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难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总体形象把握与表现,废品雕塑的审美特点

达标规程:

讨论——概念——分解分析——欣赏理解——合作表现——自评互评

教具准备:

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

学具准备:

废纸筒、方纸盒、木条、麻绳、绒线、串珠、纽扣、杂物

剪刀、胶水、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废品雕塑艺术的艺术语言较为有趣生动,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起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废旧物品人像制作作为入手突破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切挖、镂刻、卷折、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并且图上绚丽的色彩。从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飞动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划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设计中加强课堂评价,评价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增进学生的了解与友谊,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废品雕塑艺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 导入新课:

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

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

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问题: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工业元件和废旧材料来创作艺术品呢?

讨论: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用过多的次性物品,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艺术家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装雕塑艺术品。

认定目标:《废品与艺术品》趣味人像制作

3. 导学达标:

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

4. 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

5.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

学生大胆想象及制作表现。

达标测试,教学反馈

6. 学生作品的自评互评

7. 教师总评小结:

“大家都非常心灵手巧,利用废旧物品能够制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人像,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表现力,都变为了生活的美术大师。”

六年级美术上册《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人教版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2、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3、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最具挑战和创意的是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美术课程应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进行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生活废弃物并进行清洁处理,剪刀、胶水、钳子等制作工具。 (教师)废弃物工艺作品,废弃物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创作的报导,激趣导入。

我国的小朋友利用废弃物创作了有趣又美观的艺术品,我们来听几则新闻报导:1、利用废弃物亲手做乐器。 2、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环保科技模。 3、把科学灵感变成现实。 听了这些报导你有什么感想呢?(知道生活中原来我们认为的废弃物还可进行再加工,创作出那么完美的物品。) 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2.游戏激趣,初步感知废弃物的创作。教师出示一团棉花、塑料纸等,运用包扎等办法让它迅速变成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以“变魔术”的形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废弃物可以废物利用变成工艺品。)3.发现探索,引导启发。 (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工艺品。(猜一猜)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漂亮的艺术品,猜猜它就是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一个问题:你能猜测出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吗? (2)欣赏观察其它作品用的什么材料?是怎样组合起来的?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作品的看法。(把作品进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3)让学生说说作品的哪些方面吸引了自己? (不同材料、形状的组合,等等……) (4)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就让我们就来做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只要大家用心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进行大胆地表现就一定能创造出美! (5)和学生一起整理不同的废旧材料。

怎样上好六年级美术课 .doc

19怎样上好六年级美术课 新学伊始,我又接了六年级美术课,不知又会面临怎样的班级?下面是我第一天给某班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当我走进课堂的刹那,头立刻像炸了一样,映入眼帘的情境可以用目不忍睹来形容!有的坐在桌子上,有的站在讲台上,有的乱跑、乱吵、乱闹,整个教室里鸡飞狗跳,沸沸扬扬。我真想发火,实在是想发火!我在心里默念冷静!一定要冷静!我稳了稳神,慢慢就有了主意······ 我沉着地站到讲台上,平静地巡视着班里每一个同学,一言不发。慢慢的,那些跳的、跑的,可能是觉得没劲了,也可能是摸不透我要干什么,一个个逐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最后教室里只剩下轻微的“嘀咕”声。又过了一小会,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安静。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开口说话:“同学们,我很欣赏大家的活泼与开朗,我也一直很尊重我的学生们,现在如果谁还有话没说完,那么请你起来说给我和同学们听好吗?我真的会认认真真听完的。”这个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成为朋友。让我们之间真诚相待,也让我慢慢地欣赏你们的聪明,发现你们的智慧,好不好?”“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响亮。不但没有批评和训斥,还有善意的“奉承”,同学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尊重,因而听课都很认真,这节课顺利完成。 一、六年级的音体美课难组织的原因 (一)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正确 进入六年级,面临小学毕业,为了能考个好成绩,上个理想的中学,校长、老师、家长对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高于一切,这样从家长到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语数外的学习上,都不再重视对音体美等学科的学习,认为学不学没多大必要。 (二)年龄段上心理变化的特殊性 在小学里,六年级是最高年级,学生们觉得他就是老大了,在学生群里称尊,在老师面前装大,对抗心理日渐增强。事后有些孩子悄悄告诉我:他们商量着要把这个新来的老师唬住,以后老师会听他们的,课堂就受他们控制了。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孩子严重的叛逆心理,处理不好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啊? 二、只有冷静地分析,才能正确的面对。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一)既要从思想上意识上进行疏导,又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引领,使他们从观念上重视美术学科 家长、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这不能归罪于他们,只是现在的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还是有些肤浅,还是对于美术学科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所能来改变这一现象。于是我把美术的意义和价值,以通俗的语言以及实际的例子讲给学生听,并不断利用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感染和熏陶他们,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长。 美术不仅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关,而且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美术的社会作用,除了体现在一般艺术作品所共有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以外,它还具有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实用价值,那就是人类还要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各种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在工艺美术和建筑中体现得尤其明显。现代发达国家迅速兴起并获得很大发展的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商业设计,环境艺术等新的美术领域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同学们中说不定谁有一天也会在这方面做出成就! (二)用真诚换取他们的真心 虽然六年级的孩子叛逆,但是他们更能明白和懂得一些道理,也懂得交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们需要真诚。怎样才能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呢?我给自己立了几条:一是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放下架子,平等的交流。二是真诚地交心,既然平等那就不能高高在上,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

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

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新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多种立体造型的手法进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雕塑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含义,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难点: 废旧物品制作人像的总体形象把握与表现,废品雕塑的审美特点 达标规程: 讨论——概念——分解分析——欣赏理解——合作表现——自评互评 教具准备: 学生作品及教师作品 学具准备: 废纸筒、方纸盒、木条、麻绳、绒线、串珠、纽扣、杂物 剪刀、胶水、透明胶、双面胶 教学过程: 废品雕塑艺术的艺术语言较为有趣生动,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起废物利用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选择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废旧物品人像制作作为入手突破口,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运用切挖、镂刻、卷折、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并且图上绚丽的色彩。从中激发起学生的联想,飞动想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共同策划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设计中加强课堂评价,评价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增进学生的了解与友谊,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废品雕塑艺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2. 导入新课:

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 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 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问题:艺术家为什么要用工业元件和废旧材料来创作艺术品呢? 讨论:人们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使用过多的次性物品,对地球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艺术家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装雕塑艺术品。 认定目标:《废品与艺术品》趣味人像制作 3. 导学达标: 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 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制作人像的鼻子等。 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作帽子等。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状、质感、颜色等它们可以被利用制作出人像的哪些部位,使作品丰富、奇特。 4. 作业要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人像 小组讨论出作业的主题,交换交流所带的废弃物品,设计构思制作一件废品雕塑艺术有趣的人像。 在使用废弃物品及工具时注意安全使用。 5.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师生互动,共同加工完成作品。

(完整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六年级美术教案 (上册) 德育纲要要求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题 1.凝固的音乐一一建筑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 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 乐--- 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一一建筑》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汇总

第一课明暗与立体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投影仪 5、范画两幅 6、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8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教 学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范作教学策略:欣赏法、小组合作法、展评法、探究法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一、欣赏导新课 1 2 能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小组内交流探究明确创作思路,灵活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展评过程中拓宽思路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感受美,通过创意制作创造美,借此感受 美术学习的快乐。学生:废旧用品、绘画工具、手工用具及材料 1 课时 、(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师:河里面有好多的垃圾,公共场所的地面上也有很多的垃圾,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看到被人们丢弃的垃圾,这些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提问: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来要求自己呢? (看到垃圾拾起来、不乱扔垃圾)师:我们也可以制作主题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上,呼吁大家都来保护环 境。)

、师:同学们想一想,垃圾里面都包含着什么东西呢!(生回答)师: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旧衣物等,这些统称为废旧物。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频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说的的呢?(生回答)师:原来这些废旧物还可以再加工,创作出具有个性、充满趣味性的作 品。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展开奇思妙想,用我们灵巧的双手,为这些废旧物赋予新的生命吧!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领域 1、(每小组的桌子上摆放一个装有老师范作的盒子)师:老师课前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就摆放在桌子上,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吗?快打开看看吧! 2、师:你们面前的手工作品都是老师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的。小组内探究并讨 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成的?(生拿着作品到台前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剪、贴、排列、组合、添画)师:同学们平时就可以留心,多收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废旧物品,这样既环保、又可以变废为宝。 3、运用课件欣赏更多的作品图片 师:老师的绿色展厅里还有很多漂亮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通过欣赏作品图片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根据个别图片里的作品总结 出制作方法) (板书:插接、折叠) 4 师:欣赏了这么多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智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真的可

美术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美术《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设计 六一班徐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材质。比如小小的牙膏盖。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它的呢?是扔掉吗?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二、感受材质 发现美丽: 1.请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展示,并思考:如果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话,这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几类。 2. 感受各种材质呈现出了怎样不同的质感,色彩。 3.假设现在要选择一种材质做小女孩的头发,你会选哪种?。 4.除了老师给出的材质,你带来的材质里还有适合做头发的材质吗? 三、展示材质并分类 展示材料图片,学生举例,感受材料的色彩感觉。 玉米须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更好。竹片感觉太硬了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适合的材质观察并思考 学生讨论,归纳各种方法:卷、弯折、粘接、缠裹、剪、贴、切、嵌、插等。交流讨论动手创作 四、欣赏作品〃学习方法:①“报纸大变身” ②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用吗? 五、大胆想象、简单创作 1.巡视指导 2.评价 3. 展示成品并讲解启发交流制作方法三、大胆思维〃激发想象:我们了解了方法,会做了,是不是就能做出好的作品?不一定,要想做出好的

作品就必须有好的创意。如何才能有好的创意呢?要求我们必须有 丰富的想象力。 六、妙手生花〃创意精彩: 1.要求:特征鲜明,动态夸张,生动有趣。要敢于尝试各种 材质的综合运用。 2.展示作品,说说自己和别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 评价并指导 七、拓展欣赏〃美就在我们身边:身边的材料需要我们的发现,看似平凡的物品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保持 一颗艺术的童心,在生活中随时发现美,创造美。把生活化为艺术,把腐朽化为神奇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wrod教案 (1)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学科美术备课人王凤霞累计课时数21. 22 课题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所用课时 数 2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1、通过实践和评析,认识实物材料的基本的造型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实物材料的美丽,展开联想,尝试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有趣的雕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创作,帮助学生体验实物雕塑的乐趣,提高欣赏艺术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生活中实物材料的美丽,展

开联想,尝试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有趣的雕塑作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践和评析,认识实物材料的基本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生活中实物材料的美丽,展开联想,尝试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有趣的雕塑作品。 教学 准备 废旧物 教学过程 教师引领组织学生学习训练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 的材质。比如小小的牙膏盖。 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它的 呢?是扔掉吗?还有其他的 可能性吗? 二、感受材质·发现美丽: 1.请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简 单的展示,并思考:如果按照 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话,这 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几类。 2.感受各种材质呈现出了怎 样不同的质感,色彩。 第一课时 思考并回答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1-人教版

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 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创作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简单工艺品。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说它们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使用工具 方法:包装法、切割法……工具:剪刀,双面胶……

3、废旧材料分类 想一想,该如何给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呢? 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 (1)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 (2)金属类:铁丝、易拉罐件……规整光洁 (3)塑料类:饮料瓶、光盘……透明美观 4、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5、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 6、出示制作要求 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艺品。 7、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 8、组织材料,进行制作 9、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 提供评价建议: (1)作品是否有创意(2)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4)做工是否细致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实用奖各一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9、教师小结 10、课后延伸 (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 师拿起手里的雪碧瓶问学生:它仅仅用作于创作作品的材料吗?

如何上好六年级的美术课

如何上好六年级的美术课 崔丹丹 踏上教学工作已有好几年了,基本上都是从事高年级的美术教学,现谈些体会,小学美术教学首先普遍处在两种现象,低年级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普遍比高年级要高,这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问题。 一、手工制件 现在六年级的手工制作课比较多,从教材的定位来讲,是因为六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阅历和动手能力可以利用废旧材料作出更好更有创造性的手工作品,具有多重的教育意义。但手工制作也是让我一阶段比较头疼上的课,因为对学生反复交代材料带好,总有相当一些学生没有带,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不能顺利完成,就是带好材料还是简单的组合,大部分作品缺乏创造性和艺术美感。去年我听了一节欣赏课《现代建筑》,这堂课上的很成功,让我体会到生活中美术作品到处可以见到,但学生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艺美术、建筑美术,甚至不知道它们与生活有很多密切的联系,只有让学生学会了欣赏才能让学生有激情地去创作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工艺作品,所以在手工制作类单元的教材设计上往往安排一些欣赏课,在高年级碰到这些教学单元不妨加重欣赏的比例,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水平,这也顺应了学生求知欲的特点。像这堂《现代建筑》就为后面的《我设计的未来建筑》手工制作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如六年级的《我

设计的桥》是一堂集欣赏、手绘、黏土捏制、废旧材料制作为一体的综合课,我把这一课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偏重欣赏,因为在一般教室中没有多媒体制作的图片欣赏条件,为了上好这堂欣赏课,我想到现在六年级学生比较欣赏素描中的线描作品,我就在家里的电脑中搜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用钢笔把一些著名建筑通过自己的欣赏角度画了下来,在课上我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学生们被一幅幅钢笔画的建筑一下子都吸引住了,课堂的效果也出乎我的意料,出奇的好,也为第二节的综合制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绘画创作 前面说过自己主要是以教小学高年级为主,刚开始教高年级的时候感觉整个年级普遍纪律比较好,还能顺利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但随着一届一届新生的上来,感觉也许社会在发展,一批批的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所以课堂上学生们表现的越来越“活”,学生们越来越能说,但“眼高手低”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起初我觉得在教低中年级的美术作品时儿童画创造教学效果很好,在高年级绘画创作时也就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童趣的创造,但教学实践表明,如不按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况,仍沿用低中年级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活泼的儿童画为目的,是不可取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学生在这一阶段对认识事物能力及兴趣。有一次,我在一班上课,随意翻了一个老是忘记带作业本的学生草稿本,发现他在上面画了好多自创的漫画人物造型,线条流畅肯定,每条线都表现出作者的自信。当我给全班学生展示时,看到学生们的眼中流露出难得的激动和兴奋,马上有许多学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备课笔记(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六年级 科目:美术 教师:方芳 2018年9月1日

坡坝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爱画画,也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所以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贴近儿童的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本册美术教材一共分为15课。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教材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贴近的设计与制作。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2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⒈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⒉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 ⒊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 学生:废旧物品、剪刀、胶棒、双面胶、画笔和彩纸等。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幅漂亮的粘贴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你们能看出来它是用什么材料粘贴的吗?生答:鸡蛋壳等。 大家平时吃完鸡蛋,蛋壳都怎么处理了呢?生答:都扔掉了。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在我们的奇思妙想下都会焕发出“新生命”。导入课堂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⒈教师示范。 教师演示废旧饮料瓶的“再生”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方法。 ⒉分析作品。

将老师搜集的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制作的作品分发到小组中,学生分组欣赏作品,探究并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你还能给作品提出什么建议来吗? 作品赏析:在课件中展示更多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物利用的广泛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 ⒊启发联想。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废旧物品,进行联想。 ⒋布置作业:利用废旧物品和辅助材料,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师指导创作 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单独自己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四、展示与讲评阶段 展示学生作品,有创作者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采用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总结,布置下节课的材料。

六年级废旧物的新生命薛城小学华宏华

六年级废旧物的新生命薛 城小学华宏华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习教师示范步骤应用实践成果展示评价归纳学生实践创作阶段评价阶段拓展阶段(3)欣赏用废弃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 么不一样。 二、名作欣赏,分析作品 欣赏与讨论:毕加索的雕塑《牛头》的表现方法。 毕加索是“现成品”雕塑的先驱者他利用实物通过想象和重组,创 造出有新意的作品。《牛头》由一个废弃的自行车鞍座和把手 放在一起做成的。这是一个风趣而简单的游戏,但是要使他们 具有意义就必须对要创造的物体形式各种微妙的含义有极好的 理解力,而且对于一位西班牙的艺术家来说,牛还是西班牙民 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雕塑的概念: 雕塑是通过塑造、雕刻、铸造等手段创造的具有三维空间 的艺术形式。雕塑的历史悠久,人类的祖先曾创造出无数令人 惊叹的雕塑艺术珍品。20世纪以来,雕塑在创作观念、内容、 形式、材料与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废品雕塑艺术:利用废旧材料来塑造、雕刻、铸造、拼贴组 装雕塑艺术品。 三、发展阶段 1.展示教师以及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请同学分析制作趣味人像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段,如何表现 出三维立体效果 2.先用切挖、镂刻、卷折等手法制作五官,也可以用其他材料 拼贴、接插或添加,使之立体起来。 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切挖法制作人像的眼睛,镂刻法拼贴法 制作人像的鼻子等。为头像加上头发、帽子和饰物。 3.教师示范或展示制作:用绒线编制制作头发,用色卡纸制 作帽子等。 四、学生创作前指导学生练习的步骤 1.教师微课示范。《漂亮的姑娘》 教师演示废旧饮料瓶的“再生”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方 么要用工业元件和 废旧材料来创作艺 术品呢 讨论:人们对地球 资源的过度开发与 利用,使用过多的 次性物品,对地球 的环境造成了极大 的污染。而艺术家 充分利用这些废旧 材料,变废为宝, 成为一件件艺术 品。 学生思考如何运用 自己的材料进行设 计。 发现所带废品的形 状、质感、颜色等 它们可以被利用制 作出人像的哪些部 位,使作品丰富、 奇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 计构思进行启发性 的讲评,或请其他 学生评论。 运用欣赏与实践相 结合的直观教学方 法,加强学生对创 作方法的运用的认 识。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 辅导,及时表扬技 法好的同学的作 品,以互相学习、 启发,鼓励学生大 胆实践。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 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 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 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⒈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⒉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 ⒊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 学生:废旧物品、剪刀、胶棒、双面胶、画笔和彩纸等。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幅漂亮的粘贴画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你们能看出来它是用什么材料粘贴的吗?生答:鸡蛋壳等。 大家平时吃完鸡蛋,蛋壳都怎么处理了呢?生答:都扔掉了。生活中很多废旧物品在我们的奇思妙想下都会焕发出“新生命”。导入课堂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⒈教师示范。 教师演示废旧饮料瓶的“再生”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方法。 ⒉分析作品。 将老师搜集的利用废旧物品加工制作的作品分发到小组中,学生分组欣赏作品,探究并讨论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你还能给作品提出什么建议来吗?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14秋

1 / 5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范作 教学策略:欣赏法、小组合作法、展评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一、欣赏导新课 1 2能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小组内交流探究明确创作思路,灵活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展评过程中拓宽思路互相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美,通过创意制作创造美,借此感受美术学习的快乐。 学生:废旧用品、绘画工具、手工用具及材料 1课时

、(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图片 师:河里面有好多的垃圾,公共场所的地面上也有很多的垃圾,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看到被人们丢弃的垃圾,这些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提问: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来要求自己呢? 2 / 5 (看到垃圾拾起来、不乱扔垃圾) 师:我们也可以制作主题海报张贴在宣传栏上,呼吁大家都来保护环境。) 、师:同学们想一想,垃圾里面都包含着什么东西呢!(生回答)师:易拉罐、饮料瓶、包装盒、旧衣物等,这些统称为废旧物。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频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想说的的呢?(生回答) 师:原来这些废旧物还可以再加工,创作出具有个性、充满趣味性的作品。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展开奇思妙想,用我们灵巧的双手,为这些废旧物赋予新的生命吧!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领域 1、(每小组的桌子上摆放一个装有老师范作的盒子) 师:老师课前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就摆放在桌子上,你们想知道里面装有什么吗?快打开看看吧!

六年级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神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神话认为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辨别神话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著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和描述神话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 (1)观看神话故事的影视作品; (2)以动作模仿神话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声音或教师独白,让学生猜猜故事中是谁在说话。 2、播放《哪吒闹海》动画片段,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猜测。 3、结合范例导赏,体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1)他在干什么呢?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2)他的本领可大了,把你知道的告诉周围的同学好吗? (3)你最喜欢他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4、出示课题,神话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以声音猜测人物,设置悬念。b.安排动作模仿的小游戏,在课堂开始时就让学生情绪兴奋起来。c.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将他们的记忆激发出来。) 二、课堂发展。 1、探讨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现在进入第一轮挑战。同学们对这个课题有疑问吗?有没有不明白、想弄清楚的地方?(什么是神话?什么是艺术形象?……) (2)请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神话资料,小组探讨一下,

看能不能找到答案。看哪个小组在第一轮挑战中捷足先登。 (3)教师给每个小组发“小锦囊”,有需要时才可以打开。 小锦囊: 神话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是古代人民在自然和社会的现实基础上幻想出来的;它是许多人的创作成果,先有口头创作,后来才出现汇集而成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 课题所指的艺术形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独特的造型,就像电影、电视剧中的各种角色一样。神话故事中的日恩、鬼、神、动物等等,这些都属于神话艺术形象。 (设计意图:a.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b.准备小锦囊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辅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总结时可打开小锦囊,揭开谜底。) 2、角色扮演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小组代表扮演教师预先指定的艺术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其他组员猜演的是谁,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猜对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