中的酒精灯,应放置在适当的高度,使用木块垫高,不能使用书本。挡风可以使用专用挡板,也不能使用书本。使用中不可以倾斜拿取和放置,以免酒精撒出,谨防碰倒酒精灯。 5、如果需要稳定火焰以及提高火焰温度,可以在火焰周围增加一个金属网罩。[2] 使用酒精灯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 6、若酒精灯不慎翻倒,造成小面积着火,可以使用湿抹布盖灭。火熄灭后,不可立即移开抹布,否则可能引起复燃。如果大面积着火,甚至发生火灾,应使用灭火器灭火,并且报告消防部门。灭火后还应该打开门窗通风,使酒精蒸气排散。如果发生烧伤,应该按烧伤处理方法及时处理。 7、如果需要稳定火焰以及提高火焰温度,可以在火焰周围增加一个金属网罩。[2] 使用酒精灯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 二、试管的使用 1.实验目的:熟悉试管的用途;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思考与练习: ⑴试管的用途:盛放与加热固体、液体;收集气体;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 ⑵试管操作训练:(结合图形写出注意事项) 试管的持拿(手持、试管夹);取用固体、液体的操作;固体、液体的加热;气体的收集; 试管的持拿: 手持:

初中化学_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小学和初中其他学科课程中,学生做过不少实验,实验中也见过和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在实验室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无疑为本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学生在生物、物理学科实验中,也曾使用过本节课中的一些仪器,例如:酒精灯、滴管、试管等,但因为教学要求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此,本节课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更应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在技能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这几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很兴奋,对实验课兴趣浓厚,为了对以后实验课打好基础,首先明确强调了实验室的纪律和安全规则,以前本节课通常是教师介绍实验仪器,讲解操作要领,示范操作,学生模拟练习,学生通常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讲导致的后果就是实验操作错误百出。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本节课创新了教学模式采取“情境引入—微课—讨论交流—思考回答—学生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实物分析(现场图片)”的教学模式,微课采取操作演示加语言解说,重点字词突出显示,学生比较感兴趣,比单纯听老师讲解效果好。在学案设计上采取板块式引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除了有文字说明,还配以实验流程图,实验步骤条理清楚,形象,学生易于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的活而不乱,学生实验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参与度高,每个学生都要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最后通过现场照片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犯的错误,印象深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掌握扎实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初次进入化学实验室,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其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分析如下: 1.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实验台、电源、废液缸等在哪? 以及安全通道在哪里?这也是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应该首先做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得实验工作习惯。 过程与方法 ⑴体验科学探究得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得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得实验工作习惯. ⑵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得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安全意识。 难点:会处理实验室得突发事故. 【教学程序】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就是一门有趣得学科,与我们得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得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得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得丰富,您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得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得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得基础上,去学习更多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得化学问题,解释更多得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得眼光去瞧,带着创新得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得化学更精彩! 化学就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就是学习还就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 [板书]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得好奇心,这不,她在家中进行了KMnO4制O2得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得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得试管,导致热得试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4

年级 学科 初三化学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四)备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洗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的学习,为做好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注意安全保护,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重难点重点: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洗涤的方法难点: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洗涤的方法 课时 1 时间45分钟教学过程: 一、连接仪器装置: 右图是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何将图中的装置装配起来? 1.连接方法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 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 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 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损坏容器。 2. 多组仪器装配顺序: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操作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再用双手 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 内倒吸一段水柱。 2. 如果装置漏气,须检查漏气原因,进行调整、修 理或更换,然后才能进行实验。 三、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以试管为例): 注入半试管水(如果试管内还有废液,应先倒净废液,再洗涤),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2.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3.洗净后的放置:每次实验完毕,都应该立即把用过的仪器刷洗干净,试管倒扣在试管架上,其他仪器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沙 子扑盖或撒沙土扑灭。 2.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內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温度最高。 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先擦干 ②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防止仪器炸裂),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一、使用仪器的技能 1、实验技能所包含的内容:⑴仪器识别(名称、形状和特点),⑵主要用途,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重点:五大类(按主要用途分类) 仪:内容:⑴仪器识别(名称、形状和特点),⑵主要用途,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重点:五大类(按主要用途分类) 使:常:容器和:可以直接加热:⑴试管、⑵坩埚、⑶蒸发皿 用:用:反应器:垫石棉网加热:⑷烧杯、⑸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⑹锥形瓶 技:的::不能加热:⑺集气瓶、⑻试剂瓶(细口、广口)、⑼启普发生器、⑽滴瓶(滴管) 能:20:测量器:粗量器:⑾量筒 :种::精量器:⑿容量瓶、⒀滴定管(酸式、碱式) :仪:计量器:⒁托盘平天(砝码)(粗量器:精度0.1g)、⒂温度计 :器:分离器:⒃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加热器:⒄酒精灯 ::其它:分离器:⒅干燥管(球形、U形)、⒆洗气瓶 :::搅拌器:⒇玻离棒 二、使用药品的技能 1、使用药品的技能包括的内容: ⑴取用药品的原则(“三不”安全原则;“按规定或少量”节约原则;“防污”保纯 原则)。 ⑵取用方法及取用方法的选择依据(取用仪器和药品性质)。 2、两种状态六种方法:固体三方法和液体三方法。 三、基本操作的技能 1、试剂存放操作【1】:⑴试剂存放的原则;⑵特殊试剂的存放方法。 2、化学实验中重要基本操作【2】:⑴溶解(研磨、搅拌、加热促进溶解)、⑵试纸 使用、⑶仪器洗涤和连接组装、⑷物质加热(三方法)、⑸装置气密性检验、⑹ 安全操作常识。 3、定量实验操作【3】:⑴溶液配制、⑵中和滴定、⑶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

4、物质分离操作【4】:⑴过滤、⑵分液和萃取、⑶蒸发和结晶、⑷蒸馏和分馏、⑸ 升华、⑹渗析、⑺盐析。 5、其它基本操作【5】:⑴喷泉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⑵焰色反应(烧—洗—烧,蘸—烧—蘸)。 四、装置图绘制技能:根据仪器装置的形状和比例特征,准确绘制仪器图形和实验 装置图(①观察仪器装置形状比例。②整体布局规划,确定 先后顺序来绘制图形)。 五、实验记录和实验总结的技能 ⑴实验记录:①现象记录(a新现象法:如溶液变红;变浑浊;b新旧现象对比法: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②有效数据记录:有关计量数据与计量仪器的精度有关,按精度 记录有效数据(a天平:记为“0.0g”、b量筒:记为:“0.0mml”、 c滴定管:记为“0.00ml”)。 :③其它:意外情况等的记录。 :⑵实验总结:①分析现象本质,揭示规律。 :②对比现象和本质,归纳规律或得出公式或绘制图形等。 :③科学地解释异常现象。 1、 ⑴现象记录(①新现象法:如溶液变红;变浑浊;②新旧现象对比法: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⑵有效数据记录:有关计量数据与计量仪器的精度有关,按精度记录有效数据 (①天平:记为“0.0g”、②量筒:记为:“0.0mml”、③滴定管:记为“0.00ml”)。 ⑶其它:意外情况等的记录。 2、⑵实验总结: ⑴分析现象本质,揭示规律。 ⑵对比现象和本质,归纳规律或得出公式或绘制图形等。 ⑶科学地解释异常现象。 六、实验设计的技能 ⑴明确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则:“现象明显,操作方便,程序合理。 ⑵正确列出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装置图、注意事项等。 ⑶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实验方案。根据同类型实验在反应原理,装置构造原理以 及对试剂、仪器、基本操作的要求具有相似性,通过对照课本上类似的代表性实 验和设计原则来决择最佳实验方案。 4、实验方案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学设计课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 (2)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掌握SO2- 的检验方法 4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实验室安全知识,归纳实验安全操作及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2)通过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实验过程,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2)体验化学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课时实验安全过虑和蒸发 一、初中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回顾 1.药品取用的安全知识 从安全性考虑:

(1)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试剂 (2)不能用鼻子凑近闻化学试剂的气味 (3)不能用口尝化学试剂的味道 从节约角度考虑: (4)严格按照规定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规定用量,一般为少量。液体1-2 mL,固体以盖过试管底部为限。化学药品在化学实验中不是多多益善,用量过多不仅造成浪费,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如金属钠与水反应时钠的用量过多可能发生爆炸。 从不污染药品角度考虑: (5)实验用剩余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中,以免造成污染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用药匙或纸槽。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注意不能把药 品粘在试管壁上。 (2)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使用镊子。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快状固体放出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直立。 注意: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擦洗干净,以便再用,否则易导致污染。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1)用量较少时,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先要提起滴管,用手指轻轻挤压胶头排出空气,伸入滴瓶放开手指吸入试剂,再提起滴管,用无名指和中指夹着滴管,悬空在接受容器口的上方,用大姆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使试剂滴入容器中。 (2)用量较大量,直接倾倒。先将试剂瓶的瓶塞取下倒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另一只手握容器,使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将试剂缓缓倒入。眼睛看所倒入的试剂的量。 (3)定量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 4.了解常用的安全措施 (1)火警电话:119 (2)浓硫酸粘在手上的处理方法 (3)浓NaOH溶液粘在手上的处理方法 (4)酒精灯着火的处理方法 (5)玻璃划伤手指的止血方法 5.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炸药、爆竹、雷管)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PNG、CNG)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练习题

验证拓展提升卷 实验基本技能 一、选择题: 1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失火用B.将NaCl倒入量C.研磨闻气味鉴D.分离溶液中析湿抹布扑盖筒中配制溶液别铵态氮肥出的KNO3晶体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试管应该先预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用镊子夹取砝码,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D、用酒精灯直接对烧杯进行加热 3、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4、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 ②④⑥⑦ 5、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6、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明该气体是()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8、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9.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0(5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以下操作,应该如何处理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的,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2)、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3)、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11(6分)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实验操作图,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请一一在右边横线处列举出来。 ①液体的倾倒(至少发现三处错误) ②液体的加热(至少发现三处错误)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验证拓展提升卷 实验基本技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食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实验技能。 2.学会规范性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对化学实验的体验,获得对实验科学方法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 1.食盐提纯过程中的过滤与蒸发操作 2.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检验顺序 教学难点 离子的检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铁架台、漏斗、烧杯、酒精灯、蒸发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将混合物分离的情况,如淘米是淘去米中的沙子,洗菜是洗去菜上的泥土等。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了利用其中某一组分或研究其性质,常需要从混合物中将某物质分离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推进新课 师:我们都听过“吹尽黄沙始见金”,你知道淘金者是怎样将金子从沙中淘出来的吗?(多媒体播放淘金录像) [思考与交流] 1.通过淘金录像,你能不能说出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的? 生:沙子和金子的密度不同。沙子的密度比金子的密度小,用水淘去沙子,剩下的是金子。2.如果有铁屑和铜屑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除去? 生:用淘金的方法将铁屑和铜屑分离;用磁铁将铁吸出,剩下的就是铜;加些盐酸,Fe 能与盐酸反应而铜不与盐酸反应;剩下的就是铜。 …… 师: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常用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例如,研究某一种酸、碱、盐或金属的性质,要用较纯的试样;又如,我们日常食用的精盐,就是将粗盐中的杂质除掉后得到的。在工业生产中,分离和提纯物质要用到多种大型设备,但所依据的原理与我们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方法大致相同,而且,工业设备设计时的数据往往要靠小型实验来提供。 师: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除掉杂质。化学上所指的杂质都是有害和无价值的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010年锦州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二)第7题) 1、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实验者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2010安徽省中考化学例证试题第4题)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室 制取氢气 B. 称量一定量氢氧化钠 C.二氧化碳验满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宜宾市翠屏区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第2题)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D 。 (平顶山市2010年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第2题) 4、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答案:A 。 (平顶山市2010年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第9题) 5、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 A .氯化钠晶体不纯 B .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 C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D 。 (黄冈市2010年九年级调研考试第2题) 6、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或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 (黄冈市2010年九年级调研考试第17题) 7、如图所示的是常用的实验装置。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有(填序号) 。 D . B . A . C .

(2)装置①可以进行多个化学实验,请写出一个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名称: 。 答案:(1)催化 2KClO 3 2 MnO 2KCl+3O 2↑ ②③⑤(少选、错选不得分) (2)实验室制取氢气(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桂学校第二次大测第1题) 8、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 (2010年安庆市初中毕业模拟考试化学试题(一)第4题) 9、下图所表示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加热液体 固体药品的取用 A . B . C . D . 答案:A 。 (2010年北京市大兴区第一次模拟考试第12题) 1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时:二节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学习难点】基本操作的使用范围。 【学习易错点】基本操作方法的选择。 第一学时 【基础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__________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掌握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 2、了解 例如: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等)或用H2、CO还原Fe2O3、CuO之前要。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要远离。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O等)时,应在或中进行。 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⑤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掌握_______________。包括和的使用、、______________等。 4、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实验安全中大致有“五防”。即: 【例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稀释浓H2SO4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边加边搅拌。 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将中各物质通过变化或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初三化学实验教案汇编

初中部分 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1 验证拓展提升卷 实验基本技能 一、选择题: 1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失火用 B .将NaCl 倒入量 C .研磨闻气味鉴 D .分离溶液中析湿抹布扑盖 筒中配制溶液 别铵态氮肥 出的KNO 3晶体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试管时,试管应该先预热 B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 D 、用酒精灯直接对烧杯进行加热 3、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 、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 、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 、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4、给3mL 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 皿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⑥⑦ 5、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 A B C D 6、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 7、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右图,则该操作说

2 明该气体是( ) A.极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8、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 ) A .试管竖直放置 B .试管水平放置 C .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D .试管口稍向上倾斜 9.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 10(5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以下操作,应该如何处理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的 ,加热前先使试管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这种方法叫 ,加热时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 (2)、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 。 (3)、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 11(6分)请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实验操作图,你能发现它有什么问题吗?请一一在右边横线处列举出来。 ①液体的倾倒(至少发现三处错误) ②液体的加热(至少发现三处错误)

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初三化学复习课 金属专题复习公开课 教学设计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 授课老师:大塘中学洪接年 【教学设计思路】作为常见的物质的金属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近三年的广州中考,2006年占8分,2007年12分,2008年18分,这三年有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加强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的训练。 本专题复习主要涉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铁的冶炼和铁的合金等,还有在现实生活中金属会被锈蚀,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所以本课设计从练习入手进行复习,主要复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梳理知识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其应用。 (2)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3)知道铁的两种合金的区别和铁的冶炼。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习题呈现知识点。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金属等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科学习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金属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引入(时间约1分钟) 展示生活中金属的用途,如生活用品、汽车、飞机、火箭、桥梁、卫星、国防等都需要用到金属。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金属的重要性,激起学生为复习金属的相关性质做好铺垫) 活动二: 根据上图的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第一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