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做法

一、工作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6万人,参保率100%,实际报销比例77.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0年参保4万人,参保率96.7%,实际报销比例51%。2011年已参保人员达3.7万人,参保率90.1%,目前报销比例达60%以上;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5.8万人,参合率95.19%,实际报销比例从2006年的37.02%提高到目前的64.23%。按照医改政策要求,将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全省率先降低了儿科起付线。二是门诊统筹全面开展。根据省、市有关精神,县上建立完善了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方案,取消了居民医保个人帐户,并根据不同病种,对符合政策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依照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和3000元两个标准,按50%的比例予以报销。县上在2010年积极探索新农合门诊统筹运行方式的基础上,2011年制定下发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普通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参合农民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补偿比例为80%。截止2月底,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8605人,补偿金额43.4万元。三是基本医疗筹资标准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140元提高到160元,在校学生由100元提高到120元。新农合人均年筹资水平从2006年的5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有效开展。2010年,全县共救助城乡贫困患者2694人,发放救助金1432万元,资助1.7万人参保参合,人均资助参保参合资金达到30元。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一是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有序进行。做为全省首批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8个试点县之一,在省、市有关会议召开之后,及时对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药物进行库存清理,对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3次集中培训。在省、市政府及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2010年5月25日起,在19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8个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据统计,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全县共降低就诊群众药品费用178.6万元。二是药品二次议价顺利完成。于2010年6月完成了全县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二次议价工作,共确定配送企业12家,药品1695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1044种。据测算,通过药品二次议价,全县药品采购价格比省级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33.25%,比2009年我县招标采购价格下降了17.38%。三是药品配送趋于规范。根据医改方案,县上及时成立了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核定事业编制7名。制定出台了《医疗机构药品配送管理实施方案》,确定由成功竞标的12家配送企业对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全部药品进行统一配送,并将县级医院使用的基本药物也纳入企业配送范畴。为切实规范企业配送行为,确保药品供应不断档,县上又制定出台了《药品配送企业阳光积分监督考核办法》及《药品配送医疗机构监督考核办法》,规定每月由县药品配送管理中心对药品供应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对配送不及时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直接取消配送资格,确保了药品配送工作的规范、合理、公开和透明。四是积极开展药品质量监管。在药品二次议价时,县药监部门提前介入,审核竞标企业资格,建立了药品配送企业档案。在日常监管中,药监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84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792户次;抽检基本药物目录药品21批次,不合格4批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61起,罚没款2.2万元,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32份。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硬件建设方面。县上紧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并认真实施各类卫生项目,基层医疗服务硬件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2008年以来,争取并实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项,累计总投资5559万元,总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现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以来,为基层医疗机构共配备各类医疗设备3265台件,总价值700万元,省卫生厅和省财政厅配备的8辆急救车也已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本地培训等多种人才培

养途径,切实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2010年,先后共选派147名业务骨干到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培训,24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全省全科医师、护士转岗培训,106名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参加了高一级专业学历教育,对全县248名乡村医生委托属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培训,全年共邀请省、市医疗机构专家指导业务工作26人次。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县上积极与上级医疗单位衔接,全力搭建县内医疗单位与省内知名医院间对口帮扶平台。2010年,在首阳中心卫生院建成兰州军区总院帮扶基地,开创了全市军地共建医院的先河。县一院与兰大二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促进了县一院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帮扶基地于今年1月在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属全市首家中医药领域内的对口帮扶基地。资金补偿方面,县上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将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或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10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财政一般预算补助1455万元,较上年增长1.92%,基本保证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乡村一体化管理方面,县上结合对村医的管理实际,严格按照“五统一两独立”(即统一行政、统一业务、统一财务、统一药品、统一考核、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的工作要求,以云田二十铺村卫生室为模式,对基础设施优,村医业务素质高,工作开展好的村卫生室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截止目前,全县78家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力争年内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达到70%以上。

(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稳步推进。县上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细则》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考核办法》两个指导性文件,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县疾控中心设立了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督导和考核等具体实施工作。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培训,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多万份,占任务的100.1%,其中重点目标人群建档管理7.9万人,占任务的106%;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1.7万人,占任务的100%;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6104人,占任务的122%;乳腺癌检查1210人,占任务的60.5%;对3498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占任务的79.5%;为3117名农村育龄妇女免费投服叶酸,占任务的137.9%;为1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占任务的100%;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共检测孕产妇3806人,占任务的79.3%。共下拨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909.05万元,及时兑现了村卫生室人员每村每年6000元的补助经费。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完成。一是科学核定编制。坚持按需设岗、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对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及岗位等基础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摸底,全县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449名。二是公开选拨领导班子。为切实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工作,县上制定下发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实施办法》,对2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岗位于2010年7月进行了公开选拨,竞聘产生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于8月10日全部到任。以乡镇卫生院院长选聘为契机,结合卫生系统内部考察结果,兼顾公选成绩,通过综合考评,将28名优秀的卫生系统干部职工选拔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副职领导岗位。三是全力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工作机制。县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陇西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全县2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制定工作方案、考试考核、民主测评、考察聘用等9个程序,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对未聘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4人采取了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对11人办理了提前退休和离岗退养,7人鼓励自谋职业,确保了和谐稳定。四是兑现绩效工资考核。根据省、市关于绩效考核的有关精神,县上制定印发了《陇西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分为机构考核和人员考核两类。机构考核由县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结果按照分值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作为各级财政补助经费扣减(10%)和奖惩(排名前三3位的按照2:1:1发放奖金)的依据。人员的考核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按月和按年进行,绩效工资按照“突出一线,兼顾平衡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将人员分为公共卫生服务(防疫、妇幼)、基本医疗服务(临床、护理、医技等)和后勤

保障窗口服务(财务、司机、总务、药房人员、合管科人员)3大类,绩效工资构成按照基础工资占70%、岗位工资占10%、奖励工资占20%的标准核发。

(六)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陇西自然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和发育,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之美称。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都两中心”目标定位,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按照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医改办《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县上加大落实力度,完善配套措施,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大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根据省、市《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和《中医科室建设标准》,在县卫生主管部门设立了中医股,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县级各综合医院均设置了中医药管理科、中医科、中药房和中医病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45%的基层医疗机构设有理疗科和煎药室。同时,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在县疾控中心设立了中医药疾控科,县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保健科,县卫生监督所设立了中医监督科,有效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提升了中医药普及运用水平。二是着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县上把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机构和培育名院、名科、名医作为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中医药服务品牌。全县有9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药特色创建活动。2010年开始创建中医老年病专科和针灸康复专科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目前已建成1个省级重点针灸理疗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风病专科。三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运用中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疾病工作的通知》,县上积极开展“西学中”、“中学典”和“师带徒”等活动,启动实施了县、乡、村三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遴选指导老师29名、继承人67名,先后有8人被评为省乡村名中医,11人被评为市名中医。切实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训力度,2010年,共选派8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中医学院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县内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20项,受训人员437人次。通过技术培训,有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应用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9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至少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今年1月,文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了中医康复理疗馆,截止目前,共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20人次,减免医药费用2.8万元。四是推广使用中医药验方处方。在认真做好省卫生厅关于《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的基础上,县上组织了20名中医药专家,以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编印了12个中医验方,在全县进行推广使用;各医疗机构也按照疾病谱排序和县域地产中药材资源,编写了10个能治疗当地常见病的中医药处方和方歌印发各医疗机构,并组织乡、村、社区基层卫生人员,对处方的加减辩证运用进行培训。通过中医药验方处方的推广运用,全县各医疗机构中医药使用比例较上年明显提高。2010年,各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人次达16.68万人,其中门诊15.7万人次,住院9800多人次;中医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32.1万元;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由13.02%提高到22.87%;门诊中医药使用比例由13.27%提高到21.46%;住院中医药使用比例由17.14%提高到24.2%。五是严格落实中医药费用报销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省卫生厅新农合医保对中医治疗常见病给予全额报销的政策,2010年,新农合中医药总共报销2586人次,报销金额970万元。

(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有效加强。县上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工作的22项制度,切实执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和医疗机构“八个排队”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分析机制,先后健全完善了《医疗服务有奖举报制度》、《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医疗机构不良业绩记录制度》等规章制度,将“四个排队”和“八个排队”结果及时予以公示,纳入绩效考核范畴,规范了医生用药行为,减轻了患者负担,过度医疗得到有效治理。根据对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2009年第四季度与2010年第四季度排队结果分析比较: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由20%提高到26%;平均住院费用由850元下降到660元;平均门诊费用由31元下降到22元;门诊输液人次由15%下降到11%;单病种平均费用由1231元下降到1059元;患者满意度由95%提高到9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省、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经县编委批准成立了“陇西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核定编制3名,具体承担全县医改日常工作。为建立权责明确、协调有效的医改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县上制订印发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实施办法》,确定了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包保”基层医疗机构名单,切实健全了分工协作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医改工作启动实施后,县上及时召开了动员会议,对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省、市领导对我县医改工作也高度重视,多次亲临陇西检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实了解工作动态,掌握医改难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深入研究讨论,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了全县医改工作有序推进。县医改办也经常召开医改成员单位座谈会,听取工作建议,研究制定医改措施,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二)制定配套政策,靠实工作责任。在深入调研测算、准确掌握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县上经过深入研究,多方征集意见,根据《甘肃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先后编制印发了操作性强的“一主五辅”医改文件及《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细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为医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切实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县上制定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和《城市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规范了工作程序。

(三)开展调研摸底,加强督促检查。为切实摸清全县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数据,县上组成专门工作组,深入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调研,特别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财务收支、债务等方面开展详细调研,对主要指标数据进行了认真测算和核对,为搞好医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翔实资料。同时,县上领导非常重视对医改工作的检查督促,多次亲自带队或安排县医改办组成督查组,对全县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和医改各项任务进展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过程坚持跟踪督办,确保了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氛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涉及到多方利益的调整,为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县上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支持医改工作,引导老百姓对医改成效作出合理预期。同时,县上主要领导逢会必讲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要求全县要大力宣传医改的进展情况和成效,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推动医改所做的努力,为深化医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卫生部门也在全系统层层召开会议,采取多种方式,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和县上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精神,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和相关政策,让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疗工作者掌握政策、理解政策、自觉执行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中 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巨 大作用 “改革”,当今中国的“关键词”。2014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对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走向何方?受到海内外各方关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行政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正发挥着巨大的牵引作用。 把握一个核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久前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公司的陈竺没想到,过去需要29天才能走完的流程,现在4个半工作日就办完了。 “只要在电子政务平台下载表格填写即可预约受理,再也不用在部门之间来回跑了。”他高兴地说。

陈竺只是上海自贸区行政审批手续改革以来受益的千万人之一。自去年9月底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已成为多项制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年多来,区内累计新增企业逾1.2万家,平均每天诞生100多家。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注册官黄敏告诉记者,原先1天只用发90个号,现在发200个号都不够。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持全年经济平稳发展,尤其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解放微观主体生产力。”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企业得以松绑,经济活力得以迸发。 一年多来,国务院取消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报国务院部门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60%左右;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100亿元…… “今年是进一步改善民间投资环境。这项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是加快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另一方面”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说。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坚定信心深化医改 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 (2010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率先制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史进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卫生和医疗两部分,但是由于历史上一直没有明确的区分,所以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回顾,而医院改革则作为本部分的主要线索。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现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并逐一分析每一阶段改革的背景原因,具体措施及改革成果。 第一阶段 1978~1984年 背景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坚持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正确方针路线,建立了完善的农村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据统计,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1981年的67.8岁,新生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降低到1981年37.6‰,孕妇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家在经济上濒于崩溃,财政基础薄弱,卫生费用紧缺;医疗卫生队伍青黄不接,领导水平、技术水平、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期间虽然做出过一些努力,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很多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生护士比例失调,护理人员不足,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许多地方疾病多发,卫生状况差。与此同时卫生系统长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导致我们不得不思考新的路径进行恢复性的改革的孕育。1978年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拉开了中国30年改革的序幕,一方面为医改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为卫生事业提出新的要求。 具体措施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同年,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接着又开展了“五定一奖”和对医院“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的办法,并展开了试点。传统医院管理的弊端在这一阶段逐步显露出来,随后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相继出台。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在此基础上,1982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对医院相关工作要求。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1980年,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得到国务院批准,这为转变国有、集体医疗机构一统天下,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医疗服务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工作总结

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小组围绕贯彻中、省、市、县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本小组负责协调的年度改革工作事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抓好年度改革任务的分解落实。对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制定本小组年度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按照改革事项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可控的原则,将专项小组负责协调的年度改革事项列入台账细化分解为55项,并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成果检验形式和时间进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认真梳理各自改革任务,适时对接市级各部门。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和县法制办多次深入各成员单位调查了解改革工作推进情况,严格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绝大多数改革任务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体情况良好。 (二)推动出台一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聚焦落实市委深改组会议精神,精准对接并制定出台一系列专项改革方

案,推动重大改革部署尽快落地实施。截至目前本小组共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专项实施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专项实施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专项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等4个专项改革方案经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射洪县开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复议权工作实施方案》等5个方案正在修订过程中,拟定于上报县委深改组会议审议。 (三)试点示范工作顺利推进。一是各项试点牵头单位普遍都比较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如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设点、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统计改革创新试点等改革任务都确定了牵头领导,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为全面推进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改革措施比较得力。在工作中既注重顶层设计,又联系本领域本部门实际改革创新,许多改革措施值得总结推广。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两项试点任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试点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三是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县城西学校和金华中心卫生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已基本完成,为我县其他同类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四)全面落实市委深改组督导问题整改工作。按照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因此,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要坚定决心、抓紧推进,又要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

XX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XX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责任落实,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一、2018年改革进展情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全面落实上级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建立“三个公开、三个清单”制度。实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建立健全投资政策督查问责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网络化,项目立项严格执行2018年新核准目录和省负面清单。完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成质监局和工商局管理权限及人员调整,两部门由省级垂直管理调整为地方政府管理。 (二)构建三级平台联动机制,推行重点项目代办制。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与服务基层群众便民举措,完善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主干,乡镇便民服务站为支脉,村级便民服务室为终端”的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县重点项目领办代办中心,全面推行重点项目领办代办制,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三)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通过实行六个放宽、七个打破等便民措施,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市场主体经营范围;通过企业(个体工商户)自选登记机关,前置审批的行业实行筹建登记, - 1 -

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改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改企业年检制度为企业报告制度等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等措施,全县新注册企业和个工商体户大幅上升。 (四)积极推进全县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出台《XX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和《XX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确定了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了购买服务范围。截止目前,已按规定完成了县城园林绿化养护项目、县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服务和县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等项目的服务购买。 (五)完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完善引进项目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研究出台了《XX县引进项目奖励办法》、《XX县争取国省支持资金奖补经费办法》、《关于促进全县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在全县领导干部中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成效定奖惩,树立落实导向;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以及县领导、部门、乡镇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县级领导、综合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项目包保工作制度,建立项目工作“六定四包”落实机制;对重点项目实施清单管理,明确项目包保县级领导和牵头单位,强化对项目工作的督导、调度和协调并建立重点项目定期督导、通报及联查制度。 (六)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改革。加强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衔接,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新 - 2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7〕37号)要求,我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进和落实以下工作任务。 一、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2.制定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3.制定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4.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5.制定完善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6.制定我省或转发国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负责) 7.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制定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教育厅共同牵头负责) 9.制定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指导性文件。(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10.制定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的政策文件。(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共同牵头负责) 11.制定在部分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实行人员总量管理试点的指导性文件。(省编办负责) 12.制定改革完善仿制药管理政策的指导性文件。(省医改

办负责) 13.制定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4.制定药品购销信用管理文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以上任务只列牵头部门,未列参与部门。其中1、2项任务按国家规定时限完成;3—14项任务于国家相关文件印发后3个月内完成。 二、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 15.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范围,确定1个市(地)作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推荐1个县(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候选县(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下同) 16.明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以齐齐哈尔市为试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编办、财政厅、物价监管局、人社厅负责)

【医疗药品管理】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发改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情况报告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一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十五”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市“十五”计划《纲要》的具体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要求,积极而全面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功能日渐增强;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逐步改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保障制度初步形成;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公共服务行业改革开始起步;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一)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1.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截至2005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的行政村减少115个,由原来的1286个撤并为1171个,农村税费改革总减负8006.67万元,总减负率60.66%,人均减负额44.36元。在2005年,主要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并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将农村税费改革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推进。 2.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善了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并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改造和改制步伐加快。全面启动了贵阳市粮食局局属10家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同时,在巩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市龙家寨粮油仓库、粑粑坳粮库、甘荫塘粮库、市油脂仓库、息烽天安粮库、清镇大兴坡国家粮库、修文驴坊国家粮库等7户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明确了粮食储备企业产权归属,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现代储备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粮食储备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并完成了市军粮供应站、乌当区军粮供应站、白云区军粮供应站、花溪区军粮供应站等4户军粮供应企业改革工作,基本达到了“明晰企业产权、健全监管制度、实行全省统筹、理顺财务关系、强化军供管理、保障部队供应”的军粮供应企业改革目标。 (二)国有企业和国有产权转让改革深入开展 1.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制步伐 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筑府发〔2005〕53号),明确了企业在改制方式上可采取出售、引资、破产、注销、资产重组、协议转让、向管理层转让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国企改革改制;明确国企改革重组程序、重大事项管理和资产处置权限;落实部分国企改革重组缺口资金,并对粮食、交通、农业等系统的国有企业资产监管主体进行了明确。2005年全市启动国企改制147户,其中完成18户,涉及资产总额17.15亿元,涉及职工1.19万人。 2.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债务缩水工作 市工控公司对所属贵州高强度螺栓厂等6户企业打捆处置金融债务,支付华融公司3673万元,豁免债务21204.46万元,债务总缩水比例为82.68%;市商控公司对贵阳工业品贸易中心和贵阳万国大厦还本免息等企业债务缩水和资产重组工作,企业负债率由原来的158%降为60.7%。 3.抓住机遇,切实做好政策性破产工作 2005年审核确定我市拟关闭破产企业13户,经初步审核13户企业所涉职工人数14581人,其中在册职

县卫计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情况报告 尊敬的市检查组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计部门的精心的指导下,我县扎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现将2017年医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工作落实情况 1、公立医院改革。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卫体改发〔2014〕2号)的要求,2015年4月1日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实施两年半以来工作平稳开展,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医院内部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改善就医流程,实行先治病后付费,节假日门诊,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以药养医”机制得以改变。2017年,药品总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从医改前的48.3%下降到39.7%,同比下降9.4%;中草药使用情况与同期相比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县中医医院门诊中药收入占门诊药品比例的84%,住院中药占住院药品费用的44%,达到了“业务量上升、药品比例下降”的预期效果。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得到

一定程度体现。伴随药品价格的下降和药品总收入的减少,优化了医院收入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务人员技术和劳动价值的回归。 2、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我县已于9月底开通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县人民医院为我县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已进行外出务工农民信息数据采集,可以进行跨省异地住院联网结算。 3、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自2011年6月20日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1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做好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工作的通知》(Y卫计药政发〔2016〕1号)文件要求,我县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实施办法》(X卫计函〔2016〕6号),要求全县范围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省增补目录的670个药品通用名中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品种、剂型、规格)作为首选药物,优先配备使用,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品规占比达到50.9%。 4、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我县制定了《XX县分级诊疗实施方案》,根据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及基层医疗技术力量,进一步细化病种,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调整并落实服务功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让亿万百姓病有所医 ——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述评 北京11月6日电(吕诺、胡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改革扎实推进。 ——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 ——2013年,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

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基层”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年是国民经济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推进的一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事关医药卫生行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我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和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现将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情况汇报如下: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成效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施居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年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人,规范建档率。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去年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出健康教育专栏期,利用气象平台宣传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份,健康教育受益群众人次。有效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

病发生,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三)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年接种儿童疫苗达人次,儿童接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加强免疫接种率达。自年以来,消除脊髓灰质的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了无脊髓发病状态,年我县一定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和我国政府承诺的消除麻疹的奋斗目标。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高接种率、高保护率,相应传染病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了国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各乡镇指导开展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老年健康干预建档管理例,管理率。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 (五)、加强对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去年高血压健档管理例,管理率。辖区岁以上成人首次测血压率≥以上;糖尿病建档管理例,管理率,跟踪随访率达到。 (六)、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对我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和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如下一些方面的改革: 第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减少或撤并那些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三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综合执法,推行政府问责制。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改进和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样化。推进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发展各种形式集体经济。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步伐,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多层的资本次市场体

经信局2020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经信局2020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一、牵动性强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事项。(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X、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绿色工厂创建为契机,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能,不断增强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X年完成X家智能工厂、X个数字化车间验收工作,申报X家智能工厂、X个数字化车间和X家绿色工厂;结合区园区企业摸排行动,全面治理区内“散乱污”企业,采取整合搬迁、技术整改等措施,共整治劝离X户企业。通过园区摸排行动,整合近X亩闲置土地和X万平米空闲厂房,为下一步优质企业落地提供支撑。 X、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模式,全面摸排和清理“地条钢”“电解铝”等生产企业。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组织集黎电气、军铭科技、维诚水务、合意环保、祯祥污水、国泰检测X家企业申报X个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产品和装备项目,X年组织申报节能技改项目X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X个。 (二)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和运行示范线建设工作,积极引进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项目落地,推动汽车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深度挖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品牌示范

企业等,X年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X家、品牌示范企业X家、工业设计中心(企业)X家。大力推进“万企登云”工作。协同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服务商开展“企业上云”分类指导,推动企业“云端迁移、云化改造”,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一是制定出台应对疫情政策。针对疫情对民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严峻挑战,快速牵头制定了《区关于应对X感染的肺炎疫情扶持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扩大融资、稳岗补贴、税费减免、投资补贴等多角度提供暖企政策,帮助广大民营中小微企业战胜疫情平稳发展。 二是建立起区领导联系走访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制度。拟定《区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及区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建议名单》,通过区领导主动上门走访,全面收集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巩固了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筹备召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大会。开展区“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优秀单位”、“服务民营企业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效提振了广大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医疗药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服务模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在各级医院普遍运用。初建的网络都是用传统的布线方式来进行的。在运行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最能体会到的是良好的布线系统对网络的稳定运行、顺利传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新型的综合布线系统是指按标准的、统一的和简单的结构化方式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包括网络系统、电话系统、监控系统、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线缆(如对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连接硬件组合在一套标准的且通用的、按一定秩序和内部关系而集成为整体,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标准通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医院信息化系统是综合布线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医院综合布线是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又是所有其他系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承载平台。它将语言、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也使医疗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与传统布线相比,综合布线有着许多传统布线无法企及的优越性。表现为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特点。一次性布线后,确保在15~25年内系统性能不会下降,功能不会落后,更不会如传统布线方法那样,因为网络配置变化而重复土木工程,破坏建筑物的原有结构,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可以说综合布线真正达到了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充分利用好医院的医疗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医疗流程,完善医疗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医院楼宇建筑设计的同时,就要充分考虑医院建筑物整体和区域性的功能定位与医疗流程,合理进行结构化的综合布线设计,为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应用做好基础。曾经有人说综合布线系统如同人脑的神经系统,可见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2 综合布线的标准、原则 医院布线与其他行业布线一样需要遵循行业通用的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及测试标准和规范主要有:《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2002》、EIA/TIA 568B 《商业建筑物通用布线标准》、《商业建筑物通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TIA/EIA TSB67《非屏蔽双绞线传输性 能现场测试规范》等,国内标准和规范有: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等。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具有标准、设计、施工及信息界面的无源系统,不包括任何相关的有源连接设备。医院综合布线系统以标准化模块化、安全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网络互通,资源共享性、系统冗余及可扩充性为设计原则,并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 3 医院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架构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物理拓扑结构为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各分子系统相互独立,每个分子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支持多种网络结构,既支持集中网络,又能支持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统一规划和模块化设计,满足语音和数据信息点的即插即用和随时互换,建立的系统能够支持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传输,并方便地与Internet或数据专网互联。选用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